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 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9
解析输电线路带电工作安全防护发布时间:2023-04-20T06:37:35.775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3年1期1月作者:王嘉樾[导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做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王嘉樾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海供电分公司输电管理处内蒙古乌海市 016000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做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压输电线路做为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做为一项新的技术,在高压输电线路的维护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带电作业中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正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这对于整个高层输电线路的维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1、带电作业的准则与方法1.1、带电作业准则我国先后颁布了《送电线路技术导则》《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等多项规程规范,对我国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1.2、带电作业的方法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方法主要有地电位作业、等电位作业、中间电位作业法等。
由于线路具有塔头尺寸大、绝缘子串长等特点,使用绝缘操作杆对导线侧金具检修的功效特别低,所以,超高压输电线路以等电位作业方法为主。
目前,直线塔进入等电位的作业方法主要有乘坐绝缘吊篮(吊梯)荡入法、沿绝缘平梯进入法、绝缘竖梯荡入法等。
耐张塔进入等电位的方法主要沿耐张绝缘子串进入。
±5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与50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相比,除了在带电作业粒子流防护方面,其他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2、高压线路带电作业关键技术参数高压线路带电作业关键技术参数包含以下三个:最小安全距离、最小组合间隙以及绝缘工具最小有效绝缘长度。
高压线路电压较高,塔杆也较高,加上塔头的尺寸较大,导致导线的分裂数较多,除此之外,其走廊的海拔所覆盖的区域较广,这些因素都增大了高压线路带电作业关键技术参数的确定难度,在实际操作中,要确定关键技术参数,必须根据线路杆塔的实际结构、带电作业的具体位置以及系统参数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反复进行严格的试验,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包括:计算带电作业的实际线路的最大操作电压:对典型作业环境和特殊情况反复进行带电作业间隙放电试验;对危险率进行测算,并根据具体海拔确定参数。
±5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5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要求、进出等电位、作业中的注意事项及工具的试验、运输和保管等。
本标准适用于海拔1000m及以下地区±500kV单、双回直流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对于海拔1000m以上地区,相关参数应进行海拔校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55 电工术语带电作业GB/T 6568 带电作业用屏蔽服装GB/T 13035 带电作业用绝缘绳索GB 13398 带电作业用空心绝缘管、泡沫填充绝缘管和实心绝缘棒GB/T 14286 带电作业工具设备术语GB/T 18037 带电作业工具基本技术要求与设计导则GB/T 19185 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方法GB 26164.3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三部分:电力线路DL 409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T 463 带电作业用绝缘子卡具DL/T 878 带电作业用绝缘工具试验导则DL/T 974 带电作业用工具库房DL/T 976 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3 术语与定义由GB/T 2900.55、GB/T 1428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直流线路带电作业 live working on DC transmission line在直流输电线路上开展的带电检修、维护及更换部件等作业。
4 一般要求4.1 人员要求4.1.1 带电作业人员应身体健康,无妨碍作业的生理和心理障碍。
