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纳税筹划术语
- 格式:pptx
- 大小:163.83 KB
- 文档页数:5
税收筹划名词解释税收筹划是指通过合法的税收规划方法,通过对企业或个人的财务计划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额的一种行为。
通过合理利用税收法规的规定、税收政策的调整和税收优惠的政策,使企业或个人在合法范围内以最低的成本缴纳税款,同时合理规避税收风险,从而实现对企业和个人财务管理的优化。
税收筹划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 合理利用税收调整政策:根据政府对某些行业或地区的扶持政策,企业可以选择将生产或经营重点放在具有税收优惠地区或行业,以减少税负。
例如,政府对某些高技术产业给予优惠政策,企业可以重点发展此类产业以获得税收减免。
2. 合理利用税收减免政策:通过合理利用政府的税收减免政策,企业或个人可以减少纳税额。
例如,政府为了鼓励企业投资,可以给予投资所得税优惠,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来减少税负。
3. 合理利用税收优惠项目:政府为鼓励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发展,可以给予其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可以合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以减少纳税额。
例如,政府对环保产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以选择投资环保产业以享受税收优惠。
4. 合理安排税收负担:通过适当调整企业或个人的财务结构、资产配置和利润分配等方式,可以合理安排税收负担,减少纳税额。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转移定价、合理设置跨国公司的结构来减少跨国公司的整体税负。
5. 合理利用税收递延工具:通过利用税收递延工具,可以将税款的缴纳时间推迟到将来。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税收递延型保险产品,将将来的纳税时间推迟到退保或赔付时,实现税收的递延。
总之,税收筹划是在合法范围内,通过调整财务计划和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或个人的税负和税收风险的一种行为。
它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降低成本,优化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税务筹划知识点总结税收是国家的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企业而言,税收是一笔重要的成本,税务筹划则是以法律允许的方式合理减少税负的一种管理行为。
税收政策的优惠和税务筹划经常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税负,释放企业的资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从企业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企业税务筹划的方法,以及税收政策的优惠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企业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1.税务筹划的概念税务筹划是指企业为了合理减少纳税金额,尽可能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法律漏洞,通过合法手段降低企业的税负,以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行为。
税务筹划既包括长期规划,也包括短期应对,是一项全方位的具体工作。
2.税务筹划的意义税务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的利润,降低企业的税负,释放企业的资金,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通过税务筹划,企业可以合理避税、节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更好的回报所有者。
3.税务筹划的原则(1)遵守法律。
税务筹划既要充分利用税收法律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又要保持合法合规,不能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2)综合考虑。
税务筹划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企业的财务、税收、商业等因素,采取合理的税务筹划方式。
(3)稳妥可行。
税务筹划要小心谨慎,不盲目冒进,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税务筹划方案。
(4)及时纠错。
税务筹划要及时调整和纠正,随时根据税收政策和法律的变化,调整税务筹划方案。
4.税务筹划的目标税务筹划的根本目标是减少税收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能够在合法的前提下降低税负,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税务筹划的方法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来降低纳税额,增加企业的利润。
以下对企业税务筹划的一些常用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1.合理选择企业的税收体制企业的税收体制包括企业所得税体制和增值税体制。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税收体制,通过比较计算,选择税负较低的税收体制,以降低企业的税负。
1、税收筹划:可能的纳税义务人在税法等相关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其投资、经营、理财等活动进行事先谋划,确认其实际纳税义务,以达到税收负担最轻、经济利益最大目的的行为。
2、避税:纳税人利用税法漏洞或者缺陷,通过对经营财务活动的精心安排,以期达到纳税人负担最小的经济行为。
3、节税:是指遵循税收法规和政策的要求,以合法方式减少企业的税负的行为。
4、税收挡板:指纳税人利用一定的财务手段,减少应纳税额降低税负的行为。
5、税收屏蔽:又称税收庇护,指纳税人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增大当期扣除,使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延迟、暂免纳税负担的一种理财活动。
6、税收筹划成本: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所付出的代价。
包括固定税收负担、变动税收负担、管理成本和机会损失成本等7、涉税风险处理税收事宜的预期与结果的偏离程度。
8、涉税零风险:是指纳税人账目清楚,纳税申报正确,缴纳税款及时、足额,不会出现任何关于税收方面的处罚,即在税收方面没有任何风险,或风险极小可忽略不计的一种状态。
