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牛郎织女》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4
课题:13.《牛郎织女》早读课:(20分钟)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10分钟)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分钟)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检效:小组长检查晨读目标的完成情况,老师抽查目标的达成情况。
建议可以进行诵读比拼。
(5分钟)预习课:(晚自习30分钟)预习目标:自读自悟:《牛郎织女》全文,完成如下任务:第一课时预习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
第二课时预习目标:1.感悟课文通过描写展现的人物形象。
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自主积累:搜集我国的民间故事,小组间交流。
自主感悟:1.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感受人物形象。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的发展历程: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等四大民间传说。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孟姜女》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梁山伯与祝英台》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
《牛郎织女(一)》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秀丽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背景和内涵。
2.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牛郎织女》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培育同砚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增进同砚的审美情感与文学素养。
导学内容:1.《牛郎织女》的背景介绍2.《牛郎织女》的情节梗概3.《牛郎织女》的主题与意义4.文学作品分析与文学创作能力培育导学步骤:一、导入故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见证,而其中的爱情故事更是平昔受到人们的热忱。
今日,我们将要进修的《牛郎织女》,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情听说之一,叙述了牛郎织女的感人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段秀丽的爱情故事。
二、进修1. 《牛郎织女》的背景介绍《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听说,主要流传于汉代、唐代的文献中。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
在这一天,听说中的牛郎织女会在银河两岸相会,犹如人间夫妻在团聚一样。
2. 《牛郎织女》的情节梗概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了牛郎和织女这对神仙夫妻的爱情故事。
相传,牛郎是天上的一位牛herder,织女则是织女星中的一位女神。
两人相爱后私奔到人间,过着平凡的日子。
然而,上天得知此事后,将织女强行带回了天庭。
牛郎哀伤欲绝,最终得到了天神的同情,允许两人每年在七夕节相会一次。
于是,每年的七夕节,牛郎织女都会在银河两岸相会。
3. 《牛郎织女》的主题与意义《牛郎织女》以爱情为主题,表现了人与神灵的爱情故事。
通过牛郎和织女之间的爱情,表达了人类对美妙爱情的倾慕和执着。
故事中充盈了深厚的浪漫主义颜色,富有诗意和传奇颜色,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4. 文学作品分析与文学创作能力培育通过进修《牛郎织女》,我们可以培育同砚对古代文学的爱好,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培育同砚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同时,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主题和意义,可以提升同砚的文学创作能力,启发同砚对爱情、家庭、友情等话题的深度沉思。
三、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牛郎织女》这一著名的爱情听说,深度探讨了故事的背景、情节梗概、主题与意义,并培育了同砚的文学创作能力。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在故事情节和语言环境中感受牛郎、织女的人物形象,体会牛郎、织女之间的真挚情感,感受民间故事对真善美的传颂与向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一、回顾故事情节1.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故事的脉络,谁能和我们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妇,过上了美满(男耕女织)的生活。
后来,他们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隔着天河遥遥相望。
最后他们化成了牛郎星和织女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
)评价:很好,这是简约版的牛郎织女。
2.知道了故事的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故事,用我们的慧眼来品评人物,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
齐读课题二、感受人物形象故事的主人人物有(牛郎、织女)他们各有怎样的特点呢?同学们先大声朗读1-5小节,然后圈画出相关的词句,在旁边简要写上自己的感受。
(评:会听;感受写得简洁。
)(一)交流牛郎的人物形象首先我们来交流对牛郎这一人物的理解。
(板书:牛郎)1.贫苦可怜。
(哥哥嫂子把牛郎当牛看)2.心眼儿好(心地善良)(1)出示: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
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①说说你的感受。
(尽管只是一头牛,牛郎却把它当亲人悉心照顾,吃苦耐劳,心眼多好!)②和老师一起读。
引读:每天放牛——,老牛渴了——。
夏天天气热——(他把老牛牵到树林里休息)。
冬天天气冷——(他就让老牛在山坡上晒太阳)。
平时,他总是把老牛的身子——(刷得干干净净),牛棚里也收拾得——(清清爽爽)。
③牛郎对老牛的照看真是周到,无微不至,心眼儿真好。
(2)出示: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
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
