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020.00 KB
- 文档页数:7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讲授的课题是第十单元实验6《酸、碱的化学性质》。
授课时以微课引入,复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正确操作和要注意的事项。
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来验证这些化学性质。
在实验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填写学案,并总结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中的主要内容。
酸和碱化学性质的学习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酸和碱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还能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2)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3)通过实验解释生活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途径。
(2)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对比、敢于质疑、参与实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使用酸,进行物质性质的探究,增强实验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二、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1.实验用品:试管、药匙、镊子、试管架、烧杯(盛废液、点滴板等。
2.实验药品: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蒸馏水。
三、教学方法:合作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等。
【板书设计】实验活动一、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实验活动二、生锈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活动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活动四、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以及蒸发溶液实验活动五、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的反应:【教学反思】教材处理到位,这堂课重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酸、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1、酸、碱能和指示剂反应,2、酸能和金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
3、碱能和酸、盐的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导学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了解酸、碱溶液的性质及它们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实验材料•硫酸(H2SO4)、氢氧化钠(NaOH)、酚酞溶液•非金属容器•雌黄溶液•感受纸实验步骤实验1:酸溶液和酚酞溶液的反应1.在非金属容器中放入少量的酸溶液。
2.用滴管向酸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
3.观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2:酸溶液与金属的反应1.取少量的酸溶液放入非金属容器中。
2.将一小块锌片放入酸溶液中。
3.观察反应过程中有无气体产生,是否有颜色变化。
实验3:碱溶液与感受纸的反应1.在非金属容器中放入少量的碱溶液。
2.用滴管将碱溶液滴在感受纸上。
3.观察感受纸颜色的变化。
实验4:酸与碱的中和反应1.在非金属容器中放入少量的酸溶液和少量的碱溶液。
2.用滴管向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直到出现酸碱中和时停止加入。
3.用感受纸测试溶液的性质。
实验原理1. 酸溶液和酚酞溶液的反应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而在碱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中呈现无色或黄色。
当酸溶液和酚酞溶液反应时,酸溶液的酸性会使酚酞呈现红色。
2. 酸溶液与金属的反应酸与金属反应会产生氢气。
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金属表面的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同时放出氢气。
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氢气。
3. 碱溶液与感受纸的反应感受纸是一种特殊的纸张,可以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当碱溶液与感受纸接触时,感受纸会变蓝或变绿。
4.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酸性物质的氢离子和碱性物质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和盐。
中和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1:观察到酸溶液呈现红色,说明酸溶液呈酸性。
•实验2:观察到酸溶液与锌片反应时产生气泡,颜色也可能发生变化,说明酸能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实验3:感受纸在碱溶液中变蓝或变绿,证明碱溶液呈碱性。
•实验4:观察到酸溶液和碱溶液中和后,感受纸不再发生颜色变化,说明酸与碱中和后,溶液呈中性。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实验的操作发现一些问题,并学会解决。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滴管药匙镊子白色点滴板实验药品:稀盐酸、食用白醋、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
知识回顾:(1)常见的酸有等,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相同的(填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写两条即可)。
(2)常用的碱有等,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相同的(填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实验:一.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实验用品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食用白醋、稀盐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胶头滴管、白色点滴板实验步骤1.取白色点滴板,向其中四个穴分别滴加2~3滴上边四种溶液,然后分别滴加2~3滴紫石蕊溶液。
2.取白色点滴板,向其中四个穴分别滴加2~3滴上边四种溶液,然后分别滴加2~3滴酚酞溶液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讨论:(1)是酸碱指示剂使酸碱溶液变色还是酸碱溶液使酸碱指示剂变色?(2)使用胶头滴管操作时我们应怎样进行?二.生锈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用品稀盐酸,生锈的铁钉(2颗)、试管(两支)、镊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取一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稀盐酸,使铁钉的部分浸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当铁钉表面变得光亮后,铁钉表面开始出现什么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讨论:你是怎样放铁钉的?在放铁钉时注意什么?能把铁钉长时间浸在稀盐酸中吗?为什么?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用品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稀盐酸、试管、胶头滴管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2、向上述溶液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四.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用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约1ml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滴几滴酚酞2、向上述烧杯中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不断振荡试管,直至溶液颜色变为无色为止。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掌握不同酸、碱的性质和分类,了解酸碱反应的产物及特征。
