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北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学 院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3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5
东大19秋学期《水文地质学基础》在线平时作业3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1.下面描述地壳岩石中存在的水的形式正确的是:()A.结合水不属于岩石空隙水。
B.地壳岩石中除存在液态水外,还存在着固态水和气态水。
C.地壳岩石中的水都赋存在岩石空隙中。
D.地壳岩石中存在在岩石“骨架”中的水只有沸石水和结晶水。
正确答案:B2.对层流和紊流的错误描述是:()A.由于结合水受介质的吸引力较大,使水的质点排列较有秩序,因此作层流运动。
B.水的质点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称为紊流运动。
C.在岩层空隙中渗流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称作层流运动。
D.只有在狭小空隙的岩石中流动时,地下水水的质点排列才较有秩序,作层流运动。
正确答案:A3.有关地下水存在及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所有存在形式的地下水都能在岩石空隙介质中流动。
B.地下水存在及运动的岩石空隙介质有三种。
C.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介质中的实际地下水流运动是极其复杂的。
D.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介质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强、弱结合水,毛细水和重力水。
正确答案:A4.概化实际地下水流为渗流的条件和假设是:()A.要同时满足上述所有条件和假设。
B.只要同一过水断面,假想水流流量与真实水流相等即可。
C.只要作用于假想水流任一面积上的压力都与真实水流所受压力相等并且在任一体积内,假想水流所受阻力与真实水流所受阻力相等。
D.只考虑主要流向并假设地下流场全部空间被水流所充满。
正确答案:A5.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A.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C.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D.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正确答案:D二、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6.假想水流与真实水流的流速相等。
正确答案:错误7.未离解的化合物可以构成胶体。
水文地质学基础在线作业3答案13春学期《水文地质学基础》在线作业3答案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5分。
)1.气象因素是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自然因素之一。
描述其影响的错误表述是:()A.气象因素主要影响地下水的动态变化。
b.气象因素对潜水动态在时间上的变化影响表现为周期性地变化。
c.任何气象要素引起的潜水水位变化都是真变化。
d、降水补给使水量增加,水位升高,水质变差;蒸发和排放减少了水量,水位下降,水质变咸。
满分:5分2.正确描述岩溶水的运动特征如下:()A.所有岩溶水都在湍流中运动。
b、岩溶水没有压力。
c.岩溶水运动不同步及局部与整体运动方向不一致。
d.岩溶水具有统一的区域地下水水位。
满分:5分3.以下描述了地壳岩石中水的正确形式:()a.地壳岩石中存在在岩石“骨架”中的水只有沸石水和结晶水。
b.地壳岩石中的水都赋存在岩石空隙中。
c、地壳岩石中除液态水外,还有固态水和气态水。
d、束缚水不属于岩石孔隙水。
满分:5分4.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a.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c、在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级别的径流系统。
d.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满分:5分5.附加表面压力的正确描述为:()a.凸起的弯液面,对液面内侧的液体,附加一个负的表面压强。
b.凹进的弯液面,对液面内侧的液体,附加一个正的表面压强。
c.附加表面压强总是指向液体表面的曲率中心的相反方向。
d、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弯曲的液面将对液面内的液体产生额外的表面压力。
满分:5分二、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75分。
)1.岩溶含水层系统地下水资源的可采性优于裂隙孔隙含水层系统。
a、错误B.正确满分:5分2.水中HCO 3-的含量取决于与CO 2含量的平衡关系。
a、误会b.正确满分:5分3.潜水埋藏越浅,对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越有利。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安徽省公路工程技工学校姓名杨琪(共页)1.下面对孔隙大小描述正确的是:cA)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储容影响很大。
B)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宽大的部分—孔腹。
C)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孔喉。
D) 孔隙大小的影响因素就是由颗粒大小决定的。
2.描述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错误的是:dA)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都含水。
B)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是根据透水能力来划分的。
C) 弱透水层是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D) 粘土层一定是隔水层。
3. 下面对水力梯度的描述错误的是:cA)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
B) 水力梯度为沿渗透途径的水头损失值。
C)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驱动力,即克服摩擦阻力使水以一定速度流动的力量。
D)水力梯度就是地下水在渗透过程中,不断克服阻力而消耗的机械能。
4. 下面哪类物质不是地下水中C1-的来源:bA) 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它氯化物的溶解。
B) 大气降水。
C)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
