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疟疾疾病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疟疾预防教案一、背景介绍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了寄生虫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全球范围内,疟疾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感染,数十万人死亡。
为了预防和控制疟疾的传播,教育公众关于疟疾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二、目标群体本教案的目标群体为疟疾高发地区的居民,特别是儿童和孕妇。
三、教案内容1. 什么是疟疾?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了寄生虫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疟疾的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头痛、肌肉疼痛和贫血等。
2. 疟疾的传播途径疟疾主要通过感染了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当感染了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类时,疟原虫会进入人体,进而感染红细胞,导致疟疾的发作。
3. 疟疾的预防措施(1)避免蚊虫叮咬- 在黄昏和黎明时避免户外活动,这是蚊子活动的高峰期。
- 穿长袖衣物和长裤,尽量将皮肤暴露在外的部分减至最少。
- 使用蚊帐,确保蚊帐没有破损。
- 使用驱蚊剂,选择含有DEET成分的产品,使用时按照说明使用。
- 清除蚊子滋生的环境,如清理积水、修复损坏的窗户和门等。
(2)接种疫苗- 疟疾疫苗是预防疟疾的重要手段之一,应按照医生建议接种疫苗。
(3)服用药物预防- 在前往疟疾高发地区旅行前,应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建议服用相应的抗疟药物。
4. 疟疾的治疗如果出现疟疾症状,应尽早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包括使用抗疟药物。
5. 疟疾的危害疟疾不仅会给个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疟疾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治疗,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此外,疟疾还会导致工作能力下降,影响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6.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蚊子或蚊虫叮咬后。
- 保持住所的清洁和干燥,减少蚊子滋生的环境。
- 定期清理周围的垃圾,避免蚊子滋生。
四、教案实施方式1. 通过宣传海报、传单、电视、广播等媒体,向目标群体传达疟疾的预防知识和措施。
2. 在社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设置宣传展板,向人们展示疟疾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健康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疟疾的基本知识,包括疟疾的传播途径、症状、危害等。
2. 培养学生预防疟疾的意识,掌握预防疟疾的方法。
3.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 疟疾的基本知识2. 预防疟疾的方法教学难点:1. 学生对疟疾危害的认识2. 学生掌握预防疟疾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疟疾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疟疾的危害。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疟疾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1. 疟疾的基本知识(1)疟疾的定义: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2)疟疾的症状:发热、寒战、出汗、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
(3)疟疾的危害: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影响身体健康。
2. 预防疟疾的方法(1)防蚊:避免在蚊虫叮咬高峰时段外出,如清晨、黄昏;使用蚊帐、蚊香、防蚊液等防蚊用品。
(2)清除蚊媒:清除居住环境中的积水,减少蚊虫孳生。
(3)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减少蚊虫叮咬。
(4)就医:发现疑似疟疾症状,及时就医。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预防疟疾的方法。
2. 教师点评,总结预防疟疾的关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预防疟疾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预防疟疾的方法,请同学们分享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授1. 疟疾的危害(1)疟疾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导致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2)疟疾对家庭的影响:影响家庭经济收入,增加家庭负担。
(3)疟疾对社会的影响:增加医疗负担,影响社会稳定。
2. 预防疟疾的意义(1)保护个人健康:预防疟疾,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2)减轻家庭负担:预防疟疾,降低家庭医疗支出,提高家庭幸福指数。
(3)维护社会稳定:预防疟疾,降低疾病传播风险,维护社会和谐。
疟疾预防教案一、背景介绍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了寄生虫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全球范围内,疟疾仍然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因此,加强疟疾预防教育对于控制疟疾的传播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疟疾的病因、传播途径和症状。
2. 掌握预防疟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和个人防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疟疾的病因和传播途径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感染了寄生虫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感染者的血液中携带有疟原虫,当被感染的蚊子叮咬其他人时,疟原虫就会进入新宿主体内,从而引发疟疾。
