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 - 东南大学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72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微机实验及课程设计报告《参数可调波形发生器》姓名:学号:专业:实验室:组别:同组人员:设计时间: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一.设计目的和要求--------------------------------------3 二.原理设计--------------------------------------------4 三.方案论证与实现--------------------------------------6 四.设计思路及流程图--------------------------------------------------------7 五.编程实现--------------------------------------------------------------------10六.方案测试与结果分析----------------------------------18 六.改进与提高------------------------------------------19 七.分析与总结------------------------------------------19一、设计要求1)基本要求编制1 个参数在线可调的波形发生程序,由D/A 输出,构成参数在线可调的波形发生器,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函数波形可选f(t)=asin(bt),其中a、b参数在线可调(也可自己选择,但要求至少2 个参数可调且调节很明显)。
参数调节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之一:(1)两个可调电位器输出通过A/D 转换后作为可调参数;(2)参数通过实验装置上的键盘实时修改(调整);(3)精确时间,开关选择标准信号输出(例如a=2V, b=100πRAD/s,即50Hz 正弦波)。
2)设计提示(1)当用电位器调节参数时,输出零不能对应相应的参数值就为零;(2)当通过键盘修改参数时,先键入参数名如“a”,显示当前参数值,修改后再键入参数名,则修改参数完成,随后输出波形发生变化。
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在改革浪潮中的大事变。
2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修 3 48 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及其原理,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客观规律性与主
41 军事地形学与野外生存选修 2 33 介绍现代战争中地形对战略和战术的影响、现代军事侦查技术对士兵技能的要求、野外生存必备的生物、物
54 大数据(卓工)限选 2 32 内容包括大数据技术基本原理和Hadoop 的基础知识,了解SQL语言。
68 系统试验(通信组)限选 1.5 48 内容包括信道的定义、分类及模型,模拟调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性能指标及分析设计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字。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设计报告学号:09008112 姓名:马京亚成绩:学号:09008123 姓名:郭晨成绩: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二〇一〇年十一月目录一、设计名称: (3)二、实验目的: (3)三、实验任务: (3)四、设计方案: (4)1.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 (4)2.硬件结构设计 (5)3.数据通路设计 (6)4.控制器设计 (7)5.指令的微程序表 (10)6.总电路图及Rom (11)五、设计优化 (12)1.更改时序 (12)2.增加指令 (13)3.减少ROM空间 (17)4.总电路图 (19)六、测试结果与性能分析 (20)1.测试程序 (20)2.时序图 (21)3.编译报告中资源使用情况 (22)七、课程设计总结 (23)微程序控制的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调试二、实验目的:1.综合运用“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数字电路”等课程的知识,通过对模型机的设计和调试,加深对计算机各部件工作原理的认识。
2.进一步掌握运用EDA 技术进行设计和调试的工作方法。
3.掌握计算机硬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及工作过程,进一步培养工程设计的能力。
三、实验任务:1.自行规定数据格式和指令格式,在所提供的条件范围内设计一台由微程序控制的模型计算机。
2.根据设计方案,将模型机调试成功,对设计进行优化。
3.整理出相关文件。
(1)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
(2)总框图。
(3)详细电路图。
(4)微指令格式和微程序。
(5)调试过程和测试结果(包括测试程序)。
1.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采用8 位数据通路,数据采用8 位二进制定点表示。
7 6 5 4 3 2 1 0.设置7 条机器指令和2条面板操作指令(1)面板操作指令a.输入地址为PC 置初始值,即输入程序的起始地址,当K1 开关置“1”,K2 开关置“0”时执行此操作;b.输入程序将程序输入到内存的指定区域,当K1,K2 开关均置“1”时,由面板输入开关输入程序;c.本模型机设置K3 开关,K3 置1 表示执行单步操作;d. START 表示启动开关。
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
设计报告
组长:张冠群(09003105)
成员:杨俊(09003209)
孙啸寅(09003112)
万乾坤(09003218)
李传佑(09003214)
刘森(09003110)
黄河(09003206)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OO六年九月
注:本设计报告中各个部分如果页数不够,请大家自行扩页,原则是一定要把报告写详细,能说明本组设计的成果和特色,能够反应小组中每个人的工作。
报告中应该叙述设计中的每个模块。
设计报告将是评定每个人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s138的vwf图
的vwf图
的vwf图
UART的vwf图
vwf图
的vwf图
的vwf图
的vwf图(此处为了演示方便,暂时把初值置为8)。
计算机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设计报告
组长:
成员:
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
二0 年月
注:本设计报告中各个部分如果页数不够,请大家自行扩页,原则是一定要把报告写详细,能说明本组设计的成果和特色,能够反应小组中每个人的工作,尤其要表现出每个同学完成教材中思考题的最高难度系数。
报告中应该叙述设计中的每个模块。
设计报告将是评定每个人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要在报告中明确标明每个模块的设计者。
设计报告最后一页是验收表和教师综合评价,请大家打印报告的时候将此页一并打印装订。
.1.