4.1.2 带电作业人员应具有电工原理和直流电力线路的基本知识,掌握带电作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作业工器具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应掌握紧急救护法,特别是触电急救。
4.1.3 带电作业人员应通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并具有上岗证。
目录前言 (3)1 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5)4总则 (5)5 高压设备工作的基本要求 (6)6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13)7 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21)8 线路作业时变电站和发电厂的安全措施 (26)9 带电作业 (27)10 发电机、同期调相机和高压电动机的检修、维护工作 (40)11 在六氟化硫(SF6)电气设备上的工作 (42)12 在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导线上的工作 (44)13 二次系统上的工作 (44)14 电气试验 (48)15 电力电缆工作 (51)16 一般安全措施 (54)17 起重与运输 (64)18 高处作业 (70)前言本规程依据《关于委托补充修订〈安规〉的函》(安监一函[2008]12 号)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试行)》进行修订补充形成。
本规程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和高压设备工作的基本要求,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线路作业时变电站和发电厂的安全措施,带电作业,发电机同期调相机和高压电动机的检修、维护工作,在六氟化硫(SF6)电气设备上的工作,在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导线上的工作,二次系统上的工作,电气试验,电力电缆工作,一般安全措施,起重与运输,高处作业等十五部分。
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K附录N 附录O、附录P、附录Q 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程的附录I、附录J、附录L、附录M 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提出并解释。
本规程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运行分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雷、陆懋德、戴克铭、葛乃成、刘亨铭、聂宇本、方旭初、吴濡生、罗耀国、胡翔、李智勇、孙鹏、刘凯、刘庭、杨振强、韩学军、张印虎、刘昊、肖关荣、张健、杨光亮、张继明、周忠浩。
DL/T 881—2004《±500kV 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作业方式、最小安全作业距离和组合间隙、绝缘工具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作业安全措施及工具的试验、保管等。
本标准使用于海拔1000m及以下±5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带电检修和维护作业。
2 规范性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范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00.55 电工术语带电作业(eqv IEC 60050-651:1999)GB/T18037 带电作业工具基本技术要求与设计导则DL409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3 术语和定义除GB/T2900.55中的术语和定义以外,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直流带电作业live working for DCtransmission line在直流输电线路上开展的带电检修、维护及更换部件等作业。
3.2电厂屏蔽用具electric field shielding tool用导电材料制成的屏蔽墙电厂的用品,包括屏蔽服装、导电鞋、导电手套。
3.3 地点为作业earth potential working作业人员在接地构件上采用绝缘工具对带电体开展的作业,作业人员的人体电位为地电位。
3.4中间电位作业mid-potential working作业人员对接地构件绝缘并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距离时开展作业,作业人员的人体电位为悬浮的中间点位。
3.5等电位作业potential working;bare hand woeking作业人员通过电气连接,使自己身体的电位上升至带电体的电位,且与周围不同点为适当隔离而直接对带电体进行作业。
4 一般要求4.1 人员要求4.1.1 带电作业人员应身体健康,无妨碍作业的生理和心理障碍。
