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方案阶段的标准层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4.79 MB
- 文档页数:34
方案设计阶段主要包含哪些步骤方案设计是在解决问题或满足特定需求的过程中制定出的一系列操作步骤、方法或措施的计划。
在实施各种项目或活动时,方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步骤。
1. 需求分析首先,在进行方案设计之前,需要明确问题的需求。
这意味着要详细了解问题的背景、目标、需求以及项目的约束条件。
弄清需求是方案设计的基础,只有通过准确的需求分析,才能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有效方案。
2. 制定目标在明确需求之后,方案设计需要设定清晰的目标。
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衡量,并符合项目需求。
制定目标时,应考虑各种因素和影响因素,确保目标的可实现性。
3. 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方法,通过团队成员之间自由讨论、提出构思和创意的方式来产生多种解决方案。
在方案设计阶段,头脑风暴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可以帮助团队产生多样化的创意,并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提供多种选择。
4. 方案筛选与评估根据头脑风暴的结果,方案设计团队需要对提出的不同方案进行筛选与评估。
筛选的目的是去除不符合要求或不切实际的方案,留下最有潜力和可行性的方案。
评估方案时,可以考虑各个方案的优缺点、风险与收益,并依据约定的评估指标进行评分。
5. 方案细化与设计选定最佳方案后,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与设计。
这个阶段需要详细规划方案中的各个环节和具体步骤。
方案细化与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人员的配备以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6. 编制方案报告在方案设计阶段的最后,需要将方案细化与设计的结果整理成方案报告。
方案报告应包括方案目标、设计原理、详细步骤、实施计划、资源需求和风险评估等内容。
方案报告的编写需要清晰、简明,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准确的描述。
7. 评审与修改编写方案报告后,需要进行评审与修改。
评审的目的是确保方案与需求的一致性和可行性,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方参与评审。
评审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改进意见,需要对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以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方案设计分为哪几个阶段的设计方案设计是指在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制定合理的方案和策略。
方案设计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任务和目标,下面将介绍方案设计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需求分析。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与客户或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了解项目的背景、目标和要求。
通过收集信息和数据,设计师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明确需求和约束条件。
在此基础上,设计师可以制定出解决方案的关键要素和目标。
第二阶段是概念设计。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开始进行创意的构思和方案的草图设计。
设计师会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的初步构想,并进行评估和比较。
通过头脑风暴、图表、模型等手段,设计师可以生成多个概念设计,以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第三阶段是详细设计。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对选定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设计和优化。
设计师会考虑各种技术、资源和成本等因素,将概念设计转化为具体的实施方案。
这个阶段通常包括制定详细的技术规格、绘制详细的设计图纸、进行模拟和测试等工作。
详细设计的目标是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第四阶段是实施和评估。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将根据详细设计的结果,开始方案的实施和执行。
设计师需要与相关的团队成员进行协作,按照计划进行工作,并实时跟踪和监控方案的进展。
同时,设计师也需要进行评估和反馈,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可能需要进行多次的修改和调整,以进一步改进方案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方案设计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实施评估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目标,设计师需要在不同的阶段中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以确保方案的成功实施和最终目标的达成。