.3.
.5.
.7.
验收报告(此表由验收人员填)
教师综合评价:
.9.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
汇编器:平台环境:汇编器由Java语言写成,开发IDE为Eclipse。
实现功能:汇编器实现了真实指令,伪指令以及宏指令的解析以及机器码生成。
真实指令包括除了中断相关的break,systemcall,eret指令以外的所有r型,i型以及j型指令。
伪指令包括段定义伪指令,数据定义伪指令,数据对齐伪指令,指定程序开始伪指令(.end),程序定位伪指令(ORG_CODE)。
宏指令包括push指令以及pop指令。
汇编器还实现了对于输入指令的词法语法检查,所有的错误一次扫描内全部输出。
此外,汇编器同样提供了对于ROM以及RAM的管理,代码以及数据存放位置的指定功能。
程序结构:汇编器分为四个部分:预处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代码生成预处理:将存放于指定位置的汇编程序读入,去除空行,多余的空格,注释等,形成供词法分析的汇编程序。
词法分析:将预处理完成的汇编程序转换为Token序列,转换后的Token序列形成tokenset集合,token分为指令助记符,数字,标号/变量名,寄存器,字符串以及错误字符六种类型,存储其类型,值,行号的信息。
转换过程中根据空格以及逗号划分各个Token,根据行数划分不同指令,分别识别每一种类型的Token并将其存入tokenset。
语法分析:将Token序列转换为指令序列,对指令进行语法检查,将指令分为R型指令,I型指令,J型指令以及宏指令,伪指令,错误指令,处理段定义伪指令,建立ROM,RAM 管理信息集合,建立并且填充标号表,变量表,初步指定指令地址以及数据地址,初步处理数据定义,数据对齐,程序开始,程序定位伪指令。
每一条指令存储了指令类型,指令助记符,参数集合,指令地址,指令标号(可选),指令所在行数的信息。
编码:创建ROM以及RAM分别对应的文件。
对于ROM将语法分析中从伪指令中得到的数据以及地址信息写入ROM文件。
对于RAM,实现各指令标号以及变量名的检索,地址/偏移的计算。
c课程设计东南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和算法,培养学生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了解C语言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掌握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
–熟悉控制结构、函数、数组、指针、字符串。
–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基本的调试技巧,能够独立排查程序错误。
–具备一定的代码阅读和书写能力,能够阅读并理解他人的代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遵守编程规范、注重代码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C语言概述:介绍C语言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应用领域。
2.基本数据类型和表达式:整型、浮点型、字符型、运算符、表达式等。
3.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4.函数:函数的定义、声明、调用、返回值。
5.数组和指针:一维、二维数组,指针的概念、运算、应用。
6.字符串:字符串的基本操作、字符串数组。
7.编程实践:编写简单的程序,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编程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编程思想。
3.实验法:上机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编程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C程序设计语言》(K&R)或其他同类教材。
2.参考书:《C Primer Plus》、《C和指针》等。
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教学视频、在线教程等。
4.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环境、编程软件(如Visual Studio、Code::Blocks等)。
计算机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设计报告
组长:
成员:
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
二0 年月
注:本设计报告中各个部分如果页数不够,请大家自行扩页,原则是一定要把报告写详细,能说明本组设计的成果和特色,能够反应小组中每个人的工作,尤其要表现出每个同学完成教材中思考题的最高难度系数。
报告中应该叙述设计中的每个模块。
设计报告将是评定每个人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要在报告中明确标明每个模块的设计者。
设计报告最后一页是验收表和教师综合评价,请大家打印报告的时候将此页一并打印装订。
.1.
.3.
.5.
.7.
