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 格式:ppt
- 大小:869.50 KB
- 文档页数:32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核心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酸碱指示剂:通过紫色石蕊试液辨别溶液酸碱性:1、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具有酸性;2、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显碱性;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呈中性。
通过酚酞试液辨别溶液酸碱性:1、凡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显碱性;2、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无明显现象)的溶液显酸性或中性。
酸碱指示剂: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不同酸性溶液的酸性强弱不同,不同碱性溶液的碱性强弱也不同,为此,人们用酸度和碱度来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
用pH 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即溶液的pH 值)。
pH 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具体如下:1、pH=7 时,溶液呈中性;2、pH<7 时,溶液呈酸性,且pH 越小酸性越强;3、pH>7 时,溶液显碱性,且pH 越大碱性越强。
总之,pH从左向右酸性由强到弱直到呈中性,然后碱性由弱到强。
★pH试纸的使用方法: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取一小块 pH 试纸置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的中部,待试纸显色后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得知溶液的pH;2、检验气体的酸碱性:先用蒸馏水将一小块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手持另一端移动玻璃棒使试纸靠近气体,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气体性质。
※注意:1、试纸不可直接伸入溶液;2、试纸不可接触试管口、瓶口、导管口等;3、测定溶液的 pH 时,试纸不可事先用蒸馏水润湿,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被检验的 溶液,这会导致测量不准确;4、取出试纸后,应将盛放试纸的容器盖严,以免被实验室的一些气体污染。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在一定的 pH 值范围内发生的,我们把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 pH 值范围叫做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第七单元第3—4节溶液的酸碱性、中和反应【学习目标】1.掌握几种常见识别溶液酸碱性的方法2.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3.会进行中和反应的判断知道中和反应的应用。
4.准确分析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溶质成分的变化,并能验证5.运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6.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1.酸碱性识别2、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3、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溶质成分的变化及验证难点:从离子观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课时:3课时第一课型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让学生初步掌握酸碱性识别。
2、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3、了解中和反应及应用4、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5、通过老师批改作业收集学情为第二课型的精讲点拨做好针对性的准备。
第一学段:自主学习:【课堂目标】1.学生利用教学案和教材P12-P16进行自主学习。
2.根据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完成检测一。
3.通过老师批改收集学情。
导入:通常情况下,含有酸的物质有酸味,含有碱的物质有涩味和滑腻感。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品尝一些物质是否含有酸或碱,但化学药品不能品尝或触摸,又如何来确定某溶液的酸碱性?如何表示和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的不同?【学生活动一】:溶液的酸碱性阅读课本12-13页,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酸碱性的实质不同的酸溶液都显酸性,原因是,故微观看,酸性实质是的性质,所以酸的溶液一定呈酸性,但呈酸性的是酸的溶液;不同的碱溶液都显碱性,原因是,故微观看,碱性实质是的性质,所以碱的溶液一定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是碱的溶液。
2、溶液酸碱性的识别方法下面是对几种已知酸碱性的溶液进行的实验,请分析、思考、总结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和。
二者的变色情况是:紫色石蕊试液:(酸红碱蓝中不变)无色酚酞试液:【学生活动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阅读课本13-15页,回答下列问题1、化学家通常用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它的常见数值是从到。
初中化学下册常见的盐的化学性质一、盐溶液的酸碱性有的盐溶液呈中性:如NaCl 、KCl 、CaCl2、NaNO3 、KNO3 、Ca(NO3)2、Na2SO4、K 2SO4等盐溶液;有的盐溶液碱呈性:如Na2CO3、K 2CO3、NaHCO3、KHCO3等盐溶液;有的盐溶液呈酸性:如NaHSO4等盐溶液。
二、盐溶液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盐+ 金属1 → 金属2 + 新盐)注意:①金属1比金属2活泼;②、K、Ca、Na除外,因为它们太活泼可直接与水反应;③参加反应的盐必须能溶于水。
Fe + CuSO4=FeSO4 + Cu2Al + 3CuSO4=Al2(SO4)3 +3 CuCu +2 AgNO3= Cu(NO3)2 +2 Ag三、盐跟酸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CaCO3+ 2HCl =CaCl2+H2O + CO2↑Na2CO3+ 2HCl=2NaCl+H2O + CO2↑NaHCO3+ HCl= NaCl+H2O + CO2↑BaCl2+ H2SO4=BaSO4 ↓+2HClAgNO3+HCl =AgCl↓ +HNO3四、盐溶液和碱溶液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注意:参加反应的盐和碱需溶于水。
