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1.分析中国奴隶制国家采用国家联盟形式的原因。
答:夏、商之所以采取国家联盟的组织形式,实行分权管理,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在中国步人阶级社会伊始,就在形式上形成了一个“邦千里”的地域性大国,在其之内却囊括了成百上千诸侯与方国,这些方国实际上只是一些城郭及所属村落组成的小国,它们势孤力单,难以自保,需要有一个联合来保护自己。
但由于当时开发程度,交通状况、管理水平和能力都比较低下,无法对各邦国进行直接统治,建立起秦汉以后那种中央集权制国家,只能是在原有部落联盟的基础上,改变部落联盟的性质,组成君主国的松散的国家联盟。
2.试析中国奴隶制国家产生的途径与当时政治、经济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关系。
答:夏、商、西周三个王朝都是在改造部落联盟的军事民主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等级君主制国家,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之所以选择这一类型,必然有其经济、自然和政治原因。
(1)从经济环境看,中国不是在铁器时代而是在青铜时代步入阶级社会的,当时农业方面的工具仍主要使用木石之类,就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在这一工具水平阶段是不会产生国家的,但因黄河中下游土质松软、气候温和,使夏、商的农业水平达到了产生国家的条件。
但是,这种早熟的奴隶社会毕竟建立在很低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上,商品经济不发达,旧氏族以自然经济为依托,发展了原始社会父系大家庭模式,建立了等级君主专制的国家组织形式。
(2)从政治环境看,国家组织形式取决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阶级结构。
就被统治阶级而言,被征服的部族奴隶主要是农业经济,由于人数多、聚族而居,不可能采取严密的控制。
再就统治阶级内部结构而言,因为中国奴隶制国家不是在激烈的阶级分化、破坏氏族制基础上建立,因此,统治阶级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王室成员,人数较少,所以也只能采取分封的或联盟形式进行间接统治。
3.分析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答: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
从法理上讲,专制之意是将权力授予一人的治国方式,即国家的一切大事均有皇帝专决,所有的行政都对君主负责,但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从外延上看都是地域辽阔的大帝国,凭君主一人之精力来日理万机是不可能的,于是便有“助理万机”的宰相的设置。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课程代码:0032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C )A.皇帝与太子的矛盾B.皇帝与皇后的矛盾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2.中国奴隶制国家的组织形式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的( A )A.军事民主制B.等级君主制C.城邦民主制D.部落家长制3.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包括( B )A.田税和人头税B.田税和军赋C.人头税和牲畜税D.军赋和房税4.最早确立王位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是( C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 D )A.御史B.国尉C.廷尉D.相6.实行郡县与王国并行的双轨管理体制的朝代是(B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7.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 A )A.尚书省B.御史台C.中书省D.门下省8.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最主要途径是( D )A.门荫B.行伍C.进入幕府D.科举9.五代时期可单独与皇帝商议财政方面的决策并负责财政事务执行工作的机构是(D)A.枢密院B.中枢门下C.尚书台D.三司使10.元代主管军机大事和武官人事的最高军事中枢是( B )A.中书省B.枢密院C.宣政院D.通政院11.明代中央行政机构中掌管营造制作、农田水利诸事务的是( C )A.户部B.礼部C.工部D.兵部12.清朝为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新增设的中央机构是(A )A.理藩院B.光禄司C.宗人府D.太常司13.清朝最高一级地方行政组织是( A )A.省B.道C.府D.州14.1901年,晚清政府为督办“新政”而专门设立的机构是( C )A.军机处B.总理衙门C.督办政务处D.责任内阁15.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由大总统任命的文官是(B )A.委任官B.简任官C.荐任官D.群举官16.北洋军阀政府于1914年成立的行政弹劾机关是( D )A.大理院B.总检察厅C.平政院D.肃政厅17.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为适应国民党部署反共内战需要而设立的省政府的派出机关是( D )A.绥靖公署B.军政分区C.特别行政区D.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8.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最大变化是为适应抗战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而设立( A )A.