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 格式:pptx
- 大小:72.65 KB
- 文档页数:21
大学课程《精神医学》试题及答案(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我国的毒品不包括EA.阿片类B.可卡因C.大麻D.兴奋剂E.酒精2.下列不属于阿片类物质的是CA.海洛因B.吗啡C.苯丙胺D.美沙酮E.丁丙诺啡3.吗啡和海洛因等短效药物的戒断反应的极期常出现于停药后B A.8-12小时B.48-72小时C.4-7天D.8-10天E.12-24小时4.酒精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部位是AA.肝脏B.肾脏C.脾脏D.胃肠道E.呼吸道5.有关酒精的代谢吸收,下面错误的是:CA.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B.主要代谢场所在肝脏C.最终代谢产物是乙醛D.代谢中需要一些酶及辅酶参加E.参与酒精代谢的是乙醛脱氢酶系统和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6.长期大量饮酒者如突然断酒,震颤谵妄常出现在断酒A A.48小时后B.24小时后C.12小时后D.72小时后E.8小时后7.在临床上常用来缓解酒精依赖戒断症状的是AA.苯二氮卓类B.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C.大剂量维生素D.能量合剂E.新型抗抑郁药8.单纯酒精戒断症状的处理正确的是AA.一般不需要处理,或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B.常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预防精神症状C.一般不需要补充维生素类药物D.常规使用抗癫痫药物以预防癫痫发生E.应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以防戒断症状反跳9.下列不符合酒精性震颤谵妄的是EA.在戒酒后发生B.有意识障碍C.有大量的感知异常D.全身肌肉有粗大的震颤E.症状多迁延,可持续数月10.酒精戒断反应哪项论述不正确DA.一般在停饮后48小时左右出现震颤谵妄B.多在停饮后12-48小时出现癫痫发作C.单纯戒断反应可有短暂的幻觉、妄想D.复杂的戒断反应包括酒精性癫痫、震颤谵妄、酒精性幻觉症、人格改变等E.戒断性幻觉的特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幻觉性质不同11.关于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认知行为治疗,哪条不是其主要目的E A.改变导致适应不良行为的认知方式B.改变导致吸毒的行为方式C.帮助病人应付急性或慢性渴求D.促进病人社会技能、强化不吸毒行为E.缩短其急性脱毒期的时间12.下列不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是EA.安非他明B.冰毒C.MDMAD.匹莫林E.海洛因1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每年死于与烟草有关疾病的人数是A A.400万B.40万C.4000万D.200万E.1000万14.大麻中所含精神活性物质最主要成分是:AA.Δ9四氢大麻酚B.咖啡因C.海洛因D.MDMAE.多巴胺15.男,55岁,有长期饮酒史,近期出现情绪低沉,想死,由家属送来急诊,当时呼吸有明显酒味。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精神病有哪几种类型精神病分为几种类型精神病分为以下几种几种类型:1、器质性精神障碍:这类精神病病因为躯体疾病,常继发于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病等疾病。
2、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酒精、烟草、毒品、兴奋剂、致幻剂、其他药物与挥发性溶剂都可能导致精神症状。
3、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思维障碍、幻觉和妄想是这类精神病主要症状。
4、情感障碍:现代人情感障碍常表现为躁狂、抑郁或双相情感性障碍。
5、神经症性、应激相关性的障碍及躯体形式障碍:焦虑症和强迫症是这类中最常见的疾病。
6、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包括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及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
7、成人人格障碍与行为障碍:包括性身份障碍、性取向异常、人格改变等。
8、精神发育迟滞:分为轻、中、重度及集中度。
9、心理发育障碍:包括语言、运动技能、学校技能、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等。
10、儿童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包括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社会功能障碍等。
精神病有哪些行为变化1、行为诡异。
行为举止开始变得诡异起来。
喜欢发呆、独来独往,凡人很难与其交流。
这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2、性格突变。
原本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忽然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分歧群,生活懒散,不守纪律。
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往日的激情。
3、情感紊乱。
情感变得冷漠起来,对亲人漠不关心,对四周事情不感爱好,脾气开始变得急躁起来,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乱发脾气;会莫名其妙的大笑或嚎哭。
4、睡眠障碍。
逐渐的,或者忽然变得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易惊醒或睡眠不深,彻夜失眠多梦或睡眠过多。
精神病的症状表现1、情感紊乱,情感变的冷漠,对亲人冷漠,对周围的事情都不感兴趣,脾气逐渐变的暴躁,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儿而发脾气,有时候会莫名的大笑或嚎哭。
2、意志方面有很大的缺陷。
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社会适应能力差,社会功能下降;行为离奇,内向性,意向倒错。
3、此外,患者非常的敏感,常常将周围的事物联系到自己身上。
变态心理学——精神障碍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与其他妄想型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一、精神分裂症二、偏执性精神障碍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癔病性精神病、妄想阵发、旅途精神病、病理性激情一、精神分裂症一组常见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不协调病程多迁延,有精神衰退的可能。
