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 三颗枸杞豆教案 鲁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掌握“蹑手蹑脚”、“鲜为人知”、“著作等身”等词语的含义。
2.运用发现、批注、质疑、品读等方法读书。
从而理解富有哲理的句子的深刻内涵,并能学习细腻地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领悟三叔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所赋予的启示。
【教学重点】在学生运用批注、质疑等读书方法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品评“我”与三叔的两次会面。
感受人物悲剧形象,理解语句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三叔与“我”的第二次会面的谈话,富有人生的启示。
该怎样理解?【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奇思妙想你的生命如果还剩下三天,你将会怎样度过?你的感想是什么?感言:1、时间是宝贵的,我们一定珍惜时间。
2、生命的生命是不可以变化的,但是生命的宽度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增加的。
3、世上没有后悔药… …4、…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解读,藏在“三颗枸杞豆”背后的关于“时光”的秘密。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枸杞(gǒu qǐ) 蚱蜢(zhà měng) 叶鞘(qiào) 蹑(niâ)手蹑脚烦躁(zào) 缝隙(xì ) 灯盏(zhǎn ) 半晌(shǎng)花蕊(ruǐ) 擎(qíng) 叶脉(mài) 鲜(xiǎn)为人知癌(ái)症腻(nì )味喃喃(nán) 殷(yān )红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1、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2、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3、著作等身:著作堆叠起来和身体一样高。
形容著作很多三、一读文章,读懂大意1、从全文内容看,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这种顺序有什么好处。
2、文中共记叙了我和三叔的几次见面,对于每一次见面,分别概括一下。
3、划出文中对“我的乐园”的描写,并试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描写作比较。
四、师生合作,明确答案1、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4三颗枸杞豆学习目标: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熟读文章,掌握基础知识。
学习重点:目标1,目标2学习难点:目标1学习方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预习过程:一、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放歌曲《童年》,并投影歌词;鼓励同学跟唱,不会的同学跟着哼调)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乐园,在你的乐园中总有一些事情让你至今都记忆犹新,那么下面让我们走进植物学家程海的童年乐园,他的乐园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打开课本。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一)带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并圈点生字、词。
1. 鉴于这篇文章较长,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新的读书方法——跳读(出示投影)跳读是专门寻找所需材料的阅读方法,跳读不要求对文章必须从头至尾的通读,只要求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选读某些章节就可以,跳读时要眼脑并用,精神高度集中,迅速扫描,寻找所需材料。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方式:(1)学生抽签进行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感情丰富(2)学生朗读小组对其朗读情况进行评比(3)评出今日的朗读之星3.根据课文内容,请同学复述故事情节(大体意思对就可)(二)读一读,写一写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枸杞()()硬壳()蹑()手蹑脚一绺()腻()味花蕊()殷()红擎()撂()癌()症鲜()为人知桑葚()蚱蜢()()2.解释下列词语,并会运用蹑手蹑脚:训斥:鲜为人知:乏味:殷红:枸杞:口头禅:渺茫:著作等身:3.识记以上生字、词(5分钟)(三)通过预习,你们能否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样的三颗枸杞豆?(在“枸杞豆”前面加上一个恰当的修饰语)_______________的三颗枸杞豆;___________的三颗枸杞豆; ________ 的三颗枸杞豆三、布置作业朗读课文,进一步深化感知文章内容。
教后反思:导学案学习目标:1.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3.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学习重点:目标1,目标2学习难点:目标2,目标3展示过程:一、听写生字词,检查学生的掌握及运用情况.二、读一读,议一议1.这三颗富有深刻意义,催人奋进的枸杞豆征服了“我”,但在之前“我”是什么样的人呢?之后又变成什么样的了?可以用什么样的一个成语来概括?2.三叔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简单介绍三叔的经历。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欣赏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和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2、学习课文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3、理解文章中心,引导学生珍惜人生黄金时光,努力学习,早日成才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
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生动细致,极富感染力;人物的动作、外貌、神态细致传神,诵读这些文字,感受语言的美丽。
