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6】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7
第二章第2节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课时作业[学业水平层次A]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3题。
1.a、b两地的气压性质为 ( )A.a地是高气压,b地是低气压B.a地是低气压,b地是高气压C.a、b两地都是高气压D.a、b两地都是低气压2.如果图中五条等压线(单位:hPa)的数值分别是1 000、1 008、1 016、1 024、1 032,那么等压线②④的气压值分别是 ( )A.1 024、1 032 B.1 000、1 032C.1 016、1 008 D.1 008、1 0243.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解析】第1题,结合题意,1月份陆地上(亚洲)形成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则海洋上(太平洋)为低压。
第2题,由题意可知,图中①应为1 000 hPa,⑤应为1 032 hPa,那么②④分别为1 008 hPa、1 024 hPa。
第3题,c点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部,处于东亚地区,冬季东亚地区盛行西北季风。
【答案】 1.A 2.D 3.B(2014·南通检测)下图为亚洲某月季风图,读图,完成4~6题。
4.图示季节最有可能为北半球(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甲风形成原因主要是(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受信风带的控制D.副热带高压的影响6.受乙风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A.不会形成洪涝灾害B.普遍寒冷干燥C.普遍高温多雨D.多大风天气【解析】第4题,季风环流从海洋吹向陆地,因此是北半球的夏季。
第5题,甲为南亚的西南季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成。
第6题,乙是东南季风,由于空气来自于低纬度的海洋,因此形成的天气特征是高温多雨。
【答案】 4.B 5.A 6.C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图中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8.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解析】图中的风带位于北纬30°~60°之间,该纬度带为西南风,故图中①风向正确;大陆西岸常年受西南风影响,形成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一、选择题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环流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2.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解析:根据图中所示,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太平洋上是低压,应为北半球冬季。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印度处于凉季,是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
注意印度最干旱的时候是热季(3~5月),此时太阳直射点已经移到北半球,气温回升快,但雨季尚未来临,所以异常干热。
答案:1 D 2 A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据此完成3~5题。
3.1月,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4.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5.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B.B地寒冷干燥C.C地形成高压中心D.正值1月份左右解析:图中A、B、C三个季风区分别是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
三地的季风成因和性质不同。
东亚1月吹西北风。
南亚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性质湿热,其强弱进退影响降水的多少;冬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性质温和干燥;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吹西北风;7月份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南风。
答案:3 D 4 D 5 D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8题。
6.图中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7.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8.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的天气特征是( )A.高温多雨B.高温少雨C.温和多雨D.温和少雨解析:由纬度可确定该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为盛行西风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以区域图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形成、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的形成与分布,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如2018·全国卷Ⅱ·T7、8;2017·全国卷Ⅱ·T7、8;2014·全国卷Ⅱ·T10。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全面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
2.综合思维:依据区域定位,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的影响、原因。
知识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1.三圈环流的形成与主要的气压带和风带读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①气压带名称成因A赤道低气压带气流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C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动力因素)E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G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②风带名称成因对应的南半球风带风向B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南半球称为东南信风带、风向为东南风D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风向为西北风F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风向为东南风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1.“经过‘魔鬼’风带时,我们的心都是悬着的。
‘雪龙’号一会在浪尖,一会在浪底。
风浪很大,船晃得厉害,晕船的人很多。
”这是我国南极科考队员在2014年初离开澳大利亚,前往南极考察途中的日记。
日记中所提到的“魔鬼”风带盛行的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C.东南风 D.东北风解析:前往南极考察时,科考船行驶在由澳大利亚通往南极的途中经过风带,据其纬度位置可以判断此风带为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故选A。
答案:A下图为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解析:由图中风向向左偏,可推断图示为南半球,a处位于中纬度西风带,在南半球吹西北风。
答案:B3.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解析:根据b点经纬度(23°26′S,135°E)可知,该地处于澳大利亚中部,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答案:A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A.甲风7月最为盛行B.乙风1月最为盛行C.乙为西北季风,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地区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解析:图示中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此时盛行西北季风为1月份。
该处的西北季风是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乙处为东南信风。