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自知力丧失二、病因:至今未明(一)遗传因素:有一定作用(二)素质因素(三)社会环境因素(四)躯体生物学说:(五)神经生化假说:多巴胺过度活动假说。
总之:SP的发生是由遗传的易感性,再加环境中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因素激发而致。
部分病人有脑结构和发生上的异常。
三、临床表现症状复杂多变、不同类型表现可有很大差别。
(一)思维障碍: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特征性症状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思维中断、思维云集病理象征性思维、思维贫乏。
(二)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三)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四)感知障碍1、可见多种幻觉;2、言语性幻听最多见;3、行为常受幻听支配;4、人格解体:精神、躯体、现实。
(五)妄想:1、多原发,突然发生;2、内容怪异,离奇荒谬;3、结构松散;4、易于泛化;5、多不愿主动暴露;6、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最常见;7、被控制妄想、影响妄想、被洞悉感对sp的特征性诊断最有意义。
(六)自知力缺乏偏执型:1、发病年龄较晚,多在中年,起病较缓慢;2、起初敏感多疑,逐渐发展为妄想,并有泛化趋势;以妄想、幻觉为主3、人格变化轻微;4、发展较慢,自发缓解少,治疗彻底可获满意缓解。
青春型1、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临床:语言增多,内容怪异,离奇荒谬;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不协调,喜怒无常,行为幼稚,常有兴奋冲动;幻觉妄想片断零乱;本能意向亢进,意向倒错;/ 以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以及性轻浮为多见;3、病程发展较快,可自发缓但易复发;4、系统及维持治疗可延长缓解期。
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引言精神分裂症是本组疾病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精神障碍。
分裂型障碍虽具有精神分裂性障碍的许多典型特征,并可能与后者存在遗传上的联系,但因缺乏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和严重的行为紊乱,故并非总是能够引起医疗上的注意。
多数妄想性障碍(尤其在早期)虽然可在临床上很难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但也许与精神分裂症并没有联系。
妄想性障碍组成了病因异源性的、人们所知甚少的一个障碍群,方便起见,可根据典型病程将其分为一组持续妄想性障碍及另一组急性和短暂精神病性障碍,后者较大,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常见。
这里罗列的亚型划分应视为临时性的。
尽管关于分裂情感性障碍的性质存在争论,但仍将其保留在本节之中。
精神分裂症诊断要点F20.0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F20.1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F20.2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F20.3 未分化型精神分照症F20.4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F20.5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F20.6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F20.8 其它精神分裂症F20.9 精神分裂症,未特定精神分裂症诊断要点精神分裂性障碍以基本的和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歪曲、情感不恰当或迟钝为总体特点。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但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某些认知损害。
本症影响到使正常人保持个体性、唯一性和自我导向体验的最基本功能。
病人常感到其最深层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被他人所洞悉或共享,由此可产生解释性妄想,认为自然或超自然的力量往往以奇怪的方式在影响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病人可视他(或她)自己为所发生一切事件的核心。
幻觉,尤其是听幻觉很常见,并可评论病人的行为和思维。
知觉障碍常为其它形式的:颜色或声音可过分鲜明或改变了性质,平常事物的无关特性显得比整个客体或处境还重要。
疾病早期还常出现困惑感,往往使病人相信日常处境具有专门针对自己的特殊的,通常为凶险的意义。
在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性思维障碍中,某一整体概念的外围和无关特性被放到了首要位置(它们在正常导向的精神活动中受到抑制),用于替代那些与处境相关的和恰当的特性。
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考试复习资料三(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一、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自制力障碍)(一)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a.感觉过敏: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对外界低强度刺激过强反应(神经症患者)b.感觉减退:对外界刺激感受迟钝(多见于抑郁、木僵、意识障碍)c.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精神分裂,抑郁,神经症)(2)知觉障碍a.错觉: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精神疾患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常带有恐怖性质b.幻觉:A.幻听:精神病的诊断鉴别(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B.幻视:精神分裂C.幻嗅:D.幻味E.幻触F.内脏性幻觉:患者躯体内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
