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色同步信号
- 格式:doc
- 大小:486.00 KB
- 文档页数:9
电视三大系统介绍PALNTSCSCAMPAL、NTSC和SECAM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电视系统,它们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采用。
在这里,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PAL、NTSC和SECAM系统。
1. 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系统:PAL系统最初由德国人发明,在1967年成为国际标准。
PAL系统是一种彩色电视和视频传输的制式。
它主要在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使用。
PAL系统的特点如下:分辨率:PAL系统使用625行分辨率,有效像素为576行。
帧率:PAL系统使用场制,每秒25个场。
每个场由两个半帧组成。
色彩编码:PAL系统采用YUV色彩空间,其中Y表示亮度信号,U和V表示色差信号。
同步信号:PAL系统使用相位差异线来传输同步信号,确保准确的图像复现。
优点:PAL系统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稳定性,能够提供较准确的色彩还原。
缺点:PAL系统的帧率较低,可能导致在快速运动的图像中出现模糊。
NTSC系统最初由美国人发明,在1941年成为美国的电视制式标准。
它目前主要在北美、日本和一些南美国家使用。
NTSC系统的特点如下:分辨率:NTSC系统使用525行分辨率,有效像素为486行。
帧率:NTSC系统使用场制,每秒29.97个场。
每个场由两个半帧组成。
色彩编码:NTSC系统采用YUV色彩空间,其中Y表示亮度信号,U和V表示色差信号。
同步信号:NTSC系统使用菲尔德、线和色搐来传输同步信号,确保准确的图像复现。
优点:NTSC系统具有较高的帧率,能够在快速运动的图像中提供较好的模糊效果。
缺点:NTSC系统的频域带宽较窄,可能导致图像细节的丢失,色彩还原相对不准确。
3. SECAM(Système Électronique Couleur Avec Mémoire)系统:SECAM系统最初由法国人发明,在1967年成为法国的电视制式标准。
它目前主要在法语国家和前苏联地区使用。
电视原理之彩色电视信号的传输彩色电视信号的传输是电视原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彩色电视信号的传输需要通过转换、编码和解码等系列过程,以保证图像色彩的还原和清晰度。
在彩色电视信号传输中,首先需要将彩色画面转换为电视信号。
彩色画面的颜色是由红色(R)、绿色(G)和蓝色(B)三种基本色组合而成的。
在彩色电视信号中,这三种基本色会被用来产生亮度信号(Y)和色度信号(I、Q)。
其中,亮度信号表示图像的亮暗程度,而色度信号则表示图像的颜色信息。
接下来,这些信号需要经过编码处理。
编码的目的是将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方便传输和解码。
通常采用的编码方式包括PAL(相位选择性调制)和NTSC(美国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等。
PAL编码是一种利用相位差来实现彩色图像传输的编码方式。
具体来说,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会分别进行调制,并按照固定的相位差关系相加。
这种相加的方法可以在接收端恢复出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以还原出彩色图像。
NTSC编码是一种将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分开传输的编码方式。
在NTSC编码中,亮度信号会直接传输,而色度信号则经过颜色子载波的调制后传输。
