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失衡综合征
透析失衡综合征
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定义
❖透析失衡综合征 〔dialysis diseqilibrium syn-drome,DDS〕 是由于快速血液透析诱导 的血脑屏障两侧渗透压的改变,以脑水肿为特征,临 床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由 KENNEDY等于 1962 年首先描述。是指由 于透析原因引起的脑水肿导致的一系列神经病症。
护理诊断 ❖脑电图所见为一过性的脑电波强度异常增加。
区别诊断
❖其区别诊断于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 系统功能障碍。
失衡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一、PAPPIUS 等提出的“尿素反向效应〞
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和体液潴留过多,在首次透析或透析 诱导期,血浆中的毒素(尿素、肌酐等)水平下降过快,由于 血脑屏障作用,脑脊液的尿素浓度下降缓慢,血脑之间产生 尿素浓度梯度,从而产生渗透压梯度,使水进入脑脊液中,即 尿素的反向渗透效应,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
❖ 为了防止体液和溶质快速去除造成失衡,首次透析 尿素氮下降水平应限制在30%左右为宜;透析时 间不应超过3h,透析频度可增加。
护理措施
❖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合理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以免血中毒素增长过多、过快。
❖ 首次透析者,血液速度防止过快,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不超过3小时,对于血中肌酐和尿素氮水平 较高者,增加透析频率。
❖对于高度浮肿的患者,也可采用增加透析频率。
护理措施
❖ 对首次透析或透析早期以及不能按时透析的患者, 在透析的同时, 采用缓慢静脉推注5%葡萄糖 10ml加地塞米松5mg,可提高血浆渗透压,防止脑 水肿,减少失衡综合征发生,必要时肌注或静注安定 5~10mg。
易发人群
❖易发生于首次透析、诱导透析以及慢性肾功能衰 竭,透析间隔太长及透析不充分、使用高效透析 器患者,常出现在每次透析完毕前或之后不久, 发生率 3.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