方案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设计师具备系统思考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方案设计阶段包括哪些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许多关键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目标和任务。
在下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方案设计阶段的各个阶段。
首先是需求分析阶段。
在这个阶段,项目团队与客户进行广泛的沟通和讨论,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团队能够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
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确保团队对项目的需求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接下来是概念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团队会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一些初步的设计概念和解决方案。
这些概念通常以草图、图表或模型的形式呈现。
团队还会对每个概念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可行性和可行性。
然后是详细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团队会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概念设计。
他们会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技术规格、系统架构、功能设计等。
团队还会与相关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协商,以确保设计方案的一致性和可行性。
最后是评估和验证阶段。
在这个阶段,团队会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
测试,以确保其符合预期的目标和质量标准。
他们可能会进行原型测试、性能测试、用户体验测试等。
通过评估和验证,团队能够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综上所述,方案设计阶段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评估验证等多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目标和任务,团队需要有系统性地进行规划和实施,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和高质量的成果。
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包括什么一、概念设计阶段概念设计是建筑设计的起点,也是最具发挥空间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要根据对地块、功能、业主需求、规划条件等的全面了解,通过一系列的探讨和讨论,提出建筑的总体设计方案。
概念设计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方案提出:设计师根据项目的背景资料和相关条件,提出初步的设计理念和方案。
方案要符合地埗、规划、建筑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要与项目的定位及业主的需求相匹配。
2.功能分析:分析建筑的功能布局和空间组织,确定建筑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关系。
要求建筑各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顺畅,便于使用和管理。
3.形式表达:通过手绘草图、模型等形式,展现建筑的整体形态和风貌。
设计师要考虑建筑在周围环境中的立面、体量、尺度等影响因素,形成初步的建筑形象。
4.建筑定位:确定建筑的定位和功能定位,包括建筑的类型、风格、特色等。
定位要符合项目的定位和市场需求,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竞争力。
5.外观效果:通过透视图、效果图等方式,展现建筑的整体外观效果。
设计师要考虑建筑在不同角度和光线下的表现,使建筑形象更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总之,概念设计阶段是建筑设计的起始阶段,设计师要在这个阶段尽可能地发散思维,挖掘潜力,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二、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是概念设计的延续和深化,是方案实施的具体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要根据概念设计的方案,进一步详细勘测、分析和设计,确定建筑各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技术参数。
初步设计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构造设计:确定建筑的结构体系、建筑高度、布局格局等。
要考虑建筑的承重结构、墙体布置、楼板结构等方面的技术要求,确保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稳定。
2.空间设计:深入设计建筑的空间布局、空间关系、功能分区等。
要考虑建筑内部空间的灵活性、适用性和实用性,满足住宅、商业、办公等不同功能的需求。
3.材料选择:确定建筑的外立面材料、内部装修材料等。
要考虑材料的性能、成本、施工工艺等因素,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材料。
方案设计分为哪几个阶段组成方案设计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或实现某一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策略和步骤。
