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防雷与综合接地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43.58 MB
- 文档页数:149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之煤合接地21综合接地21. 1 一般规定21、1、1高速铁路应设置综合接地系统。
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极、接地端子及 接地连接线等构成。
1、2综合接地系统应遵循等电位连接得原则。
1、3接触网带电体5M 范围以内得铁路电气设备与金属构件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1、4线路两侧20M 范帀以内得铁路建(构)筑物得接地装置应纳入综合接地系统。
1、5避雷针得接地应设独立接地装置,当接地装置与与贯通地线得距离小于15M 时应接 入综合接地系统,其接入点与通信、信号及其她电子设备得接地连接点得间距宜大于15M •有 困难时应大于5M 。
21、1、6综合接地系统得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Q 、21、1、7综合接地系统应利用桥梁、隧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结构物内得非预应力结构钢筋 作为接地钢筋21、2贯通地线、引接线及横向连接线21、2、1高速铁路应沿线路两侧分别敷设贯通地线。
21、2、2贯通地线得敷设应符合下列规楚:1、 桥梁地段得贯通地线应敷设在在梁体上线路两侧得电缆槽内,每一条贯通地线均应在梁 体端部通过接地端子与桥梁接地极连接一次。
2、 隧道地段得贯通地线应敷设在隧道内线路两侧得电缆槽内,毎一条贯通地线应毎间隔约 100M.通过接地瑞子与隧道接地极连接一次。
3、 路基地段得贯通地线应敷设在线路两侧得电缆槽下方;路堤、土质及软质岩路塹地段, 贯通地线埋在距基床底层顶而-300M-400MM 处;硬质岩路堑地段,将贯通地线埋设于路肩 电缆槽下约-200MM 得沟中,并回填细粒上。
21、2、3贯通地线截面积得选择应符合下列规立:1、 应按照远期得牵引电流讣逢。
2、 满足正常情况下流过贯通地线最大牵引回流得需要。
3、 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短路时间按不大于100MS 讣)通过瞬间大电流时热稳是得要求。
4、 应根摇不同区段牵引回流得分布情况每段合理考虑。
21、2、4贯通地线得材质应耐腐蚀。
21、2、5路基地段,对应接触网支柱得同一里程处,设贯通地线得引接线,该引接线应与贯通地 线同材质、同截而。
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及建议杨京军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不断完善,特别是在高速铁路方面。
然而由于我国地理区域跨度广,并且电气化铁路缺乏备用系统,高速铁路如果遭遇雷击可能会引发设备故障,甚至导致供电区域停运,因此高速铁路接触网在高速铁路运行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高速铁路能够安全的运行,应该加强对接触网防雷技术的探索。
本文主要就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及建议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高速铁路的稳定运行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建议高速铁路接触网对于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电力机车受电弓的运行通道且输送电流给列车,为机车提供动力,如果接触网因故障断电,将会对列车的供电及运输产生影响。
高速铁路接触网作为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触网暴露在自然环境当中,许多零件极易被雷击破坏,进而引起电气设备故障,甚至直接影响高铁运输。
1、国内外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的现状1.1简要分析我国接触网当前的防雷设计就我国当前的高速铁路情况而言,高铁项目虽然规模和数量在不断的扩大,但是缺乏完善的备用体系,为确保高铁安全稳定发展,要对高速铁路防雷系统建设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高速铁路兴起于欧洲,德国、法国对于接触网的研究以及应对雷击的处理方式比较成熟,为了遏制雷电引发的高电压,选用适当的避雷设备非常重要。
依照我国相关部门的规定,防雷设施必须布置在强雷区的接触网当中,然而高速铁路接触网部分都分布在强雷多的地区,遭遇雷击是经常的。
必须不断分析和研究相关的防雷技术才能够保证接触网的正常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设计标准,相关规定对于防雷、接地技术的使用以及电磁的兼容性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如今,高速铁路接触网设计大多数都是采用避雷器或者设置防雷线来防雷,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加强网络连接。
2、高速铁路接触网的防雷措施分析2.1接触网安装形式如今,AT供电方式广泛应用在高速铁路上,在布置AF线以及PW线时需要特别注意,AF线可布置在PW线的下方。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综合接地连接施工方法1.1.1.1分支贯通地线施工方法(I)分支地线与电缆同沟,敷设在电缆沟或槽的最底层并靠近大地侧。
(2)人工敷设贯通地线时,严禁压、折、摔、扭曲贯通地线,不得在地上拖拉贯通地线。
(3)贯通地线应在环境温度不低于一IOC时敷设。
(4)接地干线应具有牢固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电气连续性,过障碍处应采取相应的机械防护措施。
(5)桥、隧、路基相互之间的过渡段贯通地线应平顺连接。
(6)贯通地线的连接宜采用操作简单、连接可靠、经济合理的压接工艺,并满足以下要求:贯通地线的接续和型引接采用铜质“C”形压接件进行连接。
