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体字和合音字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合体字案例合体字啊,那可真是超级有趣的存在呢!就像汉字在玩拼图游戏一样。
1. 什么是合体字合体字呢,简单来说就是由两个或多个单字组合成的一个新字。
比如说“孬”,这个字就是由“不”和“好”组合而成的,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是不好的意思,特别直观。
还有“甭”,是“不”和“要”的组合,就是不要的意思啦。
这些合体字的读音也很有特点,“孬”就读“nāo”,“甭”读“béng”。
从出处来讲,很多合体字都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呢。
在以前,人们为了表达一些比较复杂或者特殊的意思,就创造了这些合体字。
像“嘦”这个字,是“只要”的合体,它就像是一种很俏皮的创造,充满了生活的趣味。
解释合体字的时候,就感觉像是在解读一个小密码。
例如“奀”这个字,由“不”和“大”组成,意思是不大,瘦小的意思。
可以造句为“这个孩子长得奀,看起来弱不禁风的”。
它的近义词可以是“瘦”,反义词就是“胖”或者“壮”了。
2. 合体字在生活中的体现在一些传统的招牌上经常能看到合体字。
比如一些老茶馆的招牌上可能会有一个独特的合体字,这个字可能包含了“茶”和“香”的元素,让人一看就知道这里的茶香四溢。
还有在一些古旧的建筑上,可能会刻着带有合体字的对联,这些合体字不仅有实际的表意,还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文化氛围。
现在的网络文化里也有合体字的影子呢。
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体字,但一些网络流行的组合字,比如把“有”和“才”组合成一个很奇特的形状来表达“有才”的意思,这种创意也是受到了合体字的启发吧。
而且在一些创意的表情包里,也会有类似合体字概念的设计,把不同的表情元素组合在一起,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情感。
3. 合体字的文化价值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合体字是汉字文化的一部分。
它承载着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
每一个合体字就像是一个文化的小胶囊,里面包含着当时人们的生活理念、审美情趣等。
例如“尖”这个字,由“小”和“大”组成,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的形状,这反映了古人对事物形状的直观认识和表达。
剖析书法技法—合体字结体法(收藏)•31部颜体教学视频在线看•36部王羲之行书视频在线看•30部隶书视频在线看所谓“合体字”,是指带有偏旁、部首或其他结构单位构成的。
这类字的数量比较大,结体比较复杂,书写时不仅要好笔画,而且更要处浬结结构单位之间的关系。
根据繁体字的结体情况,分为10类来介绍。
一.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可分为上盖下和下托上两种类型。
(1)上盖下结构这种结构的字以“人”、“大”、“天”、“冖“,“宀“,“穴“,“ “,、“夂”、等为字头,要将字头部分写得稍大些,能够差住字的下部分。
如下图:(2)下托上结构这种结构的字以“女”、“心”、“皿”“木”、“寸”等为字底,要将字底部分写得稍宽一些,能够托住字的上部分。
如下图:二.上中下结构上中下结构的字,应根据每个结构单位的笔画繁简,来确定其各结构单位的大小、长短、宽容。
笔画繁的写紧密些,笔回简的写疏朗一些;上面的结构单位写短些。
宽些,下面的结构单位写长些、窄些。
至于中间的结构单位,可根据整个字的结体要求决定其长短、宽。
三.左右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多带有偏旁,书写时要根据左右结构单位的繁简情况,来确定其整体的写法现分为以下八种类型来介绍:(1)左简右繁者,左让右。
(2)左终右筒者,右让左。
(3)左简,右繁且长者,左边或偏上,或与右边取平势。
(4)左繁,右简且短者,右边结构单位写得与左边下齐为宜。
(5)左右笔画繁简相当,且形体亦都较长,则以左窄右宽为宜。
(6)左右结构单位相同,左边略小于右边为宜。
(7)左右结构单位相向,左右笔势须取顾盼姿态。
