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2-第八章 桩基础1 fanzhechao
- 格式:ppt
- 大小:12.52 MB
- 文档页数:119
桩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第一章:桩基础概述1.1 桩基础的定义和分类1.2 桩基础的优缺点1.3 桩基础的应用范围第二章:桩的受力分析2.1 桩的受力特性2.2 桩的荷载传递机理2.3 桩的承载力计算第三章:桩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1 桩的设计原则3.2 桩的设计方法3.3 桩的设计注意事项第四章:桩基础施工技术4.1 桩的施工方法4.2 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4.3 桩基础施工安全措施第五章:桩基础的检测与验收5.1 桩基础检测方法5.2 桩基础验收标准5.3 桩基础验收程序第六章:桩基础工程案例分析6.1 案例一: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6.2 案例二:桥梁桩基础设计6.3 案例三:道路工程桩基础设计第七章:桩基础的抗震设计7.1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7.2 桩基抗震设计的方法7.3 桩基础抗震设计实例分析第八章:桩基础的维护与修复8.1 桩基础的维护措施8.2 桩基础的常见问题及修复方法8.3 桩基础的长期性能评估第九章:桩基础的环境影响与对策9.1 桩基础施工对环境的影响9.2 环境保护在桩基础施工中的重要性9.3 桩基础施工环境保护对策第十章:桩基础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桩基础设计的创新技术10.2 桩基础设计的可持续发展10.3 桩基础设计在未来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桩基础的受力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补充和说明:桩基础的受力特性是理解其工作原理的关键。
桩的荷载传递机理涉及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下的桩身应力分布、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发挥等。
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动画演示来加深学生对这一复杂过程的理解。
重点二:桩的承载力计算补充和说明:桩的承载力计算是桩基础设计的核心内容。
涉及不同土层的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以及群桩效应等因素。
教学中应强调公式推导和实际工程案例的结合,以及各种计算方法的应用和比较。
重点三:桩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补充和说明:桩的设计原则包括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合理性等。
设计方法涉及静力法、动力法和基于经验的简化方法。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课 程 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 班 级 市政10-3 姓 名 汪 波 学 号 31100303 指导教师 梁师俊城 市 建 设 工 程 系2010级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目录地质及水文资料 (1)第1章桩基础类型的选择 (1)1.1.承台地面标高的考虑 (1)1.2.柱桩桩基和摩擦桩桩基的考虑 (1)1.3.柱型与成桩工艺 (1)第2章桩径、桩长拟定 (2)2.1.桩径拟定 (2)2.2.桩长的拟定 (2)第3章估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3)第4章确定基桩根数及其平面布置 (4)4.1.桩的根数n的估算 (4)4.2.桩间距d的确定 (4)4.3.桩的平面布置:采用单排桩桩行列式的布置,如图: (5)第5章内力计算 (6)5.1.桩的b计算宽度 (6)15.2.基础变形系数 (6)5.3.单排桩式桥墩承受桩柱顶荷载时的作用效应及位移基础计算 (7)5.3.1. 底面或局部冲刷线处桩的作用效应: (7)5.3.2. 底面或局部冲刷线处作用单位“力”时,该截面产生的变位 (7)5.3.3. .地面或局部冲刷线处桩变位 (8)5.3.4. 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深度z处桩各截面内力 (8)第6章验算桩的受力 (10)6.1.桩身的轴向受力 (10)6.2.验算桩身的截面强度和配筋计算 (10)6.2.1. 主筋,截面配筋 (10)6.2.2. 箍筋与骨架钢筋 (11)第7章桩基础整体承载力验算 (12)7.1.地基强度验算 (12)【参考资料】 (13)地质及水文资料选取第Ⅴ层,密实粗砂;地基土的密实粗砂浮重度γ=19.5KN/m3;地基土比例系数m=100 KN/m4;地基土的极限摩擦阻力τ=120kPa;内摩擦角ψ=40。
;黏聚力[σ0]=500 kPa;河底底面标高为5m;常水位标高为8.5m;局部冲刷线标高为-1.0m;一般冲刷线标高为2.0m。
第1章桩基础类型的选择1.1. 承台地面标高的考虑根据规范JTJO24-85,承台的高度不宜小于1.5m,取承台高度为1.5m结合分析所给的地质要求和现场的条件,选择低桩承台。
第八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概述桩基础与深基础适用范围概述 深基础的类型深基础的特点按承载性状分类按桩的使用功能分类按桩身材料分类桩及桩基础的分类 按桩的施工方法分类按成桩方法分类按桩径大小分类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单桩水平承载力 桩的承载力 桩身材料验算群桩竖向承载力 桩的负摩阻力选择桩的类型确定桩的规格与单桩竖向承载力桩基础设计 计算桩的数量进行平面布置桩基础验算桩承台设计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深基础 箱桩基础大直径桩墩基础深基槽护坡工程 桩基础与深基础1.桩基础与深基础适用范围(1)天然地基土质软弱若遇天然地基土质软弱,设计天然地基浅基础不满足地基承载力或变形的要求,或采用人工加固处理地基不经济,或时间不允许时,则可采用桩基础或深基础。
(2)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尤其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必须满足地基基础稳定性要求。
例如,在地震区,基础埋置深度d不应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采用浅基础,难以满足此要求,只能用桩基础或深基础。
(3)重型设备重型设备或超重型设备置于一般的天然地基浅基础上,地基将发生强度破坏。
2.深基础的类型深基础类型包括:桩基础,大直径桩墩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箱桩基础和高层建筑深基坑护坡工程等。
其中以桩基础应用最广。
3.深基础的特点(1)深基础施工方法较复杂、埋置深度较大(一般基础埋深大于5m的称为深基础);(2)深基础的地基承载力高;(3)深基础施工需专门设备;(4)深基础技术较复杂;(5)深基础的造价往往较高;(6)深基础的工期较长。
二、桩及桩基础的分类1.按承载性状分类桩按承载性状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
(1)摩擦型桩摩擦型桩分为以下两个类型:①摩擦桩。
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即纯摩擦桩,桩端阻力可忽略不计,如图8-1-1(a)所示。
②端承摩擦桩。
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占少量比例,“端承”为形容摩擦桩的,但不能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