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钱国币》话剧剧本
- 格式:docx
- 大小:12.18 KB
- 文档页数:4
教学目的:感受分析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的妙处品味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人物和构思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导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丁西林的喜剧《三块钱国币》。
这是一出独幕剧。
它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围绕花瓶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恃强凌弱的不合理的现象,表明对美与丑,善与恶的鲜明态度。
先来看一下作者介绍:1.丁西林(1893—1974)现代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人。
作品以喜剧为主,著有《一只马蜂》《北京的空气》《三块钱国币》等。
他的剧作,构思巧妙,含蓄幽默,妙趣横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丁西林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他认为喜剧应从那最平淡的事件里反映真实。
2.丁西林的喜剧风格他的喜剧不以滑稽为目的,而以智慧为基础,幽默与机智密切相连。
但轻松俏皮的幽默远胜于辛辣尖锐的讽刺,它使人产生会心的微笑三块钱国币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他把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
深受读者的好评。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以下教学目的。
3.交代教学目的:感受分析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的妙处品味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戏剧是一门表演艺术,平时总是我们看别人的演出,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同学自己排演的课本剧《三块钱国币》。
感谢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看来表演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你感受兴趣,乐意做,就会有无穷的创造成力。
看了这几位同学的演出你一定会有深有感受,评价一下好吗,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是对别人劳动的一种肯定,哪位同学试着说一说?结合剧本和同学的表演,谈一谈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分析吴太太和杨长雄这两个人物,成众这个人物始终都没有参与冲突,也不能左右冲突的发展趋势,可以把这个人物去掉吗?人物形象分析吴太太:自私吝啬,泼辣狡辩,尖酸苛薄,得理不让人,胡搅蛮缠的典型的小市民杨长雄:有正义感和同情心,能言善辩,仗义执言,见义勇为,容易冲动,缺乏斗争的策略,是一个正直认真可爱的青年形象。
三块钱国币旁白: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一个旧式的四合院里,这里住着房东吴太太和她的佣人李嫂,以及两个学生租客杨长雄和成众[开幕时,李嫂在擦吴太太的的东西,杨长雄和成众坐在窗外下棋,吴太太在晒太阳。
“啪”,李嫂打破了一只花瓶]吴太太:呀!我的宝贝花瓶!李嫂:(诚惶诚恐)太太,真对不起,我一不小心……吴太太:不小心!不小心就完事了,你赔我的花瓶,三块钱国币。
杨长雄:太太,何必呢?一只花瓶,没必要让她赔。
吴太太:什么没必要?三块钱国币,一分都不能少。
李嫂:我没钱。
吴太太:没钱?让我搜搜(搜李嫂身,找出三毛钱)才三毛钱,剩下的呢?李嫂:太太,我真是穷人。
吴太太: 穷人,穷人,这年头,哪一个不穷呃,哪一个不是穷人呃?白米卖到六十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三毛钱一棵白菜,一毛钱一盒洋火,从来没有听说过。
穷人,穷人,是的,做佣人的是穷人,做主人的个个发财吗?这年头,只有军阀,只有奸商,没有良心的人,才会发财呀。
是的,我雇的佣人是一个穷人,我承认,可是我并没有欺负她。
这么贵的伙食,她一个人吃了三个人的饭,我都没有扣她的工钱呃。
(转调)打破了我的东西,不赔!还有旁人帮忙,说不应该赔。
我倒要听听这是什么道理。
吴太太:(走进屋去,一会儿走出,手里拿着另一只花瓶),看,就是和这个一对儿的花瓶。
五年前我花了六块钱买下的。
我因为喜欢它的样子,才特地当宝贝似的带在身边。
用到现在,没有弄破一点。
她却把那一只打个粉碎!你说可恨不可恨。
现在你就是出十块钱一只,也没地方可以买得到。
我要她照原价陪我三块钱,可算是十二分的客气了。
(说着,将宝贝玩赏了一回,顺手放在廊上的一张茶几上。
)成众:老兄,你也太不够意思了!怎么连将军都不说一声!吴太太:……现在的三块钱,值什么?抵不到以前的三毛钱,按理说应该照市价陪我才是。
不过我既说了只要她赔我三块钱,已经说出的话,我不反悔。
