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热闹的民俗节》4
- 格式:pptx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19
[青岛三医地址]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热闹的民俗节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热闹的民俗节一教学内容: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教学目标: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存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很快的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2、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界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其特征。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情境导入:谈话: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幅自己剪的图片,(展示图片)好看吗这些图片就是利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剪出来的,你想不想也剪几幅自己喜欢的图片下面将要给大家欣赏的图形中都含有这些新知识。
片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民俗节上的图片吧,请同学翻开课本19页,(板书:热闹的民俗节)介绍图片:建筑类、京剧脸谱、民间艺术、民间杂技。
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感觉这些图形怎么样让学生自由说。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进一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好吗仔细阅读课本20页,并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好,开始。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谈话:谁想代表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把这些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的图形的两边重合了,那么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推荐完整)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推荐完整))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推荐完整)的全部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推荐完整)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推荐完整)>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城里小学数学教案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学案
探究过程(二)选择:
1。
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①等边三角形②正方形③圆④长方形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①长方形②平行四边形③圆④半圆
(三)作图题.
请根据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城里小学数学教案课题对称(1)学习目标1.结合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学习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探究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自学质疑1.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P19的图)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问: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二、组内交流1.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长拿出1号袋,把里面的图片分给小组里的同学)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问生答探究过程2.交流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怎么发现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通过对折发现图形的两边重合在一起了,但是他们不会用完全重合来表达。
3.你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口杯图)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不是对称图形,因为口杯的一边有把,一边没有。
折一折,看看有什么发现吗?4.问: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可能回答: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
5.问:现在你知道这些图案为什么这么美了吗?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
探究过程三、全班交流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说出折、画的过程及自己小组的发现,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教师板书学生交流的成果。
如:完全重合、对称轴、对称图形等。
四、拓展应用。
1. 你能从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按要求完成课本第20页自主练习第1、2题。
学生交流如何判断。
2.验证一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梯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2条对称轴,正方形4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2种情况,三角形3种情况,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梯形2种情况)3.请你从上面图形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并请你的同位帮你看一下,你画的对吗?学生总结,师板书学生回答,师及时纠正师巡查指导学生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探究过程4.自主练习第3、4题中,选一道题你喜欢的做在书上。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五四)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俗节庆的意义及其特征2.掌握对称的概念和对称图形的种类3.训练学生观察和描述对称图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学能力二、教学内容分析在本单元中,通过“热闹的民俗节”这个话题,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民俗节庆,了解民俗节庆的意义及其特征,同时,通过绘制、体验和描述对称图形的形式来巩固对称的概念和对称图形的种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对称的理解,同时,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对称图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在于对学生绘制和观察对称图形的引导和训练上,如何运用对称的概念和观察能力正确描述对称图形的种类并掌握对称图形的图案、条纹等特征。
四、教学设计1.课前导入(10分钟)1.演示一段关于我国民俗节庆的视频,向学生展示当地一些较为传统的民俗节庆的场景和习俗,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一下民俗节庆的热闹气氛。
2.通过抛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审视刚才观看的视频,让学生对民俗节庆有更深的认识。
3.通过展示一些对称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对称图形的特征2.活动引导(20分钟)1.使用对称道具(如对称轴、对称画板等)演示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对对称轴、对称中心等概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让学生试着通过对称方式绘制出对应的对称图形。
可在布置的课外作业中让学生练习更多的对称图形绘制。
3.巩固练习(25分钟)1.使用板书或PPT等工具展示一些对称图形,让学生从图形特征和对称性质两个方面来分类,让学生了解对称图形中的特征和对称性质。
2.在学生的课本中提取多个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对比的方式巩固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4.课堂小结(5分钟)让学生在本节课中对对称图形进行复习,并向学生讲解如何巩固本节内容和如何进一步学习对称图形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1.在课本指定的作业中,让学生练习对对称图形的绘制。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教材分析:对称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物体,如图片、建筑物、动植物、艺术品等,学生对于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单元选取我国民俗节庆祝活动上拍摄的照片,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课时安排:信息窗民俗节见闻 2课时信息窗民俗节见闻教学内容:课本第19-23页。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出示)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自由说。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