接收端通过解码器将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重新合成,从而得到彩色图像。
最后,接收端需要对传输过来的信号进行解码处理。
解码的目的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还原出原始的彩色图像。
解码器会根据编码方式和参数对信号进行处理,并通过反向的调制和解调过程将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总的来说,彩色电视信号的传输涉及到转换、编码和解码等过程。
通过这些处理,彩色电视信号可以被有效地传输和还原,以呈现出清晰、准确的彩色图像。
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观影体验。
彩色电视信号的传输是电视原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彩色电视信号的传输需要通过转换、编码和解码等系列过程,以保证图像色彩的还原和清晰度。
在彩色电视信号传输中,首先需要将彩色画面转换为电视信号。
彩色画面的颜色是由红色(R)、绿色(G)和蓝色(B)三种基本色组合而成的。
电子与通信技术:电视机原理1、问答题说明如何将彩色全电视信号按其构成特点逐一分离?正确答案:利用频率分离法,将视频低端的亮度信号、复合同步信号与高端的色度信号和色同步信号分开;用幅度分离法将复合同步信号与亮度(江南博哥)信号与开;用时间分离法,将色度信号和色同步信号分开;用频率和相位双重分离法,将色度信号中的互相正交的V与U信号分开。
2、单选混频电路的核心是()器件。
A、线性B、非线性C、温度补偿D、稳压正确答案:B3、单选彩色的色调指的是颜色的()。
A.种类B.深浅C.亮度D.A与B正确答案:A4、多选彩色电视信号编码器中,经编码后三基色信号变为()。
A.U-YB.R-YC.G-YD.B-YE.Y正确答案:B, D, E5、判断题同步分离电路出现故障时,会造成行、场不同步现象正确答案:对6、名词解释残留边带正确答案:图像信号经过调幅,在载频两边出现两个对称的边带,这两个边带的结构相同,都是传送同一信息。
因此在发射时设法抑制其中一个边带,只发送另一个边带。
由于采用滤波器彻底滤掉一个边带、完好保留另一边带是不可能的,为了保留一个完整边带,只好将另一边带滤去大部分,残留一小部分。
称残留边带。
7、名词解释色度通道正确答案:从彩色全电视信号中取出色度信号(包括色同步信号),然后经过放大处理和解码,还原三基色信号的电路。
8、名词解释彩色钟正确答案:不同色调的矢量处在平面不同位置上,可以用不同方位表示不同色调,称该色度信号矢量图为彩色钟。
9、判断题为分离色度信号的U与V两个分量,延时解调电路中应有直通信号和延时信号两个信号。
正确答案:对10、填空题全电视信号中幅度最高的是()信号,幅度为最高幅度的75%的消隐信号和图像中的黑电平。
正确答案:复合同步11、单选轮廓校正电路的作用是()。
A、提高视觉清晰度B、减少色调失真C、改善色饱和度D、提高背景亮度正确答案:A12、填空题我国电视制式标准下,1帧有()行,实际只显示()行,1秒钟传送()帧,1帧又分()场正确答案:625、575、25、213、多选PAL制解码器与NTSC制解码器相比,增加了()等部分电路。
一、简单题1、PAL制彩色电视视频信号有哪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彩色全电视信号是由亮度信号、色度信号、复合消隐信号、复合同步信号、色同步信号组成。
亮度信号——传递图像的是亮度信息,这个信号被黑白电视接受后可重现黑白图像;色度信号——传递图像的色度信息;消隐信号——用以消除行,场回归线的干扰(使电子束回归时截止以消除回归痕迹的信号)同步信号——保证图像行、场稳定接收;色同步信号——传送彩色副载波的相位信息及识别信息,提供接收机恢复副载波的基准,提供V信号中NTSC行和PAL行的识别信号。
2、高频调谐器有哪些主要作用?高频调谐器主要含高放、本振、混频三部分。
其主要作用为选择、放大所接收的微弱信号,抑制干扰信号,并进行频率交换,输出固定的载频分别为38MHz和31.5MHz的图象中频和第一伴音中频信号。
3、什么是负极性调制,负极性的调制的优点是什么?负极性调制是以负极性的图象信号调制高频载波。
图像越亮,信号的电平越低。
