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苏教版本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单元测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120.43 KB
- 文档页数:10
《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电子云是在空间各个方向上伸展程度相同的对称形状B. p电子云是平面“ 8”字形的C. 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一定为1s22s22p5D. 2d能级包含5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10个电子2. 下列图示中横坐标是表示元素的电负性数值,纵坐标表示同一主族的五种元素的序数的是()5. 下面有关“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 各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按p、d、f的顺序分别为3、5、7B. 只有在电子层、原子轨道、原子轨道伸展方向及电子的自旋状态都确定时,电子的运动状态才能被确定下来C. 原子核外可能有两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是完全相同的3.若某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价电子排布式为A. 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B. 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C. 该元素原子的M层共有8个电子D. 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3个未成对电子4. 下列各微粒中,各能层电子数均达到2n2的是(A. Ne, Ar B . F ,M(2+ C Al,『D . Cl ,ArD. 原子轨道伸展方向与能量大小是无关的6. 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跃迁到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热量B.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释放热量C. 转化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的能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D. 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7. 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A.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丫原子B. 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丫原子C. 2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的X原子和3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丫原子D. 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丫原子8. 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
第2课时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课后训练·巩固提升会应用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各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B )A.K>Na>LiB.F>O>SC.As>P>ND.O<N<C解析A、C两项中元素电负性的排序与“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的规律不符,错误;B项中元素电负性的排序与“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的规律相符,B正确;D项电负性大小顺序应为O>N>C,错误。
2.下列电子排布式所表示的原子中,第二电离能与第一电离能差值最大的是( A )A.[Ne]3s1B.1s22s22p2C.[Ne]3s23p5D.1s22s22p63s23p3解析A项,[Ne]3s1失去3s1上的一个电子后,变为全充满的相对稳定结构,第二电离能与第一电离能差值较大;B项,1s22s22p2第一电离能与第二电离能均为失去2p能级电子需要的能量,相差不大;C项,[Ne]3s23p5第一电离能与第二电离能均为失去3p能级电子需要的能量,相差不大;D项,1s22s22p63s23p3第一电离能与第二电离能均为失去3p能级电子需要的能量,相差不大。
3.下列关于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动性强于钠B.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C.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np6(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D.对同一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以上电子)而言,电离能:I1<I2<I3解析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说明钾失电子能力比钠强,所以钾的活动性强于钠,A项正确;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部分Ⅱ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Ⅲ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部分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Ⅵ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B项错误;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6(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达到稳定结构,很难失去电子,所以其第一电离能较大,C项正确;原子的逐级电离能随着原子失去电子数的增多而增大,D项正确。
福建省泉州2019年秋高三专题复习--原子结构与性质—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4d105s1的元素应在()A.s区、第五周期、IA族B.ds区、第五周期、IB族C.d区、第四周期、IB族D.ds区、第五周期、IA族2,某元素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元素为Mn元素B.该元素最高化合价为+7C.该元素属于d区元素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7个电子3.根据下列五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单位:kJ.molT),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元素代号11h13:4 Q2080400061009400R500460069009500S7401500770010500T5801800270011600U420310044005900A.元素的电负性最大的可能是Q元素B.R和S均可能与U在同一主族C.U元素可能在元素周期表的S区D.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2npi的可能是T元素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均是从ns】过渡到ns2np6B.所有的非金属元素都分布在p区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Is】的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D.元素周期表中第HIB族到第U B族的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统称过渡金属兀素5, 在元素周期表中,伯元素与铁元素同族,则祐元素位于。
