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野战军(华北军区)战役战斗统计(去重复战役1)
- 格式:xls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3
抗战烽火之--- 八路军进行的主要战役战斗抗战烽火之--- 八路军进行的主要战役战斗1.115师主要战役战斗:平型关大捷、广阳战斗、汾离公路三战三捷、陆房突围、梁山战斗、温塘战斗、町店战斗2.晋察冀军区主要战役战斗:雁宿崖战斗、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冀中“五一”反扫荡战役;3.山东纵队主要战役战斗:孙祖战斗;4.山东军区主要战役战斗:郯城战斗;5.冀鲁豫军区主要战役战斗:6.120师主要战役战斗:雁门关外战斗、晋西北收复七城、齐会战斗、陈庄战斗、上下细腰涧战斗、百团大战;7.129师主要战役战斗:阳明堡战斗、神头岭战斗、七亘村战斗、响堂铺战斗、长乐村战斗、百团大战、沁源围困战;其中百团大战是八路军抗战中,进行的最大规模战斗。
其战果如下: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
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5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6480人。
其中包括:毙、伤日军35612人,伪军6000人;俘虏日军300人,伪军89560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
同时,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
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
如果说日本就是因为这几个战役而被赶出中国去的话,估计没有人会相信。
我没有其他的意思,但是我们至少应该还历史真相。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初期部队作战序列;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参谋处处长:彭雪枫政训处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驻太原办事处主任薄一波、西安办事处主任叶剑英、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南京办事处主任周恩来、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新疆办事处主任邓发、兰州办事处主任谢觉哉、武汉办事处主任王明、重庆办事处主任王若飞、正规编制有115师、120师、129师、陕甘宁留守兵团。
115师;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兼);参谋处长:王秉璋;343旅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685团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陈正湘、政训处主任;邓华、副主任:吴法宪、参谋长:彭明治一营营长:刘正、二营营长:曾国华、三营营长:梁兴初连长:杨西彬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政训处主任:符竹庭、参谋长:彭雄344旅344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参谋长:陈漫远;687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田守尧688团团长:陈锦绣、副团长:韩先楚、政训处主任:刘震一连指导员:黄薇独立团团长:杨成武、政训处主任:罗元发、参谋长:熊伯涛115师随营学校校长:孙毅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358旅358旅旅长:卢冬生、副旅长:李井泉、参谋长:姚喆;715团团长:王尚荣、副团长:顿星云716团团长:宋时轮、副团长:贺炳炎、政训处主任:刘道生;359旅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参谋长:唐子奇;717团团长:刘转连、副团长:晏福生、参谋长:欧阳家祥;718团团长:文年生、副团长:帅荣;教导团;团长:彭绍辉、政委:刘型;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参谋处长:李达;385旅;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唐天际;769团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政治处主任:丁先国770团团长:张才千、副团长:胡奇才386旅;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政训处主任;王新亭、参谋长:李聚奎;771团团长:徐深吉、政训处主任:吴富善、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黄新友;772团团长:叶成焕、政训处主任:谢富治、副团长:王近山、参谋长:孙继先;教导团;团长:张贤约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参谋长:曹里怀、政治部主任:莫文骅;留守兵团辖:第1、2、3、4、5、6、770团和保安部队;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对日作战的主要战斗如下:1、平型关战斗指挥员林彪参战部队115师平型关战斗是忻口会战的一部分!1937年9 月,林彪、聂荣臻指挥115师伏击坂垣征四郎第五师团的运输部队歼灭日寇1000,毁汽车100 余辆、大车200 余辆,缴获92式步兵炮1 门、炮弹2000余发、机枪20余挺、步枪1000余支、战马50匹、平型关大捷是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的第一场胜仗![ 转自铁血社区/ ]2:夜袭阳明堡机场指挥员陈锡联参战部队129师769团1937年10月,当时忻口战役正激烈进行,日寇阳明堡野战机场经常起飞轰炸国军忻口正面阵地,为解除此威胁,129师769团团长陈锡联决心夜袭阳明堡机场。
