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管理讲义3
- 格式:ppt
- 大小:572.00 KB
- 文档页数:60
《技术创新管理》讲义文稿(第二章)第二章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第一节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类型一、创新的内涵与分类正如第一章第二节所述,“创新”是美国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失A.熊彼特提出的。
他认为经济发展不是基于人口、财富的积累性增加而带来的规模扩大,而是经济社会不断实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这些新组合就是创新,后来研究学者们具体把它归纳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五种形式。
玖.笛德(JOE Tidd)等人认为,创新是一个将机会转变成新创意,并将这些新创意转化成广泛的实践应用的过程。
事实上,创新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随着创新研究的逐渐深入和创新实践的不断丰富,创新的内容也不断拓展。
为了反映创新不断演变的真实含义,众多学者与组织从不同层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这里重点介绍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盟统计署(Eurostat)联合开发的《奥斯陆手册》关于创新概念的演变,从而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创新的实质。
《奥斯陆手册》是OECD向其成员国推荐的测度科技创新活动,收集和解释创新数据的指南手册,已成为应用国际可比方式收集和解释创新数据的准则。
该手册1992年首次出版,将创新聚焦于“制造业的技术产品和工艺创新”。
该手册已成为商业部门进行大规模调查研究创新性质和影响的重要参考书。
随着实际的发展和调查结果分析展现出的不断演化的事实,《奥斯陆手册》于1997年第二次修订。
在第二版里,除了熟悉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外,“组织创新”也出现在附件之中。
为反映创新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内容,2005年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将创新定义由“实现新的或重大改进的产品(商品或服务)、工艺、新的营销方式,或在经营策略、工作场所组织或外部关系中的新组织方式等”,拓展成“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营销创新和组织创新”四种形式,增加了营销和组织等非技术性创新的因素;创新的领域从单一的制造业拓展到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与中低技术产业。
第一章绪论1.1 技术创新对经济长期发展的影响(1)经济长波(长周期):繁荣—衰退—肖条—回升最早由俄国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于1926年提出,估计每一周期约50年,近200年来约有4个周期,现进入第5周期(2)创新与“长波”的关系关键要素突破(创新)—与新的生产组织结合—建立新“范式”—促进经济增长—作用趋缓(3)关键要素特征:①能大幅度降低成本②能长时间大量供应③具有广泛用途(4)新范式产生的变革:①出现企业内新的行为方式②要求新的劳动技术③出现利用新要素的新产品④出现充分利用新要素的根本、渐进的创新⑤出现新的投资模式、投资市场⑥形成新的基础设施投资波⑦新的小企业进入新生产部门⑧大企业集中于生产、使用关键要素密集的部门⑨出现新的消费服务模式⑩经济结构深层调整、制度变革1.2 中国产业、企业创新的必要性(1)国际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 ? 经济自动进入起飞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16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现仍保持在1000美元以上的:7个;不升反降的:9个发展中国家的追赶多数都不成功泰国的反思:金融危机的背后——缺乏创新能力和战略(2)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能源—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炼钢、水泥、乙烯综合能耗比国外高 21%,45%,31%—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30亿吨标准煤:未来17年煤炭建设规模相当于美国目前的产煤能力;电力建设要再造两个日本电力工业;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50%和40%〃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为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5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中国人均储量为世界人均储量的:石油 11%,天然气 4.5%,煤炭 79%,铜 18%,铁矿石 42%,铅7.3%—几十年来,GDP增长10多倍,矿产资源消费增长40多倍;如果照些下去,几十年后,我国资源需求量将接近全球消费总量〃水资源—全国目前缺水300 ~400亿米3—我国GDP约为美国的1/8,但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环境—每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0亿吨—废水排放总量居世界之首(2003年453亿吨)— 2003年SO2排放2120万吨,大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1/3国土受酸雨污染— CO2排放〃结论:我国目前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持续,繁荣掩盖着危机出路:技术升级,产业升级我国企业面临的新的竞争形势〃告别短缺经济〃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加速〃与国外技术势差缩小北大方正:一项技术创新,导致新产业的出现和腾飞— 1974年第四代电子排版系统国外刚开始研究国内在研发第二、三代王选为主研发第四代— 1979. 华光 I,1983. 华光 II,1985. 华光 III 1987. 华光 IV商业化— 1988. 国外企业退出中国市场某电扇企业—国内最早大批量生产,第一个达亿元的乡镇企业—现在仍主要生产电扇,勉强生存美的—开始创业,生产电扇在其后—继而开发生产空调,新型家电,开拓其他领域—成长为大企业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1959年农具厂— 1970年仿造国外样机造工频炉炼第一炉钢— 1985年生产能力:6万吨普钢,3.4万吨钢材— 1986年钢产量21万吨,钢材17万吨— 1993年合资,成为国内最大的特钢厂,13项技术、经济指标全国第一江苏法尔胜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升级,产业升级— 1964年创建手摇麻绳小厂— 1968年生产钢丝绳—生产胶带钢丝绳市场占有率95%— 1985年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 1990年代初生产光缆,新材料— 2000年总资产21亿元,销售额19.9亿元,利税2.2亿元1.3.研究现状和方法从关注技术活动的某些阶段(研究开发阶段)向关注技术活动的全过程(技术创新过程)发展;从关注单项活动(技术开发活动)向关注多项活动集成(技术开发、组织变动、人力资源开发等)演进;从关注局部活动(技术性活动)向关注全局性活动(技术、生产、商业等)变化;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推进,强调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