它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工程、管理、科学等。
方案设计可以帮助我们系统性地思考和规划,确保我们在达成目标时能够高效地运作。
方案设计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任务和目标。
第一阶段是需求分析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明确问题或目标的具体要求和限制,以便为后续的方案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
这包括调研、收集信息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通过充分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后续方案的目标和策略。
第二阶段是方案制定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策略。
这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合适的工具和资源等。
在方案制定阶段,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成本、时间、可行性等,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第三阶段是方案评估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对制定的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
通过模拟实验、数据分析和专家评审等方法,我们可以评估方案的效果和风险,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方案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方案,以适应问题和环境的变化。
第四阶段是方案实施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将制定的方案付诸实施。
这包括组织资源、分配任务、制定实施计划等。
在方案实施阶段,我们需要充分协调各方利益,确保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
第五阶段是方案监控与控制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和控制。
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指标和反馈信息等手段,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方案的执行情况,并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方案监控与控制是一个闭环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反馈和改进,以提高方案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方案设计的每个阶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
只有经过系统性的思考和规划,我们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方案并实现预期的目标。
方案设计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动,更是一种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的问题中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方案的几个阶段包括哪些环节方案的几个阶段包括哪些环节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是职业策划师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个成功的项目方案需要经历几个关键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环节和任务。
本文将介绍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六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详细的叙述。
一、需求调研阶段需求调研是方案设计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在这个阶段,策划师需要与客户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
这包括对项目的背景、目标、目标群体和预算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通过需求调研,策划师可以对项目的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方案设计奠定基础。
二、方案策划阶段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策划师开始制定项目方案。
这个阶段的关键环节包括目标设定、策略选择和方案构思。
策划师需要明确项目的具体目标,并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方法。
然后,根据目标和策略,策划师开始构思项目的整体框架和内容。
