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清热解毒药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7
中药“清热解毒药”——马勃本品为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大马脖或紫色马勃的干燥子实体。
主产于内蒙古、甘肃、吉林、湖北。
夏、秋二季子实体成熟时及时采收,除去泥沙,干燥,除去外层硬皮,切成方块,或研成粉。
本品臭似尘土,无味。
以皮薄、饱满、松泡有弹性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平。
归肺经。
具有清肺,解毒利咽,止血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2~6g。
外用适量,煎服,2~6g。
外用适量,敷患处。
使用注意:风寒袭肺之咳嗽、失音者不宜使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马勃味辛,散热清金,咽痛咳嗽,吐衄失音。
三、临床应用1风热郁肺,咽痛音哑,咳嗽本品味辛质轻,入肺经,既能宣散肺经风热,又能清泻肺经实火,长于解毒利咽,为治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因其性平,故不论热毒、风热或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均可选用,而尤宜于风热郁肺者。
治风热及肺火所致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常与牛蒡子、玄参、板蓝根等同用,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配伍生地黄、玄参、知母等药,也可用治肺肾阴虚所致的咽喉肿痛。
本品清肺止咳、利咽开音,可用治肺热咳嗽,声音嘶哑,常与黄芩、蝉蜕、射干等药同用。
2.衄血,创伤出血本品外用有止血作用。
治疗衄血,外伤出血,可用马勃粉撒敷患处。
此外,内服也有清热凉血止血之功,用治火邪迫肺,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可单用,或与其他凉血止血药配伍使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紫颓马勃酸、马勃素、马勃素葡萄糖苷、尿素、麦角甾醇、亮氨酸、酪氨酸、磷酸钠等。
2.药理作用脱皮马勃有止血作用,对口腔及鼻出血有明显的止血效果。
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及肺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少数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中药学: 清热解毒药之金银花金银花属于清热药的清热解毒药, 整理中药学专业知识关于金银花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重要的知识。
【药用】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
【性味与归经】甘, 寒。
入肺、胃、心、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银花甘寒, 既清气分热, 又能清血分热, 且在清热之中又有轻微宣散之功, 所以能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表症未解、里热又盛的病症。
应用时常配合连翘、牛蒡子、薄荷等同用。
2.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
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颇强, 在外科中为常用之品, 一般用于有红肿热痛的疮痈肿毒, 对辨证上属于阳症的病症, 较为适合, 可合蒲公英、地丁草、连翘、丹皮、赤芍等煎汤内服, 或单用新鲜者捣烂外敷。
3.用于热毒引起的泻痢便血(粪便中夹有黏液和血液)热毒结聚肠道, 入于血分, 则下痢便血。
银花能凉血而解热毒,故可疗血痢便血, 在临床上常以银花炒炭, 合黄芩、黄连、白芍、马齿苋等同用。
【处方用名】金银花、双花、银花(生用, 清热解毒)、银花炭(炒炭, 治血痢便血)【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 煎服。
【附药】1.忍冬藤:药用茎。
功用与金银花相似, 又能通络, 可治风湿痛。
一般用量五钱至一两, 煎服。
2.忍冬叶:药用叶。
功用与金银花相似。
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 煎服。
3.银花子:药用果实。
性凉。
功能解毒止痢。
治热毒肿疮、痢疾等。
一般用量三钱至四钱, 煎服。
在麻疹恢复期, 余热未清, 可用银花子九钱, 焙干, 研细, 拌白糖适量, 每天三钱, 分二次服, 连服三钱。
4.金银花露:系将金银花加水蒸馏制成。
有清热解暑的作用, 可治疗小儿热疖、痱子等症, 亦可作夏天饮料。
忍冬的叶, 也可蒸馏制成露, 称金银花叶露, 功用同上, 唯稍逊于金银花露而价格低廉。
【方剂举例】银翘散《温病条辨》: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牛蒡子、竹叶、桔梗、甘草、芦根。
治风温初起。
中药“清热解毒药”——金荞麦
本品为蓼科植物金荞麦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陕西、江苏、江西、浙江。
冬季采挖,除去茎和须根,洗净,晒干,切成厚片。
本品气微,味微涩。
以片大、断面黄白或黄棕色、质坚硬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