可是如果连三块钱都不赔我,那可不行!成众:(并非认真的)唉,老杨,我和你赌一个彩头好不好?这盘棋,如果你赢了,我出三块钱,如果我赢了,你出三块钱。
三块钱国币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三块钱国币是喜剧作家丁西林创作于抗战时期的是一部独幕剧。
作品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环绕花瓶事件反应出当时社会恃强凌弱、没法无理等现象。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三块钱国币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三块钱国币》教案教学目标:1.观赏作品幽默、滑稽、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特点。
2..通过剧本的台词和舞台说明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情。
教学时数:1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1.丁西林简介2.背景介绍本剧是一部独幕喜剧,写于1939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艰苦的时期。
3.独幕剧介绍19世纪后期开始流行,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
三、整体感知1.分角色朗诵课文,归纳故事情节。
明确:开端:吴太太索赔发展:杨长雄辩论高潮:杨长雄掷瓶结局:杨长雄赔钱2.本剧的戏剧冲突是什么?作者如何安排戏剧冲突的?明确:戏剧冲突:①主仆矛盾;②大学生和女主人矛盾奇妙安排:主仆矛盾本是主要矛盾,但作者奇妙处理情节,让次要矛盾大学生和女主人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主仆矛盾通过吴杨矛盾体现出来。
这样可以更好地展开情节,突出主题。
四、人物形象分析(一)析吴太太1.吴太太抗战前养尊处优,去牯岭避暑;抗战后逃往西南后方避难,怨言满腹。
课文舞台说明是怎样介绍吴太太的?明确:“善于口角,说得出,做得出”――泼辣2.李嫂无意打碎了吴太太的一只花瓶,怎样对待她?明确:索赔→搜身→典当:自私吝啬刻薄欺人成性3.吴太太是怎样和杨长雄展开三次交锋的?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结合文中有关的吴太太的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
明确:索赔、典押的理由∕谩骂(三逼杨长雄)→伶牙俐齿、胡搅蛮缠4.小结吴太太形象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活画出了一位自私、尖酸、肆意施疟的阔太太形象,她是作者讽刺的对象。
(二)析杨长雄1.女仆李嫂不慎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逼迫她按原价赔偿三块钱国币。
住在同院的大学生杨长雄极为愤慨,与吴太太产生口角。
舞台说明怎样介绍他的?明确:“能言善辩,见义勇为,有年轻人爱管闲事之美德”。
【三块钱国币剧本】语文教案-三块钱国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多幕剧和单幕剧的区别2.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3.初步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教学过程1.了解剧情、剧中人物身份。
2.分角色朗读剧本,了解该剧矛盾集中特点。
3.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了解剧本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很完整过程。
分析情节结构: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破前的口角,成众来找杨长雄下棋。
(虚写女仆打碎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等情节)发展: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杨与吴进行正面交锋。
高潮:第三次交锋,杨忍无可忍,打碎吴的另一只花瓶。
结局:杨长雄无可奈何,赔偿吴三块钱国币。
4.指导学生分析矛盾冲突的焦点,本应是女仆与女主人的冲突,如何转移到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并成为焦点。
剧本着重描写了这个焦点,即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这些交锋,层次清晰,由发展到高潮,结尾以打碎另一只花瓶解决冲突,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在矛盾冲突中,大学生杨长雄是替女仆说话,义正词严,据理力争,而女主人吴太太胡搅蛮缠,尖酸刻薄,显示了鲜明的性格特征。
5.总结扩展本剧把看似平谈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
6.布置作业1.阅读剧中反映杨长雄与吴太太冲突的部分,归纳他们之间三次交锋的焦点。
2.找出丁西林的独幕剧《一只马蜂》或《压迫》,阅读欣赏其讽刺幽默的喜剧特点。
