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多样的世界气候 第二节 世界气候类型 精品教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二节世界的气候类型》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教材通过介绍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气候多样性,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的概念和因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气候类型的认识尚不全面,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气候类型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图像和实例的辅助,提高学习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掌握各类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像和实例,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分布和影响因素。
2.难点: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变化,以及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像和实例的展示,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讲解法:教师对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气候类型》。
2.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地图、图片、实例资料等。
3.课前准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熟悉和分析,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世界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气候类型》是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区域以及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气温和降水2.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寒带气候、高山高原气候3.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热带气候,两极附近寒带气候,中纬度地区温带气候,高山高原气候4.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运动、五带划分等基础知识,对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能识别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2.难点: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的课件;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气候类型图片、视频等素材;3.练习题:准备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气候类型》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使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分布规律。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气候类型的划分、分布及形成原因方面还需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气候现象的探究兴趣较高,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难点: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气候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气候类型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分布规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气候类型的图片、图表等。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气候类型的案例,用于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景观背后的气候类型吗?”激发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通过课件展示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区域和形成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分布规律。
第二节世界气候的类型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
2.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进一步学会正确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对比、分析、综合整理等思维从而自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3.通过对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的分析,使学生明确科学结论的得出要有前提条件、充分的依据,学会多问为什么,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4、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知识如何指导生活实践。
5、世界13种主要气候类型进行总结归纳,进一步明确各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教学重点】
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教学难点】
从纬度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分析各气候类型的分布
【课前准备】
1.学生在课前分小组绘制好印度尼西亚、开罗、罗马、伦敦、莫斯科、上海等城市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收集一些这些城市的建筑、服饰、自然风景图片等。
2.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自然风景图片
3.教学课件:展示教学过程的课件
【教学过程】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第二章 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
“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首先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学生记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记忆。
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能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这个练习,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2) 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
(3) 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 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3) 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教 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三、教与学的过程(导入新课)叙述:每天晚上7点整,大家一般都收看中央电视台权威新闻节目-新闻联播。
在新闻联播之后,会有一个观众都比较关注的节目?学生回答。
提问:那我们是否听说过有气候预报呢?根据大家以前学习的中国地理知识,谁来解释一下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生:思考回答。
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地理》第2章《多样的世界气候》《世界的气候类型》说课稿教材:中国地图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30—35页。
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01年7月第一版。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世界的气候类型第一部分: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一、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和作用《世界的气候类型》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2章《多样的世界气候》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难度较大,但是对生活和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内容分析:我在教学中把本节内容分为3课时进行处理,今天仅探讨第一课时的教学。
第一课时: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热带气候的特征和自然景观特点第二课时: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分布、特征和自然景观特点第三课时:寒带和高原高山气候的分布、特征和自然景观特点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了解热带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典型自然景观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及景观图,认识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阅读和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判别气候类型。
3.通过活动、图片等各种方式了解某一气候类型地区的自然景观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气候的科学原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例分析,体会自己家乡的气候特点,初步培养运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与生产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及典型景观特征。
(世界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也是学习世界地理的重要基础。
)(2)教学难点: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其所属的气候类型。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世界气候类型教案2中图版第二节世界气候类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2、运用表格进行归纳,运用连线题深入浅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气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对我们生活与生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培养观察的思维能力。
3、通过对气候特征的分析,培养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通过平时的上课的观察以及各种类型作业的完成情况,八年级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特征分析如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经过一年多对地理的学习,基本掌握了阅读地图的一般方法,特别注重对图例以及文字注记的阅读,因此通过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没有困难;但是学生的归纳能力欠缺,所以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分析难度较大;由于电子地图的快速发展以及普及应用,学生现实生活中判断方向的机会较少,所以学生的方向感不强,因此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世界气候的海陆分布学生也会遇到困难。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运用地图找出相关的地理知识,学生没有困难;但是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归纳气候特征,由于对这一方法的应用较少,需要对这一方法进行讲解,相应的练习也要降低难度。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能够感受到气候对生活的影响,比如穿衣、饮食等。
3重点难点1、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展示斋堂四季照片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提问:气候的两个主要的要素是什么?如何描述气温和降水特点?完成【学案任务三第一题】【检测】提问:通常我们会利用哪一种图来描述这两个要素?【出示温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出示填空题目,分析不同季节气温和降水状况。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二节世界气候类型精品教案(中图版
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记住四种热带气候的名称;
2、掌握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
3、初步学会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表格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4、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5、了解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气候名称;
6、了解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点: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气候、温带三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植被类型名称;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表格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教学课时:2个课时
教学方法:列表对比法、图示法、分析法
教学用具: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热带气候的景观图、四种热带气候类型代表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图或相关的表格。
板书设计:一、热带地区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3、热带季风气候;
4、热带沙漠气候
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
1、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三、温带地区的气候:
1、温带季风气候
2、温带海洋性气候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亚寒带和寒带地区的气候:
1、苔原气候
2、冰原气候
五、高山地区的气候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中的地球上的五带;说明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完成“探索活动”,看P31图B,使学生对不同区域的不同气候有了一定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球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那么,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
【板书】:一、热带气候类型
生:看P32图C。
师:同学们看看,从地图中可以看出热带地区的气候有哪几种?