本品性味微辛、涩,凉。
归肺经。
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祛瘀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15~45g,用水或黄酒隔水密闭炖服。
二、歌括
歌诀:金荞微辛凉,涩肺治肺痈。
解毒清肺热,祛瘀排肺脓。
蛇伤跌伤医,乳蛾消肿痛。
三、临床应用
1.肺吐脓,肺热喘咳
本品辛凉,既可清热解毒,又善排脓祛瘀,并能清肺化痰,善治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咳吐脓血。
治肺痈,可单用,或与鱼腥草、金银花、芦根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天花粉、射干等同用。
2.瘰疬疮疖,乳蛾肿痛
本品凉以清热,辛以散结,有解毒、消痈、利咽、消肿之效。
治瘰疬痰核,可与生何首乌等药配伍;治疮痈疖肿或毒蛇咬伤,可配蒲公英、紫花地丁等药;治乳蛾肿痛,可与射干、山豆根、
马勃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健脾消食之功,与茯苓、麦芽等同用,可用治疳积消瘦,腹胀食少等证。
四、现代药理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黄酮类:金丝桃苷、表儿茶素、槲皮素等;萜类:赤杨酮、赤杨醇;有机酸:丁香酸、琥珀酸。
本品还含有挥发油、大黄素蒽醌类成分等。
2.药理作用
本品有祛痰、解热、抗菌、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作用。
中药“清热解毒药”——板蓝根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主产于江苏、河北。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切片。
本品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以片大均匀、体实、粉性大者为佳。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寒。
归心、胃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9~15g。
生用。
使用注意: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板蓝根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大头瘟毒。
三、临床应用1.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本品苦寒,入心、胃经,有类似大青叶的清热解毒之功,而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
用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咽痛,可单用,如板蓝根颗粒(《中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或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同用。
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常与玄参、马勃、牛蒡子等同用2.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本品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主治多种瘟疫热毒之证。
治时行温病,温毒发斑,舌绛紫暗者,常与生地黄、紫草、黄芩同用,如神犀丹(《温热经纬》);治丹毒,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头面红肿、咽喉不利者,常配伍黄连、黄芩、牛蒡子等药,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告依春、表告依春等,氨基酸类成分,喹唑酮类成分,有机酸类成分。
本品还含靛玉红、靛蓝、羟基靛玉红、谷甾醇、腺苷、丁香苷、落叶松树脂等。
2.药理作用本品所含吲哚类化合物有抗菌作用;有抗流感病毒、肝炎病毒、解热等作用。
靛玉红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白血病作用,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板蓝根多糖可促进小鼠免疫功能及增强抗体形成细胞功能,增强小鼠静脉注射碳粒廓清速率五、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将菘蓝的根定为板蓝根的正品,而爵床种植物马蓝的干燥茎和根,在南方地区高亦作为板蓝根使用,称为“南板蓝根”。
二者药性、功效、应用基本相同。
中药“清热解毒药”——千里光本品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于江苏、浙江、广西、四川。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阴干。
本品气微,味苦。
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寒。
归肺、肝经。
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利湿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二、歌括歌诀:明目止痒千里光,凉血祛斑四季青。
燥湿消炎穿心连,凉血止痢白头翁, 除湿止痒白藓皮,除湿止挛土茯苓。
