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国家研究进展报告2019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6.05 KB
- 文档页数:1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第1页:地理学简介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地理学的分支和学科领域第2页: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和组成第3页: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地图的符号和注记第4页:地球的气候气候的定义和分类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第5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的邻国和海域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第6页: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和高原主要平原和盆地第7页: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8页:中国的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河流的源头和流向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9页:中国的湖泊中国的主要湖泊湖泊的形成和特点湖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0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1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农业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种植区域农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2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工业特点主要工业部门和分布工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3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交通枢纽和线路交通运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4页: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城市的特点和发展城市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中国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挑战环境保护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6页:中国的旅游中国的旅游资源主要旅游目的地和景点旅游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7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特点主要文化传统和习俗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8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概述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9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民族构成主要民族的特点和分布民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0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角色主要国际组织和关系国际关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1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经济特点主要经济部门和产业经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2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体系主要教育阶段和学校类型教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3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科技发展主要科技领域和成就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4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体育发展主要体育项目和成就体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5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艺术特点主要艺术形式和作品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6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宗教和教派宗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7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主要社会问题和挑战社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8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主要挑战和机遇未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页: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第2页: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第3页:中国的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形特征中国的气候特征第4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第5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第6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第7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第8页: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第9页: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第10页:中国的旅游资源中国的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第11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第12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第13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第14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第15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第16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第17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第18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第19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第20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第21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第22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第23页: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策略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管理的挑战第24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特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未来展望第2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挑战第26页: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旅游业发展的挑战第27页: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的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创新的挑战第28页:中国的科技发展与应用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应用的重要性科技应用的挑战中心主题: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主要分支: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 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3. 中国的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5. 农业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6. 工业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7. 交通运输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8. 城市与乡村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9. 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11. 文化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12. 历史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13. 民族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14. 国际关系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15. 经济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16. 教育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17. 科技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18. 体育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19. 艺术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20. 宗教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21. 社会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22. 未来展望发展前景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每个主要分支下,您可以继续添加子分支,以涵盖更多的细节和相关信息。
专题14 说明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山西光村村居文化放异彩梁冬①光村位于吕梁山脉姑射峰东南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新绛县的一个村落。
其美丽的村名,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五彩缤纷,耀眼夺目,获名光村。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2011年被授予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②有着3000年辉煌历史的光村,经过历代村贤志士的不断创建与修葺,至20世纪40年代③光村深厚古老的文化积淀,还体现于巍然深厚的城垣堞门及城外的环城林。
它们作为光村文化的载体,不仅具有为护村安民提供优良环境的物质作用,是造就一代代光村优秀人才的文化基石。
④光村城垣呈正方形,东西、南北之长皆为一百二十丈。
村围四周城垣完整,高约四丈,车马可以环行。
东、西城墙端南正北一线贯通,不留旁门,子午为轴,南北呼应。
东、西二门又各分南、北城墙为三等份近似..黄金分割。
竖立于村四周的城垣门标新立异,城门各有寓意。
⑤西北,乾元门。
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追溯本村的起源;其二是强调这西北方向的重要。
东南,照是耀射。
“继照”二字力沉千钧,任重百世。
