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七大浪费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79
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最小化浪费为目标,通过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来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管理方法。
在精益生产中,有七大浪费被认为是造成资源浪费和低效率的主要原因,它们是:过产、等待、运输、不合格、运动、库存和过程错误。
1. 过产(Overproduction):过产是指在没有实际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活动,导致产品过度积压和资源浪费。
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高成本,还会增加库存量和缩短产品寿命。
2. 等待(Waiting):等待是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停顿和延迟。
这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物料不足、工人缺席等原因导致的。
等待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生产周期,延迟产品交付。
3. 运输(Transportation):运输是指不必要的材料和产品的长距离运输。
这使得运输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过程,需要额外的时间和资源。
这些额外的步骤可能会导致物料的损坏、遗失和延迟,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
4. 不合格(Defects):不合格是指生产中出现的错误、缺陷和质量问题。
不合格的产品需要进行修正、重新制造或报废,这增加了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
这不仅会导致生产延误,还会降低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5. 运动(Motion):运动是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不必要的移动和动作。
这可能是由于生产线布局不合理、工具和设备摆放不当等原因导致的。
这增加了工人的体力消耗,降低了生产效率,也增加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
6. 库存(Inventory):库存是指未经加工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储存量。
过多的库存可能会导致资金占用、过期损失、储存空间浪费等问题。
此外,库存过多也会隐藏潜在的问题,如质量问题和需求变化的风险。
7. 过程错误(Processing):过程错误是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重复、增补和调整。
这可能是由于不合理的工艺流程、工具和设备的不良设计等原因导致的。
这会增加生产成本和时间,降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有效管理和消除以上七大浪费是精益生产的关键。
精益生产中的七大浪费及改善方法精益生产中的七大浪费及改善方法如下:1. 运输浪费:表现包括人员走动过多、需要专门运输来实现工序间的衔接、过多的运输。
原因可能包括低效的车间布局、过于庞大的设备、不流畅的生产等。
对此,应杜绝孤岛式生产,合理紧凑安排工序,让作业流动起来,形成节拍,从而无需过多运输。
2. 动作浪费:表现如作业动作不连贯、幅度过大、转身角度大、弯腰、动作重复或多余等。
这会对生产效率、质量以及人员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应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合理运用工业工程手法来进行作业台布局优化以及作业动作标准化。
3. 加工浪费:表现如加工余量过大、无谓的加工精度、多余的产品功能、重复检验包装等。
原因可能是自以为是的作业,而不是以客户价值为导向。
应对现有工序进行审视,用省略、替代、重组或合并的方法,同时精准把握客户需求、优化作业标准以及工序间的衔接。
4. 不良浪费:表现如生产过程产生的不良品。
原因包括人工操作不当、工艺设置不当、材料使用不当、质量标准不清等。
应确保作业指导以及检验标准符合产品特性以及客户需求,通过首样检验、巡检、自检互检方式第一时间发现不良,制定极限样品以及将检验标准可视化,适度运用防呆法进行防错设置。
5. 等待浪费:表现如人员(以及设备)在等待,或者有时忙、有时闲的不均衡现象。
原因如生产线品种切换、工作量少、时常缺料、设备闲置等。
应实施生产均衡化,快速换模技术的运用,全员生产性防护,多技能工,消除不良浪费,提升供应商水准。
6. 过量生产:这是常被视为最大的浪费。
其结果导致库存、资金的占用以及潜在的报废风险。
应形成一个流、节拍化生产。
“一个流生产”是指从毛坯投入成品产出的整个制造加工过程,零件始终处于不停滞、不堆积、不超越的状态。
每道工序加工完一个制件后立即流到下一工序;工序间的在制品数量不超过前工序的装夹数量。
