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电第6讲电气防火与防爆
- 格式:ppt
- 大小:282.00 KB
- 文档页数:25
第十一章电气防火与防爆第一节爆炸与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特别危险场所除了有触电危险性外,由于电器上的发热、火花和事故,还是有产生爆炸和火灾危险的环境。
如乙快站、煤气站、电石库、浸染室、木工房、某些化工厂产生续粉、铝粉的生产车间等。
一、按GBJ58-83《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划分共三类八级。
第一类有气体或蒸气爆炸性混合物场所1.Q-1级场所: 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2.Q-2级场所: 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3.Q-3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在不正常情况下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性较小的场所。
第二类有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1.G-1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2.G-2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第三类有火灾危险场所1.H-1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燃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其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2.H-2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悬浮状、堆积状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致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3.H-3级场所:有固体可燃物质存在,并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二、根据88年八部委联合颁发《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中规定: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状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两类五个区域等级。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区域(1) 0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短时、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2) 1级区域: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3) 2级区域: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然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区域'(1):10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频繁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化学实验室用电用水防火防爆等安全规定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化学实验室在学术研究、教学授课及工业应用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化学实验室与研究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使用化学实验室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相关的安全规定以确保安全。
特别是在用电用水、防火防爆等安全方面,必须非常重视。
本文将重点介绍化学实验室用电用水防火防爆等安全规定,以便在使用实验室时能够避免危害和事故的发生。
用电安全规定1.使用场所:实验室内有专门的用电插座,不得在桌面或使用外部插头。
实验室内设有预留位,只有特定的研究员才有使用权。
2.电源连接:使用的电源应配合电源线规格。
不得随便更换,否则会导致电线不能正常使用。
每种电源都应有标记或标牌明确使用范围。
3.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应当符合《电气安全规程》《电气设备使用安全规定》等标准,对于以电气方式工作的设备,应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经电气工程师确认安全。
4.电气维护:设备应定期维护,避免出现线路松动、接线不牢、电线或插头被非正常拉扯等情况。
5.雨天、高温高湿环境下,使用电器不得为免电器失效及被人误触。
6.在使用绝缘手套或靴子时,不应在表面绝缘器材中穿刺、刻蚀、修补或贴片。
每次使用时应检查手套的外观,确认是否有损坏并进行更换。
7.小型电器设备尽可能摆放在洁净、整齐的处所,防止研究员的误触。
用水安全规定1.分类使用水:化学实验室内应配备工业用水和纯水供应。
每个区域的用水管道都应单独设置水阀,否则会影响水质的安全性能。
2.纯水的制备:纯水是实验室生产中最重要的用途之一。
纯水的制备,应专人负责,定期检测是否达标。
3.用水器具的清洁:使用用水器具的前后,应将器具内的水清除干净。
不同的用水器具也要分开使用,以防交叉污染。
4.每个实验室都应有统一的污水排放点,对较易产生污水的实验,应设备废水收集罐,并设有防爆措施。
5.实验室内应定期更换水管和阀门以确保水源的安全。
防火防爆规定1.实验室内应使用阻燃材料,以防止火灾发生。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制造和使用易燃物品时有何安全要求?制造和使用易燃物品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制造、使用易燃物品的建筑物内,电气设备应为防爆的。
电气装置、电热设备、电线、保险装置等都必须符合防火要求。
这类建筑物一般不得少于2个出入口,门窗要向外开。
2.车间、实验室内存放易燃物品的量不得超过一昼夜的用量,不得放在过道上,也不得靠近热源及受日光暴晒。
3.制造和使用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时,禁止使用明火蒸馏或加热,应使用水浴或蒸汽浴。
使用油浴时,不得用玻璃器皿作浴锅;操作中应经常测量油的温度,不得让油温接近闪点。
4.各种易燃、可燃气体、液体的管道,不得有跑、冒、滴、漏的现象,检查漏气时使用肥皂水,严禁用明火试验。
气体钢瓶不得放在热源附近,或在日光下暴晒,使用氧气时禁止与油脂接触。
5.强氧化剂能分解放出氧,加热、摩擦、捣碎这类物质时,不得与可燃物质接触、混合。
经易燃液体浸渍过的物品,不得放在烘箱内烘烤。
6.易燃物品的残渣(如钠、白磷、二硫化碳等)不准倒入垃圾箱内和污水池、下水道内,应放置在密闭的容器内或妥善处理。
粘有油脂的抹布、棉丝、纸张,应放在有盖的金属容器内,不得乱扔乱放,防止自燃。
7.生产或实验结束后,要将工作场所收拾干净,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的阀门,清查危险物品并封存好,清洗用过的容器,断绝电源,关好门窗,经详细检查确保安全时,方可离去。
8.制造、使用易燃物品的车间、化验室,应为耐火程度较高的建筑物,一般不得少于2个出入口,门窗向外开。
在建筑物内外适宜的地方放置灭火工具,如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和沙箱。
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储运原则是什么?1.爆炸性物品:必须专库储存、专人保管、专车运输,不能同起爆药品、器材混储混运。
搬运过程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禁摔、滚、翻、撞和摩擦。
避免存放在高温场所。
2.氧化剂:除惰性不燃气体外,不得同性质相抵触的物品混存混运。
避免摩擦、日晒、雨淋、漏撒。
3.压缩气体和液态气体,不能混储混运,即使都是瓶装的气体或物质也不能混储混运。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类型:职业学习平台课程学分:3总学时:50(-)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定位《防火防爆技术》是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讲授火灾爆炸事故机理、防火与防爆技术措施、危险物品防火防爆、电气防火防爆和典型危险场所防火防爆等内容。
旨在使学生掌握生产经营过程中常见和经常被使用的防火防爆设施、器材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管理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辨识火灾爆炸事故隐患和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能力。
2.与前后续课程关系《防火防爆技术》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学习时间安排为50学时。
其前修课程包括《机械安全技术》、《安全检测与监控》,后续课程有《建筑消防技术》、《化工安全技术》和《安全人机工程》等,本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考虑生产经营单位、建设施工单位防火防爆安全问题并结合专业特点围绕防火防爆设施器材检查和管理设置教学内容,同时把初级注册安全工师考试课程《安全生产技术》中的防火防爆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用课程符合“双证书”要求。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评价以授课教师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以考核结果为主。