9、免税技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纳税人成为免税人,或使纳税人从事免税活动,或使征税对象成为免税对象而免纳税赋的税收筹划技术。
免税人包括自然人、免税公司、免税机构等。
10、分离技术又称分劈技术、分割技术: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所得、财产在两个或更多个纳税人之间进行分劈而直接节税的税收筹划技术。
一、税收筹划和偷税、避税、节税的关系1、和偷税的关系:(1)相同点:都是为了实现纳税人少缴税,减轻税负的行为。
(2)不同点:(1)行为主体不同。
税收筹划的行为主体是可能的纳税人;偷税的行为主体是纳税义务人。
(2)实现的途径不同。
是否违法是税收筹划与偷税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偷税是触犯了国家相关税收法律的行为,其最大特点是违法甚至犯罪,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构成偷税罪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而税收筹划则是在不触犯国家法律情况下的一种涉税行为,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所涉及的收入、支出等的安排,则是在税法未禁止的框架下进行的。
企业税务筹划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企业税务筹划纳税筹划又称税务筹划,其本质是指纳税人在现行税制条件下,通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税收政策,适当安排投资行为和业务流程,通过巧妙的财务协调和会计处理,合理地安排纳税方案,在合法的前提下,以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涉税经济行为。
随着纳税筹划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各种形式的纳税筹划活动已在各地悄然兴起。
但是纳税筹划所蕴含的风险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由于纳税筹划的固有特点——经常在税收法规规定的边缘操作,这就必然蕴含着很大的操作风险。
纳税筹划的风险,实质上就是纳税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
具体来说,纳税筹划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决策者存在认识误区,片面认为纳税筹划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或认为只要与税务局的关系好,有事可以通过疏通摆平等,盲目操作,很容易形成纳税风险。
二是不依法纳税的风险,即企业日常的纳税核算从表面或局部看是按规定操作了,但是由于对有关税收政策把握不到位,实质上形成偷税,从而遭受税务处罚。
三是在系统性纳税筹划过程中对税收政策的整体性把握不够,形成纳税筹划风险。
如在企业改制、兼并、分设过程中的纳税筹划涉及多种税收优惠,如果不能系统理解,就很容易出现筹划失败的风险。
四是对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和执行不到位的风险,如因“四残”人员比例不足而享受了福利企业优惠,因利用再生资源的比例不足而享受了有关环保方面的税收优惠等。
此外还有筹划成果与筹划成本得不偿失的风险,如对企业的情况没有全面比较和分析,或者筹划方向与企业的总目标不一致,从表面上看有成果,而实际上企业并没有从中得到实惠等。
纳税筹划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认真分析各种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避免落入偷税逃税的陷阱,从而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
(1)研发和技术服务,包括研发服务、技术转让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工程勘察勘探服务。
(2)信息技术服务,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活动。
包括软件服务、电路设计及测试服务、信息系统服务和业务流程管理服务。
(3)文化创意服务,包括设计服务、商标著作权转让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广告服务和会议展览服务。
(4)物流辅助服务,包括航空服务、港口码头服务、货运客运场站服务、打捞救助服务、货物运输代理服务、代理报关服务、仓储服务和装卸搬运服务。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果支付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及其合理报酬的业务活动。
航空服务,包括航空地面服务和通用航空服务。
航空地面服务,包括旅客安全检查服务、停机坪管理服务、机场候机厅管理服务、飞机清洗消毒服务、空中飞行管理服务、飞机起降服务、飞行通讯服务、地面信号服务、飞机安全服务、飞机跑道管理服务、空中交通管理服务等。
通用航空服务,是指为专业工作提供飞行服务的业务活动,包括航空摄影,航空测量,航空勘探,航空护林,航空吊挂播洒、航空降雨等。
(5)有形资产租赁,包括有形资产融资租赁和有形资产经营性租赁。
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是指具有融资性质和所有权转移特点的有形动产租赁业务活动。
(按承租人要求购入、然后租赁,租期较长。
租期满后,承租人有权按照残值购入有形动产,以拥有其所有权。
)有形动产经营性租赁,是指在约定时间内将物品、设备等有形动产转让他人使用且租赁物所有权不变更的业务活动。
(远洋运输的光租业务、航空运输的干租业务,属于有形动产经营性租赁。
)(6)鉴证咨询服务,包括认证服务、鉴证服务和咨询服务。
认证服务,是指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利用检测、检验、计量等技术,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业务活动。
税务筹划里的名词解释税务筹划是指在合法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优化企业的税负,达到节约税金、提高利润的目的。
在税务筹划领域,有许多术语和概念需要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税务筹划领域的相关内容。
一、税务筹划税务筹划是指通过调整企业的运营结构、财务管理、投资决策等方面的行为,以规避或减少税务负担的手段。
这种筹划需要符合法律法规,不能违法逃税行为。
税务筹划在企业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帮助企业降低税负、提高利润,提升竞争力。
二、避税和逃税避税和逃税是税务筹划中两个不同的概念。
避税是指在合法的范围内通过合理手段,尽量减少纳税义务。
避税是合法的,是每个企业都应该去做的。
而逃税是指通过不合法的手段,故意隐瞒或变相转移收入,以逃避应缴的税款。
逃税是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
三、税收规划税收规划是指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状况,合理优化和调整企业的税收结构,以最小化企业的税负。
税收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税收政策和法规,制定出合理的税收策略。
