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物理总复习1.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针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465.84 KB
- 文档页数:4
[A组·基础题]1.(2018·江苏无锡市高中期末)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飞上太空,飞船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绕地球沿椭圆轨道飞行一圈时间为90分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B.“7 时30分”和“90分钟”两者都表示“时间间隔”C.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零D.从进入圆轨道开始运动一周的过程中,飞船运动的路程一直在增大,而位移则先增大后减小解析: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因飞船的大小形状不能忽略,则不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选项A错误;“7 时30分”表示时刻,“90分钟”表示“时间间隔”,选项B错误;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为零,但是路程不为零,选项C错误;飞船从进入圆轨道开始运动一周的过程中,飞船运动的路程一直在增大,而位移则先增大后减小,转过半周的时候位移最大,选项D正确.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从经过100 m路标开始计时,第20 s末经过400 m路标,第40 s末经过700 m路标,第50 s末经过850 m路标,则这辆汽车的运动( C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3.为了传递信息,我国古代周朝形成邮驿制度,到宋朝时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邮递快慢等级.“金牌”一昼夜(24 h)行500里(1里=0.5 km),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下面所列速度中与“金牌”的速度最接近的是( B )A.中学生步行的通常速度B.人骑自行车的通常速度C.高速公路上限制的最高车速D.磁浮列车的最高时速4.(多选)(2018·河南中原名校期中)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能为零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定很大5.李娜夺得了自己网球职业生涯中的第七个冠军,如图所示,李娜挥拍将质量为m 的网球击出.如果网球被拍子击打前后瞬间速度的方向相反,大小分别为v 1、v 2,且v 2>v 1,作用时间为t ,则此过程中网球的平均加速度( D )A .大小为v 2+v 1t ,方向与击打前瞬间速度方向相同B .大小为v 2-v 1t,方向与击打前瞬间速度方向相同 C .大小为v 2-v 1t ,方向与击打后瞬间速度方向相同D .大小为v 2+v 1t ,方向与击打后瞬间速度方向相同6.(多选)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 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 ,初始位置在bc 边的中点A ,由b 向c 运动,如图所示,A 、B 、C 、D 分别是bc 、cd 、da 、ab 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A .第2 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是1 m/sB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22 m/sC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m/sD .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5 m/s7.(2018·湛江大成中学月考)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汽车仪表盘上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位置,经过6 s 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位置.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A )A .3 m/s 2B .5 m/s 2C .10 m/s 2D .20 m/s 2解析:汽车初始时刻的速度大约为v 1=50 km/h,6 s 后的速度大约为v 2=110 km/h ,根据a =v 2-v 1t ,得a ≈3 m/s 2.故A 正确.8.(2018·湖南益阳期末)做单向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四分之一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4 m/s ,剩余四分之三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8 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A .6.4 m/sB .6.0 m/sC .7.0 m/sD .以上都不对解析:设前四分之一位移为x 4,所用时间为t 1,后四分之三位移为3x 4,所用时间为t 2,则: t 1=x 4v 1, t 2=3x 4v 2,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v -=x t 1+t 2=4v 1v 23v 1+v 2,代入数据解得: v -=6.4 m/s ,故选A.[B 组·能力题]9.(2018·安徽汴北三校联考)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 m/s 2,就是说( A )A .它的瞬时速度每秒增大2 m/sB .在任意1 s 内,末速度为初速度的2倍C .第2 s 末的速度比第1 s 初的速度大2 m/sD .第2 s 初的速度比第1 s 末的速度大2 m/s解析:根据a =Δv Δt 知,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故A 正确.任意1 s 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 m/s ,但不一定是初速度的2倍,故B 错误;根据Δv =a Δt 知,第2 s 末与第1 s 初相差2 s ,则第2 s 末的速度比第1 s 初的速度大4 m/s ,故C 错误.第2 s 初与第1 s 末为同一时刻,则第2 s 初的速度与第1 s 末的速度大小相同,故D 错误.10.(2018·河北沧州期末)一物体沿Ox 轴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x 轴上的位置坐标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x =(3+2t 2)m ,则该物体在t =2 s 至t =3 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B )A .7 m/sB .10 m/sC .11 m/sD .21 m/s解析:t =2 s 时刻物体的位置坐标为: x 1=3 m +2×22 m =11 m ,t =3 s 时刻物体的位置坐标为: x 2=3 m +2×32 m =21 m ,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v -=x 2-x 1Δt =21-113-2m/s =10 m/s ,故选项B 正确. 11.(2018·山西榆林横山一中月考)如图所示,弹丸和足球的初速度均为v 1=10 m/s ,方向向右.设它们分别与木板作用的时间都是0.1 s ,那么:(1)子弹击穿木板后速度大小变为7 m/s ,求弹丸击穿木板时加速度大小及方向.(2)足球与木板作用后反向弹回的速度大小为7 m/s ,求足球与木板碰撞反弹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解析:(1)令弹丸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知子弹的初速度为v 1=10 m/s ,末速度为v 2=7 m/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此过程中弹丸的加速度a 1=7-100.1 m/s 2=-30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2)令足球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知足球的初速度为v 1=10 m/s ,末速度为v 2=-7m/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a 2=-7-100.1 m/s 2=-170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答案:(1)-30 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170 m/s 2,方向与初速度相反12.