A. s 区B. p 区C. d 区D. ds 区6, 第一电离能最小的金属、电负性最大的的非金属、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价电子排布为5d 106s 2)分别位于下面元素周期表中的()—. 11 1Illi Illi ___iill till . _ J . ■ 1. ■ .-i _ . ; . ■血i i i i i i 1 1 1 | 1 11 1■ ill • • i i 1 11::::::ds ;1::: J f 1 1 1 1 1 1------1 J 1 1 i 1 11i i i 1 i i DC i i i i i i ■ a • 1 e >11A. s 区、p 区、ds 区B. s 区、p 区、d 区C. f 区、p 区、ds 区D. s 区、f 区、ds 区7, 现有①、②、③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ls 22s 22p 63s 23p 4;②ls 22s 22p 63s 23p 3; (3)ls 22s 22p 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③〉②>①B.原子半径:①'②〉③C.电负性:③ > ② > ①D.最高正化合价:③ > ① > ②8, 己知X 、Y 是主族元素,I 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 1.根据如表所列数据判断,错误的是( )A. 元素X 的常见化合价是+1价B. 元素Y 是IIIA 族元素C. 若元素Y 处于第3周期,它的单质可与冷水剧烈反应D. 元素X 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1元素II I 2【3I4X500460069009500Y 58018002700116009,某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至第七电离能(kJ/mol )如下:II I2I 3I4I 5I 6I75781817274511575148301837623293该元素最有可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是()第2页,共33页A.I A b.ha c. nA D.IVA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s 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最近的S轨道和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同的新轨道②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都是越来越大③分子中键能越大,表示分子拥有的能量越高④所有的配合物都存在配位键⑤所有含极性键的分子都是极性分子⑥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⑦所有的原子晶体都不导电A.①②③B.①⑦C.④⑥⑦D.①④⑥11.下列叙述正确的个数是O①配位键在形成时,是由成键双方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②s-s6键与s-p6键的电子云形状相同③G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2,属于P区元素④下列分子键角大小由大到小为:COS>BC13>CC14>H2O>P4⑤冰中存在极性共价键和氢键两种化学键的作用⑥C u(OH)2是一种蓝色的沉淀,既溶于硝酸、浓硫酸,也能溶于氨水中⑦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立体构型不一定是正四面体形⑧键长:C-H⑨第一电离能:SiA.1B.2C.3D.412.气态中性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11),气态正离子继续失去电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依次称为第二电离能(【2),第三电离能03)……右表是第3周期部分元素的电离能[单位:eV(电子伏特)擞据。
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问题导入什么是原子?原子有哪些特点?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特点有:(1)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于原子核内;(2)核的体积很小,约为整个原子体积的10-15,因此,原子内原子核外有较大空间;(3)原子内原子核的密度非常大,约为金属铀密度(18.07 g·cm-3)的5×10倍。
知识预览1.氢原子光谱是由具有特定_________、彼此分离的_________所组成,即为线状光谱。
2.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1)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__________运动,并且__________能量。
(2)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__________的能量(E),而且能量是__________的,即能量是“__________”的,不能任意连续变化而只能取某些不连续的数值。
(3)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能量为E i)跃迁到另一个轨道(能量为E j)时,才会__________能量。
3.量子力学研究表明,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
轨道的类型不同,__________也不同。
人们用小写的英文字母s、p、d、f分别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
s轨道呈__________形,p轨道呈__________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
4.原子核外电子还有一种称为“__________”的运动。
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状态,通常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表示这两种不同的自旋状态。
5.为了形象地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分布状况,人们常用小点的__________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概率的大小。
点__________的地方,表示电子在那里出现的概率大;点__________的地方,表示电子在那里出现的概率小。
这种形象地描述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大小的图形称为__________图。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切四面体空间构型的分子内键角均为109°28′B. Cu(OH)2能溶于过量氨水形成[Cu(NH3)4]2+,中心离子为Cu2+,配体是NH3C.任何晶体,若含阳离子也一定含阴离子D.水分子稳定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作用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结构的表述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3.六氟化硫分子呈正八面体形(如图所示),在高电压下仍有良好的绝缘性,在电器工业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但逸散到空气中会引起温室效应。
下列有关六氟化硫的推测正确的是()A.六氟化硫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硫B.六氟化硫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六氟化硫分子中的S—F键都是σ键,且键长、键能都相等D.六氟化硫分子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4.从碘水中提取碘,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A.苯、酒精B.汽油、甘油C.四氯化碳、汽油D.二硫化碳、乙醇5.日常生活中用的防晒霜,如氨基苯甲酸、羟基丙酮等。
它们之所以能“防晒”是() A.因它们为有机物,涂用后形成了一层“保护层”B.因它们挥发时吸热,降低皮肤温度C.因它们含有π键,能够有效吸收紫外线D.因它们能与皮肤形成一层“隔热层”,阻碍照射6.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没有π键的是()A. CO2B. N2C. CH≡CHD. HClO7.下列含氧酸中酸性最弱的是()A. HClOB. HNO3C. H2SO4D. HIO48.下列各组微粒的空间构型相同的是()①NH3和H2O①NH和H3O+①NH3和H3O+①O3和SO2①CO2和BeCl2①SiO和SO①BF3和Al2Cl6A.全部B.除①①①以外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9.H2O分子中每个O原子结合2个H原子的根本原因是()A.共价键的方向性B.共价键的饱和性C.共价键的键角D.共价键的键长10.在分子结构中,当a、b、x、y为彼此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称此分子为手性分子,中心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