D)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5. 关于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正确的描述是:cA)在粘性土中都是捷径式下渗。
B) 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要么是活塞式下渗,要么是捷径式下渗。
C)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D)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必须先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然后才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6.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cA)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答案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安徽省公路工程技工学校姓名杨琪(共页)1.下面对孔隙大小描述正确的是:cA)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储容影响很大。
B)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宽大的部分—孔腹。
C)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孔喉。
D) 孔隙大小的影响因素就是由颗粒大小决定的。
2.描述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错误的是:dA)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都含水。
B)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是根据透水能力来划分的。
C) 弱透水层是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D) 粘土层一定是隔水层。
3. 下面对水力梯度的描述错误的是:cA)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
B) 水力梯度为沿渗透途径的水头损失值。
C)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驱动力,即克服摩擦阻力使水以一定速度流动的力量。
D)水力梯度就是地下水在渗透过程中,不断克服阻力而消耗的机械能。
4. 下面哪类物质不是地下水中C1-的来源:bA) 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它氯化物的溶解。
B) 大气降水。
C)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
D)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5. 关于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正确的描述是:cA)在粘性土中都是捷径式下渗。
B) 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要么是活塞式下渗,要么是捷径式下渗。
C)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D)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必须先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然后才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6.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cA)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的地质学分支。
A. 水沉积物B. 水资源C. 地下水D. 水文循环2. 地下水通过()而重新进入大气层。
A. 蒸发作用B. 降雨C. 河流补给D. 表层水文循环3. 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
A. 天然排泄B. 人为开采C. 水文建设D. 污染4. 地下水流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A. 地下水位B. 地下水压力C. 渗透系数D. 孔隙度5.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作用可以通过()来研究。
A. 水文循环B. 地下水位观测C. 水文地质调查D. 地下水污染监测6.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
A. 大气降水B. 河流水体C. 地表径流D. 蒸散发作用7. 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的问题包括()。
A. 城市地面沉降B. 地震C. 水文断层破裂D. 地球轨道变化8. 以下哪项不属于地下水的贮存形式?A. 地下河流B. 地下湖泊C. 地下岩石裂隙D. 地下土壤孔隙9. 水文地质调查常用的方法包括()。
A. 钻孔B. 遥感技术C. 地震勘探D. 水样分析10. 地下水流动的方向一般是()。
A. 由低到高地势B. 由高到低地势C. 横向流动D. 纵向流动11. 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地下水的质量?A. 岩石类型B. 地下水位C. 地下水流速D. 水体温度12. 地下水的利用包括()。
A. 城市供水B. 农田灌溉C. 工业用水D. 以上答案都正确13. 地下水的危害主要包括()。
A. 水灾B. 地下空洞C. 沉降D. 以上答案都正确14. 以下哪个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最大?A. 地下水位B. 地下水温度C. 地下水含盐量D. 地下水流速15. 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
A. 充分利用地下水B. 保护地下水质量C. 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D. 以上答案都正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 1 )是水文地质学的基础。
17. 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引发地( 2 )沉降。
校重点建设课程《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组前言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阐叙了以下几方面内容:自然界水的存在形式和循环过程;地下水的赋存空间、存在形式和水理性质;地下水的分类以及各种类型地下水的特征;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地下水的化学成份及形成作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和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地下水资源分类和特征;地下水与环境的关系等。
