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6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古代中国科技的开端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科技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知开始逐渐积累,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了许多科学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这些科技成果在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二、古代中国的数学与天文学古代中国的数学和天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
在数学方面,中国古代为世界数学史留下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如发明十进制计数法、汉字数字、六艺数、天元术、天元末及布条法等。
在天文学方面,中国古代人们通过长期观测和记录,积累了大量有关天体运动的知识,包括太阳、月亮、星辰等的运行规律。
中国的星历学也在东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三、古代中国的医学与药学中国古代医学和药学又称为中医与中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
古代中国医学倡导“治未病”、“防未病”的理念,注重调理养生,擅长运用针灸、按摩、中药等方法治疗疾病。
中医药在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开创出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也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四、古代中国的工艺与发明古代中国工艺和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上也有着独特的地位。
中国古代人们在陶瓷、纺织、冶金、造纸、造船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这些发明不仅为中国自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对世界科技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文化的传承也为科技的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国古代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塑造并推动了科技创新的源泉。
古代的中国文化中蕴含了大量的科技智慧,科技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形态。
结语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与探索精神。
在当代,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不断探索创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的科技发明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时,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明的贡献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弱,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代文学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诗经》: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和科学传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当时的中国人就开始在农业、纺织和医学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和科学传统影响了整个历史进程,塑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特征,并对全球文明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这种文化包括一系列的科技创新、理论探索和文化传承,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独特文化面貌。
首先,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体现在农业领域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可谓非常独特,不仅采用了多种方式来提高耕地的效益,还应用了自然人工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栽培和管理。
此外,古代中国农民还开发了许多水利设施,如堰、闸、梯田等,以及田间交错的道路网络,这些设施极大地增强了古代中国农业的产量。
其次,在纺织领域,古代中国也有了不小的发展。
传统的中国纺织技术被称为“农女技”,它从手工的纺织工艺开始,逐渐演变成为机械纺纱技术,同时也包括了设计、刺绣、织布等多个环节。
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不仅为中国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还为世界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古代中国的医学、炼金术、火药和天文学等领域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这些领域的发展在古代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哲学、宗教、文化等深层次的思想问题。
因此,在这些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蕴含着中国古代理性思维的深刻内涵和宇宙观的丰富表达。
总体来说,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是一种综合体和学问的集合,它包括多个领域的发展,从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2. 古代中国的科学传统中国古代的科学传统是后世科学成就的重要基础,它在古代科学思想、方法、成果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首先,古代中国科学传统强调实证与应用。
这里的应用不是简单地追求“技术”性的问题解决,而需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中国古代科学传统中重视实验与实践,尤其是在天文学、地理学、医学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观测与实验,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详细阐述:一、科学技术1.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初期,纸作为书写材料已初现雏形,但质地粗糙,难以普及。
东汉时期,蔡伦凭借其智慧,对造纸工艺进行了重大改进,创制出质地优良、价格低廉的“蔡侯纸”,这一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被誉为书写材料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全球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刷术:隋唐之际,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标志着书籍复制技术的重大突破。
至北宋,毕昇更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创举不仅大幅提高了印刷效率,还极大地降低了印刷成本,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与知识的普及,对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火药:唐代,中国炼丹家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火药,这一发现最初被用于娱乐和庆典,但很快便应用于军事领域,改变了战争的面貌。
唐末至宋,火药武器逐渐成熟,并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传播至欧洲,对欧洲的社会变革和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助力了欧洲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的胜利。
指南针: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原型。
至北宋时期,指南针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领域,极大地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为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技术基础。
2.天文学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观测与研究,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系统的记录闻名于世。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其中的《石氏星表》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展现了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对星辰运行的深刻理解和精准观测。
唐代僧一行主持的子午线实测,以及元代郭守敬创制的“简仪”和编定的《授时历》,均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在观测仪器、历法编制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数学中国古代数学以其独特的体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著称于世。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积淀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
