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13
潍坊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四)试题库(郭荣波老师录入)第一部分填空题1、在元代文学史中,最明显的是,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元朝统治者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他们把国民分为四个等级。
3、在元代记载了很多当时的杂剧艺人的著作是夏庭芝的。
4、描写到元代剧场情形的散曲作品是杜仁杰的。
5、元代的戏剧有和两种。
6、元杂剧包括和两种体裁,因为二者都是的,故统称为曲。
7、南戏最早是一带的地方戏,故又称之为或。
8、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是与。
9、关汉卿历史题材的杂剧有和。
10、《窦娥冤》剧名全称是。
11、《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是、和。
12、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是名副其实的。
13、《西厢记》剧本共有本折。
14、具有惊世骇俗思想内容的《西厢记》,却表现出般光彩照人的格调。
15、最能表现《西厢记》惊世骇俗思想的一句唱词是。
16、《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
”17、白朴杂剧《墙头马上》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一诗。
18、白朴杂剧《梧桐雨》之名源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
19、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之称。
20、马致远的《汉宫秋》是根据历史上的故事改编而成的。
21、《汉宫秋》是本,主角是。
22、《汉宫秋》第三折[七弟兄]“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奈她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 , 。
”23、被王国维称赞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杂剧作品是和。
24、元代写水浒戏最多的作家是,堪称元代水浒戏双璧的是和。
25、《琵琶记》的作者是;剧中女主人公是。
26、《琵琶记》的前身是宋代戏文。
27、散曲的体制主要有、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等几种。
28、“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出自的散曲作品,名为。
29、明代“四大奇书”是、、和。
30、《三国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
31、《三国志演义》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
《中国古代文学4》思考练习题解析《中国古代文学4》思考练习题1.明代对中国文学作出的最宝贵的贡献是什么?(1)兴起了编著章回体通俗小说的热潮。
(2)戏曲创作被推向了继元杂剧之后的又一高潮。
(3)诗文方面,各流派作家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文学的变革做出了努力。
(4)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和民间文学的流行于整理。
等都明显地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
总之,明代中期以后,与整个农业文明向着工商文明迅速转变的历史潮流相适应,文学急剧地向着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流动,从内在精神带审美形式,都鲜明而强烈的大上了这种转变的色彩。
2.明代通俗文学兴盛的标志是什么?3.简述明代“四大奇书”所展示的长篇小说艺术发展历程。
这主要表现在: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表现题材从着眼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注目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特征性的性格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个性;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较差;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4.解释“历史演义”。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次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5.简述《三国志演义》的基本思想倾向。
(1)《三国志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奸邪权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此具有明显的“拥刘抑曹”的倾向。
(2)形成原因:①陈寿《三国志》中第一次以曹魏为正统地位,裴松之注也是。
②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第一次以蜀汉为正统。
③唐代以及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以曹魏为正统。
④南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以蜀汉为正统。
⑤而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向来就有“拥刘抑曹”的倾向。
第四编第十章唐五代词一、单项选择题1.词是一种于宋代大放光彩的音乐文学,但它的兴起和发展却可追溯到()。
A.两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朝时期D.唐五代时期【解析】D 词是一种于宋代大放光彩的音乐文学,但它的兴起和发展却可追溯到唐五代。
2.词是伴随着()的流行而产生的。
A.雅乐B.清了C.燕乐D.胡部乐【解析】C 在隋唐统一中国后,将胡部乐和中原乐结合起来,成为当时的新乐——燕乐,词是伴随着燕乐的流行而产生的。
3.20世纪初敦煌曲子词的发现证明词起源于()。
A.民间B.私塾C.官府D.宫中【解析】A 20世纪初敦煌曲子词的发现证明词起源于民间。
4.()文人以其敏感和热情开始了对新形式的尝试,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A.初唐B.中唐C.盛唐D.晚唐【解析】B 中唐文人以其敏感和热情开始了对新形式的尝试,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5.《渔父》词是()大历八年(773)在湖州与人唱和时的作品。