Na2CO3+Ca(OH)2 = CaCO3↓+2NaOHCuSO4+2NaOH=Na2SO4 + Cu(OH)2↓FeCl3+3NaOH=3NaCl+Fe(OH)3↓五、盐溶液跟另一种盐溶液生成另外两种新盐注意:参加反应的两种盐需溶于水。
NaCl+AgNO3=AgCl↓+NaNO3Na2SO4+BaCl2= BaSO4↓+2NaCl规律:酸、碱、盐之间起反应对反应物的溶解性的要求是:无酸参加需均溶。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酸碱性的定义2. 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3. 酸碱指示剂及其作用4. 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难点:pH值的计算及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讨论分析、讲解示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pH试纸等。
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醋酸、硫酸铜等。
3. 课件及教学素材。
一、溶液的酸碱性概念:1. 通过实验引入溶液的酸碱性概念,让学生观察不同酸碱性溶液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
2. 讲解溶液的酸碱性的定义,解释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二、pH值的表示方法:1. 讲解pH值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2. 演示如何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酸碱性溶液的pH值。
三、酸碱指示剂及其作用:1. 介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2. 讲解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现象。
四、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生产的关系:1. 通过实例讲解溶液的酸碱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酸碱性对环境、健康的影响。
五、溶液的酸碱性判断与实验: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验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酸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新课:讲解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pH值的表示方法以及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
2. 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方法:pH试纸、pH计。
3. 常见酸碱性溶液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溶液的酸碱性的基本概念和测定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方法。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碱性溶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醋、柠檬等,引入溶液的酸碱性概念。
2. 新课:讲解溶液的酸碱性的基本概念,介绍pH试纸和pH计的使用方法。
3. 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用pH试纸和pH计测定不同溶液的酸碱性。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碱性溶液,如土壤、自来水、饮料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溶液的酸碱性概念和实验过程。
2. 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3. 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材:pH试纸、pH计、各种溶液(如食醋、柠檬、肥皂水等)。
2. 准备多媒体课件。
3. 准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材料。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九、教学拓展:1. 酸碱中和反应: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酸碱平衡:简要介绍人体内酸碱平衡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以及pH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理解和掌握酸碱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溶液的酸碱性的定义酸碱性是指溶液中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与平衡溶液浓度的比值。
根据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可以将溶液分为酸性溶液、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 酸性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的溶液称为酸性溶液。
例如,盐酸溶液中H+离子浓度高于OH-离子浓度,因此为酸性溶液。
2. 中性溶液: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的溶液称为中性溶液。
例如,纯水溶液中H+和OH-离子的浓度都非常低,相等于平衡常数的值,因此为中性溶液。
3. 碱性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氢氧根离子浓度的溶液称为碱性溶液。
例如,氨水溶液中NH4+离子浓度较大,因此为碱性溶液。
二、pH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pH值是用于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指标,是对溶液中H+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通过pH值,可以直观地了解溶液的酸碱性。
pH值的计算方法如下:pH = -log[H+]其中[H+]表示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根据pH值的大小,可以将溶液分为以下几类:1. pH<7的溶液为酸性溶液,pH越小表示酸性越强。
2. pH=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表示溶液中酸性和碱性均相等。
3. pH>7的溶液为碱性溶液,pH越大表示碱性越强。
三、影响溶液酸碱性的因素1. 溶液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浓度:当溶液中酸性物质浓度较高,或碱性物质浓度较高时,溶液的酸碱性也相应增强。
2. 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其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例如,酸性物质可以释放出H+离子,而碱性物质则可以释放出OH-离子。
3. 溶解度:溶液中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也会对酸碱性产生影响。
