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文言文字词翻译文言文字词翻译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字词释义是非常重要的,不断积累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相信同学们只有更加耐心、细心的了解教材,大量训练,勤于思考总结,才能更快的提高成绩,并为今后的几轮复习打好基础。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字词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口诀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古汉语单字翻译
古汉语中“单”字的翻译有以下的几种情况:
1、用作形容词,单:单一;单独。
例句——《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
2、用作副词,单:仅仅,只。
例句——《水浒传》:“单单只剩得一个何观察。
”
3、用作形容词,单:孤单。
例句——《孔雀东南飞》:“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
4、用作形容词,单:薄弱;单薄。
例句——《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
”
5、用作名词,单:用一层布帛制的衣物。
例句——《孔雀东南飞》:“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
6、用作名词,单:记载事物的纸片、票据。
例句——《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
”
7、用作形容词,单:通“殚”。
例句——《荀子.富国》:“事之以货宝,则货宝单而交不结。
”
8、用作形容词,单:奇数的。
9、单:在称数法中表示零位。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
”。
高中古汉语高频实词翻译1. 笃行令名:力行其事,有美好的名声。
2. 慷慨:胸怀大志。
3. 造次:仓促。
4. 愠恚:愤怒。
5. 颜色:脸色。
6. 良牧:优秀的官吏7. 擢拔:提拔。
8. 超擢:跃级提拔。
9. 雅素:平时。
10. 供张:备办各种陈设器物。
11. 丰饶:12. 殷富:殷实富裕。
13. 乞令:请求命令。
14. 委曲:委婉。
15. 为政:处理政事。
16. 简易:(1)作风随便,平易近人(2)简略便易。
17. 劝课:鼓励督促。
18. 农桑:农业生产。
19. 闾阎:民间。
20. 下车:新官上任。
21. 摄饬:整顿,整理,整治。
22. 肃清:整顿。
23. 振纲纪:整治法纪。
24. 计吏:考核官员。
25. 功课:考核官员。
26. 窜徙:流放。
27. 边鄙:边远地区。
28. 案牍:公文。
29. 剖决:判决。
30. 婴城:环绕城墙。
31. 钞掠:通“抄掠”,抢劫。
32. 大体:重要原则。
33. 奈何:句首(为什么);句中(如何对待)句末:(怎么办)34. 委曲:委婉。
35. 祖饯:设宴饯行。
36. 登高自卑:从最低的官做起,登上高位。
37. 衔怨:怀恨埋怨。
38. 发奸擿伏:揭发间歇和隐藏的坏人坏事。
39. 剧贼:大强盗。
40. 交通:勾结串通。
41. 便道之官:直接取道赴任。
42. 便宜从事:见机行事。
43. 恃功傲物:倚仗功劳傲视别人。
44. 遗书:送信。
45. 肃然:庄重严肃。
46. 故时:以前。
47. 秩俸:俸禄。
48. 自存:养活自己。
49. 阿党:偏袒。
50. 论罪:定罪,判罪。
51. 闾里:民间。
52. 淫祀(祠):过多而不合礼法的祭祀。
53. 矜伐:自我夸耀。
54. 矜恤:同情救济。
55. 矜寡:孤苦老弱的人。
56. 矜严:庄重严肃。
57. 键户:关门。
58. 诮让:责备。
59. 庠序:学校。
60. 疾笃(病渐、病笃):病重。
61. 秩满:任期满。
62. 自是:从此。
63. 一切:一律。
古汉语复习重点语句翻译古汉语复习重点语句翻译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于是:在这个时候。
佐:执掌。
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治戎:治理兵戎之事,指开战。
俘馘:偏义复词,偏义为俘。
馘,聝:取人首级,耳朵以记功。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衅鼓:祭鼓。
即:接受。
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纾:减轻人民负担。
惩:止,克制。
宥:原谅。
两释累囚:双方都释放战俘。
累囚:并列见义,俘虏。
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任,受并列见义:承受。
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之以:以之,之,代知英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嗣:承继。
宗职:宗子之事。
次:按次序。
偏师:非主力部队。
脩封疆:治理边疆范宣子亲数诸朝。
数:数落,责备。