(8)左右结构单位相背,左右笔势须有呼应之势,如下图:未完待续。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从「帝王名字」到「网友恶搞」,说说汉字「合体字」及起源(一)汉字中有一类非常特殊的字——「合体字」也叫「合文、合书」,「多音节(词)、单音节(字)」都有,我归纳了一下,从古至今所见的合体字,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吉祥寓意」的合体字——这类字用途类似春联、年画,并不是流通字。
如:招财进宝、日进斗金、黄金万两2、冷僻合体字——这些字非常罕见,在一些特殊领域、特殊时间小范围使用。
比如:道教的《老君碑》,这些字造字意图可能跟道教思想有关联。
《老君碑》中的这些字其实都被字典收录了,如:「炼」写成「木石土」、「药」写成「自家水」,「年」写成「千万」,在字典中都有,如《汉语大字典》收录的「木石土」的「炼」。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页1316中古时代翻译佛教,也发明过一些合体字,来记录梵文音译字,其实就是将汉字当拼音用,「反切原理」造字。
古代字典《龍龕手鏡》中收錄了一些,如合体字「(名養)」、「(亭音)」「(亭夜)」等等《龙龛手鉴》,第141页敦煌文献中也有一些佛教专有名词的合体字,不过进行了简化,如:将「菩提」写成「艹提」,菩萨写成「艹艹」:《敦煌俗字典》,页309在武则天当政时期用过很短时间的「则天文字」,大部分都是合体字,一小部分是古体字,武则天后来将这些字都废止了,只有一个「曌」字流传下来今天还在使用。
3、流通的合体字——这些字比较常见,有传承字,方言字、也有新造字。
甭、覅,这两个字的读音是「beng2、fiào4」,就是「不用、勿要」的反切取音,也从「不、用」、「勿、要」的字意取意。
「甭」其实是北方方言字,但普通话也使用这个字。
「覅」是吴方言字,鲁迅曾经在文章中用过,有三种写法,位置不固定:汉语大字典,页2807、1072还有诸如化学用字,取原字的一部分进行合体,表示「氢氧基」的「羟」,从「氢、氧」取意,表示「碳氧基」的「羰」,从「碳、氧」二字取意,读音也采用反切的方式取音。
表示「混泥土」的「砼」,从「人、工、石」三字取意,但读音若「同」,并不反切取音。
《文字学》(0209)《文字学》复习思考题一、文字学术语解释1.小学 2.小篆3.大篆4.古文 5.合文6.以形会意字7.借形变体字 8.合音字9.异体字10.古今字二、填空1.《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甲骨文字释林》的作者是()。
2.《说文释例》的作者是(),《说文通训定声》的作者是()。
3.《三代吉金文存》的作者是(),《两周金文辞大系》的作者是()。
4.《甲骨文编》的作者是(),《金文编》的作者是()。
5.周有光在《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一文中根据汉字使用符号所起的表意和表音作用的整个状况得出汉字是()文字的结论;裘锡圭在《汉字的性质》一文中根据汉字字符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将汉字又叫做()文字。
6.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文字、()文字三类。
7.1956年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过程,把汉字分为()、()和形声三种基本类型。
8.人们一般把自汉字产生以来至小篆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把用秦隶书以后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
秦隶书写的文字是二者的分水岭。
9.古文字按照时代的先后,可以区分为原始文字、()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和()文字等类别。
10.多数的古今字从意义上看,今字只是分担古字的()个意义。
11.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达同一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形体不同的汉字,其中产生时代较早的称为(),产生时代较晚的称为()。
12.异体字的()和()完全相同。