附:板书设计结构人物剧情开端吴太太→自言自语埋怨女仆杨长雄→坐着看书与友下棋发展吴太太逼仆赔钱典押铺盖(两次交锋)杨长雄不应赔钱不应典押高潮杨长雄忍无可忍打碎花瓶吴太太争吵谩骂不依不饶结局杨长雄握紧拳头掏出纸币吴太太一时语塞抢过纸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剧中主要人物性格。
2.欣赏本剧讽刺和幽默的语言。
教学过程1.让学生重温上节课归纳的杨长雄与吴太太的三次交锋,注意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语言。
2.分析剧中人物形象,找他们的语言、行动。
大学生杨长雄敢想敢说,能言善辩,锋芒毕露。
《三块钱国币》教案教学目的一、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及戏剧的一般常识。
二、了解大学生与吴太太之间的三次交锋,通过对矛盾冲突的分析,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体会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把握剧本的主题。
四、初略体味戏剧语言的特点教学难点与重点通过对矛盾冲突的分析揭示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一、导入新课李健吾先生曾说:“我们写戏、演戏是‘巴结’群众,而丁先生写的戏是征服观众。
”他所说的丁先生就是丁西林,被人称为“独幕剧的圣手”。
要想知道这一点,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独幕剧”。
问:大家知道什么是独幕剧吗?(请一名学生简单讲讲)二、关于独幕剧1、关于独幕剧是19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全剧在一幕之内完成,故要求所写事件的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并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的体现。
由于独幕剧的演出受到较为严格的肘间、剧场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它的剧情不能太繁杂,要求情节结构更加精练集中,矛盾冲突的展开也要较为迅速,人物也不宜太多。
(主要可归纳为四点)2、结合本剧本体会独幕剧的四个特点◆短小精悍:特别与本单元前几个剧本比较,篇幅短,这一点比较直观。
◆同一时间:集中在同一个下午◆同一地点:一个旧式住宅的四合院内◆人物不多:杨长雄吴太太成众李嫂警察3、过渡问:在这不多的人物中间,谁是主要人物,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明确:吴太太和杨长雄,因为剧本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这两个人物之间的争吵,即剧本主要是描述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形象。
1、关于矛盾冲突戏剧这一艺术形式刻画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矛盾的发展而展开的。
没有矛盾冲突便无从刻画人物形象,没有矛盾冲突便没有情节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吸引观众,也就没戏了。
戏剧要有戏,就必须注重揭示矛盾和斗争。
2、矛盾冲突分析问:那么在剧本中这两个主要人物中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矛盾冲突?他们冲突的焦点是什么?明确:(先请学生复述剧本情节)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示主仆之间(虚写女仆打碎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等情节)、大学生与吴太太之间的矛盾冲突(焦点)。
12 三块钱国币●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
2.分析剧中人物形象及语言、情节安排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体味形象、生动、富于个性的人物语言,欣赏戏剧蕴含的轻松机智的诙谐和幽默。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剧中大学生杨长雄的正义感和同情心;认识旧时代阔太太身上的霸道和自私。
●教学建议本剧剧情简单,可设置场景,让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表演了解大学生与吴太太之间的三次交锋,从而弄清矛盾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台词和舞台说明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剧本围绕花瓶事件,主要写大学生与吴太太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以大学生打碎另一只花瓶作结。
要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安排的巧妙之处。
●学法指导1.从熟悉情节入手,把握结构特点。
全剧情节发展可分三个部分。
开端:吴太太骂街,成众找杨长雄下棋。