(二)职业活动或职业行动领域1职业活动调研依据,与课程产生的逻辑关系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工矿商贸等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岗位和安全服务中介的安全评价岗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事故调查与处理、安全评价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安全服务中介服务岗位开展工作,都需要防火防爆安全工程的相关知识做支撑,本课程为后续职业核心课程学习及学生今后实际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工矿商贸等行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或建设过程中有关防火防爆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火灾爆炸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
《安全用电》课程标准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维修电工专业2015年10月8日一、课程性质《安全用电》是电类专业的技术核心课程,是与生产、生活高度结合的专业理论课,是从技术理论课、基础理论课走向专业课学习和工程应用研究的基础和纽带。
《安全用电》是保证现代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是确保安全生产的两个重要方面,为培养高质量供用电专业学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人体触电及防护措施,具备触电急救和外伤救护的知识。
2、掌握雷电及防雷知识;3、熟悉用电设备的安全与使用4、掌握输配电线路及高压变配电设备的安全运行5、掌握电气防火和防爆的措施6、了解安全生产法规与标准(二)职业基本素质教学目标1、有能吃苦耐劳,有安全为天的责任心;2、工作踏实、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服从组织领导。
3、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能及时捕捉本专业新技术、新知识,了解该领域发展动态和方向;4、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能力,具有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能力(三)职业关键能力教学目标1、具备防止人身触电的安保措施制定工作能力;2、具备触电急救和外伤救护工作能力3、具有电工基本技能应用能力4、具备消防工作能力5、具备基本保护电路设计能力6、具备防止雷电事故发生的保护措施制定工作能力7、具备安全用电检察工作能力三、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计划学时总计24学时(理论教学24学时,三个班的课加起来总共72小时),各教学单元教学方案及学时分配表见表1。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教学内容与要求安全用电课程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从业岗位调研,与企业能工巧匠、技术主管一起,根据工作领域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对从事安全工作的岗位进行分析,归纳出安全员工种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岗位任务为培养导向,以安全员职业资格标准为培养目标。
电工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教案(理论部分)编写依据:《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教材》适用对象: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电工)初训培训学时: 88 学时任课教师:汤歌黎培训单位领导签字盖章:凉山州安全技术检测中心特种作业是由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确认并公布的,在作业过程中技术性较高,危害特性较大,对操作者本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生命及健康构成威胁的特殊工种。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是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企业生产管理的必要手段。
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增强企业领导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掌握和提高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防止伤亡事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安全生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电工作业是指从事电气装置的安装、运行、检修、试验等工作的作业。
它包括低压运行维护作业、高压运行维护作业、矿山电工作业等操作项目。
电工是一种特殊的工种,要从事该项作业,必须通过正规的培训单位培训,且符合电工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经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操作。
低压运行维护是指在对地电压25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上进行安装、运行、检修、试验等的电工作业。
我单位主要针对从事低压运行维护作业的电工作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与考核,在培训过程中认真执行“低压运行维护作业的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因此学习该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培训对象:拟取得电工作业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具备电工作业人员上岗基本条件的劳动者(不包括煤矿井下电工)。
二、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电工作业的安全技术理论与安全操作技能,加强电工的安全意识,达到独立上岗的工作能力。
三、培训要求:1.注重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综合能力的培训;2.在实际操作训练中,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3.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点掌握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4.采用国家统一编写的培训教材,对本专业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
结合实际案例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防火、防爆、防中毒、防尘安全管理制度防火、防爆、防中毒、防尘是企事业单位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加强这几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个防火、防爆、防中毒、防尘安全管理制度的范例,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和工作环境,防止火灾、爆炸、中毒和粉尘危害的发生,保护员工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粉尘较多的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标是明确各类危害的防范措施,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第四条本制度的实施主体是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并由各部门、各岗位负责人共同负责。
第二章防火管理第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制定详细的防火安全管理计划并加以实施,确保各项防火措施有效。
第六条建筑物和生产设备应按照国家建筑防火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和维护,并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设备。
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火灾报警系统,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应定期开展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第九条火灾风险较大的工作场所应设置专人进行巡查和监控,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和排除。
第三章防爆管理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应对易燃易爆场所和设备进行专门管理和防范。
第十一条易燃易爆和有爆炸风险的工作场所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分区划定,并设置防爆设备和防爆措施。
第十二条企事业单位应配备专门的防爆工具、设备和防爆仪器,并对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第十三条防爆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第四章防中毒管理第十四条企事业单位应制定防中毒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实施防范措施。
第十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对易产生有毒气体、易导致中毒的场所进行监控和防范。
第十六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员工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第十七条中毒风险大的工作场所应配备相应的防毒器材,并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