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九编晚清文学 第四章 古典小说的畸变
- 格式:pptx
- 大小:123.92 KB
- 文档页数:22
25*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内容解读1.“笑”剧的主角。
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在整部小说的情节架构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作者借她的三次出场,即“三进大观园”,赋予了她见证荣、宁二府从繁荣到败亡的特殊地位。
一方面,刘姥姥进大观园之后种种少见多怪的话语与举动,处处透露着新鲜好奇,处处引起哄堂大笑。
不过,她对每一项新奇东西所流露出的神态,说的每一句言辞,纯然出自本性天真,恰如身份,并不带丝毫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所以她虽俗,却俗得可爱。
另一方面,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扯下了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
刘姥姥是丑角,但她决不是傻子,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所以,刘姥姥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获得别人的同情,从而得到些恩惠。
她在饭桌上的一系列俚俗之语和滑稽之态,完全是为了迎合大家取乐之需,这足见刘姥姥的机敏之处。
2.“笑”剧背后的悲悯。
刘姥姥是社会底层的一个农家老妇,来到京城贵族之家,与上流社会的贾母、王熙凤等人一起进餐,闹出了很多笑话。
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
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取笑。
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这个小人物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饱含着悲悯、尊敬的感情来描写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以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同时,作者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豪奢、腐朽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没落进行了侧面批判。
二、技法总结1.妙趣横生的场面描写。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
《刘姥姥进大观园》就生动地描绘了大观园里的一次宴会场面。
由于刘姥姥的出现,宴会高潮迭起。
这是一场“笑”的盛宴,先总体概括场面特点“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然后一连写了八个人的“笑”。
同样是“笑”,却千姿百态,紧扣各人的身份和性格特点,“笑”得各有特色,如“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等。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指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带领学生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感受《红楼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红楼梦》的魅力。
2.教学难点(3)理解作者通过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4)体会《红楼梦》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讲述: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课文选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成就的伟大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2.提问:大家对《红楼梦》有多少了解呢?学生可能会回答知道一些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也可能会提到一些著名的情节,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
3.讲述:《红楼梦》中有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情节,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课文,来领略其中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1.作者介绍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他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2.字音检查李纨(wán)篾片(miè)丫鬟(huán)银箸(zhù)漱(shù)盂麈(zhǔ)尾撮(cuō)弄四楞(léng)铁锨(xiān)发怔(zhèng)戗金(qiàng)蓼溆(liǎo xù)砒霜(pī)琥珀(hǔ pò)筵席(yán)嬷嬷(mó)(三)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晚清民国四部文言小说作品探析清末民初是我国文言小说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晚清民国四部文言小说作品的,欢迎阅读查看。
近年来,晚清民国旧体文献的发掘和研究正在引起学界的关注,其中包括民国时期的旧体诗词和文言小说。
虽然从总体上看,晚清民国时期是我国文言小说的衰微期,但仍然有为数不少的文言小说作品存在,其中杜乡渔隐的《野叟闲谈》、蚊睫巢父的《蚊睫巢笔记》、鹘突汉子的《鹘突话》和海上寓公的《茶余随笔》就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但尚未引起学界重视的作品。
对这四部小说集的作者身份和文学价值进行初步查考和客观评价,有利于文言小说书目的完善和民国旧体文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野叟闲谈》(杜乡渔隐撰)《野叟闲谈》,志怪传奇小说集,署“杜乡渔隐撰”.今存光绪丁酉(1897)上海书局石印二卷本;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上海书局石印本四卷;民国四年(1915)醉经堂书庄石印本;民国十五年(1926)会文堂书局石印本《详注野叟闲谈》;民国二十三年(1934)大达图书供应社本、上海新书社本等不分卷,皆名《野叟闲谈》。
