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和乙炔发生器的使用安全要求
- 格式:pptx
- 大小:160.10 KB
- 文档页数:54
淬火安全操作规程15篇【导语】淬火平安操作规程怎么写受欢迎?本为整理了15篇优秀的淬火平安规程范文,为便于您查看,点击下面《名目》可以快速到达对应范文。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淬火平安操作规程,仅供参考,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名目【第1篇】氧—乙炔火焰淬火工平安操作规程1.电石:(1)禁止用铁凿子和铁锤开电石桶,而应当用青铜制的小锤或专用器具来开桶。
电石桶打开后必需盖好;(2)电石桶存放到库房或指定地点;(3)捣碎电石时应用青铜锤子。
2.氧气瓶:(1)氧气瓶应直立放置,并用卡子等加以固定。
平放对,必需使气门比底座稍高;(2)禁止将氧气瓶放在靠近火源、热源的地方。
防止碰撞和在阳光下曝晒;(3)氧气瓶不应与乙炔发生器放在一起,应当相距5~10米以上;(4)氧气瓶上不允许有油脂,不准用有油渍的手套去开氧气瓶;(5)氧气瓶在压力调整器、压力表不正常、无铅封或平安阀不行靠时禁止使用;(6)瓶内氧气所示压力不得少于0.05兆帕。
3.乙炔发生器:(1)乙炔发生器与火焰淬火工作地点之间距离应不少于10米。
应避开电线的闸刀开关及送风机的抽风地点等;(2)乙炔发生器的水温不得超过60℃。
四周空气不得超过40℃。
乙炔气温不得超过100℃;(3)禁止将明火、燃着的烟卷或酷热的物件接近乙炔发生器。
发生器防爆膜不行任凭代用,并应常常检查;(4)气温低于0℃时,乙炔发生器内应加热水或食盐水、氯化钙水。
下班时将乙炔发生器内的水全部放净;(5)乙炔发生器冰冻时,可用热水或蒸气加热溶化,不允许用明火加热或铁棍撬打;(6)每台淬火机必需配有回火防止器,并应灌上肯定高度的水位。
每次工作前和发生回火后,都要检查一次水位。
寒冷时可加盐水以防冰冻;(7)乙炔发生器和回火防止器应常常清洗;(8)装出电石时严禁用钢制工具敲打乙炔罐,防止产生火花爆炸。
乙炔压力不得超过0.15兆帕。
4.输气软管和喷火嘴:(1)禁止将软管设在明火、热导管、电线或其它热源四周;(2)软管不准有漏气和堵塞现象。
使用乙炔发生器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乙炔是爆炸性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它可以自行爆炸。
使用乙炔发生器应注意以下安全问题:
(1)乙炔发生器本体及安全阀、回火防止器(水封安全阀)、安
全膜(或卸压孔)应保持完好,不得有泄漏、堵塞。
(2)乙炔发生器、防回火器中的水量应符合要求,乙炔发生器内
水温不得超过60℃,气体温度不得超过9O℃。
(3)宜采用块度25~80mm的电石,不宜采用块度15mm电石和电
石粉末颗粒,以防分解太快。
(4)如乙炔发生器内部冻结,只能用热水、蒸汽解冻,不能用明
火或电热器具加热。
(5)不要用氧气顶吹乙炔皮管。
(6)使用前,试着释放乙炔发生器中乙炔和空气的混合物;每班
工作结束前,应放出乙炔发生器内的电石灰和污水。
(7)乙炔发生器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附近不得有引燃源。
(8)回火防止器只能接用一把焊枪;水封式回火防止器应垂直安装;使用水封式回火防止器前,应放出其内乙炔与空气的混合物;在
冰冻季节,工作完成后,排空密封防回火器中储存的水:冰冻季节宜
采用干式回火防止器。
(9)乙炔发生器安全膜的隔膜应由反应迅速的脆性材料制成;其
强度按工作压力的1.5倍确定。
(10)乙炔发生器中的压力不得超过150 kPa(表压)。
气割用液化石油气的爆炸风险低于乙炔,使用中应注意防止回火;气瓶出口应装有减压器。
一、普通规定1.严格遵守普通焊工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电石、乙炔发生器、溶解乙炔气瓶,水封安全器、橡胶软管、氧气瓶的安全使用规则和焊(割)炬安全操作规程。
2.乙炔站应由专人操作,遵守乙炔站安全运行规程。
3.工作前或者乙炔站停工时间较长再工作时,必须检查所有设备。