其含义十分明显:寄厚望于后昆,广汉门。
广者宽大也,汉可解为汉朝或银汉。
光村始建于北齐可排除汉朝说(天河),又可引申为地上的江河。
西南,大武门。
提醒本村后辈,弃燕雀之小志,学有用之大技,干利国之大业,建为民之丰功。
⑥“地上文物看山西”,在三晋大地,要找出“王家大院”那样的豪宅大院户并非难事,并不多见。
⑦因此,2008年,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来光村感慨道:“没想到这里的文化遗产这么地道,这些是时间的产物,别看这些门楼已破败,但历史的价值都写在它的上面。
”⑧光村的民居院落以四合院居多,其中最为称奇的是赵家十八座院。
该院始建于乾隆初年,建筑风格有四奇:奇一,一线建起,凡墙接处皆互相咬合绝无垂向接缝,不论面阔几间,皆用通檩;奇三,整个十八座院落院院有门;奇四,全院都是砖木结构,都是四面插廊,檐下花板雕柱,或人虫鸟兽,或山水花木,呼之欲出。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中国的气候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3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1.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天气、气候与人们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学习,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把抽象的天气、气候知识变成具体的有用的知识,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和生活气息,是学生乐学、爱学。
2.单元的组成情况:中国的气候这节教材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多特殊天气和多旱涝灾害。
3.单元的学习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4.单元的学习难点:学生阅读和分析图表能力的培养、提高。
5.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我国的气候和特殊天气对农业生产、生活的有利方面和危害,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6.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预期的学习成果: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要结合中国气候类型图、网络资源等进行,力求让学生从宏观把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让学生树立起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特点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4.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5.认识我国主要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布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区图等图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学习中国的自然地理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了解我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应成为学习中国自然地理的一个基本目标。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9.279黄磊, 王长科, 巢清尘. IPCC 《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解读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0, 16 (1): 1-8Huang L, Wang C K, Chao Q C. Interpretation of IPCC special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J].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20, 16 (1): 1-8IPCC《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解读黄 磊,王长科,巢清尘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第16卷 第1期 2020年1月CLIMATE CHANGE RESEARCH V ol. 16 No. 1January2020收稿日期:2019-11-12;修回日期:2019-12-17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9001);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2014097)作者简介:黄磊,男,副研究员,huanglei@ ;王长科(通信作者),男,高级工程师,wangck@ 引 言2016年4月,IPCC 第43次全会决定IPCC 在第六次评估周期编写一份关于气候变化、荒漠气候变化与土地有关问题的最新认知专栏化、土地退化、可持续土地管理、粮食安全和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的特别评估报告(简称《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
2017年2月,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了《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2019年8月,IPCC 第50届全会审议批准了关于气候变化与土地有关的评估报告,即《气候变化与土地:IPCC 关于气候变化、荒漠化、土地退化、可持续土地管理、粮食安全及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的特别报告》,简称《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SRCCL)。
SRCCL 由来自于全世界52个国家的107名科学家共同合作完成,报告评估了7000多篇最近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回应或采纳了28275条专家和政府的评审意见。
第四章地貌【拓展延伸】地质作用1.概念: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3.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1)风化——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堆积在原地。
例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2)侵蚀——水、空气、冰川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3)搬运——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4)堆积——在搬运作用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4.1.1喀斯特地貌(1)概念: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
(溶蚀作用、淀积作用)(2)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①岩石:可溶性岩石;岩石有孔隙裂隙(透水性好)②水:溶蚀力大(二氧化碳、有机物、无机酸含量多);流动性强(降水多、地面坡度大、岩石裂隙大)③高温多雨溶蚀作用沉积作用(3)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地理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4)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形态及成因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和地下的形态各不相同,其成因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类型形态成因地面喀斯特地貌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溶蚀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水洞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悬挂洞顶,上粗下细)、石笋(由洞底向上,基部粗、顶端细)、石柱(上下两头粗、中间细)、钙华(由于Ca(HCO3)2中CO2逸出,导致CaCO3沉积而成)淀积(5)喀斯特地貌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1)有利影响:①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②防空、储藏的最佳选择地(喀斯特洞穴内冬暖夏凉)③特色农业:坝子④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优良。
思维导图:气候因子【思维导图】[考点精析]气候的形成因素分析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2.海陆位置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比较多,内陆地区降水比较少。
3.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大气环流是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着各个地区的气候,同时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4.地形地势(1)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
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1)暖流:增温增湿,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
(2)寒流:降温减湿,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
人类的活动对气候也是有影响的。
其中人类影响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因而对气候的形成和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1.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思维导图:气温时间变化【思维导图】[考点精析](二)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1)一般规律: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
2、气温的年变化(1)一般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地面性质太阳辐射最强月气温最高月太阳辐射最弱月气温最低月年较差大陆6月7月(1月)12月1月(7月)大海洋6月8月(2月)12月2月(8月)小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有数百个碧蓝澄澈的湖泊。
夏季晴朗的午后,湖边常会刮起一种被当地居民称为“太阳风”的风。
如图示意某日陆面和湖面气温日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的“太阳风”()A.从湖泊吹向陆地,性质较湿润B.从湖泊吹向陆地,性质较干燥C.从陆地吹向湖泊,性质较湿润D.从陆地吹向湖泊,性质较干燥2.上图示意某日陆面和湖面气温日变化。
该日,“太阳风”消失的时间大致是()A.7时前后B.12时前后C.18时前后D.21时前后【答案】1.A2.D【解析】1.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分析,由于湖泊与陆地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于湖泊,湖泊气温低于陆地,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陆地形成低压,湖泊形成高压,吹湖风;夜晚吹陆风,据此分析,夏季晴朗的午后,由于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因此材料中提到的“太阳风”为湖风,且风由湖泊吹向陆地的过程中带来水汽,风较为湿润,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结合上题分析湖陆风转换取决于湖面与陆面的气温变化,当陆面气温高于湖面气温时吹湖风,反之为陆风,据图分析11点至21点期间陆面气温高于湖面,该时段吹湖风(即太阳风),21点至次日11点期间,陆面气温低于湖面气温,吹陆风,因此该日,“太阳风”消失的时间大致是为21时前后,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干旱、半干旱区的绿洲和荒漠的性质差异,引起气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造成了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