次前言Ⅱ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总则 1 4 术语和定义1 5 路径3 6 气象条件 3 7 导线和地线4 8 绝缘子和金具 6 9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7 10 导线布置9 11 杆塔型式9 12 杆塔荷载9 13 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12 14 环境保护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本规定用词说明15 附录B(资料性附录)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水平极间距离与档距的关系16 附录C(资料性附录)按人工污秽闪络特性选择绝缘子片数步骤16 附录D(资料性附录)外绝缘放电电压的气象条件校正18 附录E(资料性附录)地面合成场强计算简化理论法19 附录F(资料性附录)公路等级20 条文说明前言《±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制定了±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主要设计技术原则。
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长距离直流输电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继第一条±500kV直流工程—葛上直流输电线路1989年竣工投产之后,我国又相继建成了天广、龙政、三广、贵广等长距离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编制本规定奠定了基础。
本规定编制规则以DL/T 800—2001《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为基础。
为了突出直流输电技术特点,现行DL/T 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中与线路性质、电压等级基本无关的条文,如杆塔材料、杆塔结构设计基本规定、杆塔结构、基础等内容不再列入本规定。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规定主要编制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
本规定参加编制单位:华东电力设计院。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舒印彪、于刚、刘开俊、梁政平、葛旭波、文卫兵、江卫华、曾连生、薛春林、段松涛、熊万洲、徐晓东、王钢、李勇伟、李喜来、张卫东、赵全江、汪雄、李三、苗桂良。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实用化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3-02-07T01:28:23.668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9月17期作者:白龙生[导读] 本文从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工程出发,分析直流线路的架设特点白龙生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变电分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摘要:本文从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工程出发,分析直流线路的架设特点,并结合特高压直流带电作业的相关技术,对满足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要求的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用具、进出等电位作业方法、工器具及其技术标准进行全面总结。
为实现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实用化技术1.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概况与设备特点1.1塔窗尺寸与工作难度本线路直线塔采用“V”型绝缘子,工作电压及雷电过电压对塔头空气间隙不起控制作用,而操作过电压及带电作业工况直接影响塔头规划设计,合理选取操作过电压及带电作业工况下的空气间隙,对保证线路安全运行、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十分重要。
设计中要求带电作业间隙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0.5m。
通过带电作业方式调整,带电作业间隙不作为塔头设计的控制条件。
根据昌吉至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设计施工总说明书可知,线路的耐张绝缘子片数是按照污区等级进行绝缘配置。
满足最小片数要求,在间隙测量中重点关注了跳线对周围杆塔的间隙距离。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在1.5pu下,其带电作业要求的间隙距离9m,最小组合间隙距离为9.6m。
现场实测结果表明,耐张塔的间隙距离基本均满足带电作业的要求。
通过前期的数据采集,判定由于特高压直流线路杆塔高、尺寸大、电压等级高,登塔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在进入等电位的方法上,应根据线路的实际特点,需对现有的进入等电位的方法进行优化。
1.2导线的对比±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目前采用的导线型号有AACSR-720/50型钢芯铝合金绞线、JLHA1/G1A-800/55型钢芯铝合金绞线、JL/G3A-1000/45型钢芯铝合金绞线,每极采用六分裂结构,分裂间距为450或500mm,子导线成正六边形排列,用六分裂阻尼间隔棒固定。
