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常见存在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13.74 KB
- 文档页数:2
处方在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处方是医生开出的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恢复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处方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首先,处方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医生开出的药物不合理。
有些医生为了迎合患者的需求或者因为种种原因,会开出不符合患者病情的药物处方。
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甚至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者过敏反应。
为了防范这种问题,医生在开出处方时应该慎重考虑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诊断后再做出合理的药物选择。
其次,处方中药物搭配不当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有些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搭配使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或者产生副作用。
因此,医生在开出处方时需要考虑到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避免不当的药物搭配。
另外,对于患有慢性疾病或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医生应该定期复查,调整药物搭配,确保治疗效果。
第三,患者不按处方服药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
有些患者在获得处方后,可能不按医嘱服药,或者中途停药,导致病情无法有效控制。
为了防范这种情况,医生在开出处方时应该详细告知患者如何正确服药,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引导患者正确服药,增强治疗效果。
最后,药物滥用和误用也是一个需要重点防范的问题。
有些患者可能因为自行购买药物或者听信不正规渠道的药方,导致药物滥用或者误用,对身体造成伤害。
为了防范这种情况,医生在开出处方时应该清楚标明药物的用法用量,避免患者滥用或者误用药物。
综上所述,处方在存在一些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防范。
医生要严格遵守医德医风,慎重开处方,避免药物不合理问题。
患者则要按医嘱正确服药,避免药物滥用和误用。
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保障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的疗效。
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问题和整改措施
问题:
门诊处方书写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我们医院的门诊中,存在以下问题:
1. 处方书写不规范:医生书写不清晰,字迹模糊,容易出现误读或者漏读的情况。
2. 处方信息不完整:有些医生在处方中缺少必要的信息,如药品用量、用法、疗程等,这会导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问题。
3. 处方药品选择不合理:有些医生在处方中选择的药品不够科学合理,可能存在过度治疗或者不足治疗的情况。
4. 处方中存在重复用药:有些医生在处方中存在重复用药的情况,这会增加患者用药的风险。
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门诊处方书写质量:
1. 加强医生书写规范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医生了解到书写规范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避免出现字迹模糊的情况。
2. 强化处方信息完整性的要求:要求医生在处方中必须包含药品用量、用法、疗程等必要信息,避免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问题。
3. 加强药品选择的科学性:通过培训和学习,让医生了解到药品选择的科学性,避免出现过度治疗或者不足治疗的情况。
4. 严格控制处方中的重复用药:要求医生在处方中不得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避免增加患者用药的风险。
5. 加强处方审核的力度:在门诊处方审核环节中,要求审核人员对处方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将会得到明显的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科学的用药服务。
处方点评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实行以来,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依赖经验、标准不统一、点评环节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将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国处方点评过于依赖经验是一个明显的问题。
当前,处方点评多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而这种经验往往是个体化的、无法量化的。
因此,有必要引入规范的临床指南,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大样本的数据支持,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
其次,我国处方点评标准不统一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医院和医生可能针对同一病症采取不同的处方策略,导致处方点评结果不一致。
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处方点评标准,确保点评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此外,当前的处方点评环节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