四、税基与税率税基是指税务计算的基础,一般是企业的收入、利润或资产,根据不同的税种会有所不同。
税率是指根据税基所确定的税收征收比例。
税基和税率是决定纳税额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税务筹划中,通过优化税基和合理选择税率,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
五、税负税负是指企业需要承担的税收比例或金额。
税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财务指标,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降低税负是税务筹划的核心目标之一,可以通过合理的税收结构安排、税收政策的优惠利用等方式来实现。
六、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是指政府对纳税人履行税务义务的管理和监督。
税收征管包括征收、征管、管理和监督等各个环节。
税务筹划要依据相关的税收政策和法规进行,需要遵守税收征管的要求,合法合规地进行企业财务管理,以免触犯相关法律法规。
七、税法与税务规定税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专门规定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的法律法规,包括国家和地方性税法。
企业税务筹划纳税筹划又称税务筹划,其本质是指纳税人在现行税制条件下,通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税收政策,适当安排投资行为和业务流程,通过巧妙的财务协调和会计处理,合理地安排纳税方案,在合法的前提下,以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涉税经济行为。
随着纳税筹划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各种形式的纳税筹划活动已在各地悄然兴起。
但是纳税筹划所蕴含的风险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由于纳税筹划的固有特点——经常在税收法规规定的边缘操作,这就必然蕴含着很大的操作风险。
纳税筹划的风险,实质上就是纳税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
具体来说,纳税筹划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决策者存在认识误区,片面认为纳税筹划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或认为只要与税务局的关系好,有事可以通过疏通摆平等,盲目操作,很容易形成纳税风险。
二是不依法纳税的风险,即企业日常的纳税核算从表面或局部看是按规定操作了,但是由于对有关税收政策把握不到位,实质上形成偷税,从而遭受税务处罚。
三是在系统性纳税筹划过程中对税收政策的整体性把握不够,形成纳税筹划风险。
如在企业改制、兼并、分设过程中的纳税筹划涉及多种税收优惠,如果不能系统理解,就很容易出现筹划失败的风险。
四是对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和执行不到位的风险,如因“四残”人员比例不足而享受了福利企业优惠,因利用再生资源的比例不足而享受了有关环保方面的税收优惠等。
此外还有筹划成果与筹划成本得不偿失的风险,如对企业的情况没有全面比较和分析,或者筹划方向与企业的总目标不一致,从表面上看有成果,而实际上企业并没有从中得到实惠等。
纳税筹划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认真分析各种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避免落入偷税逃税的陷阱,从而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
具体防范措施包括:第一,树立纳税筹划的风险意识,立足于事先防范。
作为从事纳税筹划的专业人员首先要树立纳税筹划的风险意识,在接受委托时,要向委托人和接受筹划的纳税人说明纳税筹划的潜在风险,并在委托合同就有关风险问题签署具体条款,从而对风险有一个事先约定,减少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在进行纳税筹划过程中,要注意相关政策的综合运用,从多方位、多视角对所筹划的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企业的综合效益进行充分论证。
1.学术界普遍认为税收筹划应该属于财务管理范畴,税收筹划的目标与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一致2税收筹划的预期目标:降低税收实际负担、防范纳税风险、强调最终的整体的财务收益3.本文把税收筹划定义为:“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在既定的税制框架内,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的战略模式、经营活动、投资行为等理财涉税事项进行事先规划和安排,已到达节税、递延纳税风险为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4.税收筹划的深层理解1)税收筹划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其性质是一种理财活动纳税人为达到降低税收负担的目的而开展的税收筹划活动,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选择和安排投资、经营及交易等事项的过程之中。
充分利用税法赋予纳税人的权利,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用好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也是与政府制定税法的初衷是相互吻合的。
1)税收筹划是企业的一种长期行为和事前筹划活动2)税收筹划是一种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有效手段3)税收筹划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税收筹划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1)企业利益的独立性和法定范围内经营管理的自主化;(2)国家和企业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规范化与税收秩序的正常化。
5)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对税法合理而有效的理解、掌握和运用6)税收筹划的目标并非税收负担最小化税收筹划的目标不仅仅体现在降低企业税负,真正的目标是在纳税约束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企业税后收益最大化或者股东价值最大化。
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并不一定是税负最轻的方案,因为要考虑到相关风险,但是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一定是税后收益最大化或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方案。
7)税收筹划风险与收益并存税收筹划是一种事前行为,具有长期性和预见性的特点,而国家政策、税收法规在今后很有可能发生变化;另外纯粹考虑税收筹划还可能导致投资扭曲风险。