输电专业考试(试卷编号131)1.[单选题]铝材料比铜材料的导电性能( )。
A)好B)差C)一样答案:B解析:2.[单选题]遇有火灾、地震、台风、冰雪、洪水、泥石流、沙尘暴等灾害发生时,如需对线路进行巡视,应制订必要的安全措施,并得到设备运行管理单位分管( )批准。
A)组长B)领导C)专责答案:B解析:3.[单选题]线路导线换位应( )在重冰区线段进行。
A)适当减少B)避免C)适当增加答案:B解析:4.[单选题]在短时间内危及人生命安全的最小电流值是( )。
A)30mAB)100mAC)200mAD)50mA。
答案:A解析:5.[单选题]填用( )工作票时,不需要履行工作许可手续。
A)电力线路第一种B)电力线路第二种C)带电作业D)电力电缆第一种工作票答案:B解析:A)前;B)侧;C)后;D)上答案:A解析:7.[单选题]拉线单柱直线杆通常用()。
A)拔梢杆;B)等径杆;C)拔梢双杆;D)等径双杆答案:B解析:8.[单选题]应根据巡检人员和所用机型合理配置人员,中型机需操作人员(____)。
A)1~2B)2~3C)3~4D)5~8答案:C解析:9.[单选题]填用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的工作在停电的线路或同杆(塔)架设多回线路中的部分停电线路上的工作。
( )。
在直流接地极线路或接地极上的工作。
A)在直流线路不停电时的工作。
B)在直流线路停电时的工作。
C)在交流线路停电时的工作。
D)在交流线路不停电时的工作。
答案:B解析:10.[单选题]( )“三跨”线路的悬垂绝缘子串应采用独立双串设计,对于山区高差大、连续上下山的线路可采用单挂点双联,耐张绝缘子应采用双联及以上结构形式,单联强度应满足正常运行状态下受力要求。
“三跨”地线悬垂应采用独立双串设计,耐张串连接金具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A)1000kV及以下;B)800kV及以下;C)500kV及以下;D)220kV及以下答案:C11.[单选题]滑车与绞磨(卷扬机)卷筒的距离:光面卷筒不应小于卷筒长度的( )倍,有槽卷筒不应小于卷筒长度的( )倍。
目录前言 (2)1 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4)4总则 (4)5高压设备工作的基本要求 (5)6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12)7 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20)8 线路作业时变电站和发电厂的安全措施 (25)9 带电作业 (26)10 发电机、同期调相机和高压电动机的检修、维护工作 (39)11 在六氟化硫(SF6)电气设备上的工作 (41)12 在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导线上的工作 (43)13 二次系统上的工作 (43)14 电气试验 (46)15 电力电缆工作 (50)16 一般安全措施 (53)17 起重与运输 (62)18 高处作业 (69)前言本规程依据《关于委托补充修订〈安规〉的函》(安监一函[2008]12 号)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试行)》进行修订补充形成。
本规程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和高压设备工作的基本要求,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线路作业时变电站和发电厂的安全措施,带电作业,发电机同期调相机和高压电动机的检修、维护工作,在六氟化硫(SF6)电气设备上的工作,在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导线上的工作,二次系统上的工作,电气试验,电力电缆工作,一般安全措施,起重与运输,高处作业等十五部分。
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K附录N附录O、附录P、附录Q 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程的附录I、附录J、附录L、附录M 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提出并解释。
本规程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运行分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雷、陆懋德、戴克铭、葛乃成、刘亨铭、聂宇本、方旭初、吴濡生、罗耀国、胡翔、李智勇、孙鹏、刘凯、刘庭、杨振强、韩学军、张印虎、刘昊、肖关荣、张健、杨光亮、张继明、周忠浩。
线路安规填空题相关试题填空题共1512题1. 110kV绝缘工具电气预防性试验长度为________m。
答案:(1.0)2. 在10kV跌落式熔断器与10kV电缆头之间,跌落式熔断器上桩头有电的情况下,未采取安全措施前,不准在熔断器下桩头新装、调换电缆尾线或吊装、________电缆终端头。
答案:(搭接)3. 可直接在地面操作的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的操作机构上应________。
答案:(加锁)4. 工作人员到达梯头上进行工作和梯头开始移动前,应将梯头的封口________,否则应使用保护绳防止梯头脱钩。
答案:(可靠封闭)5. 高压配电设备做________时应在周围设围栏,围栏上应悬挂适当数量的“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
答案:(耐压试验)6. 参加带电作业的人员,应经专门培训,并经________取得资格、单位书面批准后,方能参加相应的作业。
答案:(考试合格)7. 带电断、接耦合电容器时,应将其信号、接地刀闸合上并应停用________。
被断开的电容器应立即对地放电。