二、实验原理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物质,酸碱反应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化学反应。
酸有酸味、酸性、腐蚀性,能与碱中和,具有与金属反应的特性。
碱具有碱味、苦味、具有碱性、腐蚀性,能与酸中和,具有与酸中和的特性。
酸碱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有无机酸和有机酸。
无机酸主要有硫酸、盐酸、硝酸等。
有机酸主要有柠檬酸、乙酸等。
碱物质可分为强碱和弱碱,常见的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弱碱有氨水等。
三、实验步骤实验一:酸与金属反应1.取一个皮革蓝瓶,将一根锌条放入其中,加入少量的盐酸,观察反应情况。
2.将一根铜条和硫酸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反应情况。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1.将盐酸、氢氧化钠分别稀释到一定浓度(使用试剂架上的药架样量瓶),然后取两个小杯,分别滴入适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并记录滴入的滴数。
2.观察两个杯子里的溶液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3.将滴加的酸、碱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指示剂中,研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实验三:碳酸和盐酸反应1.将小苏打依次加入盛有少量硝酸、盐酸、海盐酸溶液的试管中,研究反应的变化。
2.将发泡的试管口用酚酞指示剂蘸一下瓶口,看是否变成红色。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一:酸与金属反应1.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锌溶解。
化学反应式:Zn + 2HCl → ZnCl2 + H2。
2.硫酸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化学反应式:Cu + 2H2SO4 → CuSO4 +2H2O + SO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1.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反应式:HCl + NaOH → NaCl +H2O。
观察到杯子中物质从酸性逐渐转化为中性,且呈现无色的状态。
2.滴加的酸和碱分别与酚酞指示剂产生变化,盐酸滴入后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滴入后变成紫色,滴入的滴数相等,表示酸与碱完全中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学生将能够:1.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2.学习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3.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准备1. 实验材料和器材准备•盐酸、醋酸、橙汁、泡腾片、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盐、蓝色石蕊试纸、滴管、试管、试管架、酸碱反应器(如酸瓶、碱瓶等)等。
2. 实验内容概述本次实验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实验1: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
•实验2: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活动实验1: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1.每个小组准备好所需的试管、试管架、滴管、酸碱指示剂等实验器材。
2.按组将盐酸、醋酸、橙汁、泡腾片等常见酸碱物质分别倒入不同的试管中。
步骤2:测试物质的酸碱性1.将酸碱指示剂滴在试管中的物质上,并观察颜色变化。
2.根据颜色变化判断物质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实验2: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步骤1:酸碱中和反应1.将少量盐倒入试管中。
2.用滴管加入适量的醋酸,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3.根据观察结果,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加入醋酸后试管中的变化发生了?这是一种什么反应?步骤2:使用酸碱测试纸测试物质的酸碱性1.取一张蓝色石蕊试纸,将其放入试管中的物质中。
2.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根据颜色变化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步骤3: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1.向学生提问:酸和碱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2.学生讨论并列举出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调味品、清洁剂等。
四、知识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活动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实验小结本次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并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同时,通过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也能够认识到酸碱物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
教学重点(1).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2).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酸碱的性质鉴别物质教学准备试管、钥匙、玻璃棒、点滴板、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
教学设计【课堂检测】1.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 A.CuSO4B.FeCl3C.HCl D.H2SO42.某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该溶液会使石蕊溶液()A.变红B.变紫C.变蓝D.不变色3.苯甲酸(C6H5COOH)是常见的食品防腐剂。
某同学准备进行实验验证苯甲酸具有酸的某一通性,他选择了下列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铜B.铁锈C.锌粒D.紫色石蕊溶液4、如右图所示,田绘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田绘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
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归纳:酸与碱中和反应后一般存在三种情况:酸碱恰好反应;酸过量;碱过量。