13.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的变化规律主要表现在字形的表意性()而表音性(),由日益繁化转为逐渐简化,不断地变异又不断地规范三方面。
14.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其主要表现在字形的()削弱而()增强,由日益繁化转为逐渐简化,不断地变异又不断地规范三方面。
15.笔画的简省,是汉字字形简化的主要方面,这种现象只存在于各个时期的()字形中间,而并非所有的字形都有。
瞧瞧这些合体字●作者可真会玩儿常言道:汉字之美,美在形体。
汉字之美,美在风骨。
汉字之美,美在真情。
汉字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方块字中都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有着深厚的中国情结。
客家与中原汉民族传统文化中,都有许多中华汉字的“合体字”,它们是集书法、绘画于一体的文化瑰宝,让我们不禁惊叹于中华民族的无穷创造力!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那些合体字中国客家博物馆里叠文合体字书法:《客家谚语》,其中的合体字,你都认得吗?“贑”,是古代赣州人创造的合体字。
因章江、贡江环绕赣州城,人们根据地理位置和两江名称,产生了合体字“贑”。
1957年被列为异体字后,由“赣”取代。
让我们继续欣赏中华汉字变化无穷的魅力:“福禄寿”三字合一林则徐名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壁刻“天人合一”宋徽宗“天下一人”花押及题款中华文化里有许多表示吉祥或者勉励的词语,也被化为”合体字“融入我们的生活里。
下面,先来几个简单的热热身,看你能否答上来?''黄金万两'',这个太简单啦!鸾凤和鸣上联: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谷丰登;下联: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久安康、十全十美。
韩愈的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出自《周易》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紫气东来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生龙活虎太简单了嘛!是不是不过瘾 ?是否觉得上面的“合体字”藐视了你的智商?哼哼 ~接下来的,你就不一定能答得上来了!不信么……这是什么鬼……有这样的字么?别着急,且听小编给你解释:“清气”为“天”;“南员”为“官”(古时衙门朝南开,里面的官员为南员);“方便”为“赐”;“财主”为“福”。
——汇成一句吉言:“ 天官赐福“!!这个又是什么?同样不明觉厉啊!四字分别为“青气”、“万丈”、“山水土”、“多年”,细细辨析之下,不难发现各组合各含一意:青气指“天”,万丈为“长”,山水图意“地”,而多年则为“久”,——合起来便是“天长地久”!是不是很厉害?!“唯善呈和”,妙在“四字共一口”。
古今合体字知多少他们的读法有哪些合体字,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
合体字有两种。
一种是从组合的两个成分上来显示字义。
如伐”字从人从戈,表示以戈伐人;“取”字从又从耳,表示捉取个人;“休”字从人从木,表示人倚着树木。
这类字文字学称为会意字。
另外一种是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一个字表示义类,一个字表示字音。
如“河”为水名,从水可声;“张”字指张弓,从弓长声;“经”字指经纬,从糸巠声;球”字指玉球,从玉求声。
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形声字。
在现代常用的汉字里形声字占90% 以上。
还有象形字。
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多福长寿上联是:拐李先生道德高,钟离祖师把扇摇,国舅手执云阳板,果老骑驴赵州桥;下联是:洞宾背剑清风客,湘子瑶池品玉箫,仙姑敬奉长生酒,彩和花篮献蟠桃。
华岳仙掌入云深,太白积雪星斗扪。
塔晨钟天竺客,骊山晚照汉唐魂。
草堂烟雾疑龙象,曲江舞鸾凤和鸣日日见财法门寺注:这块横幅里的十句谚语,都得以客家语来阐释,其中除第二句与第十句为拆字外,其余八句里的「复字□」与「仨字O」皆取其声。
一春口。
百花来。
流饮和诗文。