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体操动作蕴涵的美。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五四)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五四)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具体是青岛版(五四)的1.1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对称的概念,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以及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对称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并且能够理解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对称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对称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包括一些对称的图形和一些不对称的图形,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实例,比如剪纸、衣服、建筑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对称的图片和实物,引发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观察并说出对称的特点。
2. 讲解:接着,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对称的概念,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称,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3. 实践:然后,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尝试画出一些对称的图形,并判断一些给定的图形是否对称。
4. 应用:我会让学生们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实例,让他们理解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对称的概念和判断对称的方法。
我会在黑板上写上“对称”两个字,然后画出一些对称的图形,标注出对称轴,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对称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判断下列图形是否对称,并解释原因。
1. 正方形2. 圆形3. 心形4. 飞机答案:1. 对称: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分别是连接对边中点的直线。
2. 对称: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都是通过圆心的直线。
3. 对称:心形有两条对称轴,分别是连接心形两端点的直线。
4. 不对称:飞机没有对称轴,因此不是对称图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对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并且能够找到对称轴。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热闹的民俗对称|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热闹的民俗对称|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青岛版(五四学制),主要涵盖第1.1章节“热闹的民俗对称”。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轴的定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对称轴的定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门窗、衣服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对称的意义。
(2)讲解对称轴的定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称轴。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如剪纸作品、门窗设计等,引导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PPT上的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对称概念:对称轴: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生活中你认为最美的对称图形,并简要描述其对称轴。
答案:略2. 请运用对称知识,设计一个有趣的剪纸作品。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对称的概念和对称轴的定义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对称现象,学会欣赏对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对称知识设计更多有趣的剪纸作品。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五四)教学内容本课以“热闹的民俗节”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索对称的概念。
学生将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会识别和创造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轴是什么。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对称轴的概念及对称图形的识别。
2. 对称图形的创造。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对称图形的图片、PPT课件、教具模型。
2. 学生准备:剪刀、彩纸、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热闹的民俗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对称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对称轴是什么,并通过教具模型演示对称图形的特点。
3. 活动一: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对称物品,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4. 活动二:学生动手操作,用彩纸剪出对称图形,并粘贴在展示板上。
5. 活动三:学生分组进行“对称图形接力赛”,每组学生依次在黑板上画出对称图形,其他组员猜测对称轴的位置。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对称轴的概念。
板书设计1.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2. 课题:对称的概念、对称轴、对称图形的识别与创造3. 教学重点:对称轴的概念及对称图形的识别4. 教学难点:对称图形的创造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对称物品,拍照并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给同学。
2. 拓展作业:学生尝试用彩纸剪出更复杂的对称图形,如动物、植物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了对称的概念,学会了识别和创造对称图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对称图形的应用,如引导学生探索对称在艺术、建筑等领域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2021秋)小学学科网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2021秋)小学学科网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目标: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2.在大量的操作、观察等具体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独立自主以获取科学知识的本领。
通过观赏等距美,并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育初步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就是通过观察、操作方式活动,重新认识等距和轴对称图形,创建起至轴对称图形的直观模型,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引入】一、创设情境,提供更多素材1.谈话引入,自学微课。
谈话:同学们,上课一开始,我们先来学习一个微课,请看大屏幕。
播放微课。
2.畅谈感受。
谈话:通过对微课的自学,你存有什么斩获?引导学看完微课后谈谈自己的收获,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较好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并为学生提供更多较好的自学环境。
本环节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智特点,充份地用不好用活教材中提供更多的中国民俗、民风的情境素材,“以境生情”,通过学生自己对生活中的等距现象的“阐释”,从而并使学生体会至数学并不荒凉和谜样,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推向了本节课的自学目标。
利用课件鼓励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至平面图形的过渡阶段,鼓励学生直面形象生动的平面图形,明确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讲授】二、分析素材,总结概念1.独立观察,感知概念。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辨认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点,构成对概念的初步认知。
学生的辨认出可能将存有:(1)这些图形两边完全一样。
(2)这些图形两边都是对称的。
……2.合作探究,认知概念。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发现。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有条理地展现并定义出来自己的检验方法。
学生的检验方法可能将存有:①对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