铜质形压接件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满足国家标准《专用纯铜板》(GBl837-80)的相关规定。
压接时,使用压接力不小于12t的压接钳,压接钳具有压接力未达到规定值时不能自行解锁的功能。
连接处采取可靠防腐措施,使用寿命与贯通地线相同且满足免维护要求。
(7)贯通地线施工后应按设计规定的要求对标志进行编号。
1.1.1.2接地连接及等电位连接施工方法(1)各接地端子板应设置在便于安装和检查以及接近各种引入线的位置,避免装设在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
(2)安全地线、屏蔽地线和防雷地线等地线均由综合接地系统引出。
室外箱盒的屏蔽地线、信号机的安全地线、空心线圈的防雷地线都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3)控制台室、继电器室、防雷分线室(或分线盘)、机房和电源室(电源引入处)应设置接地汇集线。
接地汇集线宜采用大于30m∏)><3∏]∏ι紫铜排,可相互连接成条形、环形或网格形,环形设置时不得构成闭合回路。
(4)接地汇集线受制造长度的限制需使用多根铜排时,铜排间直接连接的接触部分长度不少于60mm,接触面应打磨后用3个铜螺栓双螺帽连接。
(5)电源室(电源引入处)防雷箱处、防雷分线室(或分线盘)处的接地汇集线应单独设置,并分别与环形接地装置单点冗余连接。
其余接地汇集线可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有绝缘外护套的多芯铜导线或30mm×3mm紫铜排相互连接后与环形接地装置单点冗余连接。
专业知识分享版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随着现代化的进展,铁路站内设备越来越先进。
雷击发生时,雷击放电诱发雷击电磁脉冲过电压和过电流,经站场电源系统、通信信号传输通道、接地系统及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系统,通过传导、感应的方式损坏站内通信信号设备及网络通信设备,造成损失巨大,直接威胁铁路正常的安全运输生产。
一、对铁路站场雷电防护的分析铁路站场设备遭受过电压和过电流攻击的途径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传导雷、操作过电压四种。
结合站场设备的分布特点及雷电攻击的途径类型,铁路站场雷电防护存在以下特点。
1.铁路站场占地面积较大,站场主要设备(如数字微波通信、车站数字通信分系统、站场广播机、无线列调通信、平面调车通信、信号微机联锁等设备)集中在信号楼、通信楼。
信号楼、通信楼的避雷针应能满足对整个信号楼、通信楼区域的保护,有效防止直击雷的袭击。
2.铁路道轨是接受直击雷和传导雷感应雷的良好导体。
与道轨连接的相关铁路信号设备,如信号机、轨道电路箱、道岔电动转辙机等,将受到雷击的严重威胁。
3.信号楼微机联锁及通信机房、通讯楼通讯机房等重要区域的户外线路可能遭受到直击雷后,线路中的大电流串入各机房内部,从而引起对内部设备的损坏。
当雷雨云之间、雷雨云对大地之间放电时,雷闪电流的高频电磁场对暴露在空间或室内的电源线、信号线、数据线上产生远远超过设备抗电强度的感应雷击过电压,使设备损坏。
4.雷电防护的原则是“等电位”。
由于机房存在多类接地系统,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均衡,在雷击发生时,雷电流引起地电位差,造成“地电位反击”,使人员和设备遭受损害。
5.操作过电压引起的危害,如储藏设备的开关、输电线路的短路、周围大容量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工业干扰或操作过电压在电源线上会产生5000~6000V 、3KA 的浪涌过电压及浪涌电流,它们的窜入也会将信号楼、通信楼内的设备产生很大的破坏后果。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为了提高铁路站场建筑物安全及机房设备及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运行可靠度,整个站场的雷电防护系统一定要有良好的避雷针、下引线和统一的接地网,采取完善的直击雷防护措施。
高速铁路桥梁综合接地施工技术分析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为了推动社会发展,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高速铁路桥梁建设应用大量先进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工程质量,提供更为安全的保障。
关键词:高速铁路;桥梁工程;综合接地施工技术引言在建设高速铁路桥梁工程中,综合接地系统的作用是将桥梁和站台、通信系统与建筑物、供电系统、电子信息系统、牵引供电回流系统等连接在一起,作为一个集成系统,该技术直接决定了以上装置的安全运转。
综合接地工程的复杂程度并不是很高,但四电接口工程的预埋件、贯通地线、接地端子、接地钢筋等细节上的内容,线下站场、路基、桥梁等土建专业施工往往被忽视。
1综合接地材料数量及质量1.1接地钢筋所有接地钢筋均采用HRB335钢筋(12mm、16mm两种),钢筋进场要有出厂合格证及编号,钢筋原材料进场须入棚,并做到下垫上盖,钢筋加工须在钢筋加工厂进行。
钢筋焊接质量满足验收标准要求。
1.2接地端子在高速铁路桥梁工程施工中,需要严格遵循施工图来确定每个部位的端子数量,避免接地端子数量出现漏洞。
每个桥墩设置2个接地端子,通信基站和AT所下部均设置1个端子,每个孔箱梁设置8个接地端子,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接地端子总数量,同时需要对端子质量予以高度关注。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防撞墙侧面为端子设计的预留,是为了避免列车轨道闪络现象,轨道两旁的设备和电路均需要使用此端子来实现接地目的。
在预埋时做好位置、限界和标高的测量工作,只有充分符合设计要求,才能发挥综合接地系统功能,确保列车行车安全。
1.3贯通地线在桥梁两侧贯通地线时,需在桥梁两侧的电缆槽进行敷设,在地线敷设数量进行计算时,要考虑到5%的松弛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贯通地线材料,使材料的质量满足施工设计要求。
1.4连接器桥梁贯通地线连接有两种方式:贯通地线间的连接采用铜质“C型”连接器连接,贯通地线与箱梁间的连接采用铜质“L型”连接器连接。
