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能量部分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13
第五讲 运动的速度 能量一.教学内容:3. 运动的速度4. 能量二. 重点、难点:1. 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不同。
2. 掌握在匀速直线运动中,t sv =。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利用t sv =求出平均速度及速度的单位。
3. 知道一切物体都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
4. 知道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三、知识点分析(一)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和平均速度1. 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国际单位:米/秒 常用单位:千米/时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3. 匀速直线运动及其速度:(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速度计算:①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s 与t 成正比,s 与t 的比值是不变的,即v 是不变的。
4. 变速运动及其平均速度:(1)变速运动:常见运动物体的速度都是变化的,叫做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①平均速度用来粗略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
它不能把物体在某段路程内的(或某段时间内的)的运动快慢都精确地表示出来。
其中,s 表示某段路程,t 表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v 表示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能量1. 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
2. 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3. 能量形式具有多样性。
4. 几种最基本的能量形式:光能、太阳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
5. 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也可以互相转移。
6. 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
【典型例题】例1.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t sv,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 A. 物体运动速度v 越大,通过的路程s 越长 B. 物体运动速度v 越大,所用时间t 越少 C. v 的大小由s/t 决定,但与s 、t 的大小无关 D. 上述说法都正确例2.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采用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
第五讲地球的能量系统与地质作用第五讲地球的能量系统与地质作用5.1 地球的能量系统地球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她每时每刻都在宇宙中运动着,同时也在宇宙中进行着能量与物质的交换。
而且能量和物质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伴随着物质的获得或丧失,地球系统也同时获得或丧失能量。
一切地质作用都以能量为基础,地球的能量系统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太阳能、放射能、物理能和其他能源。
太阳能是地球从太阳辐射中获得的能量,虽然地球从太阳辐射中所获得的太阳能只是太阳辐射能的22亿分之一,但地球平均每秒钟仍可获得1.8×1017焦耳的太阳能太阳的辐射使植物和依靠光合作用繁殖的藻类生物大量繁殖,构成生物链的基础。
在一定条件下,太阳能通过有机界的参与可以转化成煤和石油储存起来。
太阳能还可以使大气发生环流形成风能,使水蒸汽上升构成水的势能。
因此可以说太阳能是地球生物活动(包括人类在内)的主要能源。
放射能是地球中的放射性物质在裂变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图5—2)。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短半衰期的放射性元素很多,这些放射性同位素大部分已经裂变成稳定元素。
因此可以认为地球形成早期,应比现在具有更高的温度,很有可能在整个地球的表层都是岩浆的世界。
由于地球仍然含有很多长半衰期的放射性元素,而且放射性物质的总量也很大,现今地球由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能量依然高达1.2×1014焦耳/秒。
物理能主要是地球的旋转动能(包括自转和公转)和引力能。
地球的旋转能在一定的时间尺度中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总量范围里。
地球公转所具有的能量在太阳系中处于平衡的状态,有在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时才发生改变,因此对地球本身的物质运动和平衡的影响要么是种长周期的作用,要么是一种灾难性的作用。
据地球的自转速度计算,现今地球自转的总能量约为2.14×1029焦耳,这样巨大的能量哪有亿分之一的变化,其能量变化就相当于34000次8级地震的能量变化,势必引起地球的剧变动。
第五讲如何培养学习能力(上)开启家教智慧唤醒家国能量!大家好,欢迎走进雨竹老师。
上节课呢,我给大家讲到了,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一、决定孩子学习好的因素之一——学习能力问题这节课呢,我给大家讲解决定孩子学习好的三个因素之一,孩子的学习能力问题。
也就是孩子能不能学习的问题,能力是什么意思吗,我曾经查过字典。
字典上对能力的解释叫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
为什么这个解释加了一个主观呢。
在此请大家一定要记住,也是因为我看到了主观这个词儿,同时我创造了另外一个词儿叫伪能力,伪单人旁一个为假的能力为能力。
为什么这样说?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很多孩子在小学成绩不错,小学努力学习。
突然一天在中学他不在学习了,这种现象越来越多,我认为现在很多孩子是伪能力。
包括我们大人,他一个单位里头工作,发现有好多是碌碌无为的,每天很忙很忙。
但是他从不总结自己能力,他从来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些什么。
因为我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
首先呢,我在中学任教过,我也曾经在小学和幼儿园分别任交过。
而且我培养我的女儿也可以说我的女儿是我做家庭教育这个行业的一个。
实验品吧,正因为我不想让在座的各位家长在拿你们的孩子在做实验品。
把这些我教育孩子的总结出来。
我不想让各位家长再走弯路。
所以我认为现在很多孩子真的是伪能力。
我们家长在培养他的时候,他所展现出来的能力,有些时候都不是他的真实的能力。
因为缺少了一个条件是主观的。
二、学习能力的几项那么到底什么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呢,学习的能力,有三大项十五小项。
构成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那三大项是什么,一是个性品质,二是知识储备,三是智力水平。
1、个性品质。
个性品质包括自尊心,责任心,自信心,上进心、自控力,意志力,这六项构成了一个孩子的个性品质,学习靠不靠个性品质,靠。
小学可能不用靠。
中学一定要靠,到了高中更要靠。
考上好大学的核心就是个性品质决定的。
大家请想一想啊,我说的这个有没有道理,一会儿我们还要细细的分析这个问题,2、知识储备。
第五讲化学中能量的变化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知识概要]一、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1、热力学专门研究能量相互转换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则的一门科学。
它以两个定律为基础,通过热力学函数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方向与限度,是一种纯宏观的方法。
2、化学热力学把热力学的定律、原理、方法用来研究化学过程以及伴随这些化学过程而发生的物理变化,就形成了化学热力学。
它是有关化学过程的热力学,主要解决化学变化的方向、限度和能量的变化关系。
3、体系和环境体系被研究的物质或空间系统称为体系。
环境体系以外的、与体系有联系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
体系和环境之间可以有明显的界面即真实的界面,也可以是假想的界面。
热力学体系可分为三种:(1)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2)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有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
在热力学中主要研究封闭体系。
(3)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
4、状态和状态函数状态由一系列表征体系性质的物理量所确定下来的体系的存在形式称为体系的状态。
状态函数借以确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
例如:某理想气体是研究的体系,其物质的量n=1mol,压强p=1.013×105Pa,体积V=22.4L,温度T=273.2K,则体系处于标准状态。
这里的p、V、T就是体系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征体系状态一定,则状态函数有一定的值。
体系的状态函数发生改变,则体系的状态发生改变。
体系的始态和终态一经确定,各状态函数的改变量也就确定了。
或者说状态函数的增量只决定于体系变化的起始和终了状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和途径过程体系从始态到终态的变化经过。
途径体系经历一个过程,由始态变化到终态,可以采取许多种不同的方式,每一种具体方式称为一种途径。
6、热力学能(原称为内能)体系内一切能量的总和叫做体系的热力学能,通常用U表示。
它是体系自身的性质,是状态的单值函数,其改变值只决定于体系的始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且绝对值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