这些独特的传统财富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其中,农业是古代中国人民的主要生产方式,同时也是科技领域的一大亮点。
中国的农业发展中出现了许多创新,如农具的使用和农作物的培育。
例如,在农具方面,中国古代人民发明了犁耕,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在农作物培育方面,中国古代农民精心培育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为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例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指南针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此外,火药的发明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成就之一,它不仅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其他领域的科技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是独具魅力的,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卓越的艺术水平影响着世界。
绘画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代表,注重写意和境界的表达,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中国古代的文学也是独具特色的。
中国古代文人多以诗词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诗经》、唐诗宋词等都是经典之作。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在古代中国流传广泛,也为世界文学瑰宝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科技与人文的交融在中国古代,科技与人文是相互渗透、交融发展的。
科技的发展为人文提供更多的创作工具,而人文的需要也推动科技的进步。
举一个例子,中国的雕刻技术在古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这种刻制技术的进步不仅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也为人文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例如,在农业发展中,中国古代人民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不仅保证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科学与技术中国传统文化独具魅力,融合了丰富的科学与技术知识。
从古至今,中国人民以智慧和勤劳创造出了许多惊人的科技成就。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科学与技术,展示其卓越贡献和对全球文明的影响。
1. 古代中国的数学与算术古代中国在数学与算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古代学者就掌握了复杂的算术技巧。
其中著名的《九章算术》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算术研究的巅峰之作。
这本书包含了关于代数、几何和概率的数学问题,对后世的数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古代中国的天文学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发展达到了令人瞩目的高度。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已经能够精确计算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
他们以独特的方法观测星体,记录下了大量的天文数据。
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地动仪和星盘等天文仪器,用于观测和研究星体运动规律。
3. 古代中国的医学中国古代医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体系之一。
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按摩和其他疗法,古代中国人相信疾病是由身体的不平衡和能量失衡引起的。
他们开发出一系列的草药和方剂,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这些传统医学知识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为现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 古代中国的农业技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农民精通土壤管理、种植技术和水利工程。
他们发明了犁、耕牛等农具,使农业生产更为高效。
他们还掌握了灌溉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改善了土地的肥沃程度。
这些农业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资源,也为其他国家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5. 古代中国的工艺技术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创新为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发明了陶器、瓷器、丝绸和造纸等众多的工艺品。
特别是瓷器和丝绸,它们以其精美的工艺和高质量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瓷器的发展使得陶瓷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科学与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并对全球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古代中国科学技术:1.农业:古代中国是全球最早实施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中国农业在古代水利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如修筑水利工程来灌溉农田和排除涝灾。
另外,中国还发明了许多农具和农业工具,如犁、耧车、水车等,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四大发明:古代中国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发明,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
3.医学:古代中国医学精湛,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
古代医学家还发明了针灸和草药疗法,这些方法至今仍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广泛使用。
4.数学:古代中国的数学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
中国古代数学家发明了零的概念,提出了十进制计数法,并掌握了许多解方程和计算几何问题的方法。
古代中国的数学知识对于后来的代数学和几何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工艺品和手工业:古代中国有着丰富的工艺品和手工业传统。
中国的陶瓷、丝织品、漆器和金属器具等手工艺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古代中国的工匠们善于采用各种材料和技术,创造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二、古代中国文化:1.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个人修养,主张以仁爱和孝顺为核心的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佛教文化: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融合也贡献了重要的文化传统。
佛教思想强调人类的内心修养和超越世俗的追求,给中国的哲学、文学和艺术带来了新的元素。
3.文学与诗歌:古代中国文学发达,中国古代文人写作了许多传世之作。
古代诗人如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以及小说家如施耐庵和曹雪芹等都创作了许多经典之作,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绘画和书法:中国的绘画和书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的绘画与书法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通常以自然风景和人物为主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科学技术与文化也备受世人瞩目。
在千年发展中,古代中国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也孕育了众多精妙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重点探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尽管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还无法与现代相提并论,但在古代的特定环境下,中国人民展现了独特的智慧和才华。
首先,我们可以从农业方面看到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中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基础,古代农民们积累了许多对农作物和农业生产有益的知识。
例如,在夏朝时期,农业发展逐渐形成了典型的农耕文化。