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不腆之田:不多的丰厚的田地。
盖言语漏洩,则职女之由。
职女之由:主要由于你。
职:主。
女之由:由女,之,助词,宾语前置。
诘朝之事:参与朝政之事。
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无是翦弃。
蠲:显示。
四岳四方部落首领。
裔胄:后代。
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南鄙:南边边远的地方。
嗥:号叫。
秦人窃与郑盟而舍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
舍:安置。
戍:戍守的人。
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
角:抓住角。
掎:拉住退。
踣:向前扑倒,使倒下。
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岂敢离逷?相继于时:不断地。
志:意愿。
令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
官:晋国执政。
阙:失误。
无乃:莫非。
携:携二心,使??生离心,使??叛离。
不与于会,亦无瞢焉。
瞢:忧虑。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辞:道歉。
恺悌:和易近人。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
聘:专指国与国之间的邦交访问。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不忧。
生之谓性,死之谓命。
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感而后应,理而后言。
己乎,己乎!天下莫能与汝争辩矣!【译文】古代的真人,他睡眠时不做梦,醒来时无忧无虑。
生下来就是他的本性,死去就是他的命运。
他活着的时候顺应自然,死去的时候万物都发生变化。
他安静时与阴气相合,动荡时与阳气相随。
不主动追求幸福,也不主动招致祸患。
受到外界影响才做出反应,理顺了才说话。
唉,唉!天下没有人能与你争辩了!《论语·为政》原文及翻译: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处在自己的位置上,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诗经·关雎》原文及翻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理想的对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找不到,白天黑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长又长,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夫唯仁者,是以无敌于天下。
”【译文】孟子去见梁惠王。
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也将有什么好处给我们国家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难道不是还有仁义吗?大王说:‘怎样使我国得利?’大夫说:‘怎样使我家得利?’士人和普通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得利?’上上下下都只追求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累,古汉语中多指身体或精神上的疲惫,劳顿。
在文言文中,累字的使用较为广泛,既可以表示身体劳累,也可以表示精神上的疲惫。
以下是对“累”字的文言文翻译及例句的整理。
一、文言文翻译
1. 身体劳累:疲累、劳累、疲弊、劳瘁
2. 精神疲惫:疲惫、疲惫不堪、疲惫至极
二、例句
1. 身体劳累
(1)译文:日暮途远,劳苦疾首。
例句:日暮途远,劳苦疾首。
(《诗经·小雅·车舝》)
解释:天快黑了,路还很长,非常疲劳,头痛欲裂。
(2)译文:劳苦功高,汗马功劳。
例句:劳苦功高,汗马功劳,不可没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解释:辛勤劳动,功绩显著,马匹都累得出汗,这些功劳是不可抹去的。
2. 精神疲惫
(1)译文:心疲力竭,疲惫不堪。
例句:心疲力竭,疲惫不堪,难以入睡。
(《晋书·王导传》)
解释:心灵疲惫,精力耗尽,非常疲倦,难以入睡。
(2)译文:疲惫至极,疲惫不堪。
例句:连日奔波,疲惫至极,需休息几日。
(《红楼梦》)
解释:连续几天奔波劳累,疲惫到了极点,需要休息几天。
三、总结
“累”字在文言文中的使用十分广泛,既可以表示身体劳累,也可以表示精神疲惫。
通过以上例句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累”字在文言文中的含义及其运用。