答案:(高频保护)8. 电力安全工作工程(线路部分)有关工作票的使用规定,第________种工作票对同一电压等级、同类型工作,可在数条线路上共用一张工作票。
答案:(二)9. 严禁通过屏蔽服断、接________、空载线路和耦合电容器的电容电流。
答案:(接地电流)10. 工作票签发人应由熟悉人员技术水平、________情况、熟悉本规程,并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生产领导人、技术人员或经本单位分管生产领导批准的人员。
答案:(熟悉设备)11. 邻近或交叉其他电力线工作的安全距离________kV为7.8m。
答案:(±500)12. 在线路带电情况下,砍剪________线路的树木时,工作负责人应在工作开始前,向全体人员说明:电力线路有电,人员、树木、绳索应与导线保持表5-2的安全距离。
答案:(靠近)13. 在没有________或者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高度超过1.5m时,应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DL/T 881—2004《±500kV 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作业方式、最小安全作业距离和组合间隙、绝缘工具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作业安全措施及工具的试验、保管等。
本标准使用于海拔1000m及以下±5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带电检修和维护作业。
2 规范性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范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00.55 电工术语带电作业(eqv IEC 60050-651:1999)GB/T18037 带电作业工具基本技术要求与设计导则DL409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3 术语和定义除GB/T2900.55中的术语和定义以外,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直流带电作业live working for DCtransmission line在直流输电线路上开展的带电检修、维护及更换部件等作业。
3.2电厂屏蔽用具electric field shielding tool用导电材料制成的屏蔽墙电厂的用品,包括屏蔽服装、导电鞋、导电手套。
3.3 地点为作业earth potential working作业人员在接地构件上采用绝缘工具对带电体开展的作业,作业人员的人体电位为地电位。
3.4中间电位作业mid-potential working作业人员对接地构件绝缘并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距离时开展作业,作业人员的人体电位为悬浮的中间点位。
3.5等电位作业potential working;bare hand woeking作业人员通过电气连接,使自己身体的电位上升至带电体的电位,且与周围不同点为适当隔离而直接对带电体进行作业。
4 一般要求4.1 人员要求4.1.1 带电作业人员应身体健康,无妨碍作业的生理和心理障碍。
应具有电工原理和直流线路的基本知识,掌握带电作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作业工具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熟悉DL409和技术导则。
会紧急救护法、触电解救法和人工呼吸法。
通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并具有上岗证。
4.1.2工作负责人(或安全监护人)应具有3年以上的带电作业实际工作经验,熟悉设备情况,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
4.2 制度要求应按DL409的规定和有关制度执行。
4.3 气象条件要求4.3.1 作业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如遇雷、雪、大雾天气,不能进行带电作业。
风力大于10m/s以上天气时,不宜进行作业。
4.3.2 在特殊或紧急条件下,若必须在恶劣天气下进行带电抢修时,工作负责人应针对现场天气情况和工作条件,组织全体作业人员充分讨论,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
夜间抢修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4.4 其他要求4.4.1 带电作业的新项目、新工具、新作业方法必须进过技术鉴定合格,通过在模拟设备上实际操作,缺人切实可行,并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和安全技术措施。
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后方能在设备上可进行作业。
4.4.2 带电作业工作负责人在工作开始之前,应与调度联系,工作结束后应向调度汇报。
并根据作业项目及DL409的规定确定是否停用自动重合闸装置。
5 技术要求5.1地电位作业5.1.1杆塔上地电位作业人员与直流带电体的作业安全距离不得小于3.4m。
5.1.2 带电作业绝缘工具的有效绝缘长度不得小于3.7m。
5.2 等电位作业5.2.1 等电位作业人员通过绝缘工具进入高电位时,作业人员与带电体和接地体之间的最小组和距离不得小于3.8m。
5.2.2 等电位作业人员与接地构架之间的安全作业距离不得小于3.4m。
5.2.3 等电位作业人员与杆塔构架上作业人员传递物品应采用绝缘工具或绝缘绳索,绝缘传递工具的有效绝缘长度不得小于3.7m。
