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接种适应症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卡介苗接种注意事项卡介苗是一种预防结核病的疫苗,接种卡介苗能起到预防结核病的作用,但是在接种卡介苗时也要注意一些事项,下面是卡介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1. 接种适龄:卡介苗适用于出生后的1个月-6岁的儿童,最佳接种时间是在出生后第3个月到第6个月之间,但也可以在出生后48小时-7岁之间接种。
2. 体温正常:接种时要保证宝宝体温正常,如果宝宝有发热或生病症状,要推迟接种时间,待宝宝康复后再接种。
3. 皮肤健康:宝宝接种卡介苗前,要确保接种部位的皮肤健康,没有任何肿块、疮疹、红肿或皮肤感染等问题。
4. 接种部位干净:接种前,要确保接种部位的干净,可以用清水和肥皂清洁接种部位,然后用消毒棉球擦拭干净。
5. 了解疫苗副作用:接种卡介苗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红疹、发热等。
这些副作用通常会在接种后的几天到几周内自行缓解,不必过于担心。
6. 不要抓破接种部位:宝宝接种卡介苗后,接种部位可能会有一些局部反应,如红肿、硬结等。
切忌抓破接种部位,以免引起感染或加重炎症反应。
7. 注意观察:接种卡介苗后,要定期观察宝宝的接种部位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如接种部位的红肿、疼痛明显增加、体温持续升高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
8. 接种记录:接种卡介苗后,要将接种记录妥善保存,以备将来查看。
接种记录是了解宝宝疫苗接种情况的重要依据。
9. 配合接种:卡介苗是目前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保证宝宝的健康,要按时接种疫苗,并且按照医生建议的疫苗接种剂次和时间进行接种。
以上就是卡介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同时,接种卡介苗后,也要继续关注宝宝的健康情况,及时进行体检,并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其他疫苗接种和预防措施。
通用名称:卡介苗商品名称:BCG疫苗英文名称: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Vaccine【成分和性状】本品系用卡介菌制成的活菌苗。
为乳白色悬液,含苯酚防腐剂。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预防结核病。
【规格】每支1ml。
每1次人用剂量为0.1ml。
【用法用量】(1)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外侧。
(2)接种方法:将药液注射到皮下组织内,注射深度为0.5-1cm。
每次注射应更换部位,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3)接种次数:一般分为3次接种,分别在出生后1个月、2个月和6个月时接种。
如未按时接种,应尽快补种。
(1)局部反应:接种后2-3周内,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硬结、疼痛等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
如出现严重反应,应及时就医。
(2)全身反应:极少数人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如出现严重反应,应及时就医。
【禁忌】(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免疫缺陷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1)本品为活菌苗,使用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如不慎接触到本品,应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受污染部位,并及时就医。
(2)本品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过期禁止使用。
使用前应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如有破损、变质等情况,不得使用。
(3)本品的接种对象仅限于出生后1个月、2个月和6个月的婴儿。
对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接种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流脑疫苗的说明书篇一:疫苗说明书卡介苗(皮内注射用卡介苗)【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皮内注射用卡介苗英文名:BCG Vaccine for Intradermal Injection 汉语拼音:Pinei Zhusheyong Kajiemiao【成份和性状】成品外观为白色疏松体或粉末,接规定量加入稀释液后,应于3分钟内完全溶解成均匀悬液。
【接种对象】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用5IU PPD试验阴性的儿童(PPD试验后48-72小时局部硬结直径在5mm以下者为阴性)。
【作用与用途】本疫苗接种后,可使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
用于预防结核病。
【规格】5人份(0.25mg)/支【免疫程序和剂量】1.疫苗稀释用灭菌的1ml注射器将随制品附发的稀释液定量加入冻干皮肉注射用卡介苗安瓿中,放置约1分钟,摇动安瓿使之溶解后,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使充分混匀。
每支安瓿自稀释时起,必须在半小时内用完,以防污染。