这种文化中尊重自然、讲究时令的农作物种植方式,为后来中国农业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工程建设方面,古代中国也做出了一系列杰出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是世界闻名的,无论是运河、水坝还是灌溉系统,都证明了中国人民对控制水资源和提高农业生产的巧妙设计。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家就开始关注天文学,实际上是为了预测农业生产季节和天灾变化。
《九章算术》和钟表制造更是中国古代数学和力学领域的伟大发明。
在医学方面,中国古代也有自己的独特理论和实践。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中药、针灸和气功等多种治疗方法。
中药在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而针灸则是通过刺激身体上的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尽管古代中医学在某些方面缺乏科学证据支持,但它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文化也非常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它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情感教育和家庭观念,提倡治国平天下。
此外,佛教、道教和诗词也是古代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与道教为中国人提供了对生命意义和人生观的思考,而诗词则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丰富了古代中国的艺术和文学,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创新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创新的进展与发展受到了人类历史与地理环境的极大影响。
可以说,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创新具有独特性,其形成和发展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内涵。
首先,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开始使用青铜器、耕作农业等。
并且,根据史书记载,古代中国已经在数学、天文、农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在数学方面,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周公解方、秦九韶算经等著名数学著作。
其中,秦九韶算经的出现为古代数学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天文学方面,中国使用了天干和地支干支记录历史年代。
同时,慕容暐也建设慕容天文台规制天体、测量角度。
在农学方面,中国古代采用灌溉、修塘等方法,并且先后出现了诸葛亮所著的《农政全书》、陈道明所编的《农桥》等农学著作。
在医学方面,中国采用草药疗法、饮食、穴位针灸、按摩等方法治疗疾病,神医华佗、张仲景也成为了中医学中的代表人物。
其次,中国古代在文化创新方面也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兴起,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及政治伦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形成,也推动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和进化。
在音乐方面,中国早在唐朝就发明了弦64柱瑶琴。
著名音乐家奚仲文所编《乐章集要》理论陈述了管弦乐、佩环乐等内容。
此外,诗歌、绘画、书法等文艺形式在中国古代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诗人杜甫、苏轼、辛弃疾等都是以其深远的诗词散布于世,书画家张择端、郎世宁、王羲之等也都在中国古代艺术创新领域成为代表人物。
最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创新的不断提升与进步,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孜孜以求、吃苦耐劳的民族魂与勇气精神密不可分。
尽管现代科技与文化在中国的崛起令世界震惊,但是中国古代不可忽略的贡献和遗产,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根源构成着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创新是多元化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科学与技术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之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代科学与技术。
在古代,中国人民通过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实践,创造出了众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发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科学与技术,分别是农业与水利技术、医学与药物、数学与天文学、工艺与发明。
一、农业与水利技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农业与水利技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农民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创造出了许多有效的农业技术,如精耕细作、轮作制度等,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如修建灌溉渠道、开掘水井等。
这些技术和工程的推动使中国的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粮食和资源。
二、医学与药物中国古代的医学和药物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系统之一。
中国古代医学注重整体观念和预防为主的医疗理念,通过对身体和疾病的综合研究,形成了独特的中医理论和诊疗方法。
中药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一部分,注重草药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发明了许多有益于健康的药物,如人参、黄芪等。
这些药物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三、数学与天文学中国古代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中国数学家进行了深入的数学研究,如《九章算术》等数学经典著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如算盘、负数、无穷小等。
同时,中国自古以来就对天文观测有着独特的发展与贡献。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对星象和天体运动的观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天文学体系,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工艺与发明中国古代的工艺技术和发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国人民通过对各种原材料和工艺技术的研究,创造出了许多有益于生产和生活的发明,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
这些发明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科学与技术在农业与水利技术、医学与药物、数学与天文学、工艺与发明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1、造纸术:①西汉出现丝絮纸和麻纤维纸。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
③造纸术于6世纪初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2、印刷术:①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
②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
③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元朝出现锡、木活字。
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
⑤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3、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明“司南”。
②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①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②北宋时火药已广泛用于军事领域。
③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
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④13世纪中期,火药传入阿拉伯,后来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
●古代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1、先秦:①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
②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③战国时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秦汉:①编写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了勾股定理的特例。
②西汉《九章算术》中许多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③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比欧洲早ll00多年。
4、隋唐:①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②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定了子午线的长度。