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累”字,可以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带拼音翻译文言文带拼音翻译文言文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下面一起来看看带拼音翻译论语文言文吧!欢迎阅读!带拼音翻译文言文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文言固定句式例释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步即是半步,走路时,抬一次脚为跬,抬两次脚为步,跬步形容很微小的距离,释义:没有一步步的走,不能够达到千里的路程;不积累小的河水,不能成为江海般广阔。
2.有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用来)……的”吾终当有以活汝。
(《中山狼传》)吾终当有以活汝——我总要想法子救你的命3.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除困惑的4.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即因此不论高贵,或是低贱,不论年纪长,或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5.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司马迁《鸿门宴》)财物没有什么被取走的,妇女没有谁被轻薄的。
6. 有所译为“有……的”。
(人、物、事)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即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
7. 有……者译为“有个……人”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即乡邑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正在读书,准备应考,长时间考不取。
(操……业;从事……行业,意思是在读书;售,考取)。
8. 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赵王说,拿走我的和氏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呢?予,给奈何,怎么办9、如……何译为“对……怎么办”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如:“把。
怎么样”是一种固定格式翻译。
译成: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10、奈……何译成“把……怎么办”三老不来还,奈之何?三老去了那么久还不回来,怎么办?11、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为: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12、庸……乎译为“哪管……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为:师:从师学习(名作动)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13、其……邪译为“难道……吗”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古汉语句子翻译句子翻译1、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不是远,而是近。
迩:近。
伊:表示肯定的语气。
2、燕尔新婚,不我屑以。
“不我屑以”即“不屑我矣”不以为我高洁了。
3、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相当于“唯余是塈”、“唯塈余”:唯我是爱。
来:结构助词,伊:强调语气。
塈:爱。
4、哀我人斯,于何从禄。
即“哀我斯人,从于何禄”从:追求。
于何:从哪里。
5、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伊谁云憎”与“伊余来塈”句式相同。
6、瞻彼阪田,有菀其特。
看那山坡上的田,那些突出的苗非常茂盛。
有:形容词前加有,表示程度高。
菀:茂盛的样子。
特:指特出的苗。
7、终其永怀,又窘阴雨。
既已经长期的忧伤,又为阴郁所困窘。
终:既。
相当于“既………又………”句式。
8、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纾:宽舒,使…….宽舒。
惩:止,克制。
宥:原谅。
两释累囚:双方都释放战俘。
9、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之以:以之,之,代知英。
寡君把我作为杀戮的对象。
10、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
东其亩:水渠道路皆为东西向。
封内:邦内。
11、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
勤:为王室勤劳。
抚之:安抚诸侯。
役:服役。
12、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
若:通“乃”通“仍”仍然。
13、司马陈刍,工人展车。
献上牲口,展:提供(老师解释),查看。
14、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借:通“藉”,依靠。