发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的争论。
高潮:杨长雄打碎另一只花瓶,赔偿吴太太三块钱国币。
了解情节后,引出对结构安排的思考,如开头和结尾有何特点?情节发展的一波三折是如何制造出来的?2.体味形象、生动、富于个性的人物语言。
女主人唠叨、尖酸刻薄,显示她自私、吝啬、胡搅蛮缠的个性。
杨长雄敢想敢说、能言善辩,则表现了他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的性格。
●重点、难点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将大学生杨长雄与女主人吴太太的冲突作为矛盾的焦点,着力描写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
剧本表现了大学生杨长雄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了阔太太的自私和狡辩,这是学习的重点,如果不设计大学生杨长雄与女主人吴太太的三次交锋,情节就会单调,而且不足以表现大学生杨长雄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也无法显示阔太太的尖酸刻薄和对穷苦人的欺凌压迫,这是学习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在中国,能跨文理两域的通才实在难得。
五四时期的著名学者丁西林,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在戏剧创作上也有独到建树,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喜剧作家,多为独幕剧。
教材习题解析
JIAO CAI XI TI JIE XI
一、剧本从吴太太的唠叨写起,围绕李嫂该不该赔钱展开剧情。
如果只写李嫂打碎花瓶,赔不起,被辞退等,而没有杨长雄与吴太太之间的三次交锋,情节就会很单调,而且不足以表现杨长雄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也无法显示吴太太的尖酸刻薄和对穷苦人的欺凌压迫。
二、本文的幽默是诙谐的幽默,蕴含着轻松和机智。
杨长雄先是发牢骚,通过对比发泄不满,对比中见幽默。
接着又模仿吴太太一上场时说话的语调,好像是抱怨,实际上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能使观众产生会心的微笑。
《茶馆》中的幽默是含泪的幽默,蕴含着严肃和悲哀。
对于王利发的不满,唐铁嘴先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让人误以为他已经去掉了不良嗜好。
正当王感到惊讶时,他出人意料地紧跟着说:“我改抽‘白面儿’啦。
”听到这里,观众一定会轰然大笑。
而他接下来的夸耀,虽然听起来更加滑稽可笑,但同时也让人感到一种悲哀:明明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自己受到了毒害,他却偏偏拿来作为炫耀的资本,他的无知、无耻,他的奴性就不言而喻了。
三、略方法点拨
一、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了解剧本的结构,和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一样,要划分情节层次。
二、通过不同剧本的比较,欣赏语言的不同特征。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
因此,戏剧特别是以对话为主要特质的话剧语言,就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了。
下册二十九三块钱国币下册二十九三块钱国币高中语文教案二十九三块钱国币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中国现代戏剧。
(二)欣赏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形象和戏剧语言。
《三块钱国币》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丁西林于1939年写成的一出独幕喜剧。
丁西林,现代著名剧作家,物理学家。
他的戏剧创作,深受英国近代喜剧影响,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寻找喜剧因素。
他的独幕剧,一般情节都很简单,但是结构精炼、幽默、机智,且富于现实意义。
以小见大,是《三块钱国币》这出独幕喜剧构思上的一大特色。
通过抗战时期后方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场口角,抒发了作者对抗战现实的感想,表明对美与丑、善与恶的鲜明态度。
剧中自私、刻薄、欺软怕硬的吴太太,是作者着意讽刺的对象。
对大学生杨长雄,作者肯定、赞扬了他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但又俏皮地揶揄了他的书呆子气和斗争方式。
这出独幕戏,在结构上充分体现了丁西林的艺术技巧。
全剧事件集中,情节一气呵成,跌宕有致。
当双方冲突剑拔弩张、不可收场时,作者运用喜剧性的“突转”,让杨长雄突然摔瓶、赔钱,把吴太太打了个措手不及,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不但如此,作者接着让成众在一旁收拾残棋,吐出“和棋”一句幽默的结束语,顿使剧情由紧张转入松弛,再一次引起观众会心的微笑:吴太太虽然得到了李嫂的赔款,但她的嚣张气焰被杨长雄打了下去;杨长雄虽然当面砸花瓶出了口气,却不得不赔上自己的`三块钱,冲突双方确实斗了个“平局”。