答案:D5.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A.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解析:1月份,北半球为冬季,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新疆寒冷干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答案:D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
读图,完成6~7题。
6.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北极圈以北)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南半球,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北移示意图,为北半球夏至日,③为南半球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示意图,故为冬至日,④为二分日。
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课前预习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成因:高低纬度间因获得_______________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分布(以北半球为例)(1)三圈环流①成因:高低纬度间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组成:①____________,②中纬环流,③____________。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①气压带:A________________,C副热带高气压带,E___________________,G极地高气压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____、冬季偏南。
特别注意风带风向的确定方法:首先由高气压带向低气压带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按照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所得的风向即为风带的风向。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_________高压,其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_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________低压,其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带。
3.季风环流1月7月东亚季风A________风C_________风南亚季风B________风D________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特别注意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典型分布区赤道低压带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________ 温带海洋性气候_________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_________ 和_____ 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________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_________地区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洋流等。
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的模式。
全球X围内大气大规模的运动我们称之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在全球的分布上也主要体现为大陆东、西的差异。
大陆西岸主要表现为受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大陆东岸主要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将热力环流模型扩大到全球。
1.赤道和极地之间的单圈环流。
假设条件:1.地球不自转;2.地表性质均一;3.太阳直射赤道。
结论: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单圈环流。
2.三圈环流(动态过程)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单圈环流模式不成立。
而是形成三圈环流。
假设条件:1. 地表性质均一;2.太阳直射赤道。
【重点厘清高空的风和近地面的风的最终偏转方向不同】【六个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过程术语及图解分析】:【赤道低气压带,0°为中心】赤道附近温度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高空则形成高气压,流向两极方向。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最终在北纬30°高空偏转成西风。
气流源源不断从赤道上来补充,越堆积越多,最终气流被迫下沉。
【副热带高气压带,30°为中心】气流被迫下沉在地面堆积,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压气流流向赤道和高纬度。
流向赤道的偏转成[东北信风带]。
流向高纬度的偏转成[西风带]。
【极地高低压带,90°为中心】极地周围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高压气流流向四周,形成环绕极地的[极地东风带]。
高空气流则下来补充。
【副极地低气压带,60°为中心】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在60°附近相遇,来自低纬度的暖而轻气流被迫抬升,在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记忆及判别:°,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的名称,风带则识记低纬信风,中纬西风,高纬极地东风。
2.结合气压带判断风向名称或根据风带推算气压带。
3.结合气压带的成因或者天气状况判断气压带风带。
【走向高考2016】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2讲气压带和风
带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一、单项选择题
(2014·浙江宁波质检)读地球上较大尺度大气活动中心的气流运动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甲、乙两地均位于30°N附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我国东部盛行西北风
B.甲、乙均是由热力原因形成
C.甲地温和湿润
D.乙地炎热干燥
2.若乙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甲地,最可以确定的原因是( )
A.甲地太阳辐射强于乙地B.甲地纬度位置低于乙地
C.甲地海拔高于乙地D.甲地的热容量小于乙地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北纬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呈现图示状况时说明其被割裂,应为夏季,我国盛行偏南风;此时,甲地为低压,由热力原因所致;乙地受高压控制,炎热干燥。
第2题,从图中信息无法确定甲、乙的经纬度位置,因而无法判断选项A、B、C的正误,热容量小则气温变化大,甲地气温年较差大则其热容量小。
(2014·江苏百校4月联考)每年随着干、湿季节的变化,东非高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野生食草动物就会组成一支壮观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间来回迁徙。
下图是2013年食草野生动物迁徙路线。
据此完成3~4题。
3.当①地有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当地受( )
A.西风带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信风带控制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4.野生食草动物从②地迁徙到③地的时间可能是( )
A.12月至次年5月B.7月底至8月中下旬
C.10月底至11月底D.1月中上旬至3月底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赤道以南区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第4题,7月底至8月中下旬②地受信风控制降水少,野生食草动物迁往③地。
(2014·四川成都二诊)下图是四地月均温与月降水量关系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四地中,分布在大陆东部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6.四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正确的是( )
A.①地雨热同期,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B.②地全年降水丰富,有利于水稻种植