2.接种方法:先用75%酒精消毒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的皮肤,然后用灭菌的1ml蓝芯注射器(25-26号针头)吸取摇匀的疫苗,皮内注射0.1ml。
【禁忌】凡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皮肤病者均不予接种。
【注意事项】1.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
2.安瓿有裂纹或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3.接种对象必须详细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疫苗批号及亚批号、制造单位和接种日期。
4.接种卡介苗的注射器应专用,不得用作其他注射,以防止产生化脓反应。
5.使用时制品注意避光。
【贮藏】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
【包装】小包装:10支/盒;大包装:1000支/箱。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英文名称: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Yeast)【成份】本品系由重组酵母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经纯化、加佐剂吸附后制成【适应症】乙(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流脑疫苗的说明书)肝易感者,包括婴幼儿、儿童和因职业关系可能接触乙肝病毒的成年人。
卡介苗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卡介苗英文名称:Bacillus Calmette-Gu閞in vaccine;BCG vaccine 定义:最早由法国科学家卡尔梅特(Calmette)和介朗(Guérin)研制成功的疫苗。
即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长期培养传代,得到减毒菌株,可用于预防结核菌感染。
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
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
由于这一疫苗是由两位法国学者卡迈尔与介兰发明的,为了纪念发明者,将这一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定名为“卡介苗”。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
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
疫苗由来:卡介苗—20世纪初,法国有两位细菌学家——卡默德和介兰,他们共同试制成功了预防结核菌的人工疫苗,又称“卡介苗”。
那是秋天的一个下午,卡默德和介兰走在巴黎近郊的马波泰农场的一条小路上做实验,试图把结核杆菌接种到两只公羊身上,但每次都失败了。
走着走着,他们发现田里的玉米杆儿很矮,穗儿又小,便关心的问旁边的农场主:“这些玉米是不是缺乏肥料呢?”农场说:“不是,先生。
这玉米引种到这里已经十几代了,可能有些退化了。
”“什么?请您再说一遍!”农场主笑着说:“是退化了,一代不如一代啦!”看着匆匆离去的两个人,他觉得很好笑。
卡默德和介兰从从玉米的退化马上联想到:如果把毒性强烈的结核杆菌一代代培养下去,它的毒性是否也会退化呢?用已退化了毒性的结核杆菌再注射到人体中,不就可以既不伤害人体,也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了吗?两位科学家足足花了13年的时间,终于成功培育了第230代被驯服的结核杆菌,作为人工疫苗!接种作用:接种卡介苗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很有好处,在预防结核病,特别是可能危及儿童生命的严重类型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等方面具有相当明显的作用。
卡介苗的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皮内注射用卡介苗
【适应症】预防结核病,接种对象为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用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用法用量】1 接种对象为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2 菌苗稀释,用灭菌的1毫升注射器将随制品附发的稀释液定量加入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安瓶中,放置约1分钟,摇动安瓶使之溶化后,用注射器来回抽动数次,使充分混匀。
每支安瓶自稀释时起,必须在半小时内用完,以防污染。
3 接种方法,先用75℅酒精消毒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肤,然后用灭菌的1毫升蓝心注射器(25~26号针头)吸取摇匀的菌苗,皮内注射0.1毫升。
【不良反应】接种2周左右出现局部红肿、浸润、化脓,并形成小溃疡,严重者宜采取适当治疗处理。
接种中偶可发生下列反应: 1 淋巴结炎症:接种后1-2个月左右,颈部、腋下、锁骨上下等淋巴结肿大(大于1.0cm)。
反应过强者,淋巴结肿大明显,可形成脓疡或破溃,或在接种处有小脓疤。
皮内注射者反应往往较划痕法者强,另外旧结核菌素(OT)试验呈阳性者,接种后也可产生较强反应。
2 类狼疮反应:与结核菌菌株剩余毒力有关。
3 疤痕:因丰富的肉芽组织形成疤痕突起,有时呈疤痕瘤,多见于不作OT试验而直接皮上划痕接种者。
卡介苗接种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卡介苗接种后可有局部反应和淋巴结反应两种。
(1)局部反应:皮内法或皮上划痕法的接种,局部在3周左右可出现红肿硬结,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自行穿破结痂,痂落后留下一个小疤痕。