即图像的信号幅度越大,图像就越黑,外来干扰引起的幅度突增表现为暗点,人眼识别不太明显,故其抗干扰能力强。
4、亮度、色差与基色信号之间有何种关系?为什么彩色电视系统中不选用基色信而选用色差信号作为色度信号?基色信号(R、G、B)=亮度信号(Y)+色差信号(R-Y、B-Y、G-Y);原因:1、兼容性好;2、能够实现恒定亮度传输(原理);恒定亮度原理—亮度信号只携带亮度信息,色差信号只携带色度信息。
亮度的恒定:由于传输系统是线性的,色差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引入的干扰,会在合成亮度信号时互相抵消,因此保证了亮度的恒定。
采用恒定亮度传输的原因:色通道引入的干扰不会干扰亮度通道(人眼对亮度变化的敏感度高于色度变化)。
3、有利于高频混合;高频混合原理——用窄带(0~1.3MHz)传输真实的色度信号,图像的高频部分即细节部分均由Y信号代替混合重现的原理。
这样既满足了人眼分辨力的要求,又减少了亮色之间的干扰。
显像管是一种特殊的电真空器件,其电子枪主要由灯丝阴极、栅极、加速极、聚焦极、高压阳极等组成。
在我国采用的隔行扫描广播电视系统中,行频为15625Hz,场频为50Hz,帧频为25Hz。
彩色的三要素是指亮度、色调、色饱和度电视系统中选用的三基色分别是红(R)、绿(G)、蓝(B)]彩色全电视信号的组成包括亮度信号、色度信号、色同步信号、复合同步信号、复合消隐信号.在我国使用的电视系统中,图像和伴音的调制方式分别是调幅和调频高频头的基本组成包括输入回路、高频放大器、变频电路等中放通道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预中放电路、声表面波滤波器、中频放大器、视频检波器、中频AGC、ANC等。
亮度通道的组成包括色副载波陷波器、亮度延时电路、直流箝位电路、轮廓补偿电路、末级视放电路等。
伴音通道的组成包括伴音制式转换电路、伴音中放电路、伴音鉴频电路、低放电路、功放电路等扫描系统的组成包括同步分离电路、行扫描电路、场扫描电路行扫描电路的组成包括行AFC电路、行振荡电路、行推动电路、行输出电路等场扫描电路的组成包括场振荡电路、锯齿波形成电路、场推动电路、场输出电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三大彩色制式分别是PAL制、NTSC制、SECAM制NTSC制编码器的主要组成包括编码矩阵、低通滤波器、副载波振荡器、延时电路、平衡调幅器、加法器NTSC制解码器的主要组成包括带通滤波器、副载波恢复电路、同步检波器、延时电路、矩阵电路、副载波陷波器PAL制编码器与NTSC制编码器相比增加了倒相器、PAL开关等电路。
在PAL制解码器中,梳状滤波器的组成包括加法器、减法器、一行延时线电路。
PAL制解码器的组成包括亮度通道、色度通道、副载波恢复电路、解码矩阵电路在PAL制解码器中,色度通道的组成包括色度带通放大器、ACC电路、ACK 电路、梳状滤波器、同步检波器副载波恢复电路的主要组成包括色同步选通电路、压控振荡器、鉴相器、低通滤波器、PAL开关、90o移相器射频电视信号中,伴音载频比图像载频高6.5MHz。
第1章黑白电视机基本原理1.1光栅的形成电视机荧光屏上所呈现的光称为光栅,它是由电子扫描运动而形成的。
一.黑白显像管1.结构显像管是一种阴极射线管(或称电子射线管),英文代号为C RT,图1-1为黑白显像管结构示意图,黑白显像管由荧光屏、电子枪及玻璃外壳组成。
板书图1-12.电子枪电子枪由灯丝、阴极、栅极、加速极、聚焦极及高压阳极组成。
其任务是发射电子束轰击荧光屏。
灯丝:加热阴极,使阴极发射电子。
阴极:阴极被加热后,就会向外发射电子。
栅极:可控制电子的发射量。
加速极:电子起加速作用,使电子高速向荧光屏方向运行。
聚焦极:将较粗的电子束聚成很细的电子束。
电子束越细,重现的图像就越清晰。
高压阳极:使电子束能高速轰击荧光屏上的荧光粉,使荧光粉发光。
3.玻璃外壳玻璃外壳包括管颈、锥体和玻屏三部分。
4.荧光屏玻屏内壁上涂有一层约10μm(微米)厚的荧光粉,故通常称为荧光屏或屏幕。
荧光屏近似长方形,宽高比为4∶3。
电视机的尺寸通常以荧光屏的对角线长度来计量。
二.电子扫描1.光栅的形成电子束未受任何外力作用时,它就在屏幕中心位置产生一个亮点。
如果让电子束在荧光屏上扫描就会形成光栅。
行扫描:电子束不断从左至右进行偏转称为行扫描(也称水平扫描)。
行扫描的结果会在屏幕上产生一条水平亮线。