乙炔发生器,氧化瓶及橡胶软管的接头,阀门及紧固件均应紧固牢靠,不许有松动、破损和漏气现象。
氧气瓶及其附件,橡胶软管,工具上不能沾染油脂的泥垢。
4.检查设备、附件及管路漏气时,只准用肥皂水试验。
试验时,周围不许有明火,不许抽烟。
严禁用火试验漏气。
5.氧气瓶、乙炔发生器(或者乙炔气瓶)与明火间的距离应在 10米以上。
如条件限制也不许小于 5 米,并应采取隔离措施。
6.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去开启氧气或者乙炔气阀门。
7.气瓶设备管道冻结时,严禁用火烤或者用工具敲击冻块。
氧气阀或者管道要用40℃的温水溶化,乙炔发生器、回火防止器及管道可用热水或者蒸气加热解冻,或者用 23%~30%氯化纳热水溶液解冻,保温。
8.焊接场地应备有相应的消防器材。
露天作业时应防止阳光直射在氧气瓶或者乙炔发生器上。
9.压力容器及压力表,安全阀,应按规定定期送交校验和试验。
检查、调整压力器件及安全附件,应取出电石篮,采取措施,消除余气后才干进行。
10.工作完毕或者离开工作现场时,要拧上气瓶的安全帽,收拾现场,把气瓶和乙炔发生器放在指定地点。
下班时应卸压、放水、取出电石篮。
二、电石1.贮存地点必须干燥,通风良好。
电石桶应密封,桶上涂写“电石桶”和“禁止用水消火’等字样。
室内禁止烟火及存放或者敷设水管水沟。
坏电石桶不许存于室内。
乙炔瓶与电石不得同室存放。
2.电石桶的搬动应轻搬轻放,不许扔甩,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雨天禁止淋雨搬运。
3.取装电石和砸碎电石时,操作者应戴手套,口罩租眼镜,防止打碎的电石进入眼中。
4.电石起火要用干砂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
禁止用泡沫、四氯化碳灭火机或者水消火。
使用乙炔发生器安全技术规程乙炔发生器是一种用于生产乙炔气体的设备,其安全使用对于预防事故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乙炔发生器的安全运行,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规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乙炔发生器安全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操作规范、设备维护和安全措施等方面。
一、操作规范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的操作证书。
未经培训和考核合格的人员禁止擅自操作乙炔发生器。
2. 在操作乙炔发生器之前,必须仔细检查设备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并确保设备连接、阀门等部分无泄漏。
3.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装备,包括耐酸碱手套、安全鞋、防护眼镜等。
4.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清醒,不得受酒精、药物等物质的影响。
5. 在操作乙炔发生器时,必须按照操作手册或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或调整设备的工作参数。
二、设备维护1. 定期检查乙炔发生器的各项设备和部件,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内容包括温度、压力、液位等指标。
2. 定期对乙炔发生器进行清洗和维护,清除积尘和杂质,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定期更换乙炔发生器的滤芯、密封件等易损件,并进行必要的润滑和调整。
4. 对乙炔发生器的阀门、管道等关键部位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修复。
三、安全措施1. 在乙炔发生器周围必须设置警示标志,明确指示乙炔发生器的危险性和禁止火源靠近的要求。