2. 疟疾的症状疟疾的症状主要包括高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
疟疾患者通常会出现周期性的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一天左右。
3. 疟疾的预防方法(1)避免蚊虫叮咬:住房应该安装纱窗,外出时应穿长袖衣物和长裤,并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
(2)使用防蚊药物:可以使用驱蚊液、驱蚊喷雾等防蚊药物,特别是在疟疾高发地区或蚊虫多的季节。
(3)定期进行室内环境清洁: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清除蚊虫滋生的水源和孳生地。
(4)接种疟疾疫苗:根据疟疾疫情和个人情况,接种疟疾疫苗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疟疾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疟疾病例,让学生了解疟疾的严重性和预防的重要性。
3. 视频展示法:播放相关的疟疾预防宣传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疟疾的病因和预防方法。
4. 讨论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防蚊经验和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五、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疟疾的症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介绍疟疾的病因和传播途径,让学生了解疟疾的基本知识。
3. 分析疟疾的症状和发作周期,让学生了解疟疾的严重性。
4. 介绍疟疾的预防方法,包括避免蚊虫叮咬、使用防蚊药物、定期进行室内环境清洁和接种疟疾疫苗等。
疟疾预防教案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全球范围内,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疟疾,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的传播,制定一份疟疾预防教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疟疾简介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被叮咬的感染蚊子传播给人类。
疟原虫感染人体后,会引起高热、寒战、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严重的疟疾病例可能导致贫血、肺水肿、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二、疟疾预防措施1. 避免蚊虫叮咬- 室内安装纱窗、使用蚊帐,有效隔离蚊虫。
- 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尽量减少暴露皮肤的机会。
- 使用蚊香、蚊液或电蚊拍等蚊虫驱除用品。
2. 防止蚊虫滋生- 室内及周围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积水。
- 使用杀虫剂喷洒室内和周围环境,消灭蚊虫滋生地。
3. 使用防蚊药物- 使用含有有效成分的防蚊药物,如驱蚊喷雾、驱蚊液等。
- 注意使用防蚊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4. 疟疾疫苗接种- 接种疟疾疫苗是预防疟疾的有效手段,可有效提高人体对疟疾的免疫力。
- 根据当地疟疾流行情况和个人健康状况,咨询医生并接种相应的疫苗。
5. 旅行前的预防措施- 若前往疟疾流行地区旅行,提前咨询医生并获取相应的预防药物。
- 在旅行期间,严格按照医生建议使用预防药物,并遵循其他预防措施。
三、疟疾预防教育1. 宣传教育- 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向公众普及疟疾的预防知识和方法。
- 在学校、社区等地开展疟疾预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知。
2. 健康教育- 在学校、医院等场所开展疟疾预防知识的讲座和培训,提高师生和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
- 制作疟疾预防知识手册,向公众普及疟疾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社区合作- 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社区组织等合作,共同开展疟疾预防活动。
- 组织志愿者走访社区,向居民提供疟疾预防知识和相关宣传材料。
4. 媒体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渠道,播放疟疾预防宣传片、发布疟疾预防相关报道。
疟疾防治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疟疾的基本概念、病因和传播途径。
2. 使学生掌握疟疾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培养学生预防疟疾的健康行为和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疟疾的基本概念: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 疟疾的病因:疟疾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引起疟疾发作。
3. 疟疾的传播途径:疟疾通过按蚊叮咬传播,也可通过输血、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疟疾,以及疟疾的传播途径。
2. 新课导入:介绍疟疾的基本概念、病因和传播途径。
3. 案例分析:分析疟疾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4. 预防疟疾的方法:讲解预防疟疾的健康行为和意识,如避免蚊虫叮咬、使用蚊帐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疟疾基本概念、病因和传播途径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疟疾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的理解。
3. 预防疟疾的行为调查: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疟疾的行为表现。
五、教学资源1. 疟疾宣传资料:图片、视频等。