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依据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酸性:H2SiO3>H2CO3B.热稳定性:H2Se>H2S>H2OC.碱性:CsOH>Ca(OH)2D.若离子半径:R2->M+,则原子序数:R>M2.a元素的阴离子、b元素的阴离子和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已知a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则a、b、c三种离子半径大小的顺序是()A. a>b>cB. b>a>cC. c>a>bD. c>b>a3.查阅元素周期表,不能较快得到的信息是()A.元素符号B.核外电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D.原子结构示意图4.短周期元素A、B、C、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E2+与D的简单阴离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他层电子数之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的非金属性最强,可与E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B.元素D可形成三种价态的酸,且酸根离子均能促进水的电离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E>D>B>A>CD. C、D元素形成的最简单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D<C5.下列关于电离能和电负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元素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B.同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C.根据元素逐级电离能的数值可以确定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D.在形成化合物时,元素的电负性大的显正价,电负性小的显负价6.下列关于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A.炽热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生成连续光谱B.各种原子的线状光谱中的明线和它的吸收光谱中的暗线必定一一对应C.气体发出的光只能产生线状光谱D.甲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低温的乙物质蒸气可得到甲物质的吸收光谱7.下列电子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正确的是()A. C的轨道表示式:B. C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2C. N的轨道表示式:D. Br-的电子排布式:[Ar]3d104s24p6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s区都是金属元素B. s区都是非金属元素C. 0族在p区D.所有非金属元素都在p区9.下列能层中,有f能级的是()A. KB. LC. MD. N10.下列有关电子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电子云形象地表示了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B.电子云是用统计的方法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所以是客观存在的C.常根据电子云的疏密程度来表示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大小D.电子云是电子运动的统计结果,它好像形成了一团带负电荷的云,包围在原子核的外边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欲研制新农药,应着重研究非金属元素化合物B.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应在过渡元素中寻找C.当发现第七周期零族元素时,其原子序数肯定是118D.第七周期零族元素是金属元素12.在对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中,确定一个“轨道”的方面包括()①电子层①轨道类型①电子云的伸展方向①电子的自旋状态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D. ①13.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12s2的Y原子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C.2p轨道上有一个未成对的电子的X原子与3p轨道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的电子的Y原子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14.下图表示前20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和气态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eV)的变化关系,其中A,B,C各点表示的元素是( )A. N、S、PB. F、Cl、OC. He、Ne、ArD. Si,C,B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所有原子都处于基态B.同一原子处于激发态时的能量一定高于基态时的能量C.无论原子种类是否相同,基态原子的能量总是低于激发态原子的能量D.激发态原子的能量较高,极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二、实验题(共2小题)16.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所需仪器:①_________,①_________,①_________,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精准练习一、单选题(共13题)1.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元素Z位于第四周期,W、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氢化物热稳定性:X Y>B.原子半径:Z Y X>>ZYC.可以推测Z是半导体材料,Z与Y可形成化合物3D.电负性:W Z>2.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C为同主族元素,A、B、C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B>C>D>AB.B的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C.元素D的单质是一种有毒气体D.元素A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VIA族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①位于第二周期IV A族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①>①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①>①D.①、①、①、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4.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Q和W元素形成化合物QW2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T的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C.R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D.元素的非金属性:Q强于W5.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一种新型漂白剂的结构如题图所示。
其中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两倍,基态时Z原子K、L层上的电子总数是3p原子轨道上电子数的两倍,Y与Z位于不同周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Y<X<ZB.第一电离能:W<X<YC.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6.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Z均可与X形成含10个电子的分子,且第一电离能Y>Z。
第十二章物质结构与性质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1.能层和能级(1)能层: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2)能级: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不同能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
(3)能层与能级的关系(1)电子云①由于核外电子的概率分布图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为电子云。