A.韦应物B.白居易C.刘禹锡D.张志和【解析】D 《渔父》词是张志和大历八年(773)在湖州与人唱和时的作品。
6.在小令词的词体风格的定型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
A.白居易和刘禹锡B.温庭筠和韦庄C.李煜和韦应物D.李白和刘禹锡【解析】B 在小令词的词体风格定型过程中,温庭筠、韦庄与其他花间词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7.词集《花间集》是由()编成的。
A.韦庄B.韦应物C.温庭筠D.赵崇祚【解析】D 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940)编成《花间集》10卷,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凡500首。
8.()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
A.《花间集》B.《尊前集》C.《金奁集》D.《浣花词》【解析】A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
9.()被列于《花间集》首位,成为花间派的鼻祖。
A.刘禹锡B.韦应物C.温庭筠D.赵崇祚【解析】C 温庭筠被列于《花间集》首位,入选作品66首,他是第一个努力作词的人,长期出入秦楼楚馆,把词同南朝宫体与北里倡风结合起来,成为花间派的鼻祖。
第四编第四章杜甫一、单项选择题1.()享有“诗圣”的声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安石【解析】A 杜甫享有“诗圣”的声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杜甫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偶像B. 杜甫是儒家文化理想人格的化身C. 杜甫代表着当时的“社会良知”D. 杜甫的思想受道家影响较大【解析】D 杜甫的思想受儒家影响较大,但他与道教、佛教中人也多有来往,未限于一宗一派。
3.杜甫的诗歌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前后的时代动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素有“诗史”的美誉。
A. 黄巢起义B. 安史之乱C. 陈桥兵变D. 靖康之耻【解析】B 杜甫的诗歌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动乱。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出自()。
A. 《自平》B. 《悲陈陶》C. 《忆昔》D. 《悲青坂》【解析】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出自《忆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忆昔》描述了安史之乱中的混乱情形B. 杜诗可以证史,补史之不足C. 史实与杜诗相比,史实提供了生动的生活画面D. 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解析】B 《忆昔》描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杜诗提供了生动的生活画面;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
6.()是一种杂感式的谈艺论文的论诗诗,评古鉴今,开创了文学批评的新方式。
A. 《秋兴八首》B. 《诸将五首》C. 《戏为六绝句》D. 《咏怀古迹五首》【解析】C 《戏为六绝句》是一种杂感式的谈艺论文的论诗诗,评古鉴今,开创了文学批评的新方式。
7.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其基本风格是()。
A. 清理明快B. 慷慨悲壮C. 沉郁顿挫D. 豪放飘逸【解析】C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
8.杜甫发展了两汉乐府民歌“写时事”的优良传统,创立了()。
A. 自传体诗B. 家事诗C. 新乐府D. 即兴诗【解析】C 杜甫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
先秦文学五、名词解释1 四家诗、2 诗三百、3 赋比兴、4 风雅颂、5 春秋笔法、6 四书、7 春秋三传、 8 楚辞、 9 风骚、 10 笙诗、 11 庄骚、六、简答题(一)中国神话蕴涵着怎样的民族精神?(二)神话具有怎样的思维特征?(三)《魏风伐檀》在复叠章法中所更换的词语,对充实深化诗歌的主题等方面有何作用?(四)《左传》描写人物有何特点?(五)《左传》的语言有何特点?(六)《战国策》的语言有何特点?(七)我国说理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八)《论语》有什么文学特点?(九)《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两类意象?在诗中起什么作用?(十)《九歌》在描写人物方面有什么特点?七、论述题(赏析题)1、《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与《庄子》的有何异同?2、赏析《桃夭》3、赏析《氓》4、赏析《静女》5、赏析《秦风蒹葭》6、赏析《君子于役》 7《硕鼠》 8、赏析《山鬼》 9、《国殇》赏析 10 桔颂》赏析答案:五、名词解释1、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后齐鲁韩三家诗亡,毛诗独存。
2、诗三百: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称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其代称。
西汉初年,诗三百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3、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既可以是叙事,也可以是议论抒情。
比就是比方。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4、风雅颂: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是地区方域之意。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雅分为大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6、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的合称。
“四书”被儒家奉为经典,宋以后成为封建统治者科举取士的范本。
7、春秋三传:解释和补注春秋的三部著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公羊传》的作者是齐人公羊高。
《谷梁传》的作者是鲁人谷梁赤。