于城下决一死战。
15、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
臣:做……的臣子。
御:为动用法,为…….御车,作……….16、见棠姜而美之。
美:意动,认为……..美。
17、尔以孥免,我将死。
以:率领。
孥:妻室子女。
免:避难。
18、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归:归附,投靠。
君:作为……..的君主。
陵民:凌驾于人民之上。
社稷是主:主社稷,主持社稷。
君王死了,我投靠谁呢?作为民众君主,难道以君王的身份欺压民众吗?君主是主持社稷的人。
19、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道德崇厚之法,得力于尊重士人。
一、“给”字之翻译1. 赐予、赠予《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子贡、子路,皆孔子之门人也。
孔子既没,门人追思之,曰:‘夫子之德,给天下后世矣。
’”此句中,“给”字意为赐予、赠予,表示孔子的道德品质赐予了天下后世。
2. 供给、提供《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齐师伐楚,楚人使师还。
齐师还,楚师遂伐齐。
齐师败绩,齐侯遁走。
楚师遂克齐。
楚师既克齐,还师于楚。
楚子曰:‘吾给楚矣!’”此句中,“给”字意为供给、提供,表示楚子对齐侯的供给。
3. 交付、交托《庄子·逍遥游》载:“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
尧又让之,许由辞曰:‘吾非其人也,吾不能给天下。
’”此句中,“给”字意为交付、交托,表示许由认为自己不能承担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4. 给予、供应《汉书·食货志》载:“太仓之粟,给天下之饥者。
”此句中,“给”字意为给予、供应,表示太仓之粟供应天下之饥者。
二、“给”字之用法1. 动词(1)赐予、赠予:如“赐予尔等荣华富贵”、“赠予尔等千金”。
(2)供给、提供:如“供给尔等粮食”、“提供尔等住处”。
(3)交付、交托:如“交付尔等重任”、“交托尔等事务”。
2. 形容词(1)充足、丰富:如“此物给足”、“学问给丰”。
(2)适合、适宜:如“此事宜给”。
3. 介词(1)对于、关于:如“给尔等之利益”、“给尔等之困境”。
综上所述,“给”字在文言文中具有丰富的意蕴和用法。
通过对“给”字的翻译与用法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领略古汉语之美。
郑徐吾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
犯惧,告子产。
子产曰:“是国无政,非子之患也。
唯所欲与。
”犯请于二子,请使女择焉。
皆许之,子皙盛饰入,布币而出。
子南戎服入。
左右射,超乘而出。
女自房观之,曰:“子皙信美矣,抑子南夫也。
夫夫妇妇,所谓顺也。
”适子南氏。
子皙怒,既而櫜甲以见子南,欲杀之而取其妻。
子南知之,执戈逐之。
及冲,击之以戈。
子皙伤而归,告大夫曰:“我好见之,不知其有异志也,故伤。
”翻译:郑国徐吾犯的妹妹很漂亮,公孙楚已经和她订了婚,公孙黑又硬派人送去聘礼。
徐吾犯害怕,告诉子产。
子产说:“这是国家政事混乱,不是您的忧患。
她愿意嫁给谁就嫁给谁。
”徐吾犯请求这二位,让女子自己选择。
他们都答应了。
公孙黑打扮得非常华丽,进来,陈设财礼然后出去了。
公孙楚穿着军服进来,左右开弓,一跃登车而去。
女子在房间内观看他们,说:“子皙确实是很美,不过子南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丈夫要像丈夫,妻子要像妻子,这就是所谓顺。
”徐女嫁给了公孙楚家。
公孙黑发怒,不久以后就把皮甲穿在外衣里而去见公孙楚,想要杀死他而占取他的妻子。
公孙楚知道他的企图,拿了戈追赶他,到达交叉路口,用戈敲击他。
公孙黑受伤回去,告诉大夫说:“我很友好地去见他,不知道他有别的想法,所以受了伤。
”若夫读书,则其不好之者固怠忽间断耳,无所成矣;其好之者又不免乎贪多而务广,往往未启其端,而遽已欲探其终,未究乎此,而乎(忽)已志在乎彼,是以虽复终日勤劳不得休息,而意绪匆匆,常若有所奔走迫逐,而无从容涵泳之乐,是又安能深信自得,常久不厌,以异于彼之怠忽间断而无所成者哉?孔子所谓“欲速则不达”,孟子所谓“进锐退速”,正谓此也。
诚能监(鉴)此而有以反之,则心潜于一,久而不移,而所读之书,文意接连,血脉通贯,自然渐渍浃洽,心与理会,而善之为劝者深,恶之为戒者切矣。
此循序致精,所以为读书之法也。
翻译: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
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
行货,古汉语中指流通于市场之货物,即今之商品。
文言文中,行货一词常用于描述货物在市场上的流通、交易情况。
以下将就《行货》一词进行释义及翻译。
【原文】行货者,市井之中,流通之物也。
凡有市者,必有其行货。
行货之有,非一日之工,乃岁月之积累也。
【释义】行货者,即市场上流通的货物。
只要有市场存在,必然有行货的存在。
行货的积累,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岁月的沉淀。