八路军与国军各自消灭日军人数历史记录八路军部分战绩与日军战报的对比1、平型关战斗八路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著:《日中战争》,日本文艺春秋社1984年版)2、广阳伏击战八路战报:歼日军千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伤亡63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3、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7人,伤52人;皇协军伤亡6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4、三次破袭平汉路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11人,无皇协军伤亡报告(《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938年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6、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2人,伤51人,皇协军伤亡101人(《华北治安战》)7、易(县)涞(源)战斗八路战报:歼日伪军14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4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8、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八路战报:歼日伪军4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10人,皇协军伤亡79人(《华北治安战》)9、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10、冀中区五次反围攻八路战报:歼日伪军5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1人,伤65人,皇协军伤亡9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11、冀南1938年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俘日伪军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人,伤11人,皇协军伤亡16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1939年12、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13、115师陆房突围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华北治安战》)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八路战报: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4人,伤27人(《华北治安战》)15、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7人,伤37人,皇协军伤亡70人(《华北治安战》)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17、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华北治安战》)[ 1940年18、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0人,皇协军伤亡22人(《华北治安战》)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华北治安战》)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1940年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华北治安战》)21、129师白晋铁路破击战八路战报:歼日伪军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9人,皇协军伤亡12人(《华北治安战》)22、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107人,失踪3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01人(《华北治安战》)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纱帐”战役[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100余人俘伪军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39人(《华北治安战》)24、百团大战八路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日军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华北治安战》)25、太行区1940年秋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8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44人(《华北治安战》)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势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3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27人,皇协军伤亡59人(《华北治安战》)27、太岳1940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6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伤7人,皇协军伤亡15人(《华北治安战》)28、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4人,皇协军伤亡102人(《华北治安战》)国军方面1、凇沪会战国军1937年战报:日军伤亡6万余人;孙元良个人在2005年估计日军伤亡4到5万。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百科名片我军全面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后,中央军委于1948年5月9日发出《关于改变华北、中原解放区的组织、管辖境地及人选的通知》,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以聂荣臻为司令员。
