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四
- 格式:doc
- 大小:520.56 KB
- 文档页数:7
初中语文作文内容专题训练教案第一章:作文的基本概念与要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作文的基本要求3.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定义与分类2. 作文的基本要求3. 作文的评价标准三、教学步骤1. 引入作文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作文的本质和特点。
2. 讲解作文的基本要求,如题目、开头、、结尾等。
3. 分析作文的评价标准,如内容完整性、语言表达清晰等。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作文的基本要求,尝试写一篇短文。
2.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并给予反馈。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堂练习的短文,让学生修改和完善。
2. 选择一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全班展示和讨论。
第二章:如何选择作文题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作文题目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观察力二、教学内容1. 选择作文题目的原则2. 创新作文题目的方法三、教学步骤1. 讲解选择作文题目的原则,如贴近生活、具有思考性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作文题目的方法,如从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出发、结合时事等。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原则,尝试自拟一个作文题目。
2. 学生互相分享和讨论,教师指导并给予反馈。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自拟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写一篇短文。
2. 选择一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全班展示和讨论。
第三章:如何写好作文开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如何写好作文开头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性二、教学内容1. 作文开头的基本要求2. 作文开头的创新方法三、教学步骤1. 讲解作文开头的基本要求,如引人入胜、简洁明了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作文开头的创新方法,如设问、引用等。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作文开头的基本要求,尝试写一个作文开头。
2. 学生互相分享和讨论,教师指导并给予反馈。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堂练习的作文开头,让学生完善整篇作文。
2. 选择一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全班展示和讨论。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切题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切题的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作文的得分能力,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更好地发挥。
3. 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切题的含义和重要性。
2. 作文切题的方法和技巧。
3. 作文切题的实战训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作文切题的含义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
2. 讲解:讲解作文切题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训练:给出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切题训练,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文切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的表现和进步。
3. 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作文切题的方法和技巧讲解,以及实战训练题目。
2. 作文评分标准:用于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
3. 作文素材库:提供学生作文写作所需的素材和参考。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作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切题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作文切题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切题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作文切题的训练。
3. 反馈法: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并改进。
八、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或讨论,引入作文切题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作文切题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给出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切题练习。
4. 点评: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切题的优点和不足。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要点和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次课程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作文练习,尝试运用所学切题方法。
3. 收集作文素材,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
初中课文第四单元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作文技巧,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 通过本次作文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高作文的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运用修辞手法,提高作文表现力。
2.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丰富作文语言。
3.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提高作文质量。
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表达,突破写作瓶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生动有趣的作文为例,让学生感受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
3. 练习运用修辞手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进行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
4. 创新表达训练:鼓励学生突破传统写作模式,尝试创新表达。
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描写一个熟悉的事物。
