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史》与塔西佗的史学思想
- 格式:pdf
- 大小:214.48 KB
- 文档页数:3
《历史》一书的评价1、在西方史学史上开创了历史叙述体的先河;2、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3、为后世树立了客观求实治史的榜样;4、重视道德垂训,崇尚民主、歌颂正义,显示了历史学家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5、浓厚的宿命论、天命观色彩;6、疏于考证。
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及其史学贡献。
史学思想:①对早期史学活动进行理性总结;②自觉运用历史批判方法集中研究特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人物;③希罗多德的历史观是天命观和人本观的混合体。
贡献:①首创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叙述体;②首创社会文化史的编史传统;③提出求真存疑的治史方法;④写史注重平等的民族观,论述了许多其他民族的历史;⑤治史视野比较宽广。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特点①体例上:编年与叙事相结合。
②方法上:受智者学派的影响,表现出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理性分析精神和运用修辞手法。
1/4的篇幅是演说辞。
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及其贡献史学史想:在对史学的思考上,1.历史学的功用,对于修昔底德而言,历史书写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记录过去事件,更重要的是发现和阐明那些事件背后的一般性规律,以使历史能够成为现实生活的指导。
2.客观主义,修昔底德重视第一手资料,注重证据的批评,实事求是,被奉为客观主义的鼻祖,尽管他的历史书写并不是像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客观真实。
在对历史的思考上,1.人本史观:修昔底德受到当时的智者学派的影响,基本上排除了天命观,肯定人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
在对人的理解上,他是用抽象的和永恒的“人性”来分析和理解历史发展。
2.对历史原因的探求,修昔底德对于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
3.经济因素重要性,修昔底德已经认识到了经济在历史发展以及社会兴衰治乱中的作用。
史学贡献:希腊史学在修昔底德那里,形成了一个从神到人的过渡。
开创政治史、军事史模式。
1、可贵的古典人文主义精神,特重视人的地位,极少出现神鬼现象,他把人类历史从神人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这是史学发展的一个标志。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第一章古典史学(古希腊史学、古罗马史学)一、名词解释1、赫克泰阿斯希腊史学的摇篮---米利都人,希腊第一位历史家。
主要作品是《大地环游记》,其书的叙述特点是记实而非虚构。
赫克泰阿斯在介绍某民族时力求从历史根源上加以说明,体现了他超越本民族界限的世界眼光。
2、色诺芬色诺芬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成为过希腊三大历史家。
它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代表作为《希腊史》、《长征记》,并且《长征记》是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但是色诺芬的治史能力远不及他的前辈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
色诺芬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西方军事史上一位颇有才干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色诺芬写史注重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故其作品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色诺芬比其他人更重视社会经济生活,且作品内容富有文采。
3、李维古罗马著名史学家,其代表作是《建城以来史》。
李维的史学作品文笔优美,且体现出他垂训的思想,并开创了通史体例。
但是李维在写史时不但疏于对史料的考订和辨析,而且包含着宿命论及迷信观念。
4、波里比阿出身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显贵家族,著述颇多,但只有一部《通史》传世,而且残缺不全。
《通史》是一部断代史,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通史。
《通史》一书中体现了波里比阿关于真实的思想与获得真实的方法以及政体循环论和天命观的史学思想。
但是《通史》一书也体现了波里比阿由于语言平直,夹论夹序,思考较多,内容缺乏吸引力、在价值评估和史料选择上暴露出一些主观以致歪曲事实、英雄史观等不足之处。
二、问答题1、希罗多德及其史学思想希罗多德是古希腊三大历史家的第一位史学家,出身殷实,并因生活环境使他毫无民族偏见,代表作是《历史》。
希罗多德在西方史学史上既是结束希腊幼稚的早期史学的最后一位散文记事家,又是希腊史学进入成熟时期的第一位历史大家。
希罗多德是自觉运用历史批判方法集中研究特定重大历史时间和重大历史人物的第一人,为希腊人科学地关照自己、认识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神的谱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塔西陀效应当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说假话,做坏事。