在方案策划阶段,策划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三、方案设计阶段方案设计是方案策划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这个阶段,策划师需要将方案的框架和内容具体化,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这包括确定项目的时间表、预算、资源需求和团队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策划师还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方案设计阶段,策划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四、方案评审阶段方案评审是对方案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个阶段,策划师需要与客户和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方案评审,策划师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和改进方案的机会。
在评审过程中,策划师需要展示并说明方案的优势和合理性,以获得客户的认可和支持。
五、方案实施阶段方案实施是方案设计的核心环节。
在这个阶段,策划师需要按照方案设计的要求和计划进行方案的具体实施。
这包括准备必要的资源和材料、组织团队和协调各方合作。
策划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以确保方案按时、高质量地实施。
方案设计的过程包括什么阶段方案设计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它涉及到解决问题、改进现有情况以及实施新的计划。
无论是在工程、设计、管理还是其他领域,方案设计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那么,方案设计的过程究竟包括哪些阶段呢?1. 研究和定义问题:方案设计的第一步是充分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
这需要进行调研、数据收集以及分析。
通过彻底了解问题,设计师能够明确目标并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2. 制定目标和标准:在明确问题后,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目标和标准应该是具体、可衡量的,并与问题的本质相吻合。
例如,在设计一个新产品时,目标可能包括提高性能、降低成本或增加市场份额。
3. 创意和概念生成:这个阶段是方案设计的核心,设计师需要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通过头脑风暴、团队讨论、原型制作等方法,设计师可以产生多样化的创意,并挑选出最具潜力的概念。
4. 评估和选择:在创意和概念生成之后,设计师需要评估每个概念的可行性和效果。
这包括对每个方案进行分析、测试和模拟。
通过评估和比较,最终选择出最优秀的方案。
5. 详细设计和规划:一旦选择了最佳方案,设计师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
这包括制定详细的设计图纸、技术规范、成本估算以及项目计划等。
详细设计和规划的目的是确保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6. 实施和监控:方案的实施阶段是将设计转化为现实的过程。
这包括资源调配、项目管理、团队协作以及风险控制等。
同时,设计师需要监控方案的实施进度和效果,并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7. 评估和总结:方案的评估和总结是一个闭环的过程。
通过对方案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设计师可以了解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并为以后的设计提供经验教训。
这也有助于不断优化方案设计的过程。
方案设计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任务和挑战。
通过合理和系统地进行方案设计,可以确保最终的方案能够满足需求、解决问题,并为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
方案设计分为哪几个阶段的特点方案设计是指为解决特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套详细计划。
无论是为企业开展新项目还是为个人解决日常难题,方案设计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然而,方案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通常被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目标。
首先,方案设计的第一个阶段是问题识别和需求分析。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需要与客户或相关方沟通,了解问题的本质,并明确目标和需求。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信息收集和分析,团队成员需要全面了解问题,并明确解决方案的范围和目标。
第二个阶段是概念设计。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将基于问题识别阶段的分析结果,提出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案。
这些方案可以是多个备选方案,每个方案都需要经过团队的评估和筛选。
概念设计阶段的特点是创意和灵活性,设计团队需要大胆尝试不同的想法,并通过协作和讨论来优化和完善方案。
接下来是详细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将选定最佳的概念方案,并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
这包括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绘制详细的图纸和草图,以及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详细设计阶段的特点是系统性和细致性,设计团队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资源、成本、时间等,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最后,是实施和评估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将根据详细设计阶段的计划,开始实施方案,并进行监测和评估。
