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的通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20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09年度规范性文件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正文:----------------------------------------------------------------------------------------------------------------------------------------------------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09年度规范性文件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六政办〔2009〕39号)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政府2009年度规范性文件制定项目计划》印发给你们,请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力量,拟定工作方案,确保按期、保质完成起草任务,如期提请市政府审定。
二○○九年五月二十日市政府2009年度规范性文件制定项目计划实施类:序号文件名称起草单位拟发布或送审时间关于2009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的意见(六发[2009]1号)市经济委员会已发布2关于2009年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六发[2009]2号)市招商局已发布3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六发[2009]3号)市农业委员会已发布4关于加大有效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六发[2009]9号)市政府办公室已发布5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工作意见(六发[2009]10号)市商务局已发布六安市公益性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六政[2009]4号)市民政局已发布7关于进一步加强六安城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六政[2009]15号)市房产局已发布8六安市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六政[2009]18号)市老龄委已发布9六安市招商引资考核认定实施办法(六办发[2009]4号)市招商局已发布10关于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的通知(六办发[2009]10号)市财政局已发布六安市殡葬服务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六政办[2009]4号)市民政局已发布12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的通知(六政办[2009]5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发布13关于当前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六政办[2009]8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已发布14关于认真贯彻实施《安徽省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六政办[2009]22号)市房产局已发布15六安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暂行办法(六政办[2009]28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已发布六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实施办法市综合治理委员会待发布17六安市投资项目审批管理规定市发展改革委待发布18关于促进全市商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市商务局待发布19六安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待发布20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工作的意见人行六安中心支行待发布21六安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市人事局待发布22六安市本级2009年度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工作实施方案市房产局待发布23六安市商贸流通“双百工程”五年行动计划市商务局已起草24六安市城市规划区户外广告管理规定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已起草25六安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已起草26六安市建成区廉租住房保障暂行办法市房产局27六安市关于建立涉访特困救助资金的意见市信访局2009.0528六安市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市经济委员会20090529六安市节能奖励办法2009.0630关于开展全民节能行动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实施意见2009.0731六安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09.1032六安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市民政局33六安市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2009.0634六安市审计结果公告办法市审计局2009.0535六安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暂行规定(修订)2009.0636关于加强审计整改的若干规定(修订)2009.0837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非经营性转经营性管理暂行办法市财政局2009.0538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办法2009.0539市本级预算管理补充规定2009.0640六安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意见市人事局2009.0841六安市安置房土地证、房产证办理实施规定市国土资源局2009.0642关于重新确定六安市城区划拨用地价格标准的通知2009.0643六安市促进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实施细则市建设委员会2009.0744六安市城市规划区古树名木及大树保护管理暂行规定2009.0545六安市城市污水排放管理办法2009.0646六安市城市规划区户外广告泊位使用权拍卖管理暂行办法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2009.0547六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2009.0648六安市主要污染物减排考核奖惩办法市环保局2009.0649六安市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实施方案市林业局2009.0950六安市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市科技局2009.0651六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2009.1052六安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暂行办法市安监局2009.0853六安市驻外联络处管理暂行办法市招商局2009.0654六安市困难职工帮扶专项资金拨付及管理办法市总工会2009.0655六安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市工商局2009.07论证类:序号文件名称起草单位1关于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意见市审计局2关于推动我市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市文化局——结束——。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六安市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08•【字号】六政办[2012]111号•【施行日期】2012.1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六安市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六政办〔2012〕111号)金安区、裕安区政府,开发区、示范园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皖政秘〔2010〕229号),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六安市区城乡规划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意见》(六政〔2012〕58号),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规划调控作用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和科学指导市区内城乡规划的编制,按法定程序报批,统一组织实施。