==人物贡献===客观主义写史原则=塔西佗在西方历史学史上第1次明确地提出了“抽离自我,超然物外”的客观主义写史原则,这是塔西佗史学成就的最高体现,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对史学本体的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提出这种治史原则的前提,是对历史真实的执著追求。
塔西佗之前的西方古典史学家,尤其是古希腊史学家,已经成功地从具体的感性实践中抽象地概括出了历史学家应当秉持的最一般原则,即"求真求实"的原则;也归纳出史学的基本目标,即真实地记载历史的经验和过去的事实。
这些古典史学家很少涉及历史的理论问题,即使讨论到某些理论问题,也都集中于探讨实现"历史真实"的具体方法、特别是有关如何处理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的问题上。
他们中的有些人也发现了一些涉及史家本身的、妨碍再现历史真实的问题,但是往往只局限于从史学家个人的知识面的狭隘或者修养不足上去寻找答案,始终未能从中概括出造成史家记述失实的一般内在原因。
塔西佗生活在一个文网日密、但时张时弛的政治环境里,共和与专制、求实与实用的思想因素此消彼长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对社会进行全面彻底的控制,实用史学随之得以迅速发展。
塔西佗亲身经历了弗拉维王朝诸君主的暴政,切实感受到了思想专政的恐怖,亲眼目睹了当代罗马史学的腐败(即一味地为当朝元首唱赞歌)。
作为共和制度的拥护者和古典史学传统的继承者,他对专制统治和歪曲历史真实的行为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同时他也发现:以往罗马史学中之所以存在着"失真"现象,其主要关键就在于史学家的主观情感(如个人的爱憎好恶以及偏私之见等等)。
因而他认为,史学家如果要想为子孙后代负责,那就应该摒弃个人情感、始终保持超然中立的客观立场。
另外还要指出的一点就是:当塔西佗开始撰写历史著作、并提出这些客观主义治史原则的时候,恰逢政治环境变得相对宽松的时期,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我们在这一时期里可以按照愿望去想、按照心里想的去说了。
古罗马历史:塔西佗的《编年史》古罗马历史:塔西佗的《编年史》关键词:罗马帝制建立、塔西佗重新被发现前因罗马帝制建立:罗马帝国初期,政局动荡,多位暴君执政。
▲罗马帝国标志后果塔西佗重新被发现: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和马基雅维利等推崇塔西佗。
▲文艺复兴时期过程始末一、塔西佗完成了最后一本著作《编年史》公元117年左右,塔西佗完成了最后一本著作《编年史》,详细记述了罗马帝国早期的历史。
塔西佗是古罗马时期最伟大的史学家。
他秉持着客观的原则观察事物。
更重要的是,他敢于批判罗马帝国的暴政,以及人们谄媚而虚伪的丑态。
▲这本《编年史》是罗马史必读书二、塔西佗出生在贵族家庭塔西佗出生在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一度和小普林尼被奉为当时文学界的双壁。
他年轻时就开始担任公职,曾经位至执政官和行省总督。
长年的官场历练,使得塔西佗能够近距离接触国事的决策,还给予了塔西佗敏感的政治洞悉能力。
这都是作为一个史学家必不可少的。
四十岁左右时,塔西佗开始拿起笔来写作。
他笔耕不辍,陆续创作出五部史书,如今有两部长篇没能保留下全稿。
《日耳曼尼亚志》是塔西佗初期的短篇作品。
他曾在高卢担任行省官员,因而得以接触到日尔曼人,并发现了不少关于他们的原始习俗。
好奇心驱使他深入当地人的部落,去近距离地亲身考察。
比如,他惊奇地发现,一支部落有原始的森林崇拜。
他们进入森林举行宗教仪式时,会给自己套上锁链,如果不慎跌倒只能匍匐前进,以这种方式来表示对森林神灵的臣服。
再如,另一支部落在上战场前会集体发出一种呼啸声,如果声音较齐就是胜利的预兆,反之则会令他们士气不振。
▲塔西佗三、塔西佗寻求能够挽救罗马帝国的方法他还挖掘出日尔曼人的许多优点,比如体魄强健、民风淳朴等。
在观察不列颠人时,他赞叹于他们的团结一致,对光荣的追求和视死如归的豪情。
身在遥远的高卢和不列颠,塔西佗以热情的笔触描述着他的所见所闻,也因而养成了客观著史的习惯。
客观著史的思想在古希腊时期已有体现,但是塔西佗首次提出了“抽离自我,超然物外”的治史原则,这是西方史学在史学理论上的一大里程碑。
塔西陀的《编年史》书评塔西陀,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有着无与伦比的渊博知识和一双剥离事物外在表象直透本质的锐眼,再加上手中那支无比犀利的笔,或揭发、或鞑伐、或嘲讽,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一桩桩宫廷丑闻,谴责帝王的昏庸与残暴。
也正是由于他有这样的特点,才能写出这本千百年来一直给革命者以鼓舞,让独裁者如坐针毡的著作—《编年史》。
《编年史》也是他最后一部著作、最有特色一部著作,同时也是他最精彩的一部著作。
由于资料的散失,《编年史》的确切写作年代已经难以确定。
《编年史》全书记述的是提贝里乌斯、、卡里古拉、克劳迪乌斯和尼禄四个皇帝的当政时期,时间跨度不算大。
大约纵横54年的时间,是一部皇朝的断代史。
在这小范围的时间里,《编年史》以简洁、有力的文字风格和毫不避嫌、极度讽刺的刻画手法,深刻而生动地刻画了几个皇帝的形象,那批判的语言、嘲讽的语气把那些平时自诩为“君子”“圣人”的皇帝、贵族的荒诞生活,一一呈现在公众的眼前,剥去了他们那层最善伪装的“神圣”衣服,像一面镜子,把他一切丑恶都反射出来。
例如在《编年史》中描写提贝里乌斯的一封叙述他内心恐怖的信,他评论道:“毫无疑问,他(提贝里乌斯)的罪恶和他的丑行甚至已经使自己都感到痛苦了。
第一位贤人经常训的话决不是没有意义的:他说,如果暴君们的灵魂能放到光天化日下面的话,人们一定可以看到那上面的裂口和伤痕:正如鞭子可以在身体上留下伤痕一样、残酷、情欲和恶意也可以在人的精神上留下伤疤。
不管提贝里乌斯所处的皇帝的地位,还是他所处的隔绝状态,都不能使他不把他良心的痛苦和他自己应得的惩罚招供出来。
”这尖刻的语言,就像利箭一样、直截了当,射进每一个读者的心坎,通过谴责提贝里乌斯而暗指历史一切独裁者终会面临和提贝里乌斯相同的境况。
