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二节世界气候类型(中图版)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第一节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一、海洋与陆地1、世界海陆比例:海洋占71%,陆地占29%。
2、全世界共有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5,四大洋的特征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1)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2)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第二节海洋和陆地的变迁1,海陆变迁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论据:南美洲和非洲西部轮廓形状基本吻合,古老底层顺序大致相同。
3,板块构造学说:(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版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4,板块运动方式第二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和变化1,天气与气候2,常见天气符号3,气温日变化与年变化:气温日变化:一天中,一般14时(午后2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北半球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气温年较差:一年当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一年当中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4,气温的分布与变化5,降水的分布和变化第二节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1,划分依据根据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和组合情况,以及自然植被的分布差异等。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第二节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气候对生产的影响(2)工业生产、城镇分布与建设以及交通建设都必须考虑气候因素。
(3)在一些地区,气候还是重要的生产和旅游资源,如风力发电、旅游区建设、雾凇观赏等。
3,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空气质量的影响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1,人口增长(1)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到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经达到70亿。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二节世界气候类型
教学目标:
1、记住四种热带气候的名称;
2、掌握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
3、初步学会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表格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4、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5、了解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气候名称;
6、了解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点: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气候、温带三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植被类型名称;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表格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教学课时:2个课时
教学方法:列表对比法、图示法、分析法
教学用具: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热带气候的景观图、四种热带气候类型代表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图或相关的表格。
板书设计:一、热带地区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3、热带季风气候;
4、热带沙漠气候
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
1、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三、温带地区的气候:
1、温带季风气候
2、温带海洋性气候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亚寒带和寒带地区的气候:
1、苔原气候
2、冰原气候
五、高山地区的气候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中的地球上的五带;说明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完成“探索活动”,看P31图B,使学生对不同区域的不同气候有了一定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球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那么,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
【板书】:一、热带气候类型
生:看P32图C。
师:同学们看看,从地图中可以看出热带地区的气候有哪几种?
生: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师:好。
同学们都已从图中看出了热带地区的四种气候。
下面同学们对照地图,把课本第32页——第35页的几段看看。
然后由同学们填写下面的表格。
生:边看书边对照表格在书本上划出主要知识点。
师:列表。
教学说明:每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最好由学生从地图上找出其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并与课本中的大致位置对比。
也可以在表格的旁边作一个副板书。
如:热带雨林气候: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分、马来半岛南部、非洲的几内亚湾和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南美洲的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和北
美洲南部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该气候的特殊性,课本中是直接给出了其主要分布地区。
但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这种气候是亚洲所特有的一种气候类型。
热带沙漠气候: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地区。
而且教学中要强调:南北回归线的中部和西部,不包括东部地区。
因为后面的各章教学中都要涉及到相关内容。
教学中不要讲的太细,先给学生一个大致的印象。
主要特点要带着学生联系补充内容中的气压带和风带简单分析。
如果学生素质较好,可以利用相关的气温和降水量图(有投影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师:同学们已经很认真地填写了表格,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四种气候类型有什么共同点?
生:全年气温都很高。
师:很对。
下面我们来做几个题目,看看同学们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这四种气候类型。
课堂练习:P41,复习题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热带地区的四种气候类型的有关知识。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它的一些气候类型。
师:前面我们讲到的五带中是否有亚热带?亚热带是一个什么样的热量带?
生:没有。
亚热带是一个过渡热量带: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带。
【板书】: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带
师:列表(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教学建议:关于这三种气候的代表性植被要求学生能区分开。
生:看书,课本P35-36的内容。
【板书】:三、温带地区的三种气候类型
师:列表。
生:课本P37——P38。
师:边讲边填。
【板书】:四、亚寒带和寒带地区的气候类型
师:列表。
【板书】:五、高山地区的气候
师:(讲述)高山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高山;高山气候的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影响气温和降水,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高山地区的气候在植被上的表现: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寒荒漠、高山积雪。
课堂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可知:按气温的变化,气候类型可以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气候。
每一个带内又可以按降水的多少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
课后练习: P41页的第2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