灞柳风雪堪赠与,咸阳古渡过秦人。
龙飞凤【音:同「AanJ「Ben"」比喻百花开放,缤纷『演变』的景况】二扇门楣OO开。
【音:门字右半部,音同「一」、门字左半部音同「歪ng(鼻音)";拆字:形容开门、关门时的声音】三人口。
言公道。
【音:同「聪"」「总比喻众人聊天说话时的景象】四客口。
酒醉归。
【音:r Ki "、」r Kia 形容酒杯交晃碰撞的声音】五路车马口。
走。
【音:r Pi v、」「Piaa形容许多脚步的声音】六花口。
满园香。
【音:r Bi "、」「Bo(剥)」;形容许多花苞开放时的声音】七雷口。
连天响。
【音:r Ping "J「Piang、;形容许多花苞开放时的声音】八雨口。
随时来。
【音:「Si \J r Su^;形容下雨时的「淅洓」声】九鸟口。
古今合体字、奇字欣赏合体字: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
合体字有两种:一种是从组合的两个成分上来显示字义。
如“伐”字从人从戈,表示以戈伐人;“取”字从又从耳,表示捉取一个人;“休”字从人从木,表示人倚着树木。
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会意字;另外一种是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一个字表示义类,一个字表示字音。
如“河”为水名,从水可声;“张”字指张弓,从弓长声;“经”字指经纬,从糸巠声;“球”字指玉球,从玉求声。
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形声字。
在现代常用的汉字里形声字占90%以上。
还有象形字。
华岳仙掌入云深,太白积雪星斗扪。
雁塔晨钟天竺客,骊山晚照汉唐魂。
草堂烟雾疑龙象,曲江流饮和诗文。
灞柳风雪堪赠与,咸阳古渡过秦人。
龙飞凤舞鸾凤和鸣日日见财法门寺注:这块横幅里的十句谚语,都得以客家语来阐释,其中除第二句与第十句为拆字外,其余八句里的(复字□)与(仨字○)皆取其声。
一春□○百花来。
【音:同(Aanˇ)、(Benˇ)比喻百花开放,缤纷“演变”的景况】二扇门楣○○开。
【音:门字右半部,音同(一)、门字左半部音同(歪ng鼻音ˇ);拆字:形容开门、关门时的声音】三人□○言公道。
【音:同(聪ˇ)(总ˇ);比喻众人聊天说话时的景象】四客□○酒醉归。
【音:(Kiˇ)、(Kiaˇ);形容酒杯交晃碰撞的声音】五路车马□○走。
【音:(Piˇ)、(Piaaˇ);形容许多脚步的声音】六花□○满园香。
【音:(Biˇ)、(Boˇ剥);形容许多花苞开放时的声音】七雷□○连天响。
【音:(Pingˇ)、(Piangˇ);形容许多花苞开放时的声音】八雨□○随时来。
【音:(Siˇ)、(Suˇ);形容下雨时的「淅洓」声】九鸟□○林外飞。
【音:(Giˇ)、(Giaˋ);形容鸟儿叽叽喳喳的声音】十行彳亍问秀才。
【音:彳同(气ˋ)、亍为(蹉Oˇ);彳亍为走路之态,此地形容穿木屐走路时的声音】西安文艺北路一户人家门口的对联。
仔细研究发现,这副超级拼接对联竟然含18个成语72个字,每个四字成语合成拼接为一个字来书写,一气呵成、形神兼备。
形声字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
独体字就是只有一个组成部分的字,像“人、手、口、目、日、月、山、水”等。
合体字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合而成的,像“江、打、花、晨、闻、圆。
梦、辫”等。
大部分合体字都属于形声字。
据统计,现代汉字中有90%都属于形声字。
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义符);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
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声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意义相关的字。
例如用“木”作形旁,可以组成“桃、梅、梨、枝、株、棵”等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
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例如用“冈”做声旁,可以组成“刚、钢、纲”等读gāng 的形声字。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或者形旁在内,声旁在外。