三传中《左传》成就最高,《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旨在解说春秋的微言大义,历史和文学价值不高。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习题(自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1. 《诗经》的分类主要有()。
A. 风B. 雅C. 颂D. 赋E. 兴2. 《诗经》的分类包括()。
A. 九章B. 国风C. 小雅D. 大雅E. 颂3. 下列作品中属周部族史诗的是(A. 《生民》B. 《公刘》C. 《绵》D. 《皇矣》E. 《大明》4. 《诗经》在先秦,常称为()。
A. 诗经B. 诗C. 诗三百D. 诗三百零五篇E. 毛诗5. 下面为《诗经》表现手法的是()。
A. 风C. 赋D. 比E. 兴6.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四家是()。
A. 儒家B. 道家C. 纵横家D. 墨家E. 法家7. 先秦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
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E. 农家8.下列人物属春秋时代的是()。
A. 老子B. 庄子C. 孟子D. 孔子E. 墨子9. 下列人物属战国时代的是()。
A. 老子B. 庄子C. 韩非D. 荀子E. 孟子10. 下列人物属儒家学派的是()。
A. 孔子C. 孟子D. 老子E. 荀子11. 荀子是()。
A. 战国后期人B. 战国中期人C. 法家集大成者D. 儒家最后一位代表人物E. 提倡隆礼重法12. “《春秋》三传”指()。
A. 《春秋》B. 《左传》C. 《春秋公羊传》D. 《春秋谷梁传》E. 《春秋外传》13. 以下著作属于国别史的是()。
A. 《国语》B. 《春秋》C. 《左砖》D. 《战国策》E. 《尚书》14. 以下著作属于编年史的是()。
A. 《国语》B. 《春秋》C. 《左传》D. 《战国策》E. 《尚书》15. 下列作品选自《战国策》的有()。
A.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B. 《邹忌讽齐王纳谏》C. 《触龙说赵太后》D. 《郑伯克段于鄢》E. 《秦晋崤之战》16. 屈原的政治主张是()。
A. 举贤授能B. 修明法度C. 联齐抗秦D. 兼爱与非政E. 尊法隆礼17. 下列作品属屈原的是()。
第四编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一、单项选择题1.有“当代诗匠”之称的诗人是()。
A.王维B.孟浩然C.杜牧D.贾岛【解析】A 崔兴宗称王维为“当代诗匠”。
2.其五言诗被赞为“天下称其尽美矣”的诗人是()。
A.王维B.孟浩然C.杜牧D.贾岛【解析】B 王士源说孟浩然的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
3.王维表现盛唐人豪迈气概的游侠诗的代表作()。
A.《辛夷坞》B.《辋川集》C.《山居秋暝》D.《少年行》【解析】D 王维的《少年行》是表现盛唐人豪迈气概的游侠诗的代表作之一。
4.真正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他的()。
A.边塞诗B.咏物诗C.送别诗D.山水田园诗【解析】D 真正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
5.王维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的意境是()。
A.空明境界,宁静之美B.清纯情思,明净之美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壮伟之情,豪侠之气【解析】C 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
6.下列诗句中出于王维《山居秋暝》的名句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D.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解析】B 《山居秋瞑》全文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下列诗句中出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名句是()。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D.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解析】A 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是赠张说的(一说赠张九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是非同凡响的盛唐之音,成为咏洞庭的名句。
8.诗风与王、孟相近的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
A.杜甫B.裴迪C.储光羲D.常建【解析】D 与王、孟诗风相近的诗人中,常建的创作成就最高。
9.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汉魏六朝文学试题部分: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__________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4.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____________)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5.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____________)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6.西汉时期,解读(《》)是一种专门学问,例如武帝时的朱买臣、淮南王刘安都擅长此学,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
7.汉宣帝时,宫中曾经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的方法,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的风气。
8.诵读()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9.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等。
10.自武帝起,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创作辞赋,由此形成了向天子()的制度。
11.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
12.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还有诗赋传世。
13.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创作的群体。