2. 疟疾案例:真实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预防疟疾的宣传材料:如宣传册、海报等。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疟疾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医生和患者,模拟疟疾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增强学生对疟疾防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疟疾的基本概念、病因和传播途径,传授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疟疾案例,学生分析并讨论病例,提高学生对疟疾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的认知。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疟疾的预防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要点1. 疟疾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寒战、出汗等典型症状,以及严重并发症如贫血、疟疾性脑炎等。
2. 疟疾的诊断方法:包括询问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测(如血涂片、疟原虫检测等)。
3. 预防疟疾的措施:避免蚊虫叮咬、使用蚊帐、规律服用预防药物等。
防疟疾主题班会教案预防疟疾主题班会3篇一、教育政策经过学习,使学生1、了解什么是疟疾;2、清晰疟疾的传达办法,进步对疟疾的警觉性;3、知道疟疾的首要症状,树立疟疾医治有必要标准用药的知道;4、学会防备疟疾的着急办法——防蚊、灭蚊。
二、教育要点防备疟疾的着急办法——防蚊、灭蚊。
三、教育进程榜首教时教育内容:看图讲故事——“这张图像说的是……”意图:调集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了解学生对疟疾及其相关常识的知道程度。
办法:看图讲故事详细操作:学生评论后,相互说一说。
被蚊子吸食以后会带来哪些结果?指名学生说说。
你们听说过疟疾这种疾病吗?谁能告知咱们什么是疟疾?关于这种疾病你还知道什么呢?学生评论,相互说说。
第二教时教育内容:疟疾的传达办法、首要症状及医治时标准用药等相关常识。
意图:协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疟疾及其盛行特色;清晰疟疾的传达办法,进步对疟疾的警觉性;知道疟疾的首要症状,树立对疟疾医治有必要标准用药的知道。
办法:出示挂图进行解说。
详细操作:(1)疟疾在现在的盛行局势疟疾是全球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世界有超越三分之一的人口寓居在非洲中部、南亚、东南亚及南美北部等疟疾盛行区域。
现在,在我国盛行仍较严峻的'区域限制到安徽、湖北、河南、江苏4省的局部区域以及云南的边境和海南的中南部山区。
(2)疟疾是由原虫引起的一种盛行症使人们患上疟疾的凶手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寄生虫,它叫做疟原虫。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型疟原虫四种,他们别离能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型疟。
间日疟现在在我国较为常见,恶性疟次之。
(3)疟疾是经过蚊子传达的那么,疟原虫又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出示挂图)咱们每个人都从前被蚊子吸食过,但并没有患疟疾,这是怎样回事呢?本来,蚊子分为很多种,只要其间带有疟原虫的按蚊才干传达疟疾,当一只受感染的按蚊叮吸人血时,疟原虫就进入了人体,使人发病。
(4)疟疾的首要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患了疟疾,人会有哪些症状呢?(出示挂图)疟疾的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发冷发热又出汗。
庆安中学预防疟疾班会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疟疾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和危害。
3. 提高学生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疟疾的基本概念: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
2. 疟疾的传播途径:疟疾主要通过叮咬感染了疟原虫的雌性按蚊传播,是通过输血传播。
3. 疟疾的危害:疟疾可导致发热、寒战、出汗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贫血、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4. 预防疟疾的方法:避免在疟疾高发区蚊虫活跃的时间段外出;外出时涂抹驱蚊液;睡前使用蚊帐;定期清洗衣物和床上用品;及时就医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疟疾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疟疾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和危害。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疟疾防治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预防疟疾的重要性。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疟疾防治知识,互相学习。
5. 总结:强调预防疟疾的措施,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护。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疟疾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和危害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预防疟疾的方法和措施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资源1. 疟疾防治知识资料。
2. 疟疾案例资料。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疟疾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和危害。
2. 案例分析法:分享疟疾防治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预防疟疾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疟疾防治知识,互相学习。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疟疾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系。
2. 讲解疟疾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和危害。
3. 分享疟疾防治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预防疟疾的重要性。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疟疾防治知识,互相学习。
5. 总结预防疟疾的措施,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护。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庆安中学预防疟疾班会课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疟疾的基本知识,提高防范意识。