理解作者的用意2、点拨法。
三叔的一些话语含义深刻,教师可适当点拨,可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含蓄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人生黄金时光,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教学重点】借助于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分析三叔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三颗枸杞豆”的内涵【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命就如那丁香花,花开时用热情绽放芳华,花落时用凄美感染世界,在我们课本中,也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它以那艳目的枸杞豆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请看课文《三颗枸杞豆》。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程海,陕西省乾县人,中国作协会员。
作品有短篇小说《三颗枸杞豆》《漆彩》,长篇小说《热爱命运》《苦难祈祷》《人格粉碎》。
据程海介绍,《三颗枸杞豆》发表于1983年,是程海当初在乾县文化馆工作时,曾在乾县祝家堡驻队,路遇一位癌症病人,与其聊天时注意到,这位垂危病人对树叶的观察如此之细,那种生命临终前对大千世界的感悟、对生命的留恋,使程海感触颇深,回去后仅用了一个下午,程海就一气呵成地写出了这篇《三颗枸杞豆》。
三、整体感知1、注音蹑手蹑脚(niè) 蚱蜢(zhà měng)一绺(liǔ ) 半晌(shǎng) 鲜为人知(xiǎn) 腻味(nì) 颓唐(tuí) 殷红(yān) 口头禅(chán) 喃喃(nán nan)2、解释词语鞘:装刀剑的套子 ,烦躁:烦闷急躁训斥:训诫和斥责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凝神:聚精会神半晌:半天擎:,向上托举苞:花没有开时包着花骨朵儿的小叶片。
三颗枸杞豆(鲁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三颗枸杞豆课型:新授备课人:刘秀美审核:教学目标:1、学了这篇小说后,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从小必须树立理想并付之于实践。
2、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3、学习本文采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段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明白一个道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一)1、课文中的“三叔”的理想是什么?他的理想实现了没有?为什么?可见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该怎么办?明确:2、三叔临终前给我留下了一个什么谜语?“我”猜出来没有?那三颗枸杞豆包含什么深刻的含义?明确:(二)、整体感知1、遇到三叔前,“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遇到三叔后呢?“我”前后的变化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明确:2、使他前后判若两人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二、导入童年是美好的,是有趣的,是懵懵懂懂的。
而程海笔下“我”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三颗枸杞豆》这篇课文。
三、对预习导学部分进行课堂展示四、品位文本,讨论问题。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个“淘气鬼”呢?“我”为什么要逃学?2、文章开头有关山谷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3、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三叔,怎样描写的?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用一段话概括三叔的形象。
五、延伸1、读了课文后,你从三叔、“我”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2、通过学习本文结合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流沙河《理想》中的有关诗句,说说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看法?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六、学后记:学了本文后,你从思想方面和写作方面有什么收获?教后记:。
第 4 课《三颗枸杞豆》 教学实录 (鲁教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一〕 导入新课 师: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熟悉的歌曲,你们猜一猜歌曲的曲名。
音乐:罗大佑演唱的 ?童年 ?中的一段 师:会唱这首歌的同学能够跟着一起唱 〔音乐播完〕师:你们能讲出歌名吗?师:有专门多的歌曲与文学作品都描写了童年生活, 确实是一段难忘的童年经历。
师:我们一起先读一读这课的字词〔板书〕:枸杞g o uq i 一绺li □鲜xi a n 为人知腻n [味颓tu i 唐殷y a n 红叶鞘qi ao 桦hu a 木半晌sh a ng口头禅chdi —摞lu b 癌8症师:下面我给大伙儿三十秒的时刻, 记下字词的读音, 我们比一比哪位同学的经历力最 好 〔板书〕:枸杞 一绺 鲜为人知腻味 颓唐 殷红叶鞘 桦木 半晌口头禅一摞癌症〔学生举手自荐朗读〕师:下面的时刻,请大伙儿快速的阅读课文生: ?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 ?三颗枸杞豆 ?〔二〕整体感知课文五分钟的阅读时刻,学生自读师:大部份的同学都差不多完成了阅读,请大伙儿把课本合上回答老师的咨询题。
请咨询: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大伙儿不要紧张,大胆举起你们的手,答案不需要专门完整,一个字、一个词、支言片语也行。
这一排专门多同学不敢举手了,那我们就请这一排的同学来回答那个咨询题,你在文章中看到了什么?生:我在课文里看到了作者小时候在树林里玩师:答得专门好,下一位同学生:我看到了作者常常逃学,一次到树林里玩看到了三叔,后来明白他得了癌症。
师:不错,这同学看书时比较用心生:文章写三叔小时候三个零的通过师:专门好生:写了作者小时候对他有阻碍的事。
师:语言专门简明师:下面我想再请一些同学来概括一下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