零件的运动不间断、不超越、不落地。
只有合格的产品才允许往下一道工序流。
节拍化生产要求是需求节拍与生产节拍平衡。
列举精益生产中的七大浪费精益生产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的方法。
精益生产方法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七大浪费,它们为:过产、库存、运输、缺陷、过程、等待和不必要的动作。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这些浪费,以期能够帮助企业找到并消除它们。
1. 过产过产意味着制造了超过市场需求的产品。
过产不仅仅是浪费劳动力和材料,还有可能导致更多的存储成本和销售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是生产到需求,而不是根据通常的生产计划生产。
2. 库存库存是指在制造过程、运输过程和销售过程中积累的额外产品。
库存不仅有可能导致生产过度和生产力下降,还会导致资本过多地被占用。
因此,尽可能减少过剩的库存对企业核心利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运输运输浪费是指在物流和供应链中的不必要的运输。
这些包括过度的物流、远距离的供应链和不必要的运输等。
这种浪费可能会导致更高的成本、更多的延迟以及销售困难。
4. 缺陷产品缺陷可能导致废品产生、产品延迟、客户不满、额外成本等问题。
这个问题通常涉及到的是特定生产过程或质量管控方面的基础问题。
企业应该尽可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这些错误以减少缺陷的出现。
5. 过程过程的重要作用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如果过程中不断出现障碍,那么生产效率将大打折扣。
因此,企业应该通过样本分析、流程再造、员工培训等一系列措施来发现和解决过程中的问题。
6. 等待等待浪费通常是由周期时间差异、部件等待、人员速度不匹配等原因导致的。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工作环境不畅、效率低下。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改进生产流程并确保供应链更稳定。
7. 不必要的动作不必要的动作可能是生产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或重复的动作。
这些问题通常是由于工人培训不足、生产流程和设备不完善,以及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流程管理和员工培训以加强工作流程。
同时,确保员工有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尽可能自动化流程,降低人工干预。
总之,寻找和消除七大浪费是精益生产法的核心理念之一。
消除七大浪费培训资料在企业的生产与运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浪费,这些浪费不仅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还影响了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竞争力。
为了实现精益生产,提高企业的效益,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并消除“七大浪费”。
一、什么是七大浪费1、过量生产的浪费过量生产是指生产出比需求更多的产品,导致库存积压。
这不仅占用了资金和空间,还增加了管理成本和质量风险。
例如,某工厂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不顾市场需求,大量生产某种产品,结果造成库存积压,产品滞销。
2、等待的浪费等待的浪费包括人员等待、设备等待、物料等待等。
比如,在生产线上,前一道工序未完成,导致后一道工序的工人和设备处于等待状态;或者设备故障维修时,整个生产线停滞。
3、运输的浪费运输的浪费是指不必要的物料搬运和产品运输。
例如,工厂布局不合理,导致物料在车间内频繁搬运;或者为了将产品从一个仓库转移到另一个仓库,进行了不必要的运输。
4、过度加工的浪费过度加工是指对产品进行超出客户需求或标准的加工,增加了生产成本但并未带来价值的提升。
比如,为产品增加一些不必要的装饰或功能,导致加工时间和成本增加。
5、库存的浪费库存不仅包括成品库存,还包括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等。
大量库存会掩盖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如质量缺陷、设备故障等,同时也增加了资金占用和库存管理成本。
6、动作的浪费动作的浪费是指员工在工作中不必要的动作,如弯腰、转身、寻找工具等。
这些动作不仅浪费时间和体力,还可能导致疲劳和错误。
7、不良品的浪费不良品的产生意味着原材料、人工和设备等资源的浪费。
而且,不良品还可能需要返工或报废,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二、七大浪费产生的原因1、生产计划不合理不准确的市场预测、不合理的生产排程,导致过量生产或生产不足。
2、流程不完善生产流程存在缺陷,工序之间不协调,容易出现等待和运输的浪费。
3、设备维护不当设备故障频繁,维修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造成等待浪费。