它的局部反应一般持续2个月左右。
(2)淋巴结反应:卡介苗接种后,菌苗可通过淋巴系统而达全身,所以接种处附近的淋巴结可以稍有肿大,如腋下、锁骨上下或颈部,若反应强烈可见脓肿或破溃,应及时就医。
卡介苗接种的禁忌症是:①新生儿有发热、腹泻、呕吐;早产、难产有产伤者;患有脓疱疮及湿疹时均不宜接种。
②儿童发热,37.5℃以上者;各种急性传染病时及恢复不到2个月;严重心、肾、肝疾病者;有皮肤病、过敏性哮喘、荨麻疹或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者;其他预防接种不满两周者(牛痘接种除外,但应错开接种部位)。
检验卡介苗是否接种成功,应在卡介苗接种后2~3个月再作结核菌素试验,如由阴性转为阳性,表示接种成功。
接种卡介苗后,免疫力可维持数年,日久免疫力可减弱,因此需要复种。
在初种后,宜每隔3~4年复种1次(当结核菌素试验转为阴性时)。
近有趋势延长到每隔6~7年复种1次,一般在成年后不需复种。
卡介苗接种常用的方法有3种:即皮内法、皮上划痕法和内服法。
(1)皮内法:即皮内注射法。
注射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缘,注射后应起一皮丘。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所用菌苗每毫升含介苗0.5mg或0.75mg,用0 .1ml做皮内注射用,严禁注入皮下。
此法阳转率高且稳定。
(2)皮上划痕法:皮上划痕所用卡介苗是乳白色混悬液,每1ml内含菌量50~75mg。
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缘,用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滴2~3滴摇匀的菌苗液,用消毒的针划一“井”字,各长1~1 5cm,间隙0.5cm,以出现红痕为宜,涂匀菌苗,使其渗入皮内,菌苗干后才可穿衣服。
此法操作简单,易于普及和推广,局部反应轻,淋巴结反应较少。
(3)口服法:只限于出生后2个月以内的婴儿。
卡介苗接种时间
一、卡介苗接种时间二、卡介苗的接种流程三、卡介苗接种注意事项
卡介苗接种时间1、卡介苗接种时间
卡介苗接种时间一般都是在宝宝出生后的24小时之内,但是如果没有一出生就进行接种,又该怎么算时间呢?我国卫生部门规定:出生时未接种卡介苗的宝宝,如果还不满3个月,可以直接补种;如果是3个月-3岁之间,要先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为阴性就可以补种;4岁及4岁以上的宝宝就无需补种了。
宝宝在出生时就有接种卡介苗的,在3个月后要到接种点进行复查,以了解卡介苗接种是否成功,如果不成功,还需要重新接种。
2、卡介苗应用于哪些方面
2.1、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及用5IUPPD(PPD为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或5IU稀释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PPD或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后48-72小时,局部硬结在5mm以下者为阴性),皮内接种以预防结核病。
2.2、现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或在肺癌、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根治性手术或化疗后作为辅助治疗,均有一定疗效。
2.3、非特异性卡介苗还用于预防小儿感冒、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以及防治成人慢性气管炎(PPD实验呈阴性者方可使用特异性卡介苗,否则会导致患者感染结核病)。
3、卡介苗接种会出现哪些不良症状
接种2周左右出现局部红肿、浸润、化脓,并形成小溃疡,严重者宜采取适当治疗处理。
接种中偶可发生下列反应:。
卡介苗灌注适用范围卡介苗是一种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卡介苗的适用范围,包括年龄适用范围、地理适用范围和疾病预防适用范围。
卡介苗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卡介苗应该在出生后尽早接种。
在许多国家,卡介苗是儿童免疫程序的一部分,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接种。
此外,卡介苗也可以在成年人中使用,尤其是那些与结核病患者接触较多的人群,如医务人员和疾病防控工作者。
卡介苗的适用范围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
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但在一些地区的传播更为严重。
因此,根据不同地区的结核病流行情况,卡介苗的接种策略会有所不同。
在高结核病负担的国家和地区,卡介苗通常会被广泛使用,以减少结核病的传播。
而在低结核病负担的地区,卡介苗的使用可能会有所限制,主要针对高风险人群。
卡介苗还可以用于预防其他疾病。
除了结核病,卡介苗还被发现对其他疾病的预防也具有一定效果。
研究表明,卡介苗接种后,儿童的整体免疫功能可以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了对多种感染病的抵抗力。
例如,卡介苗接种可以减少儿童患肺炎、中耳炎和脑膜炎等疾病的风险。
卡介苗还可以在高风险人群中使用,以预防结核病的传播。
由于结核病是一种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疾病,那些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如家庭成员、医务人员和疾病防控工作者,都属于高风险人群。
对于这些人群,卡介苗的接种可以有效减少结核病的感染和传播。
总结起来,卡介苗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它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特别是婴儿和高风险人群。