三、临床应用1.痈肿疮毒本品苦寒,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作用。
用于热毒壅聚之痈肿疮毒,可单用鲜品,水煎内服并外洗,再将其捣烂外敷患处,或与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等同用;本品清热解毒,又可用治水火烫伤及褥疮、下肢溃疡等症,如《江西草药》用治烫火伤,以千里光8份、白及2份,水煎浓汁外搽。
2感冒发热本品苦寒,入肺经,取其清热解毒之功,可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咽痛等症,可单用煎服,或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
3.目赤肿痛本品苦寒,入肝经,能清肝明目,治疗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江西民间草药》单用本品煎汤熏洗眼部,或与菊花、夏枯草、桑叶等药配伍。
4.湿热泻痢本品味苦性寒,具有清利湿热之功。
用于大肠湿热,腹痛泄泻,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可单用本品煎服;也可与银花炭、黄连、木香等同用。
5.皮肤湿疹本品苦寒,能清热除湿以止痒,用治湿热所致之湿疹湿疮、阴囊湿痒,可煎汁浓缩成膏,涂搽患处。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千里光宁碱,千里光菲灵碱及痕重的阿多尼菲林碱等;黄酮苷类成分:金丝桃苷等;胡萝卜素类成分:毛茛黄素、菊黄质、-明罗下系;有机酸类成分:对羟基乙酸,香草酸,水杨酸。
本品还含挥发油、鞣质等。
2.药理作用本品煎剂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固紫染色阴性球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钩端螺旋体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千里光对阴道滴虫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千里光不同提取物体外实验能抗钩端螺旋体。
清热解缓解口腔溃疡黄连金银花蒲公英等中药推荐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特点是口腔黏膜发生溃疡,引起疼痛和口腔不适。
中药中有许多可以清热解毒,缓解口腔溃疡的药物,其中包括黄连、金银花和蒲公英等。
一、黄连黄连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黄连素等成分,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黄连还可以清热解暑、消肿止痛,对于口腔溃疡的治疗非常有效。
使用黄连治疗口腔溃疡,可以选择将黄连研磨成粉末,然后用温水调成糊状,直接涂抹在患处。
或者也可以选择将黄连与熟地黄、郁金等中药配伍煎煮,制成药液后用来漱口。
使用黄连治疗口腔溃疡时,需要注意用量,避免超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二、金银花金银花又名忍冬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热的功效,能够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
金银花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轻口腔溃疡的疼痛。
使用金银花治疗口腔溃疡,可以将金银花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温水调匀后涂抹在患处。
也可以选择将金银花与菊花、青蒿等中药配伍煎煮,制成药液后用来漱口。
使用金银花治疗口腔溃疡时,同样需要注意用量,避免超量使用。
三、蒲公英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中药材。
它具有清热解毒、润燥等功效,可以有效减轻口腔溃疡的疼痛和不适感。
蒲公英还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使用蒲公英治疗口腔溃疡,可以选择将蒲公英洗净、切碎,加入适量的开水冲泡后当茶饮用。
也可以选择将蒲公英与五味子、木贼等中药配伍煎煮,制成药液后用来漱口。
使用蒲公英治疗口腔溃疡时,同样需要适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除了黄连、金银花和蒲公英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中药也可以用来清热解毒,缓解口腔溃疡症状,例如野菊花、苦参、连翘等。
在选择中药治疗口腔溃疡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在使用中药治疗口腔溃疡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口腔的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等口腔卫生措施,可以帮助减少细菌感染,促进溃疡的愈合。
中药“清热解毒药”——半边莲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干燥全草。
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
夏季采收,除去泥沙,洗净,晒干,切段。
本品气微特异,味微甘而辛。
以叶色绿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平。
归心、小肠、肺经。