于1948年5月,由原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和原晋察冀野战军部队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期间我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目录概述历史沿革晋察冀野战军建制序列概述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是在我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于1948年5月,由原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和原晋察冀野战军部队组成,是解放战争期间我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与其他“四大野战军”不同的是,中央军委没有单独建立“华北野战军”建制,只在华北军区建制下先后组建了三个野战兵团。
1948年5月9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改变华北、中原解放区的组织、管辖境地及人选的通知》,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
华北军区下辖两个野战兵团,即以原晋冀鲁豫野战军留下的部分部队组建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和以原晋察冀野战军部队组建华北军区第二兵团。
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先归华北军区指挥,后受中央军委指挥,华北军区第一兵团主要担负太原方向作战任务,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主要在冀东、平绥方向钳制华北敌军,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
东北野战军入关后,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及军区地方部队统一归东野首长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配合东北野战军发动“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野战军现时分为四个,以地区名区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按序数排列的指示》,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
1949年4月,中央军委将第18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和第19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二兵团)配属第一野战军,进行西北战场作战。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中国共双方战斗序列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军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国民党二级上将)所属部队:第一兵团(驻长春)司令:郑洞国,辖新编第7军和第60军。
新编第7军,军长李鸿——该军辖新编第38师、253师和290师第60军,军长曾泽生——该军辖182师、265师和286师第八兵团(驻沈阳):司令周福成,辖第53军和第6军。
第53军,军长周福成——该军辖116师、130师和270师第6军,军长罗又伦,后由赵家骧接任——该军辖第207师、195师(后该师改隶第49军)第九兵团(驻沈阳):司令廖耀湘,辖新编第1军、新编第3军、新编第6军、第49军、第71军和第52军以及骑兵司令部。
新编第1军,军长潘裕昆——该军辖新编第30师、50师和287师新编第3军,军长龙天武——该军辖第14师、54师和292师新编第6军,军长李涛——该军辖新编第22师、169师和296师(后改隶第52军)第49军,军长郑庭笈——该军辖第79师和105师第71军,军长向凤武——该军辖第87师和91师第52军,军长刘玉章——该军辖第2师和25师骑兵司令部,司令徐梁——辖骑兵第1、2、3旅锦州指挥所(驻锦州):司令范汉杰,辖第六兵团、新编第5军和新编第8军,第54军一度归其指挥。
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辖第93军和第184师。
第93军,军长盛家兴——该军辖第263师、264师和266师新编第5军,军长刘云瀚——该军辖第26师、293师和284师新编第8军,军长沈向奎——该军辖第288师、289师和88师第54军,军长阙汉鶱——该军辖第8师、36师和198师东北人民解放军拥有野战部队70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
在东北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
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司令员林彪(代号101)、政治委员罗荣桓(代号102)、参谋长刘亚楼(代号103)、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谭政、政治部副主任陶铸、作战处处长苏静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肖劲光副司令员陈伯钧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程子华政委黄克诚各纵队(相当于军)第1纵队(后改38军)司令李天佑政委梁必业第2纵队(39军)司令刘震政委吴法宪、参谋长吴信泉第3纵队(40军)司令韩先楚政委罗舜初第4纵队(41军)司令吴克华、政委莫文骅第5纵队(42军)司令万毅副司令吴瑞林政委刘兴元第6纵队(43军)司令黄永胜、副司令员杨国夫、李作鹏,政委赖传珠第7纵队(44军)司令邓华、政委吴富善第8纵队(45军)司令段苏权、政委邱会作第9纵队(46军)司令詹才芳、政委李中权第10纵队(47军)司令梁兴初、政委周赤萍第11纵队(48军)司令贺晋年、政委陈仁麒第12纵队(49军)司令钟伟、政委袁升平中将炮兵纵队司令朱瑞(第一任,义县战斗中触雷牺牲)苏进(第二任)以上各纵队均有3个师,另外还有17个独立师淮海战役国民党参战部队战斗序列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参谋长:李树正副参谋长:章毓金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副主任:孙元良、赵家骧参谋长:舒适存副参谋长:文强、刘伯中、吴宝云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第五军(熊笑三):第45师(郭吉谦、崔贤文)、第46师(黄宗颜、陈辅汗、郭方萍)、第200师(周朗)第七十军(高吉人、邓军林):第32师(龚时英)、第96师(邓军林、刘志道)、第139师(唐化南)第七十二军(余锦源):第34师(陈渔浦)、第122师(熊顺义)、第233师(李芝、徐华)第七十四军(邱维达):第51师(王梦庚)、第57师(冯寄异)、第58师(王奎昌)第十二军(舒荣):第112师(余一凡)、第238师(徐有成)第一百一十六军(谭心)、第287师(李芝)、第288师(陈元良)独立旅(新44师)(王屏南、耿文哲)骑兵旅(陈陶、张荣甲)备注:一、黄宗颜原为暂编14师师长,拨归邱清泉指挥,邱将其与第46师合并,取消暂编师番号,将黄调为第五军副军长。