5. 作文修改: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完成一篇作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情况。
2. 学生作文的创新程度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作文评价环节,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初中语文作文教案万能模版三篇第1篇:初中语文作文训练家教教案初中语文作文训练一.中考作文审题训练做到三审审题是考场作文的序幕,是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重要的一环。
审题就是仔细审读题目,了解写作要求,弄清写作禁忌,捕捉相关信息。
审题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一.审读题目审读作文题目是为了定体裁,明范围,找重点。
面对作文题目,应该这样去审读:1.看文题的类型--是命题、半命题,还是自由拟题;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
2.看文题的内容--是叙事,还是写人;是议论,还是抒情;是写学校,还是写家庭......3.看文题的关键词--或是时间,或是空间,或是对象,或是重点,或是主题......4.看文题的表达--是平实,还是生动;是直露,还是含蓄;是简单,还是复杂。
二.审读"要求"中考作文题目下面往往有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也是作文时必须注意的条条框框。
它们主要包含--1.提示与解说。
如20XX年江苏无锡卷,文题为"门其实开着",下面有这样的提示:"'门'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门;也可以是想象中的门,如心灵的门、父母亲感情的门、文学殿堂的门......"这段提示,为审定题目、写好全文指明了方向。
2.交代与警示。
一般包含:书写要求、字数限定、文体类别、写作禁忌等等。
这些要求,必须遵从,不能我行我素。
如20XX年江苏常州卷一一请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下要求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少于25行);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一一共五条"要求",不得违反,若掉以轻心,都会因违规而扣分。
三.审读"导语"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特别是话题作文题,文题之前多有一段导语,这些导语,或激发想象,或启迪思维,或优美精粹,或含蓄深刻,能撩拨学生的写作激情。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第一章:作文的基本概念与要求1.1 作文的定义:作文是根据一定的要求,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描绘生活图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
1.2 作文的要求:内容健康、思想明确、语言流畅、结构完整、表达准确、有创意。
第二章:审题与立意2.1 审题:认真分析作文题目的要求,明确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制词。
2.2 立意:确定作文的中心思想,围绕中心思想展开写作。
第三章:构思与布局3.1 构思:运用创造性思维,形成作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3.2 布局:合理安排作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第四章:写作技巧与方法4.1 写作技巧: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等。
4.2 写作方法:根据不同的作文类型,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第五章:修改与润色5.1 修改:对作文进行初步修改,纠正语法错误、逻辑错误、用词不当等问题。
5.2 润色:对作文进行细致修改,使语言更加流畅、表达更加准确、结构更加紧凑。
第六章:观察与思考6.1 观察:培养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问题。
6.2 思考: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深入思考,提炼出有价值的素材。
第七章:积累与运用7.1 积累:多读多写,积累丰富的词汇和优秀的句子。
7.2 运用: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素材,丰富作文的表达。
第八章:实例分析与点评8.1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特点和优点,从中学习。
8.2 点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第九章:写作专题训练9.1 记叙文写作:学会通过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来表达思想感情。
9.2 议论文写作:学会通过论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9.3 说明文写作:学会通过说明来介绍事物和道理。
第十章:作文评价与反馈10.1 作文评价:根据作文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
10.2 反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第十一章:创意与想象11.1 创意:在作文中运用独特的创意,使文章具有新意和个性。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第一章:作文的基本概念与要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作文的基本要求,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定义: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描绘生活图景、阐述道理的一种文体。
2. 作文的特点: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创造性。
3. 作文的基本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语言准确、表达流畅。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的定义、特点和基本要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体会作文的要求。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作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作文的意义。
2. 讲解作文的定义和特点: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3. 阐述作文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作文写作的基本准则。
4. 分析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感受作文的要求。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简要的作文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作文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作文练习:评估学生对作文要求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如何选择作文题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作文题目。
2. 掌握选题的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选题的原则:符合课程要求、贴近生活、具有思考价值。
2. 选题的方法:从生活中选取素材、从教材中提炼题目、自己创造题目。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选题的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题目案例,让学生体会选题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选题的意义。
2. 讲解选题的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选题的基本准则。
