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2集料概要
- 格式:pdf
- 大小:4.59 MB
- 文档页数:69
土木工程材料第二版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土木工程材料第二版中所包含的内容,包括各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和特点以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介绍了混凝土这一常见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人工石材,具有耐压、耐磨、耐腐蚀等优良性能。
本书详细介绍了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二部分介绍了钢材这一常见的建筑材料。
钢材是一种优良的结构材料,具有高强度、刚度和塑性,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水利工程等领域。
本书详细介绍了钢材的种类、性能、加工工艺以及防腐措施等内容,对于土木工程中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第三部分介绍了木材这一常见的建筑材料。
木材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具有质轻、强度高、易加工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装饰等领域。
本书详细介绍了木材的种类、性能、防腐措施以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对于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四部分介绍了其他常见的土木工程材料,如玻璃、塑料、复合材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能和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
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些材料的特点、性能、加工工艺以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对于工程师和设计师选择合适的材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土木工程材料第二版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工程师、设计师和施工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书内容丰富、全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土木工程材料方面的权威参考书籍。
土木工程材料第一章1.土木工程材料:指土木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及制品2.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按来源:天然材料及人造材料;按部位:屋面、墙体和地面材料等;按功能: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按组成物质: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无机材料: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天然石材、烧土制品、胶凝材料、混凝土及砂浆有机材料:植物材料、沥青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金属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3.材料的组成化学组成:化学组成是指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元素或化合物)。
物相组成:物相是具有相同物理、化学性质,一定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的物质。
4.材料的结构和构造:泛指材料各组成局部之间的结合方式及其在空间排列分布的规律。
材料的结构按尺度范围可分为 :宏观结构:是指用肉眼或放大镜可分辨出的结构状况,其尺度范围在10-3m级以上。
介观结构(显微结构、纳米结构〕:是指用光学显微镜和一般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结构,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结构。
尺度范围在10-3m~10-9m。
按尺度范围,还可分为显微结构和纳米结构。
显微结构是指用光学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结构,其尺度范围在10-3m~10-7m。
纳米结构是指一般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结构。
其尺度范围在10-7m~10-9m。
微观结构指原子或分子层次的结构。
分为晶体和玻璃体。
晶体是质点〔原子、分子、离子〕按一定规律在空间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物理性质。
晶体质点间结合键的特性决定晶体材料的特性。
玻璃体是熔融物在急冷时,质点来不及按一定规律排列而形成的内部质点无序排列的固体或固态液体。
材料的构造:是指具有特定性质的材料结构单元的相互搭配情况。
5.密度: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p近似密度:指材料在包含闭口孔隙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p'表观密度〔容重〕: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土木工程材料第一章1.土木工程材料:指土木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及制品2.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按来源:天然材料及人造材料;按部位:屋面、墙体和地面材料等;按功能: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按组成物质: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无机材料:金属材料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 天然石材、烧土制品、胶凝材料、混凝土及砂浆 有机材料:植物材料、沥青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金属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3.材料的组成化学组成:化学组成是指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元素或化合物)。
物相组成:物相是具有相同物理、化学性质,一定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的物质。
4.材料的结构和构造:泛指材料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结合方式及其在空间排列分布的规律。
材料的结构按尺度范围可分为:宏观结构:是指用肉眼或放大镜可分辨出的结构状况,其尺度范围在10-3m 级以上。
介观结构(显微结构、纳米结构):是指用光学显微镜和一般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结构,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结构。
尺度范围在10-3m~10-9m 。
按尺度范围,还可分为显微结构和纳米结构。
显微结构是指用光学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结构,其尺度范围在10-3m~10-7m 。
纳米结构是指一般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结构。
其尺度范围在10-7m~10-9m 。
微观结构指原子或分子层次的结构。
分为晶体和玻璃体。
晶体是质点(原子、分子、离子)按一定规律在空间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物理性质。
晶体质点间结合键的特性决定晶体材料的特性。
玻璃体是熔融物在急冷时,质点来不及按一定规律排列而形成的内部质点无序排列的固体或固态液体。
材料的构造:是指具有特定性质的材料结构单元的相互搭配情况。
5.密度: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m p v= 近似密度:指材料在包含闭口孔隙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m p v = 表观密度(容重):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孔洞类型有害孔,如:孔径较大的孔、连通缝等;无害孔,如:孔径很小的孔、凝胶孔等;有益孔,如:孔径很小的封闭孔等。