剧情喜剧性的突转,和小说《项链》的结局多么相似。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作家对戏剧性冲突的处理,显然是十分成功的。
在剧中,作者为使戏剧冲突得到集中形象的体现,专门极其精巧地设计了中心道具——一对花瓶。
两只花瓶先后都被打碎,一只出于无意,引发了冲突。
一只出于有心,使戏剧冲突紧起又紧收。
即是说,李嫂无意打破花瓶带来了悲剧性遭遇,杨长雄有心砸碎花瓶却引起了喜剧性效果。
这一构思大大强化了剧本的悲喜剧效果。
这出独幕剧不仅具有强烈的动作性和讽刺意味,在戏剧语言的运用上,作者独特的幽默感得到了成功的体现。
16、三块钱国币教学目的:1、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2、鉴赏作品幽默、诙谐、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
3、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
4、会表演短小的戏剧。
教学重点:目的1、2、3。
教学难点:目的4。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品味演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前面我们所学的都是多幕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部幽默的独幕剧——那就是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
二.介绍作家作品:1.丁西林(1893~1974),字巽(xun)甫,江苏泰兴人,现代戏剧家、物理学家。
青年时代曾留学英国,在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
1920年,留学归国,之后曾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所所长。
自幼喜欢文艺,从事业余戏剧创作,逐渐成为“五四”以来致力于喜剧创作的有影响的戏剧作家之一。
五四时期以《一只马蜂》《压迫》等世态喜剧而蜚声剧坛。
抗战期间,创作多幕剧《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以及《三块钱国币》等,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其剧作数量不多,但独具风格,尤以独幕喜剧见长。
留学英国期间曾受英国近代喜剧影响,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通过揭示生活的情趣,制造悬念,组织戏剧冲突,把看来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
他的剧本大都结构精巧,形象生动,语言风趣幽默,受到读者和观众喜爱。
其中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不仅技巧圆熟,而且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尤为人所称道。
他的喜剧不以滑稽为目的,而以智慧为基础,幽默与机智密切相连。
其中虽不乏讽刺嘲弄的意味,担轻松俏皮的幽默远胜于辛辣尖锐的讽刺,它不是引人哄堂大笑的讽刺喜剧,而是使人产生会心的微笑的幽默喜剧。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2.独幕剧是全部剧情只用一幕演完的戏剧。
虽篇幅较短,容量较小,情节较为简单,但要求所写事件的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即在一幕之中得到是完整、最集中、最充分的展现。
三块钱国币词语认读擅长shàn欺侮wǔ勉强qiǎng茶几jī铺盖pūgai掷zhì灵犀xī藐视miǎo 初出茅庐流离颠沛排难解纷理所当然势必所至理屈词穷灵犀一点悲剧悲剧以一定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为反映对象,表现主人公所从事的正义事业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或自身过错等主客观原因而致失败。
悲剧的根本特征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
喜剧喜剧的主要特征是以讽刺、幽默、夸张等手法,对丑恶、落后或庸俗的社会现象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笑,即“将那些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鲁迅语),以引起人们的鄙视和醒悟,促使人们“笑着和自己的过去告别”(马克思语)。
【重点难点导学】丁西林(1893-1974),现代著名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
笔名西林,江苏泰兴黄桥人。
早年在上海读书,后赴英攻读物理.1919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理科硕士学位。
次年回国,先后担任当时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长。