国防最高委员会B.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C.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D.国民大会19.“行宪国大”后,国民政府中行使同意、弹劾、纠举及审计权的机关是( C )A.行政院B.立法院C.监察院D.司法院20.工农民主政权行政系统中居于最高领导地位的是( B )A.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B.人民委员会: 包括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C.中央执行委员会D.工农代表委员会21.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人民委员会和地方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均实行(A )A.合议制B.首长制C.集中制D.混合制22.抗日民主政权干部的福利待遇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不得高于熟练劳动者的所得收入原则和( C )E.推行省府合署办公制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中央设计局:是在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置的决策技术系统32.弼德院:清朝设置的仿“责任内阁”作为皇帝的咨询机关33.考满:明朝实施的对任期届满的行政官员在任期内的政绩及其任官资格进行考核,已决定下一个任期任职的升降与否34.猛安、谋克制:在女真族聚居区,设置的相当于州县的良机地方行政单位,后演变成为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组织。
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划制度是:A. 郡县制B. 州县制C. 行省制D. 郡国制答案:A2. 唐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主要分为:A. 郡县B. 州县C. 道府D. 行省答案:B3. 明朝时期,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内阁D. 六部答案:C4. 清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是:A. 县B. 州C. 府D. 道答案:A5. 以下哪个朝代没有实行郡县制?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朝时期,全国划分为三十六____。
答案:郡2. 汉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主要分为州、郡、____。
答案:县3.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和____。
答案:尚书省4. 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实行的是____。
答案:行省制5. 清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最高一级是____。
答案: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的郡县制。
答案: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始于秦朝,后被汉朝继承和发展。
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郡,郡下又设县。
郡的长官称为郡守,县的长官称为县令。
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 简述明朝的内阁制度。
答案:明朝的内阁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种体现。
内阁由皇帝亲自选拔的文官组成,主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起草诏书,参与决策。
内阁成员没有固定的官衔,但权力很大,有时甚至能左右朝政。
内阁制度的设立,加强了皇帝对国家的控制。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从郡县制到州县制,再到行省制的过程。
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州县制的实行,进一步细化了地方行政区划,使得地方管理更加精细化。
2007年上半年全国自考(行政管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 5.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最早使用“行政学”一词的是【】A.史坦因B.威尔逊C.古德诺D.怀特正确答案:A2.早期行政管理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是【】A.社会人假设B.理性人假设C.经济人假设D.道德人假设正确答案:C3.西蒙认为,整个行政管理过程的核心是【】A.执行B.决策C.组织D.监督正确答案:B4.雷格斯认为,棱柱型行政模式存在于【】A.工业社会B.农业社会C.过渡型社会D.信息社会正确答案:C5.“受限市场模式”的提出者是【】A.法约尔B.高斯C.泰罗D.雷格斯正确答案:D6.行政权力的根本来源是【】A.人民群众B.国家法律C.暴力斗争D.选举正确答案:A7.在行使行政权力的所有手段中,最有效的手段是【】A.法律手段B.强制手段C.经济手段D.合法手段正确答案:B8.行政职能的载体是【】A.行政技术B.行政人员C.行政效率D.行政机构正确答案:D9.标志着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成果已经为法律所确认,并于2004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是【】A.《行政诉讼法》B.《公务员法》C.《行政许可法》D.《国家赔偿法》正确答案:C10.