该课程全面介绍了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不仅用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因此,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内容紧紧围绕教学大纲要求,并考虑了以下几点:第一,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主;第二,正确地理解水文地质概念,避免死板地套用;第三,地下水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的自然地理地质条件,用系统观点考察众多因素对地下水的综合影响;第四,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理解,而应勤于思索,弄清实质。
本次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的修订,是在1997年第一次建库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原库的部分试题作了调整,本试题库选题涉及书内全部内容,因此,覆盖面宽。
同时,考虑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上题量偏重。
全库共有试题576题。
为综合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能力,共包含五种题型,分别为: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目录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3)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6)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9)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11)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13)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17)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19)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20)第十章孔隙水 (22)第十一章裂隙水 (23)第十二章岩溶水 (24)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26)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27)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东北大学22春“土木工程”《水文地质学基础》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深部地下水上升成泉,泉口往往形成钙华,这是脱碳酸作用的结果。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在地下水中K的含量与Na的含量基本相等。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下图A是各向同性均质含水层,图B是各向异性非均质含水层。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判断下面各图所代表的泉的类型:(i)图()图A.侵蚀泉B.接触带泉C.溢流泉D.断层泉参考答案:D5.构造裂隙水一般没有一明确水位。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6.降水强度表示单位时间的降水量。
()A.正确B.错误7.井打到毛细饱和带时,可以有水流入井内。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8.孔隙大小取决于实际构成孔隙的最大颗粒的直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9.含水层(含水系统)各要素随时间而变化的实质是收支不平衡的结果。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0.地下水位下降可以引起土壤的砂化和地面沉降。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1.水的侵蚀能力取决于其中所含的CO₂含量,与其它因素无关。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地表热辐射是大气的一次热源。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3.毛细压力水头是一个正的压力水头。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4.黄土塬比黄土梁、黄土峁中的地下水水量丰富。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5.土壤水蒸发结果可以直接消耗饱水带的水量。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6.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A.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B.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C.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D.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参考答案:C流线的疏密可以反映地下径流强度,流线密代表径流强,流线疏代表径流弱。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8.毛细水是只受水表面张力影响的水。
东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工)试卷(A卷)学习中心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岩石中的空隙包括():A) 松散岩石中的孔隙。
B) 坚硬岩石中的裂隙。
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D) 上述的全部。
2. 有关地下水存在及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 地下水存在及运动的岩石空隙介质有三种。
B) 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介质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强、弱结合水,毛细水和重力水。
C) 所有存在形式的地下水都能在岩石空隙介质中流动。
D)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介质中的实际地下水流运动是极其复杂的。
3.判断下面各图所代表的泉的类型(共8分)。