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水肿属阴水者忌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半边莲辛,能解蛇毒,痰喘能平,腹水可逐。
三、临床应用1.痈肿疗疮,蛇虫咬伤本品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是治疗热毒所致疮痈肿痛之常用药。
内服、外用均可,尤以鲜品捣烂外敷为佳。
治疗疗疮肿毒、乳痈肿痛,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患处;或配伍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药;若用于毒蛇咬伤、蜂蝎蜇伤,常与白花蛇舌草、重楼、紫花地丁等同用。
2.鼓胀水肿,湿热黄疸本品有利尿消肿之功,故可用治鼓胀、水肿、小便不利。
如治疗水湿停蓄,大腹水肿,可与金钱草、大黄等药配伍;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与茵陈、泽泻、栀子等配伍。
3.湿疹湿疮本品既有清热解毒作用,又兼有利水祛湿之功,对皮肤湿疮湿疹及手足疥癣均有较好疗效。
可单味水煎或配伍苦参、蛇床子、白鲜皮等药,局部湿敷或外搽患处。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生物碱,主要有山梗菜碱,山梗菜酮碱、山梗菜醇碱和异山梗菜酮碱,去甲山梗菜酮碱等。
其还含有黄酮苷、皂苷、氨基酸、延胡索酸、琥珀酸、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和果糖等成分。
2.药理作用半边莲口服有显著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其尿量、氯化物和钠排出量均显著增加,洛贝林吸入有扩张支气管作用、肌注有催吐作用、对神经系统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半边莲煎剂,以及从中分离出的琥珀酸钠、延胡索酸钠、对羟基苯甲酸钠有一定的抗蛇毒作用;口服有轻泻作用,体外实验证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及常见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水煮醇沉制剂有利胆作用。
五、半枝莲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全草。
性味辛、苦,寒;归肺、肝、肾经。
中药“清热解毒药”——败酱草本品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夏、秋二季采收,全株拔起,除去泥沙,洗净,阴干或晒干。
本品气特异,味微苦。
以叶多色绿、气浓者为佳。
切段,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苦,微寒。
归胃、大肠、肝经。
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不宜服用。
二、歌括歌诀:败酱辛微寒,苦胃大肠肝。
消痈排脓肿,实热血滞散。
祛瘀止腹痛,产后保安康。
三、临床应用1肠痈肺痈,痈肿疮毒本品辛散苦泄寒凉,既能清热解毒,又可消痈排脓,且能活血止痛,为治肠痈腹痛之要约。
治肠初起,腹痛,未化脓者,常与金银花、牡丹皮、桃仁等同用;治肠痈脓已成者,常与意以仁、附子同用,如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
治肺痈咳吐脓血,与鱼腥草、芦根、桔梗等同用治肿疮毒,无论未溃已溃皆可用之,常与金银花、连翘等药配伍,或以鲜品捣烂外敷。
2.产后瘀阻腹痛本品辛散行滞,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功。
治产后瘀阻,腹中刺痛,如产后瘀阻腹痛卫生简易方》单用本品煎服,或配伍五灵脂、香附、当归等药。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三类、环烯醚类、香豆素类、黄酮类、甾醇、有机酸等。
黄花败酱中以三萜类为主,白花败酱中以黄酮类成分为主2.药理作用黄花败酱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肝炎病毒、保肝、抗肿瘤、镇静、利尿等作用。
五、墓头回本品为败酱科植物异叶败酱及糙叶败酱的根。
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
秋季采挖,去净茎苗,晒干。
味辛、苦,性微寒。
效用与败酱草相似,兼有止血、止带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崩漏下血、赤白带下等证。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同败酱草。
中药“清热解毒药”——鸦胆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广东、广西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除去果壳,取仁。
本品气微,味极苦。
以粒大、饱满、种仁色白、油性足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大肠、肝经。
具有清热解毒,止痢,截疟;外用腐蚀赘疣之功效。
用法用量:内服,0.5~2g,用龙眼肉包表或装入胶囊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
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
孕妇及小儿慎用。
胃肠出血及肝病患者不宜使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鸦胆子苦,治痢杀虫,疟疾能止,赘(zhuì)疣有功。