【翻译】The term "行货" refers to goods that circulate in the market, akin to today's commodities. Where there is a market, there must be goods in circulation. The accumulation of goods is not the result of a singleday's effort, but the accumulation over years.【原文】行货者,以质论价,以价定市。
凡物之贵,必有其因;物之贱,必有其故。
行货之贵,非徒以贵为贵,亦以其难得而贵也。
【释义】行货的定价,依据其质量来定,而市场价格的确定则由价格来决定。
任何贵重的物品,必有其贵重的原因;任何低价的物品,必有其低价的缘由。
行货之所以贵重,不仅仅是因为其价格高,还因为它难得。
【翻译】The pricing of goods in circul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ir quality, and the market value is determined by the price. Any valuable item has its reasons for being valuable; any cheap item has its reasons for being cheap. The value of goods in circulation is not solely due to their high price, but also because they are scarce.【原文】行货之流通,犹如血脉之于人体。
一、莫名其妙原文:莫名其妙译文:不知其所以然,形容事物奇异难解。
例句:此乃一桩莫名其妙之事,令人难以置信。
二、无影无踪原文:无影无踪译文:没有一点踪迹,形容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
例句:他离去后,便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
三、鬼斧神工原文:鬼斧神工译文:鬼神都无法做到的巧妙技艺,形容技艺高超,难以想象。
例句:这幅画乃鬼斧神工之作,令人叹为观止。
四、见风是雨原文:见风是雨译文:一有风吹草动,就以为是大雨将至,形容人易受外界影响,缺乏主见。
例句:他见风是雨,一听说要下雨,便赶紧拿出伞。
五、刻舟求剑原文:刻舟求剑译文:在船上刻记号寻找掉入水中的剑,比喻拘泥成规,不知变通。
例句:他刻舟求剑,始终找不到失落的剑,真是可笑。
六、画蛇添足原文:画蛇添足译文:画蛇时多画几笔,使蛇显得多余,比喻多此一举,反而不美。
例句:他的演讲已经足够精彩,却画蛇添足,反而让人感到冗长。
七、对牛弹琴原文:对牛弹琴译文:对着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口舌。
例句:他讲了一下午,对那群对牛弹琴的人,一点效果都没有。
八、守株待兔原文:守株待兔译文:守着树桩等待兔子撞上来,比喻不思进取,只知等待机会。
例句:他守株待兔,一直没能找到好工作。
九、杯弓蛇影原文:杯弓蛇影译文:酒杯中的弓影误以为是蛇,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例句:他杯弓蛇影,看到酒杯中的弓影,吓得不敢喝酒。
十、买椟还珠原文:买椟还珠译文:买了一个装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珍珠,比喻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例句:他买椟还珠,放弃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以上仅为部分古怪词语的翻译,实则古汉语中此类词语繁多,每一词语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阅读古籍时,了解并翻译这些古怪词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一、之翻译: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二、也翻译:也,语气词,用于句末,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啊、呢”。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三、其翻译:其,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
例句: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孟子说:“行善得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而行恶失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四、而翻译:而,连词,用于连接句子成分,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并且、而且、然后”。
例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五、与翻译:与,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跟、同”。