(g)图();(h)图();(i)图();(j)图()。
A)侵蚀泉B)接触带泉C)溢流泉D)断层泉4. 有关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流动系统加入时间因素,是时空四维系统。
B)流动系统在人为影响下会发生很大变化,有时可以超越大的含水系统的边界。
C)流动系统边界为流面边界,属于水力零通量面边界,边界是可变的。
D)流动系统的系统性(整体性)体现在它具有统一的水流。
5. 气象因素是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天然因素之一,描述其影响的错误表述是:()A)气象因素主要对潜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遍。
B)气象因素对潜水动态在时间上的变化影响表现为周期性地变化。
C)任何气象要素引起的潜水水位变化都是真变化。
D)降水补给使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水质变淡;蒸发排泄使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质变咸。
6. 有关洪积物的水文地质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洪积扇上部(扇顶—扇中)是主要补给区。
B)洪积扇下部(扇端)地带为溢出带。
C)洪积扇上部属潜水浅埋带。
D)洪积扇下部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小。
7. 从河道(古河道)到河间洼地,有关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的正确描述是:()A)水化学作用由浓缩到溶滤,由高矿化水到低高矿化水。
B)水化学作用由溶滤到浓缩,水化学成分由碳酸盐型水到氯化物型水。
C)水化学作用由浓缩到溶滤,水化学成分由碳酸盐型水到氯化物型水。
东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工)试卷(A卷)学习中心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下面对空隙描述最正确的是():A) 空隙只在地壳表层及地下一、两公里以内分布。
B) 空隙是由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
C) 空隙就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
D) 空隙决定着地下水的分布、赋存和运动特点。
2.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A) 大循环和小循环。
B) 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循环。
C) 岩石圈与水圈之间的循环。
D) 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3. 达西定律的得出是在那一年()?A) 1897 B) 1856 C) 1925 D) 19134.下面对孔隙大小描述正确的是():A)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储容影响很大。
B)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宽大的部分—孔腹。
C)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孔喉。
D) 孔隙大小的影响因素就是由颗粒大小决定的。
5.下面对结合水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称为结合水。
B) 强结合水不能流动,但可转化为气态水而移动。
C) 弱结合水处于强结合水的外层,溶解盐类的能力较强,但弱结合水的外层不能被植物吸收。
D)结合水区别于普通液态水是它的强粘滞性和具有抗剪强度,即必须施一定的力方能使其发生变形。
6.正确地描述包气带特点及包气带水存在形式的是():A) 包气带是固、液、气三相并存介质。
B) 包气带岩石空隙中都被水充满。
C) 包气带当中的地下水是连续分布的。
D) 包气带当中不存在重力水。
7.有关潜水和承压水的描述正确的是():A) 潜水和承压水是根据含水介质类型来划分的。
B) 潜水和承压水之间是不能相互转化的。
C) 潜水和承压水是根据埋藏条件进行划分的。
D) 潜水都发育在浅部松散沉积物中。
8.下面对水力梯度的描述错误的是():A)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
东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工)试卷(A卷)学习中心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地下水中K+的含量比Na+少的原因是():A) 地壳中钾的含量比钠少。
B) 钾盐的溶解度比钠小。
C) K+大量地参与形成不溶于水的次生矿物。
D) 易为植物所摄取。
2. 潜水蒸发的影响因素是():A)气候。
B)潜水埋藏深度。
C)包气带岩性。
D)地下水流动系统的规模。
E)以上各项综合。
3. 有关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A)一个地区天然条件下地下水总是保持其总的收支平衡,即地下水均衡。
B)较短时期内,气候波动使地下水经常处于不均衡状态,表现为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即地下水动态。
C)均衡是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内在原因。
D)动态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
4. 沉积物的特征包括():A)沉积物的类型。
B)沉积物的空间几何形态。
C)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
D)以上综合。
5. 洪积扇从扇顶—扇端沉积物变化趋势():A)粒度由细变粗。
B)分选由较好—差—极差。
C)粒度由细变粗,分选由极差—差—较好。
D)粒度由粗变细,分选由极差—差—较好。
6. 错误表述冲积物的地貌特征和冲积物特点的是():A)冲积物只在河流下游发育,形成冲积平原。
B)冲积平原河床中多沉积粉细砂,向两侧依次沉积亚砂土、亚粘土、粘土等。
C)山区阶地下部为卵砾石,上部粘性土层。
D)冲积物的地貌特征包括山区阶地和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
7. 对裂隙水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裂隙水多呈脉状含水系统,裂隙率要比松散岩层孔隙度大。
B)裂隙分布不均匀且具有方向性,导致裂隙水的分布多具方向性,表现为渗透的各向异性。
C)不同方向裂隙相互交切连通,可以构成连续分布的空间—裂隙网络,形成网络裂隙水。
D)有些裂隙水也可以构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层状含水系统。
8. 关于各类碳酸盐岩中构造裂隙发育及岩溶透水性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厚层质纯灰岩发育很不均匀的稀疏、宽而长的构造裂隙。
20春学期《水文地质学基础》在线平时作业3
学校:奥鹏东北大学
一、单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图}判断下图中三个可溶地层中岩溶最发育的是:()
