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 格式:ppt
- 大小:869.50 KB
- 文档页数:32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核心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酸碱指示剂:通过紫色石蕊试液辨别溶液酸碱性:1、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具有酸性;2、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显碱性;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呈中性。
通过酚酞试液辨别溶液酸碱性:1、凡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显碱性;2、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无明显现象)的溶液显酸性或中性。
酸碱指示剂: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不同酸性溶液的酸性强弱不同,不同碱性溶液的碱性强弱也不同,为此,人们用酸度和碱度来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
用pH 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即溶液的pH 值)。
pH 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具体如下:1、pH=7 时,溶液呈中性;2、pH<7 时,溶液呈酸性,且pH 越小酸性越强;3、pH>7 时,溶液显碱性,且pH 越大碱性越强。
总之,pH从左向右酸性由强到弱直到呈中性,然后碱性由弱到强。
★pH试纸的使用方法: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取一小块 pH 试纸置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的中部,待试纸显色后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得知溶液的pH;2、检验气体的酸碱性:先用蒸馏水将一小块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手持另一端移动玻璃棒使试纸靠近气体,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气体性质。
※注意:1、试纸不可直接伸入溶液;2、试纸不可接触试管口、瓶口、导管口等;3、测定溶液的 pH 时,试纸不可事先用蒸馏水润湿,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被检验的 溶液,这会导致测量不准确;4、取出试纸后,应将盛放试纸的容器盖严,以免被实验室的一些气体污染。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在一定的 pH 值范围内发生的,我们把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 pH 值范围叫做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第七单元第3—4节溶液的酸碱性、中和反应【学习目标】1.掌握几种常见识别溶液酸碱性的方法2.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3.会进行中和反应的判断知道中和反应的应用。
4.准确分析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溶质成分的变化,并能验证5.运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6.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1.酸碱性识别2、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3、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溶质成分的变化及验证难点:从离子观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课时:3课时第一课型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让学生初步掌握酸碱性识别。
2、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3、了解中和反应及应用4、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5、通过老师批改作业收集学情为第二课型的精讲点拨做好针对性的准备。
第一学段:自主学习:【课堂目标】1.学生利用教学案和教材P12-P16进行自主学习。
2.根据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完成检测一。
3.通过老师批改收集学情。
导入:通常情况下,含有酸的物质有酸味,含有碱的物质有涩味和滑腻感。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品尝一些物质是否含有酸或碱,但化学药品不能品尝或触摸,又如何来确定某溶液的酸碱性?如何表示和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的不同?【学生活动一】:溶液的酸碱性阅读课本12-13页,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酸碱性的实质不同的酸溶液都显酸性,原因是,故微观看,酸性实质是的性质,所以酸的溶液一定呈酸性,但呈酸性的是酸的溶液;不同的碱溶液都显碱性,原因是,故微观看,碱性实质是的性质,所以碱的溶液一定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是碱的溶液。
2、溶液酸碱性的识别方法下面是对几种已知酸碱性的溶液进行的实验,请分析、思考、总结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和。
二者的变色情况是:紫色石蕊试液:(酸红碱蓝中不变)无色酚酞试液:【学生活动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阅读课本13-15页,回答下列问题1、化学家通常用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它的常见数值是从到。
初中化学下册常见的盐的化学性质一、盐溶液的酸碱性有的盐溶液呈中性:如NaCl 、KCl 、CaCl2、NaNO3 、KNO3 、Ca(NO3)2、Na2SO4、K 2SO4等盐溶液;有的盐溶液碱呈性:如Na2CO3、K 2CO3、NaHCO3、KHCO3等盐溶液;有的盐溶液呈酸性:如NaHSO4等盐溶液。
二、盐溶液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盐+ 金属1 → 金属2 + 新盐)注意:①金属1比金属2活泼;②、K、Ca、Na除外,因为它们太活泼可直接与水反应;③参加反应的盐必须能溶于水。
Fe + CuSO4=FeSO4 + Cu2Al + 3CuSO4=Al2(SO4)3 +3 CuCu +2 AgNO3= Cu(NO3)2 +2 Ag三、盐跟酸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CaCO3+ 2HCl =CaCl2+H2O + CO2↑Na2CO3+ 2HCl=2NaCl+H2O + CO2↑NaHCO3+ HCl= NaCl+H2O + CO2↑BaCl2+ H2SO4=BaSO4 ↓+2HClAgNO3+HCl =AgCl↓ +HNO3四、盐溶液和碱溶液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注意:参加反应的盐和碱需溶于水。
Na2CO3+Ca(OH)2 = CaCO3↓+2NaOHCuSO4+2NaOH=Na2SO4 + Cu(OH)2↓FeCl3+3NaOH=3NaCl+Fe(OH)3↓五、盐溶液跟另一种盐溶液生成另外两种新盐注意:参加反应的两种盐需溶于水。
