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与小学数学教学

  • 格式:docx
  • 大小:29.34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与小学数学教学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如何密切地配合好,与老师对学生情况是否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所以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都有关于学情分析的内容。其中更多的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说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呢?但是只是这样的话又有点片面。如果只是从知识的角度来了解学生,虽然很重要,但是似乎不够全面,因此想从关注学生需求的角度,谈谈学生学习之前的各种情况,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在上课时候,其实他有各个方面的很多需求。对于这方面,如果我们老师对学生需求了解的多一些,了解的全面一些,了解的深入一些,那么对课堂教学和老师之间达成默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是非常有好处的,下面从这个角度来说一说。

一、关注兴趣需求,激发情感动力

我们大家都很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有的专家讲过,小学数学教学这点事,不外乎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兴趣,一个是习惯,这两点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在这里想说,一个老师为了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创造一个很有趣味的情境。您创造的那个情境,无论它怎样引起同学的兴趣,一定要和您这节课,这个单元所讲的知识要紧密相配合、紧密联系。如果说两者之间是两层皮的话,那是不可取的,与其要是创造一个与知识联系不大的情境的话,那么这个情境还不如不创设。开门见山,倒也不错,所以说关注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从中我觉得可以激发学生的一种情感动力,这是很重要的。

【案例】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大家看到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猴子驮着一条常常的尾巴,我们上课的时候,会给同学们出示这个教具,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这只小猴子驮了一条尾巴。而且很明显,小猴子的身子是在一个正六边形上,而它的尾巴是在正四边形上。我们会给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它转动起来,比如说这样转动一次,这样转动两次,然后问同学们:大家猜一猜,至少要转动多少次,猴子的尾巴就会重新回到它的身上来。老师们猜猜看,学生如果要说,他可能猜几次,可能猜几次,对了,很多学生都猜成六次,甚至几乎全班同学都异口同声都说六次。

然后我们就用实物往上转一转,这里我们没有实物投影,我只有这样转转大家看,我们一起来数,这个转动一次,然后两次,三次,然后四次,转错了,我重新转。来,我们一起来转转看好吧!大家看,这样转动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转了以后同学发现,好像是回来了,猴子尾巴回来了,但是方向却反了,朝那边了,他就觉得不可思议。一开始信誓旦旦的说六次,可是为什么转了六次以后,猴子尾巴没有回到他的身上来,你说产生一种困惑,产生一种需求,这种需求就要探究究竟为什么六次是不对的,当然这时候还有不少同学猜测,老师,看来六次不行,得十二次,于是老师就带领大家继续转下去,等十二次以后,就回来了,就转到这里来了,大家又高兴了,于是我们就要研究了,为什么不是六次,而是十二次。想不想研究这个问题,学生说想研究,这个时候我们要发给各组学具,发给各组同学的学具是不太一样的。

比如说有的是狮子,这两小组都是狮子,大家会看到,狮子的头在正九边形上,而尾巴在正六边形上,现在老师就可以正确计算了,那么要使狮子的尾巴重新回到它的身上,至

少需要转多少次呢?没有问题,十八次,对吧,十八次。还有的小组我们发的是这样的乌龟,乌龟的头在四边形上,身子在正五边形上,这么转、转,得转多少次才第一次回到它的身上来呢,当然他需要转二十次,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学具,其他的动物也都很可爱,很可惜我找不到了,所以只拿了这几张请大家来观摩。那么比如我们拿第一个例子来说,至少学习转十二次就可以回来,我们还可以引导同学进一步猜想,如果再继续转下去,继续转下去,下一次猴子的尾巴再回到它的身上应该是多少次呢,小孩很会猜,第二十四次,再下一次,三十六次,再一次,四十八次等等等等,我们就带领大家研究为什么没有六

次,没有四次,而是十二次,二十四次。我们就会发现所转动次数,应该是

的倍数才能回到这个位置上来,而且还应该是

的倍数才能使猴子的尾巴成这样一个方向和状态。因此说所转的倍数、所转的次数应该是6 4

6 的倍数,也同时应该是 4 的倍数,也就是说它应该是 6 和 4 之间那个公有的、共同的那个倍数,我们就把这样的数叫做6和6的公倍数。

像12 、24 、36 、48 、60 、72 等等,都是这样的,而在这个公倍数当中,其中最小的那一个我们就把它叫做最公倍数。

好了,我们当年讲最小公倍数就是这样讲的,我们讲了以后,很多老师都很喜欢,纷纷跟

我们借教具上这节课。当然后来也有老师问我,您怎么想的让学生在桌子面上转小猴子的

尾巴、转狮子的尾巴,让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最小公倍数,又有效,又有趣。说实话,

我说我就是好像在几年以前看过一本低幼读物,儿童读物,幼儿园的读物,那个读物里面

有一个转和平鸽的那么一个活动,转和平鸽的尾巴,我觉得幼儿园的小朋友通过“转“来

达到他的动手能力,达到手口一致的协调性,我觉得效果很好。

我想,完全可以搬到我们小学来,五年级讲最小公倍数用这种方式,同学一定特别感兴

趣,而且效果应该相当不错,就是这样的。我们北京版教材,有的老师不太清楚,还有北

京版教材在编排这个,编辑最小公倍数的教材内容时候,就把我们这个方式也编进教材去

了,那我当然也很高兴,因为我们这个方式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好了,这一节课向大家

汇报的,我们第一个节目就是要关注兴趣,关注兴趣。

二、关注知识需求,满足求知愿望

下面我们向老师们汇报第二个题目——

关注知识需求,满足求知愿望。关注知识需求,满足求知愿望。在这里我想多少做一点解

释,就是什么叫学生的知识需求,一般来说上课的时候学生不会自己主动举起手来,有的

学生说:老师我想学习什么,您教我们得了,那个同学,老师我想学习那个知识,您教给

我们得了,一般来说是不会的,对吧,小学生还是习惯于老师这节课学习什么知识,我们

大家就学习什么,是吧,这是很正常的。那么我在这时候谈的知识需求,就是我们在进行

知识教学当中,从知识的角度看,学生可能会有些什么样的需求,老师要有一定的预见,

并且把这种预见纳入到我们的备课过程当中去,然后在课堂教育当中给予体现,我觉得也

是对同学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他的知识需求的一种满足。

【案例】

我举个例子说,好吧,这是我们六年级的一节课,叫做分数乘法当中的第一节,分数乘整

数,我向大家汇报的是我曾经上过这节课,分数乘整数,当年的例题是2/9×4,那么我想

学生会有什么需求呢,我们在讲这节课的时候,它是一节法则课,那我们就不应该仅仅让

同学学会这节课的内容,比如说分数乘整数该怎么上,该怎么做,得多少,不是。因为满

足同学另外一个更加深层次的对知识需求,比如说分数乘整数,这个内容与分数相加、分

数加法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关系,与整数乘法又有什么关系,因为在这节课之前,他在中

年级学过整数乘法,对吧,他在五年级学过分数加法,那么分数乘整数,就与整数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