卡介苗的接种策略还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地区结核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卡介苗还可以用于预防其他疾病,提高儿童的免疫功能。
卡介苗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结核病的传播,保护人们的健康。
卡介苗接种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卡介苗,即骨髓型卡介苗,是一种预防结核病的疫苗,通过注射卡介苗可以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
然而,对于一些人群来说,接种卡介苗可能存在禁忌症,或者需要特殊的注意事项。
一、卡介苗接种禁忌症1.过敏史:对卡介苗成分或其他相关物质产生过敏反应的人禁止接种。
例如,对卡介苗含有的蛋白成分过敏的人。
2.免疫系统问题:存在免疫系统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禁止接种卡介苗。
例如,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或者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人。
3.炎症或感染:若患者炎症或感染处于活跃期,不宜接种卡介苗。
4.肺部疾病:有活动性肺结核或其他严重肺部疾病的人应暂缓接种卡介苗。
5.高热状态:患有持续高热(超过38.5℃)的人不宜接种卡介苗。
6.已感染结核杆菌:已经感染结核杆菌的人不需要接种卡介苗,因为卡介苗只能用于预防结核病,不能治疗已经感染的病人。
二、卡介苗接种注意事项2.预防接种时间: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规定,接种卡介苗的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确定接种时间时,可以参考相关的指南和政策。
3.严格遵守接种程序:接种卡介苗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范操作。
最好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接种,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注意接种部位的护理:接种卡介苗后,应对接种部位进行适当的护理,避免接种部位感染。
在接种部位出现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5.注意接种后的反应:接种卡介苗后,可能会出现接种局部的轻度疼痛、红肿、渗液等反应;也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等。
这些反应属于正常现象,大多数情况下会自行消失,但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处理。
6.配合其他防控措施:接种卡介苗并不能完全防止结核病的发生,因此,需要配合其他防控措施。
例如,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等。
卡介苗接种及补种原则
卡介苗是一种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常常在婴儿时期接种。
接种卡介苗有一定的原则和补种规定,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接种原则:
-接种时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卡介苗的首次接种应在出生后尽早进行,通常在出生后的24小时至2个月内进行。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窗口,也可以在稍后的时间进行接种。
-接种者:卡介苗适用于所有儿童,无论其接触到结核病的风险有多高。
此外,卡介苗也适用于成年人,尤其是那些与结核病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
-接种地点:卡介苗通常在医疗机构或公共卫生机构提供,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接种。
2. 补种原则:
-补种时间:在某些情况下,个体可能需要进行卡介苗的补种。
补种的时间取决于个体的年龄和接种历史。
例如,在幼儿期没有接种卡介苗的情况下,可以在稍后的时间进行补种。
此外,如果个体之前接种的卡介苗无效(如存储有问题),也需要进行补种。
-补种者:补种通常适用于未接种或未完全接种卡介苗的人群,或者之前接种的卡介苗无效的人群。
具体的补种标准会因国家、地区
或机构而异,因此应咨询医务人员以获取准确的补种建议。
-补种方式:补种通常采用相同的接种方法,即通过皮下注射。
在补种之前,医务人员会对个体的接种历史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制定补种计划。
总结起来,卡介苗接种及补种的原则包括在适当的时间接种,针对特定人群进行接种,选择合适的接种地点,并根据需要进行补种。
为了确保准确无误的接种,建议咨询医务人员以获取个体化的接种建议。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 p d):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皮内注射法1.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一般常用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若患者结核变态反应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以免引起促进反应。