精神分裂症,严重的抑郁症G.思维鸣响:听到自己所思的内容。
(3)感知综合症:非真实感,周围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二)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a.思维奔逸:思维活动量增加,语言多,快,转换话题等特征(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b.思维迟缓:思维慢,反应迟缓,语音低沉,抑郁思维联想(抑郁状态性精神障碍)c.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回答语言少,慢,多见神经分裂症d.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答非所问,精分早期e.破裂性思维:旁人无法理解其意义,精分特征的思维联想障碍f.思维不连贯g.思维中断:大脑一片空白h.思维插入:思维被夺得感觉j.思维云集:大量的内容突然出现,迅速消失k.病理性赘述:不能简单明了,直接了当的回答问题。
L.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紧抱暖气片)z.语词新作x.逻辑倒错性思维:吃菜就是吃祖先。
(2)思维内容障碍(精神分裂):a.妄想:A.关系妄想(吐痰针对他)B.被害妄想:偏执性精神病。
C.特殊意义妄想D.物理影响妄想(X光、激光)E.夸大妄想:夸大财富、地位(情感性躁狂)F.自罪妄想G.疑病H.嫉妒J.钟情K.内心被揭露感,又称洞悉感:分为原发性:突然发生,与处境无关,继发性b.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思维,反复出现脑海中,多见于强迫症,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精神科住院医师:精神分裂症及妄想病性障碍要点背记1、多选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因素有哪些?()A.疾病的起病形式B.疾病的症状特点C.维持治疗的情况D.患病前的社会功能水平E.治疗时是否运用了电抽搐(江南博哥)治疗正确答案:A, B, C, D2、单选苯丙胺能在正常人引起与急性精神分裂症妄想型临床十分相似的症状()A.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B.去甲肾上腺素假说C.第二信使系统假说D.谷氨酸生化假说E.多巴胺系统和谷氨酸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3)苯丙胺的药理作用是在突触部位抑制DA的再摄取,使受体部位DA的含量增高。
苯丙胺能引起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支持DA功能亢进假说。
N-乙酰基化α-酸性二肽酶(NAALADase)存在于谷氨酸神经元内,使神经元内的谷氨酸化合物NAAG分解为烟酰胺(NAA)和谷氨酸。
精神分裂症患者海马和前额皮层内NAAG水平升高,与其联系的酶NAALA-Dase含量下降,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某些局部有谷氨酸化合物及其代谢酶通路的神经生化病理。
刺激DA机制可增加感觉输入和警觉水平,皮层纹状体谷氨酸系统则相反,起抑制作用,故有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由于皮层下DA功能和谷氨酸系统的不平衡所致。
3、单选二十七岁,男性,病程5年,性格孤僻,不上班,将自己的东西都卖掉,流浪街头,时有自言自语,经常呼唤着因病过世的母亲的名字。
精神检查:意识清晰,衣着不整,表情淡漠,常无故发笑,接触不合作,交谈无法深入。
自语,内容无法理解,如"不能利用出现的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该患者曾经接受过系统的急性期治疗,但每次都无法坚持,这一次的治疗方案宜采取()A.继续选择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B.嘱家属严加看管C.可长期住院治疗D.选择长效制剂E.加强心理治疗,尽量恢复自知力正确答案:D4、单选一位住院患者对医生说来探视她的母亲不是真正的母亲,是一位极像她母亲的人,或是一个冒充她母亲的骗子。
一、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2、感觉减退,3、内感性不适二知觉障碍:1、错觉,2、幻觉:1按感觉器官分: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2按体验来源泉不同分:真性幻觉、假性幻觉3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回响、心因性幻觉三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水中月、镜中花、窥镜症自己面孔变形二、思维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1、思维奔逸:兴奋性联想,语量多,语速快,口惹悬河,滔滔不绝,意联,音联2、思维迟缓:语量少,语速慢,反应迟缓,思维活动缓慢,联想困难,思考吃力3、思维贫乏:回答简单,沉默,不主动讲话,语速不慢,思想内容空虚,概念词汇贫乏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很不切题,答所非问,与其交谈十分困难5、破裂性思维语词杂拌:内容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联想过程破裂,但意识清楚没问题6、思维不连贯:意识有障碍,意识不清7、思维中断:无意识障碍,突然中断停顿,心里明白,脑子空白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想不属自己,别人强加;思想被外界掠夺9、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不受意愿支配,强制大量涌现脑内10、病理性赘述:夹杂不必要细节,不觉自己啰嗦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词句有特殊含意,非患解释别人无法理解12、语词新作:自己创造文字、图形、符号13、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荒谬,植物和动物是我们祖先二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1按妄想内容分: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2其他妄想: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3按妄想起源分: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2、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多见于强迫症: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计数、强怕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3、超价观念:意识占主导错误观念,观念片面,坚持不能自拔