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 第四章 第2节 功率1 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 同步练习(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6.57 KB
- 文档页数:4
如何计算功率
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功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定义公式计算: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即P=W/t。
这个公式适用
于所有情况,可以直接计算出物体的功率。
2.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平均功率是时间t内的功率的平均
值,可以用公式P=W/t计算;瞬时功率是在某一时刻的功率,可以用公式P=Fv计算。
其中,F是力,v是速度。
3.对于转动或移动的物体,可以根据角速度或线速度计算功率。
公
式为:P=FV。
其中,F是力,V是线速度或角速度。
4.对于交流电,可以使用交流电的瞬时值或有效值计算功率。
瞬时
值公式为:P=UI,有效值公式为:P=U2/R。
其中,U是电压的瞬时值或有效值,I是电流的瞬时值或有效值,R是电阻。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情境和条件可能适用于不同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和方法进行计算。
第二节功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
2.理解功率的导出式P=F·v的物理意义,并掌握其用法,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3.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了解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通过功率的定义过程,体会应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2.学会求解各种不同的功率。
3.运用功率的不同表达式分析和解决动力机械的运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严密思维的习惯。
2.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种类及其计算。
3.功率的表达式P=F·v的物理意义和运用。
4.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忆日常生活中人们劳动时的情景,并分组让学生举例,讨论分析人和机械做功有什么区别? 教师归纳.1.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2.建筑工地上要把砖块或水泥等建筑材料搬到楼顶上,起重机和搬运工相比,起重机要比工人快得多.3.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4.家住在高楼(如9层),乘电梯比走路要快得多.5.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等等.列举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功率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功率.一、功率思考,讨论:1、不同机械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是否相同呢?哪一个做功更快呢?用什么样的物理量来表示做功的快慢?它是如何定义的?2、功率的单位是什么?除了这个单位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是功率的单位?功率是矢量还是标量?3、在作用力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如何用力和速度来表示功率?试推导其公式。
4、拓展:当力F和位移s之间有一夹角α时,如何表示功率?试推导其公式。
4.2 功率学习目标1、理解功率的概念,能运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相关的计算2、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含义3、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并可以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4、会根据功率的定义式推导P=FV,并能用于分析解释现象5、会分析汽车的两种不同启动方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学习重点1、理解功率的概念,并可用功率的计算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2、会分析汽车的两种不同启动方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学习难点1、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2、会分析汽车的两种不同启动方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知识要点一、功率的概念1、定义:在物理学中,一个力所做的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w/t,叫做功率.用P表示,则p=w/t.2、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由物体做的功与做这些功所需的时间决定,并不单纯地由做多少功决定,只有在做功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才能认为做功多则功率大。
p=w/t是功率的定义式,也是功率的量度式,P与W、t间无比例关系,做功的快慢由做功的物体本身决定.根据这一公式求出的是平均功率.同时这个公式变形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求功的方法:W=pt.3、功率的单位:瓦(W) lW=lJ/s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为“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lW=lJ/s.即力在l秒钟内做的功为1w,则该力的功率为1瓦特.“瓦”这个单位较小,技术上常用“千瓦”(kW)作功率的单位,lkW=l000W.4、功率是标量功有正负,功率也有正功率和负功率。