难怪后世的人们会由于塔西陀的反专制精神而称他为“暴君的鞭子”,说他的名字能使暴君变色,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也正由于《编年史》独特的文字风格,使它的文学价值足与它的史学价值相媲美,,可以不折不扣地称为古罗马帝国初期历史的一个绚丽绘卷,这个绘卷即使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也堪称罕有。
西方文化概论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长篇叙事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
《伊利亚特》描写希腊人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人战争第十年的故事。
《奥德赛》描写伊萨卡国王、远征洛伊的将领奥德修斯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荷马史诗不仅是古代欧洲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而且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早期历史的珍贵史料。
2、尼西亚公会议: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了《米兰敕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中取得了合法地位。
公元325年在他的主持下召开了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会议,即尼西亚会议。
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辩和皇帝的最终裁决,确定了圣子与圣父本体同一的正统教义,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基督教内部的分歧和分裂。
3、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希腊及爱琴地区古代文明的总称,是欧洲最早的奴隶制文明,是指爱琴海区域公元前3000后半期—公元前12世纪的出现青铜文化。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迈锡尼两大中心,这一时期,原始氏族制度逐步解体,奴隶制国家随之产生,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成为目前已知的欧洲古文明的渊源。
4、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是许多不同种族、民族、地区的神话传说相互混杂和历史演化的结果,是口头或文字上一切有关古希腊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宗教的组成部分之一。
5、赫西俄德的《神谱》:赫西俄德他在《神谱》这首长诗中把民间流传的纷繁凌乱的原始神话缀集为具有内在一致性和连贯性的体系神话,将一幅清晰明白的神族血缘谱系和人间英雄根源呈现于后世人们的眼前。
它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它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第二,它蕴含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
6、希腊悲剧:希腊悲剧基本上取决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
从剧情上看,希腊悲剧与此前的系统叙事诗所表现的古老家族的不幸遭遇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反映了那些显贵家族内部的伦理冲突。
填空题1、希罗多德——“史学之父”,他首创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正宗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判的方法撰述历史。
2、修昔底德——“政治史之父”,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政治军事史的范例,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
在近代英国史家麦考莱称他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修谟则认为“真正的历史学是从修昔底德开始的”。
3、李维称费边·匹克托为罗马“最古老的史家”,他的《罗马史》的问世可以视为罗马史学的开端。
4、客观主义史学的始作俑者是尼布尔·兰克,他将这种思想系统化并广为传播,使之成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史学思想的主流,在西方史学中被誉为“历史科学之父”5、菲舍被学界称之为“历史的批判学家”6、商博良是埃及学的奠基人。
7、老伽图是罗马史学的真正奠立者,他被称为“爱国史家”。
8、攸西比乌斯被后人称为“教会史学之父”著有《编年史》,被认为是教会编年史中最大的一部。
9、比德被人们称为“英国历史之父”他是诺曼底征服之前英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是《英吉利教会史》。
10、詹巴蒂·维柯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学术界倾向把他称作为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11、18世纪赫尔德被称为“浪漫主义史学之父”而卢梭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
12、老伽图用拉丁文字写作罗马史,首开拉丁史学之先河,其后拉丁作家纷出,且多有建树。
拉丁史学的发展主要有赖于撒路斯提乌斯和恺撒13、伊索克拉特大概是古希腊的第一位传纪作家,创立了西方史学传记体写作的新形式。