例如:左形右声河晴财购优征右形左声都切致胡战剃上形下声空芳宇爸翠箱下形上声勇盛基袋盒照外形内声阁固匣囤赴廷内形外声闻问辩辨赢嬴懂得形声字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识记汉字。
汉字的结构比较复杂,有些字的笔画很多,一笔一画地记很困难。
如果是形声字,只要知道它是由什么形旁和什么声旁组成的,记起来就方便多了。
比如“鱼鳞”的“鳞”字,只要记住是由形旁“鱼”和声.学习形声字,还可以利用形旁和声旁辨别一些形似字和同音字,避免写成别字,比如“货物”的“货”和“贷款”的“贷”,它们都是上声下形结构,形旁又都是“贝”,但二者的声旁不同,因此读音也不一样。
这样就可以利用声旁把两个字区别开来,而不至于把“贷款”写成“货款”,或把“货物”写成“贷物”了。
又比如“根”和“跟”是同音字,声旁都是“良”。
但“根”的形旁是“本”,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植物有关;“跟”的形旁是“足”,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脚或脚的动作有关。
楷书合体字的结构要领合体字,是指由两个以上独立成分组合而成的字。
大多数汉字属于合体字。
由于合体字笔画多,各部分的组合复杂多变,因此,需要作具体深入的分析介绍。
1.左右结构指的是汉字由左、右两部分组合而成。
这类字占有相当的数量。
如果依照左右两边笔画的多少来划分,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左右相等。
指字的左右两个部分的宽度大致相等。
凡这种左右相等的结构,其要领是两边各占整个字宽度的二分之一。
(2)左窄右宽、高低均衡。
这类字因左旁笔画少,右部笔画繁多,故主次较为分明。
写这类字时,一般应做到左旁紧凑有致,约占字体宽度的三分之一,右部宽松有度,大体占字体宽度的三分之二,左右高低相等。
(3)左窄右宽、高低不等。
写这类字时,左边一般略靠上,并要做到将短而窄的部分与宽而长的部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之紧凑而不拥挤。
(4)左宽右窄、高低相等。
有些汉字的左边部分笔画多,右边的笔画少,在写这类字时,左边应多占一些位置,右边少占一些位置。
(5)左宽右窄、高低不等。
这类汉字有两种情况:一是左宽而长,右窄而短;二是左宽而短,右窄而长。
2.左中右结构由左中右三部构成的汉字,总的要求是相互靠拢,以免各自占得过宽而显得雍肿、松散。
这类汉字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左中右基本相等。
由于三部分横向组合,三部分之间要相互容让。
一般靠左边的,伸左以容中,靠右边的,伸右以容中;居中间的要两边收敛而迎合于左右间。
凡左中右相等的结构,其比例各占全字的大约三分之一。
(2)中宽左右窄。
这类字中间应写得体正势阔,起到统帅全字的作用,左右两部分的笔画应收敛,向中间部分靠紧。
(3)中窄左右宽。
写这类字时,中间应紧缩,不能写得宽,应给左右两部分让位,以求配合适当。
3、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汉字是由上下两部分组合而成的,书写时应视上下两部分的笔画多少、长短、宽窄来决定是收是放,力求其搭配协调,自然美观。
合体字名词解释合体字,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
合体字有两种。
一种是从组合的两个成分上来显示字义。
如“伐”字从人从戈,表示以戈伐人;“取”字从又从耳,表示捉取一个人;“休”字从人从木,表示人倚着树木。
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会意字。
另外一种是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一个字表示义类,一个字表示字音。
如“河”为水名,从水可声;“张”字指张弓,从弓长声;“经”字指经纬,从糸巠声;“球”字指玉球,从玉求声。
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形声字。
在现代常用的汉字里形声字占90%以上。
还有象形字。
合体字结构有十二种一、左右结构材把保豹粘朝伤研二、左中右结构衡斑掰衢惭滩锨三、上下结构笔星是骂类药姜想四、上中下结构葺曼莹喜膏哀率器五、全包围结构固园因囿回困国囚六、上三包围结构问向同用甩风凤七、下三包围结构凶画击函幽凼八、左三包围结构匡匣匿叵匠臣九、左上包围结构厄压病屎居屡十、左下包围结构这延翘韪勉适十一、右上包围结构旬习司氧甸匀十二、右下包围结构斗头同字合体字由多个(2—4个)相同的汉字(或字符)在字形美观的前提下组成的汉字被称为同字合体字。