例如,处方点评的时间过长,导致患者用药延误;部分医院没有设立专门的点评机构,使得点评工作分散在各个科室之间,缺乏统一的管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医院管理,建立专门的处方点评机构,统一管理和指导点评工作;二是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点评的效率和准确性;三是加强医生的培训,提高其处方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另外,我国处方点评制度的推行还面临一些其他的问题。
首先,由于医生的处方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医院的药品利益、医药代表的推销等,因此,对医生的处方行为进行监管和考核是一个难题。
对此,可以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同时,加强对医药企业的监管,防止其通过不正当手段影响医生的处方行为。
其次,目前我国的处方点评往往只关注药物的选择和配伍,对于剂量、用法等方面的点评相对较少。
因此,需要在点评中更注重药物的使用规范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在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完善处方点评标准、改进点评环节等方面的工作。
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材料与方法我院2006年4~6月门诊处方共7 639张,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对处方书写错误、不合理用药、未签名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统计。
2 结果(见表1~3)3 讨论3.1 处方书写错误主要有:(1)诊断项不填:我院在2005年4月已经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使用了新处方,处方前记中印有临床诊断,若该项不填,则药师难以判断处方用药与疾病的相符性,给药师审方带来困难。
(2)疾病名称用汉语和英语简写符号混合书写: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处方一律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书写”,这是不规范的书写方式。
(3)药品名称书写错误,包括剂型不写或写错、药名汉字写错、药名书写不全:如奈普栓,应复方奈普生栓;思密达冲剂,应思密达散剂等。
(4)规格写错或漏写剂量单位:如维生素C 片1×100,应0.1 g×100;维生素B6片1 g×100,应10 mg×100等;(5)用法错误或不详细:力钙胶囊3次/天,应1次/天;头孢氨苄缓释片,3次/天,应2次/天。
把头孢氨苄制成缓释制剂,使药物在体内释放缓慢且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维持此浓度适当时间,因此缓释制剂可减少给药次数,方便病人服药,增加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6)注射剂不写含量或含量写错:如卓宁注射液,应10%卓宁注射液;10%硫酸镁注射液,应25%硫酸镁注射液。
(7)超过7日用量,但医师未注明理由:如头孢氨苄胶囊,0.125 g×200,口服,每次0.25 g,3次/天。
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疾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
在调查的处方中,药品超过7日用量的,医师均未注明理由。
3.2 不合理用药:(1)重复用药或同类药物联用:如阿胶强骨口服液加葡萄糖酸钙片;氯霉素滴眼液加氧氟沙星滴眼液,两药均为广谱抗菌药物;阿昔洛韦片加病毒灵注射液,两药均为抗病毒药物等,两药联用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
处方存在的常见问题各临床科室:**部组织**科、**科在处方调查分析中发现我院处方主要存在以下不规范问题,处方合格率远低于95%。
医院等级评审要求随机抽查处方100张,合格率在95%以上,合格率每降低1%(即抽查发现1张不合格处方)扣1分。
为医院等级评审需要,请临床医生规范开具处方。
1、临床诊断写“体检”(体检用药允许)、“购药”、“待查”等。
2、临床诊断写“外伤”、“感染”、“心脏病”等(检查专家认为太简单)。
3、以症状代替临床诊断(如“发热”),《**省统一处方格式》规定诊断无法明确时要写症状+待查(如规范写法“腹痛待查”)。
4、儿科用大人卡开小儿药,导致处方患者年龄与用药剂量不符。
5、外用药品用法用量极不规范,如“氯霉素滴眼液 8ml qd 外用”(应为“0.1ml qid 滴患眼”等),“洁尔阴洗液 0.1ml 外用”(仅写“外用”太简单,用量明显不合理),“红霉素软膏 1支外用”(写“外涂患处”为宜,剂量、用药频次宜写),此外,“置阴道”、“塞肛”等多仅用“外用”代替。
6、用法用量漏写,如“通迪胶囊 1盒 0.9g 口服”7、药品总量与用法用量不符,如“碳酸钙咀嚼片 1瓶 Sig: 1片 qd*2天”。
8、修改处方不签名,更无加注日期,《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9、临床诊断与处方用药不符现象比较严重。
10、禁忌症用药:发现1月小儿用氯霉素滴眼液,建议小儿不用,“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5岁以下小儿用头孢呋辛脂片,“5岁以下小儿禁用本品,宜服用头孢呋辛酯混悬液”;18岁以下未成年人用喹诺酮类,“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妊娠期患者用复方益母草流浸膏:多为流产患者临床诊断写“妊娠状态”、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均为药流患者写“妊娠状态”、沙丁胺醇片院药品说明书明示“孕妇禁用”、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用甲硝唑“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提醒注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这样一句话“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新疆伊犁州中医医院药剂科(835000)赵美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于2006年11月27日由卫生部53号部长令予以颁布了《处方管理办法》,并于2007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文就处方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以供参考。
常见问题一、不符合:“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珍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1]的书写规则,如:1、临床珍断漏写或用“/”代替。
2、在填写患者一般情况时,对于少数民族同志未写父姓,由于同名,给药房发药造成一定麻烦。