1949年回大陆,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51年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缅甸。
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等。
工作之余,坚持创作,并译出外国剧本多种。
丁西林的喜剧代表了中国“五四”以来话剧在喜剧创作方面的成就。
1974年因病辞世,享年81岁。
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有《丁西林剧作全集》。
一九三九年初夏,抗战后期的大后方昆明挤满了来自各地的外省人,街道上出现了一股股熙熙攘攘的人流。
当时带有军阀割据气息的老滇票还是本地人习惯用的货币,而那些“讨厌的”外省人使用的都是兑换率高达十倍的国币。
物价已经开始飞涨,本地人把它归罪于国币的冲击。
当然,本地人与外省人的冲突,远远不止于此。
独幕话剧《三块钱国币》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充满着错综复杂的冲突的城市。
作为一位受过理工科正规系统教育,在物理学方面从事常年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
《三块钱国币》中杨长雄的诡辩术俞联斌牐犚弧⑼祷宦厶牐牼绫究头从吴太太的唠叨写起:“照道理应该照市价赔我才是”。
也就是她认为李嫂应该赔钱。
在这无休止的唠叨中,杨长雄“被迫抗战”:“现在我把这个道理就来讲给你听听”,“现在不幸得很,打破花瓶的是李嫂,她是你雇用的一个娘姨,她是一个低级穷人,她赔不起。
三块钱在你不在乎,可以不在乎,在她……”这里他将“该不该赔钱”的论题偷偷地改成“赔得起还是赔不起”,把吴太太“可以不可以要求李嫂赔偿”的论题悄悄地换成了吴太太“可以在乎不在乎”。
这是因为损坏别人的东西要赔偿是生活常理,杨长雄只好用李嫂的穷对吴太太动之以情。
没想到吴太太不吃那一套:“你这话不通,什么叫做不在乎?……”所以,杨长雄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现在我要说的是一个理,事理之理。
我们争的是:一个娘姨打破了主人的一件东西,应该不应该赔偿的问题。
我的意见是:一个娘姨打破了主人的东西,不应当赔,主人不应该要她赔。
”论题又改变了。
这一次吴太太上当了。
于是,吴太太和杨长雄后面就理论起“应该不应该要她赔”的话题。
二、偷换概念牐犜诮酉吕吹恼辩中,杨长雄多次偷换概念,使吴太太逐渐陷入了被动。
我们先来看一下两组台词。
牐牐粒吴一个人毁坏了别人的东西,应该不应该赔偿?牐牎杨啊,别忙,别忙,你说的是毁坏了别人的东西,可是你不是别人啊!我问你,李嫂是不是你的佣人?牐牐拢吴要她擦擦,是的,可是我没有叫她打破啊。
牐杨当然你没有叫她打破。
如果是你叫她打破,那就变成执行主人的命令,替主人打破花瓶,那就只有做得快不快、打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没有赔偿的问题了。
牐犕ü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两人所说的“别人”和“叫”的意义并不相同。
A组台词中,吴太太所说的“别人”指的是“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杨长雄说的第二个“别人”相对的是“自己人”,其意思是说,李嫂是吴太太的佣人,是与吴太太关系密切的人,是吴太太自己方面的人。
B组台词中,吴太太的“叫”是“容许或听任”的意思,而杨长雄却在“如果是你叫打破”一句中,将其意思换成“使、命令”了。
三块钱国币旁白: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一个旧式的四合院里,这里住着房东吴太太和她的佣人李嫂,以及两个学生租客杨长雄和成众[开幕时,李嫂在擦吴太太的的东西,杨长雄和成众坐在窗外下棋,吴太太在晒太阳。
“啪”,李嫂打破了一只花瓶]吴太太:呀!我的宝贝花瓶!李嫂:(诚惶诚恐)太太,真对不起,我一不小心…… 吴太太:不小心!不小心就完事了,你赔我的花瓶,三块钱国币。
杨长雄:太太,何必呢?一只花瓶,没必要让她赔。
吴太太:什么没必要?三块钱国币,一分都不能少。
李嫂:我没钱。
吴太太:没钱?让我搜搜(搜李嫂身,找出三毛钱)才三毛钱,剩下的呢?李嫂:太太,我真是穷人。
吴太太: 穷人,穷人,这年头,哪一个不穷呃,哪一个不是穷人呃?白米卖到六十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三毛钱一棵白菜,一毛钱一盒洋火,从来没有听说过。
穷人,穷人,是的,做佣人的是穷人,做主人的个个发财吗?这年头,只有军阀,只有奸商,没有良心的人,才会发财呀。
是的,我雇的佣人是一个穷人,我承认,可是我并没有欺负她。
这么贵的伙食,她一个人吃了三个人的饭,我都没有扣她的工钱呃。
(转调)打破了我的东西,不赔!还有旁人帮忙,说不应该赔。
我倒要听听这是什么道理。
吴太太:(走进屋去,一会儿走出,手里拿着另一只花瓶),看,就是和这个一对儿的花瓶。
五年前我花了六块钱买下的。
我因为喜欢它的样子,才特地当宝贝似的带在身边。
用到现在,没有弄破一点。
她却把那一只打个粉碎!你说可恨不可恨。
现在你就是出十块钱一只,也没地方可以买得到。
我要她照原价陪我三块钱,可算是十二分的客气了。
(说着,将宝贝玩赏了一回,顺手放在廊上的一张茶几上。
)
成众:老兄,你也太不够意思了!怎么连将军都不说一声!吴太太:……现在的三块钱,值什么?抵不到以前的三毛钱,按理说应该照市价陪我才是。
不过我既说了只要她赔我三块钱,已经说出的话,我不反悔。
可是如果连三块钱都不赔我,那可不行!