他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除了感受牛郎的贫苦可怜,细心读一读,你还有什么感受?(哥嫂对他很不好,但是牛郎没有一句怨言,任劳任怨,这就是心眼儿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教学准备:课前查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牛郎织女,谁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爱情故事)牛郎生活在人间上,织女生活在天上,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牛郎织女的生活,去感受他们的爱情故事,看大屏幕,明确本课学习目标3.预期效果:大家已经对这个故事很熟悉了,相信这节课我们会有更加独特的收获二、民主导学任务一:再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升华主题思想。
任务呈现:出示任务,读一读1、自主学习(1)牛郎、织女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会结为夫妻?浏览或速读1-7自然段,思考。
尽管爱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是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互相欣赏、倾心、爱慕,除了这些他们还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追求幸福),请大家学习课文,体会他们是怎样相爱的?怎样走到一起的?你发现了怎样的牛郎和织女?(2)默读课文8-10自然段,体会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牛郎和织女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表现得坚强不屈。
他们的爱感动了天,感动了地,感动了万物,看,喜鹊来了,他们来干什么了?(3)朗读11、12自然段,想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他们会想什么?七月初七他们鹊桥相会会说什么? (2分钟)3、展示交流牛郎:勤劳善良织女:心灵手巧老牛:知恩图报多么美满的生活,多么纯真的爱情,男跟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遇到了什么困难?一(1—2)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与老牛相依为命二(3—5)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结为夫妻三(6—7)牛郎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四(8—10)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高潮)五(11—12)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任务二:根据内容,复述故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这篇课文由叶圣陶先生根据民间故事整理。
本文主要讲述了苦孩子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上的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妻的故事,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满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牛郎织女》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从哥哥嫂子虐待牛郎、牛郎老牛亲密相处、老牛夜里指点迷津、牛郎织女湖边相会到牛郎织女欢喜回家,每一个情节都令人印象深刻;《牛郎织女》故事人物形象鲜明,勤劳善良的牛郎、心灵手巧的织女、知恩图报的老牛,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
《牛郎织女》故事语言生动活泼,短句、顶针句、反复句等,让故事充盈着满满的生命力。
这样的故事,让人百听不厌,让人百讲不烦。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孩子们喜欢民间故事,愿意读更多的民间故事,从而爱上民间故事;二是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
【教学目标】1.会认“嫂、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郎”等14个生字。
2.读懂故事,在梳理概括情节中感受牛郎织女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
3.学习讲故事的秘诀,练习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
【教学重难点】1.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感受牛郎织女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
2.学习复述故事的秘诀,练习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一、聊一聊,亲近民间故事亲爱的同学们,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民间故事。
除了《猎人海力布》,你还看过或者听过哪些精彩的民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大家非常熟悉的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艺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讲好民间故事,那么它将一代代传承下去,从而惠泽我们的子孙后代。
【设计意图:开课聊故事,意在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快速投入学习;之后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学习目标,既是对教材的准确定位——用熟悉的文本教新鲜的创造性复述,也是让学生学有方向。
《牛郎织女》导学案
《牛郎织女》导学案
《牛郎织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幻想奇丽、情节动人的特点;掌握“基本字词。
2、初步学会阅读、分析和复述民间故事,注意叙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并为之斗争的精神。
一、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
给下列字注音:
咧()梭()酿()拗()
腮()偎()眶()礁()
你觉得还有那些字的字形字音需要提醒自己和同学注意的,请按以上格式写在下面。
2、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
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3、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文章脉络
思考: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
二、合作探究
(一)分析第一部分。
1、牛郎的哥嫂是怎样虐待牛郎的?
2、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分析第二部分。
1、文中第十段是插叙,有何作用?