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性是【】A.合法性B.合理性C.主体性D.系统性正确答案:A11.半总统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瑞士正确答案:C12.人事行政管理最经常的职责和最大量的活动是对行政人员进行合理的【】A.计划和组织B.使用和开发C.激励和监督D.制度建设正确答案:B13.政府预算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预算编制B.预算执行C.决算管理D.预算外资金管理正确答案:B14.行政组织生存的依据和合法性基础是【】A.职能B.机构C.目标D.环境正确答案:C15.解决行政组织中上下级冲突的常见方式是【】A.服从权威B.调处C.谈判D.冷处理正确答案:A16.渐进决策模式的提出者是【】A.西蒙B.林德布洛姆C.埃佐尼D.邓恩正确答案:B17.行政执行工作的关键是【】A.计划B.协调C.动员D.指挥正确答案:D18.行为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是【】A.利益调节B.行为激励C.强迫命令D.遵守规范正确答案:B19.使行政管理思想转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是【】A.行政管理方法B.行政手段C.行政技术D.行政组织正确答案:A20.行政法律规范最基本的功能是【】A.管理与制裁B.约束与惩戒C.规范与控制D.批评与教育正确答案:C21.行政管理的基石是【】A.以德行政B.依法行政C.效率行政D.责任行政22.绩效评估的基础和核心是【】A.确立评估的程序B.确立评估的标准C.确立评估的组织D.确立评估的指标体系正确答案:D23.行政组织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所设定的作为衡量行政绩效高低的一系列数据、标准的总和是【】A.行政绩效评估体系B.行政绩效评估指标C.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D.行政绩效评估标准正确答案:C24.行政发展的主要外部动力是【】A.文化B.经济C.政治D.技术正确答案:C25.我国行政发展始终坚持的中心是【】A.政治改革B.机构改革C.发展经济D.维护稳定正确答案:C多项选择题26.在西方行政管理学中,系统学派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A.新公共行政学理论B.权变理论C.政府治理理论D.官僚组织理论E.行政生态理论正确答案:B,E27.对行政系统影响最为重要的政治环境因素主要有【】A.经济发展程度B.政党制度C.社会团体发达程度以及社会流通性D.行政价值文化E.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及其实际运行状况正确答案:B,C,E28.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主要原因是【】A.提高行政效率B.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C.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D.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E.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正确答案:A,B,E29.行政职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执行性B.整体性C.稳定性D.多样性E.动态性正确答案:A,B,D,E30.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A.适应性原则B.协调性原则C.权责相称原则D.精干高效原则E.法制性原则正确答案:A,B,C,D,E31.国家公务员的新陈代谢机制包括【】A.考试录用B.调任C.辞退D.辞职E.退休正确答案:A,B,C,D,E32.行政沟通的基本形态有【】A.环式B.轮式C.链式D.Y式E.全通道式正确答案:A,B,C,D,E33.下列属于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的是【】A.权力机关监督B.政党监督C.新闻舆论监督D.审计监督E.行政监察正确答案:A,B,C34.运用行政方法的原则有【】A.与法治相结合B.坚持具体指导C.思想政治工作领先D.调查研究在先E.与利益相协调正确答案:B,C,D35.行政改革的内容主要有【】A.功能调整B.结构重组C.关系理顺D.行为变革E.效率提高正确答案:A,B,D简答题36.简述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2024年10月自考行政管理考试:中国行政史历年原题合集一、单项选择题1、抗日民主政权中的晋西北行政公署属于()。
A.边区政府的代表机关B.该地区最高行政机关C.边区政府的派出机关D.该地区最高监察机关2、宋代科举的主要形式是______。
A.常科B.制科C.武举D.省试3、东汉时,实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是______。
A.门下省B.御史台C.中书省D.尚书台4、抗日民主政权中的晋西北行政公署属于()。
A.边区政府的代表机关B.该地区最高行政机关C.边区政府的派出机关D.该地区最高监察机关5、隋唐时期,州的长官仍称()。
B.都督C.刺史D.州牧6、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规定,工农民主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是______。
A.县(乡)苏维埃B.乡(区)苏维埃C.市(县)苏维埃D.乡(市)苏维埃7、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正式设立的“民意机关”是______。
A.国民大会B.临时参议会C.国民参政会D.国民参议会8、1876年,率兵西出阳关,收复天山南北的是()。
A.左宗棠B.李鸿章C.曾国藩D.张之洞9、明朝宫中掌内外章奏及批红大权的机构是()。
A.翰林院B.通政司D.司礼监10、1948年“行宪国大”后,按照宪法的规定,立法院院长的产生方式是由______。