成众:(并非认真的)唉,老杨,我和你赌一个彩头好不好?这盘棋,如果你赢了,我出三块钱,如果我赢了,你出三块钱。
送给李嫂让她还债,怎么样?
杨长雄:李嫂这不是债,我也没有钱。
你是阔人,三块钱不在乎,我是一个穷光蛋,我的三块钱用处多得很。
(用刚听到的口吻)这年头,自来水笔,卖到六十块钱一枝,钢笔头两块钱一打,九毛钱一瓶墨水,一毛钱一只信封。
从来没听说过呀!
吴太太:(得到一个进攻的机会,回头向杨长雄)啊,你知道说穷,你也会说你是一个穷人,那么刚才你说的全是废话!你既然知道大家都是穷人,还说什么替穷人想想?
杨长雄:(被迫抗战)吴太太,你还要多讲吗?吴太太:我为什么不能多讲?难道我连在我自己家里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吗?杨长雄:(放弃了纸上谈兵)好罢,你既然要讲,现在我就把这个道理讲给你听。
我们都是穷人,不错,不过穷人也有穷人的等级。
一个用请得起佣人的太太,如果是穷人的话,是一个高级的穷人;一个服侍太太的佣人,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像我这样一个扫地擦桌子要自己动手的穷学生,是一个中级的穷人。
如果今天是我这样一个中级穷人,打破了像你这样高级穷人的一只花瓶,也许还可以勉强赔得起。
可是不幸得很,打破花瓶的是李嫂,她是你雇用的一个佣人,她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她赔不起。
三块钱你可以不在乎,可她……
吴太太:你这话不通,什么叫做可以不在乎?
杨长雄:好,好,好,就说是我说错了,你说对了。
就承认这个问题不是在乎不在乎,也不是赔不赔得起的问题;这正是我要说的话。
穷不穷,赔不赔得起,讲的是一个情,人情之情。
而现在我要说的是一个理,事理之理。
我们争的是:一个佣人打破了主人的一件东西,应该不应该赔偿的问题,我的意见是:一个佣人已打破了主人的东西,主人不应当要她赔。
完了。
吴太太:胡说八道!
杨长雄:胡说八道?我还有话要说,你听不听?
吴太太:我不要听!杨长雄:你不听?没有关系!但我还是一样的要说。
吴太太:你再说下去,我就叫警察啦。
警察!警察…… 李嫂:杨先生,您别说了,我赔这三块钱国币。
杨长雄:你刚才说了半天,并没有征求我的同意,你说你在你的家里,有你说话的权利,现在我在我的家里,也有我说话的权利。
刚才我说的是理,现在我还要说势,“理所当然势所必至”的势。
刚才你已毫不客气的把李嫂身上都搜过了。
一个主人有没有搜查她雇用的佣人的身上的权利,这是一个极严重的法律问题,我们且不去说它,你搜查的结果,你发现她身上只有三毛钱,对不对?现在你要她赔的不是三毛钱而是三块钱。
这三块钱的巨大赔款你叫她从何而来?所以我劝你……
吴太太:这你管不着。
成众:下棋,下棋。
[杨长雄回到象棋的战场,继续未完的棋局,少停,外面走进一个男的,一望而知是一个警察]
吴太太:啊呀,警察先生!你来了,太好了,谢谢你!警察:太太!
吴太太:(来到警察的近边,指着李嫂对着警察)这是我的一个佣人,她刚才把我的一只花瓶打破了,我的花瓶原来是一对,(说着,从茶几上将另一只花瓶拿来作证)请你看一看,她打破了的那一只,同这一只一模一样。
这一对花瓶,是我在江西买的,江西是全国出最好瓷器的地方,原价六块钱国币一对,如果现在要去买,十块钱也买不到一只。
现在我要她照原价赔我三块钱国币,她自己也已经答应了赔我。
现在我先请问你,她打破了我的东西,应该不应该赔偿?警察:这还用说嘛。
吴太太:好,请你问问她,花瓶是不是她打破的?是不是她答应了愿意赔我?警察:(认为用不着问)这还用说嘛。
吴太太:请你问一问,她是不是答应了赔我三块钱?