14.东汉后期,长期把持政权身居显位的(),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自(《》)。
16.“披坚执锐”、“破釜沉舟”、“作壁上观”、“沭猴而冠”出自《》。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十年天地干戈老”的下一句是“四海苍生痛苦深”。
()A.正确B.错误2.《醒世姻缘传》小说以晁、狄的两世姻缘为基点,辐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展开了对封建末世社会诸现状的全面检评。
()A.正确B.错误3.“昨夜西风凋碧树。
”的下一句是“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
()A.正确B.错误4.以下属于“永嘉四灵”是哪几位?()A.赵师秀B.翁卷C.徐照D.徐玑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展现的稼轩词的特点有哪些?()A.这首词温婉敦厚,是稼轩词风的典型代表B.此词是稼轩借登临之际,抒发自己英雄失意、功业难成的抑郁之情C.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D.下片连续运用三个典故,通过古人古事抒写词人的雄心壮志和坚持用世的决心,表现了他怀才不遇、年光虚度的愤慨和苦痛6.“有当时纤手香凝”的前一句是“黄蜂频扑秋千索。
”()A.正确B.错误7.刘克庄作品集名字是什么?()A.《大云山房文稿》B.《后村长短句》C.《茗柯文编》D.《带经堂集》8.前人曾评周邦彦的诗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
”()A.正确B.错误9.提出诗歌要“有为而作”即能有补于世道的诗学主张的是哪位作家?()A.陆游B.苏轼C.辛弃疾D.陈亮10.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
()A.正确B.错误11.“台阁体”的代表作家有哪些?()A.刘基B.杨士奇C.杨荣D.杨溥12.13.柳梦梅是《梧桐雨》里的人物。
()A.正确B.错误14.《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的作者是晏殊。
()A.正确B.错误15.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小山词》的作者是晏殊。
()A.正确B.错误2.宋代词坛上第一篇系统的词学理论专论是什么?()A.《曲论》B.《词论》C.《琅嬛文集》D.《陶庵梦忆》3.下列哪部是冯梦龙的作品?()A.《东周列国志》B.《封神演义》C.《新列国志》D.《三国志》4.主张诗歌应“温柔敦厚”,即强调诗的教化作用的作家是哪个?()A.归有光B.许仲林C.沈德潜D.李攀龙5.《西厢记诸宫调》又被称为什么?()A.《弦索西厢》B.《西厢掐弹词》C.《西厢记曲子词》D.《西厢记别调》6.“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第四编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一、单项选择题1.唐传奇发展的初兴期中字数最多,同时也是成就较高的作品是()。
A.《古镜记》B.《游仙窟》C.《枕中记》D.《柳毅传》【解析】B 《游仙窟》是唐人传奇中字数最多的一篇,也是此期传奇作品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
2.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小说。
A.文言短篇B.白话短篇C.文言长篇D.白话长篇【解析】A 唐传奇是唐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
3.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文体成熟的标志是()。
A.六朝志怪小说出现B.唐代变文的产生C.唐传奇的崛起和兴盛D.宋元话本的繁荣【解析】C 唐传奇的崛起和兴盛,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文体成熟的标志。
4.现存的大部分唐传奇作品都收在宋初编的()里。
A.《太平广记》B.《玄怪录》C.《集异记》D.《宣室志》【解析】A 现存的大部分唐传奇作品都收在宋初编的《太平广记》里。
5.唐传奇繁盛期的作品中较突出的题材是()。
A.历史类B.侠义类C.爱情类D.灵怪类【解析】C 唐传奇繁盛期的作品中爱情题材的传奇较突出。
6.唐传奇的繁盛期,将灵怪、侠义、爱情三者成功结合在一起,堪称不可多得的佳作的是()。
A.《任氏传》B.《离魂记》C.《柳毅传》D.《游仙窟》【解析】C 李朝威的《柳毅传》,写柳毅为龙女千里传书,人龙终成夫妇,通过形神兼具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波澜起伏的情节描写,将灵怪、侠义、爱情三者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奇异浪漫的色彩和清新峻逸的风神,堪称不可多得的佳作。
7.唐传奇繁盛时期作品《李娃传》的作者是()。
A.李朝威B.白行简C.元稹D.蒋防【解析】B 白行简,白居易之弟,其《李娃传》写荥阳郑生热恋倡女李娃,几乎丧生,后来历尽艰辛,终成眷属。
8.唐传奇繁盛时期优秀的传奇小说《莺莺传》的作者是()。
A.李公佐B.沈既济C.元稹D.蒋防【解析】D 元稹于26岁左右创作的《莺莺传》写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还为自己文过饰非,夸为“善于补过”。
9.单篇传奇很少,而传奇专集大量涌现的时期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章屈原和楚词简答题汇总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
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
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
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
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精密完美。
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
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
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
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
二.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
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
如《离骚》写恶咸降神。
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