高速铁路综合接地技术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高速铁路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高铁技术的发展必然会涉及到综合接地技术。
本文则主要对高速铁路综合接地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速铁路综合接地技术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铁路的牵引负荷随之增大,而牵引变电所的回流电流也随之增大。
牵引变电所接地系统面临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回流电流造成地网电位不相等,这种情况一方面会对人身以及设备的安全造成威胁;另一方面将对保护、测量、信号装置造成影响,并有可能引发保护装置的误动或拒动。
二是机车运行时起动、制动等操作造成母线电流波动增大,这种波动产生的电磁信号将对变电所中信号与通信回路造成干扰,也将对保护装置的测量信号造成干扰并影响调度中心与变电所之间的通讯,而一般的接地系统不能满足对电磁信号屏蔽的要求。
由于传统接地系统存在这些问题,随着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这些问题表现得更加严重,因此发展综合接地系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1]。
一、高速铁路综合接地概述高速铁路综合接地系统就是将铁路沿线的牵引供电回流系统、电力供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建筑物、道床、站台、桥梁、隧道、声屏障等需要接地的装置通过贯通地线连成一体的接地系统。
同时该贯通地线也是牵引回流的一个主要回路,从原理上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共用接地系统并通过等电位连接构成铁路的一个等电位体。
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它以沿线两侧敷设的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
二、高速铁路综合接地总体技术要求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对于综合接地接入物必须进行单端接入,不能构成电流回路,尤其是对于电缆外壳,构筑物钢筋均应单端接入,不能形成通路,以免烧损设备破坏绝缘及对构筑物强度产生影响;电力、接触网等强电设备、设施接地连接线不得进入通信信号沟槽内;桥梁、隧道、无砟轨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等结构物内的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没有结构钢筋可以利用时,可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为防止对预应力钢筋的影响,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接地装置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下册)(第一稿)12 综合接地12.1 一般规定12.1.1 综合接地设计原则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不同地区、不同设备,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应人为本、全面规划、统筹考虑、综合防护。
2、综合接地应遵循等电位连接的原则,以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要求。
3、在综合接地系统中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4、综合接地系统应充分利用桥梁、隧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结构物内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
12.1.2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极及接地端子及接地连接线等构成。
1.综合接地系统沿线路两侧分别敷设的贯通地线,并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贯通地线的接极,形成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
2. 综合接地系统通过接地连接线将铁路沿线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接地、强弱电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过电压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等与贯通地线等电位连接起来,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12.1.3综合接地系统设计应考虑的基本要素主要有接地电阻、等电位连接、钢轨电位、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系统安全、电流腐蚀等。
12.1.4纳入综合接地的设备及设施规定:1.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金属构件、轨旁设施和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2.距线路两侧20m范围以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3.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电力系统、金属管线等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12.1.4 建筑物内钢筋的使用原则1.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电流Ik ≤25KA时,钢筋截面应不小于120mm2;接触网短路电流Ik >25KA 时,钢筋截面应不小于200mm2(或直径不小于16mm)。