警察:(向李嫂)你懂吗?你打碎了主人家的花瓶,太太要你赔她,赔三块钱国币,你听懂了没有?
[李嫂低头无言]。
吴太太:好了。
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她的身上,她只有三毛钱。
现在请你等一等,(向杨长雄看了一眼,走进房一会,提了一个小包袱走出)这是她的铺盖。
这条巷子的对面是一家当铺,我请你带着她把这个铺盖拿到那家当铺去,当三块钱交给我。
杨长雄:(跳起来)什么?你要当她的铺盖!
吴太太:是的。
杨长雄:(走到吴太太的面前大有抢夺铺盖之势)岂有此理!你把她的铺盖当了,你叫她睡什么?
吴太太:这是她的铺盖,不是你的铺盖,与你无关!(转向警察)警察先生,我指给你看那一家当铺在哪里。
(向门走去)
杨长雄:(走去拦住去路)不行!
吴太太:什么不行?这又不是你的东西?打破的又不是你的花瓶?你别再多管闲事!
成众:(走去把杨长雄拉开)下棋,下棋,下棋,下棋。
[吴太太走进正屋、警察、李嫂同走出,杨长雄回到位置上,气得说不出话来。
]成众:(静默了一会)这盘棋你大概是下不完了罢?我自己下吧(一人代表两方,进行未完的棋局)
杨长雄:(转过气来)唉,气人不气人?你见过这样不讲理的吗?我真想揍她一顿,出出气。
成众:(似乎经过了一番考虑)和一个女人打架?不大好吧,可是我认为应该给她一个教训。
杨长雄:这样的女人,除了拳头的教训,没有别的办法了,我先给她几拳,打一个痛快再说。
(站了起来,好像真想预备动手的样子)
成众:(知道这不过只是说说,所以也就随便应应)这可不好。
(又走了几着棋)
[杨长雄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成众一人下着棋,不久,警察走进,后面跟着李嫂,一手拿了三张纸币。
]
警察:太太!这是三块钱国币,交给你。
(呈上手中的纸币)吴太太:
(收下应得的赔款)谢谢你,谢谢你。
(引着警察一同走出)杨长雄:(向成众)你说是不是不要脸?……这样一个无耻的泼妇!吴太太:(走进,向杨长雄)什么?你讲什么?你骂人是不是?(向成众)成先生,他破口骂人……成众: 对不起,我在下棋,没有听见。
吴太太: (再转向杨长雄,一逼)无耻,我请问你什么叫无耻?(得不到答复)无耻,是的,旁人的事,本不用他管,他却来多事,这才是无耻。
一个在背后骂人的人,这才是无耻。
[杨长雄仍旧无言,一忍。
]
吴太太: (再逼)一个大学生,以为有什么了不起,自己说话不通,还想来教育别人,自以为是受过高等教育,开口骂人!泼妇,请问什么叫做泼妇,哪一个是泼妇,讲啊!
[杨长雄欲言而止者再,再忍。
]
吴太太: (三逼,转到杨长雄的面前)你没的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你骂了人你不承认。
你骂了人你不敢承认,这才是无耻。
是的,无耻!下流!混蛋!
[杨长雄面白手颤,忍无可忍,忽然看到了茶几上放着的花瓶。
急忙地走去,抱在手中,走到吴太太的面前,双手将花瓶拼命地往地上一掷,花瓶粉碎。
吴太太: (血管暴涨,双手撑腰)啊!你这干什么!
杨长雄: (闭紧了嘴唇,握紧了拳头,没说话。
伸手从衣袋中摸出了三张纸币,送上)给,三块钱——国币!
吴太太: (事出意外,一时想不出适合环境的言辞。
抢了纸币,握在手里,捏成纸团,鼓着眼,看着对方)这……
成众:(危险风暴波渡过,得到了这一场恶斗的结论)和棋。
[收拾棋子。
]
旁白:(走上台,演员停止)在这个黑暗的时代,类似三块钱国币的故事时刻都在发生,而如果没有思想进步,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穷苦的底层人民永远只能被剥削他们的人欺负,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也应该像杨长雄一样,做一名正直,有见识,有胆识的优秀学生
集体谢幕,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