二、不符合“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涂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1]的书写规则,如:1、处方中随意将写错的药品品名或规格、用法用量划去,重新书写。
2、在误写药品品名、规格或用法用量左上角书写“取消”二字,但未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三、不符合“开具西药、中成药和民族药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1]的书写规则,如1、由于字写得太大或药品种类多不得不将最后两种药挤在一行书写,不便于划价和药品调剂工作。
2、一张处方开具6种甚至7种药品。
四、不符合“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1]的书写规则,如:艾可唑仑为第二类精神药品,用于失眠1—2mg,睡前服,而且“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是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暨处方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1]。
有医生临床诊断“失眠”开具处方“艾可唑仑片2m g ×7片 sig:4mg po qn”或“艾可唑仑片2m g×10片 sig:2mg po qn”都属超剂量使用,但未注明原因也未再次签名。
又如:临床诊断“盆腔炎、阴道炎”处方开具“桂枝茯苓丸6丸×20袋×2盒,sig: 2袋po tid,坤复康胶囊0.38g×48粒×2盒 sig:4粒 po tid”其中桂枝茯苓丸说明书中明确规定用法用量为“口服一次6丸(1袋)一日1—2次”,显然医生超剂量使用,却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
处方存在问题分类(1)不规范处方: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 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12. 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13. 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14. 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2)用药不适宜处方:1.适应证不适宜的;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7.重复给药的;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9.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1.无适应证用药;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谈谈中药处方存在的几个问题中药处方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它是中医诊断、治疗的具体指导。
然而,正规的中药处方不仅需要医师对疾病的准确诊断和辨证施治能力,还需要医师合理运用中药知识,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和治疗需求,开具符合规范的中药处方。
然而,在现实临床实践中,中药处方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中药处方中药材选择不合理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有些中医师在开具中药处方时,为了迎合患者的需求或者为了增加疗效,会盲目添加一些不必要或者没有临床证据支持的中药材。
这样一来,不仅没有达到治疗效果,反而还可能造成患者身体的负担,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因此,中医师在开立中药处方时,应当慎重选择中药材,确保每一味药材都有明确的治疗作用,避免盲目添加。
其次,中药处方中药用量不合理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中药处方中药用量的合理性对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些中医师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可能会根据经验或者主管的观点,随意增减中药用量,导致处方中药材的配伍不当,药效不显,甚至产生副作用。
因此,中医师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控制中药用量,确保药材之间的搭配和药效的协同作用。
再次,中药处方中药煎服方法不规范也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中药煎服方法是中药处方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药效和治疗效果。
有些患者在煎煮中药时,可能会煎得时间过长或者过短,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甚至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容器,导致中药药效降低或者失效。
因此,患者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按照医嘱和药方要求,严格遵循煎煮方法,确保中药的药效得以释放。
最后,中药处方和西药的配伍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有些患者在治疗疾病时,可能既要服用中药,又要配合西药治疗。
然而,中药处方和西药的配伍不当可能会引发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
因此,中医师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了解患者同时使用的西药情况,避免中西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确保治疗效果。
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在此过程中,处方点评制度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并完善其整改措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存在的问题1.处方质量不高,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使得患者健康受到威胁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2.处方点评的流程存在繁琐、周期较长、效率较低等问题,导致难以及时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整改。
3.缺乏标准化的点评标准,导致点评不具有可比性,从而难以对医生的处方进行严格的评估。
4.医院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处方点评缺乏有效制约,行政干预过多,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