2. 乙炔发生器必须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易燃易爆物质,并保持设备周围的环境清洁干燥。
3. 生产乙炔气体时,必须保持乙炔发生器周围的安全距离,禁止任何人员进入工作区域。
4. 在操作乙炔发生器过程中,严禁使用明火和产生火花的工具或设备。
5. 在发现乙炔发生器异常或出现泄漏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迅速关闭阀门、通知相关部门或人员等。
6. 在操作乙炔发生器时,必须保持设备周围的逃生通道畅通,并随时准备进行紧急撤离。
7. 在乙炔发生器停止使用或维护时,必须彻底关闭乙炔发生器的各个阀门,并断开电源。
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88)为了保障焊接与切割工作者的安全, 改善卫生条件, 防止工伤事故和减少经济损失,特制定本标准。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焊接与切割安全的基本原则,适用于各种焊接与切割操作。
水下、化工、铁路、船舶等专业焊接与切割中的安全标准,是本标准专业内容的具体补充。
2气焊与气割设备及操作安全2.1一般安全要求2.1.1乙炔最高工作压力禁止超过174kPa1.5kgf/cm*2*)表压。
2.1.2禁止使用紫铜、银或含铜量超过70%的铜合金制造与乙炔接触的仪表、管子等零件。
2.1.3乙炔发生器、回火防止器、氢气和液化石油气瓶、减压器等均应采取防止冻结措施。
一旦冻结应用热水解冻,禁止采用明火烘烤或用棍棒敲打解冻。
2.1.4气瓶、容器、管道、仪表等连接部位应采用涂抹肥皂水方法检漏, 严禁使用明火检漏。
2.1.5气瓶、溶解乙炔瓶等均应稳固竖立,或装在专用胶轮的车上使用。
2.1.6禁止使用电磁吸盘、钢绳、链条等吊运各类焊接与切割用气瓶。
2.1.7气瓶、溶解乙炔瓶等,均应避免放在受阳光曝晒,或受热源直接辐射及易受电击的地方。
2.1.8氧气、溶解乙炔气等气瓶,不应放空,气瓶内必须留有不小于98~kPa(1~2kgf/cm*2*)表压的余气。
2.1.9气瓶漆色的标志应符合国家颁发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禁止改动,严禁充装与气瓶漆色标志不符的气体。
2.1.10 气瓶应配置手轮或专用搬手启闭瓶阀。
2.1.11工作完毕、工作间隙、工作点转移之前都应关闭瓶阀,戴上瓶帽。
2.1.12禁止使用气瓶做为登高支架和支承重物的衬垫。
2.1.13留有余气需要重新灌装的气瓶, 应关闭瓶阀。
旋紧瓶帽, 标明空瓶字样或记号。
2.1.14氧气、乙炔的管道, 均应涂上相应气瓶漆色规定的颜色和标明名称,便于识别。
2.2乙炔发生器2.2.1乙炔发生器与回火防止器的设计、制造应符合乙炔发生器标准和国家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相应的要求。
氧气瓶、乙炔瓶、乙炔发生器安全技术要求一、氧气瓶安全技术要求1、出厂前,必须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严格进行技术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防震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剧烈震动和撞击,尤其是严寒季节,在低温情况下,金属材料易发生脆裂造成气瓶爆炸。
3、搬运气瓶时,应用专门的抬架或小推车,不得肩背手扛,禁止直接使用钢绳、链条、电磁吸盘等吊运氧气瓶,要轻装轻卸,严禁从高处滑下或在地面滚动,运输时,气瓶必须有护圈和戴好瓶帽。
4、使用和贮存时,应用栏杆或支架加以固定,防止气瓶突然倾倒。
5、防热要防止氧气瓶直接受热,应远离高温、明火和熔融金属飞溅物等10m以上。
6、防静电火花和绝热压缩:主要发生于开启瓶阀和减压器的操作时,应当了解,高速气流中的静电火花放电、固体微粒的碰撞热和摩擦热、气体受突然压缩时放出的热量(即绝热压缩)等,都可能成为氧气瓶和减压器爆炸着火的因素,因气瓶里的氧气一般均含有部分水和锈皮等,当瓶阀或减压器开的过快时,则随氧气高速流动的水滴和固体微粒,就会与管壁产生摩擦而出现静电火花,关于绝热压缩的危险是:高压气流的冲击,将使减压器内局部(高压室或低压室)的气体受突然压缩,瞬时产生的热量会使温度剧增,完全有可能使橡胶软隔膜、衬垫等材料着火,甚至会使铜和钢等金属燃烧,造成减压器完全烧坏,还会导致氧气瓶着火爆炸。