竟然突破一千万: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累计歼敌数量在解放战争初期到1949年全军统一整编时,解放军存在纵队这一级编制。
各大解放区的纵队编制不尽相同,西北野战军的编制最小,一个纵队大约只有一万多人,一般下辖两到三个旅,中原野战军也是,不过,旅的编制和人数不同,中野一个旅人要多些,华东野战军一般是纵队下辖师,也有几个纵队是下辖旅的,东北野战军编制比较整一些,十二个步兵纵队,有几个纵队还有纵队炮团。
另外,华野和东野都有一个特种兵纵队,东野叫炮纵,华野叫特纵,主要是炮兵,也有少量的装甲兵。
华北军区部队也是纵队辖旅,所有纵队在1949年初的全军整编中全部整编为陆军军。
各野战军的纵队编制情况:第一野战军1949年2月1日全军统一整编时,西北野战军共辖7个纵队,每个纵队一般下辖两个旅。
西北野战军整编为第一野战军时,所属各纵队依次改称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军(原来的旅改为师,一般每军下辖3个师),骑兵第1、第2旅改称骑兵第1、第2师,总兵力15.5万人。
一野各纵队兵力:1纵:1946年11月,编为第1纵队时83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1军时共2.2万人。
2纵:1946年11月,编为第2纵队时86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军时共3.4万人。
3纵:1946年11月,编为第3纵队时15000人(因为是3旅编制),1949年2月,整编为第3军时共2.1万人。
4纵:1947年9月,编为第4纵队时110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4军时共1.9万。
6纵:1947年10月,编为第6纵队时130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6军时共1.4万人(下辖16师、17师2个师,6月新建第18师,估计人数已经在2万以上)7纵:1948年7月,编为第7纵队时110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7军时共1.1万人(两个师,5月,扩充为3师编制,人数已在2万以上)8纵:1948年7月,编为第8纵队时100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8军时共1万余人(下辖2个师,骑兵旅改建骑兵师脱离其建制)。
点评四大野战军战史及其排名(一):西北野战军一:1纵(司令员张宗逊上将)1纵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第1集团军,今天的对台一线部队在解放战争时的表现究竟如何呢?老实说,在西北野战军这个战斗力相对最薄弱的系列里,1纵的表现可以说是还不错,尤其主力358旅,为西野三大主力旅之一,其中的硬骨头6连更是大家所熟悉的。
这支部队无论从历史(红2军团,拥有两个红军团,这在全军的师中还不多见)还是从战绩看,排在第一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二:6纵(司令员罗元发中将)6纵很遗憾,在今天的解放军序列中已经消失了半个世纪了,唯一的影子在今天的新疆建设兵团里(好象解放军的6纵都是英雄部队,但是运气都不太好)。
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6纵的两个主力?D?D新4旅和教导旅,可是西野三大主力旅的两个,参加了西野几乎所有的战斗,从延安保卫战开始一直到挺进新疆,6纵都可以说是表现出色,以至于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期间曾问警卫部队西野哪个旅战斗力最强,结果大家一致公推新4旅(见老战士回忆录,60年出版,我在办公室老同志的旧书柜里发现的,绝对的绝版啊),6纵的战斗力可见一斑,到了改编为6军,又是公认的一野主力军。
在兰州战役时老彭一共点了几个团做主攻团,6军17师50团就是一个。
我想将6纵排第二是比较公正的。
三:4纵(司令员王世泰中将)4纵在西野一样以军史长久和善打硬仗著称。
从军史来说,唯一可以与1纵358旅叫板的就是4纵的警3旅(就是今天的11师)。
从战功说,4纵一样战功显赫,我记得4纵唯一的失误就是在西府战役中掩护侧翼时早早撤退导致教导旅和野司差点被马家军包了饺子,结果导致王世泰差点被老彭骂死。
不管怎么说,这只能算是失误,而不是失利。
在后来的扶眉战役和兰州战役,4纵可是将功补过了。
尤其是兰州战役,为了打下沈家岭,4纵头号主力团31团大半伤亡,连年轻的团长王学礼都牺牲在阵地上,壮哉,光荣的4纵!我想除了辉煌历史之外,赫赫战功也是11师仍能保留到今天的原因之一吧?4纵排第三,当之无愧!四:3纵(司令员许光达大将)3纵在西野打仗不少,可我翻遍西野战史,最有名的还是兰州战役7师夺取黄河铁桥。
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日游击队战斗统计1937年平型关战斗歼灭日军1000余人广阳伏击战歼日军千余人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三次破袭平汉路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1938年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易(县)涞(源)战斗歼日伪军1400余人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歼日伪军4000余人漳南战役毙俘伪军7800余人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冀中区五次反围攻歼日伪军5500余人1939年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歼日伪军3000余人115师陆房突围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东北抗日联军反“讨伐”战役毙日军伪军200余人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歼日伪军2000余人易满徐战役歼日伪军1000余人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歼日伪军2500余人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1940年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1940年反“扫荡”)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皖南春季反“扫荡”(亦称南繁战役)歼日军900余人129师白晋铁路破击战歼日伪军600余人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冀中1940年夏季“青纱帐”战役毙伤日伪军2100余人俘伪军500余人德石路破击战毙伤日伪军200余人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