5.缺乏协同机制,处方点评的相关部门、机构之间缺乏协调,不同的部门间存在信息不同步、政策不协调等问题。
二、整改措施1.建立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点评机制,提高处方点评的质量和能力,规范医疗行为,让合理用药成为患者和医生的共同目标。
2.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加强对处方点评人员的培训,让评价标准始终遵守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促进点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医院内部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考核等体系,规范医疗人员的职业行为,培养医生的专业素养。
4.建立公正公平、高效便捷的投诉机制,为患者提供一个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平台,让患者的权益得到维护。
5.实行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处方上下游的信息共享,让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及时、快速地获取处方质量的信息,提升处方点评的效率。
结尾:完善我国处方点评制度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各个方面的改进,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制的完善,以及各个部门共同努力,相信我国处方点评制度一定会向着越来越规范、更加严密、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门诊处方作为患者就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治疗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门诊处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当前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目前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医生开具处方不够规范。
有些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字迹潦草,剂量单位不统一,药品名称含糊不清,给药方式模糊等问题。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患者执药的准确性,也容易造成药品误用,降低了治疗效果。
因此,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当规范字迹,统一剂量单位,清晰明了地写明药品名称和给药方式,确保处方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其次,门诊处方中药品配伍不当的问题也时有发生。
有些处方中的药物之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或者是存在药物配伍不当的情况。
这样的处方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开具处方时,医生需要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合理搭配药物,避免药品配伍不当的情况发生。
另外,部分患者拿药时存在的乱象也给门诊处方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有些患者拿药时不按时按量服用,或者是私自购买其他药品加服,造成用药不规范,影响治疗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当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告知患者药品的用法和用量,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引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为了改善门诊处方管理的问题,提高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措施。
首先,医疗机构可以建立健全的药学服务体系,加强对处方的审核与核对工作,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其次,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可以利用电子病历系统,避免纸质处方带来的字迹混乱和潦草不清的问题,提高处方的可读性。
总之,门诊处方管理是患者就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需要做到规范、准确,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避免患者用药不当的情况发生。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当加强处方管理,建立健全的药学服务体系,提高处方的审核与核对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用药服务。
处方点评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处方点评这个事儿。
你们知道吗,处方点评里可是存在不少问题呢!就好比医生开的处方有时候就像一本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天书,字迹潦草得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这写的啥呀?”咱老百姓经常发出这样的疑问。
还有啊,用药剂量有时候也让人心里犯嘀咕,“这么多剂量真的没问题吗?”
说到整改措施,这可太重要啦!就像是给生病的处方体系来了一场“大手术”。
首先呢,医生们得把字写清楚呀,这难道很难吗?就不能认真一点,让我们能看得明明白白的嘛!比如可以专门进行字迹书写的培训啊,这多有必要呀!然后呢,对于用药剂量之类的关键信息,是不是得再三核对呢,“万一错了咋办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可以建立更严格的审核机制呀,多一双眼睛把关总是好的。
再来说说药师这方面。
药师就像是药品的“把关人”呀!他们得认真审核每一张处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这可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呀,能不负责吗?”遇到不合理的处方得及时指出来,和医生沟通,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呀。
而且药师们也要不断学习呀,知识更新换代那么快,“不学习怎么行呢?”
