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8.80 KB
- 文档页数:4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聆听管弦乐合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2.在聆听、演唱、肢体参与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乐曲具有的苗族和彝族民间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感受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欢快、热烈的情绪特点。
2.乐曲主题的听辨与记忆。
三、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郑路、马洪业创作的管弦乐合奏曲,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粉碎“四人帮”的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采用苗族、彝族的歌舞音调来塑造乐曲的音乐形象,表达了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乐曲为多段体结构,音乐素材取自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
引子由圆号模仿牛角号在中音区奏出了粗犷辽阔的旋律。
这仿佛北京喜讯的电波,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山寨的千家万户。
紧接着是两小节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乐曲的第一主题,热情奔放的曲调,铿锵明快的伴奏,展示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
接着又出现了模仿牛角号的持续长音,与前段形成对比,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仿佛是一群美丽的姑娘在纵情欢跳。
乐曲由一个过渡性的乐句,引出第三主题,由弦乐演奏,炽热的情绪不断高涨。
乐曲不断转换调性,情绪逐渐向高潮发展。
最后,在鼓乐齐鸣声中,再现了第一主题,热烈的情绪发展到了顶点,辽阔的号角声中,象征着人们奔向美好明天的决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聆听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音乐片段。
1.学生聆听音乐片段。
2.学生听后说出音乐的情绪特点,引出本课欣赏的内容。
(二)分段欣赏1.了解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1)播放乐曲创作时代背景视频频。
(2)学生听后回答出曲作者是郑路、马洪业。
(3)明确乐曲的结构,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聆听各段的主题。
2.聆听引子(1)出示乐曲引子的谱例(2)聆听引子音频,感受粗犷辽阔的旋律特点。
(3)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引子旋律,进一步体会情绪特点。
3.聆听A主题旋律(1)出示A主题的谱例。
(2)聆听A主题音乐,体会出热情奔放的旋律,表现出万众欢腾的歌舞场面。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感受闻听喜讯后的人们载歌载舞的狂欢场景。
【过程与方法】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并用“声音、舞蹈,声势”参与欣赏,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之中。
【知识与技能】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乐曲中彝族,苗族的音调特点。
【难点】通过反复聆听,记忆旋律,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中的主题音乐,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乐曲的情绪。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平板,圆号,双簧管,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播放乐曲《快乐的啰嗦》跟随老师感受音乐。
二、初听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1、播放视频《北京喜讯到边寨》提问: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介绍交响乐团是由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组成。
师:这首乐曲为多段体结构,由引子、六个主题乐段加尾声组成。
下面我们逐段进行欣赏。
二、分段欣赏(一)聆听引子部分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乐曲的引子部分。
1、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号角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 号角的声音。
圆号3、号角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师:(图片)这就是苗族特有的牛角号。
每当苗族人民在举办祭祀活动或者重大集会时都要吹响牛角号,有号召,召集的意思。
学生活动:(1)练声,发“lu”声,模仿号角声师: 号角的声音出现有什么变化吗?生:第一遍强,第二遍弱。
(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仿佛号角声在山谷里回荡.....总结:引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用圆号模仿出具有苗族特色的牛角号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模仿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二)A主题1、欣赏主题A师:这段旋律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热烈的)师:你认为这段音乐表现什么样的舞蹈场面?(一幅人们听到喜讯时欢腾的群舞场面)(1)、出示乐谱(2)、模唱乐谱, 发“da”音模唱乐谱,跟琴视唱乐谱。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一.教学要求(一)单元总要求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x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二)具体要求1.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x藏”音乐会。
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5.能了解一些有关x藏、三峡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准备(一)教具布达拉宫的图片或录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
(二)资料有关x藏、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中苗、彝民族音乐的特点。
本单元难点:1.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
3.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
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拉萨谣》。
2、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1、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
3、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风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欣赏《走进x藏》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
(录音播放《走进x藏》学生静听)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x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示了北京喜讯传到边寨的喜悦场景。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欢快的节奏表现出喜讯的传递,第二部分以抒情的旋律展现出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
整首歌曲充满了喜庆和热情,富有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音乐作品。
但对于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他们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感受歌曲的情感,并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欣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
3.培养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感受歌曲的情感,并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聆听、讨论、表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感受歌曲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录音或课件。
2.准备相关背景资料的图片或文字。