光电计时器是一种常用的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 、b 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滑块从a 、b 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在某滑块在斜面上滑行,先后通过光电门1和2,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 1=5×10-2 s ,t 2=3×10-2 s ,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所经历的总时间Δt =0.15 s ,用分度值为1 mm 的刻度尺测量滑块的长度为d ,示数如图乙所示.(1)读出滑块的长度d为多少?(2)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2的速度v1、v2分别为多少?(3)求滑块的加速度大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析:(1)由题图可知d=8.45 cm-4.00 cm=4.45 cm.(2)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v1=dt1=0.89 m/s,v2=dt2≈1.48 m/s.(3)滑块的加速度a=ΔvΔt=1.48-0.890.15m/s2≈3.93 m/s2答案:(1)4.45 cm(2)0.89 m/s 1.48 m/s (3)3.93 m/s2。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质点、参考系1.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注1](3)实质: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选取[注2]①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应认为是静止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②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运动结果一般不同。
③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二、位移、速度1.位移和路程(1)二者的定义(2)二者的区别和联系2(1)平均速度: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 t,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位移的方向。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注3](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三、加速度[注4]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a =Δv Δt,单位为m/s 2。
3.方向:加速度为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注解释疑】[注1] 不以“大小”论质点①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②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注2] 不能选自身为参考系。
[注3] 在实际问题中,只要时间足够短,平均速度可认为等于瞬时速度,如光电门问题。
[注4] 速度变化快慢、速度变化率、加速度三者含义相同,速度变化快,也就是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大。
[深化理解]1.质点的辨识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不在物体本身,而是要看研究的问题,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则不能。
2.“速度”的理解“速度”一词在不同情境下可能表示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率、平均速率,解决具体问题时需要加以区分。
3.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所以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1.(多选)(参考系)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
从物理的角度看有的诗词中也蕴含了朴素的物理知识。
在下面四句诗词的物理分析中正确的是()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指位于地球表面的人随地球自转每天的行程约为八万里,这个结论与人的位置无关B.“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这首诗中,“云不动”是以船为参考系C.“明月云中行”中描述月亮的运动所选取的参考系是云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描绘的情境以流水为参考系2.(质点、参考系、位移和路程)南昌到赣州铁路客运专线,北起南昌,南到赣州,线路长度416 km,设计速度350 km/h。
若某同学乘坐此客运列车从赣州去南昌游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题中的“416 km”是位移大小C.以并排坐在旁边的乘客为参考系,该同学是静止的D.测量列车驶出赣州西站的时间时,可以把列车看成质点3.(加速度)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4.(平均速度)(2020河北衡水调研)沿直线运动的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同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通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相同,则()A.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B.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C.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D.三辆车同时通过下一路标5.(位移和路程、平均速度)如图,三个质点A、B、C均同时从长方体上的M点沿不同路径同时运动至N点,运动轨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质点的路程相同B.三个质点的平均速率相同C.A、B的位移最大,C的位移最小D.三个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6.(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很大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必然很大B.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C.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开始时位移、加速度、速度三者方向相同,某时刻开始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减小D.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开始时位移、加速度、速度三者方向相同,某时刻开始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7.(多选)(加速度)如图所示,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做减速运动,经过2 s 速度大小变为3 m/s,则物体的加速度()A.大小为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B.大小为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小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D.大小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8.(质点、速度、加速度)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微元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