患者呢,也不能置身事外呀!咱们自己也得多个心眼,拿到处方多问问医生,“这个药怎么吃呀”“有啥要注意的吗”。
总之呢,处方点评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去整改。
只有大家都重视起来,都认真对待,我们才能让处方点评真正发挥作用,保障我们每个人的用药安全呀!这可不是小事,大家说是不是呀!。
处方自查自纠整改报告一、自查情况自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自查对象:XX医院门诊处方自查内容:XX医院门诊处方的合规性、规范性、合理性、安全性及经济性。
自查方法:审核处方、询问患者、查阅病历、参观临床科室。
自查人员:XX医院药学部、临床部门相关人员参与自查。
二、存在问题1.规范性问题:有部分处方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书写,如部分医生签名不规范,处方信息不完整等。
2.合理性问题:存在部分处方开具不符合患者病情的药品,或者剂量、使用方式不合理的情况。
3.安全性问题:部分处方开具了有安全风险的药品,如易产生药物过敏、药物反应的药品。
4.经济性问题:有些处方开具了高价药品,而患者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三、整改措施1.加强规范性管理:对医生进行规范化书写的培训,规范处方的开具要求,加强门诊处方审核环节,建立规范处方监督管理机制。
2.合理用药宣教:加强对医生的合理用药培训,提高医生合理用药的意识,建立多学科合作的用药指导咨询服务,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宣教。
3.加强安全用药:建立严格的用药安全管理制度,对患者过敏史、用药史进行严格的询问和记录,对易产生药物反应的患者进行用药上的警示。
4.经济用药指导:建立经济用药指导服务,通过临床药师等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用药经济性指导,根据患者的经济能力合理调整处方。
四、整改效果1.规范性整改:经过规范性的整改,门诊处方的书写风格得到了明显改善,医生的书写规范性得到了提高。
2.合理用药改进:医生的合理用药意识得到了提高,开具的处方更加符合患者的病情,剂量、使用方式更加合理。
3.安全用药加强:用药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得到了更加严格的询问和记录,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
4.经济用药优化:患者的经济用药指导得到了加强,医生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开具了更加合理的处方,减轻了患者用药经济负担。
五、自查总结通过本次自查,我院门诊处方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改进和优化,医生的用药意识得到了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得到了保障,用药经济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处方书写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处方书写存在的问题包括:
1.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这样会造成医务人员难以理解和执行处方。
2. 用词不准确或不规范。
医学术语要使用准确、规范的词语,以免产生误解或错误。
3. 处方信息不完整。
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以及剂量、用法、频次等用药信息未写清楚。
4. 处方写的过于简略。
有些处方只写了药品名,没有写用法和剂量,导致使用时无法确切知道该如何服用。
5. 简写、缩写过多。
医学缩写对非医务人员来说难以理解,容易产生误解和误用。
整改措施包括:
1. 书写清晰,字迹端正。
可以使用计算机打印处方,或者使用书写工具如钢笔来书写,以确保字迹清晰可辨。
2. 使用正确、规范的医学术语。
可以参考医学专业书籍或查询在线医学词典,确保用词准确。
3. 完善处方信息。
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信息等都要写清楚完整。
4. 详细描述用药信息。
除了写清楚药品名,还需写明剂量、用法、频次等让使用者清楚明白。
5. 尽量减少使用简写和缩写。
尽量使用完整的医学术语和词语,以免造成歧义和错误。
本次检查处方中发现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这其中既有医师个人对知识掌握不足、长期形成的医疗习惯难以短期内改变等原因,也与医学知识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争议,从而导致诊疗方面的不同见解有关。
儿科病人挂号不留家长联系电话。
门诊有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
个别门诊科室门诊登记本就诊患者地址、职业等基本项目填写不全。
临床诊断书写不全或不规范
无适应症用药
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
选用的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不合理的;
药品的剂量用法不正确的,剂量过大或不足。
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的。
具体点评如下:
诊断:糖尿病,发病时间与诊断时间一致不合适。
诊断:体检,临床诊断书写不全或不规范
诊断:体检,用药无此适应症。
肌苷口服液用于急、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诊断:胃炎,用药硝酸异山梨酯无此适应症。
硝酸异山梨酯是一种硝酸类血管扩张剂,用于治疗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食管痉挛。
诊断:糖尿病,用药奥美拉唑无此适应症。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
诊断:关节炎,用药生脉饮等无此适应症。
生脉饮,中成药名。
为补益剂,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之功效。
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诊断:胃肠功能紊乱,用药护肝宁无此适应症。
诊断:脓肿,临床诊断书写不全或不规范
诊断:慢性咽炎,发病时间与诊断时间一致不合适。
诊断:早期妊娠,发病时间与诊断时间一致不合适。
诊断:直肠炎,用药冠心丹参片无此适应症。
诊断:肾结石,用药地塞米松肌注无此适应症。
诊断:胃炎,用药无此适应症。
冠心丹参片,中成药名。
为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的胸闷、胸痹、心悸、气短;冠心病见上述证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