A.行政院长提名后总统任命B.总统直接任命C.立法委员互选D.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后任命11、清政府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
A.猛安制度B.盟旗制度C.伯克制度D.土司制度12、唐朝依法制定,以诏制形式颁布的行政规则称为______。
A.律B.令C.格D.式1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干部考核的主要方式是()。
A.民主鉴定B.自我鉴定C.上级鉴定D.群众评议14、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
B.货选C.征辟D.察举15、清朝最基层的地方行政组织是______A.道B.府C.厅D.县16、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新解放城市的军管会和市政府传达政策联系群众的咨询协商机关是______。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课程代码:0032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开创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中国封建社会始于【】A.春秋时B.战国时期C.秦朝D.汉朝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A.朝觐B.朝会C.巡狩D.巡查4.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A.郡县制B.行省制C.巡抚制D.国鄙制5.秦汉时期乡里官员中主管乡中治安的是【】A.三老B.游徼C.亭长D.党长6.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A.御史台B.尚书台C.中书省D.门下机构7.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是【】A.路B.羁縻府州C.道D.北庭都护府8.唐代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十可以退休,称为【】A.告归B.休沐C.致仕D.丁忧9.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机构是【】A.三司使B.中书门下C.尚书省D.枢密院10.宋代科举最主要的类型是【】A.常科B.制科C.武科D.文科11.辽代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国制即契丹官制,统称【】A.东面官制B.西面官制C.北面官制D.南面官制12.元代中央总理政务的部门是【】A.枢密院B.宣政院C.通政院D.中书省13.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幼冲,太皇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为【】A.批红B.票拟C.奉诏D.制诏14.清朝掌管皇族事务的机构是【】A.军机处B.宗人府C.都察院D.大理寺15.清政府正式下令“立停科举”从而废除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的时间是【】A.1900年9月B.1901年9月C.1904年9月D.1905年9月16.南京临时政府行政体制中变革最不彻底的一级政权是【】A.中央政权B.省级政权C.县级政权D.军政分府17.南京临时政府与传统封建王朝相比,在行政监督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创建了【】A.议会监督制B.司法院制C.分权制衡制D.监察院制18.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各个时期,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以及具体的管理方式都有较大变化,但各派军阀统治的共同特点是【】A.实行军事独裁B.建立责任内阁C.总统总揽大权D.实行地方分权19.北洋政府选拔行政官员的方式主要有文官考试、甄别和【】A.门荫B.甄用C.流外入流D.入幕府20.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决策的发源机关是【】A.国民党中政会B.军事委员会C.国防最高委员会D.国民参政会21.1948年“行宪国大”后,名义上的全国最高权力机关是【】A.总统B.立法院C.行政院D.国民大会22.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人民委员会所属各部和地方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所属各部实行A.首长负责制B.合议制C.委员会制D.混合制23.工农民主政权中央各部的副部长、局长以及事务工作人员均采用【】A.选任制B.委任制C.考任制D.荐任制24.抗日民主政权的边区最高行政机关是【】A.边区参议会B.边区行政公署C.边区人民委员会D.边区政府委员会25.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决定在新收复的大城市中成立的过渡性政权组织形式是A.大解放区人民政府B.城市各界代表会议C.军事管制委员会D.人民执行委员会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行政史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行政史的研究对象是()。
A.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B.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C.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D. 中国古代文化制度答案:B2.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春秋战国时期答案:A3. 秦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中,最高行政长官是()。