生: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师:好。
同学们都已从图中看出了热带地区的四种气候。
下面同学们对照地图,把课本第32页——第35页的几段看看。
然后由同学们填写下面的表格。
生:边看书边对照表格在书本上划出主要知识点。
师:列表。
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气候特点形成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地区
非洲、亚洲、南美洲全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
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两侧
非洲和南美洲、大洋洲终年高温、分干、
湿两季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
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的东南部和南部(强
调:其它地区没有)终年高温、分旱、
雨两季
受东(西)南季风和东
北季风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
西部和中部(非洲、亚洲、
大洋洲)
终年高温、降水稀
少。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
带控制
教学说明:每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最好由学生从地图上找出其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并与课本中的大致位置对比。
也可以在表格的旁边作一个副板书。
如:热带雨林气候: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分、马来半岛南部、非洲的几内亚湾和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南美洲的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和北美洲南部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该气候的特殊性,课本中是直接给出了其主要分布地区。
但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这种气候是亚洲所特有的一种气候类型。
热带沙漠气候: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地区。
而且教学中要强调:南北回归线的中部和西部,不包括东部地区。
因为后面的各章教学中都要涉及到相关内容。
教学中不要讲的太细,先给学生一个大致的印象。
主要特点要带着学生联系补充内容中的气压带和风带简单分析。
如果学生素质较好,可以利用相关的气温和降水量图(有投影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师:同学们已经很认真地填写了表格,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四种气候类型有什么共同点?
生:全年气温都很高。
师:很对。
下面我们来做几个题目,看看同学们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这四种气候类型。
课堂练习:P41,复习题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热带地区的四种气候类型的有关知识。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它的一些气候类型。
师:前面我们讲到的五带中是否有亚热带?亚热带是一个什么样的热量带?
生:没有。
亚热带是一个过渡热量带: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带。
【板书】: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带
师:列表(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植被
亚热带季风气候(欧亚大陆的东南部)
南、北纬25°-35°的
大陆东岸:中国秦岭—
淮河以南、日本、朝鲜
半岛南部。
夏热冬,降水充足,
夏雨较多,雨热同
期。
受东北季风和
东南季风的影
响
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
候主要在地中海地区、其
它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温和多雨
受副热带高气
压带和西风带
交替控制
常绿硬叶林
亚热带草原和沙漠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25°-35°的大陆西
部和内陆地区。
常年干旱少雨,夏季
高温炎热,冬季气温
比热带沙漠气候低。
受副热带高气
压带
耐旱、矮小的植
物。
(骆驼刺)
气候
教学建议:关于这三种气候的代表性植被要求学生能区分开。
生:看书,课本P35-36的内容。
【板书】:三、温带地区的三种气候类型
师:列表。
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地区的大陆
西部。
冬暖夏凉,最冷月的平均气温高于0℃,
降水均匀,气候湿润。
受海洋、暖流等因
素的影响。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地区的大陆
东部。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受冬、夏季风的影
响。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地区的大陆
中部。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
远离海洋,海洋暖
湿气流影响较少。
生:课本P37——P38。
师:边讲边填。
【板书】:四、亚寒带和寒带地区的气候类型
师:列表。
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
寒带苔原气候
北极圈以内的北冰
洋沿岸地区。
长冬无夏,终年寒冷。
纬度位置高,太阳辐射顷斜
厉害,热量微弱。
寒带冰原气候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
岛的大部分。
终年酷寒、干燥、烈风,
冬季处于长夜之中。
纬度位置高,太阳辐射顷
斜厉害,热量微弱。
海拔位
置高
【板书】:五、高山地区的气候
师:(讲述)高山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高山;高山气候的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影响气温和降水,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高山地区的气候在植被上的表现: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寒荒漠、高山积雪。
课堂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可知:按气温的变化,气候类型可以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气候。
每一个带内又可以按降水的多少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
课后练习: P41页的第2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