③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选择题
1.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由材料可见()。
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
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
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
答案 C
2.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由中国传入欧洲,并帮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
解析欧洲“发现世界”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指南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答案 A
3.《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答案 A
4.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
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B.宋代发明了火药
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解析从唐到宋的这一变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说明了火药在宋代被广泛应用于战争。
5.“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起来?……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文明在应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求方面比西方文明要有效得多?”据此分析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研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解析解题的突破口是理解材料,材料一方面指出现代科学是在欧洲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指出古代中国应用科技比西方发达。
材料不能体现A、C、D,此三项不符合史实。
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用技术,轻视科学理论的研究,故答案为B。
答案 B
6.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解析从“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可排除A、B项;“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主要与领土被金占领有关;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直接得益于当时城市经济繁荣发达与市民阶层的壮大。
答案 D
7.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解析“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主要说明元曲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没有深奥不易理解、粗野庸俗的情况。
反映了元曲以自然本色为主流这
答案 A
8.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中国书画卷震惊世界,舞蹈演员肢体所绘的山水图令人难忘。
下列有关我国山水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山水画是国画中三大画科之一
B.是国画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C.唐朝王维的《江城送别图》是山水画中的珍品
D.山水画的灵魂是意境,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解析《江城送别图》是明人的作品。
答案 C
9.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解析明清时期工商业经济发展,士人阶层逐渐壮大,反对传统礼教的小说逐渐增多,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就是一个反礼教的形象,其头上的“紧箍儿”实际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秩序。
答案 A
10.“彼汾(汾水)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
”此文应该出自于《诗经》中的( )
A.《雅》
B.《颂》
C.《风》
D.《晋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经》的内容。
由关键信息“言采其桑”判断选C项。
《风》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揭露阶级压迫和剥削;《雅》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的乐歌。
答案 C
11.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世常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评价元曲
“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
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 )
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B.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C.民主思想闪现其间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
解析本题考查元曲的艺术风格。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中“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的含义。
即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答案 A
1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答案 A
13.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
答案 B
14.从唐诗、宋词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B.逐渐通俗化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D.高雅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消失
解析在我国古代文学从唐诗、宋词到元杂剧再到明清小说的演变过程中,读者的范围越来越广,文学形式更加通俗化,更加适应下层人们生活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高雅文化并没有消失。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5.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们又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创作者的心声、社会的喜好、历史的脉动和时代的风貌。
其中,向世俗化的转变即是特点之一。
阅读下面的图片:
请完成:
(1)以上图画或文学作品,能体现世俗化的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试分析呈现世俗化趋势的原因。
解析第(1)问“世俗化”应是反映民间风情,贴近市民生活的作品。
第(2)问从经济、观念、社会状况等角度来回答。
答案(1)《清明上河图》《连年有余》。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的市井生活;年画《连年有余》想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世俗的审美趣味。
(2)原因: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印刷术的不断提高;传统轻商意识逐渐淡化。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四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
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主军制。
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材料二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请回答:
(1)有同学要用上面的材料进行历史课题研究。
请你帮助他(她)为课题拟定一个名称。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4)四大发明在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解析引导学生通过对古代中国科技进步对东西方不同影响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答案(1)四大发明的影响。
(四大发明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言之成理皆可) (2)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便利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为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总之,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发挥其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
(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