生:写了作者童年时的经历,他不爱读书,但由于看到了失败的三叔,他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
生:课文写了鼓舞作者成为植物学家的通过生:写了作者成为植物学家,对他阻碍专门大的一件事。
三颗枸杞豆程海教学目的1、给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交流阅读感悟,品味精彩语言,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3、在学习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及难点训练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阅读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话题交流:莎士比亚说过“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积累与生活谈谈对“时间”的感悟。
(小组归纳,集体交流)……有一篇文章作者就是通过三颗平凡而又普通的枸杞豆,让一个淘气的孩子懂得了时间的珍贵,刻苦学习,由幼稚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辉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由植物学家程海写的《三颗枸杞豆》。
(多媒体展示课题、作者及教学目标)二、指导自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时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积累字词;二是感悟精彩部分并对精彩语言作详细批注;三是提出不懂的问题。
(生自学课文)(一)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字词(多媒体展示)(指名读,正音,齐读)枸杞()蹑手蹑脚()一绺()叶鞘()鲜为人知()腻味()颓唐()擎()蚱蜢()烦躁()口头禅()殷红()2、整体感知:找两名同学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课文内容。
3、深入阅读:再读课文,找到自己的感悟点,亦可与同学交流寻找。
(二)多媒体展示:交流阅读感悟,品味精彩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预计可能出现的感悟点(对于一些重点段落,教师应当给于适当的归纳。
)★第3自然段“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睬。
”蹑手蹑脚、闪电一般、用指甲在叶鞘上挖一个小洞。
可以看出小时候的“我”非常淘气、机灵。
也可以透出大自然的魅力和“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作者小时候对大自然观察的细心为他以后成为植物学家奠定了基础。
★文章对三叔的几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如:10段“那人慢慢地站起来,手里拿着一根桦木削成的棍子,微风吹着他颤颤摇摇的身子……”(表现三叔疾病缠身,身体虚弱。
三颗枸杞豆八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三颗枸杞豆》的主题思想。
1.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概括故事情节。
1.3学会运用象征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积极向上的品质。
3.2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1.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1.3学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2.2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情况,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作者信息。
2.阅读课文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2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之美。
3.分析人物形象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如:“老王”、“小明”等。
3.2学生分组讨论,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4.理解主题思想4.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如:关爱他人、积极向上等。
4.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展开讨论。
5.学习象征手法5.1教师讲解象征手法的概念及其作用。
5.2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运用,如:“枸杞豆”象征生命、希望等。
6.写作练习6.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如:“以‘三颗枸杞豆’为题,写一篇作文。
”6.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写作思路。
6.3学生独立完成作文,教师批改并给出建议。
7.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四、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2.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较为准确,对主题思想的把握有待提高。
3.在写作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象征手法,但作品深度有待挖掘。
4.教师在课堂上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颗枸杞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欣赏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和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2、2、学习课文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
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生动细致,极富感染力;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细致传神,跃然纸上。