场扫描:电子束不断从上至下进行偏转称为场扫描(也称垂直扫描)。
场扫描能在屏幕上产生一条垂直亮线。
实际中,电子束的两种扫描是同时进行的,且行扫描的速度远大于场扫描的速度,这样就在屏幕上形成一行接一行略向右下方倾斜的水平亮线,这些亮线合成为光栅。
2.逐行扫描电子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一行紧接一行地进行扫描叫逐行扫描。
每一行扫描均包含两个过程,即行正程和行逆程。
每一场扫描也由两个过程组成,即场正程和场逆程。
3.隔行扫描隔行扫描是一种先扫奇数行,再扫偶数行的扫描方式。
采用隔行扫描后,一帧(一幅)图像分两场扫完。
4.扫描参数的规定我国对电视扫描的参数规定如下:一帧图像的总行数为625行,分两场扫描,每一场总扫描行数为312.5行。
电视原理(图像信号系统)原理思考题及答案11级图像信号系统原理思考题及答案本⽂档由黄纲、张鉴、黄鑫、李跃虎整理制作其中,有⼀些错误或不合理的地⽅,请⼤家批评指正。
第⼀章电视基础知识1、什么是像素?答:将⼀幅图分解为许多细⼩的局部单元,将这种⼩单元称为像素。
2、像素有多⼤?答:⼀幅图像的像素为有限⼤,有限多。
3、像素⼤的图像清楚,还是像素⼩的图像清楚?答:图像的像素越⼩,像素密度越⼤,图像清晰度越⾼,包含的信息量越多。
4、什么是⼀帧图像?答:⼀幅平⾯图像上所有像素的集合。
5、图像的清晰度与像素有什么关系?答:图像的像素越⼩,像素密度越⼤,图像清晰度越⾼,包含的信息量越多。
6、对图像进⾏扫描的作⽤是什么?答:传送图像。
7、⽤什么⽅法传送⼀幅图像?答:扫描、抽样。
8、什么是⼈眼的视觉惰性?答:⼈眼对亮度感觉的出现和消失有⼀个滞后时间(暂留时间),约0.05s ~ 0.2s,只要两幅间断图像的间隔时间⼩于这个时间,⼈眼就会感到画⾯是连续的,变化的也是连续的,不会有间断的感觉。
9、图像为什么会活动?答:只要按扫描的顺序还原每个像素,只要抽样速度⾜够快,⼈眼就能感觉到正常的活动图像。
10、怎样⽤静⽌图像产⽣出活动的图像?答:只要两幅间断图像的间隔时间⼩于0.05s ~ 0.2s,⼈眼就会感到画⾯是连续的,变化的也是连续的,不会有间断的感觉。
11、怎样传送活动图像?答:采⽤扫描抽样的⽅式获得图像信息,可以只⽤⼀个信号通道。
12、怎样将图像光信号变成图像电信号?答:摄像管: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器件。
13、怎样从图像电信号还原出可见的图像?答:显像管:是将电信号还原成图像信号的器件,显像管因电⼦束打击荧光粉⽽发光。
14、扫描电⼦束的偏转是怎样被控制的?答:电⼦束偏转控制器:偏转线圈。
15、什么是扫描光栅?答:当⾏、场偏转线圈分别加有扫描电波时,电⼦束便在⽔平和垂直偏转⼒的共同作⽤下进⾏有规律的扫描,屏幕上变出现⼀条条有规律的亮线,这些亮线常被称为光栅。
色同步脉冲频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色同步脉冲频率是指用于调节图像处理设备中色彩显示和同步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控制光栅刷新率和电子束扫描速度来实现对红、绿、蓝三原色的调节,从而达到更准确、更稳定的显示效果。
在现代图像处理技术中,对于色彩的准确还原和同步是至关重要的。
色同步脉冲频率作为一种重要的调节手段,可以优化显示器的性能,确保图像在不同设备上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色同步脉冲频率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进一步探讨影响色同步脉冲频率调节的因素,并提供相应的调节方法。