14、第一位拉丁史家是罗马贵族马可波·尔基乌斯·加图15、撒路斯提乌斯著有《碦提林阴谋》和《朱古达战争》并完整的保留下来。
16、汤普森被人们誉为“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17、“历史哲学”一词是伏尔泰最早开始运用的。
18、“历史主义”一词最早是在语言学家西莱格尔的一些关于语言学的零碎笔记中出现的,指“一种特别强调历史的哲学19、鄂图著有《编年史》等,近代德国史学家本亥姆称他为“中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干德拉哈称他达到了“中世纪历史家的高峰”,尉尔曼斯认为他是“第一次有世界历史联系概念的历史家“20、“全球历史观”是由历史学家杰佛里·巴勒克夫提出来的。
塔西佗《历史》与《编年史》创作方法比较研究作者:景士俊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4期摘要:塔西陀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通过对塔西佗两部长篇史著《历史》和《编年史》的创作方法进行比较,深入分析两部著作创作方法的差异,可见,《编年史》已初具“通史”体例特征。
塔西陀在古罗马史学和西方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塔西佗;《历史》;《编年史》;创作方法;体例中图分类号:K126 AX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4-0223-02塔西佗(Tacitus,约公元56—117年后)是白银时代拉丁文坛最出色的文法修辞学家。
耐人寻味的是,曾作为政治家、演说家和文学家而著称古代罗马的他,以后却是以历史学家的身份饮誉后世。
但是关于塔西佗个人的历史,世人知者甚少,除了从他的作品中能窥得一鳞半爪,只有其朋友小普林尼的11封信札是唯一可供佐证的文献。
因此,对其生平,不甚了然,仅能作出一点简单梳理。
一、塔西佗生平塔西佗的家世和出生地点已经无法准确考证。
他大约出生在一个高贵的旧贵族家庭里。
其父曾在高卢做官,地位颇高。
他生于公元55年左右,大概死于公元117年至120年之间;他一生历仕八帝,为官三朝。
在“五贤帝时代”,晚年的塔西佗全心著史,遂成一代大家。
塔西佗少从昆提良,阿朴尔和塞孔都斯等求学,终成一代演说家。
及长,娶塔西佗名门之女(执政官阿古利可拉女儿)为妻。
塔西佗在维提里乌斯朝晋身政界,之后担任财务官之职。
公元89至93年之间,赴外省为官。
在这段时期内,他可能游历过罗马帝国北部边境一带,他对于日耳曼人的知识大约就是在这时得来的。
公元97年,塔西佗回到罗马,任执政官。
公元112至116年间,他出任亚细亚行省总督。
宦海生涯,大抵如此。
其他情形,无从得知。
塔西佗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学家。
在塔西佗生前,其史著并未得到更多的赞誉;在中世纪,就更湮没无闻了。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文艺复兴时期,塔西佗以及作品备受推崇。
(0605)《西方史学通论》复习思考题一、填空1、在西方史学史上,曾经发生过4次重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世纪,第二次发生在公元()世纪,第三次发生在()时期,第四次发生在20世纪中期,即当代新史学的诞生。
2、()、()、()通常被认为是古希腊三大史学家。
3、()、()、()通常被认为是古罗马三大史学家。
4、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学者()所著《》被认为是近代史学理论的开山之作。
5、理性时代《》一书的作者、意大利学者()被认为是近代历史哲学的创始人。
6、在近代西方史学史上,被誉为“文化史之父”的是()国学者(),著有《路易十四时代》、《风俗论》等。
7、19世纪前期英国史学家的突出代表是《论英雄与英雄崇拜》的作者()和《希腊史》的作者()。
8、最能代表近代欧洲史学成就的,是英国学者()所著《》和()国学者()所著《教皇史》,它们被誉为近代史学“双璧”。
9、近代欧洲学者在史料整理方面成果斐然,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分别是德国史家集体编著的长达126卷的《》,英国学者集体编著的《》以及德国学者()主持编著的《拉丁铭文集成》。
二、名词解释1、希罗多德2、波里比阿3、基督教史学4、人文主义史学5、浪漫主义史学6、托马斯·卡莱尔三、简述题1、简述古罗马史学主要特点。
2、简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史学主要成就。
3、简述理性时代英国史学主要成就。
4、简述理性时代法国史学主要成就。
5、简述19世纪前期英国史学发展状况。
四、论述题1、比较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在史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2、比较李维和塔西佗的史学思想和方法。
3、评述兰克和兰克学派及其对国际史学的影响。
(0605)《西方史学通论》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填空1、5;4-5;文艺复兴(或者14-15、16世纪)2、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或者波里比阿)3、萨鲁斯特(或者恺撒)、李维、塔西佗4、波丹、《理解历史的方法》5、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新科学)、维科6、法国、伏尔泰7、T.卡莱尔、G.格罗特8、E.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德国、兰克9、德意志史料集成、不列颠史料集成、T.蒙森二、名词解释1、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公元前485-4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