7、留有余气并关紧阀门留有余气的目的是使气瓶保持正压,可防止可燃气体进入瓶内,同时便于瓶内气体成分化验。
8、超过检验期限的气瓶不得使用:按照安全规程的规定,氧气瓶必须做定期性技术检验,规程规定每三年检验一次。
9、当瓶阀或减压器发生冻结时,只能用热水或蒸汽进行解冻,绝对不能用火焰烤或烧红金属去烫。
10、防油:氧气瓶阀不得沾有油脂,同时也不能用沾有油脂的工具、手套或油污工作服等接触阀门或减压器等。
11、与乙快瓶的距离不得小于5m。
二、乙炔瓶安全技术要求1、禁止敲击、碰撞。
2、要立放、不能卧放,以防丙酮流出,引起着火爆炸(丙酮蒸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9%一13%),气瓶立放15~20min后,才能开启瓶阀使用,拧开瓶阀时,不要超过1.5转,一般情况只拧3/4转。
在使用和运输电石时有哪些安全要求?
根据电石的燃烧危险性分析,电石在使用和运输中应当注意下列
安全要求:
(1)应当根据乙炔发生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和水位计(或水龙头)的标志按时换水,要供给发生器足够数量的净化水。
(2)应当按照乙炔发生器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粒度,给发生器加料。
一般结构的乙炔发生器,严禁使用粒度小于2毫米的电石粉(俗
称芝麻电石)。
这种电石遇水后立即快速分解,冒黄烟,发生高热并
结块,能促使乙炔自燃。
如果发气室含有空气时,将引起爆炸和着火。
(3)给乙炔发生器装电石的操作应平稳,不得将电石投掷入电
石篮内。
加料时如果发现电石“搭桥”,可用木棒或含铜量<70%的
铜棒捅电石,应禁止使用铁棍。
(4)给乙炔发生器自动加料的输送带或其它加料机构,应采取
铺设橡胶片等措施,以防与硅铁摩擦产生火花。
(5)遗洒在地面等处的电石粉末,应当及时清扫,并分批倒入
电石渣坑进行处理,避免电石吸潮气分解,形成乙炔与空气爆炸性混
合气。
在乙炔站、焊接车间等处,不得存放堆积超过乙炔发生器两天
用量的电石,并且要采取防潮措施。
(6)电石桶搬运时,应使用小车,轻装轻卸,不得从滑板滑下
或在地面滚动,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爆炸着火。
(7)禁止雨天搬运电石。
乙炔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一、密闭型料斗的发生器在加料前、后应用惰性气体置换,加料后还应用乙
炔气体吹扫发生器及所有设备和管道。
直至系统内的乙炔纯度大于98%,方可投入生产。
二、敞口式加料的发生器加料时,应间断、均匀地将电石加入投料口。
三、根据乙炔气体消耗量调节发生器的产气量,保持压力波动小于
0.001MPa。
四、电石粒度应符合发生器的工艺要求,加入发生器的电石温度应低于50℃, 并及时拣出电石中的硅铁及其他机械杂质。
五、发生器的水温不应超过80℃,发气室内的乙炔气体温度不应超过90℃,
严禁发生器出现负压。
六、发生器、洗涤器、水封及水槽式储气罐等设备的液面高度应符合工艺要
求,并保持稳定。
七、发生器应按工艺要求定时排渣,排渣时应注意保持发生器正压及液面稳
定,乙炔管道及发生器附属设备要定时排放积水。
八、发生器出口的乙炔气体要定时取样分析,乙炔的纯度应不低于98%。
九、发生器严禁在供水不足的条件下运转。
十、生产中应经常检查储气罐的储气量,应符合工艺要求。
十一、发生器临时停车时,乙炔系统的设备与管道应保持正压。
十二、发生器、储气罐等设备及管道应有可靠的防冻措施。
十三、发生器应设置防止加水过量的装置:如发生器是通过供水管连续给水
的,则在供水管路上应装设防止乙炔气体由发生器流向水源及供水夹带空气进入发生器的装置。
十四、发生器及其附属设备的乙炔放散管必须各自单独通向室外。
十五、发生器系统的安全装置应定期进行检查,
十六、发生器的操作应至少由两人进行。
十七、按时做好发生器的运转工况记录。
