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七大浪费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79
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最小化浪费为目标,通过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来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管理方法。
在精益生产中,有七大浪费被认为是造成资源浪费和低效率的主要原因,它们是:过产、等待、运输、不合格、运动、库存和过程错误。
1. 过产(Overproduction):过产是指在没有实际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活动,导致产品过度积压和资源浪费。
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高成本,还会增加库存量和缩短产品寿命。
2. 等待(Waiting):等待是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停顿和延迟。
这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物料不足、工人缺席等原因导致的。
等待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生产周期,延迟产品交付。
3. 运输(Transportation):运输是指不必要的材料和产品的长距离运输。
这使得运输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过程,需要额外的时间和资源。
这些额外的步骤可能会导致物料的损坏、遗失和延迟,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
4. 不合格(Defects):不合格是指生产中出现的错误、缺陷和质量问题。
不合格的产品需要进行修正、重新制造或报废,这增加了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
这不仅会导致生产延误,还会降低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5. 运动(Motion):运动是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不必要的移动和动作。
这可能是由于生产线布局不合理、工具和设备摆放不当等原因导致的。
这增加了工人的体力消耗,降低了生产效率,也增加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
6. 库存(Inventory):库存是指未经加工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储存量。
过多的库存可能会导致资金占用、过期损失、储存空间浪费等问题。
此外,库存过多也会隐藏潜在的问题,如质量问题和需求变化的风险。
7. 过程错误(Processing):过程错误是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重复、增补和调整。
这可能是由于不合理的工艺流程、工具和设备的不良设计等原因导致的。
这会增加生产成本和时间,降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有效管理和消除以上七大浪费是精益生产的关键。
精益生产中的七大浪费及改善方法精益生产中的七大浪费及改善方法如下:1. 运输浪费:表现包括人员走动过多、需要专门运输来实现工序间的衔接、过多的运输。
原因可能包括低效的车间布局、过于庞大的设备、不流畅的生产等。
对此,应杜绝孤岛式生产,合理紧凑安排工序,让作业流动起来,形成节拍,从而无需过多运输。
2. 动作浪费:表现如作业动作不连贯、幅度过大、转身角度大、弯腰、动作重复或多余等。
这会对生产效率、质量以及人员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应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合理运用工业工程手法来进行作业台布局优化以及作业动作标准化。
3. 加工浪费:表现如加工余量过大、无谓的加工精度、多余的产品功能、重复检验包装等。
原因可能是自以为是的作业,而不是以客户价值为导向。
应对现有工序进行审视,用省略、替代、重组或合并的方法,同时精准把握客户需求、优化作业标准以及工序间的衔接。
4. 不良浪费:表现如生产过程产生的不良品。
原因包括人工操作不当、工艺设置不当、材料使用不当、质量标准不清等。
应确保作业指导以及检验标准符合产品特性以及客户需求,通过首样检验、巡检、自检互检方式第一时间发现不良,制定极限样品以及将检验标准可视化,适度运用防呆法进行防错设置。
5. 等待浪费:表现如人员(以及设备)在等待,或者有时忙、有时闲的不均衡现象。
原因如生产线品种切换、工作量少、时常缺料、设备闲置等。
应实施生产均衡化,快速换模技术的运用,全员生产性防护,多技能工,消除不良浪费,提升供应商水准。
6. 过量生产:这是常被视为最大的浪费。
其结果导致库存、资金的占用以及潜在的报废风险。
应形成一个流、节拍化生产。
“一个流生产”是指从毛坯投入成品产出的整个制造加工过程,零件始终处于不停滞、不堆积、不超越的状态。
每道工序加工完一个制件后立即流到下一工序;工序间的在制品数量不超过前工序的装夹数量。
零件的运动不间断、不超越、不落地。
只有合格的产品才允许往下一道工序流。
节拍化生产要求是需求节拍与生产节拍平衡。
列举精益生产中的七大浪费精益生产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的方法。
精益生产方法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七大浪费,它们为:过产、库存、运输、缺陷、过程、等待和不必要的动作。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这些浪费,以期能够帮助企业找到并消除它们。
1. 过产过产意味着制造了超过市场需求的产品。
过产不仅仅是浪费劳动力和材料,还有可能导致更多的存储成本和销售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是生产到需求,而不是根据通常的生产计划生产。
2. 库存库存是指在制造过程、运输过程和销售过程中积累的额外产品。
库存不仅有可能导致生产过度和生产力下降,还会导致资本过多地被占用。
因此,尽可能减少过剩的库存对企业核心利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运输运输浪费是指在物流和供应链中的不必要的运输。
这些包括过度的物流、远距离的供应链和不必要的运输等。
这种浪费可能会导致更高的成本、更多的延迟以及销售困难。
4. 缺陷产品缺陷可能导致废品产生、产品延迟、客户不满、额外成本等问题。
这个问题通常涉及到的是特定生产过程或质量管控方面的基础问题。
企业应该尽可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这些错误以减少缺陷的出现。
5. 过程过程的重要作用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如果过程中不断出现障碍,那么生产效率将大打折扣。
因此,企业应该通过样本分析、流程再造、员工培训等一系列措施来发现和解决过程中的问题。
6. 等待等待浪费通常是由周期时间差异、部件等待、人员速度不匹配等原因导致的。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工作环境不畅、效率低下。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改进生产流程并确保供应链更稳定。
7. 不必要的动作不必要的动作可能是生产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或重复的动作。
这些问题通常是由于工人培训不足、生产流程和设备不完善,以及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流程管理和员工培训以加强工作流程。
同时,确保员工有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尽可能自动化流程,降低人工干预。
总之,寻找和消除七大浪费是精益生产法的核心理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