基础复习课第一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参考系质点1.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2)选取原则: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它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2)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条件: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二、位移速度1.位移和路程2.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是矢量.(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运动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4)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三、加速度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2.定义式:a=Δv Δt.3.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是矢量.4.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小题快练]1.判断题(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 )(2)研究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动作时,不能把运动员看作质点.( √ )(3)电台报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的“8点整”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 )(4)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5)子弹击中目标的速度属于瞬时速度.( √ )(6)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是增大的.( √ )(7)甲的加速度a甲=2 m/s2,乙的加速度a乙=-3 m/s2,a甲>a乙.( × )2.(多选)如图所示,2015年9月3日,20架直升机组成“70”字样,将抗战胜利70周年大写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下列关于飞机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 )A.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B.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C.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D.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运动的3.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在距温州市约356 km、距福州市约385 km、距基隆市约190 km的位置.若我国某海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到达钓鱼岛时共航行了480 km,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该海监船的位移大小为480 km,路程为356 kmB.该海监船的位移大小为356 km,路程为480 kmC.确定该海监船在海上的位置时可以将该海监船看成质点D.若知道此次航行的时间,则可求出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4.(多选)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加速度的方向可能与速度的方向相反C.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也一定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也一定为零考点一质点参考系(自主学习)1.对质点的理解(1)对质点的三点说明①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②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③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2)建立质点模型的两个关键点①明确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②判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否忽略.2.选取参考系的原则(1)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物体的运动,都应该明确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一般选地面作为参考系.(2)在同一个问题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则必须选取同一个参考系.(3)对于复杂运动的物体,应选取能最简单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物体为参考系.1-1.[质点]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关于地球能否被看作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的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B.地球的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D.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解析:地球能否被看成质点,关键要把地球放到所研究的问题中,看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若不产生影响或产生的影响极小,则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否则不能看作质点,故D正确.答案:D1-2.[质点]如图所示是一架正在进行航拍的四旋翼无人飞机。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全国卷3年考情分析[基础学问·填一填][学问点1] 质点、参考系1.质点(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2)探讨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假如物体的形态和大小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视,就可以看做质点.(3)质点是一种志向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参考系(1)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这个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2)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3)比较两物体的运动状况时,必需选同一参考系.(4)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推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探讨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只是诗人的一种臆想,没有科学道理.(×)(3)探讨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动作时,不能把运动员看做质点.(√)[学问点2] 位移和速度1.位移和路程(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 方向 的物理量,是状态量.(2)定义式:v =Δx Δt. (3)确定因素:v 的大小由v 0、a 、Δt 确定.(4)方向:与位移同向,即物体 运动 的方向.3.