总结梳理:学完本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完成导学案板书设计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一、酸的化学性质二、碱的化学性质1、碱与指示剂的作用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2、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碱与酸的反应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3、碱与盐的反应4、酸与碱的反应。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一、实验用品实验仪器:试管、药匙、蒸发皿、镊子、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试管、药匙、蒸发皿、镊子、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 玻璃棒 。
用品:两种常用的酸两种常用的酸 稀盐酸、稀硫酸 ,两种常用的碱溶液两种常用的碱溶液 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 ;一种蓝色溶液一种蓝色溶液硫酸铜 溶液,两种指示剂两种指示剂 酚酞溶液、石蕊溶液 ;还要用到氢氧化钙粉末、生锈的铁钉、pH 试纸。
二、实验步骤1.酸、碱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酸、碱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实验过程】在两块白色点滴板上分别滴入稀硫酸、在两块白色点滴板上分别滴入稀硫酸、稀盐酸、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别滴入2~3滴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滴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稀盐酸、稀硫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实验现象】稀盐酸、稀硫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 红 ,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不变色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 蓝 ,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变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
【实验结论】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实验结论】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红 ,使无色酚酞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 不变色 ; 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蓝 ,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使无色酚酞溶液变 红 。
2.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实验过程及现象】取两个生锈的铁钉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加入约2 mL 稀盐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到的现象是 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当铁钉表面的锈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发现发现 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 ,该气体是该气体是氢气 。
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发现两枚铁钉的粗细有了明显变化。
《酸和碱的性质》实验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2、通过具体操作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3、通过具体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实验现象记录能力。
学习流程:一、清点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架1、12支试管、镊子1、药匙1、胶头滴管1、玻璃棒1、玻璃管1、烧杯2、试管刷1、pH试纸1、红色石蕊试纸1、蓝色石蕊试纸1、石蕊试液1、酚酞试液1、硫酸铜溶液1、稀盐酸1、碳酸钠溶液1、澄清石灰水1、锌粒1、生锈的铁钉1、氢氧化钠溶液1、硝酸银溶液1二、小组复习:1、块状、颗粒状固体如何加入试管中?2、如何倾倒液体药品?3、胶头滴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三、学习过程模块一:酸的化学性质(一)自主复习:酸的化学通性(5条),不用写方程式1、2、3、4、5、(二)合作实验1、分别取少量盐酸于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1~2滴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观察并记录现象2、用镊子取一粒锌粒于试管中(如何操作?),倒入试管中少量稀盐酸,观察并记录现象,触摸试管底部,感觉?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3、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倒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先后现象先看到后看到按反应先后顺序写出方程式4、探究:借助指示剂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实验,具体实验步骤及现象为方程式:反应的实质5、1)取少量碳酸钠溶液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盐酸,观察并记录现象方程式,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2)取少量硝酸银溶液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盐酸,观察并记录现象方程式,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总结:酸溶液具有共性的原因但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的原因模块二:碱液的化学通性(4条)(一)自主复习:碱液的化学通性(4条)1、2、3、4、(二)合作实验1、分别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于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1~2滴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观察并记录现象2、取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用玻璃管向里吹气(玻璃管要伸入液面以下),观察现象,在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现象,整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3、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方程式,在此反应中实际参加的粒子4、向实验3的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现象,,反应的方程式,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
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导学案学习目标: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通过实验活动验证酸、碱的化学性质。
难点:酸、碱的反应规律、现象的记忆、应用。
导学过程:【实验用品】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胶头滴管、火柴。
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实验步骤】实验1 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称为显色反应),此处的酸和碱必须可溶。
(参照教材69页图10-21进行实验)结论:石酸红,石碱蓝,石中紫。
酚酸无,酚碱红,酚中无。
想一想:将铁钉放入试管时应如何操作?(应将试管先横放,用镊子夹铁钉放入试管,然后缓慢竖立试管)实验3通过观看视频,可得:实验4 通过观看视频,可得:【问题与交流】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不同的酸溶液中都有H +): 1.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条件:①金属活动性排在H 之前;②除了钾钙钠;③浓硫酸、硝酸除外。