例句: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翻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参与别人的坏事。
”六、于翻译:于,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在、于、对于”。
例句: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翻译:孟子说:“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七、何翻译:何,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哪里、为什么”。
例句: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孔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八、若翻译:若,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如果、如同、好像”。
例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只有到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之木是不会凋谢的。
”九、乃翻译:乃,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是、就是、于是”。
例句: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孟子说:“行善得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就是这样的。
故,古汉语之一字,其义丰赡,用法多变。
在文言文中,故字有诸多含义,诸如原因、旧的、过去、所以、仍旧等。
本文将就故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及翻译进行详细阐述。
一、原因在文言文中,故字常用来表示原因、缘故。
如:1.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翻译:因此,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斗。
2. 故有志者,事竟成。
翻译:所以有志向的人,最终会成功。
二、旧的故字在文言文中,有时表示“旧的”含义。
如:1. 故剑,吾爱之。
翻译:这把旧剑,我非常喜爱。
2. 故物,不可忘也。
翻译:旧物,不可忘记。
三、过去在文言文中,故字有时表示“过去”的意思。
如:1. 故人西辞黄鹤楼。
翻译: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
2.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翻译:在梦中游览故国,多情的人应该嘲笑我。
四、所以故字在文言文中,有时表示“所以”的含义,引导原因状语从句。
如:1.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翻译: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
2. 故善游者能一日而千里。
翻译:所以善于游泳的人,一天就能走千里。
五、仍旧在文言文中,故字有时表示“仍旧”的含义,表示某种状态持续不变。
如:1.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翻译: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烟花盛开的阳春三月,他来到了扬州。
2.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翻译:在月明之夜,我不忍回首故国。
六、翻译在翻译文言文中的故字时,应根据上下文及具体含义选择合适的翻译。
以下列举几个例子:1.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翻译:因此,没有人能与他争斗。
2. 故剑,吾爱之。
翻译:这把旧剑,我非常喜爱。
3. 故人西辞黄鹤楼。
翻译: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
4.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翻译: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
5.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翻译:在梦中游览故国,多情的人应该嘲笑我。
综上所述,故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及翻译十分丰富。
掌握故字的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顷刻,古汉语之中,为一时之短,瞬息之间也。
夫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顷刻之间,亦能映照世间万象,演绎人生百态。
盖顷刻者,非若一日之长,非若一年之短,乃天地间最细微之时间单位。
然其微妙之处,却足以映照人心,彰显事理。