三、临床应用1.热毒血痢,冷积久痢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尤善清大肠蕴热,凉血止痢,故可用治热毒血痢,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如《医学中参西录》单用本品去皮,白糖水送服。
本品有止痢之功,也可用治冷积久痢,可采取口服与灌肠并用的方法;若用治久痢久泻,迁延不愈者,可与诃子乌梅、木香等同用。
2.疟疾本品苦寒入肝经,能清肝胆湿热,有杀虫截疟之功,故可用于各种类型的疟疾,尤以间日疟及三日疟疗效最佳,对恶性疟疾也有效。
3.赞疣鸡眼本品外用有腐蚀作用。
用治赘疣、鸡眼,可取鸦胆子仁捣烂涂敷患处,或用鸦胆子油局部涂敷。
治疗鸡眼,可以鸦胆子仁,同白酒捣烂敷患处,外用胶布固定;《医学衷中参西录》亦用上法治赘疣。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苦木苦味素类、生物碱(鸦胆子碱、鸦胆宁等)、苷类(鸦胆灵、胆子等成分、类成分、脂肪酸类成分(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香草酸、鸦子甲素以胆等。
2.药理作用鸦胆仁及其有效成分对阿米巴原虫有杀灭作用,对其他寄生虫如鞭虫、蛔中、绦虫及阴道滴虫等也有驱条作用。
本品煎剂及氯仿提取物体外实验证实其能抗疟原虫。
本品具有抗肿瘤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赘疣细胞可使细胞核固缩,细胞坏死、脱落。
中药“清热解毒药”——地锦草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或斑地锦的干燥全草。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切段。
本品气微,味微涩。
以叶色绿、茎色紫红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平。
归肝、大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9~20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
二、歌括歌诀:地锦草性平苦涩,除湿解毒能止血,肠炎痢疾黄疸用,蛇伤痈肿效亦捷。
三、临床应用1.热泻热痢本品有清热解毒止痢、凉血止血之功效,故常用于湿热、热毒所致的泻痢不止、大便脓血。
治湿热泻痢,如《经验方》以本品研末,米汤送服;若用治血痢、大便脓血者,可与马齿苋、地榆等配伍以增强疗效。
2.血热出血本品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散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故用于血热所致的咳血、衄血、便血、尿血、痔血、崩漏以及外伤出血。
治血热之咳血、衄血,可与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等配伍;治便血、痔血,可与地榆、槐花等配用;治妇女崩漏,《世医得效方》单用为末,姜、酒调服;若治外伤肿痛出血,可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
本品既能止血,又能利尿通淋,可治疗尿血、血淋,常与白茅根、小蓟等同用。
3.湿热黄疸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利湿退黄。
可单用本品煎服,治疗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或与茵陈、栀子、黄柏等同用。
4.疮疖痈肿,蛇虫咬伤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具凉血消肿之功,故可用于热毒所致之疮疖痛肿、蛇虫咬伤等证,常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异皮苷、黄芪苷等;香豆素类:东莨菪素、伞形花内酯、泽兰内酯;有机酸类:没食子酸及棕榈酸等。
2.药理作用地锦草鲜汁、水煎剂,以及水煎浓缩乙醇提取物等体外实验证实具均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肠炎杆菌等多种致病性球菌及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具有中和毒素作用。
本品尚有止血作用及抗炎、止泻作用。
中药“清热解毒药”——漏芦本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的干燥根。
主产于河北、山东、陕西。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本品气特异,味微苦。
以切面具裂隙、色灰黑者为佳。
切片,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寒。
归胃经。
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5~9g。
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二、临床应用1.乳肿痛,疽发背,瘰疬疮毒本品苦寒降泄,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又兼通经下乳之功,故为治乳痈良药。
治乳痈肿痛,可与蒲公英、瓜蒌等同用;治热毒壅聚,痈疽发背,常与大黄、连翘、紫花地丁等同用;治痰火郁结,瘰疬欲破者,可与海藻、玄参、连翘等同用;《本草汇言》用本品与荆芥、苦参、白鲜皮等药浸酒蒸饮,治疗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等。