验收报告(此表由验收人员填)
教师综合评价:
.9.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总学分:1 总上课时数:40 上机时数:24)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是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主要任务分两部分:一是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通过授课方式完成;二是用学过的c 语言工具进行程序设计综合练习,主要通过上机试验完成。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1.C++对C语言的扩充掌握C++语言特点、C++的输入输出、函数的重载、inline函数、 new和delete、变量引用2.类与对象掌握类的概念,类类型的定义格式,类与结构的关系,类与操作符重载,类的成员属性,类的封装性,类的继承性,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作用,this指针的含义,类对象的定义,友元函数与友元类的作用;了解inline成员函数,静态数据成员,类的多态性与虚函数等内容。
3. 掌握软件设计的初步知识。
三、上机实习要求练习C语言扩充的知识,构造类、用面向对象技术编成,要求用链表结构编写综合程序,包括输入界面的设计、存储的设计、处理算法的设计、输出报表的设计。
独立完成大作业。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1. 设计能力的培养:了解计算机完整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掌握综合程序的设计能力。
2.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3.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4.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建议学时分配六、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及上机)+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七、教材及参考书1.谭浩强编.C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谭浩强编.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结构______ 课程负责人任国林学时_______ 48 __________ 学分_______ 3 ___________ 开课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制订日期________东南大学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怎样合理地分配计算机软、硬件功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计算机的并行性,达到最佳性能/价格,是计算机系统设计人员最关心的课题。
对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而言,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具有开发与应用技能;而且必须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计算机系统结构》正是这样一门面向计算机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课程。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系统分析与设计综合课程。
目的之一是从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观点出发,掌握如何分析和设计计算机系统,并对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功能进行合理分配,以及如何最佳地实现分配给硬件的功能,达到最佳性能/价格;目的之二是从并行处理角度出发,研究流水技术和并行处理技术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和实现方法,以实现计算机系统性能/价格的优化。
本课程的任务是立足于系统设计者角度,分析和评价影响系统性能/价格的因素;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并行处理技术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和实现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同时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流水技术和并行处理技术。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四章标量流水技术1. 标量流水工作原理介绍重叠、先行控制到流水线的发展,掌握标量流水工作原理、分类原则、性能指标及其分析、评价方法。
掌握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类型及其实现技术。
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内容:在给定的假设条件下,进行指令系统和存储系统的设计。
目的:掌握指令系统和存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要求:设计指令系统的同时,进行相关系统结构内容的设计。
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设计原则。
【关键字】大学东南大学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设计题目:n阶方阵求逆矩阵级别: B学生姓名:汤佳敏学号:05111305同组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卢瑞华月6日目录一、题目与要求 (2)二、项目分析 (2)三、模块分析 (4)四、程序分析 (6)五、结果 (11)六、总结 (15)附:参照文献一、题目与要求(1)题目:n阶方阵求逆(B级)功能要求:a)输入一个n(n<256)阶方阵A,方程系数矩阵与向量均从文本文件读入;b)输出A的逆矩阵至文本文件;c)将得到的逆矩阵与矩阵A相乘,验证其结果是否为单位矩阵。
提示:具体算法可参照相关文献。
(2)课程设计要求➢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鼓励可视化编程;➢源程序中应有足够的注释;➢学生可自行增加新功能模块(视情况可另外加分);➢必须上机调试通过;➢注重算法运用,优化存储效率与运算效率;➢需提交源程序(含有注释)及相关文件(数据或数据库文件);(cpp文件、txt或dat文件等)➢提交设计报告书,具体要求见以下说明。
二、项目分析这是一道有关矩阵的问题,在我们设计程序之前,首先必须清楚了解方阵与方阵逆矩阵的定义,同时在此基础上掌握求解方阵逆矩阵及矩阵的乘法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设A 为n 阶方阵,如果存在n 阶方阵B ,使得AB=BA=E ,则称A 是可逆的,并称B 是A 的逆矩阵。
否则,便说A 是不可逆的。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矩阵与逆矩阵的定义,即矩阵A 与矩阵B 相乘等于单位矩阵的思路,编辑程序。
但是,若用定义的方法求解,计算量大,当矩阵的阶数很大时很浪费时间。
为了节省时间,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上网搜索,在数学问题中,求解方阵逆矩阵的方法有还有很多。
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用初等变换求方阵的逆矩阵,即高斯消元法求逆矩阵。
高斯消元法可以用来找出一个可逆矩阵的逆矩阵。
设A 为一个N * N 的矩阵,其逆矩阵可被两个分块矩阵表示出来。
计算机科学综合课程设计(答案)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计算机科学综合课程设计的答案。
该课程设计涵盖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综合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课程设计的详细答案。
问题1:计算机网络安全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课程设计中,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识别和预防网络攻击:在这个问题中,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如DDoS攻击、SQL注入和恶意软件等。
学生需要设计和实施策略来识别和预防这些攻击。
2. 网络安全协议:学生需要研究和实施常见的网络安全协议,如SSL/TLS和IPsec等。
他们需要理解这些协议的工作原理,并实施相应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网络通信。
3. 网络安全审计:学生需要研究和实践网络安全审计的方法和技巧。
他们需要能够检测潜在的网络安全漏洞,并提出相应的修复建议。
问题2:大数据分析在大数据分析的课程设计中,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和清洗:学生需要研究如何从不同的数据源收集大数据,并进行清洗和预处理以准备分析。
他们需要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来处理大规模数据。
2.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学生需要研究常见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如机器研究和数据挖掘。
他们需要运用这些技术来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并使用可视化工具将结果呈现出来。
3. 数据隐私和安全:学生需要了解处理大数据时的隐私和安全问题,并学会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
他们需要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问题3:物联网应用开发在物联网应用开发的课程设计中,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嵌入式系统开发:学生需要研究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和编程技术。
他们需要使用适当的开发平台和编程语言来设计和实现物联网设备的功能。
2. 传感器和通信技术:学生需要研究各种传感器和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他们需要选择适当的传感器和通信模块,并将其与嵌入式系统集成起来。
3. 应用程序开发:学生需要研究开发物联网应用程序的技术和工具。
他们需要实现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和功能,并与物联网设备进行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