昔有诗云:“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此诗中所言“初见”,即指二人相知之初,情感之始。
而“何事秋风悲画扇”,则言时光流转,初见之欢,转眼成空。
此情此景,皆因顷刻之易逝,人生之无常。
又有诗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者,天地间之至美也。
而“几时有”,则言明月之难得,人生之短暂。
把酒问青天,实为抒发对时光流逝之感慨,对顷刻之珍惜。
夫顷刻之妙,在于其不可留,不可待。
正如古人所说:“时光如流水,去者不可追。
”故而,古人常以此告诫世人,要珍惜当下,把握顷刻。
昔有贤者,遇友于市井,相谈甚欢。
临别时,友人对贤者言:“吾有顷刻之暇,愿与子共度。
”贤者应诺,二人遂于街头巷尾,把酒言欢。
顷刻之间,二人情谊深厚,如兄如弟。
然时光易逝,转眼间,友人离去。
贤者追忆昔日欢聚,感慨万分,乃作诗以记:“顷刻欢聚,情谊难留。
友朋离别,感慨何深。
”顷刻之妙,亦在于其能映照人心。
古人云:“人心如水,随境而变。
”顷刻之间,人心易变,世事难料。
故而,古人常以此提醒世人,要善于把握时机,顺应时势。
昔有智者,遇困境之际,心生一计。
顷刻之间,困境得以化解。
智者感慨万分,遂作诗以记:“顷刻之间,困境化险。
人心如水,顺应时势。
”夫顷刻之妙,更在于其能映照世道。
古人云:“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顷刻之间,世事变幻,英雄辈出。
故而,古人常以此告诫世人,要把握时机,成就一番事业。
昔有豪杰,生于乱世,立志为国家民族奋斗。
顷刻之间,豪杰辈出,乱世得以平定。
豪杰感慨万分,遂作诗以记:“顷刻之间,乱世平定。
英雄辈出,时势造人。
”总之,顷刻之妙,在于其短暂而微妙。
古人以此告诫世人,要珍惜时光,把握时机,顺应时势,成就一番事业。
今日之我们,亦当以此为鉴,珍惜每一刻,不负韶华,共创美好未来。
不龟手之药宋国有个人善于炮制防止冻裂的不龟(jun)手之药,他的家族靠着这个祖传秘方,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始终勤勤恳恳,披星戴月,但由于收入菲薄,生活总是很贫困。
有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听说有不龟手之药的秘方,愿以百金求购。
这可是个大数目!不龟手之药的主人动心了。
但想到祖传的秘方要卖出去,也是件大事,于是集合全家族的成员共商转让之事。
大家七嘴八舌一番议论,最后总算统一了思想:祖祖辈辈以漂洗丝絮为生,收入太少,今天一旦出售药方,可以获取大笔金钱,何乐而不为?于是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把药方卖出去。
客人得到秘方以后,立即奔赴吴国,对吴王说,今后将士在寒冬打仗,再也不用为冻手犯难了。
不久,越国大军压境,吴国告急,吴王委任此人统帅大军。
此时正值严冬,吴越两军又是进行水战。
由于吴军将士涂抹了不龟手之药,战斗力特别旺盛,因而大胜越军。
班师回朝后,吴王大喜过望,颁诏犒赏三军,同时将献药之人视为有特殊贡献的统帅,割地封赏嘉奖他。
同样是这个不龟手之药,宋国人世世代代用来漂洗丝絮,结果始终贫困交加;而吴国用来作战,则可以战胜敌国。
由此可见,同样一个事物,由于使用方法和对象不同,其结果和收效也会大不一样。
胠篋要防備翻箱倒櫃扒竊的盜賊,就一定要收緊口袋,把箱櫃門窗上鎖牢固,這是世俗所謂的明智之舉。
然而大盜來了,櫃子用背的、箱子用提的、口袋用擔的,快步離去,還唯恐你鎖的不牢固。
既然如此,所謂智者,他們的作法不就是為大盜積聚財物嗎?試論,世俗所謂智者,有不為大盜積聚財物的嗎?所謂聖人,有不為大盜守護財物的嗎?何以知道如此呢?以前齊國鄰里相望,雞鳴狗叫之聲相聞,漁網遍佈,農耕之地,方圓二千餘里,統括四境,所用來建立宗廟社稷,治理地方等的方法,何嘗不是效法聖人呢?可是,田成子弒君竊國。
所竊取的只是這個國家嗎?連同治理國家的聖知之法也一併竊取了。
所以,田成子雖有盜賊的名聲,而其處境卻跟堯舜一樣安穩,小國不敢指責,大國不敢征討,十二代享有齊國,這不就是竊取齊國,連同聖知之法一併竊取,用來守護他那盜賊之身嗎?再試論,世俗所謂最明智之人,有不為大盜積聚財物的嗎?所謂最聖明之人,有不為大盜守護財物的嗎?何以知道如此呢?從前龍逢被殺,比干被剖心,蒼弘被挖腹,伍子胥被殺,屍體棄江任其腐爛,如此四位賢人,也免不了殺身之禍。
因此,蹠之同夥問蹠,“盜賊也有其奉行之規矩嗎?”蹠回答說:“怎會沒有規矩呢?能覬覦屋內所藏之財物便是聖,搶先進入便是勇,掩護撤退便是義,判斷成事與否便是智,合理分贓便是仁,不具備這五條,而能成為大盜的,天下沒有這樣人。
”由此看來,善良之人得不著聖人之道,就無所作為,盜賊得不著聖人之道,就不能橫行無阻,天下之善人少而惡人多,因此,聖人利於天下少,害天下者多。
所以說:唇亡齒寒;魯國酒味淡薄,邯鄲便受圍;聖人出世而大盜隨之而起。
打破聖人禮法,放掉盜賊,而天下就能獲得太平。
河流乾涸了,溪谷隨之空虛;山丘鏟平了,深淵隨之被填實;聖人死去了,大盜就不再興起,天下也就太平無事了。
聖人不死絕,大盜就不會止息。
所以倚重聖人以治理天下,就是使蹠一類大盜獲得重利。
人們製造出量斗與秤用來計量,於是就產生了偷斤減兩,用來騙人的現象。
造出印鑑本來是作為取信於人的憑證,卻也產生偽造文書的現象;造出仁義規範本是用以矯正人的過失,卻也造就虛情假意的現象。
何以知道是這樣呢?那些偷竊腰環等不值錢物件的小賊,捉住了要被誅殺,而盜竊國家的大盜卻成了諸侯,這樣諸侯之家就有仁義,這不就是把仁義聖知一起“盜竊”了嗎?所以那些追隨於大盜之後,把自己抬舉為諸侯,偷斤減兩、偽造文書以謀利的人,即使用高官顯爵之賞賜也不能勸止他們,縱然有砍頭重刑之威懾也不能禁止他們。