8万余人冀南1940年秋季三次破击战歼伪军1970余人太行区1940年秋季反“扫荡”歼日伪军2800余人冀中1940年冬季攻势歼日伪军2300余人太岳1940年冬季反“扫荡”歼日伪军2600余人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毙伤日伪军2500余人1941年淮南春季反“扫荡”毙伤日伪军800余人,俘日军3人、伪军80余人青口战役毙伤日伪军800余人,俘伪军800余人临费战斗歼日伪军860余人冀东1941年夏季反合围作战歼日伪军1200余人苏北苏中夏季反“扫荡”歼日伪军3800余人,击沉汽艇30余艘冀中1941年“青纱帐”出击作战歼日伪军2000余人冀鲁豫1941年夏季攻势歼伪军1500余人苏南反“清乡”作战人数不清,只说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晋察冀1941年秋季反“扫荡”毙伤日伪军5500余人邢沙永战役歼伪军1340人并争取350余名伪军反正冀南1941年秋季破袭作战歼日伪军2000余人太岳1941年秋季反“扫荡”歼日伪军1370余人太行1941年冬季反“扫荡”毙伤日伪军1800余人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歼日伪军2200余人冀东打击伪治安军战役毙伤俘伪军5000余人侏儒山战役歼日军150余人伪定国军5000余人129师平汉路破袭战毙俘日伪军960人1942年太岳1942年春季反“扫荡”歼日伪军1000余人胶东1942年春季反“扫荡”歼日伪军1700余人冀东1942年春季反“扫荡”歼日伪军1200余人俘390人冀中“五一”反“扫荡”毙伤日伪军1万1千余人太行太岳1942年夏季反“扫荡”歼日伪军3000余人是役左权将军牺牲平北1942年夏季反“扫荡”歼日伪军290余人沁源围困战毙伤日伪军4000余人淮北冬季反“扫荡”歼日伪军700余人1943年盐阜反“扫荡”毙伤日伪军1070余人,俘780余人苏中反“清乡”作战歼日伪军和“清乡人员”2400余人太行1943年5月反“扫荡”歼日伪军2000余人清河1943年夏季反“蚕食”作战毙伤日军46人和伪军1336人,俘伪军1799人抢占沂鲁山区和诸日莒山区作战歼日伪军2000余人朝南战役毙伪军200余人,俘伪军7500余人卫南战役歼伪军5600余人林南战役歼日伪军7000余人,击落飞机1架晋西北1943年秋季反“扫荡”歼日伪军1300余人北岳1943年秋冬反“扫荡”毙伤日伪军9400余人冀鲁豫1943年秋季反“扫荡”歼日伪军4000多人赣榆战役歼伪军2000余人1944年晋察冀1944年攻势作战毙俘日伪军3000余人山东1944年春季攻势歼日伪军9000余人晋冀鲁豫1944年攻势作战至45年共毙伤日伪军3.8万余人,俘日伪军3.49万人车桥战役歼日军460余人、伪军480余人高沟杨口战役歼日军140余人,伪军2000余人滨海1944年反“扫荡”歼日伪军4000余人湖西攻势歼伪军1300余人郓城战役歼伪军2900余人利津战役俘伪军890人,毙伤伪军105人,俘日军3人,击毙5人沂水战役毙伤日伪军250人,俘伪军820人胶东1944年秋季攻势歼日伪军5400余人晋绥1944年秋季攻势毙伤日军499名、伪军414名,俘日军20人、伪军1014人渤海1944年秋季攻势歼日伪军5000余人葛庄战役歼日伪军1700余人冀东1944年冬季反“扫荡”歼日伪军3200余人冀中1944年冬季攻势歼伪军1000余人华南粉碎日军“万人扫荡”毙伤日军80余人冀钱豫1944年冬季攻势歼日伪军2900余人1945年道清战役歼日伪军2500余人晋察冀1945年春夏攻势歼日伪军近2.8万余人晋冀鲁豫1945年春夏攻势歼日伪军37000余人晋绥1945年春季攻势毙伤日伪军1590余人冀东1945年反“扫荡”歼日伪军5000余人蒙阴战役毙伤伪军255人豫北战役歼伪军2800余人冀中1945年春季攻势毙俘日伪军4450余人大清河战役歼日伪军100余人晋绥1945年大反攻毙伤日伪军1。
华野头等主力师2006-9-30 19:27:00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是我军的主力部队,在解放战争中成功的牵制住了华北的敌军,策应了其他战场的作战,最后配合四野解放了华北。
又挥师西进参与了解放西北和西南的作战。
其战旗下的八支英雄部队撑起了华野的大旗——华野头等主力师。
1、第60军第179师第179师的前身是45年11月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12月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2旅,46年6月调入太行军区为太行军区独立旅,46年12月调回太岳军区仍为太岳军区第12旅, 47年8月1日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8纵队23旅,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179师。
该师是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的部队,所属的部队中决3旅第9团、第7团是师主力部队。
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曲沃攻坚战、运城、临沂、晋中、太原、扶眉、秦岭、成都等战役。
在临沂战役中,该师作风顽强,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率先突入城内,战后被授予“光荣的临汾旅”称号。
该师擅长攻坚,战斗力很强,是华野头等主力师。
2、第61军第181师181师的前身是44年9月6日由太行军区部队组建的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45年2月改编为八路军河南军区第1支队及第1军分区,45年10月改编为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中原突围到达苏皖根据地后于46年10月编入华中野战军,改称华中野战军第13旅,47年1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独立师,48年2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为第37旅,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13纵队37旅,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181师。