部分同字合体字由于字形美观的原因,笔画有稍微变动,但不影响识别。
二同合体字二同合体字的排列方式有横排和竖排两种。
竖排:二、圭、出、多、吕、昌、炎、哥横排:比、棘、皕、甡、兢、非、从、双、屾、弱、孖、林、槑、卵、朋、羽、赫、竝、喆三同合体字三同合体字的排列方式有横排、竖排、品字形三种排列方式。
竖排:三、彡横排:州、川品字形:众、森、淼、垚、品、叒、皛、晶、磊、焱、赑、犇、骉、猋、灥、奸(繁体为三个‘女’)、轰(繁体为三个繁体的‘车’)、麤、掱、毳、虫(繁体为三个‘虫’)、聂(繁体为三个‘耳’)四同合体字四同合体字的排列方式有田字形、横排两种。
田字形:燚、叕。
准合体字举例
合体字,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字。
合体字在汉字中是一种特殊的书写形式,也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艺术形式。
下面将以准合体字举例,介绍一些常见的准合体字及其字形的组合。
1. 田字旁 + 木字旁 = 林
林,表示大片的树木,也可以表示山林、丛林等。
2. 日字旁 + 月字旁 = 明
明,表示光亮、清晰、明朗的意思。
3. 禾字旁 + 木字旁 = 秋
秋,表示秋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4. 火字旁 + 目字旁 = 照
照,表示照射、照明的意思。
5. 言字旁 + 心字旁 = 话
话,表示说话、交谈的意思。
6. 车字旁 + 辶字旁 = 辆
辆,表示车辆的单位。
7. 火字旁 + 木字旁 = 炉
炉,表示用来燃烧木柴、煮东西的器具。
8. 车字旁 + 马字旁 = 边
边,表示边界、边缘的意思。
9. 火字旁 + 犭字旁 = 然
然,表示自然、当然、如此等意思。
10. 言字旁 + 豕字旁 = 语
语,表示语言、说话的意思。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准合体字的例子,这些字形的组合使得新的字义更加丰富多样,让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时能够感受到汉字的美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希望大家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能够多多体会这些准合体字的魅力,感受汉字的奥妙之处。
(二)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当然,写好左右结构的字,仅仅靠掌握宽窄比例规律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前面讲的若干笔画组合规律之外,这里还有更重要的规律在起作用,那就是左右偏旁的大小、长短、高低的巧妙搭配规律,这里我把它称着左右偏旁的高低变化规律。
大多数初学者都容易把这类字写得左右平齐,以为方块汉字就应该写成正方形才好看,王羲之曾说:“……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所以,真正的楷这类字左偏旁不要(bùyào)写得太长,应当收敛而留有余地,重点这类字很容易将右偏旁写得同左平齐或上沿低下沿齐,如“仁、4、右偏旁中上有横向笔画如横、横折,下有纵向笔画如竖、竖钩时,应写成上低下低。
这类字很容易将右偏旁写得同左平齐,给人一种右偏旁特高的错觉。
所以(suǒyǐ)写这类字应该同规律3相反,左偏旁适当提高些,右偏旁适当下降,使整个字处在格子正中而不致于偏低。
●右偏旁(piānpáng)上低下低窍门点拨:相对于左偏旁而言,右偏旁上横下纵时,应上低下低为了便于学习掌握这四大规律,我概括为:右偏旁要横收纵放。
即横向笔画(横、横折、撇捺的收笔、平撇、竖弯钩横向部分)在上要下压得比左偏旁低,在下要提升得比左偏旁高,整个右偏旁往中部压缩。
纵向笔画(竖、竖钩、撇起笔)在上要提升得比左偏旁高,在下要延伸得比左偏旁低,整个右偏旁往上下拉长。
二、左中右结构(jiégòu)的组合规律(一)左中右结构(jiégòu)字的宽窄比例规律由于此类字大多数都是在左右结构字的左部加左偏旁,因此左中右结构字的特点是两个左偏旁加一个右偏旁,当右偏旁中有横向主笔时,其宽窄比例是1:1:2,写时将左部和中部(zhōnɡ bù)压缩到方格左半部,让出右半部写右偏旁;而右偏旁中有纵向主笔时,其宽窄比例又变成1:1:1,写时左右两部以中部为轴对称。