据闵宽东《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之传播》一书载韩国高丽大学藏光绪二十二年石印版,四卷四册.会文堂书局本《详注野叟闲谈》前有光绪丙申(二十二年,1896)阳月晦因循生于槐龙草堂之西斋所作《叙》云:“杜乡渔隐以名孝廉颇怀经世之志,实于枕葄之暇将所习闻之可惊可愕者一一存其颠末,久之裒集得若干卷。
”又有金沙后学徐霁《题词》。
光绪二十一年(1895)杜乡渔隐《叙》称该书原名作“可惊可愕集”,“今年春,于吴下住忘忧之馆,游结客之场,……因搜而出之,诸君子将寿之于梨枣,仆未敢当也。
”可见该书写成于光绪二十一年前。
据原作篇目,我们可以推知杜乡渔隐的身份。
其中卷一《书乔古村先生事》云:“吾邑乔古村先生,圣任侍御之父也。
”乔可聘,字君徵,号圣任,宝应人。
其父乔份,号古村。
卷三《飞天使者》提到“同邑王公讳有容,令泰和时”.王有容,字远度,宝应人,顺治八年岁贡,康熙二年选泰和县知县。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先秦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说第一章?话?第二章?神第三章《诗经》第四章?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第五章?第六章?屈原和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秦汉文学概说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第二章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东汉散文?第四章第五章?汉代的辞赋汉代的诗歌第六章?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第一章建安文学第二章?正始文学?第三章两晋文学?第四章陶渊明第五章?第六章?南北朝诗歌第七章?南北朝的骈文、辞赋和散文南北朝民歌?第八章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概说?第一章隋及初唐的诗歌第二章?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白李??第四章第五章???杜甫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七章?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第八章?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晚唐诗文?第九章唐代传奇第十章?第十一章?唐五代词第五编?宋代文学宋代文学概说第一章?北宋词?第二章北宋诗第三章?第四章?北宋散文苏轼?第五章第六章?南宋词第七章南宋诗第八章南宋散文陆游第九章第十章辛弃疾第六编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概说?第一章关汉卿第二章第三章《西厢记》第四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南戏第五章?第六章元代散曲元代诗文第七章第七编明代文学明代文学概说第一章第二章《三国志演义》及其他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与其他英雄传奇小说第三章《西游记》与其他神魔小说第四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第五章?第六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明代戏剧第七章汤显祖第八章第九章明代诗文第八编清代文学清代文学概况第一章第二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第三章《红楼梦》第四章第五章?清代初期、中期其他长篇小说《长生殿》与《桃花扇》?第六章清代初期、中期其他戏曲第七章?清代诗文词第八章?第九编?近代文学近代文学概况?第一章近代诗词第二章?近代散文第三章?近代小说?第四章近代戏剧第五章?。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相关知识及作者曹雪芹。
2.梳理文章内容,概括刘姥姥、凤姐和鸳鸯等人的形象特点。
3.品味文中细腻的细节描写和雅俗对比的喜剧效果,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相关章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情节,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场“笑剧” 的内容。
(2)分析刘姥姥、凤姐和鸳鸯等人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伏笔照应的妙处,理解作者通过这场“笑剧” 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2)感受《红楼梦》的文学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个庞大而真实的封建社会画卷。
今天,我们将学习《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片段——《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起领略其中的精彩。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教师介绍曹雪芹及《红楼梦》的相关知识。
明确: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2.提问:《红楼梦》中有许多经典的人物和情节,你能说出一些吗?明确:学生可能会提到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物,以及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元春省亲等情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教师出示词语:调停(tiáo)发怔(zhènɡ)岔气(chà)大筵席(yán)蓼溆(liǎo xù)摄丝戗金(qiànɡ)麈尾(zhǔ)铁锨(xiān)撮起(cuō)李纨(wán)2.提问:课文围绕刘姥姥进大观园写了哪些事情?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刘姥姥二进贾府,与贾母等人一起进餐,闹出了很多笑话的事情。