焊接与切割安全Safety in welding and cutting9448-1919198888GB9448-国家标准局1988-06-25批准1989-03-01实施为了保障焊接与切割工作者的安全,改善卫生条件,防止工伤事故和减少经济损失,特制定本标准。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焊接与切割安全的基本原则,适用于各种焊接与切割操作。
水下、化工、铁路、船舶等专业焊接与切割中的安全标准,是本标准专业内容的具体补充。
2气焊与气割设备及操作安全2.1一般安全要求2.1.1乙炔最高工作压力禁止超过174kPa(1.5kgf/cm2)表压。
2.1.2禁止使用紫铜、银或含铜量超过70%的铜合金制造与乙炔接触的仪表、管子等零件。
2.1.3乙炔发生器、回火防止器、氧气和液化石油气瓶、减压器等均应采取防止冻结措施,一旦冻结应用热水解冻,禁止采用明火烘烤或用棍棒敲打解冻。
2.1.4气瓶、容器、管道、仪表等连接部位应采用涂抹肥皂水方法检漏,严禁使用明火检漏。
2.1.5气瓶、溶解乙炔瓶等均应稳固竖立,或装在专用胶轮的车上使用。
2.1.6禁止使用电磁吸盘、钢绳、链条等吊运各类焊接与切割用气瓶。
2.1.7气瓶、溶解乙炔瓶等,均应避免放在受阳光曝晒,或受热源直接辐射及易受电击的地方。
2.1.8氧气、溶解乙炔气等气瓶,不应放空,气瓶内必须留有不小于98-kPa(1-2kgf/cm2)表压的余气。
2.1.9气瓶漆色的标志应符合国家颁发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禁止改动,严禁充装与气瓶漆色标志不符的气体。
2.1.10气瓶应配置手轮或专用搬手启闭瓶阀。
2.1.11工作完毕、工作间隙、工作点转移之前都应关闭瓶阀,戴上瓶帽。
2.1.12禁止使用气瓶做为登高支架和支承重物的衬垫。
2.1.13留有余气需要重新灌装的气瓶,应关闭瓶阀,旋紧瓶帽,标明空瓶字样或记号。
2.1.14氧气、乙炔的管道,均应涂上相应气瓶漆色规定的颜色和标明名称,便于识别。
乙炔安全操作规程1、搬运乙炔瓶时要轻拿轻放,严禁用拖、滚、滑方式,或用电磁机械装卸。
2、开启气瓶时,动作要缓慢,严禁使用铁制工具敲打乙炔瓶和附件,以免引起火花发生爆炸。
3、乙炔气瓶不得靠近电器设备和热源。
4、操作室内严禁烟火,焊、割操作时接地线不准联结在乙炔管道上。
如确需焊、割,应按动火规定执行.5、乙炔房室内应配备干粉、沙箱灭火器材。
6、乙炔房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室内照明、通风要使用防爆器材。
氧气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运输(1)在运输前,要检查瓶嘴气阀安全胶圈是否齐全,瓶身、瓶嘴是否有油类等.(2)装卸时,瓶嘴阀门朝同一方向,防止互相撞,损坏和爆炸. (3)不准装运其它可燃气体。
(4)在强烈阳光下运输时,要用帆布遮盖。
2、氧气瓶保管与存放(1)库房周围不得放易燃物品。
(2)库内温度不得超过30℃,距离热源明火在10米以外.(3)氧气瓶减压阀,压力计、接头与导管等,要涂标记。
3、氧气瓶使用规定(1)安装减压阀前,先将瓶阀微开一二秒钟,并检验氧气质量,合乎要求方可使用。
(2)瓶中氧气不准用净,应留0.1Mpa.(3)检查瓶阀时,只准用肥皂水检验。
(4)氧气瓶不准改用充装其它气体使用。
乙炔气瓶安全技术操作规定1、乙炔气瓶在使用、运输、贮存时,环境温度不得超过40℃。
2、乙炔瓶的漆色必须保持完好,不得任意涂改.3、乙炔气瓶在使用时必须装设专用减压器。
回火防止器,工作前必须检查是否好用,否则禁止使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门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4、使用压力不超过0。
05Mpa输气流量不应超过1。
5-2.0米3/时瓶。
5、使用时要注意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卧入使用,对已卧入的乙炔瓶,不准直接开气使用,使用前必须先立牢静止十五分钟后,再接减压器使用,否则危险。
禁止敲击,碰撞等粗暴行为。
