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发展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8
绪论:自然资源学发展概述自然资源学: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中可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现代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五大趋势:全球化、战略化、管理化、定量化、现代化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自然资源概念的基本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辟利用能力。
(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远景资源: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辟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者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最大资源潜力: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实用产品或者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实用产品或者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伤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吸收能力: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者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者人口)数量。
承载能力的进一步划分:生存承载能力、最适承载能力、容限承载能力。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稀缺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演变的。
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可更新资源:当使用不超过其繁殖或者再生能力时可无限更新的可更新资源。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中国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一、人均资源量少(二)矿产资源:(三)耕地资源:(四)水资源:资源开辟的生态影响: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降低。
自然资源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自然资源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其历史演变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利用和保护的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探讨自然资源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古代:自然崇拜与资源利用在古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和利用处于初级阶段。
人们对自然界的力量充满敬畏,将其视为神灵的象征。
在这个时期,自然资源的利用主要局限于采集、狩猎、渔捕和农业生产等。
1. 采集和狩猎早期的人类依靠采集植物果实、种子和狩猎动物为生。
他们根据季节和动植物的生长周期,迁徙于不同的地区。
这种生活方式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因为他们在利用资源的同时,避免了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2. 渔捕和农业生产随着工具的制作和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从事渔捕和农业生产。
渔捕活动使得人类能够获取更多的食物来源,而农业生产则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供应。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对土地、水资源和作物进行有意识的保护和改良,以提高产量和可持续性。
近代:工业革命与资源消耗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工业化的推进使得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在这个时期,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消耗呈现出以下特点:1. 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
煤炭、铁矿石、石油等矿产资源被大规模开发利用,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能源和原材料。
然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2.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现代农业生产依赖于化肥、农药和机械化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产量。
但同时,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现代:可持续发展与资源保护面对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现代社会开始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
1.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现代社会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自然资源。
绪论1.自然资源学的发展阶段①史前时期的人与自然资源。
距今250万年~约5000年左右,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影响是局部、微小。
还未有文字记载,通过考古方式了解。
②自然资源的零星记载、描述。
距今5000年~工业革命;农业社会的技术和生成力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也逐渐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影响有限;有了文字记载。
③自然资源学的萌芽。
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有了革命性进步;一些涉及自然资源研究学科和资源利用技术学科的出现;还未有独立的自然资源学;其他学科积累的科学资料和知识,为自然资源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④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蓬勃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爆炸性增长,生活物质水平和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工业化向全球扩展;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与日俱增,自然资源的稀缺、冲突和环境问题更为突出;合理开发利用和积极保护自然资源,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资源资源学以其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加之新的科学技术,正式出现在当代科学舞台。
第1章自然资源的性质1.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①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影响因素:利润要求;勘探政策;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得性;需求水平;开采成本;资源产品的价格;替代品的可得性和价格②条件储量: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成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
影响因素:a、受政治力量、市场因素、技术革新等影响;b、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之间的分界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都不一样;C、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都是已查明,但它们被查明的确定程度会有很大的差别。
③远景储量: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未来有大的发现;估算方法:a、外推法估算:根据一定的地质条件下过去生产的增长率和探明储量的增长率外推,或者根据过去每钻井单位深度的发现率外推;b、特尔菲法估算:请一些与家来预测未来可能的发现,然后取他们估计范围的平均值。
1、名词解释①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生成、演化和分布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及管理保护的学科。
②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包括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考察成果及进展野外考察,其目的是摸清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区域组合类型。
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目的性很强,既是根底研究,又是应用科学,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可缺少的根本环节。
③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是指在技术经济根底上,对自然资源从整体上、宏观上论证起开发合理性。
2、问答题1、试述自然资源学开展阶段及各阶段的形成的特点①自然资源的原始利用时期:积累了一些积累了极为原始的经历,谈不上总结记载②自然资源研究的萌芽时期:以记载描述为特色谈不上系统性、科学性③有关学科的单项自然资源研究时期:多门学科分别独立地开展了本领域内的自然资源研究④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开展时期: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形成,并得以迅速开展2、自然资源的研究内容①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综合评价②编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方案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④积极开辟新资源3、自然学的特点①综合性②区域性③穿插性第一章1、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可为人类所开发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过程。
2、问答题1、试论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必须是形成和存在及自然界中的自然物质或自然过程及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属性;自然资源必须为人类所利用具有社会属性。
故下定义为:自然资源是可为人类所开发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过程。
2、试论自然资源的特点形成及分布的不均性:1、关系的整体性:2、演化及存在的变动性和稳定性:3、空间构造的层次性:数量的有限性:1、使用价值的多用性2、认识的可变性及虚化性3、管理保护上的国际性3、试论自然资源按循环周期长短的分类问题按照自然资源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循环周期的长短可将自然资源分为两类:1、一类是循环周期漫长的不可再生资源亦称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指各种岩石矿产资源;2、一类是循环周期较短的可再生资源,亦称可更新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及气候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