负功率通常说成是物体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取绝对值),所以计算功率时,一般不带正负号。
1、下面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做功多的汽车,功率一定大B.功率大的汽车做功一定快C.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所以-10kW的功率小于5 kW的功率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由功率的物理意义可知B对.做功多,时间长则功率未必大,所以A错.功率的符号不表示大小,所以C错.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1、实际功率:指机器工作中实际输出的功率.2、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实际功率总是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如果大于额定功率容易将机器损坏.说明:在机车启动和运行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是指的牵引力的功率还是合外力的功率?指的牵引力的功率,因为发动机是提供牵引力的.三.功率和速度的关系由功率的定义式和功的计算式可知上式中的即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则有,式中的是力与速度方向的夹角。
(答题时间:30分钟)1. 小华同学骑着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时的功率约为70W ,则他骑车时所受阻力约为( ) A. 2000N B. 200N C. 20N D. 2N2. 一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t=0开始,将一个大小为F 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在t=t 1时刻F 的功率是( ) A. 2212F t m B. 212F t m C. 21F t m D. 221F t m3. 提高物体(例如汽车)运动速率的有效途径是增大发动机的功率和减小阻力因数(设阻力与物体运动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即f =kv 2,k 是阻力因数),当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 0时,物体运动的最大速率为v m ,如果要使物体运动的速率增大到2v m ,则下列办法可行的是( )A. 阻力因数不变,使发动机额定功率增大到2P 0B. 发动机额定功率不变,使阻力因数减小到k/4C. 阻力因数不变,使发动机额定功率增大到4P 0D. 发动机额定功率不变,使阻力因数减小到k/84. 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t 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 )A. 在10~t 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 在10~t 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 在2t 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 在13~t t 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5. 如图所示,传送带AB 倾角是α,传送带上的可看做质点的小物块质量是m ,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 α,现给在B 位置的小物块一个沿传送带向上的初速度v 0,传送带速度为v ,方向未知,在传送带上摩擦力对物块做功的最大功率是( )A. B. μmgv 0cos αC. μmgvcos αD. 12μmg (v 0+v )cos α 6. 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在第1s 内重力做功为W 1,在第2s 内重力做功为W 2;在第1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为P1,在第2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做功为P2,则W1:W2及P1:P2分别等于()A. 1:1,1:1B. 1:2,1:3C. 1:3;1:2D. 1:4,1:27. 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去,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h,若物体的质量为m,所受的空气阻力恒为f, 则在从物体被抛出到落回地面的全过程中()A. 重力所做的功为零B. 重力所做的功为2mghC. 空气阻力做的功为零D. 空气阻力做的功为-2fh8. 如图所示,长L=9m的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倾角为37°,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以v=4m/s 的速率沿顺时针方向运行,在传送带的B端有一离传送带很近的挡板P可将传送带上的物块挡住,在传送带的A端无初速地放一质量m=1kg的物块,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0.5,物块与挡板的碰撞能量损失及碰撞时间不计。
(考试时间:30分钟)
1. 小华同学骑着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时的功率约为70W ,则他骑车
时所受阻力约为( ) A. 2000N B. 200N C. 20N D. 2N
2. 一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t=0开始,将一个大小为F 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在t=t 1时刻F 的功率是( ) A. 2212F t m B. 2
12F t m C. 21F t m D. 221F t m
3. 提高物体(例如汽车)运动速率的有效途径是增大发动机的功率和减小阻力因数(设阻力与物体运动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即f =kv 2,k 是阻力因数),当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 0时,物体运动的最大速率为v m ,如果要使物体运动的速率增大到2v m ,则下列办法可行的是( )
A. 阻力因数不变,使发动机额定功率增大到2P 0
B. 发动机额定功率不变,使阻力因数减小到k/4
C. 阻力因数不变,使发动机额定功率增大到4P 0
D. 发动机额定功率不变,使阻力因数减小到k/8