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三.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地道的楚地方言等。
四.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
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一一、知识填空1.王禹偁是宋初文学创作成绩最为突出的人物,其自编文集名(《》)。
2.宋初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是西昆体,代表人物为:()、()和刘筠。
3.欧阳修字永叔,号(),晚年又号()。
4.“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是: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5.李清照,号(),其词被称为()。
6.中兴四大诗人是指:()、()、范成大、尤袤。
7.元好问字裕之,号(),编有金代历史文化文献总集(《》)。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
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为代表。
9.王实甫(《》)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但多有发展。
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10.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认为()的杂剧成就“当为元人第一”。
11.宋初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并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传统为己任的人是()。
12.()被称为“梅妻鹤子”,他的代表作是(《》)。
13.西昆体诗人师法的对象是晚唐的()。
14.苏轼字(),号(),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15.陈师道的诗歌被称为(“”),与黄庭坚的(“”)并称,是典型的宋诗。
16.辛弃疾字(),号(),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17.元好问28岁时作的(《》),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
18.白朴的《墙头马上》的主人公是()和()的故事19.王实甫现存杂剧三种:(《》)、(《》)、(《》)。
20.《窦娥冤》全名(《》),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
21.()、()父子当时称“大小晏”或称“二晏”。
22.苏轼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
23.秦观其词集名()。
24.张炎有词集()八卷及论集《词源》二卷行世。
25.曾巩,字子固,著作今传()50卷。
26.诸宫调:产生于(),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
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为主的文艺样式。
27.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存的有()、()、()等十三种。
28.《西厢记》的主要人物是()、()、()。
第四编第五章大历诗坛一、单项选择题1.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是()。
A.开元年间B.天宝年间C.大历年间D.景龙年间【解析】C 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
2.()将田家苦引入了田园牧歌,可以看作田园诗主旨至中唐开始大变前的一个信号。
A.李白B.杜甫C.韦应物D.刘长卿【解析】C 韦应物将田家苦引入了田园牧歌,可以看作田园诗主旨至中唐开始大变前的一个信号。
3.刘长卿最为著名的作品是()。
A.《观田家》B.《寄全椒山中道士》C.《重送裴郎中贬吉州》D.《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解析】D 刘长卿最为著名的作品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
A.《又玄集》B.《才调集》C.《卢纶传》D.《极玄集》【解析】D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5.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的是()。
A.钱起B.卢纶C.李端D.夏侯审【解析】A 钱起才能全面,其诗各体皆工,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
6.“大历十才子”齐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同见于姚合编的《极玄集》B.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C.他们长期在江南任职D.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解析】D “十才子”齐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的相近。
7.李益写得最多最好的是()。
A.隐逸诗B.山水田园诗C.边塞诗D.咏怀诗【解析】C 李益有十多年的军旅生活体验,他的边塞诗写得最多最好。
8.“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以()为宗。
A.李白B.谢朓C.陶渊明D.庄子【解析】B “大历十才子”诗歌在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
9.顾况号()。
A.华阳山人B.青莲居士C.白莲居士D.太上老君【解析】A 顾况自号华阳山人,又称华阳真逸。
10.在李益诗歌的各种形式中,排名第一的是()。
A.五绝B.五律C.七绝D.七律【解析】C 李益诗各体皆工,尤以七绝为第一。