各类相关专业规划必须服从城乡规划的统一要求,体现城乡规划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
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市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市政工程、综合管线、地下空间开发、户外广告设置等所有建设行为必须符合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确保城乡建设严格按规划实施。
二、全面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六安市区(金安区、裕安区、开发区、市示范园区)范围实行市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发证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体制。
依据收放有度、协调一致、科学高效的原则进行规划管理,将市区划分为三个区域:(一)中心城区范围:即《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
边界为北至沪蓉(陕)高速,南至宁西铁路,东至三元河,西至商景高速。
管理模式:中心城区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的前期规划审查工作,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查。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7.08•【字号】六政办〔2022〕27号•【施行日期】2022.07.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六政办〔2022〕2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省驻六安各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六安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2年7月8日六安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2年7月目录一、前言二、规划背景(一)六安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二)“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回顾三、“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面临的机遇(二)面临的挑战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五、重点任务(一)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二)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三)构建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四)提升妇幼卫生保健水平(五)打造中医药特色品牌(六)构建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七)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八)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发展(九)全面推进“健康六安”建设(十)巩固健康脱贫成果(十一)优化人口和生育政策支持体系六、组织实施和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完善投入机制(三)强化监督评估(四)加强宣传引导附表六安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一、前言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推进健康六安建设,在全市“十三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六安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安徽省“十二五”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林业是一项具有特殊功能的公益事业,同时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和碳汇等多重功效。
林业产业涉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具有资源可再生、产品可降解、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劳动力密集等特点,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包括木材、竹材、人造板、木浆、林化产品、木本粮油、食用菌、花卉、药材、森林旅游服务等在内的大量物质产品和非物质服务,在维护生态安全,繁荣山区、林区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有着非常重要和特殊的作用。
根据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的《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l0-2012年)》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依据《安徽省林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为实现建设林业产业大省的战略目标,制定安徽省“十二五”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十一五”林业产业发展回顾一、林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十一五”时期,全省林业产业一直保持着较强劲的发展势头,林业产值年均递增25.6%,2010年林业产业产值达到715.4亿元,是“十五”末的3.12倍;林业一、二、三产业所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63∶34∶3,优化为37∶54∶9,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制定的林业产业发展任务。
全省林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特色更加突出,内涵不断丰富,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林业产业发展的六大格局。
(一)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迅猛。
全省现有林木良种基地47个(其中:国家级5个),良种基地2.78万亩,采种基地10.13万亩,苗圃4.25万亩;种子年生产能力达60万公斤,穗条产量8000万根(条),温室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
2010年,苗木花卉种植总面积达60万亩,苗木产量10.4亿株,其中:良种苗木产量2.27亿株,观赏苗木1.44亿株,育种和育苗实现产值16.45亿元;切花切叶产量3566.1万支,盆栽植物产量2810.46万盆,草坪产量885.12万平方米,花卉种植实现产值20.92亿元。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3.13•【字号】六政办[2009]16号•【施行日期】2009.03.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六政办〔2009〕1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09年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09年可能是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农业农村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意义十分重大。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总体部署,以更加有为的姿态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保持农业农村发展良好势头,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六安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二○○九年三月十三日2009年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安排根据《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六发〔2009〕3号)要求,现就2009年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安排如下:一、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1、目标任务:粮食年产量463万吨,增长5.8%;油料年产量23万吨,增长8%;粮食加工年产值64.4亿元,增长16%。
2、主要措施(1)推广良种。
围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提高集约化供种水平和良种覆盖率。