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皇帝答案:A4. 汉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主要分为()。
A. 郡、县B. 州、郡、县C. 郡、县、乡D. 州、县、乡答案:B5.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内史省D. 秘书省答案:A6. 宋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单位是()。
A. 州B. 府C. 路D. 县答案:C7.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 中书省B. 尚书省C. 门下省D. 内史省答案:A8. 明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单位是()。
A. 州B. 府C. 省D. 县答案:C9. 清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单位是()。
A. 州B. 府C. 省D. 县答案:C10.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其特点()。
A. 中央集权B. 地方分权C. 官僚制度D. 世袭制度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特点包括()。
A. 中央集权B. 地方分权C. 官僚制度D. 世袭制度答案:AC12. 秦朝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行政机构包括()。
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皇帝答案:ABC13. 汉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变革包括()。
A. 郡县制的确立B. 州制的设立C. 郡县乡三级制的实行D. 郡国并行制的实行答案:ABCD14.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行政机构包括()。
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内史省D. 秘书省答案:ABC15. 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单位是()。
2007年10月试卷行政组织理论全国自考试题2007年10月试卷行政组织理论全国自考试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
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试题课程代码:0031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政府改革的核心方向是()A.放松规制B.地方分权C.结果取向D.市场取向2.中国早在夏朝就创立了()A.王位世袭制B.三公九卿制C.九品中正制D.宰相制3.主张将组织中管理者的职能与工人的作业职能加以分离、各负其责的学者是()A.威尔逊B.韦伯C.古立克D.泰罗4.公元前30年渥大维上台,确立了()A.总统制B.内阁制C.元首制D.议会制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的行政组织体制是()A.议行合一体制B.政企合一体制C.计划经济体制D.多党合作体制6.职责与职权不一致是违反了()A.系统原则B.职能原则C.统一原则D.服务原则7.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被誉为()A.行政学创始人B.科学管理之父C.组织理论之父D.行政管理之父8.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基本达到平衡时,成员对组织变革的态度是()A希望变革B.支持变革C.反对变革D.无所谓9.认为“执行与指挥的事务应采取首长制,制定政策法令宜采用委员会制”的人是()A.古德诺B.怀特C.泰罗D.西蒙10.结构的研究方法在行政组织研究中经常被采用,又被称为()A.动态的研究方法B.系统分析的方法C.阶级分析的方法D.静态的研究方法11.行政组织宏观纵向分工的总体结构呈现出()A.倒金字塔B.棱柱型C.金字塔D.矩阵型12.提出“一切政体都应订立法制并安排它的经济体系”的学者是()A.马基雅维利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苏格拉底13.行政组织横向结构形成()A.层级制B.职能制C.混合制D.联邦制14.行政组织的要素中,构成组织存在的灵魂和前进的方向是()A.目标B.权责结构C.人际关系D.经费15.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16.在现代社会,政治职能作为独立职能在行政职能中所占比重()A.越来越大B.越来越小C.日益强化D.固定不变17.周恩来在《反对官僚主义》一文中,列举了官僚主义种种表现,共有()A.11种B.15种C.20种D.25种18.决定行政组织规模和独立性的因素是()A.政治制度B.社会形态C.经济制度D.价值观念19.地方政府对辖区内事务有自主权,中央一般不加干涉的行政体制是()A.集权制B.分权制C.完整制D.分离制20.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孙中山主张()A.中央集权制B.分权制C.联省自治D.地方自治21.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既对上级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又要对()A.上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B.同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C.上级中共党委负责并报告工作D.同级中共党委负责并报告工作22.行政组织结构表现形式是()A.行政组织名称B.行政组织规模C.行政组织编制D.行政组织层次23.国务院直属机构设立由()A.全国人大决定B.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C.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决定D.国务院决定24.避免专业机构设置过多过大的核心是()A.将专业相近的业务合并到一个部门B.以宏观管理为主C.实现职能转变D.专业对象分工不宜过细25.在两党制与多党制的条件下,能够增强行政组织稳定性的是()A.议会制度B.内阁制度C.文官制度7D.总统制度26.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第一要素是()A.效率管理B.目标管理C.制度管理............。