3.准备音乐表演所需的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录音,播放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告诉学生这首歌是庆祝北京喜讯传到边寨的,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相关背景资料的图片或文字,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歌曲的背景。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如歌词中提到的边寨、喜讯等。
3.操练(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旋律。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部分学生进行表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1单元《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背景知识。
2.熟悉《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曲式结构和节奏特点。
3.能够用简单的五线谱演奏《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前奏部分。
4.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现《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形象。
二、教学内容1. 背景知识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选自红色歌曲《打靶归来》中的歌曲,由总政歌舞团演唱,曲作者是袁荫卿,词作者是李建敏。
歌曲内容描绘了上级通过无线电广播向战士们传达喜讯的情景。
2. 曲式结构和节奏特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个以AABA为曲式结构的歌曲。
其中,A部分是唱着“北京喜讯到边寨”这句词的歌词部分,歌词朗朗上口,旋律优美,曲调轻快;B部分是由乐器演奏的旋律部分,节奏刚劲,充满正义感。
3. 五线谱演奏前奏部分我们选用简单的五线谱来演奏《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前奏部分。
前奏部分是以E大调为主调,由4个小节组成,包含了整首歌曲的主旋律。
乐器演奏时,要注意节奏感和旋律的连贯性。
4. 音乐形象的表现通过听歌,观察歌曲歌词和曲调,可以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悲壮感。
在现代音乐中,音乐与歌词往往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可以通过分享学生的想象故事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形象。
三、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聊天,探讨人们为什么要唱红色歌曲,唱红色歌曲有哪些好处。
2. 背景知识学习教师让学生们了解《打靶归来》这部电影和《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故事背景。
教师可以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短片,了解一下歌曲中涵盖的大意。
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曲式结构和节奏特点教师陈述歌曲的曲式结构和节奏特点,并让学生跟着节奏打鼓,分析歌曲中节奏感和旋律连贯性。
老师可以演奏整首歌曲,让学生欣赏,感受歌曲的美妙之处。
4. 五线谱演奏前奏部分教师为学生演奏《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前奏部分,并让学生跟着学习。
老师可以讲解读谱的方法,提出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和考点,给学生带来更深入的认识。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册第三课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郑路、马洪业合作完成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
“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把中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
作曲家运用苗族和彝族的音乐风格表现了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疆,各族人民纷纷奔走相告、载歌载舞、万众欢腾的情景。
乐曲是多乐段单乐章结构。
由引子、六个乐段、尾声组成。
全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更显得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风格特征,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结构,运用图形谱记忆旋律、捕捉乐曲中每个主题的旋律走向。
听辨圆号、小提琴等乐器的音色。
3.哼唱音乐主题,记忆音乐。
4.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参与表现音乐。
教学设计意图:《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部充满激情的作品,作品为多段体结构,音乐素材取于苗族、彝族的民间音乐,表达了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乐曲包括引子和六个主题以及第一主题的反复再现。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听懂这部作品,了解它的音乐风格特征,分析它的音乐要素,记忆它的主题,都是需要老师有效的引导。
本节课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设计分段聆听,从教学难点入手,在教学中运用图形谱,把乐曲中六个主题的旋律走向分别用一个简单的线条表现出来,有效帮助学生捕捉旋律、记忆旋律。
教学中还运用了哼唱、律动和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并表现音乐。
另外,为了注重调动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思考,在聆听的过程中去判断、联想,逐步了解音乐的特点和结构。
教学设计亮点:运用了画图谱、律动、哼唱等方法来辅助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形成对各段主题的理解、体验、记忆以及对音乐风格的感受。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歌曲内容和故事背景;•掌握《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旋律和歌词,并能够正确演唱;•能够感受并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歌曲演唱技巧;•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山川河流和边疆风情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歌曲的演唱技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故事背景的理解;•歌曲演唱中情感表达的准确传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故事背景,并展示一些边疆地区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边疆风情的兴趣。
2.教学内容(30分钟)•熟悉旋律和歌词:教师放一段《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歌曲,让学生跟着歌曲唱几遍,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并询问学生对歌曲的感受。
•歌曲演唱技巧:通过教师模仿演唱,让学生学会歌曲中涉及的唱法和技巧,如声音的高、低、轻、重和表情的描绘等。
•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让学生了解《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传统的民歌,是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疆边疆地区建厂帮助边民的喜事,并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巩固练习(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并互相评价,提高演唱水平和熟练度。
•让学生自己创编一个小表演,通过表演的形式,向全班展示自己对歌曲和内容的理解。
4.拓展延伸(15分钟)•让学生自己举出其他有关边疆地区的故事和歌曲,并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增加学生对边疆地区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展示其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物、民歌、民俗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体验,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喜爱。
五、总结反馈•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加强对音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验。