6、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夏季要有遮阳措施防止暴晒,与明火的距离要大于10米(高空作业时是与垂直地面处的平行距离).7、瓶阀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可用10℃以下温水解冻.8、工作地点频繁移动时,应装在专用小车上,乙炔瓶和氧气瓶应避免放在一起.9、严禁铜、银、汞等及其制品与乙炔接触,与乙炔接触的铜合金器具含铜量须得高于70%。
使用乙炔有哪些安全要求?根据对乙炔的危险性分析,使用乙炔时必须注意以下安全要求:(1)不得超过安全规则规定的压力极限,如中压乙炔发生器的工作压力不得超过0.15兆帕(MPa)。
(2)不得超过安全规则规定的温度,如果发生器发气室的乙炔温度不得超过90℃.水温不得超过80℃。
(3)装盛乙炔的容器和管道需保持良好的冷却条件,例如,在给发生器灌水时,必须达到规定的水位,以保证有足够的冷却用水,又如果发生器不得在夏季烈日下曝晒等。
(4)在操作使用乙炔发生器或在有乙炔存在的车间、库房等场所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禁烟火。
(5)装盛乙炔的容器或管道应远离火源,以防喷溅的火星点燃乙炔,造成事故。
安全规则规定,乙炔发生器与火源距离不得小于10米(m)。
(6)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注意避免在容器或管道(如果发生器罐体、气瓶、乙炔或氧气胶管)里形成乙炔与空气(或氧气)的爆炸性混合气。
(7)在气焊、气割操作中,一旦形成了乙炔与空气(或氧气)的爆炸性混合气(如加入电石后在发生器的发生室里、发生回火的胶管里、或者在焊补的燃料容器里等),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将混合气彻底排除后,才能进行焊割或焊补动火。
(8)乙炔不得与铜、银等金属长期接触、乙炔发生器的零件,如管接头、阀门、衬垫及其它附件损坏时,不得用银和铜制造的备件替换。
(9)不得用水银温度计插入乙炔发生器。
(10)应当及时地验分析乙炔的杂质含量。
安全规则规定,乙炔的磷化氢含量应低于0.08%(体积)。
(11)在电石与水接触前.应该先用氮气吹扫发气室,将空气排出。
(12)浮桶式发生器浮桶放入定桶里的操作。
应当注意人体的头部及其它部位,不得处于浮桶上方,以保证安全。
(13)地面上的电石粉末,不得用清水冲洗,以免磷化氢自燃着火。
(l4)装盛过乙炔的容器和管道,尤其是乙炔发生器,即使是停用过多时的空桶,也不允许随便进行焊补和加热。
要严格防范火星等火源落入空桶。
(15)限制乙炔管道的直径是防爆的一种技术措施。
电石和乙炔发生器(站)的使用安全要求一、电石的使用安全要求(一)电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毒性电石是碳化钙的俗称,是钙与碳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aC2。
从外表上看,它是坚硬的块状物体,断面呈现深灰色或棕色,电石的制造是将焦炭和氧化钙放在电炉中熔炼,其反应式为:将溶液注入钢锭模中,并在模中凝固,再按所需大小进行粉碎,然后装入电石桶。
一般电石块的大小为2~80mm,小于2mm的电石很少使用。
工业用电石平均含有70%的CaC2,杂质CaO约占24%,其余碳、硅铁、磷化钙和硫化钙等共占6%。
1.电石与水的化合作用电石属于遇水燃烧危险品。
电石与水化合极为活跃,同时生成乙炔气和氢氧化钙(熟石灰),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使乙炔燃烧引起火灾和爆炸。
电石与水的化合反应式为:这里应当指出,电石和水有很大的化学亲合力,它甚至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汽或含在盐类中的结晶水分解。
因此,当水量不足、化学反应过程得不到很好的冷却时,上述电石分解的热量可能使反应区的温度上升很高。
如果温度不超过200℃,就可能按下列反应生成CaO。
在这种情况下,电石因夺去Ca(OH)2中所含的水分而分解,熟石灰成密实的外皮包围着电石块,能使它们淤积并且剧烈地过热。
当温度超过300℃,压力超过150kPa,就可引起乙炔的燃烧爆炸。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电石表面温度可达800~1000℃。