4、员工培训不足员工技能水平低,操作不熟练,容易出现动作浪费和不良品浪费。
精益生产中的七大浪费一、库存浪费◆精益生产认为:“库存是万恶之源”,所有改善行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和消除库存;①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防护处理、寻找等浪费②使先进先出的作业困难③损失利息及管理费用④物品的价值会减低,变成呆滞品⑤占用厂房空间、造成多余工场、仓库建设等⑥设备能力及人员需求的误判◆因库存造成无形损失,绝不亚于上述有形损失,精益生产者认为库存会隐藏问题,而“问题”在精益生产者被认为是宝藏,问题如果能不断地被发现解决,则利益便会不断地产生1、没有管理的紧张感,阻碍改进:2、库存量一多,因机械故障、不良产品所带来的不利后果不能马上显现出来,因而也不会产生对策;3、由于有了充足的库存,出现问题时可以用库存先顶上,问题就可以慢慢解决甚至不用解决,最起码是被掩盖住了,不急迫了,不会被上级追究了,于是本部门的工作成绩就出来了;二、过渡生产制造过多或过早浪费◆TPS强调的是“适时生产”;◆多做能提高效率,提早做好能减少产能损失不做白不做,机器还不是一样停着1、提早用掉了材料费、人工费而已,并不能得到什么好处;2、把“等待浪费”隐藏,使管理人员漠视等待的发生和存在;3、积压在制品,使生产周期L/T变长无形的,而且会使现场工作空间变大,不知不觉中吞蚀我们的利润;4、产生搬运、堆积浪费,先进先出变得困难;三、品质缺陷不良品浪费◆任何的不良品产生,皆造成材料、机器、人工等的浪费;◆及早发现不良品,容易确定不良来源,进而减少不良品的产生;◆关键是第一次要把事情做对,“零缺陷”四、运输搬运浪费◆大部分人皆认同搬运是一种无效的动作,也有人认为搬运是必须的;◆用“输送带”的方式来克服,行吗1、取放浪费;2、等待浪费;3、在制品过多浪费;4、空间浪费;◆搬运浪费又包含放置、堆积、移动、整理等动作的浪费;五、处理加工浪费◆定义:指的是与工程进度及加工精度无关的不必要的加工◆有一些加工程序是可以省略、替代、重组或合并;◆很多时候会习惯并认为现在的做法较好六、动作浪费◆12种动作浪费:◇两手空闲◇单手空闲◇不连贯停顿◇幅度太大◇左右手交换◇步行多◇转身角度大◇移动中变换状态◇不明技巧◇伸背动作◇弯腰动作◇重复不必要动作七、等待浪费◇生产线的品种切换◇工作量少时,便无所事事◇时常缺料,设备闲置◇上工序延误,下游无事可做◇设备发生故障◇生产线工序不平衡◇有劳逸不均的现象◇制造通知或设计图未送达。
精益生产之七种浪费培训精益生产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减少浪费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精益生产中,有七种被认为是浪费的元素,被称为七种浪费。
这些浪费分别是:1. 运输浪费:指产品或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的运输。
这种浪费会消耗时间和资源,并增加出错的可能性。
例如,将原材料从一个生产线运输到另一个生产线,或者将成品从一个仓库运输到另一个仓库。
2. 库存浪费:指过多的库存,不仅占用了宝贵的空间,还需要额外的成本来维护和管理。
过多的库存也意味着产品无法及时交付给客户,增加了交货延迟和过度备货的风险。
3. 过程浪费:指不必要的生产步骤、繁琐的操作和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这些浪费会增加生产周期,并使生产过程变得低效。
4. 超生产浪费:指生产出了超过需求的产品数量。
这种浪费会导致产品堆积在仓库中,没有销售出去,并占用宝贵的资源和资金。
5. 劳动力浪费:指员工的不必要的等待、无效的运动和重复的工作。
这些浪费会降低员工的效率,同时也会对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
6. 缺陷浪费: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缺陷或错误。
缺陷会导致产品返工或废品产生,增加了成本和生产周期。
7. 不必要的处理浪费:指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不必要的操作和处理。
这些操作可能是由于过度设计、不正确的工艺或无效的工作方法引起的,会增加生产成本和工作时间。
通过了解和识别这七种浪费,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或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可能包括改善生产流程、优化库存管理、培训员工以提高技能和意识,以及推动持续改进的文化和实践。
精益生产的目标是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价值的生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消除浪费,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和创造更可持续的发展。
在精益生产中,减少浪费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减少浪费,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如何应对这七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