2.乳汁不通本品味苦降泄,有通经下乳之功,为产后乳汁不通的常用药。
治乳络壅滞,乳汁不下,乳房胀痛,欲作乳痈者,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药同用;若为气血亏虚,乳少清稀者,当配伍黄芪、鹿角胶等同用。
3.湿痹拘挛本品性善通利,有舒筋活络通脉之功。
治湿痹筋脉拘挛,骨节疼痛,常与木瓜、地龙等配伍三、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蜕皮酮类成分:B-蜕皮甾酮,漏芦甾酮,土克甾酮等。
本品还含挥发油及多糖等。
2.药理作用本品所含漏芦蜕皮甾酮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免疫细胞功能。
水煎剂有抗氧化、抗衰老、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本品还有抗炎、镇痛、保肝、抗肿瘤、抗疲劳等作用。
四、禹州漏芦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将以上品种定为正品,同科植物蓝刺头或华东蓝刺头的干燥根定为禹州漏芦,蓝刺头在我国南方各省多有生产,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性味苦寒,归胃经,其传统功用、主治与漏芦大体相同,一些地区作为漏芦使用。
但二者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有所不同。
中药“清热解毒药”——木蝴蝶
本品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干燥成熟种子。
又名千张纸、玉蝴、云故纸。
主产于云南、贵州。
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曝晒至果实开裂,取出种子,晒干。
本品气微,味微苦。
以张大、色白、翅柔软如绢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
本品性味苦、甘,凉。
归肺、肝、胃经。
具有清肺利咽,疏肝和胃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1~3g。
二、歌括
歌诀:甘凉木蝴蝶,利咽清肺热,喉肿声渐效,敛疮治顿咳。
三、临床应用
1.肺热咳嗽,喉痹音哑
本品苦甘凉,具有清肺热、利咽喉之功效,为治咽喉肿痛之常用药,尤多用治音哑。
治疗邪热伤阴,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多与玄参、麦冬、冰片等配伍。
本品又具清肺化痰止咳之功,用治肺热咳嗽,或小儿百日咳,常与桔梗、桑白皮、款冬花等同用。
2.肝胃气痛
本品甘缓苦泄,入肝、胃经,能疏肝和胃止痛,治疗肝郁气滞,肝胃气痛,脘复、胁肋胀痛等,《本草纲目拾遗》单用本品研末,酒调送服。
四、现代药理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黄芩苷元、特土苷、木蝴蝶苷、木蝴蝶苷B、脂肪油、白杨素等。
2.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镇咳、祛痰作用。
其煎剂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的代谢乱有阻止和纠正作用。
老中医常用的50种清热解毒中药详解,很实用也很全面,值得收藏!1、射干【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水煎服。
用治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具抗菌、抗病毒、消炎作用,对治疗病毒性咽喉炎有很大意义,特别用于治疗喉头痉挛水肿效果较好。
此外,与其他中药配伍对感冒、气管炎、慢性胃炎疗效颇佳。
2、重楼【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煎汤服;研末,每次1~3g;外用:适量,磨汁涂布、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用治疔疮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3、荠苨【功效与作用】润燥化痰、清热解毒。
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用量5~10克。
外用:适量,捣烂敷。
主治肺燥咳嗽,咽喉肿痛。
消渴,疔痛疮毒,药物中毒。
4、南板蓝根【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属清热药下属中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9~15克,煎服。
用治温病发斑、丹毒、流感、流脑,临床主要用治病毒性及细菌性疾病,如乙型肝炎、水痘、扁桃体炎、咽炎等。
5、贯众【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杀虫、止血。
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5~15克,水煎服。
有人用30克水煎煮后,临睡前洗肛门,可治蛲虫病。
此外,还可治疗虫积腹痛、赤痢便血、子宫出血和湿热肿痛、腮腺炎。
民间常将贯众洗净泡于水缸中,饮其水,以预防流行性感冒及乙型脑炎等。
6、金荞麦【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排脓祛瘀。
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15~45克。
用治热毒壅结所致之肺痈、咽喉肿痛,以及肺热喘咳、瘰疬、痈疮疖肿、毒蛇咬伤;脾不健运所致之食少腹胀、疳积消瘦者等。
7、金果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咽、目痛。