该师是著名的“皮旅”,所属部队中太行军区的第3团、第35团是师主力团。
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中原突围、两淮保卫战、莱芜、孟良崮、临汾、晋中、太原、扶眉、秦岭、成都等战役。
在中原突围作战中,掩护全军突围后辗转千里,突出重围胜利到达华中解放区。
从最初只能打小型游击战的游击支队,发展成为具有大兵团运动战、阵地战经验的正规主力部队。
经典战役经典战役1、【长沙会战】1938年⾄1944年,腥风⾎⾬的四次“长沙⼤会战”,是⼋年全国抗战中中⽇双⽅出动兵⼒最多(⽇军66万⼈次,中国军队100余万⼈次)、规模最⼤、历时最长的⼀次⼤会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获全胜⽽告结束,⽇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军共伤亡10.7万⼈,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
2、【中条⼭战役】1941年5⽉7⽇⾄⽉底,⽇军华北⽅⾯军集中了10万余⼈的部队,包括从华中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中抽调部队和飞⾏团,进攻晋南中条⼭地区中国第1战区的近18万部队,结果⽇军以1⽐20 的极⼩伤亡代价打败了中条⼭地区的国民党军,蒋介⽯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之耻辱”。
⾃太原会战后以来,⽇军⼀⽅⾯重点对⼋路军抗⽇根据地⼤举“扫荡”,⼀⽅⾯也多次攻击中条⼭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的进展。
进⼊1941年后,⽇军鉴于百团⼤战后⼋路军消耗很⼤尚未恢复,遂决定先打击中条⼭的国民党军。
然⽽,中条⼭国民党庞⼤部队竟然不堪⼀击。
从5⽉7⽇⽇军发起攻击开始,中国军队“⼀经中间(被⽇军)突破,各部皆陷于包围零乱之中竟⾄不可收拾”。
3、【衡阳保卫战】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
但它却极⼤地⿎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
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本的第⼆波进攻并击毙2.5万⽇军之后,⽇本⾸相东条英机倒台。
经48天⾎战之后,衡阳于8⽉8⽇陷落。
⽇军死伤超过7万⼈,其中4.8万⼈被击毙;中国死伤1.5万⼈,其中7400⼈捐躯……4、【常德会战】1943年11⽉2⽇,⽇军10多万⼈兵分四路,动⽤空军、毒⽓⽡斯部队等向常德发起攻击。
中国军队20万将⼠奋起反击,以劣势装备和⾎⾁之躯与⽇军展开⽣死决战。
⾄12⽉20⽇,⽇军伤亡40000余⼈后败退,中国军队⽤伤亡50000余⼈的代价换来了胜利。
常德会战因战事惨烈,⽽被称为东⽅的“斯⼤林格勒保卫战”。
解放战争重要战役时间表(1945-1950)解放战争重要战役(1945-1951)一、局部冲突1945年1.上党战役(9-10):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山西长治。
意义: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两党发生的首次军事冲突,是1945年国共冲突的一部分,成为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序曲。
该战役由中共发动,且发生于重庆谈判期间,以作为配合谈判的重要军事动作。
这次战役歼灭了阎锡山所属的11个师的部队,使得阎锡山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未能对中共发动攻势,并且不得不借助中央军守卫山西。
2.邯郸战役(10-11):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邯郸。
意义:此战,除新8军等部起义外,解放军共毙伤国民党军3000余人,俘马法五以下1.7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物资,自己伤亡4000余人。
在国民党内部引起了很大震动,对阻止和迟滞国民党军沿平汉路北进,掩护其他解放区部队向东北进军和展开,争取国内和平的斗争均有重大作用。
1946年1.四平保卫战(4-5):东北民主联军(林彪,彭真);辽宁、吉林、内蒙。
意义:四平保卫战持续月余,民主联军以损失80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
此战是党中央从全国的战略出发,为配合谈判斗争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
在这次作战中,解放军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全面战争(一)战略防御2.中原突围(6-8):中原野战军(李先念,王震);鄂豫皖边区。
意义:中原军区部队在突围中,以无比的毅力,多次打破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围追堵截,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保存了主力,创建了两块游击根据地,并留置小部分兵力坚持鄂东和鄂中地区的游击斗争。
同时钳制了国民党军的大量兵力,从战略上配合了其他地区解放军的作战。
3.苏中战役(7-8):华中野战军(粟裕,谭震林);苏州中部。
意义:苏中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内线作战的著名战例(七战七捷),同时起到了战略侦察作用,也是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军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的战役。
中国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十大经典战役”第十名:宜川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2月下旬至3月初。
转自参战双方:西北野战军第1、2、3、4、6五个纵队;国民党军整编第29军之整编第27、90师及宜川守敌一个旅。
歼敌数量:全歼敌整编第29军军部、两个整编师师部、五个旅共2.9万余人,击毙敌29军军长刘戡。
入选理由:宜川战役是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经过近一年的艰苦防御作战,而转入外线作战后的一次“围城打援”的成功战例。