平均速度(1)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 位移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Δx Δt,其方向与 位移 的方向相同. (2)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时间或一段 位移 相对应.4.瞬时速度(1)运动物体在 某一时刻 (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 速率 ,是标量.(2)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在运动时间Δt →0时的 平均 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3)平均速率是 路程 与时间的比值,它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对应关系.推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电台报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的“8点整”事实上指的是时刻.(√)(2)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肯定等于路程.(×)(3)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4)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在该时刻或该位置的运动方向.(√)[学问点3] 加速度1.定义速度的 变更量 与发生这一变更所用 时间 的比值.2.定义式a =Δv Δt,单位: m/s 2 . 3.方向与速度 变更量 的方向相同.4.物理意义描述物体 速度变更 快慢的物理量.推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2)物体的速度变更越快,加速度就越大.(√)(3)物体的速度变更量Δv 越大,加速度就越大.(×)(4)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零,则物体肯定静止. (×)(5)有加速度的物体肯定做加速运动.(×)[教材挖掘·做一做]1.(人教版必修1 P11第1题改编)(多选)下列对参考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江水相对于河岸为参考系B .“地球的公转”是以太阳为参考系C .“钟表的时针在转动”是以分针为参考系D .“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答案:ABD2.(人教版必修1 P12第2题改编)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出游时,曾经写了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云与我俱东”所选取的参考系是( )A .河岸B .云朵C .诗人D .小船 答案:A3.(人教版必修1 P14第3题改编)同学们都喜爱上体育课,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同学们更是期盼.如图所示为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的示意图,其中A 点是全部跑步项目的终点,也是400 m、800 m赛跑的起跑点,B点是100 m赛跑的起跑点.在一次校运动会中,甲参与了100 m赛跑,乙参与了400 m赛跑,丙参与了800 m赛跑,则从起先竞赛到竞赛结束( )A.甲的位移最大B.乙的位移最大C.丙的位移最大D.乙、丙的路程相等答案:A4.(人教版必修1 P18第3题改编)如图所示,小明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2 m,3 m,4 m,则( )A.他4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4 m/sB.他第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 m/sC.他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5 m/sD.他1 s末的速度大小为1 m/s答案:C5.(人教版必修1 P29第2题改编)(多选)下列说法中可能发生的运动是(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B.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更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C.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却向西D.物体做直线运动,后一阶段的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答案:ABCD考点一对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考点解读]1.对质点的三点说明(1)质点是一种志向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探讨问题的性质确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态来推断.(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视了物体的大小和形态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2.对参考系“两性”的相识(1)随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随意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2)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需选同一参考系.[题组巩固]1.在2024年第十八届雅加达亚运会上,下列竞赛中可将运动员看做质点的是( )解析:A [马拉松赛跑测量的是运动员跑完全程的时间,与运动员的形态和大小无关;跳水、击剑、体操竞赛时,要看运动员的肢体动作,所以不能看成质点.] 2.运动探讨的是物体空间位置随时间变更的规律,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置没有变更就是不运动B.两物体间的距离没有变更,两物体肯定都是静止的C.为了探讨物体的运动,应先选参考系,平常常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地球而言的D.自然界中找不到不运动的物体,运动和静止都是肯定的解析:C [运动是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更,所以物体的位置不变时相对其他物体也在运动,故A错误;两物体间的距离没有变更只能是相对静止,但它们对地仍可能是运动的,故B错误;为了探讨物体的运动,应先选参考系,平常常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地球而言的,故C正确;自然界中找不到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肯定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故D错误.]3.质点是一种志向模型.下列活动中,可将月球视为质点的是( )A.测量月球的自转周期B.探讨月球绕地球的运行轨道C.视察月相的变更规律D.选择“嫦娥三号”的落月地点解析:B [测量月球的自转周期时,不能把月球看做一个点,所以不能将月球视为质点,故A错误.探讨月球绕地球的运行轨道时,月球的体积大小相对于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来说可以忽视,可将月球视为质点,故B正确.视察月相的变更规律时,不能忽视月球的大小,不能将月球视为质点,故C错误.选择“嫦娥三号”的落月地点时,月球的形态是不能忽视的,不能将月球视为质点,故D错误.]考点二位移和速度[考点解读]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分和联系(1)区分: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分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只有当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时,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3.计算平均速度时应留意的两个问题(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需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v=ΔxΔt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全部的运动.