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煎服;外用适量,研末吹喉或醋磨涂敷患处。
用治咽喉肿痛、痈疽疔毒、泄泻、痢疾、脘腹热痛。
中药“清热解毒药”——大血藤本品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
又称红藤。
主产于江西、湖北、湖南、江苏。
秋、冬二季采收,除去侧枝,截段,干燥,切厚片。
本品气微,味微涩。
以片大、质坚、纹理清晰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平。
归大肠、肝经。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9~15g。
外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二、歌括歌诀:红藤苦平,消肿解毒,肠痈乳痈,疗效迅速。
三、临床应用1.肠痈腹痛,热毒疮疡本品苦降开泄,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止痛;主归大肠经,善散肠中瘀滞,故为治肠痈要药,也可用于其他热毒疮疡。
治肠痈腹痛,常与桃仁、大黄等药同用;治热毒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浙贝母等同用。
2.血滞经闭痛经,跌仆肿痛本品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治血滞经闭痛经,常与当归、益母草、丹参等同用。
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骨碎补、续断、赤芍等同用。
3.风湿痹痛本品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之效。
治风湿痹痛,腰腿疼痛,关节不利,常与独活、牛膝、防风等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苯丙素类:N-阿魏酸酰胺、阿魏酰酪胺、绿原酸等;酚酸类:原花青素、红景天苷、没食子酸等;三类:野蔷薇苷、刺梨苷F1等。
本品还含有挥发性成分及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等。
2.药理作用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乙型链球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链球菌及绿脓杆菌,亦有一定抑制作用。
本品水提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栓形成,提高血浆cAMP水平,提高实验动物耐缺氧能力,扩张冠状动脉,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中药清热解毒药的功能主治1. 清热解毒的意义在中医理论中,清热解毒药是一类重要的中药药材。
这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特性,对于人体内部的热毒、湿毒有着显著的疗效。
清热解毒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用于治疗各种热毒、湿毒引起的疾病,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主治。
2. 清热解毒药的功能清热解毒药有以下主要功能:•清热降温:清热解毒药具有清热退烧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体降低体温。
这些药材能够通过一定的机制,调节人体的热量代谢,从而减轻发热症状。
•解毒抗菌:清热解毒药具有较强的解毒抗菌作用。
它们能够抑制和杀灭致病微生物,从而清除体内的热毒、湿毒。
这些药材对于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药还具有利湿退黄的功效。
它们能够帮助人体排除湿热,改善湿热证型的症状,如口苦口干、黄疸等。
3. 清热解毒药的主治清热解毒药在中医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3.1 发热病•清热解毒药对发热病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连翘、银花等药材被广泛应用于感冒、咽喉炎等疾病的治疗,能够帮助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3.2 热毒病•清热解毒药对于热毒病的治疗也非常有效。
例如,金银花、黄连等药材常用于疮疡、口腔溃疡等疾病的治疗,能够快速清除体内的热毒,促进伤口的愈合。
3.3 湿热病•清热解毒药对湿热病的治疗同样有显著效果。
例如,黄芩、栀子等药材被广泛应用于湿热病的治疗,能够改善湿热证型,减轻症状如黄疸、口苦口干等。
3.4 中毒病•清热解毒药对于中毒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
例如,赤小豆、连翘等药材常用于痈疽、中毒等疾病的治疗,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促进身体的康复。
4. 总结清热解毒药作为一类重要的中药药材,具有清热降温、解毒抗菌、利湿退黄等功能。
它们在中医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发热病、热毒病、湿热病、中毒病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了解清热解毒药的功能和主治对于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