②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2)原子轨道原 子 轨 道⎩⎪⎪⎪⎪⎪⎨⎪⎪⎪⎪⎪⎧轨道形状⎩⎪⎨⎪⎧ s 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p 电子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各能级上的原子轨道数目⎩⎪⎨⎪⎧s 能级 1 个p能级 3 个d 能级5个f 能级7个……能量关系⎩⎪⎨⎪⎧①相同能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 s <n p <n d <n f②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1s <2s <3s <4s ……③同一能层内形状相同而伸展方向不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如2p x 、2p y、2p z轨道的能量相等3.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排布原则[提醒] 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 6、d 10、f 14)、半满(p 3、d 5、f 7)、全空(p 0、d 0、f 0)时原子的能量最低,如24Cr 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 54s 1,29Cu 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4s 1。
(2)填充顺序——构造原理(3)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3s23p4(1)电子的跃迁(2)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知识点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1)主族(3)过渡元素(副族和第Ⅷ族):(n-1)d1~10n s1~2(Pd、镧系和锕系元素除外)。
3.元素周期表的分区与价电子排布的关系(1)周期表的分区(2)各区价电子排布特点4.电离能6.对角线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如。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复习讲义1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基态决定生活这个游戏的难易程度,而能级选择决定生活的舒适程度”。
一、最基础的是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一)会背1-36号元素、7个主族和零族的元素名称、符号和原子序数。
(二)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遵循三大原理:能量最低原理(不是原子轨道能量低,而是电子占据该轨道后能量要低),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例:(2018国Ⅰ)下列Li 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______、______(填标号)。
答案:D C2、核外电子的排布方法——“向左斜上45°角排布”注意辨析几个基本概念:电子云、能层(K,L,M,N等)、能级(s,p,d,f等)、原子轨道(每个能级都有若干个原子轨道)、未成对电子(出现在电子数不为2的原子轨道,如3s23p3、3s23p4)、价电子(外围电子)、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每个电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基态、激发态。
特别提醒不要把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写成(n-1)d10ns2np1~6,它们是ns1~2或ns2np1~63、“两种特例”——VIB族的24Cr、42Mo(为什么其他两种元素不同?)和IB族的29Cu、47Ag等4、常见题型(1)给原子序数或元素符号书写电子排布方式注意审题,看清题目要求书写的是什么?要正确分清六种形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电子排布式、价电子(也叫外围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也叫电子排布图或轨道排布图)、价电子(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
例:书写电子排布式、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ⅠFe2+ⅠNi(CO)4中的Ni③[Cu(NH3)2]Cl中的Cu。
[Cu(NH3)Cl]Cl呢?解析:Ⅰ[Ar]3d64s2→[Ar]3d6 3d6Ⅰ[Ar]3d84s2 3d84s2练习:(1)(2019国Ⅰ)Sm 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
专题4测评(A)(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使用微波炉加热,具有使物质受热均匀、表里一致、速度快、热效率高等优点,其工作原理是通电后炉内的微波场以几亿的高频改变电场的方向,水分子因而能迅速振动,产生热效应,这是因为( )。
A.水分子具有极性共价键B.水分子中有共用电子对C.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D.水分子是极性分子答案:D解析:只有极性分子才能在电场中定向移动,非极性分子几乎不发生定向移动。
水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2.形成下列分子时,一个原子用sp3杂化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成键的是( )。
A.BF3l4C.NH 3D.H 2O 答案:B解析:NH 3、H 2O 为中心原子的sp 3杂化轨道和H 的s 轨道成键。
BF 3中B 采取sp 2杂化。
3.北京冬奥会首次选用CO 2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
下列关于CO 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固态CO 2是分子晶体 B.电子式为 ··O······C ··O······C.是直线形分子D.是非极性分子 答案:B解析:CO 2由分子构成,为分子晶体,A 项正确;CO 2的电子式为O········C ····O ····,B 项错误;CO 2中碳原子无孤电子对,是直线形分子,C 项正确;CO 2是直线形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D 项正确。
4.据报道,大气中存在一些潜在的温室气体SF 5—CF 3,虽然其数量有限,但它是已知气体中吸热最高的气体。
第35讲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考纲要求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2.了解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
3.了解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能根据元素电负性说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考点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1.电子层、原子轨道(1)电子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电子的能量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电子层。
通常用K、L、M、N……表示,能量依次升高。
(2)原子轨道:①同一能层里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原子轨道,通常用s、p、d、f等表示,同一电子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依次升高,即:E(s)<E(p)<E(d)<E(f)。
②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核外经常出现的区域。
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特别提醒第一电子层(K),只有s轨道;第二电子层(L),有s、p两种原子轨道,p轨道上有三个原子轨道p x、p y、p z,它们具有相同的能量;第三电子层(M),有s、p、d三种轨道。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能量最低原理:即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如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注意所有电子排布规则都需要满足能量最低原理。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如2s轨道上的电子排布为,不能表示为。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如2p3的电子排布为,不能表示为或。
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3d54s1。