溶解度较高的物质往往会增强溶液的酸碱性。
四、常见物质的酸碱性与pH值1. 酸性物质:如盐酸、硫酸、醋酸等,其水溶液的pH值一般小于7。
一、考点突破二、重难点提示重点:pH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难点:影响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因素。
考点精讲:知识点一:决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的因素在一定量的水溶液中,H+离子越多酸性越强,OH-离子越多碱性越强。
知识点二:溶液的酸碱度及表示方法1. 定义:溶液的酸碱度指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酸碱度是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种方法,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表示,pH的范围在0~14之间。
2. 溶液酸碱度和pH值的关系:=7 中性溶液>7 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大)【易错提醒】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O4溶液呈酸性,但属于盐溶液;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溶液呈碱性,但它也是盐溶液。
知识点三:pH的测定方法测定溶液pH通常用pH试纸和pH计。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为:测定时,将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简记为:“一放、二蘸、三滴、四比”。
【易错提醒】①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的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还可能溶解pH试纸上的一部分指示剂,致使比色时产生较大误差。
②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
因为将待测溶液滴到用水润湿后的pH试纸上,其溶质质量分数将变小。
对于酸性溶液来说,测得的pH偏大;对于碱性溶液来说,测得的pH偏小。
③用pH试纸只能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即测得的数值为整数。
知识点四: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范围的溶液里才能进行;②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于7的土壤中生长;③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 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
2. pH值的定义及其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3. 酸碱指示剂及其在检测溶液酸碱性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pH值的定义及其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2. 教学难点:pH值的计算及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液的酸碱性。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pH值的定义及其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酸碱指示剂在检测溶液酸碱性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溶液的酸碱性现象,引发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的好奇心。
2. 讲解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解释pH值的定义及其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3. 学生分组实验:用酸碱指示剂检测不同溶液的酸碱性,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pH值的定义及其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常用物品的酸碱性测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溶液的酸碱性概念和pH值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记录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对家庭常用物品酸碱性的测试结果。
七、教学拓展:1. 酸碱平衡:介绍酸碱平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人体内酸碱平衡的重要性。
2. 生活中的酸碱应用:探讨酸碱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加工、清洁剂的选择等。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pH试纸、指示剂等。
2.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过程和相关的概念图解。
初中化学溶液酸碱性的教案
主题:溶液酸碱性
目标:让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质,能够准确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进行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
一、导入(5分钟)
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产生的变化,引导他们探讨溶液的性质。
2.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溶液的酸碱性吗?溶液的酸碱性如何表示?
二、学习(15分钟)
1.教师讲解:介绍溶液酸碱性的概念,以及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2.学生讨论:讨论不同溶液的酸碱性质,如醋、苏打水、盐水等。
3.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酸碱中和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三、实践(20分钟)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确定不同溶液的酸碱性质。
2.实验报告:每组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溶液酸碱性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四、总结(5分钟)
1.学生总结: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总结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判断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2.提问: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怎样判断一个溶液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的?