注意左右都要让出适当空间,不要向两边挤导致整体松散。
汉字结构有哪些?独体字?合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穿插结构?品字结构汉字结构有哪些独体字合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穿插结构品字结构汉字结构有哪些汉字是方块字,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以分为汉字、部件、笔画三个层次。
汉字是最高层次,部件是中间层次,笔画是最低层次。
这里要讲的是汉字中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方位关系,即汉字的形体结构的中间层次。
部件又叫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
从结构上看汉字,根据构字成分的情况,可以把汉字分成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
由一个构字成分组成的汉字就是独体字;由两个以上构字成分组成的汉字就是合体字。
独体字,如:一、人、及、册、事……合体字,如:倍、街、衷、国、麟……一、独体字又叫单体字,一个偏旁单独构成的字,此时不再叫偏旁。
重心平稳,如---田,中;双架协调,如---天,大,人;笔画匀称,如---三,川,王;适当变化,如---日,目,心。
二、合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偏旁组合成的字。
(一)上下结构1.上下结构,如:字,思,歪,冒,意,安,全……2.上中下结构,如:密,草,暴,意,竟,竞……(二)左右结构1.左右结构,如:好,棚,和,蜂,滩,往,明……2.左中右结构,如:难,谢,树,倒,搬,撇,鞭,辩……(三)包围结构1.半包围结构A、左下包,如:过这建毯翘勉……B、左上包,如:庆厄压病考居……C、右上包,如:句匀可习氧……D、下左右包(又叫下三包围)结构,如:凶击函幽凼……E.左上下包(又叫左三包围)结构,如:区匡匣匿叵臣……F、上左右包(又叫上三包围)结构,如:问向同用风……2.全包围结构,如:围,囚,困,田,因,国,固……(四)穿插结构(又叫间架结构):噩,兆,非,坐,承,乖,巫……(五)品字体结构如:品、晶、众,森,聂,磊,鑫,焱……显然,这类汉字很有意思,譬如下列汉字你认识吗?驫(三匹马,读音piāo )嚞(三个吉,读音zhé)譶(三个言,读音tà )舙(三条舌头,读音qì )瞐(三只眼,读音mò )馫(三只香,读音xīn)灥(三条泉水,读音xún )靐(三个响雷,读音bìng)畾(三个条田,读音léi)轰(三个车,读音hōng )皛(三个白,读音xiǎo)惢(三颗心,读音suǒ )尛(三个小,读音mó)麤(三个鹿,读音cū )龘(三个龙,读音dá,意古同“龖”,龙腾飞的样子。
传统文化汉字(合体字、团结字、吉利字)组合字书法:吉祥如意合体字:黄金万两合体字:招财进宝民俗字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书法形式,又叫组合字或者合体字、团结字、吉利字。
其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君主用来传达命令或徵调军队的符文,通常是把几个篆字合并在一起,刻在竹或木上,再剖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到了道教流行的汉代,这种手法便被道士们借用到所谓符篆上,称为“复文”。
因为合体字长期被应用在道教符篆上,而符篆向被认为带有召鬼神、镇精魅的奇特力量;民间亦深受其染,造成以吉语合成文字的兴起。
婚庆吉祥语组合字书法:鸾凤和鸣晚从宋代起,合体字已从道士画符,演变为民众表达避凶求吉愿望的一种手段。
传说老子李耳以及武则天等人,都有组合字传世。
我们在清代的厌胜钱上,可以见到连笔减划的“黄金万两”、“招财进宝”之类的四字合体。
合体字:招财进宝合体字:黄金万两相传唐伯虎独创的汉字,和“才”“财”一样读音,“日日有见才”,勉励自己每天要勤奋。
后被人们延伸为“日日有财见”特别是在商店门上及节日、婚嫁喜庆之时,民俗字常被大书于红纸之上,以图吉祥如意,表达人们的喜悦与期盼。
只是有的组合字没有明确的读音,不免另人遗憾。
不过,这些有读音和没有读音的组合字能够长期流传下来,说明吉祥语组合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种民俗特色在于它兼蓄着诸多的装饰性、趣味性、观赏性和艺术性,成为一种寄意式的吉祥辞语。
民俗字又叫组合字或者团结字。