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打援、而后攻城。
歼敌援军数量远多于守敌数量,也是彭德怀解放战争以来对胡宗南主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并一举扭转了西北战场的局势。
综合点评:严格意义上讲,宜川战役不能入选“十大经典战役”,甚至会落选“十大候补经典战役”。
但考虑到西北我军兵力薄弱,彭德怀危难时刻主动请缨,以区区2.6万余人的野战兵力(仅有1、2纵)与胡宗南二十多万大军周旋九个多月,还屡有斩获,相继取得青、羊、蟠战役的胜利,实属不易。
后来晋绥军区3、4纵划归彭德怀后又取得较大的沙家店、延清战役胜利。
宜川战役是在西北野战军进行“新式整军”后,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一次大战役,此时西野主力已达7.5万人。
其后的西府战役虽然收复了延安,但打的非常艰苦,自身伤亡很大,荔北战役可圈可点。
1949年3月彭德怀奉命接替生病的徐向前,指挥了总攻太原的战役。
之后华北第18、19兵团统归一野,彭德怀部兵力已近40万,又相继发动了陕中、榆林、扶郿战役等,虽然重创了胡宗南,但战役组织和结果并不太理想。
兰州、宁夏战役主要是消灭“二马”。
相比之下,宜川战役应该算是彭德怀解放战争时期的代表作,冠名“十大”实为荣誉当选。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7分,技术指数8分,人气指数8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九名:鲁西南战役。
战役时间: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
参战双方: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3、6四个纵队;国民党军整编第32、58、66师及整编第63师一个旅,援敌整编第70师。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目录序言 (1)1 .宜川战役 (1)2 .鲁西南战役 (2)3 .平津战役 (3)4 .济南战役 (3)5 .晋中战役 (4)6 .莱芜战役 (4)7 .苏中七战七捷 (5)8 .豫东战役 (5)9 .辽沈战役 (6)10 .淮海战役 (6)序百1946年6月26日,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在驻马店的指挥所下达了总攻击令,22万国军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这标志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彻底撕毁了停战协定。
面对国民党军的进犯,解放区军民奋起反抗。
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和参谋总长陈诚叫嚣“三至五个月结束战争”,然而在三年时间中,解放军越打越强,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进而横渡长江,席卷东南、西南、西北,最终解放全中国。
在解放战争中,有十大经典战役,极具代表性,体现了指挥员杰出的指挥艺术,下面就为大家一一道来。
十大经典战役中,莱芜战役、苏中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这五个战役,粟裕都曾直接指挥或参与指挥,他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之大可见一斑,第一大将实至名归。
1.宜川战役宜川战役是“围点打援”的典范战例,1948年2月22日,西北野战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的指挥下,集中5个纵队,发起了宜川战役。
27B,围城的解放军对宜川发起攻击,城内守军慌忙向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求援。
胡宗南急令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率部(辖2个整编师)2万多人沿洛(JI1)宜(川)公路驰援宜川。
28日,当刘戡部到达宣川的瓦子街地区时,解放军的打援部队将刘戡部合围并发起进攻。
激战至3月1日17时,解放军全歼被围之敌大部,42岁的刘戡在解放军攻入他的军指挥部前,用手榴弹自炸身亡。
刘戡所部被全歼后,解放军于3月2日对宜川城发起总攻,激战至8日全歼守军5000余人,宜川战役胜利结束。
刘戡自杀后,胡宗南痛哭失声,说起来,对于刘戡之死,胡宗南也是有责任的,宜川被围后,刘戡受命增援时,曾向胡宗南建议派出先头部队攻占观亭,然后由观亭方向增援宜川。
旅、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晋中军区3个独立旅、陕甘宁警备旅共8万余人,太原战役拟于10月18日开始,争取3个月内结束。
战斗经过提前发动战役,歼灭出城之敌。
1948年10月2日,阎锡山部出动7个师的兵力,沿汾河以东、同蒲路以西向南进犯,至10月3日,先后进占小店镇、南畔村、南黑窑和武宿机场。
徐向前认为机会难得,遂决心于10月5日提前发起战斗,首先歼灭出城之敌,乘胜夺取太原外围阵地,尔后攻城。
徐向前于10月4日夜,部署第8、第13纵队包围了位于小店、巩家堡和南畔村等地的国民党第44师和第45师,并在5日凌晨发起进攻。
5日10时至6日9时,第8纵队歼灭小店国民党军第44师和巩家1947年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兼山西省政府主席阎锡山势,促使大批守军起义投诚。
决定会攻主城,全线解放太原。
1949年3月,已处绝境的阎锡山非但拒绝和平解放太原,反而抓丁征兵扩充军队,编组“神勇师”“铁血师”“坚贞师”,并从榆林空运第83师到太原,使太原守军仍保持6个军的兵力,连同非正规军共约7万人。
与此同时,华北野战军第19、第20兵团及东北野战军炮兵第1师,于1949年3月底进至太原前线,连同久围太原的第18兵团(原华北第1兵团)共约30万人,准备会攻大原。
为统一指挥,中央军委决定组成太原前线总前委,由徐向前任书记,同时组成太原前线司令部,徐向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在和谈无效、太原无法和平解决的前提下,徐向前决定4月20日对太原发起总攻。
1949年4月20日,第19、第20兵团南北对进,向太原守军发起总攻击,第18兵团以1个师的兵力,实施积极佯动配合。
20日下午,鉴于第19、20兵团已突破敌外围阵地,并正围歼城南、城北之敌,徐向前即令第18兵团从城东太原战役进攻图2019.10军事文摘发起攻击。
激战至22日,全歼外围守敌12个师。
外围守敌被歼后,城区残敌3万余人负隅顽抗,徐向前当即决定,一鼓作气,攻下太原。