五、作业(10分钟)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几个与溶液酸碱性相关的问题,并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2.作业检查:下节课之前,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并给予反馈。
六、延伸(5分钟)
1.延伸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溶液酸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饮食、药品等方面。
2.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课下继续加强对溶液酸碱性的理解。
化学初中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能够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2. 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3. 掌握溶液酸碱性的测定方法,能够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及药品,多媒体器材,网络及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胃酸过多、土壤酸化等,引发学生对溶液酸碱性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介绍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
2. 讲解pH的概念,介绍pH试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强调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不同的溶液(如食醋、氢氧化钠溶液等)和酸碱指示剂(如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溶液的酸碱性,尝试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
3. 让学生使用pH试纸对溶液的酸碱度进行测定,并记录结果。
四、总结与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溶液的酸碱性的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讨论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溶液的酸碱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酸碱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和测定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实验9《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初中化学实验9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学生实验报告
学校学生姓名
初中化学实验9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学生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表4
初中化学实验9《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学生操作评分表
学校学生姓名得分
监考老师签名:日期:
表5 初中化学实验9《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教师实验报告
学校教师姓名
表6
初中化学实验9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教师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表7
初中化学实验9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教师操作评分表
学校教师姓名得分
监考老师签名:日期:。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溶液的酸碱度及表示方法1. 溶液的酸碱性:溶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通常用指示剂来测定。
2. 溶液的酸碱度:指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酸碱度是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种方法.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表示。
3. pH的范围:0―14溶液酸碱度和pH值的关系溶液的pH值溶液的酸碱度<7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7中性溶液>7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大)(1)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O4溶液呈酸性,但属于盐溶液;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溶液呈碱性,但它也是盐溶液。
(2)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试纸。
pH的测定方法:测定溶液pH通常用pH试纸和pH计。
其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为:测定时,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简记为:“一放、二蘸、三滴、四比”。
改变溶液pH的方法:溶液的pH实质是溶液中H+浓度或OH-浓度大小的外在表现。
改变溶液中H+浓度或OH-浓度,溶液的pH就会发生改变。
方法一加水:只能改变溶液的酸碱度,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即溶液的pH只能无限地接近于7。
①向酸性溶液中加水,pH由小变大并接近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大于7(如下图所示)。
②向碱性溶液中加水,pH由大变小并接近于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如下图所示)。
方法二加酸碱性相同,pH不同的溶液:原溶液酸碱性不会发生变化,但混合后溶液的pH介于两种溶液之间:方法三加酸碱性相反的溶液: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可能等于7,若加入的溶液过量,原溶液的酸碱性就会与原来相反(如下图所示)。
pH值测定时的注意事项:①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的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还可能溶解pH试纸上的一部分指示剂,致使比色时产生较大误差。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结论:〔1〕但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但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注意: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过氧乙酸等〔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
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2〕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NaOH、Ca(OH)2等。
NaOH==Na++OH-;Ca(OH)2==Ca2++2OH-;〔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NaCl、NH4NO3等。
NaCl==Na++Cl-;NH4NO3==NH4++NO3-;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3.pH试纸的使用方法;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初中化学物质的酸碱性和pH值化学物质的酸碱性是指物质在溶液中释放或接受氢离子的能力。
pH 值则是用来测量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化学中物质的酸碱性及pH值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Ⅰ. 简介化学物质的酸碱性是指物质在溶液中的化学性质,通常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
酸性物质能在溶液中释放氢离子(H+),而碱性物质能在溶液中接受氢离子。
pH值是用来测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它的范围是0到14之间,数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数值越大表示碱性越强,7表示中性。
Ⅱ. 酸和碱的定义酸和碱是化学的基本概念,下面分别对它们进行定义。
1. 酸的定义酸是指具有酸性质的物质,它能够在水中释放出氢离子。
根据酸的强弱不同,可分为强酸和弱酸。
强酸能够完全解离,如硫酸(H2SO4),而弱酸只能部分解离,如乙酸(CH3COOH)。
2. 碱的定义碱是指具有碱性质的物质,它能够在水中接受氢离子。
同样根据碱的强弱不同,可分为强碱和弱碱。
强碱能够完全解离,如氢氧化钠(NaOH),而弱碱只能部分解离,如氨水(NH3(aq))。
Ⅲ. pH值的计算pH值是用来测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下面介绍pH值的计算方法。
1. pH值的计算公式pH值的计算公式为pH=-log[H+],其中[H+]表示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通过测定溶液中的[H+],我们可以得到相应的pH值。
2. pH值范围的解释pH值的范围是0到14之间。
当pH值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当pH值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而pH值等于7时,则表示溶液呈中性。
Ⅳ. 酸碱性指示剂酸碱性指示剂是用来检测溶液酸碱性的物质,下面介绍常见的酸碱性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
1. 酸性指示剂酸性指示剂在酸性条件下具有颜色变化的特性。
常见的酸性指示剂有苯红、甲基橙等,它们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或橙色。
2. 碱性指示剂碱性指示剂在碱性条件下具有颜色变化的特性。
常见的碱性指示剂有酚酞、甲基紫等,它们在碱性溶液中呈紫色或红色。
3. 中性指示剂中性指示剂在中性条件下保持原有颜色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