如此重利使蹠一類大盜屢禁不止,這就是聖人的過錯啊。
所以說:“魚兒不可以離水,治國之道不能明示於人。
”那些聖人就是治國之道,是不能明示給天下人的。
因此,徹底摒棄一切聰明才智,大盜就可休止;放棄財寶,小盜也不再興起;焚燒符信、打碎印章,而民無知無欲、返樸歸真;打破量斗、毀壞秤鉈,而民沒有爭心;把天下聖人之法全部拋棄,而百姓始可以參與議論。
攪亂六律分別,銷毀竽瑟等樂器,把師曠一類樂師之耳塞住,而天下人始能含藏其本性之聰慧;抹掉彩色花紋,散亂五色,把離朱一類明目人的眼睛黏起來,而天下人始能含藏其本性之明;毀棄曲尺繩墨與圓規矩尺,折斷工倕一類巧匠之手指,而天下人始能含藏其本性之巧。
所以說,“最大的巧如同笨拙。
”除去曾參、史魚之類忠孝德行,封住楊朱、墨翟之類善辯之口,捨棄仁義,而天下人的德行才能達到與大道同一的境界。
人們能含藏其明,天下就不會有炫耀誇張之舉;人們能含藏其聰,天下就不會遭連累而受害;人們能含藏其智慧,天下就不會迷惑;人們能含藏其德行,天下就不會有邪惡。
像曾參、史魚、楊朱、墨翟、師曠、工倕、離朱這類人,都是建樹其所得於外,並以之迷亂天下人心,他們所創立之法是無用的。
難道你不知道品德最高尚的時代嗎?古時候的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氏等。
在那個時代,民用結繩方法記事,以其所食為甘美,以其所衣為漂亮,以其習俗為快樂,以其居處為安適,相鄰之國互相望得到,民眾直到老死也不互相交往。
那樣的時代,就是治理得最好的了。
當今之世,竟然要讓民眾伸長脖子、踮起腳跟企盼。
聽說“某地方有賢人”,就帶足食糧,奔往賢人之處,搞得在家裏拋棄了親人,在外面丟掉了所主管之政事,他們的足跡踏遍諸侯國土,車子的轍印交錯於千里之外。
這都是君主崇尚智慧的過錯。
君主誠心崇尚智慧而拋棄大道,天下就要大亂了。
何以知道是這樣呢?弓箭、鳥網、陷阱方面的智巧多了,空中的飛鳥就要被擾亂;釣具、魚網、魚簍方面的智巧多了,水中的魚類就要被擾亂;削木樁布成各類獵具的智巧多了,山澤中的野獸就要被擾亂;運用智謀欺騙,使人不知不覺中深受毒害,把堅白之辯糾結在一起,把同異之辯加以曲說詭辯,這類智巧多了,善良風俗就要受其迷惑。
所以,天下常常發生大亂,罪過就在於崇尚智慧(奸巧)。
天下人都懂得去探求他所不知道的,卻不懂得去反思他所知道的;都知道責難他認為惡的,卻不知反思他認為善的,所以天下就大亂了。
因此,這樣作就會上遮蔽日月之光明,下銷毀山川之生命,中破壞四季之正常運行。
蠕動爬行的小蟲,微小的飛蟲,都無不因此而喪失其本性。
崇尚奸巧之禍亂天下,如此之厲害呀!從夏商周三代以來就是這樣。
捨棄淳厚樸實之百姓而偏愛汲汲營營之才人,拋棄恬淡無為的風尚而喜歡多言的說客,多言的說客已經把天下搞得大亂了。
百川灌河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曹商使秦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替宋国出使秦国。
他去的时候,得了几辆马车。
秦王喜欢他,加(赐)了他百辆马车。
回到宋国后,拜见庄子(炫耀)道:“住穷弄窄巷里,因为贫穷而要编织鞋子,枯瘦的脖子焦黄的耳朵,这都是我曹商所缺乏的;见一次拥有万辆马车的国君而跟着得到百辆马车,这才是我曹商所擅长的啊。
”庄子说:“秦王得病请的医生,治疗痈疖痤疮的得马车一辆,舔尝痔疮的得马车五辆,所治疗的部位越低下,得到的马车就越多,您岂止是治痔疮啊,要不怎么得到的车这么多呢?您走(远点)吧!”关雎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子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宠爱。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桃夭篇桃树长得多麼壮盛,花儿朵朵正鲜美。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和顺。
桃树长得多麼壮盛,果实累累结满枝。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美满。
桃树长得多麼壮盛,绿叶茂盛展生机。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人幸福山鬼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
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
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
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
竹林深处啊暗无天日,道路险峻啊独自来迟。
孤身一人啊伫立山巅,云海茫茫啊浮游卷舒。
山色幽暗啊白昼如夜,东风狂舞啊神灵降雨。
我痴情等你啊忘却归去,红颜凋谢啊怎能永葆花季?我在山间采撷益寿的灵芝,岩石磊磊啊葛藤四处缠绕。
抱怨公子啊怅然忘却归去,你思念我啊却没空到来。
山中人儿就像杜若般芳洁,口饮石泉啊头顶松柏。
(心念公子啊暗自沉吟,)你想我啊是真是假。
雷声滚滚啊细雨蒙蒙,猿鸣啾啾啊夜色沉沉。
风声飒飒啊落木萧萧,思慕公子啊独自悲伤渔父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
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