这些字是汉字“词字”的一种,往往一个字是由3到4个字组合而成,合字不合音.每一个民俗字都有丰富的故事和含义。
有时表达同一个意思的字,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变体。
比如一个被视为起着辟邪作用的组合字,到了合肥,就在原本已经十分复杂的字体上又加了一个“包”字。
因为包公在合肥,他的威严在民间被人们奉若神明。
沈阳一修堂国学文化中心:“孔孟好学”。
常挂在读书人的书斋,揭示着主人的精神品格清代“孔孟好学”砖香炉民俗字历史悠久但是散轶较多,很多民俗字只有老一辈的人才知道,如果这些老人不在了,说不定那些字也就从此消失了。
合体字和合音字
合体字和合音字
汉字构造有所谓“六书”原则,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注,这是约两千年前许慎等人提出来的,它基本上符合汉字的基本构造特点。
六书之中,前四种是造字方法,后两种只是用字方法。
在造字法中,会意和形声覆盖了汉字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值得特别注意。
它们都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并起来造成新字的,形声字、会意字都是合体字。
会意字,人们从几个独体字合并起来的意思去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如“武”,《说文解字》认为是“止戈”组合成的,意思是制止战争(其实,这个字上面是“戈”,下面“止”表示脚,指人持戈,事征伐的用武的行动)。
“休”是“人木”组成的,有一个人依靠在树上表示休息之意。
形声字则由形旁(又叫义符)和声旁(又叫声符)两部分组合的,形旁表示事物的类属或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如“河”字形旁是“水”(三点水)声旁是“可”;“材”字形旁是“木”,声旁“才”。
也有会意又兼形声的字。
如“舆”字,《说文解字》说“车舆也,从车,舁声”而“舁”又是表示“抬”的意义,所以是形声兼会意。
会意字产生、发展分两个阶段,早期在象形字基础上形成;后期因字体隶变以后,象形字已不象形了,会意字以方块字表示的字义拼合而成。
比如“尖”,取上大下小,一头大一头小的意思,这是很晚才出现的会意字。
“卡”由上下拼合形成,不上不下,表示卡在那里的意思。
另如“不正”组成“歪”,“不好”组成“孬”,“两手分开”组成“掰”等,都是后期的会意字。
形声字的产生,基本上是脱离了纯粹表形,发展到标音阶段。
它的形旁,也只是表示意义范畴而已。
晚期造字,形声字就特别多了,如化学上的用字“氧、氢、氘、氚、氟、碘”之类就是。
值得注意的是合音字。
早期的合音字,是一个字的声音等于它形体毫不相干的两个字的读音的快读拼合。
如“诸”由“之乎”、“之于”合成,“诸”在意义上相当于“之乎”、“之于”。
合音字“诸”作为形声自在形体上与它所合音的两个字没有什么关系。
到了后期,合音字干脆由两个字拼成,形音义都是拼合了。
如“甭”,由“不用”二字形体拼合,音、义也都是“不用”拼合成的,即音为“不用”快读合音,义为“不用”,即“不需要”的意思。
这样的字多流行于某个地区的方言字。
化学上造新字也使用了这种形、音、义拼合法,不过,不是采用完整的两个字,而只是字的主要部分或声符。
“羟”,由“氢”、“氧”二字的声符组成,音也是它们的合音,读成qing,“羟基”也就是“氢氧基”。
必须说明,“羟”这个字形,古已有之。
《说文解字》四卷羊部“羟,羊名,从羊。
但无论音、义,与现代的化学用字毫不相干,原来是个形声字,义为“羊名”,“羊”是表义的形旁。
现代造的化学用字“羟”并不是形声字,而是个合音字,它们都是拼合字音的声素,意义上都代表原来他们作声旁的字(氧、氢)发挥作用。
所以化学上用字“羟”,与《说文解字》中的“羟”,完全是两回事,音义都不同,不过形体相同而已。
“巯”由“氢”、“硫”两字的声旁合成,读音为qi,化学上“巯基”就是“氢硫基”,音、义都是“氢”、“硫”的拼合,而形体只是它们声符的拼合。
“羰”,由“碳”、“氧”二字的声符合成,读音是“碳”“氧”的拼合tng,化学上“羰基”就是“碳氧基”,意思也是“碳、氧”的组合。
此外,还有复音合体字,如“瓦千”字形是“瓦”、“千”的结合,语音上不拼合,仍读为“千瓦”,还有“呎”、“唡”等,都是一个音ch、lng,又可读两个音:英尺、英两。
《现代汉语词典》中还收了一个特别的字:“”,从音、义上它都是“图书馆”合成的,是个三字
合体字。
(京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