通过对色同步脉冲频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图像处理中实现更高质量的色彩表现和同步效果。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色同步脉冲频率的全面理解,以及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相关技术提供参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介绍: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色同步脉冲频率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然后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色同步脉冲频率的定义和原理、色同步脉冲频率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以及色同步脉冲频率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方法。
在"2.1 色同步脉冲频率的定义和原理"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什么是色同步脉冲频率,包括其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我们将解释色同步脉冲频率在图像处理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
在"2.2 色同步脉冲频率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部分,我们将探讨色同步脉冲频率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具体应用。
我们将讨论其在彩色图像处理、视频处理、显示技术等方面的作用和优势,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在"2.3 色同步脉冲频率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方法"部分,我们将研究影响色同步脉冲频率的因素,包括硬件设备、信号传输、图像质量等因素,并介绍调节这些因素来优化色同步脉冲频率的方法和技术。
结论部分将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色同步脉冲频率的未来研究方向。
2.3 色度信号与色同步信号为了实现频谱交错,须将色差信号调制到副载波上。
而色差信号有两个(R-Y和B-Y),若分别调制到不同的副载波上,同时传输时会使带宽增加,所以需要进行编码处理,处理方式的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
就现有的三大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而言,NTSC制发展较早、PAL和SECAM是为克服NTSC 制的相位敏感而发展起来的。
NTSC制和PAL制色差信号都采用正交平衡调幅制(两个色差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但相位不同(正交),因而避免相互干扰。
),只是后者将其中一个分量进行了逐行倒相。
所以我们首先分析正交平衡调幅的色度信号和色同步信号。
2.3.1 色度信号的形成在NTSC制中,它是将正交调幅与平衡调幅结合起来,将两个色差信号分别对相位正交的两个副载波进行平衡调幅,由此而得到已调信号,称其为色度信号。
1.调幅(AM)Amplitude Modulation 调幅就是被调制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而变化。
设调制信号为:(图2-4(a))并设被调制高频信号如图(图2-4(b))所示:其表达式为:一般w S远大于W。
则调幅后形成的调幅波u1可表示为:(2 - 6)式中Ka是一比例常数。
上式说明了已调幅波的振幅随时间作正弦变化,如图(图2-4(c))图2-4 (a)调制信号(b)载波(c) 调幅波(AM波)所示。
图中上下两正弦曲线叫做调制包络线。
其变化范围在最大振幅US + KaUW 最小振幅US - KaUW 之间。
在广播或通信领域中,把被调制的高频正弦波uS常称为载波。
为了详细分析调幅波特性,将式(2-6)用三角公式展开:(2-7)上式中ma = KaUW / US ,称调幅系数。
在实际中ma <= 1;若ma >1 ,这就是过调制,将引起原信号失真。
(2-7)式说明,载波经单一频率W的信号进行调幅后所得的高频波,其频谱含有三个频率分量。