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第1课时配合物的形成课后训练·巩固提升会应用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物质不是配合物的是( D )A.K2[Co(SCN)4]B.Fe(SCN)3C.CuSO4·5H2OD.NH4Cl项,Co2+提供空轨道、SCN-提供孤电子对而形成配位键,所以该物质属于配合物,不符合题意;B项,Fe3+提供空轨道、SCN-提供孤电子对而形成配位键,所以该物质为配合物,不符合题意;C项,Cu2+提供空轨道、水分子中氧原子提供孤电子对而形成配位键,所以该物质属于配合物,不符合题意;D项,N H4+中是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氢离子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但NH4Cl不是配合物,符合题意。
2.(江苏南通高二检测)现有Ti3+的配合物[TiCl(H2O)5]Cl2·H2O,其中[TiCl(H2O)5]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分别是( D )A.离子键、配位键B.非极性共价键、配位键C.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D.极性共价键、配位键]2+中含有非金属原子之间的极性共价键(氧氢键)以及配2O)5位键。
3.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B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B.沉淀溶解后,生成深蓝色的[Cu(NH3)4]2+C.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乙醇,溶液不发生变化D.在[Cu(NH3)4]2+中,Cu2+提供孤电子对,NH3中氮原子提供空轨道,继续加入氨水生成[Cu(NH3)4]2+,铜离子浓度减小,A错误,B正确;加入乙醇后有深蓝色晶体[Cu(NH3)4]SO4·H2O析出,C错误;在[Cu(NH3)4]2+中,NH3分子中的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Cu2+提供空轨道,D错误。
4.(江苏盐城高二检测)若X、Y两种粒子之间可形成配位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X、Y只能是离子B.若X提供空轨道,则配位键表示为X→YC.X、Y分别为Ag+、NH3时形成配位键,Ag+作配位体D.若X提供空轨道,则Y至少要提供一对孤电子对,也可以是分子或原子,故A错误;若X提供空轨道,则配位键应表示为Y→X,故B错误;X、Y分别为Ag+、NH3时形成配位键,含有孤电子对的NH3作配位体,故C错误;若X提供空轨道,则Y至少要提供一对孤电子对,故D正确。
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 ①1s22s22p63s23p3①1s22s22p3①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①>①>①>①B.原子半径:①>①>①>①C.电负性:①>①>①>①D.最高正化合价:①>①=①>①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A.室温下,0族元素的单质均为气体B.同一周期(第1周期除外)元素中,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C.同一周期(第1周期除外)元素中,第①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D.同主族(第①A族除外)元素中,第2周期元素的电负性最小3.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
Y的原子半径比X的大,X与W同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B.元素X、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C.元素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D. Y、W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均能溶解Z的氢氧化物4.下列电子排布式表示的是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是()A. 1s22s22p63s13p3B. 1s22s22p63s23p63d104s14p1C. 1s22s22p63s23p63d24s2D. 1s22s22p63s23p63d104s14p25.下列离子与氖原子具有不相同核外电子数的有()A. Na+B. F﹣C. Al3+D. S2﹣6.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方便简明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图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钙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B.钙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C.钙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0个质子D.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0g7.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A. .两种原子的电子层上全部都是s电子B. 3p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3p亚层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D.原子核外的M层上的s亚层和p亚层都填满了电子,而d轨道上尚未有电子的两种原子8.具有以下结构的原子,一定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原子B.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原子C.次外层无未成对电子的原子D.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9.按Si、P、S、Cl的顺序递增排列的是()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①最高化合价①第一电离能 ①电负性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10.元素周期表中能稳定存在且电负性相差最大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 HIB. LiIC. CsFD. KI11.元素X的最高正价和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元素Y原子次外层与元素X原子次外层均为8个电子,X、Y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X、Y形成的化合物是()A. MgF2B. MgCl2C. CaCl2D. CaBr212.核外电子排布中d能级最先出现在哪个能层是()A. NB. MC. LD. K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级就是电子层B.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C.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D.不同能层中的s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14.若某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B.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C.该元素原子的M层共有8个电子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15.下列各能层,不包含p能级的是()A. N能层B. M能层C. L能层D. K能层二、实验题(共2小题)16.某同学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研究第11﹣18号部分元素的性质变化(1)指出①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2)实验①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项目是_________(填序号)(3)写出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4)①中密封油H2S的玻璃管加热后出现黄色固体,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密封有HCl的玻璃管无明显现象.该实验说明非金属性:S_________Cl(填“强于”或“弱于”)17.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所需仪器:①_________,①_________,①_________,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4)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实验现象(E)为_________;(5)此实验的结论:_________.三、填空题(共3小题)18.已知几种元素原子的核外原子结构或核外电子排布或价电子排布情况,分别判断其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并指出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9.判断半径大小并说明原因:(1)Sr 与Ba (2)Ca 与Sc (3)Ni 与Cu (4)S 2-与S(5)Na +与Al 3+(6)Sn 2+与Pb 2+(7)Fe 2+与Fe 3+20.写出下列粒子的电子排布式.并据此写出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V : 位置(周期族)24Cr : 位置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①为S,①为P,①为N,①为F,由于P的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所以其第一电离能大于S的第一电离能。