水稻主推丰两优1号、新两优6号、Ⅱ优7954、两优6326、Ⅱ优明86等品种,小麦主推皖麦50、泛麦5号、豫麦70-36、偃展4110、郑麦9023等品种,油菜主推秦优7号、陕油6号、秦优10号等品种。
全市主推品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0%。
(2)运用良法。
一是适期适量播种。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本级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本级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六政办〔2011〕16号)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六安市本级预算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2月24日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六日六安市本级预算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市本级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本级预算由市直各部门、单位的预算组成。
按有关规定,实行部门综合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单位预算年度的所有收入、支出全部纳入预算,实行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不得在预算之外留有任何收支项目。
第三条市本级预算编制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既要保证政府公共支出的需要,又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并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高效的要求。
第四条市本级部门、单位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同时积极推行绩效预算等其他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
部门、单位收入预算包括财政拨款(补助)收入、非税收入两部分。
非税收入预算应当根据上年组织收入实绩,结合预算年度政策变化情况,认真测算,合理编制。
部门、单位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两部分。
(一)基本支出预算。
人员支出预算根据国家、省统一规定的人员工资、津贴补贴政策和预算供给政策据实编制。
公用支出预算按照定员、定额标准编制。
市财政部门逐步建立和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
(二)项目支出预算。
根据部门、单位实际工作需要,结合财力可能,按具体项目编制。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9.03•【字号】六政[2012]76号•【施行日期】2012.09.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划生育正文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的通知(六政〔2012〕7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六安市“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已经2012年8月30日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2年9月3日六安市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本规划依据《安徽省“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和《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明确了“十二五”期间人口发展目标和计划生育工作重点,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十一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一五”是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与时俱进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创新,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更加注重服务关怀,更加注重宣传倡导,人口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顺利实现了预定的发展目标。
(一)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根据人口计生报表和历史数据的回溯结果推算,全市2006-2010年五年间的平均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
“十一五”以来,全市妇女生育水平一直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人口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
根据汇总测算的育龄妇女各年龄别情况,综合目前仍存在的出生信息漏报和育龄妇女漏档等因素,推算全市“十一五”期间的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
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控制在704.8万人以内,连续多年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
据初步测算,仅“十一五”期间因实行计划生育而少生的人口,可以使全市人均GDP增加200元以上,计划生育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共六安市委员会,六安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5.06.16
•【字号】六发〔2015〕10号
•【施行日期】2015.06.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
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的通知
六发〔2015〕10号
各县区委和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示范园区工委和管委,市直各单位: 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六安市规范性文件清理和实施效果评估规定》,我市组织对市本级2013年12月31日之前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
清理结果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现将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包括原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即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予以公布。
附件:1.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2.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3.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中共六安市委
六安市人民政府
2015年6月16日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15•【字号】六政[2012]2号•【施行日期】2012.03.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六政〔2012〕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示范园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根据市委二届十六次全会和市“两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市政府确定了33项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并明确了各项工作的牵头负责领导、牵头责任单位和协同配合单位。
各项重点工作中的牵头责任单位,要商协同配合单位,尽快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明确工作措施,经牵头负责领导审定后,3月底前报市政府办公室备案并组织实施;协同配合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主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各县区政府和管委会也要对照相关任务,细化工作措施,认真组织落实。
市政府将适时对各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查,强化调度,年底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严格问责。
一、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进一步提升项目工作水平。