4月24日晨,第20、第19、第18兵团分别从城北、城南、城东三战例启示徐向前指挥的太原战役,是对阎锡山经过38年苦心经营并有重兵据守的“要塞城市”进行的一次攻坚战,使解放军攻坚国民党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取得了成功经验。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战役战果统计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9月,平型关战斗中国八路军在山西省东北部平型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伏击战斗。
参战部队: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第343旅、第344旅日寇部队:第5师团第21旅团战果:歼灭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七亘村战斗在太原会战中,中国八路军第129师一部,在山西省平定县七亘村二次对日军的伏击战斗参战部队: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日寇部队:第20师团后方辎重部队战果:连续两日在同一位置设伏,共歼敌500余人,八路军仅伤亡不足百人。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25日-11月7日,广阳战役在太原会战中,中国八路军第115师和第129师各一部在山西省昔阳以西广阳地区伏击日军的战斗。
参战部队:第115师师长林彪率师部和第343旅,第129师主力第769、第771、第772团日寇部队:日军第20师团先头第40旅团战果:毙、伤日军1300余人.迟滞了日军对太原的行动,掩护了国民党军的撤退,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1月至12月,晋察冀军区反八路围攻战役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离队粉碎日伪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首次围攻的战役。
参战部队: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指挥晋察冀军区部队和游击队,日寇部队:第5、第14、第109师团和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各一部及伪军共2万余人,另说:日军20,108,26师团,中国驻屯兵团战果: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边区所辖发展到30余个县,部队发展到2万人,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2月22日至4月2日,晋西北反围攻战役中国八路军第120师在山西省西北部地区反击日军围攻的战役。
参战部队;八路军第120师日寇部队:日军驻蒙军第26师团及伪蒙军一部,共1万余人,华北方面军第109师团一部战果:八路军歼灭日军1500余人,收复了7座县城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14日-19日,午城井沟战斗中国八路军第115师一部在山西省隰县、蒲县地区伏击日军的战斗。
解放战争123次关键战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背景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
首先,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增加到了280万人,第一线总兵力则超过了敌人。
经过新式整兵运动,全军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也是大大加强了。
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全面防御和分区防御都已经破产,为了避免各个被歼,蒋介石决定实行重点防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完整的战线,缺少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
因此,从军事上来说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其次,国民党在政治上已经空前孤立,不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日益看清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内战、独裁卖国的反革命本质,而且国民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陷于分崩离析的困境之中,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也是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这时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却是蒸蒸日上。
当时各主要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面积达到23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5%,人口有1.6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5.3%。
而且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
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关于第三年的军事计划,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发起攻势,进行几次大的战役,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战略作战,需要贯彻分批歼敌的方针。
中共中央决定把第一个歼击目标选择在东北战场。
辽沈战役战役时间: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兵力对比:70万:50万。
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东北军区地方部队等;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司令部及第1兵团2个军、第6兵团4个军、第8兵团2个军、第9兵团6个军和援敌第17兵团3个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