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论文乡村旅游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乡村旅游论文:天水乡村旅游产业

的发展研究

【摘要】关于天水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能够大力推进天水乡村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并且给出了四种发展模式。提

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天水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一、天水乡村旅游产业总体推进思路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围绕我市争创“全国最佳优秀旅游城市”、各县(区)争创“中国旅游强县(区)”的目标,充分利用我市旅游品牌优势,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遵循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管理规范、突出特色”的方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抓点带面、立足服务、打造品牌,大力推进我市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2.发展目标。以天水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田园风光为主,全面构筑结构合理、服务良好、效益明显,与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模式、多层次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到“十一五”末,全市拟建成1-2个乡村旅游示范县区、3-4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0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点,并力争其中有1/3进入国家及行列。到

2010年,全市以旅游业为重要产业的自然村争取达到全市自然村总数的1%,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民达到1万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民达到5万人,乡村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1.8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10%,逐步形成人文资源、自然风光和乡村旅游“三位一体”的旅游格局,使乡村旅游成为我市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

3.开发原则。①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政策和措施都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的同时,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子,确保乡村旅游健康永续和持续发展。②把全面推广和示范引导结合起来,建立示范点,重点扶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从而带动和推动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③结合实际,科学规划部署,合理开发在乡村旅游项目的民俗性、亲和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多样性上不断创新。④在利用和开发农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生态环境、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坚决避免因盲目发展,统筹不够和低层次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⑤树立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提升服务层次,创新服务手段,加强协调、规划、信息、促销和培训等服务工作,拓宽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建立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

4.工作重点。各县区政府及旅游、农业部门要紧密协作,建立顺畅高效的工作机制,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中,结合实际,发展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为可持续发

展的旅游资源,如:文化探秘、民俗艺术表演、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生态旅游、体验旅游和观光农业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建设生态农业。各县区要紧密结合实际,选择乡村旅游起步较早、搞得较好的地方作为试点,创新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总结成功经验,积极加以推广,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天水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针对天水乡村旅游发展其存在问题,综合天水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可以因地制宜的选择四种模式来加快天水乡村旅游发展。

1.景区带动型模式。景区带动型模式主要有两类利用方式:一是“搭便车”方式,与景区形成的差异性产品组合;二是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旅游景区的部分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和指导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无论是哪种类型,其客源主要是依托景区客源,所以这类产品的开发应与其依托的景区的产品类型形成互补,突出自身的特色,做出精品,突出乡村特有的文化内涵与特色。天水市的大部分景区尤其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农村或城市(县)郊区,这些景区较乡村旅游项目知名度高,交通、住宿等设施配套初具规模,客源较为稳定。近几年,天水充分依托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借助这些风景名胜区的引力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带动了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及配套服务,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销售等,促进乡村旅游及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旅游景区周边农民就

业和收入增加,形成旅游景区和社区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另一方面,将风景名胜区部分功能分离出来,减少了旅游景区建设资金的投入压力,迅速扩大和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功能,并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丰富景区旅游活动和景区旅游服务功能。例如位于麦积山景区附近的贾河镇积极对接麦积山旅游,融入麦积山旅游的总体布局,大力建设生态型小城镇和休闲旅游区,重点建设开发“民居客栈”、“农家乐”等旅游设施和活动项目;加大对曲溪、仙人崖、净土寺等景区的深度开发,不但能丰富旅游内容,且能让广大游客在享受回归大自然乐趣的同时,通过参与体验农村田园风光,融入自然,自娱自乐,体现现代旅游休闲趋势,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2.城市依托型模式。城市依托型模式是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是依托于庞大的都市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以“农家乐”为基本形式(也是最初的形式),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等为主要内容,为旅客提供乡村体验和回归自然的空间,借助于紧邻城市的区位优势开发城市居民旅游。城市居民是这类发展模式的主要客源市场,部分学者在研究城市依托型模式时认为,乡村旅游时间限制在一至两天,100公里的旅游距离能够为多数城市居民所接受,并且成为围绕城市开展的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同时距离城市20公里和70公里处,形成两个乡村旅游地密集带。根据这一理论,天水乡村旅游城市依托模式应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依托中心城市天水的一级环城区,以天水城区为圆心、半径为30公里的圈内开发乡村旅游比较理想。如天景园等开发就取

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第二,依托地方县市的二级环城区。除了可以共享一级环城区的客源外,还有自身客源,但要注意结合本地的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如清水温泉、街子温泉等。随着天宝高速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必将进一步丰富城市依托型模式的发展,为天水乡村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该类型发展模式所依托的资源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乡村自然环境,在开发中必须注意按照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和资源优势来安排旅游产品,注重旅游产品的自然性、休闲性、观赏性,满足城市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如观光、休闲、购物、体验、品尝、游乐等。

3.特色小城镇型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是旅游小城镇发展类型;二是现代农村展示类型。这两种类型都是把旅游开发与农村乡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向游客展示乡村特有的风貌。一般来说,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小城镇多数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有一定的基础,体量适中,易于集散,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街子镇内有有历史悠久的寺观,完整的古街区,有古民居、商铺、文庙、武祠,亦有县衙、城隍庙,配置竟是如此齐全,超出了古镇的建置。这类城镇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要有高起点的规划,在开发中着力挖掘内涵,挖掘原生态文化,重点打造文化品牌,以乡村意象为最高层次,依托壮美的自然景色、恬静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精心设计乡村旅游的内容,体现乡土文化和乡土特色。而现代农村展示小镇则是指以新农村形象为旅游吸引物的乡村旅游。这类农村经济发达,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