3. 增强学生的健康素养,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1. 疟疾的病因、症状和传播途径。
2. 预防疟疾的有效措施。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预防疟疾的知识。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践行预防疟疾的措施。
教学准备:1. 疟疾相关资料和图片。
2. 教学PPT。
3. 宣传册或黑板报。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简要介绍疟疾的严重性,引发学生对疟疾的关注。
提问:“你们听说过疟疾吗?知道它是怎么传播的吗?”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疟疾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传播途径等。
重点介绍预防疟疾的措施,如避免蚊虫叮咬、清除积水、使用驱蚊剂等。
3. 案例分析(10分钟)分享一些疟疾防治的successful cases,让学生了解预防疟疾的重要性。
提问:“这些案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疟疾?”4.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更多关于预防疟疾的建议和措施。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次班会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预防疟疾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做到了预防措施,并提出改进措施。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疟疾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预防疟疾措施的认同和实践情况。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预防疟疾的实践活动,如开展校园积水清理、宣传预防疟疾的知识等。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深入讲解疟疾的防治方法。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案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预防疟疾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生动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引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预防疟疾教育教案一、教案背景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感染疟疾,其中数十万人死亡。
为了预防和控制疟疾的传播,教育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疟疾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预防疟疾的意识和行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疟疾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和症状等。
2. 掌握预防疟疾的有效方法,包括个人防护和环境改善。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以预防疟疾和其他传染病。
三、教学内容1. 疟疾的基本知识a. 介绍疟疾的定义和病因,解释疟疾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b. 详细描述疟疾的传播途径,包括蚊子叮咬传播和输血传播等。
c. 解释疟疾的症状,如高热、寒颤、头痛和肌肉疼痛等。
2. 预防疟疾的方法a. 个人防护i. 强调使用蚊帐的重要性,特殊是在夜间睡眠时。
ii. 提醒学生使用驱蚊剂,特殊是在蚊虫密集的地区。
iii. 告知学生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以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iv. 强调避免蚊虫叮咬的时间,如黄昏和黎明时分。
b. 环境改善i. 介绍清除蚊虫滋生地的重要性,如清理积水和垃圾堆积的地方。
ii. 强调使用杀虫剂喷洒室内和周围环境,以减少蚊虫数量。
iii. 提醒学生保持室内清洁和通风,以减少蚊虫进入的机会。
3. 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a. 强调勤洗手的重要性,特殊是在接触蚊虫密集区域后。
b. 提醒学生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澡、换洗衣物和保持干燥等。
c. 鼓励学生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和其他疾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疟疾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向学生传递相关信息。
2. 示范:演示正确使用蚊帐和驱蚊剂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措施。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疟疾的预防方法,并分享个人经验和观点。
4. 观察: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蚊虫滋生地,引导他们认识并改善环境。
5. 游戏:设计相关游戏,如疟疾知识问答、预防方法拼图等,增加学生的参预度和兴趣。
预防疟疾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疟疾的病因、传播途径和症状。
2、使学生掌握预防疟疾的方法和措施。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疟疾的传播途径和症状。
(2)预防疟疾的有效方法。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疟疾的传播机制。
(2)引导学生将预防疟疾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疟疾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预防疟疾的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疟疾的危害。
四、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疟疾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制作教学 PPT。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疟疾患者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这种疾病,从而导入新课。