3. 分析优秀作文题目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感受选题的重要性。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进行题目的选择和拟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选题原则和方法的理解。
2. 作文题目练习:评估学生对选题的掌握程度。
六章:如何构思作文1. 让学生学会如何构思作文。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集第一章:作文的基本概念与要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文的定义与分类。
2. 掌握作文的基本要求,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3. 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写作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定义与分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2. 作文的基本要求:内容丰富、中心明确、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等。
3. 作文的评价标准: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表达、书写规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作文的基本要求与评价标准。
2. 难点:如何写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作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优秀作文的特点。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写作,教师指导与评价。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文的定义与分类。
2. 讲解:详细讲解作文的基本要求与评价标准。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了解优秀作文的特点。
4. 练习:学生动手写作,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如何写好记叙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写出精彩的记叙文。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特点:真实、生动、有趣。
2.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选材、构思、表达等。
3. 记叙文的结构:引子、主体、结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与结构。
2. 难点:如何写出真实、生动、有趣的记叙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记叙文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优秀记叙文的特点。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写作,教师指导与评价。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与结构。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案例,让学生了解优秀记叙文的特点。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作文训练,帮助初中学生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训练内容涵盖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作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创意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第一章:记叙文写作训练1.1 教学目标:学会观察和描述事物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来叙述事件掌握记叙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1.2 教学内容:观察练习: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或场景,并进行描述事件叙述:学生选择一个有趣的事件进行叙述,注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记叙文结构:介绍记叙文的引子、发展、高潮和结尾的结构三、第二章:议论文写作训练2.1 教学目标:学会提出观点和论证观点能够运用逻辑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2.2 教学内容:观点提出:学生练习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证逻辑推理:学生学习如何使用逻辑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议论文结构:介绍议论文的引子、论点、论据和结论的结构四、第三章:说明文写作训练3.1 教学目标:学会解释和说明事物能够使用清晰的语言和恰当的例子来解释事物掌握说明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3.2 教学内容:解释练习:学生选择一个事物进行解释,并使用恰当的例子来支持说明文结构:介绍说明文的引子、主题、要点和结论的结构语言表达: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清晰的语言和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事物五、第四章:创意写作训练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能够创作出独特和有趣的故事或文章掌握创意写作的技巧和方法4.2 教学内容:创意启发:学生进行创意写作的练习,如编写故事、创作诗歌等想象力发挥:学生学习如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和有趣的作品创意写作方法:介绍创意写作的构思、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的方法六、第五章:人物描写写作训练5.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情感能够通过人物描写展现人物的特点和个性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5.2 教学内容:外貌描写:学生练习描写一个人的外貌特征,注意细节和生动性性格描写: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行为、对话和内心独白来描写人物的个性情感描写:学生练习描写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感受七、第六章:环境描写写作训练6.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生动地描写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场景能够通过环境描写营造氛围和情境掌握环境描写的方法和技巧6.2 教学内容:自然环境描写:学生练习描写自然景观,如山水、季节变化等场景描写:学生学习如何描写室内或室外场景,注意细节和氛围的营造环境描写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对于推动情节和发展人物的重要性八、第七章:作文修改和润色技巧7.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审视和修改自己的作文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来提升作文质量掌握作文修改和润色的方法7.2 教学内容:作文审视:学生练习审视自己的作文,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修辞手法:学生学习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语言润色:学生练习如何调整句式、用词和语序来提升作文的流畅性和美感九、第八章:作文思维拓展训练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思考和分析问题掌握作文思维拓展的方法8.2 教学内容:思维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拓展练习,如思维导图、逆向思维等问题分析:学生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思维拓展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思维拓展对于丰富作文内容和观点的重要性十、第九章:作文评价和反馈9.