[典例赏析][典例1] (2024·黄山模拟)(多选)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52m/s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审题指导] (1)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本题中由A→C的过程为曲线运动.(2)所选取的时间或过程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该过程内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解析]ABC [由v=ΔxΔt可得:v AB=11m/s=1 m/s,v AC=52m/s,故A、B均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A点越近,其阶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点的瞬时速度,故C正确;由A经B到C的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故B点虽为中间时刻,但其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D错误.][题组巩固]1.(2024·兰州模拟)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男子400米决赛成为引爆全运会赛场的首个项目,上海小将郭钟泽跑出了45秒14的个人最好成果,一举打破了徐自宙保持了16年之久的全国纪录.关于这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消息中的“45秒14”是时刻B.消息中的“16年”是时间C.该竞赛中的位移是零D.该竞赛中,运动员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解析:B [消息中的“45秒14”指的是某一过程所用的时间,故A错误;消息中的“16年”是时间间隔,故B正确;在竞赛中运动员的位移不肯定为零,400 m是指路程,故C、D错误.]2.如图所示是2018年10月24日通车的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部门在大桥的某一路段设置了限速标记,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A.必需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B.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C.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解析:C [该路牌标记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只有C正确.]3.(多选)2024年在山西太原的全国田径赛中,上海的许周政以10秒26的成果获得100米冠军,郭钟泽以20.82秒的成果获200米冠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0 m 和200 m 均为位移大小B .200 m 为路程C .100 m 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9.75 m/sD .200 m 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9.61 m/s解析:BC [100 m 是直道,则100 m 为位移,200 m 为弯道,则200 m 为路程,故A错,B 对.100 m 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v =x t =10010.26m/s =9.75 m/s ,故C 对.200 m 的平均速率约为9.61 m/s ,故D 错.故选B 、C.]考点三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考点解读]1.速度、速度变更量和加速度的对比a =Δv 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 =F m是加速度的确定式,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共同确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确定.3.依据a 与v 的方向关系推断物体加速还是减速(1)a 和v 同向(加速直线运动)⇒⎩⎪⎨⎪⎧ a 不变,v 随时间匀称增大a 增大,v 增大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增大得越来越慢 (2)a 和v 反向(减速直线运动)⇒⎩⎪⎨⎪⎧ a 不变,v 随时间匀称减小a 增大,v 减小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减小得越来越慢[典例赏析][典例2]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有关物体加速度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必定为正值B.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必定为负值C.物体的速度等于0,其加速度也肯定等于0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的方向可能变更[审题指导] (1)速度的大小和加速度的大小无干脆关系.速度大,加速度不肯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也不肯定大;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可以不为零.(2)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无干脆关系.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两者的方向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解析] D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假如两者方向相同,就是加速运动,相反就是减速运动,假如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两者方向相反,是减速运动,所以A、B错;物体速度为0,其加速度可能不为0,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初时刻,速度为0,但加速度不为0,故C错;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可能变更,如竖直上抛运动,故D正确.][母题探究][探究1](多选)甲、乙两个物体在同始终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甲=4 m/s2,a乙=-4 m/s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推断正确的是( )A.甲的加速度与乙的加速度大小相等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更快D.每经过1 s,甲的速度增加4 m/s解析:ABD [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肯定值表示大小,甲、乙加速度大小相等,选项A正确;甲的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所以做加速运动,乙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做减速运动,选项B正确;加速度大小表示速度变更的快慢,甲、乙速度变更一样快,选项C错误;由Δv=aΔt可知每经过1 s,甲的速度增加4 m/s,D正确.] [探究2] 加速度的计算如图所示,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沿光滑的斜面对上做减速运动,经4 s滑回原处时速度大小仍为5 m/s,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A .10 m/s 2,方向沿斜面对下B .0C .2.5 m/s 2,方向沿斜面对下D .5 m/s 2,方向沿斜面对下解析:C [因为 4 s 后的速度大小与初速度大小相等,可知方向不行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而是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的加速度a =Δv Δt =-5-54 m/s 2=-2.5 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即沿斜面对下,C 正确.][探究3]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多选)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越来越大,则速度越来越大B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表示速度变更快C .