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中考题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3.下列句子与本词风格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D.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4.“可怜白发生”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13.B 14.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慨之情。
【解析】13.本题考查诗词风格理解。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属于豪放风格。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此句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词人保家卫国的豪迈之情融入其中,表达了词人壮志满怀的赤子之心。
风格为豪放。
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意思是: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此句运用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试题(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7题。
(共5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答案:6、c 7、a(二)破阵子为陈同甫作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这词首融与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2分)(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答案】(1)梦幻(梦境、理想)(1分)现实(1分)(2)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宋)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中考语文重点:破阵子考点整理原文呈现破阵子宋代:辛弃疾醉里[1]挑灯[2]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3]分麾[4]下炙[5],五十弦[6]翻塞外声。
沙场[7]秋点兵[8]。
马作[10]的卢飞快[9],弓如霹雳[11]弦惊。
了却[12]君王天下事[13],赢得[14]生前身后[15]名。
可怜[16]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注释1.醉里:醉酒之中。
2.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3.八百里:指牛。
《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
后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4.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5.炙:烤肉。
6.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7.沙场:战场8.点兵:检阅军队。
9.马作的卢( dí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10.作:像,如。
11.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12.了(liǎo)却:了结,完成。
13.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14.赢得:博得。
15.身后:死后。
16.可怜:可惜练习题(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招题大集淇县五中杨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郑州2012年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分)(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分)(4)“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1分,意思正确即可)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分,每点1分)4、(2分)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5)、(2分)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山东济南2010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6、辛弃疾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可以感受到,由此,我们不禁联想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7、“可怜白发生”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8、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一、读下列词做1-5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朝代】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请任选一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
4.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可怜白发生!”一句中的“可怜”一词。
5.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答案:1.“示例一:“秋”写用得好。
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的季节,宣染了出征前悲壮的气氛。
示例二:“点”字用得好,突出肃穆威严的战地氛围,展现了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
2.①对偶。
句式整齐,“八百里”对“五十弦”,“麾下炙”对“塞外声”,充分体现了诗词的韵律美。
通过将士们奏乐吃肉,突出雄壮的军营生活,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②借代。
用“八百里”代牛,“五十弦”代乐器,语言形象,文笔简练,内涵丰富。
通过将士们奏乐吃肉,突出雄壮的军营生活,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弓弦声比作霹雳,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示例二:运用典故,引用“的卢”的典故,写出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描绘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示例三:烘托。
以了快弦急烘托出抗战英雄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4.“可怜”,这里指可惜之意。
这两个字凸显了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由前面词句中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神伤,波澜起伏,言近旨远,充分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试题整理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2006年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22006年济南市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参考答案1.示例: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甘情愿的战斗乐曲。
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2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4.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表达作者爱国激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直接表达词人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词句是,。
6、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7、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的表达效果。
8、赏析“可怜白发生”一句。
9、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0、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着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思想内容】本词追忆了作者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名句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作战的目的,也是作者的理想.“了却”二字写得很好,人们通常说“了却心病一桩”,这两字正有这样的意思。
现实无奈,终于在梦中“了却”了驱金复国这一宿愿,语中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
但梦境毕竟代替不了现实.【艺术特色】层次鲜明,全词仅十句,却一层一层地描写了抗金战斗生活的情景,展开了一幅幅形象的、境界层层扩大的画面。
【五年中考试题汇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分)2.“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2分)【参考答案】1.(2分)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2.(2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33个阅读附答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2003年仙桃市题)6.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 ”。
7.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答案:6.可怜 7.D2.2005年江苏省泰州市9.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两题。
(5分)(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答:(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分)(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分)答:答案:⑴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1分,意思正确即可)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分,每点1分)3.2006年山东省济南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的壮观场面。
(4分)答:4、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2分)答:【参考答案】3、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江城子密州出猎>>历年中考题2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2分)2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答案:2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1分)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共2分)2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共2分)3.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 “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 “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4.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 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5.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
6.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 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才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 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 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7、本词表现作者过人的胆略与勇气的句子是,表现作者希望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出师表》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35.明节奏:以下语句该用什么节奏读呢?请你为其划分恰当的朗读节奏。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划五处)36.析字义:请参考表格中出示的字的释义,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写到横线上。
37.赏文本:为了更好地读懂文本,明确作品内涵,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以上诗文,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从这两篇作品中,我都读到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辛弃疾本梦想着“,”,但生不逢时,只能空叹“可怜白发生”,何其不幸。
