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训练
- 格式:ppt
- 大小:222.00 KB
- 文档页数:10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专项训练【知识梳理】 2009年3月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者不同的一个选项。
1.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范增数目.项王B. 云青青兮欲雨.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1999年上海卷)2.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正.本清.源B.狼.奔豕.突C.规.行矩.步D.草.行露.宿(2000年春季上海卷)3.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春华.秋实B. 袖.手旁观C. 穷.形尽相D. 夏雨雨.人(1998年上海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斗.折蛇行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C. 其一犬.坐于前D. 予分.当引决(1996年上海卷)答案:1.D 2.A 3. C 4.B解析:1.题干和 D 项是使动用法,A、B、C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2.题干和 B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A 项为使动用法。
3. 题干和C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另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4.题干和B项都是名词作动词,另三项是名词作状语。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文言文专项训练(3)词类活用一、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名词活用为动词(1)籍.吏民,封府库。
(《鸿上宴》)()(2)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4)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5)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6)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7)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8)权.,然后知轻重。
(《孟子·梁惠王上》)()★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2)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3)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4)峨.大冠,拖长绅。
(《卖柑者言》)()(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3.动词活用为名词(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3)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捕蛇者说》)()★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
(《陈涉世家》)()()(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齐醒晋文之事》)()(4)乘坚.策肥.,履丝缟。
(《论贵粟疏》)()()★5.名词作状语(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2)(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5)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6)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名词作状语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专项测试题一、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30×1分)1、鞭数十2、果然鹤也3、天雨墙坏4、稍稍宾客其父5、父利其然也6、愿为市鞍马7、不能名其一处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9、香远益清10、互相轩邈11、名之者谁12、有仙则名13、有龙则灵14、不蔓不枝15、欲穷其林16、窗扉洞开17、当窗理云鬓18、其一犬坐于前19、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0、父异焉21、虽乘奔御风22、猛浪若奔23、春风又绿江南岸24、凄神寒骨25、邑人奇之26、侣鱼虾而友麋鹿27、渔人甚异之28、死国可乎29、温故而知新30、被坚执锐二、判断下列句子的类型(24×1分)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子何恃而往?3、此为何若人?4、微斯人,吾谁与归?5、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7、孔子云:“何陋之有?”8、何用识夫婿。
9、问女何所思。
10、借(于)旁近与之。
11、屠惧,投以骨12、蒙辞以军中多务。
1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4、醒能述(之)以文者。
1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6、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17、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8、尝贻余核舟一(枚)。
1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0、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1、帝感其诚22、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3、中轩敞者为舱。
2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三、文言文阅读(一)曾子杀彘选自《礼记》【选文】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②。
”适市回③,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⑥。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
”遂烹彘也⑾。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
文言文实词用法练习(一)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梁以此奇籍B、天下苦秦久矣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1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词类活用练习(三) 动词的使动用法一、1下:使动用法,使……放下来2屈:使动用法,使……屈居3窜:使动用法,使……出走4闻:动词使动,使……听5活:使动用法,使……活,救活6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7内:使动用法使……进入,接纳8舞:使动用法,使……起舞9泣:使动用法,使……哭泣。
10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侵损、削减11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12亡:使动用法使……灭亡13却:使动用法,使……退却14斗:使动用法,使……争斗15亡:动词使动,使……灭亡16负:使动用法,使……承担17归:使动用法,使……回去18 终:动词使动,使……结束19、赐:动词作名词,恩赐20、传:.动词作名词,流传下来的文字21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之物词类活用练习(四)形作动、名一、1敝,形作动,损害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明3形作动,完善4完好保全;形容词作动词5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到尽头6形容词用作动词对……友善、交好7形容词作动词,穷尽8使动用法,使……受苦 9小弱,形作动,变小变弱 10弱,使动用法,使……变弱1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12意动用法,以……为先后,13愚,使动用法,使……愚笨 14耻,意动用法,以……为耻1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1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1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18意动用法,以……为羞耻1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乐 20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21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士 22形容词用作名词,年少的人,年长的人23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24形作名,才俊25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26形容词作名词,深度27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艰险偏远之地 28卑微低贱的身份,形容词用作名词二、(A )……………BCD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三、2、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1、大凡治理国家的方法,一定要首先使人民富裕起来。
2、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文言文专项训练:词类活用(一)一、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名词活用为动词”部分的恰当位置。
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幕天席地车水马龙不毛之地先礼后兵心猿意马能文能武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华而不实汗牛充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垓下之围》)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劝学》)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黄州快哉亭记》)沛公军霸上(《鸿门宴》)所友者以百数。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1)名词 +名词(名词性短语):如果前一个名词不是起修饰限定作用,那么可以断定有名词活用为动词。
构成主谓关系。
例如:(2)名词 +代词(宾语)构成动宾关系。
例如:( 3)副词 +名词副词(状语)+谓语动词例如:(4)能愿 +名:可,能,欲,足,,当,宜例如:( 5)名 ++例如:(6)所 +名例如:(7)“而”前后的名:保持性一致。
例如:(8)方位名作例如:**其中,( 5)—( 8)不作考要求2、名活用使:使某事物()具那个名的某种性状。
例如:3、名活用意:表示人主上某事物是怎的。
“以⋯⋯”例如:二、将下面所列的成或例句填入“名活用状”部分的恰当位置。
道听途日理万机土崩瓦解餐露宿金榜名斗量烟消云散拳打脚踢蚕食吞南征北道芷阳行(《宴》)吾得兄事之(《宴》)名活用状:状 +()1、表比:像⋯⋯一例如:2、表状:例如:3、表度:像待⋯⋯一例如:4、表所:在⋯⋯例如:5、表:在⋯⋯,每⋯⋯例如:6、表工具(方式):用⋯⋯例如:7、表方向(方位名):向⋯⋯例如:**注意区分名作与名作状的区三、将下面所列的成或例句填入“形容活用名”部分的恰当位置。
十全十美千奇百怪万紫千好高异思迁扶老携幼温故知新披坚执锐取长补短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圣益圣,愚益愚(《劝学》)形容词活用名词1、动词(介词)+形容词例如:2、其+形容词例如:3、形容词作主语例如:4、数量词+形容词例如:四、根据老师讲义的相关提示,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部分的恰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