11.()的诗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是中唐的先声。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知识填空1、小畜集2、杨亿、钱惟演3、醉翁、六一居士4、苏洵、苏轼、苏辙5、易安居士、“易安体”6、陆游、杨万里7、遗山、中州集8、汉宫秋9、西厢记10、关汉卿11、柳开12、林逋、山园小梅13、李商隐14、子瞻、东坡居士15、后山体、山谷体16、幼安、稼轩17、论诗三十首18、裴少俊、李千金19、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20、感天动地窦娥冤21、晏殊、晏几道22、苏洵、苏辙23、《淮海居士长短句》24、《山中白云词》25、《元丰类稿》26、北宋、唱27、《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任选其三)28、崔莺莺、张生、红娘29、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30、《琵琶记》31、西昆体、《西昆酬唱集》32、《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33、《嘉祐集》、《六国论》34、黄庭坚、“山谷体”35、李清照、“易安体”36、《西厢记诸宫调》37、《崔莺莺待月西厢记》、38、元代、北曲39、虞姬自刎乌江40、高明41、《审势》、《审敌》、《权书》、《衡论》、《心术》、《远虑》、《管仲论》、《六国论》(任选其二)42、《喜雨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任选其二)43、《庆湖遗老诗集》、《东山寓声乐府》44、白石道人、《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45、《梦窗词》46、辛弃疾、李清照47、《西厢记诸宫调》48、己斋叟、大都49、张可久50、《李逵负荆》51、《栾城集》、《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二者任选其一)52、《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任选其二)53、黄庭坚、秦观、54、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55、柳永56、辛弃疾57、大都、白朴、马致远、关汉卿(三者选二)58、《赵氏孤儿》59、高文秀、《李逵负荆》60、《关大王单刀会》、《西蜀梦》61、王禹偁62、《秋声赋》、《醉翁亭记》、《祭石曼卿文》、《泷冈阡表》(任选其二)63、苏轼64、姜夔65、《示儿》66、赵师秀、翁卷67、萧观音、萧瑟瑟68、唐明皇、杨贵妃69、《倩女离魂》70、温州、“温州杂剧”、“永嘉杂剧”71、白体、昆体、晚唐体72、《渔家傲》73、杜甫、黄庭坚、陈师道74、《词论》75、《雨霖铃》、《八声甘州》76、杨万里、范成大77、姜夔78、《梧桐雨》、《墙头马上》79、《柳毅传书》、《张生煮海》80、《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任选其二)81、醉翁、六一居士82、《后村长短句》83、《游褒禅山记》《读孟尝君传》84、易安、易安体85、白石道人、《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任选其一)86、白朴、马致远、关汉卿、卢挚(任选三人)87、《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贩茶船》、《芙蓉亭》(任选其二)88、贯云石、睢景臣、张养浩、刘时中、张可久、乔吉、徐再思、钟嗣成(任选其三)89、《窦娥冤》90、《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91、杨亿、钱惟演92、柳开93、《淮海居士长短句》94、黄庭坚、“山谷体”95、《梦窗词》96、辛弃疾97、萧观音、萧瑟瑟98、《梧桐雨》、《墙头马上》99、高文秀、《李逵负荆》100、高明二、名句识记1、远近高低各不同。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参考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知识填空1、小畜集2、杨亿、钱惟演3、醉翁、六一居士4、苏洵、苏轼、苏辙5、易安居士、“易安体”6、陆游、杨万里7、遗山、中州集8、汉宫秋9、西厢记10、关汉卿11、柳开12、林逋、山园小梅13、李商隐14、子瞻、东坡居士15、后山体、山谷体16、幼安、稼轩17、论诗三十首18、裴少俊、李千金19、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20、感天动地窦娥冤 21、晏殊、晏几道22、苏洵、苏辙23、《淮海居士长短句》24、《山中白云词》25、《元丰类稿》26、北宋、唱27、《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任选其三)28、崔莺莺、张生、红娘29、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30、《琵琶记》31、西昆体、《西昆酬唱集》32、《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33、《嘉祐集》、《六国论》34、黄庭坚、“山谷体”35、李清照、“易安体”36、《西厢记诸宫调》37、《崔莺莺待月西厢记》、38、元代、北曲39、虞姬自刎乌江40、高明41、《审势》、《审敌》、《权书》、《衡论》、《心术》、《远虑》、《管仲论》、《六国论》(任选其二)42、《喜雨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任选其二)43、《庆湖遗老诗集》、《东山寓声乐府》44、白石道人、《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45、《梦窗词》46、辛弃疾、李清照47、《西厢记诸宫调》48、己斋叟、大都49、张可久50、《李逵负荆》51、《栾城集》、《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二者任选其一)52、《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任选其二)53、黄庭坚、秦观、54、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55、柳永56、辛弃疾57、大都、白朴、马致远、关汉卿(三者选二)58、《赵氏孤儿》59、高文秀、《李逵负荆》60、《关大王单刀会》、《西蜀梦》61、王禹偁62、《秋声赋》、《醉翁亭记》、《祭石曼卿文》、《泷冈阡表》(任选其二)63、苏轼64、姜夔65、《示儿》66、赵师秀、翁卷67、萧观音、萧瑟瑟68、唐明皇、杨贵妃69、《倩女离魂》70、温州、“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71、白体、昆体、晚唐体72、《渔家傲》73、杜甫、黄庭坚、陈师道74、《词论》75、《雨霖铃》、《八声甘州》76、杨万里、范成大77、姜夔78、《梧桐雨》、《墙头马上》79、《柳毅传书》、《张生煮海》80、《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任选其二)81、醉翁、六一居士82、《后村长短句》83、《游褒禅山记》《读孟尝君传》84、易安、易安体85、白石道人、《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任选其一)86、白朴、马致远、关汉卿、卢挚(任选三人)87、《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贩茶船》、《芙蓉亭》(任选其二)88、贯云石、睢景臣、张养浩、刘时中、张可久、乔吉、徐再思、钟嗣成(任选其三)89、《窦娥冤》90、《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91、杨亿、钱惟演92、柳开93、《淮海居士长短句》94、黄庭坚、“山谷体”95、《梦窗词》96、辛弃疾97、萧观音、萧瑟瑟98、《梧桐雨》、《墙头马上》99、高文秀、《李逵负荆》100、高明二、名句识记1、远近高低各不同。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一一、知识填空1.王禹偁是宋初文学创作成绩最为突出的人物,其自编文集名(《》)。