加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D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的运动速度将增大解析:BD [速度与加速度同向,速度增加,速度与加速度反向,速度减小,所以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不肯定增大,故A 错误;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更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速度变更快,故B 正确;加速度的正负不表示运动的方向,表示加速度的方向跟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故C 错误;速度与加速度同向,速度增加,速度与加速度反向,速度减小,故D 正确.]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而不是看加速度的变更状况.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变更(增加或减小)的快慢.思想方法(一) 测量速度的三种方法◆方法1 利用光电计时器测速度[典例1]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P 的速度,1和2是固定在斜面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当有物体从光电门通过时,与它们连接的光电计时器能够显示挡光时间.让滑块从斜面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0×10-2 s 、2.00×10-2s .已知滑块的宽度为5.00 cm ,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滑块通过光电门1、2时的速度分别是v 1= ________ m/s ,v 2= ________ m/s.(2)若用宽度是2.00 cm 的滑块,对测量误差有何影响?[解析] (1)v 1=d Δt 1=5×10-2m 5×10-2 s=1.0 m/s v 2=d Δt 2=5×10-2 m 2×10-2 s=2.5 m/s (2)滑块宽度越小,挡光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误差越小.[答案] (1)1.0 2.5 (2)见解析◆方法2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0 Hz”的沟通电,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记录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确定出A 、B 、C 、D 、E 、F 、G 共7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1)依据数据计算出B 和F 点的瞬时速度,v B = ________ m/s 、v F = ________ m/s.(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假如交变电流的频率f =49 Hz ,而做试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解析] (1)v B =AC 2T =3.62+4.382×0.1×10-2 m/s =0.40 m/s v F =EG 2T =6.80+7.602×0.1×10-2 m/s =0.72 m/s (2)计算时运用的频率偏大,时间间隔偏小,则测量的速度值偏大.[答案] (1)0.40 0.72 (2)偏大◆方法3 利用超声波测车速号,并记录了不同时刻放射和接收波的状况.在t =0时刻,B 第一次发出超声波,t =0.4 s 时刻,收到汽车的反射波.t =1.6 s 时刻,B 其次次发出超声波,t =2.2 s 时刻,再次收到反射波.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 =340 m/s ,汽车是匀速行驶的.求:(1)汽车在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时到B 的距离?汽车在其次次接收到超声波时到B 的距离?(2)汽车的速度?[审题指导] 在涉及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中,无论是求解距离、时间、速度,其核心方程只有一个:x =vt ,知道该方程中随意两个量就可求第三个量.[解析] (1)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的位置分别在P 、Q 两处,两次接收到回波的时间分别为t 1=0.4 s ,t 2=2.2 s -1.6 s =0.6 sP 、Q 到B 的距离分别是x 1=v t 12=340×0.42 m =68 m x 2=v t 22=340×0.62 m =102 m(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运动的距离为:Δx =x 2-x 1=34 m汽车两次接收到波的时刻分别是:t 3=t 12=0.2 s ,t 4=1.6 s +0.62s =1.9 s两列波到达汽车的时间差: Δt =t 4-t 3=1.7 s汽车运动的速度为v =Δx Δt =341.7m/s =20 m/s. [答案] (1)68 m 102 m (2)20 m/s。
[研读考纲明方向][重读教材定方法](对应人教版必修1的页码及相关问题)1.P9~10阅读教材:物体在什么时候可以看成质点?必须是小物体吗?能否说跳水运动员一定不能看成质点?提示: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几乎没有影响时,可以将物体看做质点;不一定;不能。
2.P10图 1.1-4,两人对从飞机上落下的物体运动的描述谁对?在研究问题时我们考虑参考系的运动吗?提示:都对,只是所选参考系不同;不考虑。
3.P13路程与运动过程有关吗?位移与运动过程有关吗?我们学过的矢量都有哪些?提示:有关系;没有关系;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位移、力、冲量、动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
4.P13[思考与讨论]怎样在坐标系上表示位移?位移正负的含义是什么?提示: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或相反。
5.P15~16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速度大说明什么?平均速度对应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呢?阅读表格,了解常见物体的速度的大体数值。
提示: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说明物体运动得快;平均速度对应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某个时刻或某个位置。
6.P19~21打点计时器使用什么电源?从纸带上如何确定物体的运动速度?实验时,接通电源和拉动纸带的顺序是怎样的?提示:交流电源;用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代表纸带上打这一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先接通电源后拉动纸带。
7.P24[科学漫步]测出的速度是不是瞬时速度?提示:是瞬时速度。
8.P25[思考与讨论]加速度描述什么?加速度大说明什么?提示: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大说明物体速度变化快。
9.P26~27课本底图,你能根据飞机间距的关系做出什么判断?提示:飞机正在加速前进。
10.P27~28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有何关系?如何从速度图象中看加速度?提示:若a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都为正或都为负),则为加速运动,反之为减速运动;v-t图中曲线切线斜率表示a(斜率正负表示a的方向,斜率大小表示a的大小)。
2019-202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1.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1.飞机着地后还要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距离,机舱内的乘客透过窗户看到树木向后运动,乘客选择的参考系是()A.停在机场的飞机B.候机大楼C.乘客乘坐的飞机D.飞机跑道解析:选C乘客看到的树木向后运动是因为他(她)与飞机相对树木向前滑行,他选的参考系显然是他(她)乘坐的飞机,其余选项中的参照物均与树木相对静止。