历年自考中国行政史真题一、单选题1.中国奴隶社会发展史上取代禅让制的是()。
A.王位继承制B.中央集权制C.氏族推举制D.等级君主制6.唐髙宗时,为分宰相之权,设豊了-()。
A.北门学士B.翰林待诏C.翰林学士D.中书舍人4・魏晋南北朝时,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一种带有很大程度内部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体制称为()oA•侯国B.左郡县C.属国D.侨州郡县9・辽朝时,契丹及其他游牧民族出身的官吏主要入仕门径为()。
A.举荐B.世选C.科举D.军功10•明朝宫中掌内外章奏及批红大权的机构是()0A.翰林院B.通政司C.文书房D.司礼监11 •明朝宦官专权局面的出现就是因为宦官掌握了行政决策的核心环底即()。
A.批红B.票拟C.题请D.改票12•淸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是()。
A.通政司B.例行常朝C.议政王大臣会议D.南书房13. 1876年,率兵西出阳关,收复天山南北的是()oA.左宗棠B.李鸿章C.曾国藩D.张之洞2.夏商周时期,诸侯彼此在国都之外的郊野拜会称为()。
A•聘B.问C•会D.朝14•淸政府设立的用以制约内阁的皇帝咨询机构是()。
扎枢密院B.弼徳院C.审计院D.资政院15•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左,临时大总统的产生方式是()0A.由各省代表选出B.由全体国民选岀C.由全体国务员选岀D.由临时参议院选出3.秦及西汉初年,中央最髙监察官员是()。
A.丞相B.尚书仆射C.御史中丞D.御史大夫5.魏国建国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实行的选官制度称为()。
A.世卿世禄制B.三公列卿制C.九品中正制D.三省六部制19.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在行政执行上采取的是()。
扎议行合一制B.委员合议制C.垂直领导制D.首长集权制20.抗战前,国民政府统一管理地方人事的是()。
扎监察院B.中央党部C.行政院D.考试院21.根据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的规泄,县实行自治,县长的产生方式是()0扎由省政府任命B.由县议员选举C.由县民选举D.由省长任命22.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
往年全国自考中国行政史真题一.单选题1.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最髙权力机关是()。
A.人民大会B.酋长议事会C.军事首长D.部落长老会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九A.皇帝B.宰相C.诸侯D.中枢官员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
A.朝会B.巡视C.朝觐D.巡狩8•隋厲时期,中央政府中主管文教事务的机构是()。
扎国子监B.大理寺C.太常寺D.光禄寺9.唐朝决策文书中对具体行政事务的指令性文件称为()。
A •册书B.制书C.敕D.诰11.五代十国时期,节•度使的辖区是()oA.州B・道C.县D.乡12.宋朝的官员选拔制度中,主要的入仕途径是()oA.科举B.荫补C.军功入仕D.纳资入官13.我国历史上辽的统治者是()。
A.满族B.蒙古族C.契丹族D.女真族14.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的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5.淸朝为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设立的中央机构是()。
A.理藩院B.礼部C.太常寺D.鸿胪寺16-淸朝官吏在任用时,以低级官兼任高级职务的形式称为()。
扎护理B.兼职C.加衔D.署职2.商王朝调整王朝管理体系,以强化王权的制度称为()。
A.礼乐制B.内外服制C.井田制D.宗法制:SSS專芻TT地1^立”种‘咧大程度内部自治性质的地方行A•王国B.侨州郡县C.左郡县D.右郡县10•我国历史上正式施行开科取一匕确立科举制度,始于()。
A.唐玄宗时期B.武则天时期C.隋文帝时期D.隋炀帝时期20•根据南京临时政府《关于公文程式咨》的规定,同级公署职员互相行文者曰()A.谕BQC.示D.咨d;:;眾黑司:去机关分为两个系统,一是普通司法机关,二是专广啲行政诉讼机关A.总检察厅B.大理院C.平政院D.肃政厅22.中国共产党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主要表现在()。
A.组织建设上B.决策问题上C.选拔官员上D.法规制立上23.中央设汁局作为抗战期间行政决策的技术系统其主持设计的机构是(人A.军委会B.中政会C.审议会D.参议会24•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负责干部管理的部门是()oA.司法部门B.教育部门C.民政部门D.财政部门25.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建立了统一的干部任免制度。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行政史试题
课程代码:0032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时期在地方基层行政区划上都实行()