doi:10.12006/j.issn.1673-1719.2018.160姜克隽. 一个强有力的2050碳减排目标将非常有利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 15 (1): 103-106Jiang K J. An ambitious CO 2 mitigation target will bring much benefit to China’s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J].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9, 15 (1): 103-106一个强有力的2050碳减排目标将非常有利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第15卷 第1期 2019年1月CLIMATE CHANGE RESEARCH V ol. 15 No. 1January 2019近期关于2050年减排战略(MCS )的讨论越来越多,中国政府也开始着手准备相关战略的编写。
我国2050年碳减排目标的战略制定至关重要,它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技术发展、大气雾霾治理、生态环境等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设计良好的长期碳减排战略将有利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目标的实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全球进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全球的气候变化应对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也刚刚起步。
那时候,普遍认为减排CO 2将限制我国煤炭消费的增长,甚至有人认为气候变化是发达国家的阴谋,制约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随着我国低碳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光伏发电、光热发电、风力发电、大型水力发电等电力供应技术,以及电动汽车、先进炼钢技术、先进水泥窑、高效工业锅炉、LED 、高效电器等终端用能技术逐渐处于世界领先,中国也在迅速提升先进核电技术制造水平,中国以及其他国家要做到低碳排放,不少都要选用中国的技术。
这样一来,减排CO 2成了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机遇。
2012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反而说气候变化是中国人的阴谋。
第18讲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考点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变暖的表现读“气温变化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由图1可知,地质时期气温变化特点是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由图2可知,近现代气温变化特点是气温波动上升,特别是1980年以后气温上升速度加快。
2.全球变暖的原因(1)自然原因是目前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
(2)人为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城市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等。
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水循环的影响①旱涝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②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物种减少。
(4)对农业的影响:高纬度地区受益,中低纬度地区受损。
(5)对人类的影响:危害人体健康。
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考向一以相关研究成果为素材考查全球变暖的特点及成因分析(2015·海南地理)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答案 1.A 2.B解析第1题,从材料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
第2题,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考向二结合植被、农业等地理事物的变化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2016·全国文综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第3题。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 C解析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由于全球变暖,长白山雪期推后且缩短,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重。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世界受气候因素影响,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等;受地形因素影响,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受洪涝威胁大中国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洪水侵袭3.洪涝灾害的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1)(2)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二、干旱灾害1.概念: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3.我国旱灾的分布及自然原因4.危害①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②影响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③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④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5.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原因自然原因总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人为原因人口密集、城镇众多,工农业规模大,生产、生活用水多(2)解决措施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改良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等)。
④海水淡化;人工降雨;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等。
三、台风灾害1.概念: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易发海域: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我国多发区: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大致有三条路径的台风影响我国,即西移路径、西北路径和转向路径。
4.危害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全球变暖分析思维导图模板分享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积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那么,具体的变暖分析大家都知道吗,下面小编将分享全球变暖思维导图模板给大家,有需要的伙伴可以参考使用哦!
点击链接进入在线编辑
/#R121b3f018df7277935ab5d394f6 4ff33 密码:jyz8
模板简介:
该模板主要从生活方面、原因分析、应对策略以及危害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操作步骤见下。
方法介绍:
1.点击链接进入在线编辑页面这时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将展现在面板中心:
2.在面板的上方有很多的工具栏,这些都是可以使用的,需要给导图添加新的节点可以点击上方的插入下级主题或者上级主题:
3.双击新添加的节点可以修改里面的内容:
4.如果觉得导图单调了可以给导图添加链接、图片或者备注等,丰富导图的内容:
5.外观栏目中可以给导图的整体颜色进行调整,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以及导图的结构:
6.视图栏目中,可以给导图进行展开检查,提升导图的精密度:
7.这时一个完整的导图就编辑成功了,点击思维导图后面的倒三角,选择导出,之后在选择导出的格式即可: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全球变暖思维导图模板分析以及利用在线工具编辑思维导图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世界的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气候变化是指地球的气候在长期时间尺度上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大规模土地利用变化和工业化进程等。
一、气候变化的特征和影响1.1 气候变暖气候变暖是最明显的气候变化特征之一。
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约1°C,这导致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农业、水资源、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都有负面影响。
1.2 极端天气事件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干旱、洪水、飓风和台风等,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例如,2019年亚马逊雨林大火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影响了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
1.3 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是气候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影响。
由于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全球海平面已经上升了约20厘米。
海平面上升威胁着沿海城市和低洼地区,可能导致洪水、侵蚀和盐水入侵。
二、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由极端气象条件引起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气象灾害:2.1 洪水洪水是由过量降雨、融雪、湖泊和河流泛滥等因素引起的。
洪水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破坏和环境污染。
例如,2011年泰国洪水造成了数十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经济损失高达400亿美元。
2.2 飓风和台风飓风和台风是热带气旋,具有极强的风力和降水量。
它们通常在夏季和秋季在北大西洋和西北太平洋形成。
飓风和台风可能导致大规模破坏,包括摧毁建筑物、损害基础设施、引起洪水和泥石流等。
例如,2017年飓风哈维导致美国德克萨斯州严重洪水,造成数十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
2.3 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缺乏降水导致的水资源短缺。
干旱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例如,2013年美国加州的干旱导致水资源短缺、农业损失和森林火灾。
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既存在着遗传现象,也同时存在着变异现象。
自然界中存在遗传现象,才能保证生物种族的延续和发展;自然界中存在变异现象,生物才能进化,才能促使新物种的形成。
性状表现具有差异性不同的生物个体在性状表现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使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因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同,其性状表现也往往具有差异性。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例如,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有耳垂与无耳垂等。
近亲指血统关系比较近的亲戚,一般把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称为近亲。
例如,表兄妹、堂兄妹等都是近亲。
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的夫妇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概率较高,如表兄妹婚配的家庭发病率比一般家庭要高 6 ~ 60 倍。
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进行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