[[A.]]c可溶地层。
[[B.]]b可溶地层。
[[C.]]a可溶地层。
作答提示
√选择是:C
2.描述浓缩作用的结果不√的是:()
[[A.]]难溶盐类离子逐渐成为水中主要成分。
[[B.]]溶解度较小的盐类在水中相继达到饱和而沉淀析出。
[[C.]]地下水中矿化度不断增高。
[[D.]]使地下水矿化度和化学类型都将发生变化。
作答提示
√选择是:A
3.判断下面各图所代表的泉的类型(h)图(){图}
[[A.]]溢流泉
[[B.]]断层泉
[[C.]]接触带泉
[[D.]]侵蚀泉
作答提示
√选择是:D
4.判断下面各图所代表的泉的类型(b)图(){图}
[[A.]]溢流泉
[[B.]]接触泉
[[C.]]接触带泉
[[D.]]侵蚀泉
作答提示
√选择是:D
5.对重力水描述×的是:()
[[A.]]重力水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发生运动。
[[B.]]重力水的流动都是层流。
[[C.]]重力水是距离固体表面更远的那部分水分子,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
[[D.]]重力水具有普通液态水特点,能传递静水压力,能溶解岩石中的可溶盐。
作答提示。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地质学基础试题(三)⼀.填空题(共30分)1.岩⽯的空隙可分为孔隙、裂隙和溶⽳。
(3分)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
(3分)3.地下⽔中主要的阴离⼦有Cl-, SO42-, HCO3-、阳离⼦有Na+, K+, Ca2+, Mg2+。
(6分)4.岩⽯的空隙给地下⽔提供了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2分)5.地下⽔⽤于供⽔⽔源有以下优点:普遍分布、时间调节性、⽔质较好。
(3分)6.岩⽯的⽔理性质包括容⽔度、给⽔度、持⽔度和透⽔性。
(3分)7.地下⽔动态是指在与环境相互作⽤下,含⽔层各要素(⽔位、⽔量、⽔化学成分、⽔温等)随时间的变化。
(2分)8.写出图1承压含⽔层中各代号的名称。
(8分)①含⽔层;②隔⽔底板;③承压⾼度;④含⽔层埋深;⑤承压⽔测压⽔位;⑥补给区;⑦承压区;⑧⾃流区(⾃溢区)。
②⼆.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2.1 弹性给⽔度:在承压含⽔层中,测压⽔位下降(或上升)⼀个单位深度,单位⽔平⾯积含⽔层释出(或储存)的⽔的体积。
2.2 溶滤作⽤:在⽔与岩⼟相互作⽤下,岩⼟中⼀部分物质转⼊地下⽔中。
2.3 降⽔⼊渗系数:降⽔量补给地下⽔的份额。
2.4 含⽔层: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的岩层。
2.5 地下⽔流动系统:指由源到汇的流⾯群构成,具有统⼀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体。
三.是⾮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1.地下⽔含⽔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
(是)2.渗透流速总是⼩于实际流速。
(是)3.当河⽔位⾼于地下⽔位时,地下⽔必然获得河⽔的补给。
(否)4.潜⽔⾯的起伏变化及坡度⼤⼩与地形、⽔⽂⽹及含⽔层的透⽔性有关。
(是)5.地下⽔可以从⽔⼒坡度⼩的地⽅流向⽔⼒坡度⼤的地⽅。
(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分析⽐较砾⽯、砂、粘⼟三者孔隙度、给⽔度和透⽔性的⼤⼩。
答案:孔隙度:粘⼟>砂>砾⽯给⽔度:砾⽯>砂>粘⼟透⽔性:砾⽯>砂>粘⼟2.⽐较孔隙⽔、裂隙⽔、岩溶⽔的动态差异。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一、选择题1.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______的科学。
A. 水的物理性质B. 地下水的运动规律C.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D.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______。
A. 降水B. 河流C. 湖泊D. 工业废水3.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地下水流动的主要因素?A. 地质构造B. 土壤类型C. 地表植被D. 地下水位4. 地下水的开采应遵循______原则。
A. 持续开采B. 保护性开采C. 随意开采D. 高强度开采5.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哪些?A. 农业活动B. 工业排放C. 生活污水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1. 地下水按其所处的岩石类型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2. 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______和______是影响其速度的主要因素。
3.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考虑到水资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4.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判断题1. 地下水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可以无限制地开采使用。
(对/错)2. 地下水的水位变化与降水量、蒸发量、地下水补给和开采等因素有关。
(对/错)3.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主要由岩石的矿物成分决定。
(对/错)4. 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一旦发生很难治理。
(对/错)5. 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对/错)四、简答题1. 简述地下水的形成过程。
2. 描述地下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3. 阐述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4. 讨论地下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5. 提出几点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建议。
五、论述题1. 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平衡二者的策略。
2. 论述城市化进程中地下水资源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3. 探讨气候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及其适应性管理措施。
六、案例分析题1. 某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东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水文地质学基础(工)试卷(A卷)