诵读这些文字,感受语言的魅力,理解作者的用意。
2、点拨法。
三叔的一些话语含义深刻,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教师适当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含蓄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中心,引导学生珍惜人生黄金时光,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难点1、深入理解文章含蓄的语言;2、体会文章题目的深层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前5分钟播放歌曲《童年》。
2、师讲述:一首《童年》将我们带回了如诗如画的岁月。
童年是美好的,是有趣的,是懵懵懂懂的。
而程海笔下“我”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三颗枸杞豆》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出示学习目标1、课前已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老师想问一问,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个人?请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三叔和“我”分别是怎样的人呢?(学生作答)2、三叔在他生命垂危之际,悟出了什么?“我”从与三叔的交往、从三叔的话语里又悟出了什么?这节课通过《三颗枸杞豆》的学习,要探究完成以下两个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三、介绍读书方法,分点感知主体1、教者介绍读书方法——跳读。
这篇文章比较长,在课堂上读完要花很长时间。
如何在作好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在最短的时间,找出在课堂内我们需要的一些重要材料呢?今天,老师将教给大家一种新的读书方法,这就是跳读。
跳读是专门寻找所需材料的阅读方法。
跳读不要求对文章必须从头至尾的通读,只要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选读某些章节就可以。
跳读时要眼脑并用,精神高度集中,迅速扫描,寻找所需材料。
2、齐读读书方法,教者强调跳读的方式。
3、教者出示读书目的,学生跳读课文。
读一读,议一议(一):请同学们用跳读的方法,读一读“我”和三叔的两次对话,划出对话中不理解的语句,并提出来,讨论交流。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朗读来品味美文。
A层:读准字音;B层:节奏准确,舒缓得当;C层:以声传情。
2.学习生动细致的景物描写。
A层:找出描写的内容;B层:了解景物描写的方法;C层: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1.学习文质兼美的文章,不宜琐碎地串讲字词,否则会破坏其美感。
我们可以景物描写为突破口,利用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及深入学习。
2.指导学生采用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灵活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由易到难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知识的迁移。
课堂要使每一层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3.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步骤和内容(一)导语设计:不知大家留意过那些普通而不起眼的枸杞没有?它浑身是宝,它的根可以作药,叶可以煮汤,而它的果实枸杞子呢,人们用它们来炖汤、制酒、做饮料等,作用很广。
可你们也许没有想到,这种小小的枸杞子在特定的情况下还能给人以人生的启蒙,改变人一生的命运。
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与之有关的一篇文章。
(二)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读书教师语言设计:这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美文,我们可以通过大声朗读来把握课文内容,请大家在读书的过程中留意课文中的景物描写。
2.引导学生讨论学习教师语言设计:由一个小山村里出名的“淘气鬼”变成一个植物学家,促使“我”变化和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他生活的那个美丽、可爱的小山村。
作者满怀着感情,用生动、细致的笔调来描写那个小山村的景物,是那么地具有感染力。
我们可以透过作者的文字来感受美丽的自然景物,并进一步学习其写法。
现在请大家小组讨论,把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互相朗读。
3.用多种方式请学生朗读,教师紧扣教学目标进行点评。
4.引导学生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
5.教师归纳并用大屏幕显示:景物描写的方法:①用生动、准确的语言体现景物的特征;②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③多角度地描写景物,表现人物的感情。
6.教师小结。
《三颗枸杞豆》教案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字词。
2.学习文章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
能力目标:1.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德育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播放歌曲《童年》。
2.一首《童年》将我们带回了如诗如画的岁月。
童年是美好的,是有趣的,是懵懵懂懂的。
而程海笔下“我”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三颗枸杞豆》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出示学习目标。
1.字词检查:gǒuqǐliǔnìzhà měngái chá n枸杞一绺腻味蚱蜢癌口头禅xiǎn yān huàbāo鲜为人知殷红桦木苞2.课前已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老师想问一问,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个人?请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三叔和“我”分别是怎样的人呢?学生作答3.三叔在他生命垂危之际,悟出了什么?“我”从与三叔的交往、从三叔的话语里又悟出了什么?这节课通过《三颗枸杞豆》的学习,要探究完成以下三个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1)、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