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评价和反馈他人的作文能够提出有建设性和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意见掌握作文评价和反馈的方法9.2 教学内容:作文评价:学生练习评价和反馈他人的作文,注意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反馈技巧:学生学习如何提出有建设性和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意见作文评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作文评价对于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十一、第十章: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10.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积累和运用作文素材能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实例来丰富作文内容掌握素材积累的方法和技巧10.2 教学内容:词汇积累:学生练习积累各类词汇,包括成语、俗语、诗词等实例积累: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各类实例,如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素材运用:学生练习如何运用积累的素材来丰富自己的作文十二、第十一章:作文中的逻辑与条理11.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构建作文的逻辑和条理能够运用清晰的结构和合理的论证来表达观点掌握逻辑和条理构建的方法和技巧结构规划:学生练习如何规划作文的结构,注意引子、发展、高潮和结尾的安排论证方法:学生学习如何运用事实、例证和权威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逻辑与条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逻辑与条理对于表达清晰观点的重要性十三、第十二章:作文中的情感表达与共鸣12.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表达和传达情感能够运用情感表达来打动读者,创造共鸣掌握情感表达的方法和技巧12.2 教学内容:情感触发:学生练习如何通过细节和描写来触发读者的情感情感共鸣: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情感表达来与读者建立情感联系情感表达的时机与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情感表达的时机与方式对于打动读者的的重要性十四、第十三章:作文中的创新与独特性1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见解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作文掌握创新与独特性的方法和技巧创新思维: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练习,如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等独特见解:学生学习如何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创新与独特性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创新与独特性对于吸引读者和提升作文价值的重要性十五、第十四章:作文的发表与交流14.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发表和交流作文能够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作文,获得反馈和认可掌握作文发表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14.2 教学内容:作文展示:学生练习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作文,注意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交流技巧:学生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作文,接受评价和建议作文发表与交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作文发表与交流对于提升写作能力和拓展视野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本套教案以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为主题,涵盖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写作训练,创意写作,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写作训练,作文修改和润色技巧,作文思维拓展训练,作文评价和反馈,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作文中的逻辑与条理,作文中的情感表达与共鸣,作文中的创新与独特性,作文的发表与交流等多个方面。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第一章:审题与立意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作文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明确立意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讲解作文审题的重要性。
介绍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及其审题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确立作文立意。
1.3 教学过程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了解作文审题的基本原则。
练习解析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立意,并进行分享。
1.4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道作文题目,独立完成审题和立意的过程。
第二章:素材积累与运用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
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素材丰富作文内容。
2.2 教学内容讲解素材积累的重要性。
介绍获取素材的途径。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巧妙地运用素材。
2.3 教学过程分享一些常用的素材积累方法。
练习运用素材进行作文创作。
2.4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个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第三章:结构安排与布局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作文结构安排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合理布局作文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作文结构安排的重要性。
介绍不同类型的作文结构及其优点。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安排作文布局。
3.3 教学过程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了解作文结构安排的基本原则。
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作文结构。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作文布局,并进行分享。