学习中心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面哪类物质不是地下水中C1-的来源():
A) 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它氯化物的溶解。
B) 大气降水。
C)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
D)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2. 有关地下水含水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含水系统的系统性(整体性)体现在它具有统一的水力联系。
B)在含水系统的任一部分补给或排泄水量,其影响均将波及整个含水系统。
C)含水系统是一个独立而统一的水均衡单元。
D)含水系统的边界也是可以变化的。
3. 对重力水描述错误的是():
A) 重力水是距离固体表面更远的那部分水分子,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
B) 重力水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发生运动。
C) 重力水具有普通液态水特点,能传递静水压力,能溶解岩石中的可溶盐。
D) 重力水的流动都是层流。
4. 描述饱水带中的水体特点错误的是():
A) 饱水带中都是重力水。
B) 饱水带中的水体是连续分布的。
C) 饱水带中的水体能够传递静水压力。
D) 在水头差的作用下,饱水带中的水可以发生连续运动。
5. 概化实际地下水流为渗流的条件和假设是:()
A) 只考虑主要流向并假设地下流场全部空间被水流所充满。
B) 只要同一过水断面,假想水流流量与真实水流相等即可。
C) 只要作用于假想水流任一面积上的压力都与真实水流所受压力相等并且在
任一体积内,假想水流所受阻力与真实水流所受阻力相等。
D) 要同时满足上述所有条件和假设。
6. 达西是哪国人()?
A) 英国人 B) 美国人 C) 法国人 D) 德国人
7. 决定孔隙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有():
A) 颗粒分选程度。
B) 颗粒排列情况。
C) 颗粒形状。
D) 颗粒之间的充填情况。
E)以上所有内容。
8. 水文因素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的地下水位抬升是均匀的。
B)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与地表水体水位抬升基本同步。
C)潜水向河流排泄而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接近河流,水位变幅大,远离河流的分水岭地段潜水位变幅最小。
D)河流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范围:一般数百米至数公里,此范围以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9. 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控制():
A)孔隙水的分布。
B)孔隙水与外界的联系程度。
C)赋存孔隙水的孔隙大小。
D)孔隙水的渗透性能。
10. 对岩溶发育正确的描述是():
A)可溶岩中都可以发育岩溶。
B)可溶岩中的水要具备侵蚀能力,水是否流动并不重要。
C)只要水可以在可溶岩中流动,就可以发育岩溶。
D)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可溶岩层要具有一定的透水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 地球上水以、、形式存在。
2. 岩石中孔隙的多少是影响其地下水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它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
3. 持水度是地下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即作用下岩石空隙中所的水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4. 地下水分类主要是根据与来进行划分的。
5. 层流和紊流是根据渗流场内水的划分的。
6. 溶滤作用:在与相互作用下,中一部分可溶物质被溶解转入地下水中的作用。
7. 入渗方式包括和。
8. 含水系统边界是边界,系统的边界是的。
9. 气象与水文因素作为地下水来源或去路,决定着地下水动态的基本模式—活跃的变动因素。
10. 深部岩溶发育的原因包括溶蚀效应和溶蚀效应。
11. 构造裂隙含水系统水位受该系统出露点的控制。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地下水位下降可以引起土壤的砂化和地面沉降。
2. 水是可再生资源,可以源源不断的供给。
3. 地表热辐射是大气的一次热源。
4. 绝对湿度表示某一温度条件下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5. 粘土的颗粒是最小的,因此它的孔隙度也一定最小。
6. 三种含水介质中的空隙分布特征不同,但连通性基本相同。
7.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就是代表含水岩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
8. 自然界中的地下水都属于非稳定流。
9. 隐渗流是渗透系数趋于定值以后的渗流;显渗流是渗透系数趋于定值以前的渗流。
10. 最大毛细上升高度就等于毛细压力水头。
11. 煤系地层地下水往往以SO42-为主是因为该地层中常含有很多黄铁矿。
12. 内生水就是产自地球深部圈层当中岩浆分异的高温水。
13.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只与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活动过程有关。
14. 降雨初期包气带的入渗能力很强。
15. 湿润山区潜水常有咸淡水界面。
16. 气压变化、地震、外部加载等可以引起潜水位发生变化。
17. 黄土塬比黄土梁、黄土峁中的地下水水量丰富。
18. 在基岩区取水,可以见到同一岩层相邻钻孔水量悬殊,甚至一孔有水,而邻孔无水现象。
19. 含水系统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是地质结构。
20. 滨海三角洲沉积物自下而上颗粒由粗变细;自外向内,颗粒由细变粗。
四.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 简述地下水的特点。
2. 蒸发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 简述不同级次构造裂隙的作用。
五.问答及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论述中国的降水特征及水循环特点。
2. 分析溶滤作用的时空变化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C
2.E
3.D
4.A
5.D
6.B
7.D
8.D
9.C、D
10.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 气态液态固态
2. 体积储容
3. 水位重力水量重力
保持
4. 埋藏条件含水介质
5. 运动状态
6. 水岩土岩土
7. 活塞
式捷径式
8. 隔水或相对隔水的岩层不变 9. 补给排泄 10. 混合次生 11.