C.③地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有机质积累
D.④地降水集中于夏季,易出现洪涝灾害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①地雨热同期,且最低月均温在0℃以下,为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侧;②地各月降水均匀,气温在0℃以上,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降水较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④地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
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③地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有机质积累。
(2014·江苏南京一模)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完成第7~8题。
7.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
A.ⅠB.Ⅱ
C.ⅢD.Ⅳ
8.有关四类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B.Ⅱ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C.Ⅲ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D.Ⅳ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Ⅱ为地中海气候。
第8题,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的影响;Ⅱ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Ⅲ为高原山地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Ⅳ为热带沙漠气候,受东北信风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2015·福建模拟)下图是某区域1月与7月气压和风向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9题。
9.下列关于该区域气压与风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7月陆上高压区的形成,主要是陆地冷却所致
B.1月北部低压区的出现,促使赤道低压带断裂
C.东南信风带的位置在当地冬季南移,夏季北移
D.1月大陆北部西北气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无关
答案:A
解析:该区域位于南半球7月份陆地温度低,气压高。
东南信风带的位置在当地冬季北移,夏季南移。
1月大陆北部西北气流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气压带位于30°N附近,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1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答案:B
解析:P为北半球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2015·浙江宁波调研)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为风力统计曲线图,其中两条对应图1中甲、乙两地。
读图,完成12~13题。
12.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③、乙—②
C.甲—②、乙—③
D.甲—②、乙—①
13.造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②地形起伏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12.D 13.A
解析:第12题,两地都季节性受西风影响,冬季风力最大,但乙地临海且无地形阻挡,风力较甲地大,故选D正确。
第13题,甲、乙两地主要受西风影响,风力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与其所处的海陆位置有关,也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2014·江西师大附中质检)索契位于俄罗斯联邦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与格鲁吉亚接界处、黑海沿岸,索契于当地时间2014年2月7~23日举行冬奥会。
下表为索契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读表,完成第14~15。
A.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
D.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
15.影响索契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
①地形②大气环流③洋流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14.A 15.D
解析:第14题,从表格资料可知,该地最低气温在0℃以上,年较差较小,降水较为均匀,选项A正确。
第15题,索契受洋流的影响不明显,其气候主要是受地形、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的影响。
二、综合题
16.(2014·福建福州3月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_______半球。
在材料三中,D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________气压带或________风带(填序号)的控制而形成的。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其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
在材料三的A、
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
(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的原因。
(4)读材料三,简要评价A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1)北②⑤
(2)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C
(3)A处没有阻挡西风深入的高大地形;地中海深入大陆之间,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大陆内部;B处有高大的南北向沿岸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
(4)有利:热量充足,光照强。
不利:雨热不同期,作物生长期降水稀少,不利于作物生
长。
解析:第(1)题,结合风带中盛行风风向的偏向判断为北半球;D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而形成。
第(2)题,结合该气候特征可知,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图示中欧洲西部为主要分布区之一。
第(3)题,结合大气环流,考虑地形影响进行分析。
第(4)题,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17.(2014·福建厦门4月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乙区域同属一种气候类型,但x、y降水有差异,降水较多的地点是________(填“x”或“y”),请分析其原因。
(2)假若黄赤交角为0°时,图中甲、乙两种气候类型中不存在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试分析其原因。
(3)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部月平均气温大于0℃,且降水较多,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1)y y地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短。
(2)乙黄赤交角为0°时,太阳直射点不会有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不会随季节移动,乙地就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3)1月0℃等温线大致沿35°N纬线延伸;由于受海洋影响,降温速度慢,所以月平均气温大于0℃;1月份受大陆东部冬季风影响,岛屿西部是迎风坡,所以降水多。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乙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但x、y两地纬度不同,受西风带影响的时间不同,y地降水多于x地。
第(2)题,假若黄赤交角为0°,气压带、风带将不再发生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将不再存在。
第(3)题,在大陆上,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34°N~35°N,M为海岛,受海洋影响大,降温速度较慢,月平均气温大于0℃,1月份该岛盛行西北风,岛屿西部为迎风坡,降水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