A.保甲制
B.乡遂管理体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战国时期各国中枢机构中的武职人员一般称之为()
A.太守
B.家臣
C.御史
D.国尉
3.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
A.卿
B.大夫
C.相
D.节度使
4.秦汉时期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是()
A.县
B.郡
C.州
D.里
5.秦汉时期皇帝有关一般行政命令的文书称为()
A.手迹
B.制书
C.诏书
D.诰
6.东汉末年,曹操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这一选官原则被称为()
A.世卿世禄
B.重用家臣
C.惟才是举
D.门阀取士
7.唐代依汉代管理西域之例,为协调与少数民族关系、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行政机构是()
A.路
B.都护府
C.左郡县
D.羁縻府州
8.宋代定期勘验官员以定升迁的制度是()
A.察举制度
B.磨勘制度
C.推举制度
D.流外入流制度
9.除六部外,元代还有一系列负责某项具体业务的事务性职能机构,其中掌管佛教事务的是()
A.宣政院
B.理藩院
C.大理寺
D.都护府
10.明代诸寺中权力较前代有所增强的是()
A.太常寺
B.光禄寺
C.大理寺
D.太仆寺
11.明代对乡村管理采取的并行的统治方法是乡老人制和()
A.保社制
B.保甲制
C.里社制
D.里甲制
12.清朝总理全国政务的职能部门是()
A.理藩院
B.大理寺
C.军机处
D.六部
13.清末东北地区的行政由军事统治向民政管理的转变始于()
A.地方督抚权力的加强
B.建立行省制度
C.特派员制度
D.盛京改制
14.清政府新政改革的核心决策机构为()
A.军机处
B.督办政务处
C.总理衙门
D.责任内阁
15.从形式上看,中华民国军政府改组后,实行的行政体制是()
A.总裁合议制
B.大元帅一元制
C.临时大总统制
D.责任内阁制
16.袁世凯为分散省权而强化起来的一级行政区域是()
A.省
B.府
C.道
D.县
17.北洋政府时期,在行省内部自成单位的一个特例是()
A.京兆特别行政区
B.川边特别区
C.东省特别行政区
D.西康特别行政区
18.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
A.操行、能力、工作成绩
B.出勤、操行和工作表现
C.操行、学识和能力
D.平日工作、学识和操行
19.抗战时期国民党调整党政机关的原则之一是()
A.在中央采取党政融化的形态
B.在省及特别市采取党政联系的形态
C.在县、市采取以党统政的形态
D.在县以下采取以党代政的形态
20.1948年“行宪国大”后,处于行政决策中枢地位的是()
A.总统
B.行政院
C.国民政府委员会
D.中央政治委员会
21.苏区行政监督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是()
A.实事求是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和监督
D.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22.边区专员公署是边区政府的()
A.一级政权组织
B.职能机关
C.派出机关
D.参谋机关
23.陕甘宁边区各级行政人员的任用方式主要采用()
A.选举制、委任制和考任制
B.委任制和考任制
C.选举制、委任制和聘任制
D.委任制和聘任制
24.解放战争时期,各大区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政府委员会
B.军事管制委员会
C.各大区人民政府
D.各大区人民代表大会
25.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选任干部的原则是()
A.任人唯贤
B.又红又专
C.德才兼备
D.年轻化与革命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宋代会议制度可分为()
A.内阁会议
B.军机处常会
C.例行常朝
D.便殿议政
E.临时朝议
27.秦至西汉初年的丞相权力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A.草拟法律权
B.最高军事权
C.弹劾百官权
D.处理日常政务之权
E.参与决策权
28.曾经作为清朝中枢决策机构的有()
A.国议
B.内阁
C.宗人府
D.南书房
E.军机处
29.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政府的层级结构包括()
A.国民政府
B.国民政府委员会
C.五院
D.五院所属各部
E.国民政府直辖机关
30.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监督的主要形式包括()
A.民主党派的监督
B.共产党的监督
C.参议会的监督
D.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E.群众民主监督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宗主督护制
32.二府三司制
33.北洋政府的甄别制度
34.幕僚长制
35.各界代表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汉代官员的主要选拔制度。
37.简述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
38.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39.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政府行政执行的主要困难。
40.简述人民民主政权在干部考核和奖惩方面的主要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清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多样性。
42.试述苏区政府的行政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