最低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T
2.T
3.F
4.F
5.F
6.F
7.F
8.T
9.F
10.T
11.T 12.F 13.F 14.T
15.T
16.T 17.T 18.T 19.T
20.F
四.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 1)水质好,分布广,供水延续时间长;2)地下水可作为载热介质;3)地下水含有特殊组分;4)地下水可富集有用元素;5)地下水能传递地下信息;6)有些地下水具有不良水质;7)地下水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气温、气压、湿度、风速、蒸发面性质。
3. 层状裂隙和小裂隙多为贮水构造,而大裂隙—主干裂隙多为导水构造。
断层是最高层次的导水裂隙,它们共同构成含水裂隙网络。
五.问答及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中国降水特征:暖湿气流与冷气流相遇,在锋面上降水。
随着季节变化,两种气流互为消长,锋面随之推移。
四月—锋面相遇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雨季开始;六月—随着海洋气团加强,锋面稳定于长江沿线,形成连绵不已的“黄梅雨”;七、八月间—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南部及我国西部内地,这一地区进入雨季。
注意:东部季风影响不能波及到我国西部腹地。
新疆西北部受大西洋气流控制,雨季出现于五、六月间;青藏高原南部及云南高原则受西南季风及印度洋季风影响,六至九月为雨季。
我国水循环特征:1)降水集中:我国水资源在时间上分配相当不均匀,给各地用水带来不利影响。
这时地下水的作用相当明显。
2)降水在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导致各地用水紧张。
东南沿海地区年均降水量均在1500mm 以上,最大可达2000—3000mm;长江流域约1200mm,华北地区一般在600—800mm;而新疆塔里木盆地降水量仅在50mm 以下,有的地方几乎终年无雨。
2. 溶滤作用在时间上的阶段性:溶滤作用是一种与一定的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相联系的历史过程。
经受构造变动与剥蚀作用的岩层,接受来自大气圈及地表水圈的入渗水补给而开始其溶滤过程。
原含有包括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及硅酸盐等各种矿物盐类岩层的阶段:a. 开始阶段,氯化物最易于由岩层转入水中,而成为地下水中主要化学组分;b. 随着溶滤作用延续,岩层含有的氯化物由于不断转入水中并被水流带走而贫化,相对易溶的硫酸盐成为迁入水中的主要组分;c. 溶滤作用长期持续,岩层中保留下来的几乎只是难溶的碳酸盐及硅酸盐,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当然也就以碳酸盐及硅酸盐为主了。
因此,一个地区经受溶滤愈强烈,时间愈长久,地下水的矿化度愈低,愈是以难溶离子为其主要成分。
溶滤作用在空间上的差异性:气候愈是潮湿多雨,地质构造的开启性愈好,岩层的导水能力愈强,地形切割愈强烈,地下径流与水交替愈迅速,岩层经受的溶滤便愈充分,保留的易溶盐类便愈贫乏,地下水的矿化度愈低,难溶离子的相对含量也就愈高。