4. 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t 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 )
A. 在10~t 时间内,外力做正功
B. 在10~t 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 在2t 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D. 在13~t t 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5. 如图所示,传送带AB 倾角是α,传送带上的可看做质点的小物块质量是m ,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 α,现给在B 位置的小物块一个沿传送带向上的初速度v 0,传送带速度为v ,方向未知,在传送带上摩擦力对物块做功的最大功率是( )
A. B. μmgv 0cos α
C. μmgvcos α
D. 12
μmg (v 0+v )cos α 6. 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在第1s 内重力做功为W 1,在第2s 内重力做功为W 2;在
第1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为P1,在第2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做功为P2,则W1:W2及P1:P2分别等于()
A. 1:1,1:1
B. 1:2,1:3
C. 1:3;1:2
D. 1:4,1:2
7. 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去,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h,若物体的质量为m,所受的空气阻力恒为f, 则在从物体被抛出到落回地面的全过程中()
A. 重力所做的功为零
B. 重力所做的功为2mgh
C. 空气阻力做的功为零
D. 空气阻力做的功为-2fh
8. 如图所示,长L=9m的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倾角为37°,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以v=4m/s 的速率沿顺时针方向运行,在传送带的B端有一离传送带很近的挡板P可将传送带上的物块挡住,在传送带的A端无初速地放一质量m=1kg的物块,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0.5,物块与挡板的碰撞能量损失及碰撞时间不计。
(sinθ=0.6,cosθ=0.8,g=10m/s2)问:
(1)物块与挡板P第一次碰撞后,上升到最高点时到挡板P的距离;
(2)若改为将一与皮带间动摩擦因素为μ=0.875、质量不变的新木块轻放在B端,求
木块运动到A点过程中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与电动机额定功率的最小值。
1. C 解析:由Fv P =及生活常识知C 对。
2. C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a m =,依据运动学公式有1F v at t m
==,则2
11F F P Fv F t t m m
==⋅=,故C 正确。
3. D 解析:根据P=Fv 可知,当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 0时,物体运动的最大速率为v m ,则P 0=kv m 2v m =kv m 3;如果要使物体运动的速率增大到2v m ,则阻力因数不变,使发动机额定功率增大到8P 0,选项AC 错误;发动机额定功率不变,使阻力因数减小到8
k ,选项B 错误,D 正确;故选D 。
4. AD 解析:据题意,在10~t 时间内物体速度增加,则外力与速度方向一致,即与位移方向一致,外力做正功,选项A 正确;在该段时间内,外力做功的功率为:P Fv mav ==,当时间为0时刻时速度为0,外力功率为0,t 1时刻加速度为0,此时外力功率也为0,则可以判断外力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选项B 、C 错误;在13~t t 时间内,外力做的负功和正功刚好抵消,则总功为0,选项D 正确。
5. B 解析:因为μ<tan α,即μmgcosα<mgsinα,不论传送带如何转动,物体在传送带上都做减速运动,即摩擦力对物块做功的最大功率在刚放上瞬间,即功率最大为P=μmgv 0cosα,故B 正确。
6. C 解析: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第一秒和第二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根据W mgh =可知:1213W W =::;第一秒末和第二秒末的速度之比为1:2,根据P mgv =可知1212
P P =::,C 正确。
7. AD 解析:上升过程中,重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重力做负功,空气阻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空气阻力做负功,下降过程中,重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重力做正功,空气
阻力方向依然与位移方向相反,做负功,故整个过程,重力做功为零,空气阻力做功为-2fh 。
8. 解:(1)物块从A 点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为a 1=gsin θ-μg cos θ=2m/s 2
与P 碰前的速度v 1=L a 12=6m/s
物块与挡板碰撞后,以v 1的速率反弹,因v 1>v ,物块相对传送带向上滑,物块向上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2=gsin θ+μg cos θ=10m/s 2 物块速度减小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所需时间s 2.02
11=-=a v v t 物块向上的位移m 12
111=+=
t v v x 物块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后,θμtan <,物块向上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a 3=gsin θ-μgcos θ=2m/s 2,物块向上的位移m 42322==a v x , 离P 点的距离x 1+x 2=5m ;
(2)a 3=μgcosθ-gsinθ=1m/s 2
木块与皮带速度相同时位移x 3=v 2/2a 3=8m
故到达顶端前木块已经匀速运动
因为相对位移等于x 3
E 电=Ep G +E k +Q =mgLsinθ+0.5mv 2+x 3mg μcosθ=118J
P额=v f滑= vmgμcosθ=2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