2.宋初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是西昆体,代表人物为:()、()和刘筠。
3.欧阳修字永叔,号(),晚年又号()。
4.“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是: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5.李清照,号(),其词被称为()。
6.中兴四大诗人是指:()、()、范成大、尤袤。
7.元好问字裕之,号(),编有金代历史文化文献总集(《》)。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
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为代表。
9.王实甫(《》)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但多有发展。
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10.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认为()的杂剧成就“当为元人第一”。
11.宋初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并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传统为己任的人是()。
12.()被称为“梅妻鹤子”,他的代表作是(《》)。
13.西昆体诗人师法的对象是晚唐的()。
14.苏轼字(),号(),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15.陈师道的诗歌被称为(“”),与黄庭坚的(“”)并称,是典型的宋诗。
16.辛弃疾字(),号(),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17.元好问28岁时作的(《》),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
18.白朴的《墙头马上》的主人公是()和()的故事19.王实甫现存杂剧三种:(《》)、(《》)、(《》)。
20.《窦娥冤》全名(《》),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
21.()、()父子当时称“大小晏”或称“二晏”。
22.苏轼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
23.秦观其词集名()。
24.张炎有词集()八卷及论集《词源》二卷行世。
25.曾巩,字子固,著作今传()50卷。
26.诸宫调:产生于(),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
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为主的文艺样式。
27.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存的有()、()、()等十三种。
28.《西厢记》的主要人物是()、()、29.元中期著名作家有()、()、()、()等,号称“元代诗歌四大家”。
30.被誉为“南戏之祖”的是高明的()。
31.宋初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是(),其得名原因是创始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
32.王安石的()以金陵为描写对象,感怀六朝盛衰兴亡,是怀古词的名作。
33.苏洵的文集名(),散文长于议论,代表作有()等。
34.()是江西诗派的宗主,他的诗被称为()。
35.宋代女词人()的作品和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因其号为“易安”,故称()。
36.(),又被称为《弦索西厢》或《西厢掐弹词》。
37.《西厢记》全名为(),是王实甫的代表作。
全剧共()本二十一折。
38.散曲是在()出现的新诗体,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因多用北方歌曲演唱,也叫()。
39.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话用了什么典故?()。
40.南戏主要的代表人物为()。
41.苏洵散文代表作有()、()等。
42.苏轼的散文代表作有()、()等。
43.贺铸诗集有()、()等。
44.姜夔号(),著有()等。
45.吴文英有()有三百四十余首。
46.“历城二安”、或“济南二安”是指()和()。
47.(),是王实甫《西厢记》以前写崔莺莺与张生爱情故事的最完美的作品。
48.关汉卿号(),()人。
曾任太医院尹。
49.小山乐府的作者是()。
在散曲的发展史上,小山的地位足与马致远相提并论。
50.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
51.苏辙的文集名(),代表作有()等。
52.苏轼的山水游记的代表作有()和()等。
53.()、()、张耒、晁补之均出苏轼门下,称“苏门四学士”。
54.江西诗派之名起于()的()。
55.()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56.()的词被称为“稼轩体”。
57.前期元杂剧以()为中心,代表作家有()和58.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根据()作有剧本《中国孤儿》。
59.()被称为“小汉卿”,他的《双献功》和康进之的()都以李逵为描写对象,是著名的水浒戏。
60.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单刀会》,全名()。
它与另外一部历史剧(),都是写关羽的。
61.在柳开之后,对宋代文风有更大影响的是宋初文学家是()。
62.欧阳修散文的代表作主要有()和()等。
63.提出诗歌要“有为而作”即能有补于世道的诗学主张的是()。
64.张炎《词源》拈出“清空”作为()词的总评。
65.陆游的绝笔诗为()。
66.“永嘉四灵”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
67.辽代出现了两位著名女诗人,她们是()和()。
68.白朴的历史剧《梧桐雨》描写的是()和()的爱情悲剧故事。
69.郑光祖的杂剧代表作是()。
70.南戏发源于(),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所以又称为()或()。
71.宋初诗歌“三体”是指:()、()、()。
72.范仲淹的词代表作为()。
73.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三宗”指()、()和陈与义。
74.李清照的()是宋代词坛上第一篇系统的词学理论专论。
75.柳永雅词的代表作是()和()等。
