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2.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探索生物界奥秘的历程中,逐步认识了各种生命现象,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学科——生物学。
什么是生物学呢?让我们从它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中了解生物学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一)袁隆平和杂交水稻【教师】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画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短文《袁隆平和杂交水稻》,并思考以下问题:1.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好处?2.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索中的什么精神?3.袁隆平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学生】首先带着问题快速阅读短文,拿着笔勾划重点句、关键词。
掌握阅读的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
再进行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参与讨论。
【教师】提示:(1)阅读短文时,同学们要领悟科学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浓缩文字叙述,抓住关键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概括出生物学的概念。
(3)在重要的文字下面做上记号。
【学生】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袁隆平在稻田中偶然发现了几株表现出杂种优势的水稻。
提出假设:利用杂交的办法培育高产水稻。
探究、验证:田间试验得出结论: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教师】提问:从这篇短文中你能概括出生物学的概念吗?【学生】小组同学热烈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
一位学生做好记录,选派一位代表发言,交流讨论情况。
【教师】小结: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引导学生发现概念中关键的知识点:(1)生物学是科学;(2)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的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常见的生物名称和生物的生命现象2、感受自然,感悟生命,增强关爱生物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即生命现象三、教学过程1、导入提到生物,我们并不陌生,在我们周围就有许许多多的生物,但生物有哪些种类,它们又有什么共性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我们周围的生物2、新课活动一:说出下列物体的名称师: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你能说出下列物体的名称吗?观察图片:金丝猴、生石花、钢琴、大熊猫、郁金香、垂柳、机器人、婴儿、康乃馨、扬子鳄、藏羚羊、老虎、自行车、白鳍豚、蚯蚓生:学生活动思:上述这些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呢?生:学生分类师:通过上面的分类和已有知识请大家思考:什么是生物?生:有生命的物体师:据此自然界的物体就被分为了生物和非生物活动二:列举你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师:既然你已经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了,你能再列举一些生物或非生物吗?生:自由发言师:由此可知大家知道许多生物与非生物,也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非常好。
活动三:尝试分类师:我们再来看下刚才我们说的这些生物,请你将它们分类:金丝猴、生石花、大熊猫、郁金香、垂柳、婴儿、康乃馨、扬子鳄、藏羚羊、老虎、白鳍豚、蚯蚓生:自由发言师生合作:归纳出植物与动物师:自然界的生物有那么多种,都是动物和植物吗?生:不是观察图片: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鸡腿菇,金针菇、H7N9,HIV引出微生物师:由此可知生物可分为(生: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虽然各有各的特点,但同是生物的它们又有哪些共同特征呢?活动四:自主学习师:请大家看课本5——6页,思考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并举例说明?生:自由发言师生合作观察下列图片:A各种细胞B种子的萌发及生长C吃饭的小孩汗水落叶D一家三代E听到枪声的小鸟F沙漠中植物的根和一般植物的根G鲸呼吸产生的水柱师生合作归纳出生物的七大特征:A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需要营养并能排出代谢废物D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E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F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G生物能呼吸师:你能举出更多的例子来说明生物的特征的吗?生:自由发言活动五:生物与我们的关系师:这些生物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生:自由发言师:由此可知我们能不能离开生物呢?生:不能师:所以为了我们更好的生存,我们应该爱护这些生物,并保护他们的生活环境3、小结4、反馈检测5、作业练习册第2页第二、三题四、板书我们周围的生物一、生物有生命的物体二、生物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三、生物的基本特征ABCDEFG。
第1单元第1章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二、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三、教学准备:1、自制课件。
2、FLASH:(1)生物的主要类群填图;(2)生物的应激性。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生物的主要类群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2、生物的种类3、生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被子子无脊椎动物鱼类动物两栖类脊椎爬行类动物鸟类[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广阔的自然界,山川秀丽,花木丛生,但组成自然界的物体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另一类是有生命的,你能举出例子吗?[配合课件][讲述]: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在我们现在的地球上生活着大约有30多万种植物,150多万种动物,当然还有很多种类的微生物。
它们形态各异,趣味无穷。
科学家们根据它们的特征,将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归类为不同的类群。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填图游戏,看看谁知道的生物种类最多,并且能进行正确的分类。
[FLASH]“生物的主要类群填图”。
对于学生无法填充的个别生物种类进行简单的讲解,如蕨类、藻类植物等。
[表扬]:看来同学们对生物类群的知识了解得还真不少。
[总结]:生物的主要类群。
[提问]: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那怎么才能叫有生命呢?生命有什么现象?跟着老师的提示思考并举出自己所知的有生命的物体:人、狗、花、树木等,没有生命的物体:石头、大山、水、桌、椅等。
了解到在地球上生活着大约200多万种生物。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生物被分为不同的类群。
对游戏颇感兴趣,热情高涨。
争先恐后在电脑上操作填图。
对生物的分类知识有初步了解。
带着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小组长负责记录,并选定组员进行发言。
哺乳类其他生物二、生物的生命现象1、生物能生长。
2、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活动。
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目标1.简述观察的基本要求,初步学会制作观察记录表。
2.尝试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3.关注周边生物的生活环境,初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教学准备校园内部分动植物的图片、观察记录表、笔、放大镜、尺子、照相机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镇海林蛙和银杏叶的图片,提问:你们认识图中的动物和植物吗?【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图中的动物叫镇海林蛙,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图中的植物叫银杏,被称为“活化石”,是原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
你们知道吗?镇海林蛙曾被认为是日本林蛙。
后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不论是在蛙的外部形态上还是在细胞核内部物质的特征上,镇海林蛙都与日本林蛙有较大区别,从而确定了它是不同于日本林蛙的新物种。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关于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我们要去哪里寻找呢?【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
【教师活动】展示柳枝上的蝉的图片,引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描写蝉的一段话。
法布尔曾说过:“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要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来进一步认识生物。
【教师活动】出示幼苗时期的韭菜和小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哪个是韭菜,哪个是小麦?同学们是依据什么特征区分的?【学生活动】思考,回答:一般情况下,韭菜叶要厚一些、光滑无毛,小麦叶上有细小的毛。
而且我们还可以采取“闻”的办法,韭菜叶有浓烈的独特气味,小麦的叶有淡淡的清香。
【过渡】刚才同学们在区分韭菜和小麦的过程中,就用到了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
要认识身边的生物,首先要从观察开始。
在我们周边的环境中到底有多少新奇有趣的生物呢?怎样去认识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
新知探究一、观察【教师活动】什么是观察?观察不是随便看看,而是“仔细察看”。