实施阶段的特点是执行力和团队合作,设计团队需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方案按计划进行,并及时调整和纠正问题。
评估阶段则是对方案效果进行评估,并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
综上所述,方案设计分为问题识别和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以及实施和评估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目标,通过循序渐进的步骤,设计团队能够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问题的最佳解决。
各设计阶段标准化设计设计过程是一个涉及多个阶段的复杂过程。
在每个设计阶段,标准化设计是确保设计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各设计阶段的标准化设计的重要性和如何实施。
首先,标准化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起到了统一规范的作用。
通过在每个设计阶段制定标准化设计准则,可以确保设计团队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和方法来处理设计问题。
这有助于保持设计风格的一致性,并避免在不同设计阶段出现不一致或混乱。
在概念设计阶段,标准化设计可以帮助团队形成一个明确的设计目标和方向。
通过制定标准化设计原则和评估方法,可以确保概念设计符合项目的需求和目标。
这有助于团队更好地理解设计的要求,减少后续设计阶段的修改和调整。
在详细设计阶段,标准化设计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设计规范和流程,可以确保设计团队按照统一的方法进行设计。
这有助于减少项目延误和错误,并提高最终设计的一致性和品质。
在设计实施阶段,标准化设计可以促进顺利的实施和建设过程。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设计文件和说明,可以确保施工团队准确理解和执行设计要求。
这有助于减少建设过程中的误解和变动,并保证设计最终的实施效果符合预期。
为了实施标准化设计,设计团队需要明确的设计流程和标准化设计文件模板。
每个阶段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准则,并确保设计团队共同理解和遵守。
此外,定期的设计评审和反馈机制也是提高设计质量和一致性的重要手段。
总之,标准化设计在各设计阶段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有助于确保设计项目顺利进行,并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通过制定标准化设计准则和文件,设计团队可以更好地协作,并实现设计目标。
第3章方案阶段的标准层设计3.1 标准层设计1)接上节练习,打开光盘中“第3章方案阶段的户型设计”文件夹中提供的练习文件“06_家具布置.rvt”。
2)为了方便后续的绘制,在视图中隐藏上节“06_家具布置.rvt”中添加的家具构件,“常用选项卡”>“视图”面板>“可见性/图形”工具,在弹出的“可见性/图形替换”对话框取消“家具”、“卫浴装置”、“电器装置”、“01_实线_黑”的可见(如图3-1示)。
图 3-13)确认打开项目浏览器中“楼层平面”>“F1”视图,光标从视图左上方向右下方框选除轴网外的所有构件,单击“选择多个”上下文选项卡>“创建”面板>“创建组”工具,在弹出的“创建模型组和附着的详图组”对话框,输入模型组名称为“户型-A”,详图组名称为“X-户型-A”并确定,完成组的创建(如图3-2示)。
图 3-24)光标移动到“户型-A”组上,当外围出现矩形虚线时单击选择组,单击“修改模型组”上下文选项卡的>“修改”面板>“镜像”工具,光标移动到绘图区域,在5轴上单击,即以5轴为中心镜像组“户型-A”,完成(如图3-3示)。
图 3-3【注意】右下角将弹出下图中的提示(如图3-4所示)。
图 3-45)由于镜像组时有一面墙重叠,发生错误警告,光标移动到5轴重叠的墙体上,按Tab键帮助选择重叠的任意一面墙,单击该墙旁边的图钉图标,将该墙体排除出组(如图3-5示)。
即一个组中已经没有该墙体了,解决了墙体的重叠问题。
图 3-56)选择现有的两个模型组,同样的方法单击“修改模型”上下文选项卡>“修改”面板>“镜像”工具,光标移动到绘图区域,以9轴为中心镜像现有两个模型组(如图3-6示)。
图 3-67)同样的方法,按Tab键帮助选择9轴上的一面重叠的墙,单击该墙旁边的图钉图标,将该墙体排除出组(如图3-7所示)。
图 3-78)单击“常用”选项卡>“构建”面板>“墙”工具,在“放置墙”选项卡“属性”面板“修改图元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墙体“WQ_200_剪”,选项栏确保墙体高度设置为“F2”,光标在绘图区域J轴上4-7轴之间从左向右绘制下图中的墙体,在下拉列表中选择墙体“NQ_100_隔”,从H轴与4轴交点向上绘制至J轴,右键单击取消后从H轴-与6轴交点向上绘制至J轴,完成墙体的添加(如图3-8所示)。
图 3-89)单击“修改”选项卡>“编辑”面板>“对齐”命令,光标在绘图区域借助Tab键选择4轴与H-G轴处墙体右侧表面后继续借助Tab键选择新创建的4轴上的“NQ_100_隔”右边的面层,将两面墙的面层对齐,同样的方法对齐6轴上的“NQ_100_隔”(如图3-9所示)。
图 3-910)根据前面讲到的方法,选择窗“C0918”,放置在(如图3-10所示)的位置。
图 3-1011)以“M_双开门1521FBM甲”为基础复制新的门类型“FM0921甲”并修改门的“高度”为2100,宽度为“900”。
光标移动到绘图区域,在刚刚绘制的两面“NQ_100_隔”上,(如图3-11所示)位置放置防火门“FM0921甲”。
图 3-11【注意】按SM键可以帮助居中放置,(为SM捕捉中心点的快捷键,快捷键可自己设置)。
12)单击“常用选项卡”>“房间和面积”面板“房间”按钮上半部分,在“属性”选项卡>“修改图元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房间”,及房间标记中只包含房间名称信息,光标移动到绘图区域为房间新创建的房间添加房间标记(如图3-12所示)。