(用原词语句回答)小文:而诸葛亮受刘备三顾之恩,自此兢兢业业为蜀汉的江山殚精竭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备考专题2一、原文:破阵子⑴·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⑵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⑶,梦回吹角连营⑷。
八百里分麾下炙⑸,五十弦翻塞外声⑹。
沙场秋点兵⑺。
马作的卢飞快⑻,弓如霹雳弦惊⑼。
了却君王天下事⑽,赢得生前身后名⑾。
可怜白发生⑿![1]二、词句注释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
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
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
《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
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
麾下:部下。
麾:军中大旗。
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⑺沙场:战场。
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
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
作:像……一样。
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
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⑼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⑾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⑿可怜:可惜。
[2-4]三、作者:辛弃疾(公元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
字幼安,别号稼轩。
历城(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人。
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豪放派代表还有苏东坡。
二者并称“苏辛”。
《破阵子》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上阕中“醉里挑灯看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表现出诗人急切地想要杀敌报国的情感。
2.根据对词句意思的理解天空。
⑴全词描写了闻角、(点兵)、奏乐、(分炙)、杀敌等军中生活的情景,勾勒了一个爱国志士驰骋沙场、志遂功成的全过程。
⑵下阕中“(可怜白发生)”这一句,与上阕中的“(梦回)”一词相呼应,表明又回到了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对比),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因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悲愤)的感情。
3.本词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并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4.诵读本词,体会“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秋”字既点明了季节,有渲染出战士们出征时的肃杀气氛。
5.本词的题目中有一个“壮”字,请探究一下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这个“壮”字的。
(应从内容、情感、语言风格三方面来谈。
)⑴词中表现了豪放的军旅生活,设计听角声和塞外曲、连营分炙、沙场点兵等军营场景,骑快马、挽强弓等战斗情景;⑵表达了收复失地、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⑶从语言风格上看,本词词风豪放,不纤巧。
6.认真阅读这首词,概括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贞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
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7.这首词的上片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
[示例]虚实结合。
实写“醉里挑灯看剑”,虚写梦里军营的情景。
8.有人说这首词既有“壮阔”的景,又有“豪壮”的志,还有“悲壮”的情,请你结合词作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品析。
[示例一]“壮阔”的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给我们展示的是将士们在军营里饱餐烤牛肉,奏起战斗乐曲,个个斗志昂扬、整装待发的壮阔场景。
一、原词与节奏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二、文常填空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题材上属于爱国豪情。
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朝代)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三、解词1. 麾下:指部下2.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
3.炙:烤熟的肉食3.翻:演奏4.沙场:战场5.霹雳:响雷,震雷。
这里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声音6.了却:了结,完成7.天下事: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8.赋壮词:赋,写作。
壮词,雄壮的词。
四、解读诗意:在迷离恍惚的醉态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接连响起号角声。
在军营里,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乐器演奏着悲壮粗犷的军乐,这是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离弦像响雷一样震耳。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取得生前死后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惜自己已生白发!五、理解默写。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2.《破》中以对仗形式,描写战前犒劳士卒,演奏乐曲来激励军心的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破》从视觉、听觉角度表现战斗场面的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破》中表达自己建功立业愿望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六、归纳中心:本词虚实结合,追忆了梦境中雄壮豪迈的军旅生活,描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壮士难酬的悲愤。
七、历年中考题集锦1.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挑灯看剑”写实,“吹角连营”是想象,表现了词人渴望再有机会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破阵子》理解性默写
1、《破阵子》中表明词人武艺出众、英姿勃发的句子是:
,。
2、诸葛亮鞠躬尽瘁地辅佐刘备父子,得到了人们极高的赞誉,这可借用辛弃疾《破阵子》的词句“
,”来概括。
3、《破阵子》中,由梦境回到现实,情绪一落千丈,凝聚着作者壮志难酬、万千感慨的句子是:。
4、《破阵子》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而顺利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5、辛弃疾《破阵子》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义相近的句子:,。
6、《破阵子》中表明词人与士卒亲密无间感情的语句是:。
《破阵子》答案
1、《破阵子》中表明词人武艺出众、英姿勃发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诸葛亮鞠躬尽瘁地辅佐刘备父子,得到了人们极高的赞誉,这可借用辛弃疾《破阵子》的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来概括。
3、《破阵子》中,由梦境回到现实,情绪一落千丈,凝聚着作者壮志难酬、万千感慨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4、《破阵子》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而顺利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5、辛弃疾《破阵子》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义相近的句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6、《破阵子》中表明词人与士卒亲密无间感情的语句是:八百里分麾下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试题整理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2006年连云港??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4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22006年济南市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参考答案1.示例: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甘情愿的战斗乐曲。
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2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4.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表达作者爱国激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直接表达词人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词句是,。
6、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7、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的表达效果。
8、赏析“可怜白发生”一句。
9、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0、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着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试题整理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4.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表达作者爱国激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直接表达词人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词句是,。
6、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7、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的表达效果。
8、赏析“可怜白发生”一句。
9、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0、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着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看出。
11、“吹角连营”与“霹雳弦惊”描绘了什么样的场面?12、“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与前面的豪壮格调形成巨大反差,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醉里挑灯看剑你好!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乐杀敌的宝剑。
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
C 、“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 、“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14、能点明是在夜间的词是“”,能点明作战季节的一词是“”字。
15、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战斗情绪的两联是“”“”。
16、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的人物形象。
17、本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结合作品内容、风格,说说豪放词的特点。
《破阵子》笔记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与苏轼齐名,合称为“苏辛”。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1、词人虽然已经“白发生”,但仍念念不忘报国之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描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画面。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军营生活氛围。
5、赏析“沙场秋点兵”。
6、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7、“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了却”是_________,“天下事”指的是___________。
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赏析“可怜白发生”。
9、“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壮”在词中是如何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