三、学生自读课文,赏析、感悟文章的语言,在语言理解中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把握。
师生交流对语言的感悟:(1)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梁墨绿色的叶鞘里。
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睬。
“蹑手蹑脚”、“闪电”一快一慢相映成趣,且此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的淘气与顽皮。
(2)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
“溢”字把无形的春意写得可见可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黄四娘家花满,千朵万朵压枝低”等诗句表达出浓浓的春意,上课时引导学生用诗句回答。
《三颗枸杞豆》学案(二)品味三颗枸杞豆⒈这不同寻常的三颗枸杞豆征服了年少的“我”,使“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原来的到⒉三颗枸杞豆对我有何教育意义?(三叔留下三颗枸杞豆的用意何在?)⒊揣摩一下“我”看到三颗枸杞豆后的心理活动,情景设置:这哪里只是普通的三颗枸杞豆啊,从这三颗枸杞豆上面,我分明看到了三叔【语句鉴赏】(一)寻“美”本文的语言非常优美,仔细品味,真有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
请用你那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搜寻课文中熠熠生辉的“美点”,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美在何处。
(二)悟“理”本文中耐人寻味、富有哲理的语句也不少。
朗读48—55节,小组的同学切磋切磋。
⒈第48节提到太阳,他把太阳说成“红色的车轮”有何含义?⒉太阳能捉住吗?三叔在第50节说能捉住太阳,是什么意思?那他为什么以前不捉呢?那他到底捉住过太阳吗?⒊第52节,为什么说把太阳捉住就能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⒋太阳是指时间,但三叔说“我”也是太阳是什么意思?【问题碰碰撞】在和同学的探讨交流过程中,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迎刃而解了,你是否感到了合作交流的快乐?对这篇有一定难度的课文,你是否还有一些不太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比比哪些小组提的问题有价值?哪些小组能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四.展示交流成果友情提示:在课堂这个舞台上,请时刻记住你是主角,炫出你的个性,张扬你的思想,你凝聚的是小组的智慧,你展示的是小组的力量。
我们将在这个环节中评出“最佳表现奖”的金牌小组。
“我是主角,谁与争锋”加油!五.现场模拟,精彩亮相,一起走进聊天室。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三叔有着远大的理想,但都因为虚度年华,遇到困难就退缩,半途而废,没有坚持不懈,没有毅力,以致于最后悔恨终生。
那么三叔当时的感情一定很复杂,让我们把“三叔”请到一(2)聊天室,到现场跟大家一起聊聊。
怎么样?准备2--3分钟。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组合方式分别扮演主持人和三叔,其余是观众,准备提问。
4. 三颗枸杞豆
一、教学目的
欣赏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和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
2.学习课文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
3.理解文章中心,引导学生珍惜人生黄金时光,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二、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文章含蓄的语言;
2.体会文章题目的深层含义。
三、课文解读
本文采用倒叙写法,先交代"我"是植物学家,但小时候却是出了名的"淘气鬼",形成悬念,引出回忆。
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我"童年时候怎样受三叔留给"我"的三颗枸杞豆的启示,懂得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成人成才的。
四、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①诵读法。
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生动细致,极富感染力;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细致传神,跃然纸上。
诵读这些文字,感受语言的魅力,理解作者的用意。
②点拨法。
三叔的一些话语含义深刻,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教师适当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含蓄的语言。
2.媒体设计:一张"我的乐园"设计课件,,一张寓意图画幻灯片,一张生字正音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几颗红色的枸杞豆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你可曾想到,三颗红色的枸杞豆却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让他从一个出了名的"淘气鬼"变成以后的植物学家。
个中原因何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说《三颗枸杞豆》,相信你一定会解开其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
(二)内容呈现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并能记住故事情节。
2.请一名同学口述故事梗概。
如有遗漏,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或更正。
(三)问题情境
小时候,我是一个出了名的"淘气鬼",经常逃学,钻进山沟里的小树林里,捉蝴蝶,掏雀儿蛋……玩得不亦乐乎。
然而后来,却"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
是什么事情让我幡然醒悟的?