8)税收筹划要考虑实际税负水平影响实际税负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货币时间价值:重视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速度和有效比重,在不损害企业市场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延缓税收支出的时间和速度;通货膨胀:会形成应税收益中的高估不利影响,另外企业延缓纳税能达到抑减税负的效应。
税收筹划: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法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经验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的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纳税为目标的一系列筹划活动。
税收筹划风险;是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是因各种因素的存在,无法取得预期的恶臭话结果,并且付出远大于收益的各种可能性。
偷税:是在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已经发生且能够确定的情况下,采取不正当或不合法的手段以逃脱其纳税义务的行为。
逃税: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
税收管辖权:是指一国政府在征税方面所实行的管理权力。
税收扣除:狭义是指计税金额中减去一部分以求出应税金额,广义是指从应税金额中减去一部分即“税额扣除,税额抵扣,税收抵免。
亏损弥补:指当年经营亏损在次年或其他年度经营盈利中抵补,以减少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款。
税负转嫁包括:税负前传,税负后转,税负消转,税负辗转,税负叠转,税收资本化税负前转:指企业将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
税负后转:指纳税人以纳税款因各种原因不能像前转个购买者和消费者,而是向后转给货物的生产者。
无差别平衡点:当在一个特定的增值率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应缴税款数额相同价格折让临界点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运用价格折让临界点原理,在销售产品时可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进货更有利转让定价:在经济活动中,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各方面均摊利润或转移利润而在产品交换或买卖过程中,不依照市场买卖规则和市场价格进行交易,而是根据它们之间的共同利益或为了最大限度的维护它们之间的利益而进行的产品或非产品转让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指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委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和代垫部分辅助材料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合作建房:指以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权,另一方或多方提供资金合作开发房地产的房地产开发形式实际管理机构: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财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预提所得税:简称“预提税”,指一国政府对没有在该国境内设立机构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从该国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实行由支付单位按支付金额扣缴所得税的制度。
税收筹划复习资料税收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的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为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税收优惠:指国家税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政府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目的对纳税人实行的税收鼓励。
形式包括:税额减免;税基扣除;税基降低;起征点;免征额;加速折旧等。
偷税:是在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已经发生且能够确定的情况下,采取不正当或不合法的手段以逃脱其纳税义务的行为。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漏洞或者缺陷,通过对经营及财务活动的精心安排,以期达到纳税负担最小的经济行为。
欠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超过征收法律法规规定或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纳税期限,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税负弹性:是指某一具体税种的税负伸缩性大小。
1.什么是税收筹划?答:税收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税收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2.税收筹划的特点有哪些?答:第一,合法性;第二,筹划性;第三,风险性;第四,方式多样性;第五,综合性;第六,专业性。
3.税收筹划与偷税有何区别?税收筹划与避税有什么关系?答:税收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纳税人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事先进行筹划和安排,从而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为目标的一系列谋划的活动;偷税是在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已经发生并且能够确定的情况下,采取不正当或不合法的手段以逃脱其纳税义务的行为。
税收筹划具有合法性,偷税具有故意性和欺诈性。
避税和税收筹划两者的关系是一种属种关系,即避税包括税收筹划。
避税可以分为合法避税和非合法避税两类。
合法避税是指符合政府税收立法意图,以合法的方式比较决策,避重就轻,减少其纳税义务的行为。
合法避税就是税收筹划。
非合法避税就是指偷税、骗税等违法行为,是不合法的。