•教师进行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感受,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五年级音乐上册《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教案第一篇:五年级音乐上册《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教案最新版《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北京喜讯到边寨》首先:说教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中的教学内容,这首管弦乐合奏是本章的欣赏曲目,展现的是一幅北京喜讯传到边寨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载歌载舞的欢乐、热闹场景。
说理念:欣赏优秀的管弦乐合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大纲》要求,通过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扩大音乐视野。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感受管弦乐合奏的表现特点,能够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2.能力目标:能够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并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启发学生体会人们听闻喜讯之后载歌载舞、热闹欢腾的心情。
说教学重点:通过听赏,感受乐曲中苗族、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说教学难点:分辨乐曲的音乐结构。
说教法:情景教学法;讲解法;欣赏法;启发式教学;分析对比法说学法:感知、理解、想象;听辨;综合说教学过程: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将本节课设计为四个环节。
1.为乐曲命名播放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听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以及展现的场景,并为乐曲命名,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板书课题,并播放多媒体课件《北京喜讯到边寨》学生再次听赏,听赏之后,我对乐曲创作的背景进行介绍:乐曲是由郑路、马洪业于之后乐曲创作的背景进行介绍1976年12月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拨乱反正。
作曲家用苗族、彝族“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寨,各组人民载歌载舞、音乐的风格表现了万众欢腾的情景。
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深受人民喜爱,已经成为音乐会上经常上演的曲目之一。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学生能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当喜讯传来时人们载歌载舞的狂欢情景。
二、通过唱、跳、画、听等活动方式,学生能初步感受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三、比较各主题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及情绪的不同,学生能够听辨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感受欢快热烈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各主题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唱首歌曲,这首歌曲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心情?欣赏视频《赶圩归来阿哩哩》。
师:这是一首彝族歌曲,你从歌曲中感受到彝族人们怎样一种的心情?师:在乐曲中,你能听出有哪些乐器吗?师:这首热烈欢快的乐曲就是《北京喜讯到边寨》,他是由作曲家郑路和马洪业共同创作的。
师:这首乐曲由引子和六个部分和尾声组成,下面我们逐段进行欣赏。
师:听山寨里传来了什么声音?(听引子+主题1)二、分段欣赏乐曲1、引子+主题1师: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是柔和抒情的还高亢挺拔的?(引子+主题1)师:听说有好消息要从首都北京而来,彝族的姑娘们禁不住唱起歌来,你听,她的歌声让你的心情起了什么变化?2、主题2师:愉快的歌声在山寨里回荡,但歌声还远远不足以表达彝族人的心情,下面这段音乐,让你想象到姑娘,小伙们在干什么?师:你觉得哪段是姑娘的舞蹈,哪段又是小伙的呢?3、主题3师:得知喜讯就要到来的彝族人们心情是如此的高兴,你听,这个喜讯是怎么传来的?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主题3)师:这个好消息是通过什么方法传来的?原来是马车带着喜讯越过高山,跨过原野,来了。
你觉得这个马蹄声是急促的还是悠闲的?(主题3)师:在音乐中是用什么乐器来传递?(听主题3)师:木鱼模仿了急促的马蹄声,让我们驾起邮递马车翻山越岭,把好消息传达到彝族山寨吧。
4、主题4师:带着喜讯的邮递马车马上要到了,你听姑娘们的舞蹈发生什么变化了?师:这段舞蹈跟前面的舞蹈有什么不同?师:这么抒情的舞蹈,你知道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他就是双簧管,他柔和的音色非常恰当地表现了姑娘优美的舞姿。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苗、彝族音乐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对比欣赏,感受各主题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及情绪的不同,使学生能听辨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3、培养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
4、通过音乐欣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高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与探索的能力增强。
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苗、彝族音乐的风格。
教学难点:感受各主题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及情绪的不同,使学生能听辨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教师随音乐舞蹈。
一、欣赏乐曲,初步感受。
1.初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欢快、高兴、热烈等等。
师:这首乐曲热烈欢快,深受人们喜爱。
2.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下面逐段进行欣赏。
听引子与前三个乐段。
(1)聆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表现了什么情景?
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号角声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2)听前三个乐段。
(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
分辨时,可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
学生聆听分辨乐段时,可用举手、拍肩等动作表示。
(3)学生轻声视唱主旋律。
学生随老师一起视唱第一乐段的主旋律和第二乐段富于彝族特
色音调的旋律。
3. 听乐曲第四乐段。
(1)听第一部分音频。
(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
分辨时,可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
学生聆听分辨乐段时,可用举手、拍肩等动作表示。
在一个较长
的过渡性乐段转为C调之后,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
(2)想一想第四乐段和前三个乐段的音乐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第四乐段的旋律优美抒情,尤其是旋律的变化音,富有苗族音乐的特色,同前三个乐段的音乐形成了对比,好像是一位苗族姑娘在跳独舞。
(3)学生随教师一起演唱第四乐段的主旋律。
①全班一起视唱旋律。
②分组演唱第四乐段主旋律。
③学生试着背唱第四乐段的主旋律。
4. 听第五、第六乐段和尾声。
(1)在第五乐段中,又出现了哪一段旋律?
这两个乐段的情绪更加热烈,将全曲推向了高潮,在第六乐段中又出现了第一乐段的主旋律。
(2)在尾声,什么乐器又吹响了号角的音调?表达了什么情感?在尾声,圆号再一次吹响了号角的音调,表达了人们充满信心地迎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5. 完整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全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1)当听出乐曲的不同乐段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辨乐曲的各部分。
三、表现音乐
1.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2.根据学生讨论后的结果,老师进行统一安排。
前三乐段用动作表现,第四乐段用舞蹈和歌唱主旋律表现,第五、六乐段用打击乐和动作表现,和着音乐师生一起表演。
四、课堂小结
这首乐曲的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生动地表现了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情景。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边寨人民喜悦的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提高了分辨乐段和记忆旋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