材料内部孔隙的构造,可分为连通与封闭两种。
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视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注:不包括物体表面的开口空隙体积、蜡封)闭口+实体表观密度:材料在包含实体积、开口和密闭孔隙的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材料的表观密度。
扔水里、闭口+开口+实体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开口+闭口+空隙+实体密实度:是指材料的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孔隙率:是指材料的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密实度+孔隙率=1填充率:是指在某堆积体积中,被散粒材料的颗粒所填充的程度空隙率:是指在某堆积体积中,散粒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填充率+空隙率=1湿润角θ≤90° ,材料表现为亲水性;湿润角θ>90° 时,材料表现为憎水性。
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含水率: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材料的质量之比:W=(M 含-M干)/M干吸水性:吸水性:材料与水接触吸收水分的性质。
当材料吸水饱和时,其含水率称为吸水率:W=(M湿-M干)/M材料抵抗水的破坏作用的能力称为材料的耐水性。
材料的耐水性可用软化系数来表示: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软化系数的范围在0~1之间,长期受水浸泡或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建筑物,应选择0.85以上的材料来建造)抗弯强度计算与受力情况有关,―般有集中加荷和三分点加荷,对于矩形截面试件,计算式中f——材料抗弯强度,MPa;P——破坏时最大荷载,N;L——两支点间的间距,mm;b、h——为试件横截面的宽与高,mm。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除去后变形随即消失,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在外力作用下,当应力超过一定限值是产生显著变形,且不产生裂缝或发生断裂,外力取消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的性质称为塑性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材料突然破坏,且破坏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材料的这种性质称为脆性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材料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不发生破坏的性质,称为韧性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之比,称为强屈比。
第一章密度:密度是指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ρ=m/V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ρ0=m/V0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ρ0'=m/V0'*密实度: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D=V/V0·100%*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孔隙率的特征: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反应了材料的致密程度,材料内部孔隙的构造,可分为联通的与封闭的两种,连通不仅彼此贯通且与外界相通,而封闭孔隙则不仅彼此不连通且与外界相隔绝,孔隙按尺寸大小又分为极微细孔隙、细小孔隙和较粗孔隙,孔隙大小的分布对材料的性能影响较大。
吸水性: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
材料的吸水性用吸水率表示。
吸水率的分类:⒈质量吸水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内部所吸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重的百分率,⒉体积吸水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内部所吸水分的体积占赶早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百分率。
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的关系:W V=W m·ρ0/1000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用含水率表示。
吸水性和吸湿性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材料吸水后会导致其自身质量增大,绝热性降低,强度和耐久性将产生不同程度的下降,材料吸湿和还湿还会引起其体积变形,影响使用。
不过利用材料的吸湿可起到降湿作用,常用于保持环境的赶早。
耐水性:不透水性(抗渗性):抗渗性与孔隙率和孔隙特征的关系:细微连通的孔隙水易渗入,故这种孔隙越多,材料的抗渗性越差。
闭口孔水不能渗入,因此闭口孔隙率大德材料,其抗渗性仍然良好,开口大孔水最易渗入,故其抗渗性最差。
抗冻性: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循环作用而不破坏,也不严重降低强度的性质,称为抗冻性,用抗冻等级表示,Fn,n为所能经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如F25,抗冻性取决于孔隙率、孔隙特征及充水程度。
导热性:当材料两侧存在温差时,热量将由温度高的一侧通过材料传递到温度低的一侧,材料这种传导热得能力称为导热性,用导热系数λ表示,λ<0.23W/(m·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第2章石料与集料本章导学学习目的:石材与集料是土木工程的基本材料,集料由石材加工而成。
通过与地质学的对比学习,了解石材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原始岩石之间的关系,工程中如何根据地质学知识进行现场勘查,对岩石进行初选。
同时,对集料的轧制过程有所了解,分析轧制方法、集料的外形特性及集料等级的优选,为工程服务。
教学要求:结合工程地质中有关岩石的形成规律的讲解,分析岩石的种类及其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成因;重点对比石材与集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概念差异;深刻理解集料的级配的概念,例题讲解级配设计的要求、方法;通过现代教学手段演示石材、集料的基本物理力学试验,并进行实际操作。
2.1 常用的天然岩石2.1.1岩浆岩1)岩浆岩的形成及种类岩浆岩的形成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地壳内的熔融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面后冷凝而成的岩石。
根据不同的形成条件,岩浆岩可分为以下三种:(1)深成岩深成岩是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受上部覆盖层压力的作用下经缓慢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其结晶完整、晶粒粗大、结构致密。
具有抗压强度高、孔隙率及吸水率小、表观密度大、抗冻性好等特点。
土木工程常用的深成岩有花岗岩、正长岩、橄榄岩、闪长岩等。
(2)喷出岩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时,在压力降低和冷却较快的条件下而形成的岩石。
由于其大部分岩浆来不及完全结晶,因而常呈隐晶(细小的结晶)或玻璃质(非晶质)结构、当喷出的岩浆形成较厚的岩层时,其岩石的结构与性质类似深成岩;当形成较薄的岩层时,由于冷却速度快及气压作用而易形成多孔结构的岩石,其性质近似于火山岩。
土木工程常用的喷出岩有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等。
(3)火山岩火山岩是火山爆发时,岩浆被喷到空中而急速冷却后形成的岩石。
有多孔玻璃质结构且表观密度上的散粒状火山岩,如火山灰、火山渣、浮石等;也有因散粒状火山岩堆积而受到覆盖层压力作用并凝聚成大块的胶结火山岩,如火山凝灰岩等。
岩浆岩的种类岩浆岩的矿物成分是岩浆化学成分的反映。
岩桨岩化学成分相当复杂,但含量高、对岩石的矿物成分影响最大的是Si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