年度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确保全年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40亿元以上。
主要措施:开工建设38所浮空平台、宝利嘉纺织二期、索伊电器二期、示范园区LED蓝宝石切片、霍山衡济堂灵芝开发、金寨抽水蓄能电站、金安康盛新材料、裕安利鑫纸业白板纸、舒城君诚塑业、寿县永发橡胶工业园等项目,加快实施首矿大昌铁矿深加工、华电二期、开发矿业采选及配套、佑逸管业、江淮电机产业园、创凯电子科技园、应流高速线材、胜昔新材料、迎驾曲酒扩建、舒城电动车产业园、金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叶集木竹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和312国道六安段升级改造、合六南通道、金寨火车站连接线隧道、206国道舒城段升级改造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做好济祁高速六安段开工前的争取准备和霍山佛磨抽水蓄能项目复工工作,拓宽改造105国道六安至霍山段。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推进农业和旅游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2.25•【字号】六政办[2010]11号•【施行日期】2010.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推进农业和旅游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六政办〔2010〕1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六安市推进农业和旅游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年二月二十五日六安市推进农业和旅游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为加快全市农业、旅游业标准化工作进程,全面提高我市区域特色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效提高我市旅游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旅游产业化和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向产业化、品牌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根据《关于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意见》(六政办〔2008〕89号)和省、市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现就加强全市农业、旅游业标准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特色、绿色农产品大市”为主线,以制订和推广农业标准为基础,以产品认证、例行监测、质量追溯、市场准入为手段,以建设有龙头企业带动的示范基地为重点,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质检体系、认证体系,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我市农业标准化水平。
以“旅游强市”为出发点,以“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为主要内容,以提升旅游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围绕我市旅游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加快旅游服务标准的制定、实施和推广,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旅游标准化进程,为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市,实现旅游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目标任务:到2012年,建立比较完整的农业标准体系,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产地和流通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率在95%以上。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示范园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六安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六安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
‘叶二五’促我市加快实施‚两大跨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为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建设现代林业体系,促进生态市建设,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特制定全市‘叶二工林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付业发展成就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林业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市各级党政和林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林业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统揽全局,认真组织实徽‚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林业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森林资源快速增长,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到2010年底,与2005年相比,全市有林地面积由 904.6万亩增加到 948.5万亩,增长 4.8%;活立木蓄积量由 2224万立方来增加到 2557.6万立万米,增长15%;森林覆盖率由34.52%增加到36.32%;净增l.8%;林水绿化率由 38.96%增加到 41.39%,净增2.47%。
六安中心城市绿化框架基本形成,总量快速增长,为创建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所辖各县区城镇绿化成效显著,舒城县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光荣称号,霍山县和裕安区荣获全省绿化模范县光荣称号。
坚持依法治林,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山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生态防护功能进一步增强;绿色长廊建设成绩突击,丘陵平原防护林网发展迅速,道路、河渠、村庄绿化再上新台阶,农村环境显著改善。
——沐业产业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到2010年底,与2005年相比,全市林业年总产值由30亿元增加到94.4亿元,总量增长近2倍,年均增长40%,增速为建国以来最快,名列全省前列。
木竹、经济林果、花卉苗木、森林旅游、木本药材和森林食品等产业发展壮大成林业支柱产业。
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林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50多家,其中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0多家,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3家。
目前全市有1家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28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死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
全市已建成150多万亩工业原料材基地,180多万亩经济林基地。
林业产业链更加紧密,林产品市场进一场拓展,一批林业龙头企业发展成出口创汇企业。
——重点工程水贼推进,项目实施助推林业发展。
‚十一五‛林业规划实施的五年是我市实施国家林业工程项目最多、争取林业投资数额最大的五年。
仅取得国家和省林业投资总额就达7.6亿元,平均每年1.5亿元。
我市自2002年起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是巩固提高成果,截至2010年,实施总面积达到 87.6万亩,其中坡耕地退还43.55万亩,配套荒山造林36.2万亩,封山育林7.85万亩,每年争取国家投资9800万元。
生态公益林项目于‚十一五‛规划实施初期开始启动,全市生态效益补偿面积为 581.7万亩,其中国家公益林356.l万亩,省公益林225.6万亩。
2009年起,集体林区公益林每亩补助标准由5元提高到10元。
‚十一五‛期间,我市还重点实施了国家长防林、生物质能源林、大别山区森林防火、松树线虫病防治、天马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大批林业项目,助推了林业快速发展。
——林业改革深入开展,发展动力明显增强。
全面实施林业分类经营,依据商品林和公益林培育目标,采取不同的生产经营模式。