图 3-1213)选择刚刚创建的新墙体、门、窗及房间,单击“选择多个”选项卡>“修改”面板>“复制”工具,光标在3轴上单击作为复制的起点,水平向右移动至11轴单击完成新构件的复制(如图3-13所示)。
图 3-1314)选择5-9轴之间的单元组,单击“修改模型组”上下文选项卡>“成组”面板>“附着的详图组”工具,在弹出的“附着的详图组放置”对话框中勾选“楼层平面:X-户型-A”,并确定,观察视图中组已添加了相关的注释图元(如图3-14所示)。
图 3-14使用相同的方法为9-13轴和14-17轴的模型组附着详图组。
15)完成后保存文件,本节完成后的效果参见光盘中“第3章方案阶段的标准层设计”文件夹中的“07_平面组合.rvt”文件。
3.2 楼板的搭建考虑将来施工设计中,一般的建筑做法划分,我们将楼板绘制大概分为4个区域:生活区域(除服务区域及阳台外的其他房间)、服务区域(卫生间、厨房及服务阳台)、室外阳台及核心筒区域(即楼梯间)。
1)接上节练习,打开光盘中“第3章方案阶段的标准层设计”文件夹中提供的练习文件“07_平面组合.rvt”。
2)确认打开项目浏览器中“楼层平面”>“F1”视图,开始绘制生活区楼板:单击“常用”选项卡>“构建”面板>“楼板”工具,进入楼板的草图绘制模型。
单击“创建楼层边界”选项卡>“属性面板”>“属性”,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中单击“编辑类型”按钮,进入“类型属性”对话框,单击“类型”后的“复制”按钮,在弹出的“名称”对话框中输入新名称“SH-150”,单击确定(如图3-15所示)。
单击“结构”项后的“编辑”按钮,进入“编辑部件”对话框,确保结构层厚度为150mm,并单击材质“<按类别>”,单击材质后部的浏览按钮,即可进入“材质对话框”(如图3-16所示)。
图 3-16在材质对话框中左侧“材质类”后的下拉列表选择“<全部>”在材质列表中选择材质“FA_砼-钢筋”,多次“确定”关闭所有对话框完成新的楼板类型“SH-150”的创建(如图3-17所示)。
图 3-173)Revit默认激活了“创建楼板边界”选项卡>“绘制”面板>“边界线”的“拾取墙”工具,光标在绘图区域拾取如下墙面(如图3-18所示)。
图 3-18【注意】选择拾取生成的边界线,单击出现的双向箭头可切换该线条位置,可由内墙面切换为外墙面或由外墙面切换到内墙面。
单击“修改”面板>“修剪”工具,光标在绘图区域依次单击交叉的边界线,修剪掉多余部分(如图3-19所示)。
图 3-19单击“修改”面板>“拆分单元”工具,光标在下图所框选的部分单击拆分该线条为两段,再对两个角进行修剪,完成闭合轮廓的绘制(如图3-20所示)。
单击“模式”面板>“完成编辑模式”,完成楼板的绘制。
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的“三维视图”工具,观察三维视图中的楼板(如图3-21所示)。
图 3-20图 3-21【注意】楼板轮廓必须为一个或多个闭合轮廓。
不同结构形式建筑的楼板加入法:框架结构楼板一般至外墙边;砖混结构为墙中心线;剪力墙结构为墙内边。
4)同样的方式,以楼板“SH-150”为基础,复制新的楼板类型“FW-150”,楼板材质及结构层厚度不变,光标在绘图区域绘制下图中的两个闭合轮廓(如图3-22所示)。
图 3-22【注意】在绘制此节内容中的楼板时,在设计初期我们虽然将楼板分块,但其构造做法暂定一致,在后续的施工设计中将对其进行细分。
5)同样的方式以楼板“SH-150”为基础,复制新的楼板类型“YT-150”,绘制闭合轮廓完成室外阳台楼板的绘制(如图3-23所示)。
图 3-236)单击“常用”选项卡>“房间和面积”面板>“房间”向下箭头>“房间分隔线”,沿刚刚绘制的阳台楼板边缘线绘制三条分隔线,与墙共同围合出一个闭合房间,并使用“房间”工具添加新的房间,并将名称改为“阳台”(如图3-24所示)。
图 3-247)选择1-5轴的模型组“户型-A”,单击“修改模型组”选项卡>“成组”面板>“编辑组”工具,单击“编辑组”面板>“添加”工具,光标在绘图区域选择刚刚绘制的所有楼板、及阳台房间分隔线后单击“编辑组”面板>“完成”。
观察其他组都已添加了新绘制的楼板(如图3-25所示)。
图 3-258)按Tab键,参照状态栏提示,选择详图组“X-户型-A”(如图3-26所示),使用同样的方法编辑组,并将阳台的房间标记添加到该详图组中。
图 3-26【注意】在将阳台添加到模型组“户型-A”时,切记将阳台房间隔线一并添加。
9)完成后保存文件,本节完成后的效果参见光盘中“第3章方案阶段的标准层设计”文件夹中的文件“08_楼板绘制.rvt”。
3.3 交通核设计3.3.1 绘制楼梯1)接上节练习,打开光盘中“第3章方案阶段的标准层设计”文件夹中提供的练习文件“08_楼板绘制.rvt”。
2)确认打开项目浏览器中“楼层平面”>“F1”视图,开始绘制楼梯:单击“常用”选项卡>“楼梯坡道”面板>“楼梯”,进入楼梯的草图绘制模式,单击“创建楼梯草图”选项卡>“属性”面板打开“类型属性”对话框,设置“类型”为“整体式楼梯”,并设置“宽度”为“1200”;“所需踢面数”为“18”;“实际踏板深度”为“280”,确定后关闭“属性”对话框(如图3-27所示)。
图 3-273)单击“工具”面板“扶手类型”工具,在弹出的“扶手类型”对话框中选择扶手类型为“1100”并确定(如图3-28所示)。
图 3-284)单击“属性”面板,进入“类型属性”对话框,确保勾选“开始于踢面”及“结束于踢面”的复选框,两次“确定”关闭所有对话框(如图3-29所示)。
图 3-295)单击上下文选项卡的“创建楼梯草图”>“绘制”面板>“踢段”工具,光标移动到绘图区域如下图楼梯的近似位置,单击开始向上绘制踢段,注意踢段右下角提示信息,当提示“创建了9个踢面,剩余9个”的提示时光标单击,并水平向右移动至大致位置单击,向下移动,当光标超过“创建了18个踢面,剩余0个”的位置时单击,完成楼梯近似位置的绘制(如图3-30所示)。
图 3-306)调整楼梯位置。
7)选择确定休息平台宽度的线条,使用临时尺寸标注修改休息平台宽度为1500mm(如图3-31所示)。
图 3-318)框选刚刚绘制的所有楼梯草图,单击“移动”工具,将楼梯向上移动,将上部休息平台位置与上部内墙面对齐,左侧边界线与左侧墙面对齐(如图3-32所示)。
图 3-329)框选楼梯右侧踢段及边界,使用移动命令与右侧墙面对齐(如图3-33所示)。
图 3-33通过上面的操作实现楼梯位置的准确定位。
【注意】也可以在绘制楼梯前通过“参照平面”为楼梯的起始踏步、休息平面准确定位。
10)单击“完成楼梯”按钮,完成楼梯的绘制,观察完成后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选择外围的扶手,单击“修改扶手”选项卡>“修改”面板>“删除”按钮,删除靠墙的扶手。
完成楼梯的绘制(如图3-3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