考虑到上述各种原因,分解一公斤电石实际上一般需要5~15公斤水(包括分解用水和冷却用水)。
这就是要安全使用乙炔发生器,就必需及时换水和供给足够水量的道理。
2.电石的分解速度电石与水作用的分解速度(或乙炔气生成速度)是以每公斤电石在分解时间内所产生的乙炔气体(升)来说明的。
它与电石的纯度、粒度及水的纯度和温度有关。
电石及水的纯度高,分解速度比较快,水的温度高也能加速分解。
水中混有Ca(OH)2会使电石的分解减缓。
电石块的尺寸大小(粒度)是影响分解速度的最主要因素。
电石块的尺寸越小,分解速度越快。
2024年乙炔气焊的安全管理规定1、一次加电石10Kg或每小时5M3发气量的乙炔发生器应采用固定式,并建立乙炔站(房)。
由专人操作。
乙炔站与厂房及其他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乙炔站设计规范。
2、乙炔发生器(站)、氧气瓶及软管、阀、表均应齐全有效,坚固牢固,不得松动、破损和漏气。
氧气瓶及其附件、胶管、工具上均不得沾染油污。
软管接头不得用铜质材料制作。
3、乙炔发生器、氧气瓶和焊机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m,否则应采取隔离措施。
同一地点有两个以上乙炔发生器时,其间距不小于10m。
4、电石的储存地点必须干燥,通风良好,室内不得有明火或敷设水管、水箱。
电石桶应密封,桶上必须标明电石桶和严禁用水消火等字样。
如电石有轻微受潮时,应轻轻取出电石,不得倾倒。
5、搬运电石桶时,应打开桶上小盖。
严禁用钢铁工具敲击桶盖。
搬运人员不得站在桶的两端。
取出电石的砸碎电石时,操作人员应戴手套、口罩和眼镜。
6、电石起火时必须用干砂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不得用泡抹、四氧化碳或水灭火。
电石粒末应在露天销毁。
7、如用新品种电石时,在使用前应作温水浸试,并经试验无爆炸危险时,才能使用。
8、乙炔发生器的压力要保持正常,压力超过147KPa(1.5Kgf/㎝2)时应停用。
用水必须清洁。
发生室内壁不得用含铜材料制作。
温度不得超过80℃(水入式发生器,其冷却水温不得超过50℃,浮桶式发生器水温不得超过60℃)。
当温度超过时应停止作业,并用冷水喷射降温和加入低温的冷却水。
不得以金属棒等硬物敲击乙炔发生器的金属部分。
9、使用浮筒式乙炔发生器时,应装设回火防止器。
在内筒顶部中间,应有防爆球或胶皮薄膜,其厚度不得超过1㎜,面积应为内筒底面积的60%以上。
10、乙炔发生器应放在操作地点的上风处,不得放在高压线及一切电线的下面。
不得放在强烈日光下爆晒。
四周应设围栏、悬挂严禁烟火标志。
11、碎电石应掺入小块电石内装入乙炔发生器中使用,不得完全使用碎电石。
夜间加添电石不得用明火照明。
气瓶、危险品库安全检查表/乙炔发生(器)站、电石库安全检查表乙炔发生(器)站、电石库安全检查表1.1乙炔站的布置。
1.1.1严禁布置在易被水淹没的地方。
1.1.2不应布置在人口密集区和交通要道处。
1)与其它建筑物:耐火等级是一、二级的应为12m;三级应为14m;四级为16m。
2)与明火与散发火花地点应为30m。
3)与居住、公共建筑应为25m。
3)与厂内主要道路(路边):10m;4)与厂内次要道路(路边):5m;1.4乙炔站应设有围墙和栅栏1)实体围墙高度不应低于2.5m,与爆炸危险的建筑物渣坑度不应小于3.6m;3)发生器间应为单层耐火建筑,轻质屋顶。
4)门窗要向外开启,并符合规定的泄压面积。
(泄压面积与厂房体积的比值0.05m2/0.10m3)8)发生器间严禁存放电石。
1.6乙炔站与架空电力线的防火间距应满足以下要求:1)架空电力线至外墙上无门窗的乙炔站房的水平距离,不小于电杆高度1.5倍。
1.7.2供水系统不得发生供水不足现象。
发生器间的总给水管,应装压力表。
在每台乙炔发生器的给水管上,应装设止回阀。
内锥罩与桶壁间隙不得堵塞。
1.7.4安全附件防爆铝膜厚度尽可能地薄,但气密性要好,一般厚度为0.1~0.5mm。
为减弱破裂强度,可在铝板上划刀痕或滚花,但必须在182.4~253.4kPa内爆破。
压力表最高工作压力处,应有红色标记线。
表的量程应为0~0.025MPa,表盘直径应大于50mm,并铅封。