3.4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道作文题目,独立完成结构安排和布局的过程。
第四章:表达与描写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作文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生动描写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作文表达的重要性。
介绍不同类型的作文表达方式及其特点。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进行生动描写。
4.3 教学过程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了解作文表达的基本原则。
练习运用不同类型的表达方式进行描写。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描写方法,并进行分享。
4.4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个描写主题,独立完成表达和描写的过程。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集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内容:以记叙文为主,教授如何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3.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篇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的作文。
4.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二、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作文的写作规律。
2.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作文的结构特点。
3. 写作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4. 课堂练习: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现场练习写作。
5. 作业讲评:挑选几篇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给予修改建议。
三、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评价:根据学生的作文,评价其结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情况。
2.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发现不足,总结经验。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作文,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作文质量。
2. 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储备素材。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六、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学会运用论证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内容:以议论文为主,教授如何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3.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的作文。
4.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论证方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写作规律。
2.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议论文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四―选材教学目的1.了解中考作文在“选”方面的具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误”的原因。
3.掌握作文“选”的方法和技,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4.提高学生的选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作文“选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选能力。
2. 掌握作文“选”的方法和技,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教学难点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段时间,我们训练了以“窗外”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就看是虚构的料:一个老大在中摸针,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选。
二、学生结合自己选的实际,分析选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选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
表现在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
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
有的料用的人多了,也去了原有的光彩。
三是简单模仿的“舶来货”。
一味的模仿,步入抄袭的误。
三、引导学生掌握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选”的具要求,让学生对选引起高度重视。
俗话说:“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料去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
课标指: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现生活的富多彩,捉事物的特”,“需要占有真实、富的料”。
这是课标对选提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2008年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在料方面要求很高。
如重庆“选新颖,最高可多加5分”;湖北岗“选新颖,有个性可多加1―3分”。
料之与作文评分,显性比重通常占到10%,但其隐性分值远远不止于此。
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
四、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的方法和技。
1、小组学习,对照例文,分析选的方法和技。
考题回放(200年湖南益市中考作文题)请以“走-------”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有真情实感;文不限;不得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走那张“牛癣”大雪放肆地在天空中飘,整个世界突然变得一不吭。
那雪白雪白的花朵,纷纷扬扬地到路,到屋顶,到停靠在路旁的汽车,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间都沉浸在了一片雪白的世界里。
不知从哪儿来一股,说是为了护市容,保城市的卫生,要清理街头巷尾张贴的广告。
天还没,雪还飘。
一位清工正在清理着一面。
他四五十的光景,一件军大衣。
衣袖带着袖套,却遮盖不了衣袖的补丁,肤在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黝。
他用力地撕着贴得很紧的纸张,手冻得通通的,像焰一样,似乎能将这雪融化似的。
烦的是,这些纸张仿佛在生了根,他只好用冷的书一遍一遍地擦洗着。
天渐渐了,的纸只剩下了最后一张。
清工抬起右手正准备撕去,可手突然僵在了半空中,像是被冻住了。
最后,他了头,收拾好工具,走开了。
参加晨练的老爷爷准时来到这里。
一路的景色他惊叹不已,不是因为那天的大雪――在这北方城市雪不了什么,人惊叹的是这座城市的工作效率。
一之间,每一面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