四、再读课文,梳理情节1.提问:刘姥姥进大观园后,去了哪些地方?明确:刘姥姥进大观园后,去了潇湘馆、秋爽斋、蘅芜苑、怡红院等地方。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和,它保存在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或连其诗篇数称,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5篇。
四、简答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古代文学史马工程教材第四册目录目录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第1章上古神话第2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第3章《诗经》第4章《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第5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第6章屈原与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第1章秦与西汉散文第2章西汉辞赋第3章司马迀与《史记》第4章东汉辞赋第5章《汉书》及东汉其他散文第6章汉代乐府诗第7章汉代文人诗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1章三国文学第2章两晋文学第3章陶渊明第4章南朝文学第5章北朝文学第6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第1章隋及初唐文学第2章盛唐诗歌第3章李白第4章杜甫第5章中唐诗坛第6章白居易、元稹与元白诗派第7章古文思潮与唐文的成就第8章传奇与敦煌文学第9章晩唐五代诗坛第10章词的兴起与晩唐五代词第五编宋代文学第1章北宋初期文学第2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3章北宋前期词坛第4章苏轼及其文学家族第5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第6章北宋后期诗词第7章南宋前期文学第8章陆游与中兴诗坛第9章辛弃疾第10章南宋后期的文学第11章宋代“说话”与宋元话本第六编辽西夏金元文学绪论第1章辽、西夏诗文与金代诗词第2章元代诗词散文第3章说唱艺术与诸宫调第4章元代前期杂剧第5章关汉卿的杂剧创作第6章王实甫与《西厢记》第7章元代后期杂剧第8章元代散曲第9章南戏的兴起、文体与《琵琶记》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第1章明前中期诗文第2章明代文言小说第3章《三国志演义》第4章《水浒传》第5章明代戏曲第6章汤显祖第7章《西游记》第8章《金瓶梅》第9章晩明诗文第10章明代话本小说第11章明代词曲与民歌第八编清代文学第1章清初诗文的繁荣第2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第3章清初白话小说第4章《聊斋志异》与文言小说再兴第5章《儒林外史》第6章《红楼梦》第7章清中叶文学的多元格局第九编晚清文学绪论第1章龚自珍的诗文第2章魏源、林则徐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时期的诗第3章宋诗派的兴起与桐城派的承变第4章古典小说的畸变第5章光、宣、民初的诗文第6章“小说界革命”与晩清戏曲第7章藏、蒙古、柯尔克孜族的三大史诗。
晚清戏曲小说晚清小说,以改良派强调小说改良政治和社会为界,前有狭邪小说、侠义小说,后有谴责小说。
|改良前的小说十九世纪末期,狭邪小说,也就是以嫖妓为题材的小说比较流行。
其代表作品有《品花宝鉴》《花月痕》《海上花列传》等。
《品花宝鉴》写乾隆以来北京的优伶,其作者为陈森。
《花月痕》写妓女才子,作者魏子安。
《海上花列传》写妓女生活,比较写实,作者韩子云长期在上海当记者,对妓女生活很熟悉。
清代以来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结合,《三侠五义》是此类小说中最出名的。
其根据《龙图耳录》整理而成,作者署名石玉昆,真实姓名不详。
其讲述包公以及身边侠义之士的故事——这总让我想起狄仁杰和李元芳,这也算是新时代这一思路的新发展了吧。
此外,还有《荡寇志》写,陈希珍父女在张叔夜领导下剿灭梁山的故事,艺术上有一定成就。
《儿女英雄传》,文康著,思想很陈腐,语言用北京话写作。
这些作品反映了古典小说的衰落。
|改良后的小说甲午战争以后,改良派很重视小说的社会作用,比如严复、夏曾佑发表《国文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梁启超有《译印政治小说序》《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这些文章都极力强调小说改良政治改良社会的作用。
当时有《绣像小说》《新新小说》《月月小说》等杂志,发表了不少小说评论和作品。
外国小说的翻译也很流行,外国文学名著成批地被翻译过来。
其代表人物有林纾、吴铸、周桂笙。
谴责小说在当时很流行,其揭露社会黑暗政治腐败,但暴露止于现象,深度不够,作品也有连缀话柄的情况,虽然运用了一些西方小说的手法,却不成熟。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
其从改良派的立场出发,揭露抨击清政府官僚的黑暗和腐败,其揭露官僚很广泛,从中央大员到不入流的吏员,无不蝇营狗苟。
其写卖官鬻爵,写荒淫腐朽,还写他们对洋大人的卑躬屈膝。
其结构和写法都类似于儒林外史,但叙述之事有格调不高窥私八卦之嫌,结构上也更散乱,不大看得出来整体的安排,但在同类小说中已然是突出的优秀作品了。
西学东渐的狂飙一、“欧风美雨”的时代潮二、取得的成就:(一)新式学堂的涌现。
(二)踏出国门。
(三)翻译事业的发达。
(四)现代化传媒的发展。
作家主体的转型一、作家知识结构的渐次变化:二、进步与落伍的交替错综: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可分为三代:第一代以龚自珍和魏源为代表:主张“通经致用”,追求个性自由。
第二代以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等为代表:主张以中学为本,西学为用。
第三代以柳亚子、秋瑾等为代表。
文学观念与作品形态的变化一、文学观念的变化:(一)重视小说的社会价值和功用,提出改良小说和小说界革命。
(二)悲剧观念的提出。
二、文学作品形态的新变。
(一)文学类型多样。
(二)文学艺术手法的创新。
龚自珍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启蒙思想家,也是首开近代新诗风的最杰出的诗人。
一、龚自珍的散文:龚自珍是清代第一个站在独立的学者立场上以个人的思考为依据纵横议论时政的人物,开创了经世散文的新风,标志着清代散文的转折。
(一)揭露专制统治的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命运,呼号变革,憧憬未来,反映了时代的重大课题。
如《明良论四》、《古史钩沉论一》(二)表现了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抗争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病梅馆记》以梅为喻,记的是梅,说的是人,议的是政。