2.第二届青年夏季奥运会于2014年8月16日在南京开幕。
观察图中的旗帜和甲、乙两火炬手所传递的圣火火焰。
关于甲、乙两火炬手相对于静止旗杆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旗杆和甲、乙两火炬手在同一地区)()图1-1-1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C.甲火炬手可能运动,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左运动解析:选D由静止的旗杆上旗帜的展向可知,当地风向向左,甲火炬的火焰向左偏,可能是甲火炬静止,甲火炬向右运动,或甲火炬以小于风速的速度向左运动;乙火炬的火焰向右偏,则一定是乙火炬以大于风速的速度向左运动,故只有D正确。
要点三位移和路程位移x路程s物理意义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决定因素由始、末位置决定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运算规则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的代数运算大小关系x≤s[多角练通]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解析:选B物体运动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选项A错误;物体不运动,则它的路程一定为零,反之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零,则它一定静止,选项B正确;物体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选项C、D错误。
2.(多选)(xx·安徽示范高中联考)在机器人大赛中,某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最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平面坐标系横、纵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 m。
第1课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知识点1 参考系、质点Ⅰ1.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的物体。
(2)参考系的选取①参考系的选取是的,既可以是的物体,也可以是的物体,通常选为参考系。
②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
③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结果一般。
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的点。
(2)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和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知识点2 位移、速度Ⅱ1.位移和路程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的的物理量,位移只与物体的有关,而与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无关。
物体的位移可以这样表示:从到___ 作一条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2.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物体的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比值。
公式v=Δx,单位:m/s。
Δt平均速度是,方向就是物体位移的方向,表示物体在时间Δ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或的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矢量,方向即物体的运动方向。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4)平均速率指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标量。
知识点3 加速度Ⅱ1.定义速度的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比值。
2.定义式a=,单位:。
3.方向加速度为矢量,方向与的方向相同。
4.物理意义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
知识点4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 Ⅱ1.定义和分类(1)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 不变。
(2)分类⎩⎨⎧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同向。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反向。
2.三个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 。
(2)位移公式: 。
(3)位移速度关系式: 。
3.两个重要推论(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 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 ,即:v =v t 2=v 0+v 2。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 。
(1)运动的基本描述一、选择题1.2008年的奥运圣火经珠穆朗玛峰传至北京,观察中的旗帜和甲、乙两火炬手所传递的圣火火焰,关于甲、乙两火炬手相对于静止旗杆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旗杆和甲、乙火炬手在同一地区)( )A .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 .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C .甲火炬手可能运动,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 .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左运动2.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6所示,则小球在图中过程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A .0.25 m/sB .0.2 m/sC .0.17 m/sD .无法确定3.足球以8 m/s 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 m/s 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 s ,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加速度是( )A .-200 m/s 2B .200 m/s 2C .-100 m /s 2D .100 m/s 24.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一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 m 决赛和男子200 m 决赛中分别以9.69 s 和19.30 s 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 m 决赛中的位移大小是100 m 决赛中位移大小的两倍B .2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36 m/sC .1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32 m/sD .100 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5.参加汽车拉力赛的越野车,先以平均速度v 1跑完全程的2/3,接着又以v 2=40 km/h 的平均速度跑完剩下的1/3路程.已经测出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v =56 km/h ,那么v 1应是 ( )A.60 km/h B.65 km/h C.48 km/h D.70 km/h 6.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着的公共汽车,用固定于路旁的照相机连续两次拍摄,得到清晰的照片如图8所示.对照片进行分析,知道如下结果.