1.学术界普遍认为税收筹划应该属于财务管理范畴,税收筹划的目标与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一致2税收筹划的预期目标:降低税收实际负担、防范纳税风险、强调最终的整体的财务收益3.本文把税收筹划定义为:“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在既定的税制框架内,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的战略模式、经营活动、投资行为等理财涉税事项进行事先规划和安排,已到达节税、递延纳税风险为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4.税收筹划的深层理解1)税收筹划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其性质是一种理财活动纳税人为达到降低税收负担的目的而开展的税收筹划活动,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选择和安排投资、经营及交易等事项的过程之中。
充分利用税法赋予纳税人的权利,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用好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也是与政府制定税法的初衷是相互吻合的。
1)税收筹划是企业的一种长期行为和事前筹划活动2)税收筹划是一种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有效手段3)税收筹划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税收筹划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1)企业利益的独立性和法定范围内经营管理的自主化;(2)国家和企业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规范化与税收秩序的正常化。
5)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对税法合理而有效的理解、掌握和运用6)税收筹划的目标并非税收负担最小化税收筹划的目标不仅仅体现在降低企业税负,真正的目标是在纳税约束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企业税后收益最大化或者股东价值最大化。
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并不一定是税负最轻的方案,因为要考虑到相关风险,但是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一定是税后收益最大化或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方案。
7)税收筹划风险与收益并存税收筹划是一种事前行为,具有长期性和预见性的特点,而国家政策、税收法规在今后很有可能发生变化;另外纯粹考虑税收筹划还可能导致投资扭曲风险。
8)税收筹划要考虑实际税负水平影响实际税负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货币时间价值:重视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速度和有效比重,在不损害企业市场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延缓税收支出的时间和速度;通货膨胀:会形成应税收益中的高估不利影响,另外企业延缓纳税能达到抑减税负的效应。
一、名词解释
①企业税收筹划:指企业在作出重要的经济决策之前,以顺应税法的立法意图为前提,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和税收因素,寻求企业未来税负相对最轻、经营效益相对最好的决策方案的行为
②顺法避税:纳税人根据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对经济活动、融资活动、投资活动等涉税事项的安排,寻求未来税负相对最轻、经营效益相对最好的决策方案的行为
③逆法避税:利用税法漏洞或者缺陷,来安排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以规避或减轻纳税义务
④规避纳税义务:指纳税通过避免成为一个税种的纳税人或征税对象,从而免除该税种的纳税义务,无须再承担该税种的税收负担
⑤税负转嫁:指纳税人设法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行为
⑥延迟纳税:尽量将缴纳税款的时间延后,已获得相应税款的时间价值
⑦混合销售:
⑧兼营行为:
⑨视同买断代销:
⑩国际双重征税:指两个或多个国家在相同时期对同一纳税人的相同所得征收类似的税收而表现出来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企业税收筹划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
规避纳税义务:是指纳税通过避免成为一个税种的纳税人或征税对象,从而免除或减轻该税种的纳税义务。
税负转嫁: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将所纳税收部分或者全部转移给他人负担的一个客观经济过程。
时间性差异:是指企业的税前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虽然计算的口径一致,但由于二者的确认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永久性差异:在某一会计期间,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本期产生,不能在以后各期转回,即永久存在,故被称为“永久性差异二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当在一个特定的增值率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应缴税款数额相同,我们把这个特定的增值率称为‘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
收取手续费代销:在这种方式下,中间商(一般纳税人)按照生产企业制定的市场价格代销其产品,并根据事先销售的代销商品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向生产企业收取手续费。
这种手续费收入对中间商(一般纳税人)而言是一种劳务收入,纳税人应就这种收入按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
视同买断代销:即由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协议,委托方按协议价收取所代销的货款,实际售价可由双方在协议中明确规定,也可由受托方自定,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归受托方所有,这种销售仍是代销,委托方只是将商品交给受托方代销,并不是按协议价卖给受托方。
混合销售行为:是指在实际工作中,一项销售行为常常会既涉及货物销售又涉及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兼营:是指纳税人既销售增值税的应税货物或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同时还从事营业税的应税劳务,并且这两项经营活动间并无直接的联系和从属关系。
国际双重征税:又称"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各自依据自己的税收管辖权就同一税种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在同一纳税期限内同时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