当结构钢筋的截面不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二根结构钢筋并接使用,使总截面不小于120mm2或200mm2的要求;也可采用将结构钢筋局部更换为φ14或φ16钢筋。
高速铁路综合接地工程施工技术发布时间:2022-10-13T07:54:04.788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0期第5月(下)作者:刘和喜[导读] 在铁路建设过程中,高速综合接地工程施工技术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刘和喜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宜宾市 644000摘要:在铁路建设过程中,高速综合接地工程施工技术施工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统筹协调各个方面资源,通过合理恰当施工技术保证顺利进行。
对此,本文参考新建重庆至昆明高速铁路川渝段站前工程YKCYZQ-5标综合接地工程,相关施工技术工艺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单位与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综合接地;施工技术1作业准备1.1.内业技术准备(1)组织项目经理部有关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学习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合同文件以及有关施工的技术文件,执行各项施工技术规范。
(2)对项目部管理人员、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项目部测量人员根据施工设计资料,对线路中线、水准点和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测,组织定位放线。
1.2.外业技术准备(1)选定专业化施工队伍,实行贯通地线敷设专业化施工,人员配置满足专业化施工要求。
(2)配置专用的工装设备,满足施工需要。
(3)根据施工设计文件要求釆购贯通地线、接地端子,C型压接件、L型压接件等材料,并经检验合格方能使用。
2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综合接地工程段落里程范围为:DK180+429.8~DK180+727.55,全长297.75,其中包括2孔32m简支箱梁、2个桥台、1段路基。
路基段落长223.05m,路肩内侧设电缆槽,电缆槽采用通信信号共槽、电力分槽形式,分为I型、II型两种型号,通信信号电缆槽外侧内壁正下方铺设贯通地线,贯通地线采用70mm环保型贯通地线。
该段路基共有8个接触网基础,2个拉线基础,布置在电缆槽内侧,接触网基础桩径为Φ75cm,桩长为5.4m,拉线基础桩径为Φ70cm,桩长为5.5m。
路基与金子咀特大桥30#桥台过渡段处设置2个过渡电缆井、2个I型通信电缆井,路基与龙王沱大桥0#桥台过渡段处设置2个过渡电缆井,沿线路左右两侧对称布置,I型通信电缆井内埋设2根Φ100mm镀锌过轨管,用于通信过轨。
浅谈高速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设置摘要:本文通过宝兰客专天水南车站范围内综合接地设置,了解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
它以铁路沿线两侧敷设的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路基及站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极,形成低阻等电位的铁路设施共用接地系统。
关键词:综合接地;贯通地线;接地端子;分支引接线;等电位一、工程概况新建铁路宝兰客专天水南车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里程为DK767+619-DK769+650。
车站由4座桥梁和1.5Km路基构成,共有3个站台7股道,有4股是无砟轨道,3股是有砟轨道。
二、设计原则综合接地设置图1.综合接地系统应根据铁路等级,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要求。
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构成,以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2.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金属构件和需接地的构筑物和设备应通过引接线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距线路两侧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三、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桥梁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包在防水保护层内。
2.无砟轨道桥梁接地设置要求,在梁体设纵向和横向接地钢筋,在两侧防护墙下部及上、下行无砟轨道底座板间的1/3和2/3处,设纵向接地钢筋并贯通整片梁;纵向接地钢筋与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连接,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连。
3.有砟轨道桥梁接地设置要求,利用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和防护墙内的纵向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并与梁底的接地端子连接,实现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4.桩基础桥墩接地设置,在每根桩中选一根通长接地钢筋,桩中的接地钢筋在承台中环接,桥墩中有二根接地钢筋,一端与承台中的环接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