在清工刚清理过的那面前,他停住了。
他被那张纸吸引住了,“是哪个粗心的清工把它忘了。
”他一边念着一边伸手,去撕那最后一张纸,可刚撕下一角就停住了。
他也了头,走了。
天已经了,一个小学生摸样的女孩,一蹦一跳地去学,嘴里还哼着从老师那儿学到的儿歌,背背着浅蓝色的书包,她同样被那张纸吸引住了。
他细细看了一会儿,就打开书包,拿带,把刚才被撕下的那个角粘了回去,然后开开心心地哼着儿歌,朝学校跑去。
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而柔。
一晨光照到了那张纸,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示”。
分解分点:本文选取的料可谓人意料,美不胜收:一是料的情节美。
在护环境的整治活中。
三位不同年龄的人物对一张“牛癣”表现相同的度,不由让人由心生。
作者层层设悬,至结尾才一笔带原因,情感似井突然。
像清工的“头”,老人的一“撕”一“停”,小女孩的“粘”,无不让人的精神貌跃然纸。
二是料的情感美。
三位人物因为关注城市卫生才去关注这张小小的纸,这是一公德美;三位人物又因为被这张纸感而停下自己的行,这是一关他人的人性美。
当然,纸背后的那位儿子寻母的举,更是值得弘扬的情美。
借鉴点: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三个人物关注“牛癣”的细节描写,均显示了作者不同凡的写作功。
透过这篇分作文,我们感受到了描写在考场作文中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的方法和技。
、选活新颖的料。
料活有下笔引人之效。
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里刀”,不过,“刀子”里着无的励;写同学“冷若霜”,不过“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的是健康的心理。
如《快乐存折》、《一滴泪水的验》、《走桃花园》等中考分作文,透过这些题目便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所选料的非凡活力。
选感情充沛的料。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才能“辞”。
选以情人须做到:或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绘人物的神韵,或用生的语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的感受,力求做到料小合理,真实人。
选蕴深厚的料。
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龙点睛”、“文才飞扬”。
如果你有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以从诗词方面选。
这类料的特点是写人未所知,以知新。
五、结合优秀作文,掌握“选”的“提升要”。
1、学生自学,分析分。
考题回放(200年浙江杭州市中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料,按要求作文。
5月1日,和日丽。
杭州某景点人如织。
人们泛舟于的河道,行于青翠的丛林,徜徉于碧绿的田,陶在这优美的自然景。
人之中,一对父子引起大家的注意:一位年轻的父带着年的儿子,手拿塑料袋,不时地拾捡着路旁被人丢弃的食品包装袋、废纸果壳……人们见了,不驻足,纷纷弯腰拾捡废弃物。
啊,好一道丽的景!请以“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表议论,抒感受。
文自选,题目自拟。
文中不得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分例文解走在历史的廊里朦胧中,我被带到了一条长廊里,两旁了一幅幅活着的。
我开步子,观赏起这些多彩的来。
?第一幕人生鼎沸的罗广场,教们举着把,嘶力竭地喊着:“他!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个青年被绑在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睛跳着苗。
“说!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一个身着长衫的教朝他威胁道。
“不!太才是中心!”青年没有毫畏惧。
“点!”那长衫教气急败,一下。
焰顿时在青年的脚下燃起,广场一片呼。
烈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烈中永生。
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他为历史增添了一道的景。
第二幕白色的病,一个小女孩艰难地用小木翻着书。
由于高位截瘫,她只能镜子力地看书,字是反的,她会因此不停地流着泪。
但她并没有抱,她坚持了下来,她为此处了多少自内心的微。
当她坐在轮椅,拉着手琴低唱着“我前有一片花绿草”时,她已经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张海迪,一张苍白的却为历史添了一道五彩的生命之景。
第三幕烈日当空,一位农民打扮的老伯正在田间忙碌着。
低头,弯腰,又起。
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一连串串的作,观察着那一株株水稻。
突然,他睛一,容顿时写在了他的:“找到啦!可找到你啦!我找了你十年啊,今天终于让我找到了!”说着,弯下腰去,小心翼翼地将那株水稻连根挖起。
欣喜若地带着它往远处的子跑去。
他就是袁隆平,养活了几亿中人民的伟大农民,坚持了十年,他终于在中的历史了一道金尾睁开,天已大,枕头旁放着的书仍翻在第一页,面赫然写着:只有坚持到,才能欣赏到最美丽的景,才能创造最美好的景。
分:除了形式新颖、构思特以外,本文在料的特色也极为明:料贯古今。
文章运用了蒙太的手法,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古今人物妙连接在一起,展示了布鲁诺、张海迪、袁隆平特的“人生景”。
这形式,取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约,给人以明快、简、大气的感觉。
料感情浓郁。
考生选取的三个故事虽“老”,但作者用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不同人物在不同境中表现来的可贵精神――坚守。
在表现手法也各有侧重,写布鲁诺重在背景的烘托,写张海迪重在内心情感的铺设,写袁隆平重在人物行的描写,从而使三个人物都显明的个性。
读者透过文字可以触摸到些人物的美好心灵。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的“提升要”。
料除真实、典型外,还应力求新颖:新人、新事、新情况、新、新观点、新认识、新经验等,让读者目一新。
具方法是认真思考,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选过程。
要放弃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料,一定要突自己的验、自己的现。
这样写来的文章,才是刻骨铭心的生活,才是妙生的故事,才是震心灵的情感。
六、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与甜是相对的,与甜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不经历,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一些从小肯于的人,往往三十而立,因为有了真本事,后大半生便可以享受相对甜美的生活。
而从小在罐里不肯的人,且不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甜,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真本事,一生也摆脱不了心灵的难。
正如俗话所说:“能的人半辈子的,不能的人一辈子的。
”读完面的料后,请以“与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思路点拨:写记叙文,可以讲述自己、人或朋友“尽甘来”的故事,展开时,对“生活之”要“泼墨如”,对“生活之甜”则可以一笔带过;写议论文,则可以以李时、李世光等人不同寻常的难经历作为素,提“在难中走向成功”的主题,为充实文章,写作时要妙地引用一些诗词格,让观点水到渠成。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反面取,有句话说得好:“自讨会增加生命的高度,历尽忧患方能挥洒生命的昂扬。
”从反面切入,内容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目光。
七、学生互改。
八、教师点评。
九、总结:作文在“选”方面的得分要是:“料富,精当具”。
从这次作文的训练效果来看,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步。
但要选真实、典型、新颖的题,还需要大家留心观察生活、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