温度计回火防止器其水封安全器应垂直挂放,且不漏水。
水位应放到验水开关,并随时补足。
下。
1.8.2不准靠近明火和高温热源,距离应在10m以上。
1.8.3距离氧气瓶应在5m以上。
1.8.4应有遮阳措施,不准烈日曝晒。
1.9.2不准用含铜量在70%以上的合金铜。
1.9.3不准使用产生火星的工具、用具。
1.9.4皮管不得有老化现象,不许用紫铜管连接。
1.9.5焊割炬射吸性能正常,不漏气,不堵塞。
ф=73~76mm、ф=89mm分别取其最小壁厚2mm、2.5mm、3mm、3.5mm、4mm、4.5mm。
电石和乙炔发生器的使用安全要求首先,使用电石和乙炔发生器的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只有经过培训并获得相关资质的人员才能操作这些设备。
其次,在操作设备时,需要保持设备的清洁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特别是要定期检查电石和乙炔发生器的防护装置和安全阀,确保其正常工作。
另外,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前需要仔细检查设备周围的环境和条件,确保没有火源和易燃材料,以避免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另外,在使用电石和乙炔发生器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超负荷操作设备,同时需要密切关注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排除可能存在的问题。
最后,在使用设备时,需要佩戴好相关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面罩、防护手套等,以减少操作人员受伤的风险。
总之,只有严格遵守安全要求,才能确保电石和乙炔发生器的安全使用。
任何对安全要求的忽视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和伤害,因此操作人员必须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电石和乙炔发生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用于生产乙炔气体,但在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要求以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下面我们将继续探讨电石和乙炔发生器使用的安全要求。
首先,要保证设备本身的安全性。
操作人员在使用电石和乙炔发生器之前,需要仔细检查设备的各项安全装置,确保其完好无损,并且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发现设备有异常的情况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修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其次,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在使用电石和乙炔发生器时,操作人员需要熟悉设备的操作手册,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改设备的工作参数,也不得进行超负荷操作,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坏或者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设备使用环境也需要符合安全要求。
在使用电石和乙炔发生器时,应该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操作,并且要确保操作环境中没有明火和易燃材料。
同时,需要准备好相应的灭火器材以备发生意外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