5.2.4 等电位作业人员沿耐张绝缘子串进入高电位或更换串中劣质绝缘子时,串中良好绝缘子总片数不得小于22片(单片高度170mm)。
5.2.5 等电位作业人员进行电位转移时,面部裸露部分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得小于0.4m。
5.3 中间电位作业法作业人员在中间电位作业位置时,其与带电体和各接地构架之间的各种组合间隙均不小于3.8m。
6 作业工具6.1绝缘工具在使用前,应使用兆欧表(2500V~5000V)或其他专用仪器进行分段检测,没2cm测量电极间的绝缘电阻值不低于700MΩ。
6.2带电作业使用的金属拉杆、卡具及连接工具在作业前应经试组装确认各部件操作灵活、性能可靠,现场不得使用不合格和非专用工具进行带电作业。
6.3带电作业更换绝缘子、线夹等作业时承力工具应固定可靠,并应有后备保护工具。
6.4承力工具中的绝缘吊、拉、支杆及绝缘绳索的有效绝缘长度不得小于3.4m。
6.5屏蔽服应物破损及孔洞,各部分连接完好,全套屏蔽服各最远端之间的电阻值均不得大于20Ω。
交流带电作业屏蔽服可直接用于直流带电作业。
6.6 500kV交流带电作业用绝缘工具可直接用于±500kV直流带电作业。
7 作业注意事项7.1 塔上作业(包括地电位作业、中间电位作业、等电位作业)人员须穿戴全套电场屏蔽用具,包括屏蔽服装、帽、导电鞋等,且各部分连接良好。
7.2 用绝缘绳索传递金属物品时,作业人员不可徒手触及以防电击。
7.3使用绝缘工具时应戴清洁、干燥的手套,并应防止绝缘工具在使用中赃物和受潮。
7.4 绝缘操作杆的中间接头,在承受冲击、推拉或扭转等各种荷重时,不得脱离合松动,不允许将绝缘操作杆当承力工具使用。
操作杆上金属件不得短接有效绝缘间隙。
在杆塔上暂停作业时,操作杆应垂直吊挂或平放在水平塔材上,不得在塔材上拖动,以免损坏操作杆的外表。
使用较长绝缘操作杆时,应在前端杆身适当位置加装绝缘吊绳,以防杆身过分弯曲,并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
7.5绝缘绳索不得在地面上或水中拖放,严防与杆塔摩擦,受潮的绝缘绳索严禁在带电作业中使用。
7.6 导线卡具的夹嘴直径与导线外径相适应,严禁代用,防止压伤导线或出现导线滑移。
闭式绝缘子卡具两半圆的弧度与绝缘子钢帽外形应基本吻合,以免在受力过程中出现较大应力。
所有双翼式卡具应与相应的连接金具规格一致,应配有后备保护装置(如封闭螺栓或插销),以防脱落。
横担卡具与塔材规格必须相适应,且组装应牢固,紧线器的规格应根据荷载大小和紧线方式正确选用。
7.7 绝缘拉杆、吊杆是更换耐张和悬垂绝缘子的承力和主要绝缘工具,其电气性能应通过直流、操作耐压冲击试验和直流泄漏电流试验;机械性能应通过静负荷和动负荷试验。
7.8 带电检测绝缘子时,如发现零值和低值绝缘子,应复测2~3次。
如已发现串中良好绝缘子数少于规定片数时,不得采用火花间隙检测装置检测。
使用结构复杂的检测装置如光纤语言报数式分步电压测试仪、自爬式零值绝缘子检测器等时,应注意在运输和使用中部的碰撞。
7.9 在电位转移中,严禁等电位电工用人体裸露部位接触或脱离带电体,否则将有幅值较大的暂态电流流进人体。
7.10 在更换直线绝缘子串或移动导线的作业中,当才用单吊杆装置时,应采取防止导线脱落的后备保护措施。
当才用双吊杆时装置时,每一吊杆均应能承受全部荷重,并具有足够的安全裕度。
7.11 在绝缘子串未脱离导线前,拆、装靠近横担的第一片绝缘子时,必须采用专用短接线后,方可直接进行操作。
7.12 在直流线路下防止汽车或体积较大的金属作业机具时,极具必须先行接地。
7.13 以上循环交换方式传递较重的工器具时,均应系好控制绳,防止被传递物品相互误伤碰撞及误碰处于工作状态的承力工器具。
8 工具的试验8.1 发现绝缘工具受潮或表面损伤、脏污、变形、松动时,应及时处理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的带电作业工具应及时检修或报废,不得继续使用。
8.2 作业工具应定期进行电气试验及机械试验,试验周期为:a)电气试验:预防性试验每年一次,检查试验每年一次,两种试验间隔为半年。
b)机械试验:预防性试验每两年一次,但每年均应进行外观检查。
如发现损伤、松动、变形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检验。
8.3 实验项目:8.3.1 预防性电气试验a)操作冲击耐压试验:试品长度为 3.2m,才用﹢250μs/2500μs标准冲击波,施加电压970kV共15次,应无闪络、无击穿、无发热;b)直流耐压试验:试品长度为3.2m,施加直流电压565kV,耐压时间3min,应无闪络、无击穿、无发热;c)交直流500kV通用带电作业工具在进行了500kV交直流预防性试验后,不需要再进行直流预防性试验。
8.3.2 检查性电气试验将绝缘工具分成若干段进行工频耐压试验。
没300mm耐压75kV,时间为1min,应无闪络、无击穿、无发热。
8.3.3 预防性机械试验a)静负荷试验:1,。
2倍额定工作负荷下持续1min,工具应无变形或损伤。
b)动负荷试验:1倍额定工作负荷下实际操作3次,工具灵活、无卡住现象为合格。
8.3.4 屏蔽服装只检查性试验屏蔽服装最远点之间的电阻值均不得大于20Ω。
9 工具的运输与保养9.1 在运输过程中,绝缘工具应装在专用的工具袋、工具箱或专用工具车内,以防受潮和损伤。
9.2铝合金工具、表面硬度较低的卡具、夹具及不宜磕碰的金属机具(例如丝杆),运输时应有专用的木质或皮革工具箱,每箱容量以一套工具为限,零散的部件在箱内应予固定。
9.3 带电作业工具房应按照GB/T18037的规定配有通风、干燥、除湿设备。
库房内应备有温度表、湿度表,库房气温最高不超过40°,烘靠装置与绝缘工具表面保持50cm~30cm距离。
库房内的相对湿度不大于60%.9.4 绝缘杆件的存放设施应设计成垂直吊放的排列,每个杆件相距10cm~100cm,每排相距50cm,绝缘硬梯、托瓶架的存放设施应设计成能水平摆放的多层式构架,每个挂钩放一组滑车组,挂钩间距离为20cm~25cm,绳索下端距地面不小于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