2.【答案】A【解析】0族元素为稀有气体,其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A项正确;同一周期(第1周期除外)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呈增大趋势,故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B项错误;同一周期(第1周期除外)中,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①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C项错误;同主族(第①A族除外)中,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故第2周期元素的电负性最大,D项错误。
3.【答案】D【解析】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Z是Al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X与W同主族,则W、X是第①A~①A族元素;Y的原子半径比X 的大,则X、Y分别在2个不同周期;Y是第①A~①A族元素,所以W、X是第①A族元素,X是O元素、W是S元素;Y是①A族元素,是Na元素。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S)<r(Al)<r(Na),A 错误;元素O、Na能形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B错误;O的非金属性比S强,故H2O热稳定性比H2S强,C错误;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碱NaOH反应,又能与强酸H2SO4反应,D 正确。
4.【答案】C【解析】A项,S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错误;B项,Zn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0,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错误;C项,T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正确;D项,G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1,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错误。
5.【答案】D【解析】Ne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0,A.钠离子核外电子数=11﹣1=10,故A正确;B.氟离子核外电子数=9+1=10,故B正确;C.铝离核外电子数=13﹣3=10,故C正确;D.硫离子核外电子数=16+2=18,故D错误;6.【答案】C【解析】A由上图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故A错误;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钙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故B错误;C由上图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和“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可知,钙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0个质子,故C正确;D由上图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0,单位为“1”,而非“克”.故D错误.7.【答案】B【解析】电子层上全部都是s电子的原子有1s1,1s2,1s22s1,1s22s2,显然不一定属于同一周期,故A 错误;3p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为1s22s22p63s23p2,3p亚层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为1s22s22p63s23p5,分别属于Si和Cl,是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为Ne,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为F-、Na+、Mg2+等,不一定同一周期;M层上的s亚层和p亚层都填满了电子,而d轨道上尚未有电子的原子有1s22s22p63s23p6,1s22s22p63s23p64s1,1s22s22p63s23p64s2,显然不一定是同一周期。
8.【答案】D【解析】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原子为0族元素;第四周期中的副族元素Sc、Ti、Mn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均为4s2;所有元素的原子次外层均无未成对的电子;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一定是ns2np3,位于①A族。
9.【答案】B【解析】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逐渐增大,电负性逐渐增大。
由于P原子的3p轨道中电子是处于半充满状态,稳定性强,所以P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S原子的,答案选B。
10.【答案】C【解析】电负性最大的为F元素,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且能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为Cs,故选C。
11.【答案】C【解析】X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6,说明X为卤素,且次外层为8个电子,该元素为Cl,与Cl-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的Y元素按题意只能是Ca2+,故C正确。
12.【答案】B【解析】核外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称电子层,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一般情况下,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第一到第七电子层依次为K、L、M、N、O、P、Q层上,根据构造原理,各能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K层有1个轨道(叫s轨道),L层有4个轨道(1个2s轨道,3个2p轨道),M层有9个轨道(1个3s轨道,3个3p轨道,5个3d轨道),所以核外电子排布中d能级最先出现在M能层,13.【答案】B【解析】A.能层是电子层,能级是电子亚层,故A错误;B.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但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排列电子时这几条规律都要考虑,故B正确;C.同一能层的不同能级能量不同,且按s、p、d…规律依次增大,故C错误;D.不同能层中的s能级的能量高低不同,能层数越大其s电子能量越大,故D错误;14.【答案】B【解析】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5s2,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只有4d1中的一个未成对电子,A项错误;由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该元素原子有5个电子层,M层共有18个电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C,D错误,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