(四)交流对话
1.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文章开头有关春天山谷里的小树林的描写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来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很有文采,富有感染力,符合孩子的童心童趣,生动形象地衬托了孩子在大自然中的愉快生活。
话题二: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三叔?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明确:如:"那人慢慢地站起来,手里拿着一根桦木削成的棍子,微风吹着他颤颤摇摇的身子……"(表现三叔疾病缠身,身体虚弱。
)
"慢慢地抬起右臂,将手向阳光里伸去,手指上捏着一朵野豆角花。
仔仔细细地望,好像在望一个紫色的灯盏。
"(细节描写,表现了三叔努力珍惜生命中的最后时光,多学一些知识,少一些遗憾。
)
"他的眼睛闪射出一种异样的光辉,瘦瘦的脸颊上升起两朵红晕。
"(表现他对植物的喜爱,一种兴奋的心情。
)
2.学生与教师对话
话题一:三叔在泥土上画了一座歪歪斜斜的塔,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株弯弯扭扭的树。
画儿下面还画了三个圆圆的"О"。
这些图画和铁环有什么含义?画这些图画的目的何在?(演示寓意图画幻灯片)
明确:含义可以从课文中直接找到。
画图目的是希望"我"不要像他那样,虚度光阴,一事无成;而要树立理想,志存高远,勇于实践,成就一番事业。
话题二:三叔说:"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任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前句用问号,表示怀疑,因为"我"是小孩不是太阳;后句用感叹号,表示三叔对"我"的鼓励和希望,因为"我"生命的路还很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
3.学生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文中"我"为什么总要逃学?(演示"我的乐园"设计课件)
明确:太爱大自然了,树林中有一片自由的空间,空气好,景色美,小动物非常可爱;上学读书又苦又累,老师管教太严,缺少玩乐的时间。
话题二:针对"我"这个贪玩、不思学习的孩子,老师、爸爸、三叔分别采用了什么教育方法?效果如何?
明确:老师"狠狠地批评一顿",爸爸给了"我"一顿拳头。
训斥和拳头,只让我乖乖地上了几天学,后来"我"又旧病复发。
三叔则是现身说法,用自己失败的人生体验来教育"我",用充满希望的话语来鼓励"我",用三颗红色的枸杞豆来启示"我"。
结果,"我"迷途知返,勤奋学习,不负众望,终于成才。
4.师生与作品对话
话题一:本文先交代"我"是一个植物学家,再写小时候却是出了名的"淘气鬼",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我"童年时代思想转变的历程。
全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又有什么作用?
明确:全文采用了倒叙写法。
可以形成悬念,引出回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话题二:文章题目"三颗枸杞豆"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有什么含义?
明确:在文章结尾提出来的。
"三颗枸杞豆"是三叔去世后留下的三个遗憾,他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告诫"我"不要像他那样虚度光阴,遗憾终身。
六、链接生活
1.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误入迷途的时候?如果有,那是什么?2.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总有一个或几个给予我们很大帮助,让我们铭记
终身的人。
他是谁?他又是通过何种方法帮助你、改变你的?
七、阅读体验
1.读了这篇小说,你对老师、爸爸、三叔三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分别有什么看法?
2.学完课文,学生明白了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
让学生回忆搜集有关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如: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好(hao)读书不好(hao)读书,好(hao)读书不好(hao)读书。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八、练习处理
1.演示生字正音幻灯片,抄写词语三遍,并给加点字注音。
擎枸杞红晕殷红鲜为人知
半晌一绺叶鞘花蕊蹑手蹑脚
2.模拟"实话实说"节目,三人一组,一人扮演主持人,一人扮演三叔,一人扮演"我",以"昨天·今天·明天"为话题,再现课文的主要情节。
板书设计:
三颗枸杞豆
程海
山谷小森林——我的地盘我做主
三叔一番话——少年初识愁滋味
三颗枸杞豆——就这样被你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