2、课文是怎样描写织女对人间生活的喜欢?有何作用?(三)分析第三部分。
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一部分作者写了哪四层意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精选13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板书课题:13 牛郎织女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三、检查读书。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5分钟)看看还有哪些字、词还不认识或哪个句子还读不好,及时找帮对。
师:时间到。
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
(还有感情表达不当的句、段如标点符号、提示语等老师要直接评价)师:(读得不好时)指出错误后,师鼓励:这次能不能把它读准确?来。
师:嗯,同学们预习的不错,出现的问题不多,刚才在读书的时候我们都纠正了,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读书,相信你会把课文读得更正确更流利,而且还会读的更有味道。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穷小子牛郎在神奇的老牛的帮助下,偷了下湖洗澡的织女的衣服,然后织女就爱上他了,俩人生了一男一女。
王母娘娘生气了,就拆散了人家,并派天兵天将将织女抓走。
牛郎携儿女披着牛皮上天追织女,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银河让牛郎织女相隔两岸,俩人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每年七月初七搭成鹊桥让两人相会。
)师:好,同学们,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
那么,生字会写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四、写字师:好,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正确、读流利了,那么,生字会写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牛郎织女》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学习重难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课前延伸1.预习生字词(1)正确认读生字词(2)描红(3)熟练组词2.预习课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3)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和四字词语。
3.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悟。
4.查找有关课文的资料5.写出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二、课内探究(一)创设情境“四”这个数字很有意思,在我国历史上有“四”大名著、“四”大美女、“四”大发明,还有“四”个著名的民间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
板书课题:13、牛郎织女(二)检查预习1、认读生字,每字组两个词语,指导难写字。
2、检查朗读。
3、谈收获、质疑(三)合作探究出示: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出现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学习要求:1、读默课文,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同桌互相有感情地朗读画出来的句子,谈感受。
3、小组长安排组员每人选择一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体会。
4、小组推选代表,完成后,组长组织坐好,准备交流。
※早完成的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画出来的句子。
(四)反馈交流,精讲点拨1、读一读要求。
2、根据“学习要求”先自主学习,再在小组内交流,根据老师的点拨、指导,最后整理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3、交流感悟,结合文中的语句,深入认识牛郎、织女、王母娘娘、老牛的性格特点。
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好老牛的两次话,体会老牛和牛郎的深厚感情;还要读好织女被抓走时的段落,体会织女和牛郎被强行分散后的痛苦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
(五)巩固拓展1.巩固检测听写词语2.补充阅读1、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点拨,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3《牛郎织女》导学案授课人:赵文娟授课类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学习重点难点】1、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并能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能够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生字词做《语文配套练习册》P43第一题。
做完同桌交换。
2、根据小标题复述课文。
相依为命——相识结合——男耕女织——老牛诀别——王母知情——抓走织女——携子追赶——天河永隔——七夕相见尝试用更简单的几个词语概况这个故事。
【课内探究】一、导入西方情人节—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由来—牛郎织女二、了解作者先让学生主动说,再通过展示,让学生了解叶圣陶的生平及作品。
三、了解文体。
有谁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牛郎织女就文体来说是个什么故事?先让学生主动说,再通过展示,介绍这种文体。
四、研读文本,品味故事。
牵手自读课文1-6自然段,思考:自主学习我能行牛郎织女的牵手与哪些因素有关?你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合作探究共成长进一步思考:天庭和人间有什么区别?分离自读课文8-10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思考:自主学习我能行1、牛郎织女分离的原因是什么?2、从文中找出描写织女的话,从中可以看出织女什么样的心情?3、知道织女被抓后,牛郎的表现怎样?可以看出牛郎什么样的心情?合作探究共成长说说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小组内交流讨论温馨提示:抓住文中描写王母娘娘动作的关键字。
相会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
七夕佳节,中国情人节。
是不是觉得比2月14日更浪漫呢?五、拓展延伸,深入主题。
思考:王母娘娘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群体?织女代表当时社会的什么群体?六、练习反馈我挑战1、我是小小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