NaCl+AgNO3=AgCl↓+NaNO3Na2SO4+BaCl2= BaSO4↓+2NaCl规律:酸、碱、盐之间起反应对反应物的溶解性的要求是:无酸参加需均溶。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酸碱性的定义2. 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3. 酸碱指示剂及其作用4. 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难点:pH值的计算及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讨论分析、讲解示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pH试纸等。
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醋酸、硫酸铜等。
3. 课件及教学素材。
一、溶液的酸碱性概念:1. 通过实验引入溶液的酸碱性概念,让学生观察不同酸碱性溶液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
2. 讲解溶液的酸碱性的定义,解释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二、pH值的表示方法:1. 讲解pH值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2. 演示如何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酸碱性溶液的pH值。
三、酸碱指示剂及其作用:1. 介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2. 讲解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现象。
四、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生产的关系:1. 通过实例讲解溶液的酸碱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酸碱性对环境、健康的影响。
五、溶液的酸碱性判断与实验: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验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酸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新课:讲解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pH值的表示方法以及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
2. 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方法:pH试纸、pH计。
3. 常见酸碱性溶液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溶液的酸碱性的基本概念和测定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方法。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碱性溶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醋、柠檬等,引入溶液的酸碱性概念。
2. 新课:讲解溶液的酸碱性的基本概念,介绍pH试纸和pH计的使用方法。
3. 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用pH试纸和pH计测定不同溶液的酸碱性。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碱性溶液,如土壤、自来水、饮料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溶液的酸碱性概念和实验过程。
2. 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3. 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材:pH试纸、pH计、各种溶液(如食醋、柠檬、肥皂水等)。
2. 准备多媒体课件。
3. 准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材料。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九、教学拓展:1. 酸碱中和反应: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酸碱平衡:简要介绍人体内酸碱平衡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以及pH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理解和掌握酸碱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溶液的酸碱性的定义酸碱性是指溶液中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与平衡溶液浓度的比值。
根据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可以将溶液分为酸性溶液、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 酸性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的溶液称为酸性溶液。
例如,盐酸溶液中H+离子浓度高于OH-离子浓度,因此为酸性溶液。
2. 中性溶液: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的溶液称为中性溶液。
例如,纯水溶液中H+和OH-离子的浓度都非常低,相等于平衡常数的值,因此为中性溶液。
3. 碱性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氢氧根离子浓度的溶液称为碱性溶液。
例如,氨水溶液中NH4+离子浓度较大,因此为碱性溶液。
二、pH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pH值是用于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指标,是对溶液中H+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通过pH值,可以直观地了解溶液的酸碱性。
pH值的计算方法如下:pH = -log[H+]其中[H+]表示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根据pH值的大小,可以将溶液分为以下几类:1. pH<7的溶液为酸性溶液,pH越小表示酸性越强。
2. pH=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表示溶液中酸性和碱性均相等。
3. pH>7的溶液为碱性溶液,pH越大表示碱性越强。
三、影响溶液酸碱性的因素1. 溶液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浓度:当溶液中酸性物质浓度较高,或碱性物质浓度较高时,溶液的酸碱性也相应增强。
2. 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其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例如,酸性物质可以释放出H+离子,而碱性物质则可以释放出OH-离子。
3. 溶解度:溶液中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也会对酸碱性产生影响。
溶解度较高的物质往往会增强溶液的酸碱性。
四、常见物质的酸碱性与pH值1. 酸性物质:如盐酸、硫酸、醋酸等,其水溶液的pH值一般小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