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林权勘界发证主体改革任务,发证面积923.93万亩,占应发证面积的99.3%。
以培育要素市场为主的配套改革已全面启动,林业改革正向纵深推进。
集体林权流转逐年增免现代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制经营和林业大户已经成为林业建设主体,社会办林业正在形成热潮。
林权抵押贷款迅速增多,已成为林业投融资的重要渠道。
林业改革为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增强了林业生产活力,推动林业建设步入快车道。
——管理体系全面拓展,服务功能全面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们注重加强林业自身服务和管理体系建设,市扩编了公安局森林分局,设立了林业工作总站和林业执法支队。
市、县区增设了林业行政审批服务机构,初步建立了森林、林木和林地交易平名建立了林业综合执法体系,多数县区建立健全了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乡镇林业工作站,建立和充实了使用政法编制的林业公安执法体制,合理调整了部分木竹检查站站址和人民对林业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行风教育,林业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全面改善,服务成效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市被全国绿化委授予‚造林绿化先进市‛、被省政府授予‘哈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激、被省绿化委授予‚全省‘十一五’造林绿化先进单位‛、被省护林防火指挥部授予‚森林防火目标管理先进集体‛优荣称号,绿色长廊建设连续五年荣获全省一、二等奖。
林业和其他工作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林业厅的表彰奖励。
我市林业改革发展成就巨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破坏森林资源现象履禁不止二二是林业产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三是国有林业场圃改革进展不快;四是林业建设投资不足。
二、当前林业发展形势第一,党和国家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为林业建设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党中央和国务院近年来部署林业工作规格之高、密度之大、措施之有力,前所未有,令人振奋。
2003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08年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在2009年首次以中央名义召开全国林业工作会议。
在扩大内需的资金投入中,重点安排了林业投入。
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出台文件,召开林业工作会议,并加大资金支持。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和对林业投入逐步增加,不仅使务林人增强了信心也为林业建设带来了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将是最显著的受益期。
第二,以集体林权制度为重点的林业改革,激发出广大林农空前高涨的发展林业积极性。
‘十一五’期间是林业改革力度最大的重要时期,全面推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了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
广大林农在林权制度改革中不仅得到了林业收益,而且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全面激发了发展林业积极性。
持林权交易平台全面搭建、林权评估抵押政策进一步完善、森林采伐制度进一步放活,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热情将更加高涨,社会办林业的局面还将更加活跃,这些新的特征将成为‚十二五‛林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第三,我市林业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为‚十二五‛林业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全省率先实施消灭荒山和全面绿化,率先开展林业二次创业,率先推进绿色长廊建设,率先组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等一系列林业改革,使全市森林资源、林业产值显著增加,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显著提高,林业发展位居全省前列。
这些成就将成为‚十二五‛,乃至今后林业进一岁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林业改革发展进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在今后林业建设中继续大力推广。
第四,林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
在充分肯定我市林业改革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的发展任务还非常艰巨。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市森林资源总量、林地产出率、单位面积林木蓄积和林业收入都还较低。
而且仍然存在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林业短期收益与长远发展、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林业投资和需求等方面深层次的矛盾。
保持和加快林业发展,必须正视面临已经存在和可能出现的新挑战,坚定发展决。
心不动摇,以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理顺林业生产关系,继续保持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三、‚十二五‛林业建设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优化林业发展政策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加快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为实现六安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36.32% 提高到 37.5%,净增1.18%,年均增长0.24%;林水绿化率由 2010年的 40.9%提高到42%,净增1.l%,年均增长0.22%;活立木总蓄积量由2010年的万2557.6万立方米增加到2800万立方米,增长9.5%,年均增长1.9%。
城市绿化覆盖率趄过40%,集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5%。
林业产业产值由2010年的94.4亿元增加到150亿元,增长59%,年均增长11.8%。
林农经营林业的收入年均增加10%以上。
森林生态综合效益增长10%以上。
(三)规划布局1、以天然林和水源涵养林为骨干,在南部山区打造生态公益林体系。
重点是在六大水库上游、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区、森林公园、主要河流沿岸,采取培育为主,实行封造并举,严格管理措施,建设生态公益林,充分发挥其生态防护和水土保持功能。
2、以速生丰产林和高效经果林为骨干,在低山丘陵打造商品林基地。
利用低山丘陵、平原地区土壤相对深厚肥沃的优势,营造油茶、毛竹、杨树等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高效经果林,使商品林建设逐步由山区向低山丘陵、平原地区转移。
3、以城镇绿化和绿色长廊建设为骨干,在中北部平原构筑城乡绿化美化新框架。
积极推进绿色长廊宽林带示范工程建设,加快主干道路、县乡公路、村村通工程和河渠绿化步代。
以中心城市创建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为契机,以城市、集镇、村庄绿化为重点,加快公用绿地绿化,提高绿化品味,改善人居环境。
4、以六安城市工业园区和其他县城(含叶集)为骨干,构建林产品加工开发新框架。
集中优势技术和资金,在六安和辖区内的县城区,兴建较大规模的林业龙头企业,培育林业产业集群,依托基地,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格局,实现林业经济快速增长。
四、‚十二五‛林业改革发展重点(一)以森林资源增长为根本,扎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1、认真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以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长江淮河防护林、农业开发林业建设、绿色长廊示范工程、生物质能源林等重点工程项目为支撑,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着力培育后备林业基地。
抓好山区、低山区宜林地造林和森林培育,加快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
突出抓好江淮丘陵和北部平原绿化,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水绿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