即载波频率ws、上边频ws + W 和下边频ws + W,它们的振幅分别是US、1 / 2USma 和1 / 2USma,上边频和下边频是关于载波对称的。
图(2-5)图2-5(a)调制信号频谱(b)载波频谱(c)调幅波频谱表示了调幅波的频谱。
一般情况下,调制信号是非正弦波,可近似为由许多频率不同的正弦波所组成。
假设调制信号的频率范围是从W1到W2,载波频率为wS,则调幅波的频谱如图(2-6)所示。
载频两边将形成一对镜像的频带,称为身边带和下边带。
由图可见,已调信号的频带宽度等于调制信号最高频率的二倍。
例如,若调制信号的最高频率为5kHz,则已调幅波的频带宽度等于10kHz。
2.平衡调幅所谓平衡调幅,是指抑制载波的一种调制方式。
它与普通调幅不同之处在于不输出载波,使得调幅波中没有UScoswSt项,因而其表达式变为:(2-8)由(2-8)式可见,平衡调幅波为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之积,所以,平衡调制器实质上是一个乘法器,其频谱仅含(ωS ±Ω)两个边频分量,不含载波ωS成分。
它的频谱及波形分别如图(2-6)和图(2-7)图2-7 平衡调幅波形(a)调制信号(b)载波(c)平衡调幅波平衡调幅波的特点:(1) 平衡调幅波的幅度与调制信号幅度的绝对值成正比。
当调制信号的绝对值最大时(图中t3、t5时刻),平衡调幅波幅度最大;当调制信号等于零时(图中t2、t4时刻),平衡调幅波幅度也为零。
(2) 调幅信号为正值时,平衡调幅波与载波同相;调制信号电压为负值时,平衡调幅被与载波反相。
当调制信号电平过零而改变其电压极性时,平衡调幅波相位随之变化180°。
为什么要采用平衡调幅来传送色差信号呢?这是因为一般的调幅波信号包含着不含信息内容的载波,而信息包含在上、下两个边带之中。
但是载波占用了一般调幅波信号能量的2/3。
抑制掉载波,可使传送同样信息能量所需功率大为减少;还能减少载波对亮度信号的干扰。
在彩色电视系统中,把被色差信号调制的高频载波叫色副载波。
3.正交调幅将两个调制信号分别对频率相等、相位相差90°的两个正交载波进行调幅,然后再将这两个调幅信号进行矢量相加(频带宽度没有增加),这一调制方式称正交调幅。
如果两个调制信号分别对正交的两个载波进行平衡调幅,其合成信号即为正交平衡调幅信号。
彩色电视系统中,为实现色度与亮度信号频谱交错,应用了正交平衡调幅的方式,只用一个副载波便实现对两个色差信号的传输,而且在解调端采用同步解调又很容易分离出红色差与蓝色差分量。
4.色度信号的形成在将两个色差信号分别对两个正交的副载波进行平衡调幅之前,先对其进行适当的幅度压缩,这是不失真传输所需要的。
压缩后的色差信号分别用U和V表示,它们与压缩前的色差信号的关系是:U = 0.493(B-Y) (2-9)V = 0.877(R-Y) (2-10)式中0.493和0.873称为色差信号的压缩系数。
压缩后的色差信号分别对两个正交副载波sinωSCt和cosωSCt进行平衡调幅,从而得到两个平衡调幅信号FU和FV:FU = UsinωSCt (2-11)FV = VcosωSCt (2-12)这两个平衡调幅信号FU 、FV(又称蓝色度分量和红色度分量)频率相等,相位相差90°,保持着正交关系,将两者相加便得到正交平衡调幅的色度信号F:F = FU + FV = U sinωSCt + V cosωSCt(2-13)F亦可用矢量表示,称彩色矢量,如图(2-8)所示:由图2-8可见,色度信号的振幅Fm和相角j (2-14)、(2-15)由(2-14)和(2-15)两式可见,色度信号F的振幅Fm取决于U、V值的大小;色度信号F的相角取决于V与U的比值,它决定着彩色的色调。
这说明色度信号F包含着色调和色饱和度信息,是一个既调幅又调相的信号。
当色度信号的相位发生变化时,会引起色调变化;当色度信号的振幅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饱和度变化。
实现正交平衡调幅的方框图如图(2-9)所示。
由副载波发生器产生的副载波sinwsct经放大后直接加至U平衡调幅器,由色差信号U进行平衡调幅,产生平衡调幅波FU分量;同时sinwsct经过90°移相后,得到到正交副载波cosωSCt,然后送V平衡调制器由色差信号V进行调制,产生平衡调幅波FV分量,FV与FU在合成器中相加得到色度信号F。