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一注意障碍意识障碍总是伴随注意障碍1、注意减弱:主动、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疲劳不集中2、注意狭窄:注意范围缩小二记忆障碍1、记忆增强:病理的增强,病前不能想起的事都能回忆起来2、记忆减退:远、近记忆力减退3、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心因性遗忘症4、错构:记忆的错误5、虚构:未发生的事,说成确有其事三智能障碍:1、精神发育迟滞,2、痴呆:综合征征侯群,意识清楚下后天记忆智能受损四、自知力障碍神经症:有自知力,能认识自己不适,主动叙述病性和要求治疗精神障碍:无自知力,否认自己有精神障碍,拒绝治疗二、情绪障碍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1、情绪高涨:自诉心里高兴,自我评价高,自己能力强,自负,易激惹2、情绪低落:面带愁荣,愉快感缺失,自我评价低,自信不足,自责3、焦虑:缺乏事实根据下紧张害怕,自主神经功能紊乱4、恐怖:特定境遇紧张害怕,明知无必要去无法摆脱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1、情绪迟钝:该情绪反应的反应平谈或不反应2、情绪淡漠:漠不关心,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3、情绪倒错:情绪反应与现实刺激性质不相称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障碍1、情绪脆弱:无关紧要的事伤心落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2、易激惹:细小事能引起强烈情绪反应3、强制性哭笑:没有外界因素,出现不能控制的面部表情4、欣快:面带刻板笑容,说不清原因,给人以呆傻、愚蠢感觉三、意志行为障碍一、意志增强:意志活动增多,不知疲倦,做事有始无终,一事无成二、意志缺乏:缺乏应有主动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三、意志减退:常见两种:抑郁状态、意志减退意志低下四、精神运动性兴奋:分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五、精神运动性抑制:1、木僵: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动,分:紧张性木僵、抑郁性木僵、心因性木僵、器质性木僵2、违拗:主动性违拗做与要求相反动作被动性违拗不做反应3、蜡样屈曲:肢体任人摆布,像蜡塑一样维持不动,空气枕头4、缄默:不言不语,不回答问题,用手势、点头交流5、被动性服从:动作对他不利,也绝对服从6、刻板动作:反复重复某一单调动作,拌有刻板言语7、模仿动作:无目的模仿别人动作,模仿言语同时出现8、意向倒错:意向活动违背常情,吃粪便喝尿喝脏水9、作态:幼稚愚蠢,古怪做作姿势、动作、表情10、强迫动作:作出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强迫性洗手、检查门锁四、常见精神障碍一、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1、精神分裂症:精神活动不协调,脱离现实,发作期自知力丧失2、妄想性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以思维障碍为主,病程缓慢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两周内急性起病,2至3个月可恢复二、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1、躁狂发作: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2、抑郁发作: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三、双相障碍:情绪高涨与低落交错发作四、持续性心境障碍:主要形式有: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恶劣心境持续出现心境低落五、应激相关障碍1、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精神打击,数分钟或小时发病,病程数小时或天内2、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潜伏期数周到数月不等3、适应障碍:重大生活改变或应激性事件,1月内起病,病程不超6个月六、人格障碍1、偏执性人格障碍:猜疑和固执己见为特点2、分裂性人格障碍:观念、行为奇特,情绪冷漠,人际关系有缺陷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违法乱纪,对人无情4、冲动性人格障碍: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阵发性情绪爆发5、表演性人格障碍:癔症性人格障碍,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行为6、强迫性人格障碍: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7、焦虑性人格障碍:总感到紧张、提心吊胆和自卑,对拒绝批评过分敏感8、依赖性人格障碍: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遗弃,常感无助无能七、心理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八、癔症:分离性障碍、转换性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第四节常见精神症状与精神障碍常见心理障碍的临床分类(一)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1、精神分裂症*2、偏执性精神障碍*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二)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1、躁狂发作*2、抑郁发作*3、双相障碍*4、持续性心境障碍: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三)神经症性障碍*1、恐怖症*2、焦虑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症*3、强迫性障碍*4、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功能失调、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5、神经衰弱(四)应激相关障碍*1、急性应激障碍*2、创伤后应激障碍*3、适应障碍(五)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1、人格障碍*2、性心理障碍(六)心理生理障碍*1、进食障碍*2、睡眠障碍*3、性功能障碍(七)癔症*1、分离性障碍*2、转换性障碍*3、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一、精神分裂症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