) Mg+2HCl=MgCl 2+H 2↑2Al+6HCl=2AlCl 3+3H 2↑ Zn+2HCl=ZnCl 2+H 2↑ Fe+2HCl=FeCl 2+H 2↑铁单质参加的反应产物一般为亚铁盐。
3.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4. 酸+碱→盐+水(此类反应无现象,需借助指示剂变色等现象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5 . 酸+某些盐→新盐+新酸(若为H 2CO 3,则拆成H 2O +CO 2↑) ①所有碳酸盐(不管溶不溶)都能和强酸反应。
CaCO3+2HCl = CaCl 2 + H 2O + CO 2↑ ② HCl + AgNO 3 = AgCl ↓ + HNO 3H 2SO 4 + BaCl 2 = BaSO 4↓+ 2 HCl (②能发生的条件:盐可溶,产物要有沉淀) 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不同碱溶液中都含有OH -): 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
实验活动六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学有所用的快乐。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实验用品:试管钠溶液酚酞溶液药匙玻璃棒点滴板稀盐酸溶液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棉网生锈的铁钉氢氧化石蕊溶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展示两瓶无色液体(一瓶是酸,一瓶是碱)你将如何鉴别它们呢生答:·········注意:纠正学生语言的描述回顾:酸碱的化学性质二、引入下面我们一起动手实验验证它们之间的反应,学生实验活动一: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讲解胶头滴管:先排空再吸液滴液时, .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滴加。
3.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用完后立即清洗,滴瓶的滴管除外;5.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或与器壁接触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步骤 1 中稀盐酸、稀硫酸中液体变为红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液体变为蓝色。
步骤 2 中稀盐酸、稀硫酸中液体不变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液体变为红色。
归纳实验结论: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色过渡:酸还可以除去铁锈,我们来亲自实验一次,学生实验活动二:生锈的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投影展示实验步骤:生锈的铁钉要用细线拴住放铁钉的注意事项,学生展示每组的实验现象:步骤 1 中铁锈消失,铁钉变亮,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步骤 2 中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找学生板演化学方程式:6HCl+Fe2O3==2FeCl3+3H2OFe + 2HCl == FeCl2+H2↑提问:能把铁钉长时间浸在稀盐酸溶液中么生答:归纳结论:刚才做了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和碱还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多媒体展示:分组情况:二、三、四组做:实验活动第五、六组做:3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实验活动 4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以及蒸发溶液第七、八组做:实验活动 5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的反应各组汇报展示实验现象实验活动 3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稀盐酸、实验用品试管、胶头滴管2NaOH+CuSO4==Na2SO4+Cu(OH)2↓实验原理Cu(OH)2+2HCl==CuCl+2HO1、在试管中加入约 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实验步骤2、向上述溶液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步骤步骤1 中出现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 中蓝色沉淀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盐酸中实验结论实验活动 4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以及蒸发溶液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实验现象:步骤1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步骤 2 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步骤 3 中蒸发皿底部出现少量白色固体。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学生能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了解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及其对指示剂的变化,进一步认识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酸:盐酸、稀硫酸;2.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3.指示剂:酚酞溶液、酚酞试纸、甲基橙溶液;4.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移液管、滴管、坩埚等。
三、实验步骤:1.将一些盐酸倒入一个试管中,用酚酞试纸蘸取少许试液,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2.用稀硫酸在另一个试管中重复同样的操作。
3.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碗中的试管里,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4.用氢氧化钾在另一个试管中重复同样的操作。
5.用不同的指示剂,如甲基橙溶液,在每个试管中分别检测,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6.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讨论酸、碱在水中的溶解特性和对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影响。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酸碱溅到皮肤、眼睛等敏感部位。
2.实验操作时要细心,按照步骤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3.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五、实验总结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酸和碱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通过指示剂的反应可以进行酸碱的初步检测。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即酸和碱中和生成盐和水。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酸碱的化学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延伸拓展:1.可以进行酸碱溶液的浓度对颜色变化的影响实验。
2.可以进一步研究酸碱反应对金属的腐蚀作用。
3.可以深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热力学过程。
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学生将更加直观地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同时,通过延伸拓展,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希望学生在参与本次实验后,能够对酸碱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