返上2.3.2同步检波原理要从彩色全电视信号中获得两个色差信号,首先必须把色度信号从全电视信号中分离出来,然后送同步检波电路,利用两个色度分量FV、FU的相位差来解调出色差信号的。
其解调原理如图2-10(a)所示。
同步检波器可看成两个受副载波控制的开关,如图2-10(b)所示。
开关工作特点是,当副载波为正的最大值时,开关闭合,其余时间开关断开。
将色度信号F = U sinωSCt + V cosωSCt 送入这两个同步检波开关。
在FU = U sinωSCt分量出现最大值时,U同步解调开关闭合,这时FV分量恰好为零,从而把U分量解调出来。
同理亦可解调出V分量。
由于控制同步检波的副载波必须与被检波的色度信号相位相同,所以称同步检波。
其对应波形如图2-11所示。
同步检波可解调出色差信号,还可由数学分析加以证明。
(2-16)式中U / 2 是解调输出的色差信号,频带为0 ~ 1.3 MHz;其余两项为副载波的谐波成分,频率为副载波的二倍,很容易用低通滤波器将其滤除,从而得到色差信号。
同理,用cosωSCt 与F相乘,经低通滤波器提取出V / 2色差信号分量。
返上2.3.3色同步信号要实现同步解调,需要一个与色差信号调制时的副载波同频、同相的恢复副载波。
由于色度信号中副载波已被平衡调制器所抑制,所以在彩色电视接收机中需要设置一个副载波产生电路(副载波恢复电路)。
为保证所恢复副载波与发端的副载波同频、同相,需要发端在发送彩色全电视信号的同时发出一个能反映发端副载波频率与相位信息的“色同步信号”,以使电视接收机中的副载波恢复电路所产生的恢复副载波与发端的副载波同步。
色同步信号是由8~12个周期副载波组成的一小串副载波群构成(正弦填充脉冲),这个正弦填充脉冲的周期与行周期相同,位于行消隐的后肩上,前沿滞后行同步脉冲前沿5.6μs,如图2-12所示。
色同步信号的幅度与行步脉冲幅度相等。
若以h表示同步脉冲幅度,Fb表示色同步信号,则(2-17)色同步信号与彩色电视信号一起传送到接收端,彩色电视机将其从彩色电视信号中分离出来,去控制接收机的副载波发生器,使之产生与发送端副载波同频、同相的恢复副载波。
再将此恢复副载波加于同步检波电路,从而解调出色差信号。
返上2.3.4彩条图像对应的信号波形及矢量1.压缩系数根据表2-1所列彩条信号参数,利用公式可分别求得白、黄、绿、品、红、蓝、黑所对应的亮度信号、色差信号、色度信号、亮度与色度的合成信号等数据,如表2-3所示。
据此绘出各信号波形如图2-15所示(负极性电视信号)。
未经压缩的彩条信号Y+Fm 所得彩色视频信号的电平变化范围已大大地超过了黑白视频信号的电平变化范围。
由表中数据可见,黄条和青条的最大值分别超过白色电平79%和46%;而红条和蓝条的最小值又分别低于黑条电平46%和79%。
电视标准规定,在100-0-100-0彩条信号情况下,取峰值白色电平与黑色电平差为1,图象信号最大摆动范围不得超过峰值白色电平与黑色电平以外0.33.也就是说复合信号的最大摆动范围在-0.33和1.33的界限之内.为此,分别按系数为x1和x2(均小于1)来压缩(B-Y)和(R-Y)的幅度。
压缩系数后的信号分别用U和V表示,即U = x1(B-Y)V = x2(R-Y)则压缩后黄、青视频信号幅度应满足下式关系:带入黄条数据:带入青条数据:联立求解得:x1 = 0.493、x2 = 0.877。
2.压缩后彩条信号数据如表2-4彩条波形如图2-14图2-14注释:FV、FU波形分别是压缩后的色差信号V、U对色副载波平衡调幅波,副载波的振幅受V、U信号的调制。
由于色副载波频率较高,所以用密黑竖条表示,实际上是如图2-7一样的振幅变化的正弦波。
F的波形是FV与FU相加后形成的。
视频信号的波形是Y+F后产生的。
所示3.彩条对应的矢量图根据表2-4所给出的三基色及三补色的振幅Fm和相角j,在U、V平面上绘制出各彩条信号的矢量图,如图2-13所示。
彩条矢量的方位(色度角)表示色调,彩条矢量模(色度信号的振幅)反映色饱和度。
返上NTSC电视全屏图像的每一帧有525条水平线。
这些线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列的。
每隔一条线是跳跃的。
所以每一个完整的帧需要扫描两次屏幕:第一次扫描是奇数线,另一次扫描是偶数线。
每次半帧屏幕扫描需要大约1/60秒;整帧扫描需要1/30秒。
这种隔行扫描系统也叫interlacing(也是隔行扫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