(1)对间隔2 s所拍摄的照片进行比较,可知公共汽车在2 s的时间里前进了12 m.(2)在两张照片中,悬挂在公共汽车顶棚上的拉手均向后倾斜着.根据这两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求出拍摄的2 s末公共汽车的瞬时速度B.公共汽车在加速运动C.可知在拍第一张照片时公共汽车的速度D.公共汽车做匀速运动7.有以下几种情景,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 )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③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④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尽管空间站匀速转动,加速度也不为零8.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9.客车运能是指一辆客车单位时间内最多能够运送的人数.某景区客运索道的客车容量为50人/车,它从起始站运行至终点站(图9)单程用时10分钟.该客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和每小时的运能约为( )A.5米/秒,300人 B.5米/秒,600人C.3米/秒,300人D.3米/秒,600人10.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6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多少倍.11.有些国家的交管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g=10 m/s2)这一数值以警示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车辆是达不到的,但是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判断:两辆摩托车以36 km/h的速度相向而撞,碰撞时间为2×10-3 s,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1.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1.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4 500海里.若所有船只运动的速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 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的位移
B.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
C.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运动的
D.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析:“4 500海里”指的是运动路线的长度即路程;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千岛湖”舰的大小与其位移大小相比可忽略不计,所以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因为“千岛湖”舰和“巢湖”舰运动的速度相同,“巢湖”舰相对于“千岛湖”舰的空间位置不变,所以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静止的;题目中只给出了航行路程,不知位移和时间,所以不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B
2.(多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Δx表示物体的位移.如图1-1-4所示,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C,它的位移Δx1=-4 m-5 m =-9 m;从C运动到B,它的位移为Δx2=1 m-(-4 m)=5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1-4
A.C到B的位移大于A到C的位移,因为正数大于负数
B.A到C的位移大于C到B的位移,因为符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不表示大小
C.因为位移是矢量,所以这两个矢量的大小无法比较
D.物体由A到B的合位移Δx=Δx1+Δx2
解析:位移的正负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所以A到C的位移Δx1大于C到B的位移Δx2,故A、C错误,B正确;A到B的合位移Δx=1 m-5 m=-4 m=Δx1+Δx2,故D正确.答案:BD
3.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解析: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质点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再变化,位移将随时间继续增大,选项C、D错误.
答案:B
4.如图1-1-5是火箭点火升空瞬间的照片,关于这一瞬间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1-5
A .火箭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很大
B .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也很大
C .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也很小
D .火箭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一定很小
解析:火箭点火瞬间,速度几乎为零,速度很小,而加速度是由火箭得到的反冲力产生的,而反冲力很大,故加速度可能很大.
答案:A
5.如图1-1-6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计时装置A 、B ,A 、B 间距离为L =30 cm ,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个宽度为d =1 cm 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通过A 、B ,记录遮光条通过A 、B 的时间分别为0.010 s 、0.005 s ,滑块从A 到B 所用时间为0.200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1-6
A .滑块通过A 的速度为1 cm/s
B .滑块通过B 的速度为2 cm/s
C .滑块的加速度为5 m/s 2
D .滑块在A 、B 间的平均速度为3 m/s
解析:滑块通过A 点的速度v A =d Δt 1=0.010.010
m/s =1 m/s ,故A 错误;滑块通过B 点的速度v B =d Δt 2=0.010.005m/s =2 m/s ,故B 错误;滑块加速度a =v B -v A t =2-10.200
m/s 2=5 m/s 2,故C 正确;滑块在A 、B 间的平均速度v =L t =0.30.200
m/s =1.5 m/s ,故D 错误. 答案:C
6.(2019年梅州模拟)(多选)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9 km ,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 min ,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 ,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率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 ,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
A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位移大小是9 km
B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路程是9 km
C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D .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率是150 km/h
解析:利用地图计算出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整个运动过程的位移大小,
里程表显示的是路程,平均速度v -=x t =9 km 112h =108 km/h ,A 正确,B 、C 错误;车内速率计示数为对应位置的瞬时速率,D 正确.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