初一生物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学习目标:1.能准确说出生物学的概念;2.能举例阐明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能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45s)今天我们学习最后一节课——我们身边的生物学,那什么是生物学?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找到答案。
板书: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二、出示目标(15s)开始新课前,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1.准确说出生物学的概念;2.能举例说明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能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已经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请举手,(已经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请举手,(统计学情2-3s)很好,(请放下)。
三、自学指导(1min)为达成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请仔细阅读并思考P13-16内容,要求:用横线标注(1.)、(2.)、(3.)、(4.)题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知识点,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书面检测:(1.)什么是生物学?(2.)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3.)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举例说明。
(4.)当今社会面临哪两个方面的生物学问题?这些问题与生物学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自学时间为6min。
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接下来开始我们本课的自学环节,之后老师会进行检测。
四、先学(6min)(一)学生紧张自学,老师目光巡视,适当点拨、提醒,并注意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二)检测(9min)自学时间到,(全部完成指导内容的请举手)好,紧接着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完成情况:(1.)什么是生物学?(正确,很好,请xxx同学回答。
错误,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举手/有同学进行补充吗?)答题要点:1.)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点拨: 1.)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是这门课将要学习的内容;2.)生物学的性质是科学,要求我们要是严谨、认真。
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1 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描绘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开展对社会的影响。
才能目的:进步学生的阅读才能和口头表达才能。
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开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开展对社会的影响。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内容。
〔2〕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2、老师准备: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以及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袁隆平在20xx年颁奖仪式上的资料,让学生理解袁隆平在生物方面做出的宏大的奉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探究过程:〔一〕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画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袁隆平杂交水稻》,然后让学生考虑并答复以下问题:〔1〕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2〕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究中的什么精神?〔3〕袁隆平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老师提示:1、阅读短文时,同学们要领悟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险究的根本步骤,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设计、方法等〕、验证---得出结论。
2、阅读短文时,浓缩文字表达,抓住关键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概括出生物学的概念。
学生阅读,做标记,同学之间进展交流,老师巡回,与学生一起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并由“研究水稻的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及前后几代水稻的生命活动规律”引出概念。
生物学概念比拟抽象,老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中关键的知识点:〔1〕生物学是科学,〔2〕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
在此根底上,就学生所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列举出来,同学之间进展交流,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
〔二〕人类的生存和开展离不开生物:衣服的原料,食物的;住房的材料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真实地体验到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开展离不开生物。
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节内容。
(2)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2、教师准备:
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以及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袁隆平在2001年颁奖仪式上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在生物方面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探究过程:
(一)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画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袁隆平杂交水稻》,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2)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索中的什么精神?
(3)袁隆平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
教师提示:
1、阅读短文时,同学们要领悟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险究的基本步骤,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设计、方法等)、验证---得出结论。
2、阅读短文时,浓缩文字叙述,抓住关键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概括
出生物学的概念。
学生阅读,做标记,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巡回,与学生一起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并由“研究水稻的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及前后几代水稻的生命活动规律”引出概念。
生物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中关键的知识点:(1)生物学是科学,(2)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
在此基础上,就学生所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列举出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
(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衣服的原料,食物的来源;住房的材料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真实地体验到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离不开生物。
(三)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离不开生物学。
出示一些“人口剧增,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及癌症和艾滋病”的画面及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来进一步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通过(二)(三)部分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类与生物学密切联系的结论。
师生讨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展视生物学方面的新动态。
(1)纳米实验室和纳米照相机。
(2)克隆羊。
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及相关资料说明,然后学生10人一组讨论:
1.纳米技术有什么用途?
2.如果克隆人真的出现,会带来什么正在及负面的效应?
教师出示小资料:资料1:生物工程药品。
资料2:生物治疗。
同学间充分讨论,感受生物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每组请一名代表发言,对独到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然后师共同归纳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学必将成为21世纪的领先科学。
板书设计
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一、生物学的概念
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
二、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的关系
衣、食、住、行、医
三、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发展、世界热点问题的解决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