)2.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准确地向皮内注射0.1毫升液体,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0mm左右,这个大小程度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与8mm之比)。
3.注射的深度同样注射在皮内,观察其各种深度变化所出现反应的差别,结核菌素反应直径不因深度出现差异。
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深的注射反应的分散度大。
如果过深达皮下程度,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出现的反应就小。
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须做浅层皮内注射4.结果观察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测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大小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标准。
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
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测外层的红润直径。
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应。
结核菌素反应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
结果判定硬结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也包括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使用时注意事项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它注射之用。
2、安瓿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
卡介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卡介苗是一种预防结核病的疫苗。
在接种卡介苗前,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了解。
以下是相关的注意事项:1.接触传染性疾病的人群:卡介苗是一种活疫苗,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接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等)可能会有副作用。
因此,如果您在近期内接触过传染性疾病的人群,建议推迟接种。
2.药物过敏史:如果您对卡介苗中的任何成分过敏,或者曾经对其他疫苗有过敏反应,应该在接种前告知医生。
医生会根据您的情况决定是否适合接种。
3.孕期和哺乳期:虽然卡介苗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造成威胁,但是根据具体的情况,有时会推迟接种。
4.免疫系统疾病:具有一些免疫系统疾病(如严重的免疫缺陷病)的人可能不适合接种卡介苗。
因此,在接种前应告知医生相关的病史。
5.卡介苗接种的禁忌症:有些情况下,卡介苗接种是禁忌的。
这包括近期的疫苗过敏反应,对卡介菌过敏反应,以及具有活动性结核感染的人。
确保在接种前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评估。
6.感染预防:接种卡介苗后,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发红、肿胀和疼痛等反应。
为预防感染,需要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和干燥。
避免揉搓或挤压接种部位。
8.局部并发症:卡介苗接种后,局部可能出现一些反应,如溃疡、疤痕、淋巴结增大等。
这些反应是正常的免疫反应,通常会在几周内自行消退。
9.儿童接种:卡介苗是儿童定期接种的疫苗之一、儿童接种时,需要注意接种时间、接种剂量和接种部位。
10.接种效果评估:接种卡介苗后,有些人可能会出现接种效果不佳或接种后失效的情况。
因此,在接种后一段时间内,需要定期检测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结果,以评估接种效果。
卡介苗接种须知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卡介苗接种须知
卡介苗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给孩子及时接种卡介苗,是每位儿童家长的法定义务。
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有效措施,特别对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新生儿出生后应在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
如出生时未能接种,小于3月龄儿童可直接补种;3月龄~3岁儿童要先行结核菌素(PPD)试验,如阴性者可补种;4岁及以上儿童不予补种。
患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者,湿疹或其他皮肤病者,患免疫缺陷者等不能接种卡介苗。
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的母亲所生儿童应暂缓接种卡介苗,确认儿童HIV抗体阴性后,再予以补种,确认HIV阳性的,不予接种。
儿童在接种卡介苗前,儿童家长应仔细阅读《山东省儿童预防接种通知书》,履行相关义务。
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这是正常的接种反应,请家长不要担心。
卡介苗接种后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少数儿童因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在接种后可出现局部溃疡和淋巴结肿大、化脓,罕见卡介苗骨髓炎、卡介苗全身播散等严重异常反应。