(二)知识讲解1、什么是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疟原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红细胞内。
2、疟疾的症状发冷、发热、出汗。
头痛、乏力、肌肉酸痛。
严重时会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
3、疟疾的传播途径蚊子叮咬:主要是按蚊叮咬传播。
血液传播:极少数情况下,通过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疟疾后,疟原虫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三)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我们身边哪些地方容易有蚊子滋生?2、如何避免被蚊子叮咬?(四)预防疟疾的方法1、防蚊灭蚊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
室内喷洒杀虫剂,消灭蚊子的滋生地,如清理积水。
外出时穿长袖长裤,涂抹驱蚊剂。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外出,如黄昏和夜晚。
3、加强环境卫生改善居住环境,减少蚊子的栖息地。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定期进行灭蚊工作。
(五)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因疟疾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疟疾的危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
(六)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疟疾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强调预防疟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课后作业1、回家后向家人宣传预防疟疾的知识。
预防疟疾疾病教案
疟疾(malaria)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疟原虫先侵入肝细胞发育繁殖,再侵入红细胞内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
临床以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为特点。
间日疟及卵形疟常出现复发,恶性疟发热不规则,但可引起脑型疟等凶险发作。
1.流行病学
(1)传染源: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
(2)传播途径:疟疾的传播媒介为按蚊,经蚊虫叮咬皮肤为主要传播途径。
极少数病例可因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后而发病。
传播疟疾最重要的是中华按蚊,为平原区间日疟传播的主要媒介。
在山区传播疟疾以微小按蚊为主。
在丘陵地区则以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为重要媒介。
在海南岛山林地区发现其传疟媒介为大劣按蚊。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
感染后虽有一定免疫力,但不持久。
各型疟疾之间亦无交叉免疫性,经反复多次感染后,再感染时症状可较轻,甚至无症状。
而一般非流行区来的外来人员常较易感染,且症状较重。
(4)流行特征:疟疾主要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其次为温带。
这主要因为本病流行与生态环境及媒介因素关系密切。
流行区以间日疟最广,恶性疟主要流行于热带,亦最严重。
三日疟及卵形疟相对较少见。
我国除云南和海南两省为间日疟及恶性疟混合流行外,主要以间日疟流行为主。
发病以夏秋季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则不受季节限制。
2.临床表现
潜伏期间日疟及卵形疟为13~15d,三日疟24~30d,恶性疟7~12d。
疟疾的典型症状为突发的寒战高热。
寒战持续10min到2h。
同时伴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可达40℃以上,全身酸痛乏力,但神智清楚,无明显中毒症状。
发热持续2~6h后,开始大汗,体温骤降,自觉明显缓解,仍感明显乏力。
持续1~2h后进入间歇期。
间日疟和卵形疟间歇期为48h,三日疟为72h。
恶性疟发热无规律。
一般无明显间隙。
应注意在疟疾初发时,发热可不规则。
一般发作数次以后,才呈周期性发作。
反复发作造成大量红细胞破坏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脾脏轻重肿大。
脑型疟为恶性疟严重的临床类型,亦偶见于间日疟。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其发生除与受染的红细胞堵塞微血管有关外,低血糖及细胞因子亦有一定作用。
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为患者进食不足,大量疟原虫发育时消耗能量,以及治疗患者时应用奎宁等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有关。
低血糖较易于纠正,但常被忽视。
脑型疟病情险恶,病死率高。
恶性疟高原虫血症造成微血管堵塞,加上溶血对肾的损害,可引起肾功衰竭。
患者可有暗色尿与少尿。
上述改变如发生于肺部,亦可导致肺部病变,如非心源性肺水肿。
肠道微血管为疟原虫堵塞,可出现腹痛症状,极易引起误诊。
输血后疟疾常发生于输入含疟原虫血后7~10d,国内主要为间日疟,临床表现与蚊传疟疾相同,但无肝内繁殖阶段,不产生迟发型裂殖体,
故无远期复发问题。
3.健康教育处方
(1)化学预防
①根据疟疾现症病人及带疟原虫者
健全疫情报告,间曰疟采用氯喹及伯氨喹联合疗法,及时根治现症病人。
对在1~2年内有疟疾史者,可在流行高峰前二个月进行集体抗复发治疗,常用乙胺密啶8片(基质500mg)连服2d,加伯氨喹2片(基质15mg)连服8d,可有效清除疟原虫,根治传染源。
②预防性服药
对高疟区的健康人群及外来人群可酌情选用。
药物应具安全性,长半衰期以免频繁给药。
在非耐氯喹疟疾流行区,氯喹为首选的理想药物,口服0.3g,每周1次。
耐氯喹疟疾流行区,可用甲氯喹0.25g,每周1次。
亦可选用乙胺密啶25mg,每周1次。
在东南亚耐氯喹疟疾流行区,亦有推荐用多西环素(doxycycline),该药还可同时预防旅游者腹泻。
(2)控制传播媒介
主要是清除按蚊幼虫孳生场所及广泛使用杀虫药物。
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多数常用的杀虫剂已产生广泛的耐受性。
极需研制新型杀虫剂。
常用的方法为在按蚊栖息地,滞留喷酒杀虫剂。
个人防护亦可使用驱避剂或蚊帐等工具避蚊。
特别是用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在现场有显著的保护效果。
(3)疫苗预防
发展疟疾疫苗是控制疟疾最有希望的方法。
但由于疟原虫抗原性的多样性,给疫苗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理想的疫苗应能包含各阶段疟原虫的主要抗原成分。
但能有效减少原虫血症的疫苗,亦能有效的减轻症状和降低病死率,也能实现发展疫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