76.中兴四大诗人是指:陆游、()、()、尤袤。
77.清雅词派崛起于南宋中后期,开山人物为()。
78.白朴的杂剧仅存()和()两种,都取材于白居易的诗歌。
79.尚仲贤的()与李好古的()被认为是元代神话剧的双璧。
80.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存的有()、()等十三种。
81.欧阳修,字永叔,号(),晚年又号()。
82.刘克庄词集名(),又名《后村别调》。
83.王安石的散文代表作有()、()等。
84.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和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因其号为(),故称()。
85.姜夔号(),著有()等。
86.元代前期散曲代表作家有:()、()、()等人。
87.王实甫曾写了十四种杂剧,有()、()等。
88.元代后期散曲代表作家有:()()()等。
89.()被王国维称为“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90.被称为“荆白拜杀”或“四大传奇”南戏作品是的()、()、()、()。
91.宋初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是西昆体,代表人物为:()、()和刘筠。
92.宋初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并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传统为己任的人是()。
93.秦观其词集名()。
94.()是江西诗派的宗主,他的诗被称为()。
95.吴文英有()有三百四十余首。
96.()的词被称为“稼轩体”。
97.辽代出现了两位著名女诗人,她们是()和()。
98.白朴的杂剧仅存()和()两种,都取材于白居易的诗歌。
99.()被称为“小汉卿”,他的《双献功》和康进之的()都以李逵为描写对象,是著名的水浒戏。
100.南戏主要的代表人物为()。
二、名句识记1.横看成岭侧成峰,()。
2.(),两山排闼送青来。
3.青山遮不住,()。
4.绿杨烟外晓寒轻,()。
5.(),暗香浮动月黄昏。
6.欲把西湖比西子,()。
7.千金纵买相如赋,()。
8.(),铁马冰河入梦来。
9.这也不是江水,()!10.不要人夸颜色好,()。
11.残雪压枝犹有桔,()。
12.落木千山天远大,()。
13.两情若是久长时,()。
1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
15.(),乱红飞过秋千去。
16.残雪压枝犹有桔,()。
17.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18.此生谁料,()。
19.自胡马窥江去后,()。
20.(),似曾相识燕归来。
21.孤臣霜发三千丈,()。
22.日长睡起无情思,()。
23.(),柳暗花明又一村。
24.(),身世飘摇雨打萍。
25.碧云天,黄叶地,()。
26试问闲愁都几许?(,,)。
27.平芜尽处是春山,()。
28.大江东去,(,)。
29.二十四桥仍在,(,)。
30.(),在乎山水之间也。
31.(),明月何时照我还。
32.小楼一夜听春雨,()。
33.纵使相逢应不识,()。
34.可堪孤馆闭春寒,()。
35.朱门沉沉按歌舞,()。
36.()铁马秋风大散关。
37.山河破碎风抛絮,()。
38.(),听取蛙声一片。
39.纵使相逢应不识,(,)。
40.(),逸豫可以亡身。
41.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42.叶上初阳干宿雨,()。
43.今宵酒醒何处,()。
44.(),有当时纤手香凝。
45.()。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46.欲把西湖比西子,()。
47.落木千山天远大,()。
48.此生谁料,()。
49.二十四桥仍在,(,)。
50.朱门沉沉按歌舞,()。
三、问题简答1.简论欧阳修《戏答元珍》的抒情特点。
2.简论《兰陵王》分析本词开端“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的特点。
3.简论王冕《墨梅》诗画和人是怎样结合起来的?4.简论《兰陵王》分析本词开端“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的特点。
5.结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简论稼轩词的风格。
6.谈谈《西厢记诸宫调》的卓越成就。
7.简论欧阳修《画眉鸟》诗中表现的哲学思考。
8.苏轼《江城子•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描写内容。
9.简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末三句写愁的比兴手法。
10.结合作品简论欧阳修词的特征。
11.简论秦观《鹊踏枝》(纤云弄巧)的主题。
12.马致远散曲[越调·天净沙]《秋思》的优美意境。
13.简论欧阳修《戏答元珍》的抒情特点。
14.简论南戏《陈州粜米》的艺术特色15.简论王冕《墨梅》诗画和人是怎样结合起来的?16.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17.分析晏几道《鹧鸪天》的构思特点。
18.《西厢记诸宫调》的卓越成就。
19.简论《兰陵王》分析本词开端“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的特点。
20.结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简论稼轩词的风格。
21.分析话本小说《错斩崔宁》的主题及其意义。
22.简要说明欧阳修散文所表现出的所谓“六一风神”。
23.黄庭坚《登快阁》诗中“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写景之妙处何在?24.简论陆游词的题材。
25.结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简论稼轩词的风格。
26.陆游诗《关山月》的写作背景及内容。
27.分析《兰陵王》(登临望故国)词开端的特点。
28.简要说明欧阳修散文所表现出的所谓“六一风神”。
29.苏轼《江城子•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描写内容。
30.马致远散曲[越调·天净沙]《秋思》的优美意境。
四、艺术析论1.论析《雨霖铃》主要写法。
2.分析辛弃疾《摸鱼儿》比兴手法的运用。
3.论析《西厢记》的莺莺形象。
4.分析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所抒发的感情。
5.为什么说《[越调天净沙](秋思)》具有唐代绝句的绝妙佳境?6.关汉卿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艺术特色。
7.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的对比艺术。
8.为什么说《[越调天净沙](秋思)》具有唐代绝句的绝妙佳境?9.结合作品谈谈宋元话本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