表面上句句讲的是梅,没有一处涉及到统治者用人取士,实际却借文人画士的癖见,影射统治者颠倒用人标准,迫害“正”、“直”,揭露封建统治者束缚、摧残与扼杀人才的罪行。
二、龚自珍的诗词:龚自珍是首开近代新诗风的最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表现现实政治,富有社会历史内容,为有清一代所罕见,一新诗坛面貌。
今存的六百多首诗,主要是30岁以后的作品。
包括编年诗和《己亥杂诗》两大部分。
龚诗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局面,大气磅礴,想象奇异,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书目(中国古代小说方向学生用)一、通史类1、《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共16卷,注释本)。
单行本可参考《插图本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版。
此外有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等。
2、《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同上)3、《中国小说史稿》,北京大学五五级,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4月第1版,1973年12月第2版。
4、《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杨义文存》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5、《中国分体文学史》(小说卷),李修生主编,2001年7月第一版。
6、《中国小说学通论》,宁宗一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7、《中国古代小说简史》,谈凤梁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8、《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齐裕焜著,敦煌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9、《中国小说史》,徐君慧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中国小说发展概论》,王恒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二、断代史1、《明末清初小说叙录》,林辰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2、《汉魏六朝小说史》,侯忠义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3、《《唐代小说史话》,程毅中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4、《晚清小说研究》,方正耀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宋元小说研究》,程毅中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6、《汉魏六朝小说史》,王枝忠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7、《隋唐五代小说史》,侯忠义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8、《宋元小说史》,萧相恺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9、《明代小说史》,齐裕焜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10、《清代小说史》张俊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11、《晚清小说史》,欧阳健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12、《晚清小说史》,阿英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实录一、引导学生梳理情节,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典小说《红楼梦》的节选《刘姥姥进大观园》。
看到这标题,你想知道什么?生:刘姥姥是什么人?大观园是什么地方?生:刘姥姥为什么进大观园?她进大观园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师:带着一连串问题,我们来了解文本情节。
屏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了解小说情节,并尝试用一个词概括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件事。
句式为:刘姥姥进大观园——。
(生默读课文。
)生:刘姥姥进大观园——洋相百出、大开眼界、没有底线。
师:你们觉得这三个词如何?生:我觉得前两个词用得恰当,最后一个词好像不太恰当。
生:刘姥姥无限降低身份,甚至扮演老母猪。
所以,我觉得是没有底线的。
生:我觉得“没有底线”用得恰当。
我概括的是粗鄙不堪。
生:我觉得还可以用“笑剧”来概括,因为整个事件中充满着“笑”。
师:大家或从刘姥姥的角度,或从他人的角度进行概括,各有所得。
二、引导学生欣赏“笑剧”,细观人物师:这场“笑剧”,凤姐和鸳鸯是导演,有意策划,精心设计;刘姥姥是主角,积极配合,卖力“表演”,滑稽搞笑;贾母等人则是配角兼观众。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刘姥姥吧。
屏显: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这场“笑剧”缘何而起?“主角”刘姥姥有哪些令人发笑之处?选择一至两处,分析她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浏览课文并思考。
)生:这场“笑剧”的缘由是大家要拿刘姥姥“取个笑儿”“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
师:有哪些令人发笑之处呢?生:“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师:刘姥姥说了这句话,众人都笑起来。
可现在同学们没有笑起来,你能再读一次吗?(生带着感情读,但几乎无人笑。
)师:你见过铁锨吧?生:见过。
家里用来给花松土的。
师:那是迷你型的,刘姥姥说的铁锨是干农活用的。
那“叉巴子”是什么?生:没见过。
师:类似于八戒的钉耙。
将齿的长度延长,铁制材料变成竹制或木制的,就成叉巴子了,往往用于堆、聚碎草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