如遇局部淋巴结肿大、软化形成脓包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咨询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诊治。
签名:
年月日。
卡介苗接种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卡介苗接种后可有局部反应和淋巴结反应两种。
(1)局部反应:皮内法或皮上划痕法的接种,局部在3周左右可出现红肿硬结,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自行穿破结痂,痂落后留下一个小疤痕。
它的局部反应一般持续2个月左右。
(2)淋巴结反应:卡介苗接种后,菌苗可通过淋巴系统而达全身,所以接种处附近的淋巴结可以稍有肿大,如腋下、锁骨上下或颈部,若反应强烈可见脓肿或破溃,应及时就医。
卡介苗接种的禁忌症是:①新生儿有发热、腹泻、呕吐;早产、难产有产伤者;患有脓疱疮及湿疹时均不宜接种。
②儿童发热,37.5℃以上者;各种急性传染病时及恢复不到2个月;严重心、肾、肝疾病者;有皮肤病、过敏性哮喘、荨麻疹或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者;其他预防接种不满两周者(牛痘接种除外,但应错开接种部位)。
检验卡介苗是否接种成功,应在卡介苗接种后2~3个月再作结核菌素试验,如由阴性转为阳性,表示接种成功。
接种卡介苗后,免疫力可维持数年,日久免疫力可减弱,因此需要复种。
在初种后,宜每隔3~4年复种1次(当结核菌素试验转为阴性时)。
近有趋势延长到每隔6~7年复种1次,一般在成年后不需复种。
卡介苗接种常用的方法有3种:即皮内法、皮上划痕法和内服法。
(1)皮内法:即皮内注射法。
注射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缘,注射后应起一皮丘。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所用菌苗每毫升含介苗0.5mg或0.75mg,用0 .1ml做皮内注射用,严禁注入皮下。
此法阳转率高且稳定。
(2)皮上划痕法:皮上划痕所用卡介苗是乳白色混悬液,每
1ml内含菌量50~75mg。
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缘,用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滴2~3滴摇匀的菌苗液,用消毒的针划一“井”字,各长1~1 5cm,间隙0.5cm,以出现红痕为宜,涂匀菌苗,使其渗入皮内,菌苗干后才可穿衣服。
此法操作简单,易于普及和推广,局部反应轻,淋巴结反应较少。
(3)口服法:只限于出生后2个月以内的婴儿。
以上3种方法,以皮内法和口服法阳转率较高,皮上划痕法阳转率较低。
卡介苗接种注意事项:
1、承担接种的单位,应有业务领导分工负责,组织由防疫(痨)医生、内科(儿、妇产科)医生、护土组成的接种技术指导小组。
主要负责对接种人员进行培训、技术指导、检查督促、反应处理、统计报表以及效果考核等有关事宜。
凡接种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接种。
2、接种工作开始前,必须向家长、教师等作好宣传工作。
凡接种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健康状况、家长姓名等一一询问、登记,填好卡介苗接种登记表。
3、工作现场有组织、有秩序,防止忙乱中将结素或菌液溅入眼内,注射针头误伤他人或自己等事故。
操作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操作规程。
尤其要防止误将卡介苗作结核菌素使用及将皮内卡介苗误入皮下或肌肉。
4、注射前必须先核对安瓿上的品名、浓度、有效期和批号,检查安瓿有无破裂,菌液有无混浊、沉淀。
卡介苗容易发生沉淀,使用时要充分摇匀,吸入注射器后菌苗也应随时摇匀,如有摇不散凝块,异物或安瓿有裂缝及过期者均不可使用。
卡介苗安瓿打开后超过一小时(夏天半小时)尚未用完的应废弃。
5、结素与液体卡介苗都必须保存在2~10℃冷暗处,可用冰箱、冰瓶或适当方法冷藏,但菌苗与冰块要用塑料纸隔开,不可直接与冰接触或泡在冰水中。
并应有专人负责保存,结素和卡介菌分开存放,不能与其它药物混放。
6、接种应在光线充足的室内进行,但不能在日光直射下进行操作,同时也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到存有卡介苗的安瓿或注射器上。
7、打开安瓿前要先用小砂轮割锯安瓿颈部,然后用消毒干棉球包住,轻扳颈部打开安瓿,要防止误将玻璃掉入安瓿或误入眼内及其它部位。
8、注射器和针头要严密消毒,最好用高压消毒(如煮沸消毒,在抽取菌液前应先把针管内的水排出)。
每注射一人更换一个针头,接种时针头和注射器一定要固定牢,以防菌液溢出。
9、接种后必须把用过的安瓿,废弃的菌苗,棉球等集中存放,及时进行深埋或焚烧,作妥善处理,切勿随地乱丢。
10、卡介苗接种和结核菌素试验所用过的兰芯注射器、针头用毕后,要先用清水抽洗针筒及针头多遍(不可用热水洗,以免因结核菌素或卡介苗内的蛋白质凝固在针管壁上或堵
塞针孔),再经高压或煮沸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结核菌素和卡介苗所用注射器与针头应各自专用,并应有专人负责,分开存放。
卡介苗本身含有蜡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必须经过特殊处理方能洗净、故卡介苗所用1毫升兰芯注射器及针头必须专用,不能作它用,也不得用其它型号注射器、针头代用。
特殊情况下,结核菌素和卡介苗所用注射器与针头需互用时,必须经专门严格清洗,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
11、皮内卡介苗接种反应及处理,见卡介苗接种手册有关部分。
12、在接种工作中若发生异常反应或差错事故,应及时查明原因,积极妥善处理,及时逐级上报。
接种工作完毕后,要将资料及时整理。
接规定要求统计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